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民族性格和文化

俄罗斯民族性格和文化

荣洁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年第1期

【内容提要】 俄罗斯地域辽阔,横跨欧亚两大洲,夹在东西方文化之间。在世界文化图景中,俄罗斯和其他国家、民族间隔着一层

【关键词】 俄罗斯民族性格 俄罗斯文化 爱国主义 极端性

【作者简介】 荣洁,1964年生,湘潭大学中文系教授,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哈尔滨 150080) 与许多俄罗斯人打交道时,我们总会感受到他们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情绪,总让我们产生种种困惑:这俄罗斯人怎么跟你说着说着,就大喊大叫起来,就变了脸;怎么跟他们说好的事情,说变就变了呢;怎么让他们在约定的时间内干完一件事情就那么难;俄罗斯人与我们这些东方人共事时,怎么总有一种优越感,而面对西方人时,却总透着一种谦恭。在思考这些问题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俄国诗人丘特切夫的诗句:

一 外族文化的影响

俄罗斯人及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相当矛盾、复杂,这与这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较大的关系,也与俄罗斯的历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相当独特。一座乌拉尔山把俄罗斯劈成两大板块:欧洲的俄罗斯和亚洲的俄罗斯,使得它既面向欧洲,也面向亚洲。

由于地理上的原因,俄罗斯始终与东西方、东西方的文化有着密切的接触。俄罗斯人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不断地受着来自不同民族的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与许多东方国家一样,屡次体验过与外族、外族文化遭遇的痛苦。

罗斯人起初接受斯堪的纳维亚的多神教诸神,开始对自然、祖先、土地和部落等神灵和守护神的崇拜。多神教及由对它们的信仰而产生的神话自然而然地影响到古代罗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公元988年,信奉多神教的罗斯人又在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的号令下,接受了来自拜占庭的基督教,从而使俄罗斯人的信仰中同时存在了两种

13世纪中叶到15世纪下半叶,蒙古人对俄罗斯所进行了长达240年之久的统治。蒙古人的统治带给俄罗斯人、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在这段时间里,蒙古人成功地运用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统治模式阻断了俄罗斯接受西方文明的道路,迫使俄罗斯面向东方,并使俄罗斯按照他们的模式建立起莫斯科公国。当谈及蒙古人的入侵带给罗斯人的影响时,许多研究者认为,这两个半世纪成了俄罗斯落后于西方的

块之中,并把俄罗斯的历史提升到全世界的历史高度。它与基督教一起,打造出俄罗斯民族性格中

18世纪之前的俄罗斯历史几乎是灰色的:与蒙古人的斗争,

到18世纪,彼得大帝打开了通往欧洲的窗口。目睹到欧洲文明的彼得大帝决定在俄罗斯实施一次狂风暴雨式的、让俄罗斯脱胎换骨的改革。他把欧洲文明引入俄罗斯,也把欧洲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交方式引入俄罗斯上层社会,更在俄罗斯军队、经济、文化和艺术等领域进行了欧化改革。正是彼得大帝的改革使得俄罗斯文化走向世俗化,同时也使俄罗斯文化走向西方化和现代化;19世纪,俄罗斯又接受了法国和英国的先进思想和文化习俗等等。 俄罗斯所受的影响有消极的、短暂的,也有积极的、久远的。它们把俄罗斯文化带到世界文化图景之中,使得俄罗斯文化同时具有了同一性和多样性,独一无二性和多面性,使得我们可以透过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历程窥见全人类文化的发展进程。

俄罗斯强大起来后,马上开始侵略别的主权国家,数次展开侵略、扩张和掠夺行动,其中包括向东方的扩张。叶卡捷琳娜女皇甚至放言说:

二 俄罗斯、俄罗斯文化的归属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经历在俄罗斯民族性格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特殊的地缘政治因素终于引发了一个巨大的问题:俄罗斯的归属问题,它到底属于东方还是西方?俄罗斯知识分子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一个俄国哲学家如是说:

在这场争论中,俄国宗教哲学家恰达耶夫和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观点具有特殊意义。在《哲学书简》中,恰达耶夫把俄罗斯看成是一个永远

而普希金的看法却是:

俄罗斯国学大师利哈乔夫也对此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此外,在谈及俄罗斯文化的归属问题时,利哈乔夫还指出:

