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简述建筑技术专题所授内容
我们本学期的建筑技术专题主要讲述了当代建筑的发展趋势和已有建筑技术的一些介绍。当代建筑的发展趋势不再只是对于建筑的坚固、实用、美观三大基本要素的追求了,还将适应生态环境,对环境无污染无破坏起到积极作用。
现如今建筑技术也在迅速发展中,智能化建筑也成为了如今的研究热点。绿色生态建筑也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将其变成现实,各国的绿色生态建筑的评价指标也发展越来越成熟,我们在课上也了解和学习到了如美国LEED的评价体系和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下面我将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简单叙述:
1、生态建筑
⑴生态系统、生态建筑的定义,生态建筑的经济意义,如何解决生态建筑短期投资回报比较低、使用寿命较长、收益周期过长,难以为人们所接受等一系列问题。
⑵什么是“适宜技术”,考虑将现代的生态技术运用到普通的建筑设计中去;生态建筑的两种倾向。
①将建筑融入自然,将建筑融入到自然循环系统当中;
②将自然引入建筑,运用高科技技术手段促进生态建筑化,人工环境自然化。 ⑶先驱建筑师及其主要思想。
赖特:有机指的是建筑与环境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形式追随功能注意气候与环境;勒 柯布西耶提出“新建筑五点”以及其中的两点:底层架空和屋顶花园; 赫尔佐格——“建筑师应思考如何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为客户节约”; 福斯特:生态中庭的构思方式。
⑷可持续建筑思想的五个要素。
①重视地域性,延续地方场所文化脉络。
②应用简单适合的技术
③梳理建筑材料循环使用意识,提倡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材料,争取重新利用旧建筑和物件。
④减少建筑的体量,将建筑所需的资源减为最少。
⑤减少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避免浪费能源、建材。
⑸低技术生态技术的四大性质:
①本土化;
②低技术,立足于本土,立足于传统,较少或基本不采用工业化大生产带来的现代建造技术和材料;
③经济性,建造成本低;
④环保性,建筑生命周期完成后,建筑材料来于自然,还于自然;
2、绿色建筑
⑴绿色建筑定义,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⑵引入“LEED”认证体系(能源与环境的领先设计)以及其六大标准(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举例获LEED认证的建筑实例如:泰格公寓、深圳万科四期。 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适合中国本国国情的“LEED”认证体系与其六大指标
⑷《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价手册》一套主要针对住宅的、主要参考LEED认证体系的手册。主要分为五项:
①小区环境规划设计
②能源与环境
③室内环境质量
④小区水环境
⑤材料与资源
⑸全球十大生态建筑分析:生态之塔、蜂兰生态房、蒲公英之家、和平王饭店,绿洲酒店,太阳能度假村,生态宾馆,丛林旅馆,回收雨水的吊脚楼。 ⑹绿色建筑的三大要素以及其三大效益。
①节能(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经济效益
②环保(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环境效益
③适用(健康高效、适用)——社会效益
⑺绿色节能技术。太阳能光热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地源热泵、毛细管三维辐射采暖热冷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屋面节能、节水等。
3、智能建筑与智能化技术
①简介联合技术建筑系统公司(UTBSC)及智能建筑(IIB);
②介绍美国智能大厦协会(AIBI),广泛应用数字通讯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视技术、光纤技术、传感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等高新技术构成智能系统;
③简要说明不同类型自动化系统、智能系统工作原理及布置(大楼自动化系统BA、办公自动化系统OA、通信自动化系统CA、综合布线自动化系统GCS、建筑物管理系统BMS、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
④列举各国集尖端系统的智能建筑实例,美国智慧屋WH、欧洲时髦屋SH、家庭总线HDS。
4、美国“LEED”认证体系与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比较
⑴LEED认证体系的六个方面
①LEED NC——面向新建筑
②LEED EB——强调建筑运营管理评
③LEED CL——针对商业内部装修
④LEED CS——提倡业主和租户共同发展
⑤LEED H——住宅规划评估
⑥LEED ND——社会规划发展评估
⑵LEED根据每个方面的指标打分:可持续的场地规划;保护和节约水资源;高效的能源利用和可更新能源的利用;材料和资源问题;室内环境质量;创新与设计总得是69分,分4个认证等级:
认证级26——32分;银级33——38分;金级39——51分;铂金级52分以上。2009年推出了LEED新版本,总评分标准已改为110分。
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六大指标
①节地与室外环境
②节能与能源利用
③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④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⑤室内环境质量
⑥运营管理
5、课程总结
⑴各国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的异同
⑵针对各地气候条件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水平,在建筑设计和运营管理中考虑和要解决的问题。
