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口社会学简介
1.论述人口的双重性 P4
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的出生,生长,繁衍,死亡和衰老的生命历程受到生物规律的支配。
社会属性:人是社会行动者,他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社区,家庭等一系列社会组织,社会文化和他人,这表明人类的生物属性深受社会属性的影响和制约。 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为三个方面:(1)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
(2)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产生的
(3)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中产生的
2.简述人口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P6
(1)认识和分析人口过程
(2)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
(3)认识和分析人口变迁
内容较多较杂,具体需要大家到书中寻找了解
3.简述中国的五次人口普查 P21 (是五次都要,不是只要第五次) 本重点需要同学们结合书本理解
第二章 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1.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P29 注意其背景,内容,以及正反面的评价
背景:马尔萨斯的时代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时期,是资本主义上升的时期,人口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日益贫困,阶级冲突越来越激烈。
内容:(1)建构人口理论的两个前提:一是食物是人类生存必须的。二是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
(2)两个级数的理论,马尔萨斯认为人口的增值力与土地的生产力之间是不平衡的。
(3)较少人口的途径,一是积极性抑制,二是预防性抑制
(4)人口波动理论与三个命题
评价:积极方面:(1)首次揭示了稀缺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首次建立人口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关系模型
(3)提出人口增长制约与生活资料的增长
(4)人口增长与生存资料的关系的调节机制
(5)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极限
(6)首次区分了人口增长抑制因素的不同作用机制和环境,最早将现代西方社会与非西方社会进行比较并将富余程度的差距与特定人口过程联系起来
负面评价:(1)完全从生物学角度看待生育行为而现代社会的性爱,婚姻与生育不存在必然联系
(2)没有看到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之间关系复杂性
具体阐述见书本
2.马寅初的《新人口论》P37
基本思想:中国人口繁殖太快,人口多、资金少,影响工业化的进程,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该控制人口。明确的把中国的人口增长与工业化进程联系在一起,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思想。
主要观点: 1.掌握人口的数据是制定政策的关键
2.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3.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建议
具体阐述见书本
第三章 生育制度
1.生育测量的指标及其优缺点 P50 可能有计算题
2.生育模式 P52-P56
包括传统农业社会生育模式,工业社会模式,发展中国家模式
传统社会生育模式:
(1)传统社会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紧密,生育行为直接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
(2)农业社会的各种经济影响着生育方式
(3)农业社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男性劳动力的需求偏大,因此有男性生育率高于女性的情况
(4)由于农业社会的政治制度普遍是具有封建专制特征的,导致不同阶级间的生育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工业社会的生育模式:
(1)死亡率导向下的生育模式消失,在低死亡率的情况下,生育率也下降
(2)工业社会实现了以机械替代人力的工业化过程。
发展中国家的生育模式:
(1)在死亡率降低时,生育率缺扔居高不下
(2)近段时间虽然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稳定了下来,但总体上仍然是高于生育率的
(3)传统文化中高生育率相关的文化,经济政治因素仍然存在
(4)在控制出生率的手段中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行政力量
3.生育意愿 P63
第四章 死亡制度
1.死亡统计的指标 P72 可能有计算题
2.死亡模式 P76 (传统农业社会死亡模式,工业社会模式,中国人口死亡模式) 传统农业社会死亡模式:
(1)新生儿和婴儿的死亡率极高
(2)过高的婴幼儿死亡率导致了极低的预期寿命
(3)死亡率的变化很大
工业社会的死亡模式
总体上下降,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情况不同 P78
中国人口的死亡模式:
1949年前(1)中国是个高死亡率的国家
(2)人口的预期寿命低
(3)死亡率的高低与社会动荡相关
(4)死亡率深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1949年后 死亡率大幅度降低,平均预期寿命持续上升,同时也导致了人口老龄化的加速
第五章 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概念 P99
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的永久性改变(半年或一年以上),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指标 P100 可能有计算题
第六章 人口转变
1.人口再生产模式 P123 (传统社会型,过渡型,现代型)
传统社会型:按时间顺序作答
(1)狩猎和原始农业时期
(2)第一次农业革命
(3)第二次农业革命
过渡型人口再生产模式
过渡型人口再生产模式表现为人口出生率的提高以及人口死亡率的下降从而带来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激增。这种人口模式主要出现在两个时期(1)工业革命后和资本主义前期的欧洲(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中国家