在定居的罗斯是微不足道的。拜占庭文化给了罗斯基督教精神的性质,而斯堪的纳维亚在大体上给了它军事部落的体制。在俄罗斯文化的产生中拜占庭和斯堪的纳维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quot; [8] 显然,利哈乔夫与大多数俄罗斯人一样,不愿意说俄罗斯的文化受到蒙古人、蒙古文化及东方文化的影响。我们倒以为,亚洲游牧民族带给俄罗斯人和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我们都知道,俄罗斯人,尤其是俄罗斯知识分子对

俄罗斯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它不得不一手牵着东方,另一手拉着西方,从而造成如下后果:

三 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特征

上述因素构成了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独特的两面性:他们既有国家观念、主张专制主义,又渴望有随心所欲的自由,有无政府主义的状态;他们崇尚暴力,有时近乎残忍,但又善良、温和、不无人道;他们信守教规、教义,但又始终不停地寻找真理;他们的灵魂浸透了个人主义、强烈的个人意识,但又充满无个性的集体主义;他们喜欢自吹自擂、鼓吹民族主义,但又具有普济主义和全人类性的意识;他们时而谦逊恭顺,时而又会放肆无礼; 他们有奴性,但又不乏反叛精神。

在探讨俄罗斯民族性格时,我们都注意到其中的一个特征,并总是被这个特征所吸引、为之折服。这个特征就是:俄罗斯人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会迸发出非凡的爱国主义激情、勇气、耐力和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牺牲精神。例如,在1812年卫国战争中,面对强大的拿破仑军队,俄罗斯军民毫不畏惧,英勇杀敌,终于把侵略者赶出家园;1941~1945年卫国战争中几个举世闻名的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通过这些保卫战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民族在遭遇外来侵略、保卫家园时具有超强的凝聚力和爱国精神。可是在和平的日常生活中,一些俄罗斯人甚至不愿意为自己国家、自己单位多干一分钟活,到点休息、下班,到时候休假是雷打不动?quot;规矩

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另一个特点也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按俄国宗教哲学家别尔嘉耶夫的话来说,就是:

于劳动中。关于这一点,俄罗斯作家和诗人的作品中都有不少描述)。

俄罗斯人能够调动自己的所有潜能强化劳动,这是俄罗斯人的一个特征,而懒惰、消极也是俄罗斯人性格中弱点。有些研究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无论做什么事,俄罗斯人都希望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然而,一旦作为时出现毛病、并无法达到预期目的时,他们就会变得异常敏感,冷淡,消极,就会

我们这里谈到的两个因素恰恰是俄罗斯文化中最令人迷惑不解的一个方面:俄罗斯人既被认为是勤劳的,又被认为是懒惰的。

俄罗斯人对无政府状态和暴动的

点:

四 俄罗斯文化的特点

目前,文化学领域出现了

别尔嘉耶夫在《俄罗斯思想》中曾指出俄罗斯文化的特点。他认为,俄罗斯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周期性的

这样,边缘文化就在寻找自己那永远处于不确定和乌托邦未来的同一中、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中

文化的一个象征,俄罗斯人由于自己的芭蕾舞而极大地满足了自己强烈的自尊感和庄严感,同时,芭蕾舞也从一个方面满足了俄罗斯人对文化的极度追求。我们通过俄罗斯芭蕾舞艺术这一

但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注意到,日常生活中的俄罗斯人却不太看中较高水平的物质文化。曾几何时,他们甚至毁坏了已经存在的文化宝藏。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回顾一下1917年十月革命初期,农民砍掉地主庄园中的百年参天大树,烧毁古老的贵族庄园;拆毁教堂、杀死僧侣和神甫等事件。当然,这与特定的历史时期、历史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再看看俄罗斯目前低下的轻工业、家电产业水平,我们就更能确信这一观点。

俄罗斯历史留给后人关于善与恶的教训是极大、极令人感叹的:一方面是最高意义上的神圣、善,在另一方面却是魔鬼般的恶。之所以存在如此大的反差,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那是因为俄罗斯人的天赋和才能高过了头,以至于无法找到其行动的准确形式。确实如此,只有从多种可能中选出一种,并把全部力量集中在这一点上时,才可能有一个固定和专门的形式。俄罗斯人必须约束其意志和思维;如若不然,俄罗斯人有可能变成无助的幻想家、无政府主义者、冒险家和生活腐化的人,哪怕他心中还藏有着善。