⑶评价体系该做出怎样的调整来适应多元化的中国大市场,建筑造价成本是否也应纳入其中。
⑷针对中国现状以及世界技术水平进行总结与引导反思。
第二部分:本课程所讲到的生态技术的相关专题,评价体系和应用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浅析
1、本课程所讲到的生态技术的相关专题:
⑴建筑就是将生态学的概念和建筑学进行结合,从而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建筑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要想真正的理解生态建筑就要知道生态学的基本理念和原则。生物学家对生态原则和原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总结了生态学的一些基本原则,主要的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主要有:整体原则、循环再生原则、相生相克原则、反馈平衡原则、层次升迁原则和自我调节的原则。 ⑵建筑就是要将生态学的这些基本原理和建筑学结合起来,使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成为建筑学的理论依据。将生态学原理和建筑学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将建筑和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个有机整体。由生态学和建筑学结合而成的生态建筑与以往的建筑有着很大的不同,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观点。
⑶ 建筑有着较强的系统观念和整体意识。建筑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的,是人类居住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建筑体,它涉及到和居住有关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建筑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建筑的经济属性、社会属性、人文属性以及其空间属性良好地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实现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长久使用。生态建筑还有着较强的灵活性和能源利用的高效性。生态建筑的生态学特征就要求生态建筑要和环境协调地结合起来,这就决定了生态建筑要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要也在发生变化,对建筑的功能也有着新的要求,这就决定了生态建筑的功能随之而变化。
2、评价体系
美国评价体系:LEED-ND
宗旨是:在设计中有效地减少环境和住户的负面影响。目的是:规范一个完整、准确的绿色建筑概念,防止建筑的滥绿色化。LEED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建立并于2003年开始推行,在美国部分州和一些国家已被列为法定强制标准。 评价体系:
LEEDTM评估体系由五大方面,若干指标构成其技术框架,主要从可持续建筑场址、水资源利用、建筑节能与大气、资源与材料、室内空气质量几个方面对建筑进行综合考察、评判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每个方面的指标进行打分,综合得分结果,将通过评估的建筑分为白金、金、银和认证级别,以反映建筑的绿色水平。
LEED根据每个方面的指标打分:1、可持续的场地规划;2、保护和节约水资源;3、高效的能源利用和可更新能源的利用;4、材料和资源问题;5、室
内环境质量。总得分是110分,分四个认证等级:
认证级 40 - 49;
银级 50 - 59 ;
金级 60 - 79 ;
铂金级 80以上。
2008年11月18日在美国波士顿举办的2008绿色建筑国际博览会上,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发布新闻:新版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LEED 2009已经通过会员投票,即将在2009年使用.较现有版本,新的标准有较大的变化,增加并重新科学地分配得分点,更加注重提高能效,减少碳排放,关注其它环境和健康问题,和反映地方特性等.这些更新将使LEED更好地应对各种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迫切需要,满足绿色建筑市场的需求。
我国的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内容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等内容组成。
美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包括场地设计、水资源、能源与环境、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创新设计等内容;加拿大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包括能源和资源消耗、环境负担、室内环境质量、设施质量、经济性能、绿色管理,涵盖从各项详细标准到建筑总体性能等内容;而日本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包括能源消耗、资源再利用、当地环境和室内环境等内容,项目繁多,评价工作量大。
(2)评价方法
