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石墨.C60

金刚石、石墨和C 60

1. 金刚石、石墨和C 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都是黑色固体

B.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 三种物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2. 下列有关碳的物质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B ) A. 金刚石中混有杂质就呈现不同颜色 B. 铅粉和少量石墨粉制作铅笔芯

C. 长期未用而难开启的锁,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粉末来作润滑剂 D. 活性炭可作冰箱的去味剂

3. 中国的金刚石探明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10名左右, 年产量在20万克拉, 辽宁瓦房店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金刚石矿山。下列有关金刚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金刚石是一种单质

B. 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C. 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它们的结构不同

D. 石墨与金刚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它们之间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

4.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空中失事。有专家分析认为,其原因可能是航天飞机机壳底部的石墨瓦在空中脱落,击中机翼。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石墨瓦可以起隔热和保护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石墨( C ) A. 能导电 B. 密度小

C. 熔点高、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 D. 硬度小,有润滑作用

5. 下列关于C 6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属于单质 B. 属于混合物

C. 由3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 D. 相对分子质量为60

6. 如图所示, 先在a 、c 两支相同的大试管中充满红棕色的NO 2气体, 然后分别向a 、c 试管中加入质量相等的足量的石墨和活性炭并塞紧胶塞, 经过一段时间后, 打开弹簧夹, 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A )

A.c 试管中的颜色消失, 水往c 试管流,a 试管无明显变化 B.a 试管中的颜色消失, 水往a 试管流,c 试管无明显变化 C.a 、c 两支试管中的颜色都消失, 水往两支试管流 D.a 、c 两支试管都无明显变化

7. 书写档案规定使用碳素墨水,其理由是( B ) A. 单质碳不与其他任何物质反应 B.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 碳易与纸张反应生成化学性质稳定的物质 D. 这种墨水是经过加工的性质稳定的化合物

8.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其产物之一是二氧化碳,则该物质( C ) A. 一定是碳的某种单质 B. 一定是含氧元素的物质

C. 一定是含碳元素的物质 D. 一定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9. 甲、乙两同学分别做鉴别碳粉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的实验,各设计如下方案:甲:将两种黑色粉末分别在空气中燃烧,有火星出现并且黑色粉末逐渐减少的是碳粉。乙:将两种黑

加热

色粉末分别放在试管里,通入氢气后加热(H 2 + CuO Cu + H2O ),有亮红物质出现的是氧化铜。你认为最佳方案是 (填“甲”或“乙”),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甲。甲方案只要点燃木炭就行,不需要再消耗其他能源,既经济实惠,又简便易行;乙方案需要加热,得消耗热能,制取所使用的氢气要消耗化学药品,并且,使用氢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10. 水煤气厂生产煤气,将水加热成水蒸气,通过赤热的炭,得到氢气和一氧化碳。王老师为了说明其化学原理,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卡通片,其中A 图表示 (物质):

剂;B 图表示剂;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 O +C H 2+CO

答案:H 2O 氧化 C 还原 2

11. 已知木炭粉与某红棕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红棕色粉末中含有氧元素,并测定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装置如下图所示。

高温

(1)实验前,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盛放澄清石灰水的大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通入纯净而干燥的氮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3.2 g该红棕色粉末与碳充分反应,测得澄清石灰水增重1.32 g,则该红棕色粉末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使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被澄清石灰水吸收 (4)30%

12. 铅笔为什么有软和硬的差别呢? 这是由于石墨太软, 光用石墨做笔芯, 既易断又易磨损, 因此, 生产上常在石墨粉末中掺进一些黏土粉末以增加硬度。下表为部

(1)上表中硬度最大的铅笔是(填标号)________。

(2)请列举石墨的另外两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H (2)作电极 作润滑剂

13. 已知A 、B 为两种黑色粉末,D 为红色单质。A 、B 、C 、D 四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该反应中被还原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答案:(1)CO2 (2)2CuO+C2Cu+CO2↑ CuO

14. 如图,向盛有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块木炭,为什么红棕色会消失?漏斗中液面为什么会上升?为什么用漏斗而不直接用导管插入水中?