别尔嘉耶夫曾经说过,俄罗斯人是极端主义者:他们要么全要,要么什么都不要。关于这一点,如前所述,利哈乔夫也有同样的看法。他也认为:

换言之,俄罗斯文化同样具有极端性,它同样没有中间环节,没有任何过渡阶段,要么是

俄罗斯人始终认为自己是属于欧洲的,西方的,就像利哈乔夫所言:

探究俄罗斯民族性格及其文化背景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国内一些学者对此问题也予以了相当的关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刘文飞先生在北大作讲座时,分析了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一些共性特征:情绪化;走极端;摇摆性;指出了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粗与细、大度和狭隘并存的这种矛盾、分裂的现象。他也认为,俄罗斯人之所以拥有这样的性格,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地理上的东西方之间的矛盾;二是社会结构上的上下层之间的矛盾 [19]。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俄罗斯人习惯拿俄罗斯民族性格、思维定式当挡箭牌。例如,一旦发现俄罗斯出现某种难以解释、或者难堪的事情时,他们就会习惯地把

(责任编辑 刘庚岑)

[1][俄]班尼克夫:《三个世纪的俄罗斯诗歌》,莫斯科,21世纪欧尼科斯出版社2002年俄文版,第203页。

[2] [俄]科哈乔夫:《解读俄罗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中文版,第55页。

[3]于宗宪:《俄罗斯文学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

[4] [俄]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莫斯科,共和国出版社1992年俄文版,第43页。

[5]同上,第40页。

[6]同上,第50页。

[7] [俄]科哈乔夫:《解读俄罗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中文版,第6页。

[8]同上,第21页。

[9] [俄]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莫斯科,共和国出版社1992年俄文版,第44页。

[10]同上。

[11] [俄]克柳切夫斯基:《历史的肖像》,莫斯科,真理出版社1990年俄文版,第57页。

[12] [俄]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莫斯科,共和国出版社1992年俄文版,第44页。

[13] [俄]科哈乔夫:《解读俄罗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中文版,第19页。

[14] [俄]莱蒙托夫:《当代英雄》, 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中文版,第27页。

[15][美]马丁?J?甘农:《异域文化之旅》,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第453页。

[16] [俄]科哈乔夫:《解读俄罗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中文版,第19页。

[17]同上,第21页。

[18]同上,第35页。

[19]文池主编:《在北大听讲座--俄罗斯文化之旅》(第八辑),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第6-10页。

[20][俄]古德金科:《俄罗斯思维定式》,莫斯科,论据与事实普林德出版社2003年俄文版,第5页。

俄罗斯民族性格和文化

荣洁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年第1期

【内容提要】 俄罗斯地域辽阔,横跨欧亚两大洲,夹在东西方文化之间。在世界文化图景中,俄罗斯和其他国家、民族间隔着一层

【关键词】 俄罗斯民族性格 俄罗斯文化 爱国主义 极端性

【作者简介】 荣洁,1964年生,湘潭大学中文系教授,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哈尔滨 150080) 与许多俄罗斯人打交道时,我们总会感受到他们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情绪,总让我们产生种种困惑:这俄罗斯人怎么跟你说着说着,就大喊大叫起来,就变了脸;怎么跟他们说好的事情,说变就变了呢;怎么让他们在约定的时间内干完一件事情就那么难;俄罗斯人与我们这些东方人共事时,怎么总有一种优越感,而面对西方人时,却总透着一种谦恭。在思考这些问题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俄国诗人丘特切夫的诗句:

一 外族文化的影响

俄罗斯人及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相当矛盾、复杂,这与这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较大的关系,也与俄罗斯的历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相当独特。一座乌拉尔山把俄罗斯劈成两大板块:欧洲的俄罗斯和亚洲的俄罗斯,使得它既面向欧洲,也面向亚洲。

由于地理上的原因,俄罗斯始终与东西方、东西方的文化有着密切的接触。俄罗斯人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不断地受着来自不同民族的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与许多东方国家一样,屡次体验过与外族、外族文化遭遇的痛苦。

