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首都经济圈

记者:省委、省政府是基于什么考虑提出要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 答:建设环首都经济圈,是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着眼为中央分忧、为首都减压、为河北科学发展打造增长极,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像深圳特区一样,加快推动环首都经济圈重点区域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形成河北新的经济

增长极事关河北省、京津冀区域乃至国家发展全局。

(一)加快建设环首都经济圈有利于释放首都优势,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形成首都经济圈,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城市化发展的一条规律。首都经济圈作为优质生产要素富集的特殊载体,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活跃的区域经济中心。几乎任何一个国家都有首都经济圈,目前,许多国家的首都经济圈创造的生产总值占国家的三分之一以上。而京津冀三省市,2009年GDP合计为36600亿,占全国的比重仅为10.9%,距离达到全国1/3还差75180多亿。加快京津冀区域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充分发挥首都优势、放大首都辐射效应。

(二)加快建设环首都经济圈有利于疏解首都的城市压力。由于城市功能过度集中,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像许多国家的首都一样,出现了人口膨胀、交通拥挤、资源紧张、房价高涨、发展空间受限、改善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等突出问题。借鉴国际经验,分散首都功能势在必行。河北环抱首都,有责任、

有义务、也有便利条件为首都疏解压力。

(三)加快建设环首都经济圈有利于打造河北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增长极。从燕郊、涿州等地的经验看,建设环首都经济圈,能够有效承接首都产业转移和功能分散,接受首都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级要素的溢出,迅速提升我省发展水平。同时,随着环首都经济圈的成型和发展,我们还可以将其打造成为整合全球资源的战略平台,广泛承接全球产业和技术转移,建设成为全省最开放的地区,

并通过梯度辐射带动河北全省又好又快发展。

记者:我省环首都经济圈建设有没有一个近期和远期目标?

答:坚持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加强与首都地区在发展空

间、产业功能、资源要素、基础设施、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对接融合。

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比2010年翻两番,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196亿元达到4784亿元,年均增长31%以上;全部财政收入由2010年的200亿元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32%;城区总人口由2010年的165万人达到300万人、年均增长12.7%,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33%上升到60%、年均增长5.4

个百分点。

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比2015年再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568亿元,全部财政收入达到1600亿元,城区总人口达到4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 记者:为实现上述目标,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主攻方向放在哪些方

面?

答:就环首都经济圈建设,陈全国省长提出了“1圈4区6基地”的思路,为我们加快环首都经济圈建设指明了方向。在主攻方向和发展重点上,要突出五项任务:一是把环首都经济圈打造成环境优美、适宜人居、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城市带。二是把环首都经济圈打造成高端、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特色鲜明的产业带。三是把环首都经济圈打造成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带。四是把环首都经济圈打造成养老、健康、休闲、度假的休闲旅游带。五是把环首都经济圈打造成风光秀丽的生

态带。

记者: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可以说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优化建设环境至关重

要,在这方面我省有哪些考虑?

答:我们将着力营造“三大环境”,为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一是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发挥燕赵大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优势,弘扬河北人民善良质朴、大气包容的传统美德,倡导开放文明、诚实守信的时代风尚,塑造诚心、细心、热心、用心的服务理念,形成亲商、引商、扶商、安商的浓厚氛围。二是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树立创新意识和“特区”理念,最大限度地解放

思想,最大限度地下放权限,最大限度地提高办事效率,最大限度地打造“政策洼地”,特别是对首都转移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产业项目,真正做到“三零一优”,也就是战略性企业入驻“零地价”、工商注册“零成本”、非限即许“零审批”和“优惠的财税政策”。省、市政府及所属部门的审批权限,除个别需政府把关的特殊行业外,一律下放到13个县(市、区)政府及园区的管委会。三是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健全企业投资后续服务体系,全方

位完善配套服务,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记者:除了优化环境,环首都经济圈建设还需要完善哪些支撑条件? 答:首先,规划体系建设。环首都经济圈13个县(市、区)高标准做好园区和基地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的编

制工作,加强与北京相关规划的对接,明晰产业承接方向及发展重点。 其次,交通体系建设。以建设快速通道为重点,以同城化为目标,推进13

个县(市、区)交通基础设施与北京全面对接。

第三,通讯体系建设。将通讯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加强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固话通信等通信网络设施建设,加快与北京联网、同

网改造,实现与北京固话通信无长途、移动通信无漫游。

第四,信息体系建设。加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络建设,加快构建与北京协调联动的商贸、物流、旅游、金融等信息服务体系,提高信息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区域人力资源供需、技术成果交易、环境监测、治安交通、招商引资等各种

