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与婚姻

围城与婚姻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婚姻大抵如此———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一早就为婚姻的本质定了性,

婚姻是一纸契约,更多强调的是责任和义务。如果我们不把婚姻当买卖,不期冀通过婚姻这个踏板去改变什么;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感情非常有把握,不需要给爱情上婚姻的保险,那么相爱的人为什么一定要结婚呢?为什么一定要走进婚姻的围城?大家不都是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

人的一生是发展变化的,人的感情当然也是变化发展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彼此学识、地位、经济能力的改变,感情自然也会发生变化。二十几岁和三十几岁的人在选择爱情时肯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你敢说在二十几岁时恋爱的对象就一定是你终身的伴侣?还是听听罗大佑的劝告吧“你曾经对我说,你永远爱着我;爱情这东西我明白,但永远是什么?”

假如你认为你有一万个理由要结婚,那么你不妨先问问自己:你对即将开始的婚姻生活做好准备了吗?你有充分的物质基础营造一个温馨、现代的家吗?你准备好了每天为柴、米、油、盐、酱、醋、茶操心吗?你准备好了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媳吗?你做好了应付各种家庭问题的心理准备了吗?最重要的是,你能肯定自己现在爱对方,并且能持续到永远,而对方也能始终如一地爱你?不要觉得这些问题太庸俗、太世俗。爱情是神圣的,婚姻是现实的。这都是实际,现实的婚姻生活远没有想象得美好和浪漫。

刚刚看了前不久还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中国式离婚》,虽然没搞懂为什么一定要叫中国式,不过反身留心一下自己身边,突然发现相似的离婚故事蓦然间多了起来:家庭的崩溃、儿童的不幸,身心的背叛,不禁让在婚姻围城外的我们驻足观望。婚姻难道只是人生的一场盛宴?最后终究落得一句———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天长地久的爱情到底还有没有?

应该说,从恋爱到围城,有两种病态,一种是沉迷于恋爱时的浪漫自由,一种是心安理得于婚姻的磕磕碰碰。恋爱时的种种举动,颇似发烧,婚后不可能持续下去,如果这样,无异于病态。同样,婚姻中频繁的磕磕碰碰,也不能以一个锅吃饭,难免锅沿碰锅勺来理解,经常这样,也如与药罐作伴的一个人,说不上健康美丽。 结婚不仅是生理距离上的缩短,更是精神距离上的缩短。人们总是向往爱而抱怨婚姻,其实爱与婚姻本就是一码事,就如蝌蚪之于青蛙,不过是发展的阶段不同,蝌蚪茁壮成长的结果,自然要蜕变为青娃。但是爱与婚姻还有区别,爱更讲究心灵相融,两情相悦,但婚姻则包含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无奈的是,爱是一种平静而欢愉的感受,但在恋爱之始,男女之间的相互消耗就已悄悄地开始,尤其是结婚以后,被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爱不再是甜蜜的回忆,而是满头雾水,一堆麻烦,是精力和体力皆被消耗后的一声喟叹……

其实,避免这样的麻烦,古人早说透,叫“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虽然他本意不是说男女对于婚姻的失望,但对治疗这样的心病甚有疗效。在我看来,今人实践古人的体验,便是运用“距离产生美”这样的原则,夫妻适当分离。

“我们要天天相恋,但不要天天相见”,这是很有道理的。可以想想燕子,人们多数非常喜爱它,这绝不仅是由于它小鸟依人,也不是由于它生的美丽,重要的是它属于候鸟,秋去春来,给人留一些思念。麻雀如果变成候鸟,喜爱它的人会大大增加吧。

婚姻也应该借鉴一下候鸟的习性。有这种特性的婚姻,最大的好处是使夫妻间的情

感生活不再单向发展,而是给二人提供了最大的自由空间,双方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寻求感情的独立。两个人在婚姻之外可以有关系明朗的异性朋友。如果各自状态不好、工作繁忙就不一定聚在一起,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男女之间的距离,最近的距离也是男女之间的距离。真正好的感情,拉得开但又扯不断。在适度分开的时日里,两个人可以找回自我,并且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而不是局限在餐桌上和枕头边进行交流,在精神上的沟通反而会比在一起的时候多。

人生在世,保持自由的状态和宽松的心境是最高境界。

做候鸟而不做家雀,在婚姻的围城里,我们应该追求这种状态的婚姻,不应该相互拴得死牢,直至产生厌烦,因为家并不是一个特定的空间,而是心灵的一种感觉。 也许这种感觉的获得也是一种围城的突围吧。

围城与婚姻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婚姻大抵如此———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一早就为婚姻的本质定了性,

婚姻是一纸契约,更多强调的是责任和义务。如果我们不把婚姻当买卖,不期冀通过婚姻这个踏板去改变什么;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感情非常有把握,不需要给爱情上婚姻的保险,那么相爱的人为什么一定要结婚呢?为什么一定要走进婚姻的围城?大家不都是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

人的一生是发展变化的,人的感情当然也是变化发展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彼此学识、地位、经济能力的改变,感情自然也会发生变化。二十几岁和三十几岁的人在选择爱情时肯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你敢说在二十几岁时恋爱的对象就一定是你终身的伴侣?还是听听罗大佑的劝告吧“你曾经对我说,你永远爱着我;爱情这东西我明白,但永远是什么?”