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的模式
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由此导致的地自然增长率,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人口零增长和负增长。目前这种模式发生在欧洲,亚洲的部分发达国家中
具体阐述见书本
2.中国人口转变模式 按时间顺序解答 P141
(1)20世纪50年代初
(2)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3)20世纪80年代至80年代
(4)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以上是书上表达方式,在这也提供老师的笔记中的解答方式,以供参考
(1)加速增长阶段 1949-1959
(2)负增长阶段 1959-1961
(3)告诉增长阶段 1961-1973
(4)减速增长阶段 1973-1980
(5)波动增长阶段 1980-1991
(6)低速增长阶段 1991至今
具体阐述见书本
第七章 人口年龄结构
1.人口年龄结构指标 P151 可能有计算题
2.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其特点 P164
(1)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来势凶猛
(2)中国老龄化进程与人口发展不同步
(3)中国老龄化发展在时间上具有不规则性和累进性
(4)中国老龄化程度存在地区差异
(5)中国老龄化发展存在阶段性
具体阐述见书本
3.健康老龄化 P166
是指老年人在晚年保持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健康状态,将疾病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时间推迟到生命最后阶段。健康老龄化主要有3个方面:
(1)是老年人自身维持良好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功能,拥有较高的生活质量
(2)使老年群体中健康,幸福,长寿的老人占大多数,并且所占比例不断增加
(3)进入老龄化的社会能够克服老龄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社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为生活在其中的所有人的健康,富足,幸福的生活提供物质基础和保证
第八章 人口性别比结构
1.人口性别比的指标 P169 可能有计算题
2.影响人口性别比的因素 P170
第一,从人口过程来看,(1)出生婴儿的性别比状况构成了各年龄段人口性别比的基础,它决定了一个社会总体的人的性别结构。(2)生育率状况影响人口性别结构。(3)死亡率影响人口性别结构。(4)人口性别结构受到人口迁移的影响。 第二,文化因素通过人们的性别价值观和生育观念影响人口性别结构。
第三,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性别结构的影响主要通过一定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卫生条件、医疗供应和社会保障制度而发挥作用。
3.出生性别比的相关内容 (这里我列出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和后果,其他的需要自己看)
原因:直接原因——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非法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溺弃女婴;漏报
条件性原因——经济原因: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人们需要儿子来养老;公共政策因素:一孩半政策;低生育率
根源性原因——制度原因:父权、父系、从夫居的父系家族体制;文化因素: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
后果:人口后果——人口与劳动力的再生产受到影响;性别失衡;人口老龄化加剧
社会后果——失踪女孩现象;侵犯了女孩的生存权;婚姻市场的失衡将带来社会不稳定;阻碍了社会与人口的和谐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 社会分层和贫困人口
1.社会分层的测量指标 P185
1.收入分化的测量——基尼系数;工资报酬水平法;五分位法
2.贫困人口的测量——市场菜篮法;恩格尔系数;国际贫困线标准或收入比例法;贫困发生率
2.人口职业结构理论P189
人口职业的分类:第一,以就业状况分类,分为在业人口和不在业人口;第二,以产业部门分布,分为农业、工业、各种服务业。
人口的职业流动:一是劳动者从最初职业到最终职业的变动状况;二是,劳动者地理位置的变动。
影响人口职业结构的因素分析: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以及文化因素。
收入结构和收入不平等。
具体阐述见书本
第十章 人口的婚姻家庭结构
1.家庭结构的概念P209
是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家庭结构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家庭人口要素。即家庭规模大小,由多少成员组成;二是家庭模式要素,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
2.五种家庭结构(核心家庭、直系家庭、复合家庭、单人家庭、残缺家庭)P210
1.核心家庭:一般由一对夫妇及其子女组成的家庭,或没有子女的夫妇和夫妇中只有一方健在同子女组成的家庭
2.直系家庭:由一对夫妇,同一个已婚子女及其孙子女组成的家庭。夫妇中只有一方健在同已婚子女的一方及其孙子女组成的家庭也属于直系家庭
3.复合家庭:(1)兄弟复合,父母已去世,两个或两个已婚兄弟及其子女组成
(2)直系复合:夫妇或夫妇一方健在,同两个以上已婚子女及其孙子女组成。
4.单人家庭:独自生活的寡,鳏,也包括未婚或未曾婚配而独自生活者
5.残缺家庭:父母已故,未婚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
3.中国人口的婚姻结构 P212
(1)婚姻偏早
(2)婚姻具有普遍性
(3)离婚率相对较低
(4)潜在的婚姻挤压
具体阐述相见书本
第十一章 人口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化
1.人口分布的指标 P219 可能有计算题
2.城市化的指标 P220
3.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存在问题P236
特点:(1)多种模式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2)城镇结构失衡
(3)城镇化发展进程具有政府行政色彩
(4)经济发展成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5)城市贫困人口增加
(6)人口城镇化有效地控制了中国人口增长
具体相见书本
