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市民素质是地区形象的名片,是城乡文明的灵魂,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当前,锡林浩特市正步入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担负着构建“两个率先”、“两个确保”的重大使命。因此,办好文明市民学校提升市民的整体素质,夯实“和谐锡林”建设的思想道德基础,既必要又迫切。 一、当前市民素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文明市民学校在市民素质提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在道德建设和文明创建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道德领域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道德失范有所抬头。人际互助调查发现,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样本中选择“不和陌生人说话”或“躲着走”的比例超过了10%。有接近40%的人认为社会诚信度不高,认为目前网络道德缺失应当加大管理和引导力度的占近80%。 2.社会公德意识薄弱。市民环境意识、卫生观念比较淡薄,各种不文明陋习依然存在。乱倒垃圾(16.2%)、随地吐痰(10.8%)已成为最突出最普遍的陋习之一。不爱护公物、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现象仍时有发生。75.7%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区市民对待诸如公用电话、健身器材、公交站台、果壳箱等公共设施的爱护意识较差。市民投票评选出的身边十大不文明陋习,乱穿马路闯红灯高居榜首。 3.先进文化氛围不浓。有超过35%的被调查者表示,当前我市的图书馆、电影院、体育馆等文体娱乐场地和配套设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超过8成的市民业余时间除了看电视就是上网,而每年用于购书、技能类学习进修、观看文艺演出等文化消费的费用超过1000元的市民不足20%。 4.思想教育影响不深。从我们开展市民素质教育的情况来看,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重形式,轻效果。组织的一些市民素质教育活动面上号召广、发动多,真正深入基层,贴近群众需求还不够;活动形式多、声势大,市民自觉参与还不够,影响教育活动的效果。二是重建设,轻投入。公民道德建设重在建设,要建设就要有投入。目前基层领导对此认识不足,投入也不足,导致一些地方环境氛围不浓,文化设施缺乏,文化阵地面貌陈旧,形同虚设,难以发挥作用。三是重引导,轻惩戒。对文明市民行为习惯的养成,往往从正面教育引导的多,而一旦出现不文明行为,给予媒体曝光、从严从重处罚惩戒的少,难以严格监督和约束市民的行为规范。 二、市民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成果 近年来,文明市民学校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市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不断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积极开展各类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文明创建活动与和谐创建活动,通过教育树人、实践立人、典型引人,强化组织领导、注重载体建设、突出创新优化、营造浓厚氛围,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有力促进了城乡文明程度的整体提升和大步跨越。 1.坚持教育树人。充分发挥文明市民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以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教育人。 2.坚持实践立人。创设实践载体、搭建参与平台、强化知行统一,文明市民学校引导市民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一是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文明市民学校深入开展以社区和行业为重点的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在群众中形成讲文明、促和谐的浓厚氛围。二是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多年来文明市民学校精心组织志愿者活动月,不断壮大注册志愿者队伍,组织发动广大志愿者紧密结合文明创建,开展劳务奉献、智力服务、应急援助等日常性志愿服务。三是广泛开展环保宣教活动。组织开展“蓝天、碧水、绿地”大型环保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环保知识宣传咨询、“红领巾”环保志愿行动、家庭志愿者清洁家园行动和“绿色环保”书法比赛等活动,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全市公民环境道德素质。四是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在全市开展以“不闯红灯不越线”为主题的深化文明交通行动,通过教育引导、严格管理、道德实践、完善设施四管齐下,切实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和不文明交通陋习的综合治理,教育引导市民群众红绿灯下讲文明、斑马线上知荣辱。 3.坚持典型引人。先进典型,是倡导文明新风的风向标,是引导公民行为的示范岗,是弘扬社会核心价值的导航器。 三、加快推进市民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提高市民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需要拓宽工作途径,创新工作载体,落实工作举措,引导教育市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加强主动性,拓宽市民素质教育新途径 一是要抓好舆论宣传,树立导向意识。既要充分发挥电视、报刊、广播、公益广告等传统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根据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渗透力强的特点,抢占信息传播制高点,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唱响知荣明耻主旋律。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市民的主体作用,把精神文明创建过程变成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贴近群众生活的热点、贴近群众感情的动情点,丰富主题内涵,拓展活动载体,坚持重在参与,坚持重在过程,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千方百计吸引群众参与,增强认同感、提高参与度,进一步扩大市民素质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三是要健全约束机制,强化监管意识。注重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针对突出的不道德、不文明行为,在新闻媒体上运用照片、电视镜头和文字等形式给予曝光,使市民自律不文明行为。 2.突出创造性,探索市民素质教育新载体 一是要构建教育网络,营造学习氛围。文明市民学校通过开展学习型组织评比活动,推动市民学校、员工学校等教育阵地开展各类读书学习活动,争创学习型组织示范点。组织开展外语和计算机教育培训进社区等活动,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学习,提升素质。二是要倡导先进文化,丰富市民生活。切实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3.注重实效性,落实市民素质教育新举措 一是要制定一个纲要。建立制度化的领导机制、系统化的管理机制、规范化的监督机制和科学化的考评机制,保障市民素质教育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二是要选树一批典型。在巩固、提高原有典型的同时,建立起典型挖掘、储备、培养、总结和宣传推广机制,按照时代性、先进性和真实性的要求,面向基层、面向大众、面向生活,让典型在更大范围内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典型、学习典型、弘扬典型的良好氛围。三是要打造一批品牌。整合资源,建设一支稳定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向社区居民特别是孤老病残等特殊群体提供经常性的、义务性的、人性化的服务,确保志愿活动开展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并逐步形成特色,打造社区志愿服务品牌。
