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高瞻远瞩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适应潮流深得民心的历史选择,更是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贵州省是一个欠发达以农业经济为主要成分的省份,农村人口贫困,基础设施薄弱。尽快提升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经济,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贵州省新农村建设需要全省人民共同奋斗,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从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贵州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欠发达省份 农村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1-219-01 一、贵州省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或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贵州省作为西部比较落后的省份,其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及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绝对贫困发生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6年贵州省绝对贫困人口278万,低收入贫困人口467万,两者之和占全省农业人口的22.6%,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3.1%。 (二)农村社会事业薄弱,集体经济薄弱 贵州省人口的公共卫生资源和基本医疗服务普遍处于较低水平,不少地方农村公共卫生和防疫保健体系几乎空白。 另一方面,集体经济不强大。土地集体所有,但村、社集体却没有土地。没有土地没有收益,缺乏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来源,农民的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能力有限。村社服务群众的能力较弱,管理空心化,屏蔽作用发挥不好,控制力不强,农民上访多。 (三)农民观念落后,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农村文化建设由于受政治、经济、地理及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很不平衡。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新建文化设施投入不一,文化阵地建设难度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四)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贵州省民族地区山峰连绵、岩石陡峭、道路崎岖,改革开放以来这种状况虽有所改观,但仍有许多村寨不通公路,农民购买生产资料或销售农产品非常困难,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由于历史原因和落后意识的影响,在广大农村还存在许多文盲或半文盲,他们看不懂报刊杂志、读不懂科技书籍。新农村建设内容之一的文化建设就需要新型农民,信息闭塞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培养。 (五)政策导向不尽合理,缺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 贵州省新农村建设缺乏相关的配套项目建设和激励措施。目前,除贵阳市每年投入1000万用于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少数市(州、地)拨有几万元的工作经费外,绝大部分地方的农村建设没有经费投入。整个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申报,轻创建,更没有巩固提高的后续措施。 二、贵州省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自然和历史等多方面原因,新农村建设仍然滞后。 但是,贵州建设新农村也有诸多有利条件。一是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发展的重大方针和惠农政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机遇;二是我省自然、生态环境独特,民族文化多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广阔天地;三是农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为新农村提供了内在动力;四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优势产业、特色经济加快发展,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贵州省必须立足省情实际,坚持结合实际,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三类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贫困地区要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好基础;基本解决温饱的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或接近小康水平的地区,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率先突破。 贵州省新农村建设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需要全省人民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从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贵州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人民日报.2006年10月19日. [2]温勇.西部贫困地区农民的生存状况及对新农村建设的期盼--贵州省道真县、雷山县农村居民调查.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高瞻远瞩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适应潮流深得民心的历史选择,更是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贵州省是一个欠发达以农业经济为主要成分的省份,农村人口贫困,基础设施薄弱。尽快提升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经济,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贵州省新农村建设需要全省人民共同奋斗,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从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贵州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欠发达省份 农村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1-219-01 一、贵州省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或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贵州省作为西部比较落后的省份,其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及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绝对贫困发生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6年贵州省绝对贫困人口278万,低收入贫困人口467万,两者之和占全省农业人口的22.6%,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3.1%。 (二)农村社会事业薄弱,集体经济薄弱 贵州省人口的公共卫生资源和基本医疗服务普遍处于较低水平,不少地方农村公共卫生和防疫保健体系几乎空白。 另一方面,集体经济不强大。土地集体所有,但村、社集体却没有土地。没有土地没有收益,缺乏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来源,农民的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能力有限。村社服务群众的能力较弱,管理空心化,屏蔽作用发挥不好,控制力不强,农民上访多。 (三)农民观念落后,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农村文化建设由于受政治、经济、地理及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很不平衡。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新建文化设施投入不一,文化阵地建设难度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四)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贵州省民族地区山峰连绵、岩石陡峭、道路崎岖,改革开放以来这种状况虽有所改观,但仍有许多村寨不通公路,农民购买生产资料或销售农产品非常困难,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由于历史原因和落后意识的影响,在广大农村还存在许多文盲或半文盲,他们看不懂报刊杂志、读不懂科技书籍。新农村建设内容之一的文化建设就需要新型农民,信息闭塞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培养。 (五)政策导向不尽合理,缺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 贵州省新农村建设缺乏相关的配套项目建设和激励措施。目前,除贵阳市每年投入1000万用于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少数市(州、地)拨有几万元的工作经费外,绝大部分地方的农村建设没有经费投入。整个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申报,轻创建,更没有巩固提高的后续措施。 二、贵州省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自然和历史等多方面原因,新农村建设仍然滞后。 但是,贵州建设新农村也有诸多有利条件。一是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发展的重大方针和惠农政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机遇;二是我省自然、生态环境独特,民族文化多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广阔天地;三是农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为新农村提供了内在动力;四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优势产业、特色经济加快发展,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贵州省必须立足省情实际,坚持结合实际,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三类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贫困地区要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好基础;基本解决温饱的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或接近小康水平的地区,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率先突破。 贵州省新农村建设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需要全省人民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从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贵州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人民日报.2006年10月19日. [2]温勇.西部贫困地区农民的生存状况及对新农村建设的期盼--贵州省道真县、雷山县农村居民调查.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