由于城市化问题书上没有,因此需大家辛苦下总结
第十二章 人口和社会变迁
1.社会变迁是什么 P241
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技术所引发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变迁,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部分的改变。
2.人口增长和社会变迁的关系 P242
(1)农业社会的进步与人口增长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2)工业革命改变了农业社会人口增长的方式
具体阐述见书本
3.适度人口理论 P254 (是什么,特点)
适度人口理论是指:当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恰好能够最充分的利用本国可获得的资源时的人口,或当某国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最高生活水平时的人口。
特点:(1)适度人口是人类追求的人口与资源关系的理想状态
(2) 适度人口是个弹性概念
(3) 适度人口是个相对的概念,它相对于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十四章 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
1.人口政策是什么 P289
人口政策是由政府颁布的,目的在于影响人口增减,过程,规模,结构或分布。
2.人口政策的制定过程 P292
(1)充分了解和评估当前的人口状况和存在的基本问题,确定主要的人口问题和基本问题的主要方面,由此确定人口目标
(2)准确把握人口过程的规律性,了解影响人口过程之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尤其是那些可通过政策手段加以调节的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了解人口过程对国家社会福利状况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3)人口政策市社会政策的一部分,他必须与其他社会经济政策相联系和配套使用
(4)建立人口政策的反馈和评估机制。
3.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和后果 P300 P302
内容:(1)提倡晚婚和晚育
(1)提倡少生优生
(2)提倡一堆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照顾到农村中某些群众的实际困难,允许农村女儿户间隔几年后生第二个孩子
(3)为了少数民族的繁荣昌盛,根据这些民族自己的意愿可以实行计划生育,具体的要求和做法与汉族的办法不同,由所在自治区和省政府根据各族的人口经济资源文化习俗等具体情况自行决定。
(4)考虑到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异,允许计划生育政策存在地区差别。 后果:从积极方面来看:(1)经济效益的成果是明显的
(2)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健康效益
从消极方面来看:(1)计划生育工作引发了相关的人权之争,这使得中国的国际形象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2) 计划生育工作队性别平等带来复杂的,混合的后
果。
(3) 由于计划生育带来了迅速的人口转型,导致了人口
老龄化的加剧、独生子女问题、出生婴儿性别比失
调问题
具体阐述相见书本
第一章 人口社会学简介
1.论述人口的双重性 P4
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的出生,生长,繁衍,死亡和衰老的生命历程受到生物规律的支配。
社会属性:人是社会行动者,他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社区,家庭等一系列社会组织,社会文化和他人,这表明人类的生物属性深受社会属性的影响和制约。 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为三个方面:(1)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
(2)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产生的
(3)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中产生的
2.简述人口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P6
(1)认识和分析人口过程
(2)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
(3)认识和分析人口变迁
内容较多较杂,具体需要大家到书中寻找了解
3.简述中国的五次人口普查 P21 (是五次都要,不是只要第五次) 本重点需要同学们结合书本理解
第二章 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1.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P29 注意其背景,内容,以及正反面的评价
背景:马尔萨斯的时代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时期,是资本主义上升的时期,人口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日益贫困,阶级冲突越来越激烈。
内容:(1)建构人口理论的两个前提:一是食物是人类生存必须的。二是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
(2)两个级数的理论,马尔萨斯认为人口的增值力与土地的生产力之间是不平衡的。
(3)较少人口的途径,一是积极性抑制,二是预防性抑制
(4)人口波动理论与三个命题
评价:积极方面:(1)首次揭示了稀缺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首次建立人口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关系模型
(3)提出人口增长制约与生活资料的增长
(4)人口增长与生存资料的关系的调节机制
(5)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极限
(6)首次区分了人口增长抑制因素的不同作用机制和环境,最早将现代西方社会与非西方社会进行比较并将富余程度的差距与特定人口过程联系起来
负面评价:(1)完全从生物学角度看待生育行为而现代社会的性爱,婚姻与生育不存在必然联系
(2)没有看到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之间关系复杂性
具体阐述见书本
2.马寅初的《新人口论》P37
基本思想:中国人口繁殖太快,人口多、资金少,影响工业化的进程,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该控制人口。明确的把中国的人口增长与工业化进程联系在一起,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思想。
