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泊平
最初的印象,从电影的名字判断,我猜想,这应该是一部关于宗教的电影。然而,我错了。这是一部典型的“美国式影片”,典型的美国思维,美国做派,美国式的结局,虽然故事的主人公来自印度,虽然这部电影也出自印度。
是的,来自印度的男人叫可汗,他患有一种类似自闭症的阿斯伯格综合症。在机场,由于他的怪异行为,他被安检盘问。他告诉人们,他此行的目的是见美国总统,他要亲自告诉总统,他的名字叫可汗,他不是恐怖主义者。故事就这样进入了。很大胆的进入:“9·11事件”之后,一个来自穆斯林地区的男子要见美国总统,而且要特意告诉总统,他不是恐怖主义者。一个巨大的悬念,一个好故事必备的要素。
接下来,这个叫可汗的男人开始回忆。他来自印度,现在定居美国的旧金山。少年时代,在印度,他见证过关于宗教的纷争。但是,他的母亲告诉他,这个世界上,只有好人和坏人。母亲死后,他来到美国寻找弟弟。然后,在这里,他靠着自己的诚实,获得了工作,获得了友谊和爱情。应该说,这是一种美丽的设想。但这就是美国思维,正如《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似乎在那片“自由”的国土里,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没有后来的“9·11事件”,那么,可汗的人生应该是安静而幸福的。但“9·11事件”毁掉了他的一切。由于他们的种族和信仰,他的弟弟和弟媳的工作面临巨大的危机,他的继子也因为种族偏见死于少年之间的斗殴。一个家庭破碎了,他的妻子由于伤痛,在失去理智的时候埋怨可汗,说是因为他,因为他的姓氏,因为他的宗教,才有了这种人生的惨剧。她对他咆哮,你应该去告诉美国总统,你不是恐怖主义者。
就是这一句话,爱人的一句话,可汗上路了。正如阿甘为了爱情的上路。可汗要完成对妻子的心灵承诺。在路上,他经历了种种遭遇,但是他都坚持了下来。因为,他坚信这世界没有坏宗教,只有好人和坏人,而他,就是好人,他应该让美国总统知道,他应该拥有曾经拥有的温馨家庭。终于有一天,他看到了总统,于是,他开始大喊,他的名字叫可汗,他不是恐怖主义者。
他当然不知道,“9·11事件”后,恐怖主义这个词汇对于美国人意味着什么。那是最大的危险信号,是炸弹。他当然被警察抓了起来。然而,也恰恰因为这个事件。可汗成了在美国的穆斯林的英雄。人们希望看到他,希望他的要求能得到满足。最后,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可汗终于见到了总统,说出了他想说的话。皆大欢喜的结局。
应该说,这是一个十分流畅的故事。背景很严肃,也恨敏感,但导演处理得却极为恰切。整个故事,没有那种义正言辞的控诉和声讨,而是通过普通人的遭遇来隐忍地表达。绕开政治,让普通人的诉求完成对政治的理解;抛开宗教,让普通人的感受完成对宗教的诠释,这使得故事有了人的温度,有了人的纹理,有了人的价值和尊严。而这一切,都应该是政治中的应有之意。所以,在这一点上,这部电影做得漂亮。
其实,这部电影打动我的,还不仅仅是这些。对我来说,我看重的是可汗对人生的理解和态度。对世界,对人类,他的理解很简单,世界需要诚实,正如他做的一切;人只分好人和坏人,即使信仰不同,正如他母亲教给他的。所以,他也就那样简单地应对他的困境,那样简单地完成他的拯救,拯救自我,拯救他的家庭。上路之前,他没有多想,没有想种族,没有想宗教,他的目标只有一个,他要告诉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可汗。
多么简单的人生哲学,但又是多么深刻。如果世界上不同的种族、不同的信仰的人,都能如此看待世界,那么,世界将会避免多少不必要的纷争和杀戮,人类将会避免多少不必要的灾难和仇恨。政治如此,人生又何尝不如是。我们埋怨自己的生活一团糟,埋怨自己也埋怨别人,就是不能静下来问一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我们也像可汗一样,像阿甘一样,学着少做点人生的加法,多做点人生的减法,是不是许多问题根本就不会是问题。世界和人生就是这样,你让它复杂,它就不会简单,你让它简单了,它就不会复杂。只有出发点不同,是非都是附加值,关键在于,你想什么,你想要什么,你想成为什么。
