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开县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
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项目执行情况
开县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社会工作项目由开县同
创社工服务中心负责执行,目前项目开展9个月。项目的总时间
为2013年3月到2015年1月,现项目处于结束阶段。现作项
目汇报如下:
一、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现状
目前开县救助管理站救助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
主要分为职业流浪乞讨者、残障流浪者、外出遇到临时困难者、
监护缺失的流浪未成年人。这些服务对象被救助管理站救助后,
在无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情况下,处理的办法如下:职业乞讨者一
方面要进行劝导,另一方面联系户籍所在地解决其困难;残障流
浪者有户籍者或家人的送回原籍安置,不知道户籍或家庭信息的
寄养在文峰老年护理中心;外出遇到临时困难者提供临时的食
宿,并提供他们回到家乡的条件;监护缺失的流浪未成年人直接护送回家,交给家人或当地政府工作人员。
二、社工介入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情况
社会工作服务根据服务对象的年龄分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
的介入工作。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工作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
(一)相同的是在提供常规的衣、食、住、行、医等救助保
护服务的同时,积极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介入救助管理领域,开展情绪疏导、心理咨询、行为矫治、困难救助、职业规划、技能培训等社工实务,帮助其重塑健康人格,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最终使流浪乞讨人员面对困境的能力得到提升。
(二)不同的是社会工作者对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更多。社
工根据儿童权利的理念开展工作。未成年人的生存的权利、发展的权利、参与的权、受保护的权利决定着未成年的需求和社工的工作。而其中的受抚养权和受义务教育权是他们最容易受到侵害
的权利,是社工重点介入的方面。
三、本项目已经开展的专业服务情况。
(一)站内社会工作服务
1、社工与入站的服务对象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基本信息,
评估他们的需求,并做出服务建议。
2、社工为服务对象开展简单的情绪疏导、心理咨询服务。
3、社工参与救助管理站的护送服务对象回家的工作,并进
一步了解服务对象的家庭或社区环境,然后建立联系,根据实际
情况开展下一步外展服务。
(二)外展社会工作:源头预防再流浪服务
1、电话回访介入工作。社工对每位接受过救助管理站救助
的服务对象进行电话回访,根据情况,开展电话跟踪或介入。
2、根据电话回访和站内服务情况,社工对已经回到户籍所
在地或回归家庭的服务对象开展跟进服务。首先社工到服务对象
家里了解情况,评估是否开展个案,然后进行资源链接,开展个
案。这部分工作关注的对象重点是未成年人,工作的目的一是改善服务对象的家庭监护环境,二是让其回归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三)外展社会工作:街面救助服务
1、定期开展街面搜救流浪乞讨人员的工作。社工一方面为
服务对象提供简单的食物救助;另一方面开展劝导工作,介绍救助政策和劝导他们接受救助。
2、开展救助政策宣传工作。对城市居民进行救助政策的宣
传,特别是在容易出现流浪乞讨人员的地方,开展宣传工作。环卫工人一般比较了解流浪乞讨人员的情况,所以社工与环卫工作人员建立联系,共同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四)外展社会工作:文峰老年护理中心寄养服务对象服务。
社工和志愿者每月到文峰老年护理中心看望一次被寄养的
服务对象。由于服务对象都是智力或精神障碍者,社工服务主要是一些简单的关爱活动。
(五)未成年社保工作:项目期间,社工对三个乡镇街道进
行了困境儿童的摸底排查,对上报的困境儿童进行家庭访问、需
求评估、服务建议以及专业的社会工作介入。这些工作保证困境
儿童的基本生存、基本教育、基本健康的需求。为后期的未成年
社会保护工作提供了基础。
四、项目服务数量(260人,)
(一)站内服务服务了135人。
(二)街面搜救30次,共劝导救助19人。
(三)送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服务未成年50人。
(四)个案10个,服务64次。已经结案8个,2个个案正
在服务过程中。
(五)文峰老年护理中心寄养服务对象9人,服务27次。
(六)电话回访189人,筛选并开展个案3个。
(七)小组主题活动10次,服务人数。其中生日主题活动
1次,志愿者培训一次,救助政策宣传1次,文峰老年护理中心
关爱活动5次,自我认知小组活动1次,心理访谈小组活动1
次。
(八)困境儿童调研服务120人,最终确定服务对象40人。
作为未成年社会保护试点,社工困境儿童进行家庭访问,需求评估,最后汇总并确定帮扶措施。
五、典型案例
(一)流浪孩子回归家庭。案主小波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