主要观点: 1.掌握人口的数据是制定政策的关键
2.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3.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建议
具体阐述见书本
第三章 生育制度
1.生育测量的指标及其优缺点 P50 可能有计算题
2.生育模式 P52-P56
包括传统农业社会生育模式,工业社会模式,发展中国家模式
传统社会生育模式:
(1)传统社会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紧密,生育行为直接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
(2)农业社会的各种经济影响着生育方式
(3)农业社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男性劳动力的需求偏大,因此有男性生育率高于女性的情况
(4)由于农业社会的政治制度普遍是具有封建专制特征的,导致不同阶级间的生育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工业社会的生育模式:
(1)死亡率导向下的生育模式消失,在低死亡率的情况下,生育率也下降
(2)工业社会实现了以机械替代人力的工业化过程。
发展中国家的生育模式:
(1)在死亡率降低时,生育率缺扔居高不下
(2)近段时间虽然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稳定了下来,但总体上仍然是高于生育率的
(3)传统文化中高生育率相关的文化,经济政治因素仍然存在
(4)在控制出生率的手段中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行政力量
3.生育意愿 P63
第四章 死亡制度
1.死亡统计的指标 P72 可能有计算题
2.死亡模式 P76 (传统农业社会死亡模式,工业社会模式,中国人口死亡模式) 传统农业社会死亡模式:
(1)新生儿和婴儿的死亡率极高
(2)过高的婴幼儿死亡率导致了极低的预期寿命
(3)死亡率的变化很大
工业社会的死亡模式
总体上下降,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情况不同 P78
中国人口的死亡模式:
1949年前(1)中国是个高死亡率的国家
(2)人口的预期寿命低
(3)死亡率的高低与社会动荡相关
(4)死亡率深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1949年后 死亡率大幅度降低,平均预期寿命持续上升,同时也导致了人口老龄化的加速
第五章 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概念 P99
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的永久性改变(半年或一年以上),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指标 P100 可能有计算题
第六章 人口转变
1.人口再生产模式 P123 (传统社会型,过渡型,现代型)
传统社会型:按时间顺序作答
(1)狩猎和原始农业时期
(2)第一次农业革命
(3)第二次农业革命
过渡型人口再生产模式
过渡型人口再生产模式表现为人口出生率的提高以及人口死亡率的下降从而带来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激增。这种人口模式主要出现在两个时期(1)工业革命后和资本主义前期的欧洲(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中国家
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的模式
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由此导致的地自然增长率,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人口零增长和负增长。目前这种模式发生在欧洲,亚洲的部分发达国家中
具体阐述见书本
2.中国人口转变模式 按时间顺序解答 P141
(1)20世纪50年代初
(2)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3)20世纪80年代至80年代
(4)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以上是书上表达方式,在这也提供老师的笔记中的解答方式,以供参考
(1)加速增长阶段 1949-1959
(2)负增长阶段 1959-1961
(3)告诉增长阶段 1961-1973
(4)减速增长阶段 1973-1980
(5)波动增长阶段 1980-1991
(6)低速增长阶段 1991至今
具体阐述见书本
第七章 人口年龄结构
1.人口年龄结构指标 P151 可能有计算题
2.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其特点 P164
(1)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来势凶猛
(2)中国老龄化进程与人口发展不同步
(3)中国老龄化发展在时间上具有不规则性和累进性
(4)中国老龄化程度存在地区差异
(5)中国老龄化发展存在阶段性
具体阐述见书本
3.健康老龄化 P166
是指老年人在晚年保持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健康状态,将疾病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时间推迟到生命最后阶段。健康老龄化主要有3个方面:
(1)是老年人自身维持良好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功能,拥有较高的生活质量
(2)使老年群体中健康,幸福,长寿的老人占大多数,并且所占比例不断增加
(3)进入老龄化的社会能够克服老龄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社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为生活在其中的所有人的健康,富足,幸福的生活提供物质基础和保证
第八章 人口性别比结构
1.人口性别比的指标 P169 可能有计算题
2.影响人口性别比的因素 P170
第一,从人口过程来看,(1)出生婴儿的性别比状况构成了各年龄段人口性别比的基础,它决定了一个社会总体的人的性别结构。(2)生育率状况影响人口性别结构。(3)死亡率影响人口性别结构。(4)人口性别结构受到人口迁移的影响。 第二,文化因素通过人们的性别价值观和生育观念影响人口性别结构。
第三,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性别结构的影响主要通过一定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卫生条件、医疗供应和社会保障制度而发挥作用。
3.出生性别比的相关内容 (这里我列出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和后果,其他的需要自己看)
原因:直接原因——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非法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溺弃女婴;漏报