公共信息共享。

第五,金融体系建设。推进京冀金融一体化进程,引导鼓励北京的主要金融机构到环首都地区设立网点和分支机构。健全区域票据交换系统,逐步实现区域

内支票通用、银行储蓄跨行政区通存通兑。

第六,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推进与北京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加快环首都县(市、区)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政策与北京的

对接融合,实现互通互认。

记者:如何确保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答:为确保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省政府成立以我为组长,省直有关部门和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4个设区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河北省加快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省直有关部门根据实施意见,研究制定各项支持政策,确保在项目审批、资金安排、土地供应、金融服务、能源保障、人才技术支撑等方面,服务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环首都经济圈13个县(市、区),把环首都经济圈开发建设作为主要任务来抓,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同志亲

自抓,及时协调解决园区和基地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记者:省委、省政府是基于什么考虑提出要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 答:建设环首都经济圈,是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着眼为中央分忧、为首都减压、为河北科学发展打造增长极,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像深圳特区一样,加快推动环首都经济圈重点区域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形成河北新的经济

增长极事关河北省、京津冀区域乃至国家发展全局。

(一)加快建设环首都经济圈有利于释放首都优势,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形成首都经济圈,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城市化发展的一条规律。首都经济圈作为优质生产要素富集的特殊载体,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活跃的区域经济中心。几乎任何一个国家都有首都经济圈,目前,许多国家的首都经济圈创造的生产总值占国家的三分之一以上。而京津冀三省市,2009年GDP合计为36600亿,占全国的比重仅为10.9%,距离达到全国1/3还差75180多亿。加快京津冀区域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充分发挥首都优势、放大首都辐射效应。

(二)加快建设环首都经济圈有利于疏解首都的城市压力。由于城市功能过度集中,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像许多国家的首都一样,出现了人口膨胀、交通拥挤、资源紧张、房价高涨、发展空间受限、改善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等突出问题。借鉴国际经验,分散首都功能势在必行。河北环抱首都,有责任、

有义务、也有便利条件为首都疏解压力。

(三)加快建设环首都经济圈有利于打造河北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增长极。从燕郊、涿州等地的经验看,建设环首都经济圈,能够有效承接首都产业转移和功能分散,接受首都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级要素的溢出,迅速提升我省发展水平。同时,随着环首都经济圈的成型和发展,我们还可以将其打造成为整合全球资源的战略平台,广泛承接全球产业和技术转移,建设成为全省最开放的地区,

并通过梯度辐射带动河北全省又好又快发展。

记者:我省环首都经济圈建设有没有一个近期和远期目标?

答:坚持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加强与首都地区在发展空

间、产业功能、资源要素、基础设施、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对接融合。

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比2010年翻两番,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196亿元达到4784亿元,年均增长31%以上;全部财政收入由2010年的200亿元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32%;城区总人口由2010年的165万人达到300万人、年均增长12.7%,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33%上升到60%、年均增长5.4

个百分点。

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比2015年再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568亿元,全部财政收入达到1600亿元,城区总人口达到4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 记者:为实现上述目标,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主攻方向放在哪些方

面?

答:就环首都经济圈建设,陈全国省长提出了“1圈4区6基地”的思路,为我们加快环首都经济圈建设指明了方向。在主攻方向和发展重点上,要突出五项任务:一是把环首都经济圈打造成环境优美、适宜人居、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城市带。二是把环首都经济圈打造成高端、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特色鲜明的产业带。三是把环首都经济圈打造成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带。四是把环首都经济圈打造成养老、健康、休闲、度假的休闲旅游带。五是把环首都经济圈打造成风光秀丽的生

态带。

记者: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可以说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优化建设环境至关重

要,在这方面我省有哪些考虑?

