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要到了,「妈妈,我们班苗苗的圣诞礼物是变形金刚,为什么我只有个小汽车。」「妈妈,我也想要邻居哥哥家那个飞机模型」。当孩子对其他孩子所拥有物质羡慕时,你该怎么应对?
文 | p&p妈
羡慕别人东西,那就夸夸吧
虽然Patek只有两岁,但是出去玩也开始关注一些感兴趣的东西,并提出要求。
有一次,我们去公园,碰见一个穿托马斯衣服的小哥哥。
Patek盯着他的衣服看了很久,对我说:「哥哥穿托马斯衣服是不是?」 我说:「啊,真的是托马斯啊,你在哥哥身上找到托马斯啦?妈妈刚才就没有看到呢。」
他又盯着哥哥看一会儿,说:「哥哥穿橙色的托马斯衣服啦,Patek没有橙色的托马斯衣服。」
我说:「哥哥的衣服是橙色的,上面还有蓝色的托马斯,你觉得哥哥的衣服好看吗?」
Patek说:「酷!」
我语气夸张地说:「是的!超级无敌酷!」
Patek也跟我学说:「超级无敌酷。」
我说:「你如果觉得哥哥衣服漂亮,可以去和哥哥招招呼,告诉哥哥,他的托马斯衣服很酷。」
Patek走上前去和哥哥打招呼,然后指着托马斯对哥哥说「酷」。
然后那个小哥哥也很买账,俩人开始鸡同鸭讲地聊托马斯,聊不清楚了就哈哈哈,然后迅速打成一片,他俩一边玩去了。
帮助孩子把欲望转化成积极能量
有朋友说孩子上了比较昂贵的私立幼儿园,有天回来闷闷不乐。原来别人家开的都是保时捷。
小朋友开始和同龄孩子在物质上比较时,如果不是环境、家人在这方面太多暗示的话,在幼儿期可能谈不上是在攀比。幼儿期的小朋友能够靠自己发现、注意到某样东西「人有」,进而联想到自己的「我无」,这个过程在我眼中是很了不起的进步啊,体现了 ta 观察和联想能力的提高。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 ta 能正确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欲望,那就更棒了,比如「哥哥有玩具」>「我没有玩具」>「我也想要玩具」,这个链条本身我觉得是没有问题的,从观察到现象到对比再到表述内心的欲望简单的三句都有了。在这个链条上没有一环是不对或者说不应该的。
这里面考验主要养育人的就是对待孩子欲望的方式态度。我倾向于承认孩子的欲望,并示范他怎样善待自己的欲望,如果羡慕和嫉妒是在一步之遥,那么审美之心与攀比之心也就是成长点滴中的一念之差。
善待自己的欲望,善待他人的欲望,这是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早期就渐渐掌握的。
欲望是不断滑动的能指链,而所指却一再缺席。一直追逐欲望赤足狂奔是无尽头的,不仅对孩子,成人也是如此。
欲望的沟壑,与物质富有不完全相关,今天想要保时捷是金钱还能满足的欲望,来日想要保时捷,大概就不是钱能实现的了。
当把欲望准则建立在「欲求—占有」这个链条上时,每有欲望便直接勾连起占据。
我希望通过适当的引导能建立起「欲求—审美」的转化关系,如果能进而把审美再转化成赞美,对他人的美好之物不吝赞美,那就更好了。
同时,能把欲望转化成一种积极的能量,孩子就不会在意识到「人有我无」时有失落感。
所以遇到类似「人有我无」的情况,我会认可孩子的发现,尊重他对于欲望的表达,与他探讨深层的需求,审美、功能性都可以成为此时的话题,鼓励他对他人说出自己的欣赏和赞美,同时也示范他如何自在的接纳他人给予的赞美。比如别人说妈妈的衣服漂亮时,妈妈自信的微笑大方的回以「thank you」之类都有好的示范作用。
如何与欲望相处绝对是终生课题,成人世界里能举重若轻者也寥寥,这样想对孩子更要宽容以待。
我家孩子目前两岁半,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通常还是很容易化解掉负面情绪,至少还没有出现过对于对他人之物的歇斯底里地要求。当然进入幼儿园、学校势必受到环境的冲击,这也是我能预见到的,也正因为如此,我觉得在进入大环境前,需要家长多引导、示范。
教孩子自在地接受赞美