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将具体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等三大类。其中,控制项为评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款;而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的项目。对同一评估对象,根据需要分别提出对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指标要求。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将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与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评价方法不同的是,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评价指标中均有明确的权重体系。其中美国LEE设置了一级的权重体系,每一类指标有相应的得分点,按照分值的高低,可以分为认证级、银级、金级和铂金级;加拿大的GBTool设置了四级权重体系,所有评价的性能标准和子标准的评价等级被设定为从-2分到+5分,通过加权系数的不同,可以计算出建筑物各方面的环境性能,分为五级;日本的CASBEE以用地边界和建筑最高点之间的假想空间作为建筑环境效率评价的封闭体系,利用建筑环境效率BEE(Building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进行评价。BEE=Q/L,Q(quality)即建筑环境质量与性能,(loadings)即建筑物的外部环境负荷,CASBEE权重体系为三级,采用五级评分制,按照权重系数,各评价指标累加得到采用评价结果Q和L,最后根据BEE比值的大小分为五个等级。
(3)可操作性
一方面,我们得参照我国人居习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不能生搬硬套照搬国外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绿色建筑起步较晚,确实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因素。因而,借鉴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努力探索出一套切实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估方法和建筑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第三部分:针对中国现状,如何建立更为科学的生态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现在处于城市开发建设处于高峰时期,居住区开发项目非常多。许多地产开发商以“绿色”、“生态”、“健康”作为卖点进行小区开发,但其实质仅停留在绿化、美观的层面上。对于生态住区内涵理解的模糊、认识上的混乱以及缺乏权威性的技术标准和评价方法,制约着国内生态住区的建设与发展。 我认为针对于中国国情应该做以下调整:
1、注重地域分类评价
BREEAM - Communities 体系每条指标都设有一个权重表,将英国分为9 个区域,依据每个区域的实际情况对每个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我国不同地区地条件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于生态住区建设其关注点也不尽相同。例如在北京建设生态住区,其选址的区位与居民的工作地点关系相当重要; 而在一些小城镇中建设生态住区则不需将此做为关注重点。基于以上分析,建议依据我国地理资源条件、气候条件、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地理小区域,每个对应区域内依据住区所在城市的规模赋予指标不同的权重,以强化技术体系的分类指导功能。
2、增加社区人文环境的评价
两个国外的评价体系都设置了相关指标评价社区的居住阶层混合问题、低碳生活方式和社区包容性等方面。BREEAM - Communities 体系创造性地设置指标评价社区内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情况,以保证不同社会阶层均可承担得起居住在生态住区内的房价。我国的许多生态住区建设主要以地产开发为主,高昂的房价使得生态住区内的居民多为城市中产阶级,如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大量人口只能选择城郊的住房居住,从而产生大量钟摆式通勤交通流,造成极大的资源和能源浪费。生态住区其最终目的是为城市中的所有居民服务,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生态的人居环境,因此,生态住区应是一个阶层多元化、具有包容性和生活方式低碳化的人居单元,对社区的人文环境进行评价是生态住区评价体系应该予以重视的内容。
3、建议在我国的评价体系中增加一项评价内容———社区人文环境,主要用于评价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否低碳,社区的居民阶层是否混合,社区的开放性与包容性,社区使用功能的综合评价等。
4、 在正式版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应制定一套精简版的评估体系,可在数小时之内产生临时简化的评价报告,对系统中的关键因子进行评价;如此可以快速的辨别是否达标,比较方便快捷。
5、 注重评价整体性,绿色标准的制定应该是以绿色节能的结果为导向,从建筑技术的措施性评价,过渡到建筑的性能评价;对建筑的各方面做一个整体全面的评价。
6、 加强评价标准与适宜技术的结合,采用标准+ 说明+ 技术指南三部分相结合的评价结构体系;实现评测过程的标准化,公开化。
7、完善全周期检测机制,为确保该绿色建筑的可持续性,应该要求获得认证的住区每隔3 ~ 5 年重新评估建筑性能标准。
中国的绿色建筑正在飞速发展之中,总之,绿色住区评估体系是一个涉及多角度、多层次、多目标的复杂的评估体系,就目前中国绿色住区评估体系的发展现状来看,与市场结合性不强是制约绿色标准顺利运行的最大障碍。毫无疑问的 是,一套市场认可度不高、可操作性差的标准会加速环境的恶化程度。除此之外,中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还存在综合性差、缺乏全周期监管等多种问题。中国应立
足于当前的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并将发达国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以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建设实践,促进可持续的居住环境的早日实现。