罗斯人起初接受斯堪的纳维亚的多神教诸神,开始对自然、祖先、土地和部落等神灵和守护神的崇拜。多神教及由对它们的信仰而产生的神话自然而然地影响到古代罗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公元988年,信奉多神教的罗斯人又在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的号令下,接受了来自拜占庭的基督教,从而使俄罗斯人的信仰中同时存在了两种

13世纪中叶到15世纪下半叶,蒙古人对俄罗斯所进行了长达240年之久的统治。蒙古人的统治带给俄罗斯人、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在这段时间里,蒙古人成功地运用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统治模式阻断了俄罗斯接受西方文明的道路,迫使俄罗斯面向东方,并使俄罗斯按照他们的模式建立起莫斯科公国。当谈及蒙古人的入侵带给罗斯人的影响时,许多研究者认为,这两个半世纪成了俄罗斯落后于西方的

块之中,并把俄罗斯的历史提升到全世界的历史高度。它与基督教一起,打造出俄罗斯民族性格中

18世纪之前的俄罗斯历史几乎是灰色的:与蒙古人的斗争,

到18世纪,彼得大帝打开了通往欧洲的窗口。目睹到欧洲文明的彼得大帝决定在俄罗斯实施一次狂风暴雨式的、让俄罗斯脱胎换骨的改革。他把欧洲文明引入俄罗斯,也把欧洲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交方式引入俄罗斯上层社会,更在俄罗斯军队、经济、文化和艺术等领域进行了欧化改革。正是彼得大帝的改革使得俄罗斯文化走向世俗化,同时也使俄罗斯文化走向西方化和现代化;19世纪,俄罗斯又接受了法国和英国的先进思想和文化习俗等等。 俄罗斯所受的影响有消极的、短暂的,也有积极的、久远的。它们把俄罗斯文化带到世界文化图景之中,使得俄罗斯文化同时具有了同一性和多样性,独一无二性和多面性,使得我们可以透过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历程窥见全人类文化的发展进程。

俄罗斯强大起来后,马上开始侵略别的主权国家,数次展开侵略、扩张和掠夺行动,其中包括向东方的扩张。叶卡捷琳娜女皇甚至放言说:

二 俄罗斯、俄罗斯文化的归属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经历在俄罗斯民族性格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特殊的地缘政治因素终于引发了一个巨大的问题:俄罗斯的归属问题,它到底属于东方还是西方?俄罗斯知识分子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一个俄国哲学家如是说:

在这场争论中,俄国宗教哲学家恰达耶夫和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观点具有特殊意义。在《哲学书简》中,恰达耶夫把俄罗斯看成是一个永远

而普希金的看法却是:

俄罗斯国学大师利哈乔夫也对此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此外,在谈及俄罗斯文化的归属问题时,利哈乔夫还指出:

在定居的罗斯是微不足道的。拜占庭文化给了罗斯基督教精神的性质,而斯堪的纳维亚在大体上给了它军事部落的体制。在俄罗斯文化的产生中拜占庭和斯堪的纳维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quot; [8] 显然,利哈乔夫与大多数俄罗斯人一样,不愿意说俄罗斯的文化受到蒙古人、蒙古文化及东方文化的影响。我们倒以为,亚洲游牧民族带给俄罗斯人和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我们都知道,俄罗斯人,尤其是俄罗斯知识分子对

俄罗斯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它不得不一手牵着东方,另一手拉着西方,从而造成如下后果:

三 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特征

上述因素构成了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独特的两面性:他们既有国家观念、主张专制主义,又渴望有随心所欲的自由,有无政府主义的状态;他们崇尚暴力,有时近乎残忍,但又善良、温和、不无人道;他们信守教规、教义,但又始终不停地寻找真理;他们的灵魂浸透了个人主义、强烈的个人意识,但又充满无个性的集体主义;他们喜欢自吹自擂、鼓吹民族主义,但又具有普济主义和全人类性的意识;他们时而谦逊恭顺,时而又会放肆无礼; 他们有奴性,但又不乏反叛精神。