加上父亲简单粗暴的管教方法,使他十分叛逆,长期在县城流浪而不愿回家。他还与其他流浪孩子结伙偷盗、砸车,多次进派出所,有许多偏差行为。在县救助站里,社工对小波开展个案工作。社工采用心理治疗与社会治疗模式,并联合家庭治疗模式,最终使案主回归家庭。个案过程中社工对案主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为小波庆祝生日,让小波到重庆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参加为期3个月的集中教育矫治活动。最终案主小波回归家庭,找到了一份自己的工作。
社工为小波庆祝生日
(二)送流浪孩子回归校园。案主小雷家庭监护缺失,是一
个未婚妈妈的孩子,从小和外婆一起生活。小雷由于家庭教育、
生活环境导致他长期在外流浪,认知与行为偏差较严重。社工介
入后,改变了案主的认知,案主愿意回归学校。然后社工为案主
联络学校,解决学费问题,成功让其入学。后期社工还对案主的
偏差行为进行矫正。
社工与学校校长老师商谈入学事宜
(三)危机介入临时生存危机对象。案主彭阿姨发生交通事故,肇事者逃逸。因家庭矛盾家人也不支持他,所以遇到生存危机,甚至想要轻生。经过社工介入,稳定案主的情绪,给予案主支持,帮助去灾难化,转变了其轻生的念头。社工为案主联络资源,帮助就医,寻找事故肇事者,联系家人。社工还联系相关部门,对案主的临时生活危机进行救助,把她安置在了老家。社工还为案主寻找了法律咨询顾问,让其学会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
项目目前的困境
(一)人力资源特别是经验丰富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足。目前,中心工作人员中,有中级社会工作职业资格1人,社会工作专业的工作人员1人,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2人,其他专业的工作人员4人。参与本项目的社工2人,是社工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但是其实务经验较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二)专业社会认知程度不高。虽然中心的成立在整个县域内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开展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也犹如播种星星之火,但当下,救助管理站社会工作职业活动在属于远郊县的开县,其社会了解、认同、接纳的程度是非常低的,几乎就是一个社会工作荒漠之地。社会对社工认同度的不足使社工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三)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救助工作较少,其他社会资源利用不足。开县本地的相关资源较少,社工不容易招募到志愿者,社会组织参与本项目的更少。所以社工在帮助服务对象时靠自己
的专业知识和机构力量去帮助他们,社工作为一个资源的链接者还远远不够。
(四)社会工作者服务时间需求与被救助人员在站时间冲突。流浪乞讨人员被救助到救助管理站后,由于安全、政策等原因,他们的在站时间较短,有些甚至社工一次都没接触到。服务时间不足导致服务开展困难。
(五)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处理服务对象的行为与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处理服务对象的行为存在分歧。双方的出发点不一样,考虑的重点也不一样。
(六)工作的行政化严重。项目的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不一致,导致社工的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成果与项目出资方、项目接受单位要求不符合,工作重点经常变化。社工也经常被其他行政事物工作干扰,导致具体一线服务的工作时间较少。
六、目前困境的解决方案
(一)加强督导培训。可采取内部上下督导、平行督导、研
讨和外部督导、培训等多种方式。
(二)加强宣传引导。利用现有的服务,扩大宣传影响,提升社会工作的知晓度、认同度。机构媒体资源丰富,可以在媒体上宣传社工的工作。
(三)一方面争取到政府、学校、社会组织、企业等的支持,链接更多的资源;要和更多的社会组织合作,组织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当中来。另一方面要加强机构的志愿者管理,让志愿者更多的参与项目。
(四)开展多种工作形式,既要在机构内救助,也要介入到服务对象的家庭、学校、社区。本地的服务对象社工可以直接介入,外地的服务对象可以通过电话间接介入和转介给其他社工。
(五)社工自己的价值观需要坚持,但是具体处理方式要与他人商量。平时社工和工作人员要分享讨论,共同成长,最终做到专业的救助服务。
(六)社工加强与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协商。项目开展前
做好项目设计。
七、结语
在社会工作介入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服务中,希望通过救助站的员工、义工、社工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流浪乞讨人员的专业服务,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提升他们的能力,最终形成“救助—回归—预防”三位一体的长效工作机制。另一方面让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服务更有效、持续和专业,并构建一支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熟练专业技巧的救助服务队伍。