现在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宝贝,所以在家的时候大家鼓励表扬也居多,但是放到集体生活中学习的时候,有些孩子就会因为不是每一次的表现都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失落。学会发现、赞美也是我们成人应该学习的。
我平日自己带两娃出去玩的比较多,所以基本告别了裙子,图方便都是穿最简单的T恤、牛仔裤。
周末和娃爹一起带娃出门我就不用干体力活了,所以初入夏的某个周末我穿了条新裙子。
下楼时Patek盯着我看了好久,笑眯眯的和我说:「妈妈,你穿什么啦?是不是穿的裙子?好漂亮噢。」
我:「谢谢Patek,妈妈穿的是裙子,你喜欢妈妈穿裙子吗?」
他:「喜欢,妈妈你每天穿裙子吧!」
我:「妈妈平时带你和妹妹出去玩穿裙子不方便,所以不能每天穿裙子,但是Patek喜欢看妈妈穿裙子,那妈妈以后会多穿裙子的。」
然后Patek又围绕裙子的颜色、图案和我聊了半天。
最后说:「妈妈,你是不是变成Elsa了?妈妈,你是不是公主?」
被小小孩夸也是很开心啊。现阶段的Patek还是比较大方赞美别人的,有别人夸他,或赞美他的玩具衣帽,他也欣然接受,目测还是很享受赞美的。
「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父母培训课程,在育儿、心理领域也没有任何资质,仅是一枚普通的全职妈妈,以上说的也都是我家的现状和处理方法,其余的唠叨纯属非常个体的经验和思考,欢迎拍砖与探讨,分享是为了自身更好的成长。」
小结
如果孩子羡慕别人的东西,那就让他说出来,表达自己的赞美。
自在地接受赞美,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父母要给孩子做示范。
如何与欲望相处是终生课题,对孩子要宽容以待。
你的孩子在羡慕别人东西或者攀比的话,你通常是怎么做的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交流。
—-爱贝睿第441次智慧分享—-
投稿请发至:[email protected]
圣诞要到了,「妈妈,我们班苗苗的圣诞礼物是变形金刚,为什么我只有个小汽车。」「妈妈,我也想要邻居哥哥家那个飞机模型」。当孩子对其他孩子所拥有物质羡慕时,你该怎么应对?
文 | p&p妈
羡慕别人东西,那就夸夸吧
虽然Patek只有两岁,但是出去玩也开始关注一些感兴趣的东西,并提出要求。
有一次,我们去公园,碰见一个穿托马斯衣服的小哥哥。
Patek盯着他的衣服看了很久,对我说:「哥哥穿托马斯衣服是不是?」 我说:「啊,真的是托马斯啊,你在哥哥身上找到托马斯啦?妈妈刚才就没有看到呢。」
他又盯着哥哥看一会儿,说:「哥哥穿橙色的托马斯衣服啦,Patek没有橙色的托马斯衣服。」
我说:「哥哥的衣服是橙色的,上面还有蓝色的托马斯,你觉得哥哥的衣服好看吗?」
Patek说:「酷!」
我语气夸张地说:「是的!超级无敌酷!」
Patek也跟我学说:「超级无敌酷。」
我说:「你如果觉得哥哥衣服漂亮,可以去和哥哥招招呼,告诉哥哥,他的托马斯衣服很酷。」
Patek走上前去和哥哥打招呼,然后指着托马斯对哥哥说「酷」。
然后那个小哥哥也很买账,俩人开始鸡同鸭讲地聊托马斯,聊不清楚了就哈哈哈,然后迅速打成一片,他俩一边玩去了。
帮助孩子把欲望转化成积极能量
有朋友说孩子上了比较昂贵的私立幼儿园,有天回来闷闷不乐。原来别人家开的都是保时捷。
小朋友开始和同龄孩子在物质上比较时,如果不是环境、家人在这方面太多暗示的话,在幼儿期可能谈不上是在攀比。幼儿期的小朋友能够靠自己发现、注意到某样东西「人有」,进而联想到自己的「我无」,这个过程在我眼中是很了不起的进步啊,体现了 ta 观察和联想能力的提高。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 ta 能正确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欲望,那就更棒了,比如「哥哥有玩具」>「我没有玩具」>「我也想要玩具」,这个链条本身我觉得是没有问题的,从观察到现象到对比再到表述内心的欲望简单的三句都有了。在这个链条上没有一环是不对或者说不应该的。