在探讨俄罗斯民族性格时,我们都注意到其中的一个特征,并总是被这个特征所吸引、为之折服。这个特征就是:俄罗斯人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会迸发出非凡的爱国主义激情、勇气、耐力和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牺牲精神。例如,在1812年卫国战争中,面对强大的拿破仑军队,俄罗斯军民毫不畏惧,英勇杀敌,终于把侵略者赶出家园;1941~1945年卫国战争中几个举世闻名的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通过这些保卫战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民族在遭遇外来侵略、保卫家园时具有超强的凝聚力和爱国精神。可是在和平的日常生活中,一些俄罗斯人甚至不愿意为自己国家、自己单位多干一分钟活,到点休息、下班,到时候休假是雷打不动?quot;规矩

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另一个特点也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按俄国宗教哲学家别尔嘉耶夫的话来说,就是:

于劳动中。关于这一点,俄罗斯作家和诗人的作品中都有不少描述)。

俄罗斯人能够调动自己的所有潜能强化劳动,这是俄罗斯人的一个特征,而懒惰、消极也是俄罗斯人性格中弱点。有些研究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无论做什么事,俄罗斯人都希望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然而,一旦作为时出现毛病、并无法达到预期目的时,他们就会变得异常敏感,冷淡,消极,就会

我们这里谈到的两个因素恰恰是俄罗斯文化中最令人迷惑不解的一个方面:俄罗斯人既被认为是勤劳的,又被认为是懒惰的。

俄罗斯人对无政府状态和暴动的

点:

四 俄罗斯文化的特点

目前,文化学领域出现了

别尔嘉耶夫在《俄罗斯思想》中曾指出俄罗斯文化的特点。他认为,俄罗斯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周期性的

这样,边缘文化就在寻找自己那永远处于不确定和乌托邦未来的同一中、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中

文化的一个象征,俄罗斯人由于自己的芭蕾舞而极大地满足了自己强烈的自尊感和庄严感,同时,芭蕾舞也从一个方面满足了俄罗斯人对文化的极度追求。我们通过俄罗斯芭蕾舞艺术这一

但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注意到,日常生活中的俄罗斯人却不太看中较高水平的物质文化。曾几何时,他们甚至毁坏了已经存在的文化宝藏。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回顾一下1917年十月革命初期,农民砍掉地主庄园中的百年参天大树,烧毁古老的贵族庄园;拆毁教堂、杀死僧侣和神甫等事件。当然,这与特定的历史时期、历史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再看看俄罗斯目前低下的轻工业、家电产业水平,我们就更能确信这一观点。

俄罗斯历史留给后人关于善与恶的教训是极大、极令人感叹的:一方面是最高意义上的神圣、善,在另一方面却是魔鬼般的恶。之所以存在如此大的反差,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那是因为俄罗斯人的天赋和才能高过了头,以至于无法找到其行动的准确形式。确实如此,只有从多种可能中选出一种,并把全部力量集中在这一点上时,才可能有一个固定和专门的形式。俄罗斯人必须约束其意志和思维;如若不然,俄罗斯人有可能变成无助的幻想家、无政府主义者、冒险家和生活腐化的人,哪怕他心中还藏有着善。

别尔嘉耶夫曾经说过,俄罗斯人是极端主义者:他们要么全要,要么什么都不要。关于这一点,如前所述,利哈乔夫也有同样的看法。他也认为:

换言之,俄罗斯文化同样具有极端性,它同样没有中间环节,没有任何过渡阶段,要么是

俄罗斯人始终认为自己是属于欧洲的,西方的,就像利哈乔夫所言:

探究俄罗斯民族性格及其文化背景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国内一些学者对此问题也予以了相当的关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刘文飞先生在北大作讲座时,分析了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一些共性特征:情绪化;走极端;摇摆性;指出了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粗与细、大度和狭隘并存的这种矛盾、分裂的现象。他也认为,俄罗斯人之所以拥有这样的性格,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地理上的东西方之间的矛盾;二是社会结构上的上下层之间的矛盾 [19]。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俄罗斯人习惯拿俄罗斯民族性格、思维定式当挡箭牌。例如,一旦发现俄罗斯出现某种难以解释、或者难堪的事情时,他们就会习惯地把

(责任编辑 刘庚岑)