条件性原因——经济原因: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人们需要儿子来养老;公共政策因素:一孩半政策;低生育率
根源性原因——制度原因:父权、父系、从夫居的父系家族体制;文化因素: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
后果:人口后果——人口与劳动力的再生产受到影响;性别失衡;人口老龄化加剧
社会后果——失踪女孩现象;侵犯了女孩的生存权;婚姻市场的失衡将带来社会不稳定;阻碍了社会与人口的和谐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 社会分层和贫困人口
1.社会分层的测量指标 P185
1.收入分化的测量——基尼系数;工资报酬水平法;五分位法
2.贫困人口的测量——市场菜篮法;恩格尔系数;国际贫困线标准或收入比例法;贫困发生率
2.人口职业结构理论P189
人口职业的分类:第一,以就业状况分类,分为在业人口和不在业人口;第二,以产业部门分布,分为农业、工业、各种服务业。
人口的职业流动:一是劳动者从最初职业到最终职业的变动状况;二是,劳动者地理位置的变动。
影响人口职业结构的因素分析: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以及文化因素。
收入结构和收入不平等。
具体阐述见书本
第十章 人口的婚姻家庭结构
1.家庭结构的概念P209
是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家庭结构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家庭人口要素。即家庭规模大小,由多少成员组成;二是家庭模式要素,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
2.五种家庭结构(核心家庭、直系家庭、复合家庭、单人家庭、残缺家庭)P210
1.核心家庭:一般由一对夫妇及其子女组成的家庭,或没有子女的夫妇和夫妇中只有一方健在同子女组成的家庭
2.直系家庭:由一对夫妇,同一个已婚子女及其孙子女组成的家庭。夫妇中只有一方健在同已婚子女的一方及其孙子女组成的家庭也属于直系家庭
3.复合家庭:(1)兄弟复合,父母已去世,两个或两个已婚兄弟及其子女组成
(2)直系复合:夫妇或夫妇一方健在,同两个以上已婚子女及其孙子女组成。
4.单人家庭:独自生活的寡,鳏,也包括未婚或未曾婚配而独自生活者
5.残缺家庭:父母已故,未婚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
3.中国人口的婚姻结构 P212
(1)婚姻偏早
(2)婚姻具有普遍性
(3)离婚率相对较低
(4)潜在的婚姻挤压
具体阐述相见书本
第十一章 人口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化
1.人口分布的指标 P219 可能有计算题
2.城市化的指标 P220
3.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存在问题P236
特点:(1)多种模式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2)城镇结构失衡
(3)城镇化发展进程具有政府行政色彩
(4)经济发展成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5)城市贫困人口增加
(6)人口城镇化有效地控制了中国人口增长
具体相见书本
由于城市化问题书上没有,因此需大家辛苦下总结
第十二章 人口和社会变迁
1.社会变迁是什么 P241
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技术所引发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变迁,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部分的改变。
2.人口增长和社会变迁的关系 P242
(1)农业社会的进步与人口增长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2)工业革命改变了农业社会人口增长的方式
具体阐述见书本
3.适度人口理论 P254 (是什么,特点)
适度人口理论是指:当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恰好能够最充分的利用本国可获得的资源时的人口,或当某国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最高生活水平时的人口。
特点:(1)适度人口是人类追求的人口与资源关系的理想状态
(2) 适度人口是个弹性概念
(3) 适度人口是个相对的概念,它相对于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十四章 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
1.人口政策是什么 P289
人口政策是由政府颁布的,目的在于影响人口增减,过程,规模,结构或分布。
2.人口政策的制定过程 P292
(1)充分了解和评估当前的人口状况和存在的基本问题,确定主要的人口问题和基本问题的主要方面,由此确定人口目标
(2)准确把握人口过程的规律性,了解影响人口过程之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尤其是那些可通过政策手段加以调节的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了解人口过程对国家社会福利状况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3)人口政策市社会政策的一部分,他必须与其他社会经济政策相联系和配套使用
(4)建立人口政策的反馈和评估机制。
3.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和后果 P300 P302
内容:(1)提倡晚婚和晚育
(1)提倡少生优生
(2)提倡一堆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照顾到农村中某些群众的实际困难,允许农村女儿户间隔几年后生第二个孩子
(3)为了少数民族的繁荣昌盛,根据这些民族自己的意愿可以实行计划生育,具体的要求和做法与汉族的办法不同,由所在自治区和省政府根据各族的人口经济资源文化习俗等具体情况自行决定。
(4)考虑到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异,允许计划生育政策存在地区差别。 后果:从积极方面来看:(1)经济效益的成果是明显的
(2)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健康效益
从消极方面来看:(1)计划生育工作引发了相关的人权之争,这使得中国的国际形象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2) 计划生育工作队性别平等带来复杂的,混合的后
果。
(3) 由于计划生育带来了迅速的人口转型,导致了人口
老龄化的加剧、独生子女问题、出生婴儿性别比失
调问题
具体阐述相见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