辛泊平
最初的印象,从电影的名字判断,我猜想,这应该是一部关于宗教的电影。然而,我错了。这是一部典型的“美国式影片”,典型的美国思维,美国做派,美国式的结局,虽然故事的主人公来自印度,虽然这部电影也出自印度。
是的,来自印度的男人叫可汗,他患有一种类似自闭症的阿斯伯格综合症。在机场,由于他的怪异行为,他被安检盘问。他告诉人们,他此行的目的是见美国总统,他要亲自告诉总统,他的名字叫可汗,他不是恐怖主义者。故事就这样进入了。很大胆的进入:“9·11事件”之后,一个来自穆斯林地区的男子要见美国总统,而且要特意告诉总统,他不是恐怖主义者。一个巨大的悬念,一个好故事必备的要素。
接下来,这个叫可汗的男人开始回忆。他来自印度,现在定居美国的旧金山。少年时代,在印度,他见证过关于宗教的纷争。但是,他的母亲告诉他,这个世界上,只有好人和坏人。母亲死后,他来到美国寻找弟弟。然后,在这里,他靠着自己的诚实,获得了工作,获得了友谊和爱情。应该说,这是一种美丽的设想。但这就是美国思维,正如《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似乎在那片“自由”的国土里,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没有后来的“9·11事件”,那么,可汗的人生应该是安静而幸福的。但“9·11事件”毁掉了他的一切。由于他们的种族和信仰,他的弟弟和弟媳的工作面临巨大的危机,他的继子也因为种族偏见死于少年之间的斗殴。一个家庭破碎了,他的妻子由于伤痛,在失去理智的时候埋怨可汗,说是因为他,因为他的姓氏,因为他的宗教,才有了这种人生的惨剧。她对他咆哮,你应该去告诉美国总统,你不是恐怖主义者。
就是这一句话,爱人的一句话,可汗上路了。正如阿甘为了爱情的上路。可汗要完成对妻子的心灵承诺。在路上,他经历了种种遭遇,但是他都坚持了下来。因为,他坚信这世界没有坏宗教,只有好人和坏人,而他,就是好人,他应该让美国总统知道,他应该拥有曾经拥有的温馨家庭。终于有一天,他看到了总统,于是,他开始大喊,他的名字叫可汗,他不是恐怖主义者。
他当然不知道,“9·11事件”后,恐怖主义这个词汇对于美国人意味着什么。那是最大的危险信号,是炸弹。他当然被警察抓了起来。然而,也恰恰因为这个事件。可汗成了在美国的穆斯林的英雄。人们希望看到他,希望他的要求能得到满足。最后,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可汗终于见到了总统,说出了他想说的话。皆大欢喜的结局。
应该说,这是一个十分流畅的故事。背景很严肃,也恨敏感,但导演处理得却极为恰切。整个故事,没有那种义正言辞的控诉和声讨,而是通过普通人的遭遇来隐忍地表达。绕开政治,让普通人的诉求完成对政治的理解;抛开宗教,让普通人的感受完成对宗教的诠释,这使得故事有了人的温度,有了人的纹理,有了人的价值和尊严。而这一切,都应该是政治中的应有之意。所以,在这一点上,这部电影做得漂亮。
其实,这部电影打动我的,还不仅仅是这些。对我来说,我看重的是可汗对人生的理解和态度。对世界,对人类,他的理解很简单,世界需要诚实,正如他做的一切;人只分好人和坏人,即使信仰不同,正如他母亲教给他的。所以,他也就那样简单地应对他的困境,那样简单地完成他的拯救,拯救自我,拯救他的家庭。上路之前,他没有多想,没有想种族,没有想宗教,他的目标只有一个,他要告诉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可汗。
多么简单的人生哲学,但又是多么深刻。如果世界上不同的种族、不同的信仰的人,都能如此看待世界,那么,世界将会避免多少不必要的纷争和杀戮,人类将会避免多少不必要的灾难和仇恨。政治如此,人生又何尝不如是。我们埋怨自己的生活一团糟,埋怨自己也埋怨别人,就是不能静下来问一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我们也像可汗一样,像阿甘一样,学着少做点人生的加法,多做点人生的减法,是不是许多问题根本就不会是问题。世界和人生就是这样,你让它复杂,它就不会简单,你让它简单了,它就不会复杂。只有出发点不同,是非都是附加值,关键在于,你想什么,你想要什么,你想成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