2014年度开县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
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项目执行情况
开县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社会工作项目由开县同
创社工服务中心负责执行,目前项目开展9个月。项目的总时间
为2013年3月到2015年1月,现项目处于结束阶段。现作项
目汇报如下:
一、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现状
目前开县救助管理站救助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
主要分为职业流浪乞讨者、残障流浪者、外出遇到临时困难者、
监护缺失的流浪未成年人。这些服务对象被救助管理站救助后,
在无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情况下,处理的办法如下:职业乞讨者一
方面要进行劝导,另一方面联系户籍所在地解决其困难;残障流
浪者有户籍者或家人的送回原籍安置,不知道户籍或家庭信息的
寄养在文峰老年护理中心;外出遇到临时困难者提供临时的食
宿,并提供他们回到家乡的条件;监护缺失的流浪未成年人直接护送回家,交给家人或当地政府工作人员。
二、社工介入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情况
社会工作服务根据服务对象的年龄分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
的介入工作。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工作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
(一)相同的是在提供常规的衣、食、住、行、医等救助保
护服务的同时,积极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介入救助管理领域,开展情绪疏导、心理咨询、行为矫治、困难救助、职业规划、技能培训等社工实务,帮助其重塑健康人格,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最终使流浪乞讨人员面对困境的能力得到提升。
(二)不同的是社会工作者对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更多。社
工根据儿童权利的理念开展工作。未成年人的生存的权利、发展的权利、参与的权、受保护的权利决定着未成年的需求和社工的工作。而其中的受抚养权和受义务教育权是他们最容易受到侵害
的权利,是社工重点介入的方面。
三、本项目已经开展的专业服务情况。
(一)站内社会工作服务
1、社工与入站的服务对象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基本信息,
评估他们的需求,并做出服务建议。
2、社工为服务对象开展简单的情绪疏导、心理咨询服务。
3、社工参与救助管理站的护送服务对象回家的工作,并进
一步了解服务对象的家庭或社区环境,然后建立联系,根据实际
情况开展下一步外展服务。
(二)外展社会工作:源头预防再流浪服务
1、电话回访介入工作。社工对每位接受过救助管理站救助
的服务对象进行电话回访,根据情况,开展电话跟踪或介入。
2、根据电话回访和站内服务情况,社工对已经回到户籍所
在地或回归家庭的服务对象开展跟进服务。首先社工到服务对象
家里了解情况,评估是否开展个案,然后进行资源链接,开展个
案。这部分工作关注的对象重点是未成年人,工作的目的一是改善服务对象的家庭监护环境,二是让其回归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三)外展社会工作:街面救助服务
1、定期开展街面搜救流浪乞讨人员的工作。社工一方面为
服务对象提供简单的食物救助;另一方面开展劝导工作,介绍救助政策和劝导他们接受救助。
2、开展救助政策宣传工作。对城市居民进行救助政策的宣
传,特别是在容易出现流浪乞讨人员的地方,开展宣传工作。环卫工人一般比较了解流浪乞讨人员的情况,所以社工与环卫工作人员建立联系,共同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四)外展社会工作:文峰老年护理中心寄养服务对象服务。
社工和志愿者每月到文峰老年护理中心看望一次被寄养的
服务对象。由于服务对象都是智力或精神障碍者,社工服务主要是一些简单的关爱活动。
(五)未成年社保工作:项目期间,社工对三个乡镇街道进
行了困境儿童的摸底排查,对上报的困境儿童进行家庭访问、需
求评估、服务建议以及专业的社会工作介入。这些工作保证困境
儿童的基本生存、基本教育、基本健康的需求。为后期的未成年
社会保护工作提供了基础。
四、项目服务数量(260人,)
(一)站内服务服务了135人。
(二)街面搜救30次,共劝导救助19人。
(三)送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服务未成年50人。
(四)个案10个,服务64次。已经结案8个,2个个案正
在服务过程中。
(五)文峰老年护理中心寄养服务对象9人,服务27次。
(六)电话回访189人,筛选并开展个案3个。
(七)小组主题活动10次,服务人数。其中生日主题活动
1次,志愿者培训一次,救助政策宣传1次,文峰老年护理中心
关爱活动5次,自我认知小组活动1次,心理访谈小组活动1
次。
(八)困境儿童调研服务120人,最终确定服务对象40人。
作为未成年社会保护试点,社工困境儿童进行家庭访问,需求评估,最后汇总并确定帮扶措施。
五、典型案例
(一)流浪孩子回归家庭。案主小波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