这里面考验主要养育人的就是对待孩子欲望的方式态度。我倾向于承认孩子的欲望,并示范他怎样善待自己的欲望,如果羡慕和嫉妒是在一步之遥,那么审美之心与攀比之心也就是成长点滴中的一念之差。
善待自己的欲望,善待他人的欲望,这是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早期就渐渐掌握的。
欲望是不断滑动的能指链,而所指却一再缺席。一直追逐欲望赤足狂奔是无尽头的,不仅对孩子,成人也是如此。
欲望的沟壑,与物质富有不完全相关,今天想要保时捷是金钱还能满足的欲望,来日想要保时捷,大概就不是钱能实现的了。
当把欲望准则建立在「欲求—占有」这个链条上时,每有欲望便直接勾连起占据。
我希望通过适当的引导能建立起「欲求—审美」的转化关系,如果能进而把审美再转化成赞美,对他人的美好之物不吝赞美,那就更好了。
同时,能把欲望转化成一种积极的能量,孩子就不会在意识到「人有我无」时有失落感。
所以遇到类似「人有我无」的情况,我会认可孩子的发现,尊重他对于欲望的表达,与他探讨深层的需求,审美、功能性都可以成为此时的话题,鼓励他对他人说出自己的欣赏和赞美,同时也示范他如何自在的接纳他人给予的赞美。比如别人说妈妈的衣服漂亮时,妈妈自信的微笑大方的回以「thank you」之类都有好的示范作用。
如何与欲望相处绝对是终生课题,成人世界里能举重若轻者也寥寥,这样想对孩子更要宽容以待。
我家孩子目前两岁半,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通常还是很容易化解掉负面情绪,至少还没有出现过对于对他人之物的歇斯底里地要求。当然进入幼儿园、学校势必受到环境的冲击,这也是我能预见到的,也正因为如此,我觉得在进入大环境前,需要家长多引导、示范。
教孩子自在地接受赞美
现在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宝贝,所以在家的时候大家鼓励表扬也居多,但是放到集体生活中学习的时候,有些孩子就会因为不是每一次的表现都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失落。学会发现、赞美也是我们成人应该学习的。
我平日自己带两娃出去玩的比较多,所以基本告别了裙子,图方便都是穿最简单的T恤、牛仔裤。
周末和娃爹一起带娃出门我就不用干体力活了,所以初入夏的某个周末我穿了条新裙子。
下楼时Patek盯着我看了好久,笑眯眯的和我说:「妈妈,你穿什么啦?是不是穿的裙子?好漂亮噢。」
我:「谢谢Patek,妈妈穿的是裙子,你喜欢妈妈穿裙子吗?」
他:「喜欢,妈妈你每天穿裙子吧!」
我:「妈妈平时带你和妹妹出去玩穿裙子不方便,所以不能每天穿裙子,但是Patek喜欢看妈妈穿裙子,那妈妈以后会多穿裙子的。」
然后Patek又围绕裙子的颜色、图案和我聊了半天。
最后说:「妈妈,你是不是变成Elsa了?妈妈,你是不是公主?」
被小小孩夸也是很开心啊。现阶段的Patek还是比较大方赞美别人的,有别人夸他,或赞美他的玩具衣帽,他也欣然接受,目测还是很享受赞美的。
「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父母培训课程,在育儿、心理领域也没有任何资质,仅是一枚普通的全职妈妈,以上说的也都是我家的现状和处理方法,其余的唠叨纯属非常个体的经验和思考,欢迎拍砖与探讨,分享是为了自身更好的成长。」
小结
如果孩子羡慕别人的东西,那就让他说出来,表达自己的赞美。
自在地接受赞美,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父母要给孩子做示范。
如何与欲望相处是终生课题,对孩子要宽容以待。
你的孩子在羡慕别人东西或者攀比的话,你通常是怎么做的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交流。
—-爱贝睿第441次智慧分享—-
投稿请发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