文明市民素质是地区形象的名片,是城乡文明的灵魂,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当前,锡林浩特市正步入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担负着构建“两个率先”、“两个确保”的重大使命。因此,办好文明市民学校提升市民的整体素质,夯实“和谐锡林”建设的思想道德基础,既必要又迫切。 一、当前市民素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文明市民学校在市民素质提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在道德建设和文明创建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道德领域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道德失范有所抬头。人际互助调查发现,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样本中选择“不和陌生人说话”或“躲着走”的比例超过了10%。有接近40%的人认为社会诚信度不高,认为目前网络道德缺失应当加大管理和引导力度的占近80%。 2.社会公德意识薄弱。市民环境意识、卫生观念比较淡薄,各种不文明陋习依然存在。乱倒垃圾(16.2%)、随地吐痰(10.8%)已成为最突出最普遍的陋习之一。不爱护公物、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现象仍时有发生。75.7%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区市民对待诸如公用电话、健身器材、公交站台、果壳箱等公共设施的爱护意识较差。市民投票评选出的身边十大不文明陋习,乱穿马路闯红灯高居榜首。 3.先进文化氛围不浓。有超过35%的被调查者表示,当前我市的图书馆、电影院、体育馆等文体娱乐场地和配套设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超过8成的市民业余时间除了看电视就是上网,而每年用于购书、技能类学习进修、观看文艺演出等文化消费的费用超过1000元的市民不足20%。 4.思想教育影响不深。从我们开展市民素质教育的情况来看,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重形式,轻效果。组织的一些市民素质教育活动面上号召广、发动多,真正深入基层,贴近群众需求还不够;活动形式多、声势大,市民自觉参与还不够,影响教育活动的效果。二是重建设,轻投入。公民道德建设重在建设,要建设就要有投入。目前基层领导对此认识不足,投入也不足,导致一些地方环境氛围不浓,文化设施缺乏,文化阵地面貌陈旧,形同虚设,难以发挥作用。三是重引导,轻惩戒。对文明市民行为习惯的养成,往往从正面教育引导的多,而一旦出现不文明行为,给予媒体曝光、从严从重处罚惩戒的少,难以严格监督和约束市民的行为规范。 二、市民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成果 近年来,文明市民学校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市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不断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积极开展各类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文明创建活动与和谐创建活动,通过教育树人、实践立人、典型引人,强化组织领导、注重载体建设、突出创新优化、营造浓厚氛围,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有力促进了城乡文明程度的整体提升和大步跨越。 1.坚持教育树人。充分发挥文明市民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以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教育人。 2.坚持实践立人。创设实践载体、搭建参与平台、强化知行统一,文明市民学校引导市民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一是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文明市民学校深入开展以社区和行业为重点的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在群众中形成讲文明、促和谐的浓厚氛围。二是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多年来文明市民学校精心组织志愿者活动月,不断壮大注册志愿者队伍,组织发动广大志愿者紧密结合文明创建,开展劳务奉献、智力服务、应急援助等日常性志愿服务。三是广泛开展环保宣教活动。组织开展“蓝天、碧水、绿地”大型环保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环保知识宣传咨询、“红领巾”环保志愿行动、家庭志愿者清洁家园行动和“绿色环保”书法比赛等活动,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全市公民环境道德素质。四是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在全市开展以“不闯红灯不越线”为主题的深化文明交通行动,通过教育引导、严格管理、道德实践、完善设施四管齐下,切实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和不文明交通陋习的综合治理,教育引导市民群众红绿灯下讲文明、斑马线上知荣辱。 3.坚持典型引人。先进典型,是倡导文明新风的风向标,是引导公民行为的示范岗,是弘扬社会核心价值的导航器。 三、加快推进市民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提高市民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需要拓宽工作途径,创新工作载体,落实工作举措,引导教育市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加强主动性,拓宽市民素质教育新途径 一是要抓好舆论宣传,树立导向意识。既要充分发挥电视、报刊、广播、公益广告等传统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根据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渗透力强的特点,抢占信息传播制高点,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唱响知荣明耻主旋律。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市民的主体作用,把精神文明创建过程变成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贴近群众生活的热点、贴近群众感情的动情点,丰富主题内涵,拓展活动载体,坚持重在参与,坚持重在过程,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千方百计吸引群众参与,增强认同感、提高参与度,进一步扩大市民素质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三是要健全约束机制,强化监管意识。注重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针对突出的不道德、不文明行为,在新闻媒体上运用照片、电视镜头和文字等形式给予曝光,使市民自律不文明行为。 2.突出创造性,探索市民素质教育新载体 一是要构建教育网络,营造学习氛围。文明市民学校通过开展学习型组织评比活动,推动市民学校、员工学校等教育阵地开展各类读书学习活动,争创学习型组织示范点。组织开展外语和计算机教育培训进社区等活动,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学习,提升素质。二是要倡导先进文化,丰富市民生活。切实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3.注重实效性,落实市民素质教育新举措 一是要制定一个纲要。建立制度化的领导机制、系统化的管理机制、规范化的监督机制和科学化的考评机制,保障市民素质教育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二是要选树一批典型。在巩固、提高原有典型的同时,建立起典型挖掘、储备、培养、总结和宣传推广机制,按照时代性、先进性和真实性的要求,面向基层、面向大众、面向生活,让典型在更大范围内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典型、学习典型、弘扬典型的良好氛围。三是要打造一批品牌。整合资源,建设一支稳定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向社区居民特别是孤老病残等特殊群体提供经常性的、义务性的、人性化的服务,确保志愿活动开展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并逐步形成特色,打造社区志愿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