第一部分:简述建筑技术专题所授内容
我们本学期的建筑技术专题主要讲述了当代建筑的发展趋势和已有建筑技术的一些介绍。当代建筑的发展趋势不再只是对于建筑的坚固、实用、美观三大基本要素的追求了,还将适应生态环境,对环境无污染无破坏起到积极作用。
现如今建筑技术也在迅速发展中,智能化建筑也成为了如今的研究热点。绿色生态建筑也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将其变成现实,各国的绿色生态建筑的评价指标也发展越来越成熟,我们在课上也了解和学习到了如美国LEED的评价体系和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下面我将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简单叙述:
1、生态建筑
⑴生态系统、生态建筑的定义,生态建筑的经济意义,如何解决生态建筑短期投资回报比较低、使用寿命较长、收益周期过长,难以为人们所接受等一系列问题。
⑵什么是“适宜技术”,考虑将现代的生态技术运用到普通的建筑设计中去;生态建筑的两种倾向。
①将建筑融入自然,将建筑融入到自然循环系统当中;
②将自然引入建筑,运用高科技技术手段促进生态建筑化,人工环境自然化。 ⑶先驱建筑师及其主要思想。
赖特:有机指的是建筑与环境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形式追随功能注意气候与环境;勒 柯布西耶提出“新建筑五点”以及其中的两点:底层架空和屋顶花园; 赫尔佐格——“建筑师应思考如何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为客户节约”; 福斯特:生态中庭的构思方式。
⑷可持续建筑思想的五个要素。
①重视地域性,延续地方场所文化脉络。
②应用简单适合的技术
③梳理建筑材料循环使用意识,提倡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材料,争取重新利用旧建筑和物件。
④减少建筑的体量,将建筑所需的资源减为最少。
⑤减少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避免浪费能源、建材。
⑸低技术生态技术的四大性质:
①本土化;
②低技术,立足于本土,立足于传统,较少或基本不采用工业化大生产带来的现代建造技术和材料;
③经济性,建造成本低;
④环保性,建筑生命周期完成后,建筑材料来于自然,还于自然;
2、绿色建筑
⑴绿色建筑定义,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⑵引入“LEED”认证体系(能源与环境的领先设计)以及其六大标准(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举例获LEED认证的建筑实例如:泰格公寓、深圳万科四期。 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适合中国本国国情的“LEED”认证体系与其六大指标
⑷《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价手册》一套主要针对住宅的、主要参考LEED认证体系的手册。主要分为五项:
①小区环境规划设计
②能源与环境
③室内环境质量
④小区水环境
⑤材料与资源
⑸全球十大生态建筑分析:生态之塔、蜂兰生态房、蒲公英之家、和平王饭店,绿洲酒店,太阳能度假村,生态宾馆,丛林旅馆,回收雨水的吊脚楼。 ⑹绿色建筑的三大要素以及其三大效益。
①节能(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经济效益
②环保(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环境效益
③适用(健康高效、适用)——社会效益
⑺绿色节能技术。太阳能光热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地源热泵、毛细管三维辐射采暖热冷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屋面节能、节水等。
3、智能建筑与智能化技术
①简介联合技术建筑系统公司(UTBSC)及智能建筑(IIB);
②介绍美国智能大厦协会(AIBI),广泛应用数字通讯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视技术、光纤技术、传感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等高新技术构成智能系统;
③简要说明不同类型自动化系统、智能系统工作原理及布置(大楼自动化系统BA、办公自动化系统OA、通信自动化系统CA、综合布线自动化系统GCS、建筑物管理系统BMS、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
④列举各国集尖端系统的智能建筑实例,美国智慧屋WH、欧洲时髦屋SH、家庭总线HDS。
4、美国“LEED”认证体系与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比较
⑴LEED认证体系的六个方面
①LEED NC——面向新建筑
②LEED EB——强调建筑运营管理评
③LEED CL——针对商业内部装修
④LEED CS——提倡业主和租户共同发展
⑤LEED H——住宅规划评估
⑥LEED ND——社会规划发展评估
⑵LEED根据每个方面的指标打分:可持续的场地规划;保护和节约水资源;高效的能源利用和可更新能源的利用;材料和资源问题;室内环境质量;创新与设计总得是69分,分4个认证等级:
认证级26——32分;银级33——38分;金级39——51分;铂金级52分以上。2009年推出了LEED新版本,总评分标准已改为110分。
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六大指标
①节地与室外环境
②节能与能源利用
③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④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⑤室内环境质量
⑥运营管理
5、课程总结
⑴各国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的异同
⑵针对各地气候条件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水平,在建筑设计和运营管理中考虑和要解决的问题。