假如你认为你有一万个理由要结婚,那么你不妨先问问自己:你对即将开始的婚姻生活做好准备了吗?你有充分的物质基础营造一个温馨、现代的家吗?你准备好了每天为柴、米、油、盐、酱、醋、茶操心吗?你准备好了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媳吗?你做好了应付各种家庭问题的心理准备了吗?最重要的是,你能肯定自己现在爱对方,并且能持续到永远,而对方也能始终如一地爱你?不要觉得这些问题太庸俗、太世俗。爱情是神圣的,婚姻是现实的。这都是实际,现实的婚姻生活远没有想象得美好和浪漫。

刚刚看了前不久还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中国式离婚》,虽然没搞懂为什么一定要叫中国式,不过反身留心一下自己身边,突然发现相似的离婚故事蓦然间多了起来:家庭的崩溃、儿童的不幸,身心的背叛,不禁让在婚姻围城外的我们驻足观望。婚姻难道只是人生的一场盛宴?最后终究落得一句———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天长地久的爱情到底还有没有?

应该说,从恋爱到围城,有两种病态,一种是沉迷于恋爱时的浪漫自由,一种是心安理得于婚姻的磕磕碰碰。恋爱时的种种举动,颇似发烧,婚后不可能持续下去,如果这样,无异于病态。同样,婚姻中频繁的磕磕碰碰,也不能以一个锅吃饭,难免锅沿碰锅勺来理解,经常这样,也如与药罐作伴的一个人,说不上健康美丽。 结婚不仅是生理距离上的缩短,更是精神距离上的缩短。人们总是向往爱而抱怨婚姻,其实爱与婚姻本就是一码事,就如蝌蚪之于青蛙,不过是发展的阶段不同,蝌蚪茁壮成长的结果,自然要蜕变为青娃。但是爱与婚姻还有区别,爱更讲究心灵相融,两情相悦,但婚姻则包含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无奈的是,爱是一种平静而欢愉的感受,但在恋爱之始,男女之间的相互消耗就已悄悄地开始,尤其是结婚以后,被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爱不再是甜蜜的回忆,而是满头雾水,一堆麻烦,是精力和体力皆被消耗后的一声喟叹……

其实,避免这样的麻烦,古人早说透,叫“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虽然他本意不是说男女对于婚姻的失望,但对治疗这样的心病甚有疗效。在我看来,今人实践古人的体验,便是运用“距离产生美”这样的原则,夫妻适当分离。

“我们要天天相恋,但不要天天相见”,这是很有道理的。可以想想燕子,人们多数非常喜爱它,这绝不仅是由于它小鸟依人,也不是由于它生的美丽,重要的是它属于候鸟,秋去春来,给人留一些思念。麻雀如果变成候鸟,喜爱它的人会大大增加吧。

婚姻也应该借鉴一下候鸟的习性。有这种特性的婚姻,最大的好处是使夫妻间的情

感生活不再单向发展,而是给二人提供了最大的自由空间,双方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寻求感情的独立。两个人在婚姻之外可以有关系明朗的异性朋友。如果各自状态不好、工作繁忙就不一定聚在一起,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男女之间的距离,最近的距离也是男女之间的距离。真正好的感情,拉得开但又扯不断。在适度分开的时日里,两个人可以找回自我,并且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而不是局限在餐桌上和枕头边进行交流,在精神上的沟通反而会比在一起的时候多。

人生在世,保持自由的状态和宽松的心境是最高境界。

做候鸟而不做家雀,在婚姻的围城里,我们应该追求这种状态的婚姻,不应该相互拴得死牢,直至产生厌烦,因为家并不是一个特定的空间,而是心灵的一种感觉。 也许这种感觉的获得也是一种围城的突围吧。


相关文章

  • 落红入土方成华
  • 摘要:方鸿渐与唐晓芙错过的爱情是<围城>中最值得惋惜的悲剧.杨绛先生对于这个情节提出了假设,认为让方鸿渐和唐晓芙终成眷属会使婚姻如同身陷围城的意义阐发得更加透彻.然而,对于钱钟书先生为何不采取这种情节设定,笔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 ...查看


  • 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 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摘 要: <围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学贯中西.融通古今的学者型作家钱钟书的小说代表作,它集中而深刻地刻画了我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形象,从而反映了深广的社会文化内涵.<围城&g ...查看


  • [围城]读书心得
  • 很早就听人说:城里的人想冲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这句话,怀着一窥其究的心理翻开了<围城>.从此欲罢不能&& <围城>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现实主义讽刺长篇小说,也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市井百态图.作者通过主人公方 ...查看


  • _围城_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2005年6月 第4卷 第3期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oya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Jun.,2005Vol.4No.3 <围城>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彭 勃 (湖南信息职业技 ...查看


  • [围城]孙柔嘉女性形象浅析
  • <围城>孙柔嘉女性形象浅析 摘要:<围城>是钱钟书最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1937年为背景,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影响了一批人,人们的思想开始解放,但封建文化道德的影响却根深蒂固,致使女性知识分子仍然处于这种现代和传统之 ...查看


  • 破解"围城"效应,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
  • 破解"围城"效应,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 我们常听人说,婚姻为恋爱的坟墓.我觉得那坟墓里葬的一定是志不同.道不合的尸骸. --陈望道 哲学家罗素说:"婚姻就像个金色的鸟笼,在外面的想进去,在里面的却想出来.&quo ...查看


  • 读围城之感悟
  • 读<围城>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读来如嚼橄榄回味无穷的奇书.在妙趣横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过来人低徊轻叹.令少不更事者 然若失.因此,它 ...查看


  • 女性形象分析上
  • 女性形象分析上[内容提要] 被称为"新<儒林外史>"的<围城>是一部以方鸿渐的恋爱婚姻经历为"主旋律"的"流浪汉体小说",作品中除了犀利的讽刺.机敏的幽默. ...查看


  • [围城]中的文化"围城"探析
  • 摘 要:对在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的"全盘西化"现象,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为此类现代知识分子"看看病",把他们的病症一 一呈现给读者,其中对崇洋媚外心理的揭示,以幽默.讽刺的语言批判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