[1][俄]班尼克夫:《三个世纪的俄罗斯诗歌》,莫斯科,21世纪欧尼科斯出版社2002年俄文版,第203页。

[2] [俄]科哈乔夫:《解读俄罗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中文版,第55页。

[3]于宗宪:《俄罗斯文学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

[4] [俄]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莫斯科,共和国出版社1992年俄文版,第43页。

[5]同上,第40页。

[6]同上,第50页。

[7] [俄]科哈乔夫:《解读俄罗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中文版,第6页。

[8]同上,第21页。

[9] [俄]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莫斯科,共和国出版社1992年俄文版,第44页。

[10]同上。

[11] [俄]克柳切夫斯基:《历史的肖像》,莫斯科,真理出版社1990年俄文版,第57页。

[12] [俄]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莫斯科,共和国出版社1992年俄文版,第44页。

[13] [俄]科哈乔夫:《解读俄罗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中文版,第19页。

[14] [俄]莱蒙托夫:《当代英雄》, 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中文版,第27页。

[15][美]马丁?J?甘农:《异域文化之旅》,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第453页。

[16] [俄]科哈乔夫:《解读俄罗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中文版,第19页。

[17]同上,第21页。

[18]同上,第35页。

[19]文池主编:《在北大听讲座--俄罗斯文化之旅》(第八辑),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第6-10页。

[20][俄]古德金科:《俄罗斯思维定式》,莫斯科,论据与事实普林德出版社2003年俄文版,第5页。


相关文章

  • 从伏特加酒看俄罗斯的民族性格
  • 从伏特加酒看俄罗斯的民族性格 徐兴林.朱敏 伏特加酒源远流长 俄罗斯伏特加酒起源于14世纪,其原始酿造工艺是由意大利的热那亚人传入的,但当时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为了保护本国传统名酒--蜜酒的生产销售,禁止民间饮用伏特加酒,当时的伏特加酒只是 ...查看


  • 作业-我眼中的俄罗斯
  • 我眼中的俄罗斯 --迷离的俄罗斯文化 通过对<俄罗斯文化>这门课的学习,我对俄罗斯这个神秘的国度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以前的印象中,说起俄罗斯能想到的只有这些概念:"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军事强 ...查看


  • 独特的俄罗斯文化
  • [摘 要]同许多伟大的民族一样,俄罗斯民族文化实际上是一种难以辨明的现象.在几个世纪的俄罗斯文化形成的过程中,与俄罗斯的历史密不可分.俄罗斯文化遗产在民族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出现,并不断以民族自身的和世界的文化丰富自己.它给世界带来了艺术 ...查看


  • 从俄罗斯军装演变看俄罗斯民族性格
  • 从俄罗斯军装演变看其民族性格 摘要:要真正的了解俄罗斯,他们的民族性格是决不可忽略的内容,所以必须首先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全面.公正.发展的观点.就像想要交识一个好朋友,首先要对他的性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进一步做到相互更深的了解.理解和合作 ...查看


  • 论地理因素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
  • 2013年10月第40卷第5期 西伯利亚研究0ct.2013 SIBERIANSTUDIES V01.40N0.5 ・文化与教育・ 论地理因素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 王丽春 (吉林省公安边防总队司令部,长春130033) 摘要:俄罗斯民族性 ...查看


  • 俄罗斯人的性格
  • 俄罗斯人的性格 一.勇敢顽强坚韧不拔 这一个特点是世界出名的,彼得大帝为了打开通向欧洲的出海口,即现在的圣彼得堡,与瑞典人打了二十年战争,打败了瑞典几十万大军,建立了新的首都-圣彼得堡. 1812年,拿破仑率六十万大军入侵俄罗斯,结果一败涂 ...查看


  • 俄罗斯历史文化之谜
  • 俄罗斯历史文化之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查看


  • 俄饮食文化论文
  • 黑 龙 江 林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 浅析俄罗斯饮食文化 学 生: 指导教师: 专 业: 俄语 2014年6月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论文题目: 浅谈俄罗斯饮食文化 学 生: 指 ...查看


  • 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看中俄同"道"不同"路"
  • 从历史社会的角度看中俄同"道"不同"路" 本文讨论的是发生在20世纪首尾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众所周知,20世纪是一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世纪,而20世纪首尾的往事,决定了过去的一个世纪乃至本世纪的社会主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