⑶评价体系该做出怎样的调整来适应多元化的中国大市场,建筑造价成本是否也应纳入其中。
⑷针对中国现状以及世界技术水平进行总结与引导反思。
第二部分:本课程所讲到的生态技术的相关专题,评价体系和应用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浅析
1、本课程所讲到的生态技术的相关专题:
⑴建筑就是将生态学的概念和建筑学进行结合,从而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建筑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要想真正的理解生态建筑就要知道生态学的基本理念和原则。生物学家对生态原则和原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总结了生态学的一些基本原则,主要的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主要有:整体原则、循环再生原则、相生相克原则、反馈平衡原则、层次升迁原则和自我调节的原则。 ⑵建筑就是要将生态学的这些基本原理和建筑学结合起来,使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成为建筑学的理论依据。将生态学原理和建筑学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将建筑和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个有机整体。由生态学和建筑学结合而成的生态建筑与以往的建筑有着很大的不同,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观点。
⑶ 建筑有着较强的系统观念和整体意识。建筑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的,是人类居住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建筑体,它涉及到和居住有关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建筑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建筑的经济属性、社会属性、人文属性以及其空间属性良好地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实现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长久使用。生态建筑还有着较强的灵活性和能源利用的高效性。生态建筑的生态学特征就要求生态建筑要和环境协调地结合起来,这就决定了生态建筑要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要也在发生变化,对建筑的功能也有着新的要求,这就决定了生态建筑的功能随之而变化。
2、评价体系
美国评价体系:LEED-ND
宗旨是:在设计中有效地减少环境和住户的负面影响。目的是:规范一个完整、准确的绿色建筑概念,防止建筑的滥绿色化。LEED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建立并于2003年开始推行,在美国部分州和一些国家已被列为法定强制标准。 评价体系:
LEEDTM评估体系由五大方面,若干指标构成其技术框架,主要从可持续建筑场址、水资源利用、建筑节能与大气、资源与材料、室内空气质量几个方面对建筑进行综合考察、评判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每个方面的指标进行打分,综合得分结果,将通过评估的建筑分为白金、金、银和认证级别,以反映建筑的绿色水平。
LEED根据每个方面的指标打分:1、可持续的场地规划;2、保护和节约水资源;3、高效的能源利用和可更新能源的利用;4、材料和资源问题;5、室
内环境质量。总得分是110分,分四个认证等级:
认证级 40 - 49;
银级 50 - 59 ;
金级 60 - 79 ;
铂金级 80以上。
2008年11月18日在美国波士顿举办的2008绿色建筑国际博览会上,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发布新闻:新版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LEED 2009已经通过会员投票,即将在2009年使用.较现有版本,新的标准有较大的变化,增加并重新科学地分配得分点,更加注重提高能效,减少碳排放,关注其它环境和健康问题,和反映地方特性等.这些更新将使LEED更好地应对各种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迫切需要,满足绿色建筑市场的需求。
我国的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内容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等内容组成。
美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包括场地设计、水资源、能源与环境、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创新设计等内容;加拿大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包括能源和资源消耗、环境负担、室内环境质量、设施质量、经济性能、绿色管理,涵盖从各项详细标准到建筑总体性能等内容;而日本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包括能源消耗、资源再利用、当地环境和室内环境等内容,项目繁多,评价工作量大。
(2)评价方法