加上父亲简单粗暴的管教方法,使他十分叛逆,长期在县城流浪而不愿回家。他还与其他流浪孩子结伙偷盗、砸车,多次进派出所,有许多偏差行为。在县救助站里,社工对小波开展个案工作。社工采用心理治疗与社会治疗模式,并联合家庭治疗模式,最终使案主回归家庭。个案过程中社工对案主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为小波庆祝生日,让小波到重庆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参加为期3个月的集中教育矫治活动。最终案主小波回归家庭,找到了一份自己的工作。
社工为小波庆祝生日
(二)送流浪孩子回归校园。案主小雷家庭监护缺失,是一
个未婚妈妈的孩子,从小和外婆一起生活。小雷由于家庭教育、
生活环境导致他长期在外流浪,认知与行为偏差较严重。社工介
入后,改变了案主的认知,案主愿意回归学校。然后社工为案主
联络学校,解决学费问题,成功让其入学。后期社工还对案主的
偏差行为进行矫正。
社工与学校校长老师商谈入学事宜
(三)危机介入临时生存危机对象。案主彭阿姨发生交通事故,肇事者逃逸。因家庭矛盾家人也不支持他,所以遇到生存危机,甚至想要轻生。经过社工介入,稳定案主的情绪,给予案主支持,帮助去灾难化,转变了其轻生的念头。社工为案主联络资源,帮助就医,寻找事故肇事者,联系家人。社工还联系相关部门,对案主的临时生活危机进行救助,把她安置在了老家。社工还为案主寻找了法律咨询顾问,让其学会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
项目目前的困境
(一)人力资源特别是经验丰富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足。目前,中心工作人员中,有中级社会工作职业资格1人,社会工作专业的工作人员1人,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2人,其他专业的工作人员4人。参与本项目的社工2人,是社工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但是其实务经验较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二)专业社会认知程度不高。虽然中心的成立在整个县域内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开展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也犹如播种星星之火,但当下,救助管理站社会工作职业活动在属于远郊县的开县,其社会了解、认同、接纳的程度是非常低的,几乎就是一个社会工作荒漠之地。社会对社工认同度的不足使社工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三)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救助工作较少,其他社会资源利用不足。开县本地的相关资源较少,社工不容易招募到志愿者,社会组织参与本项目的更少。所以社工在帮助服务对象时靠自己
的专业知识和机构力量去帮助他们,社工作为一个资源的链接者还远远不够。
(四)社会工作者服务时间需求与被救助人员在站时间冲突。流浪乞讨人员被救助到救助管理站后,由于安全、政策等原因,他们的在站时间较短,有些甚至社工一次都没接触到。服务时间不足导致服务开展困难。
(五)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处理服务对象的行为与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处理服务对象的行为存在分歧。双方的出发点不一样,考虑的重点也不一样。
(六)工作的行政化严重。项目的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不一致,导致社工的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成果与项目出资方、项目接受单位要求不符合,工作重点经常变化。社工也经常被其他行政事物工作干扰,导致具体一线服务的工作时间较少。
六、目前困境的解决方案
(一)加强督导培训。可采取内部上下督导、平行督导、研
讨和外部督导、培训等多种方式。
(二)加强宣传引导。利用现有的服务,扩大宣传影响,提升社会工作的知晓度、认同度。机构媒体资源丰富,可以在媒体上宣传社工的工作。
(三)一方面争取到政府、学校、社会组织、企业等的支持,链接更多的资源;要和更多的社会组织合作,组织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当中来。另一方面要加强机构的志愿者管理,让志愿者更多的参与项目。
(四)开展多种工作形式,既要在机构内救助,也要介入到服务对象的家庭、学校、社区。本地的服务对象社工可以直接介入,外地的服务对象可以通过电话间接介入和转介给其他社工。
(五)社工自己的价值观需要坚持,但是具体处理方式要与他人商量。平时社工和工作人员要分享讨论,共同成长,最终做到专业的救助服务。
(六)社工加强与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协商。项目开展前
做好项目设计。
七、结语
在社会工作介入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服务中,希望通过救助站的员工、义工、社工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流浪乞讨人员的专业服务,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提升他们的能力,最终形成“救助—回归—预防”三位一体的长效工作机制。另一方面让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服务更有效、持续和专业,并构建一支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熟练专业技巧的救助服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