答:我们将着力营造“三大环境”,为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一是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发挥燕赵大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优势,弘扬河北人民善良质朴、大气包容的传统美德,倡导开放文明、诚实守信的时代风尚,塑造诚心、细心、热心、用心的服务理念,形成亲商、引商、扶商、安商的浓厚氛围。二是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树立创新意识和“特区”理念,最大限度地解放

思想,最大限度地下放权限,最大限度地提高办事效率,最大限度地打造“政策洼地”,特别是对首都转移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产业项目,真正做到“三零一优”,也就是战略性企业入驻“零地价”、工商注册“零成本”、非限即许“零审批”和“优惠的财税政策”。省、市政府及所属部门的审批权限,除个别需政府把关的特殊行业外,一律下放到13个县(市、区)政府及园区的管委会。三是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健全企业投资后续服务体系,全方

位完善配套服务,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记者:除了优化环境,环首都经济圈建设还需要完善哪些支撑条件? 答:首先,规划体系建设。环首都经济圈13个县(市、区)高标准做好园区和基地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的编

制工作,加强与北京相关规划的对接,明晰产业承接方向及发展重点。 其次,交通体系建设。以建设快速通道为重点,以同城化为目标,推进13

个县(市、区)交通基础设施与北京全面对接。

第三,通讯体系建设。将通讯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加强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固话通信等通信网络设施建设,加快与北京联网、同

网改造,实现与北京固话通信无长途、移动通信无漫游。

第四,信息体系建设。加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络建设,加快构建与北京协调联动的商贸、物流、旅游、金融等信息服务体系,提高信息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区域人力资源供需、技术成果交易、环境监测、治安交通、招商引资等各种

公共信息共享。

第五,金融体系建设。推进京冀金融一体化进程,引导鼓励北京的主要金融机构到环首都地区设立网点和分支机构。健全区域票据交换系统,逐步实现区域

内支票通用、银行储蓄跨行政区通存通兑。

第六,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推进与北京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加快环首都县(市、区)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政策与北京的

对接融合,实现互通互认。

记者:如何确保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答:为确保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省政府成立以我为组长,省直有关部门和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4个设区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河北省加快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省直有关部门根据实施意见,研究制定各项支持政策,确保在项目审批、资金安排、土地供应、金融服务、能源保障、人才技术支撑等方面,服务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环首都经济圈13个县(市、区),把环首都经济圈开发建设作为主要任务来抓,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同志亲

自抓,及时协调解决园区和基地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相关文章

  • 加快环首都贫困带扶贫开发的建议
  • [摘要]以首都北京为中心,半径15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25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称为"环首都贫困带".通过对贫困带地区经济基础.缺失要素.制度因素和产业结构等问题的研究,分析出环首都贫困带产生的原因,并在这些致贫因素的 ...查看


  • 打造的首都经济圈诊治环首都贫困带
  • 打造的"首都经济圈" 诊治"环首都贫困带" 2012年09月13日 04:0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定军 宋宝慧 繁华的北京周边环绕着河北省的25个国家级贫困县,235.9万贫困人口和最后一 ...查看


  •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中标
  • 热烈庆祝环首都项目中标 项目金额逾1.2亿 2011年8月9日喜讯:我公司中标"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规划展览馆"项目,项目金额逾1.2亿.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规划展览馆,位于三河燕郊,总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布展面积160 ...查看


  • 大堵车引中国迁都争论 多地掀民间选都热
  • 学者沈晗耀最新提出:新首都应选在湖南岳阳或河南信阳 反对者认为,关键是给北京减负,如果首都功能不变,新首都也必然成为"首堵" 12月13日,上海学者沈晗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解决北京集中爆发的城市病,迁都是最好的选择 ...查看


  • 王文水:怎样理解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 怎样理解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王文水 市委研究室副主任.报告起草人 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个人学习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体会. 刚刚闭幕的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是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首都科学发展进入新阶段这一个关键时点召开的一次十分 ...查看


  • 北京(地区)首都地位与天津城市定位之浅见
  • 北京(地区)首都地位与天津城市定位之浅见 摘要:自宋末年金朝定都燕京(今北京)改称中都,由此,随着几代封建王朝长期在此建都,天津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发成了显著的变化.本文想探讨的,就是北京这片地域在这几百年间的城市定位的影响以及对天津城市设 ...查看


  • 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中国共产党新闻
  • 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 前线评论员 2010年11月09日09:54   来源:<前线> 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盛会绘蓝图,再书新华 ...查看


  • 东京产业结构变化及产业转型对上海的启示
  • ∃上海经济研究∃ 2010年第11期 东京产业结构变化 * 及产业转型对上海的启示 雷新军 春 燕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200020) 内容摘要:未来的 十二五 将是上海实现产业转型和跨越提升的关键时期, 如何实现行业内的资本.劳动 ...查看


  • 北京市委全会通过北京"十三五"规划[建议]
  • 2015-11-25 20:54: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分享到: 0 (原标题:北京市委全会通过北京"十三五"规划<建议>) 人民网北京11月25日电(记者朱竞若.余荣华)为期两天的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