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将具体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等三大类。其中,控制项为评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款;而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的项目。对同一评估对象,根据需要分别提出对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指标要求。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将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与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评价方法不同的是,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评价指标中均有明确的权重体系。其中美国LEE设置了一级的权重体系,每一类指标有相应的得分点,按照分值的高低,可以分为认证级、银级、金级和铂金级;加拿大的GBTool设置了四级权重体系,所有评价的性能标准和子标准的评价等级被设定为从-2分到+5分,通过加权系数的不同,可以计算出建筑物各方面的环境性能,分为五级;日本的CASBEE以用地边界和建筑最高点之间的假想空间作为建筑环境效率评价的封闭体系,利用建筑环境效率BEE(Building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进行评价。BEE=Q/L,Q(quality)即建筑环境质量与性能,(loadings)即建筑物的外部环境负荷,CASBEE权重体系为三级,采用五级评分制,按照权重系数,各评价指标累加得到采用评价结果Q和L,最后根据BEE比值的大小分为五个等级。
(3)可操作性
一方面,我们得参照我国人居习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不能生搬硬套照搬国外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绿色建筑起步较晚,确实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因素。因而,借鉴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努力探索出一套切实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估方法和建筑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第三部分:针对中国现状,如何建立更为科学的生态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现在处于城市开发建设处于高峰时期,居住区开发项目非常多。许多地产开发商以“绿色”、“生态”、“健康”作为卖点进行小区开发,但其实质仅停留在绿化、美观的层面上。对于生态住区内涵理解的模糊、认识上的混乱以及缺乏权威性的技术标准和评价方法,制约着国内生态住区的建设与发展。 我认为针对于中国国情应该做以下调整:
1、注重地域分类评价
BREEAM - Communities 体系每条指标都设有一个权重表,将英国分为9 个区域,依据每个区域的实际情况对每个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我国不同地区地条件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于生态住区建设其关注点也不尽相同。例如在北京建设生态住区,其选址的区位与居民的工作地点关系相当重要; 而在一些小城镇中建设生态住区则不需将此做为关注重点。基于以上分析,建议依据我国地理资源条件、气候条件、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地理小区域,每个对应区域内依据住区所在城市的规模赋予指标不同的权重,以强化技术体系的分类指导功能。
2、增加社区人文环境的评价
两个国外的评价体系都设置了相关指标评价社区的居住阶层混合问题、低碳生活方式和社区包容性等方面。BREEAM - Communities 体系创造性地设置指标评价社区内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情况,以保证不同社会阶层均可承担得起居住在生态住区内的房价。我国的许多生态住区建设主要以地产开发为主,高昂的房价使得生态住区内的居民多为城市中产阶级,如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大量人口只能选择城郊的住房居住,从而产生大量钟摆式通勤交通流,造成极大的资源和能源浪费。生态住区其最终目的是为城市中的所有居民服务,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生态的人居环境,因此,生态住区应是一个阶层多元化、具有包容性和生活方式低碳化的人居单元,对社区的人文环境进行评价是生态住区评价体系应该予以重视的内容。
3、建议在我国的评价体系中增加一项评价内容———社区人文环境,主要用于评价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否低碳,社区的居民阶层是否混合,社区的开放性与包容性,社区使用功能的综合评价等。
4、 在正式版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应制定一套精简版的评估体系,可在数小时之内产生临时简化的评价报告,对系统中的关键因子进行评价;如此可以快速的辨别是否达标,比较方便快捷。
5、 注重评价整体性,绿色标准的制定应该是以绿色节能的结果为导向,从建筑技术的措施性评价,过渡到建筑的性能评价;对建筑的各方面做一个整体全面的评价。
6、 加强评价标准与适宜技术的结合,采用标准+ 说明+ 技术指南三部分相结合的评价结构体系;实现评测过程的标准化,公开化。
7、完善全周期检测机制,为确保该绿色建筑的可持续性,应该要求获得认证的住区每隔3 ~ 5 年重新评估建筑性能标准。
中国的绿色建筑正在飞速发展之中,总之,绿色住区评估体系是一个涉及多角度、多层次、多目标的复杂的评估体系,就目前中国绿色住区评估体系的发展现状来看,与市场结合性不强是制约绿色标准顺利运行的最大障碍。毫无疑问的 是,一套市场认可度不高、可操作性差的标准会加速环境的恶化程度。除此之外,中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还存在综合性差、缺乏全周期监管等多种问题。中国应立
足于当前的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并将发达国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以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建设实践,促进可持续的居住环境的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