答案: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效面积大,有强烈的吸附性,能把大量的气体或染料等微小粒子吸附在它的表面,所以,二氧化氮气体被木炭吸附了,红棕色会消失。二氧化氮被吸附后,集气瓶内的气体减少,压强变小了,所以,漏斗中液面会上升。如果直接用导管插入水中,则烧杯中的水会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

15. 某同学在用下图甲和乙装置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 发现从乙装置的导管口不断有气泡逸出, 以为是反应产生的CO 2未被石灰水完全吸收。于是在乙装置后又连接上丙装置, 重新实验, 发现丙装置中仍不断有气泡逸出, 且石灰水未见浑浊。

提出问题:从丙装置逸出的气体是什么呢?

做出猜想: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性质, 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产生CO 气体。

查阅资料:CO是一种有毒气体, 具有可燃性, 燃烧生成CO 2气体, 并且CO 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

实验验证:该同学把丙装置换成如下图所示的丁装置

(1)丁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 说明有________气体生成。 实验反思:该同学对CO 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应产生CO;

②原因二: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后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 产生了CO; ③原因三:„„

(2)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原理:_________。

(3)在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 因此要在装置丙处添加_______装置。 答案:(1)CO (2)C+CuOCu + CO↑或CO 2+C2CO (3)尾气收集或点燃尾气

金刚石、石墨和C 60

1. 金刚石、石墨和C 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都是黑色固体

B.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 三种物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2. 下列有关碳的物质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B ) A. 金刚石中混有杂质就呈现不同颜色 B. 铅粉和少量石墨粉制作铅笔芯

C. 长期未用而难开启的锁,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粉末来作润滑剂 D. 活性炭可作冰箱的去味剂

3. 中国的金刚石探明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10名左右, 年产量在20万克拉, 辽宁瓦房店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金刚石矿山。下列有关金刚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金刚石是一种单质

B. 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C. 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它们的结构不同

D. 石墨与金刚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它们之间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

4.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空中失事。有专家分析认为,其原因可能是航天飞机机壳底部的石墨瓦在空中脱落,击中机翼。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石墨瓦可以起隔热和保护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石墨( C ) A. 能导电 B. 密度小

C. 熔点高、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 D. 硬度小,有润滑作用

5. 下列关于C 6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属于单质 B. 属于混合物

C. 由3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 D. 相对分子质量为60

6. 如图所示, 先在a 、c 两支相同的大试管中充满红棕色的NO 2气体, 然后分别向a 、c 试管中加入质量相等的足量的石墨和活性炭并塞紧胶塞, 经过一段时间后, 打开弹簧夹, 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A )

A.c 试管中的颜色消失, 水往c 试管流,a 试管无明显变化 B.a 试管中的颜色消失, 水往a 试管流,c 试管无明显变化 C.a 、c 两支试管中的颜色都消失, 水往两支试管流 D.a 、c 两支试管都无明显变化

7. 书写档案规定使用碳素墨水,其理由是( B ) A. 单质碳不与其他任何物质反应 B.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 碳易与纸张反应生成化学性质稳定的物质 D. 这种墨水是经过加工的性质稳定的化合物

8.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其产物之一是二氧化碳,则该物质( C ) A. 一定是碳的某种单质 B. 一定是含氧元素的物质

C. 一定是含碳元素的物质 D. 一定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9. 甲、乙两同学分别做鉴别碳粉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的实验,各设计如下方案:甲:将两种黑色粉末分别在空气中燃烧,有火星出现并且黑色粉末逐渐减少的是碳粉。乙:将两种黑

加热

色粉末分别放在试管里,通入氢气后加热(H 2 + CuO Cu + H2O ),有亮红物质出现的是氧化铜。你认为最佳方案是 (填“甲”或“乙”),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甲。甲方案只要点燃木炭就行,不需要再消耗其他能源,既经济实惠,又简便易行;乙方案需要加热,得消耗热能,制取所使用的氢气要消耗化学药品,并且,使用氢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10. 水煤气厂生产煤气,将水加热成水蒸气,通过赤热的炭,得到氢气和一氧化碳。王老师为了说明其化学原理,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卡通片,其中A 图表示 (物质):

剂;B 图表示剂;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 O +C H 2+CO

答案:H 2O 氧化 C 还原 2

11. 已知木炭粉与某红棕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红棕色粉末中含有氧元素,并测定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装置如下图所示。

高温

(1)实验前,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盛放澄清石灰水的大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通入纯净而干燥的氮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3.2 g该红棕色粉末与碳充分反应,测得澄清石灰水增重1.32 g,则该红棕色粉末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使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被澄清石灰水吸收 (4)30%

12. 铅笔为什么有软和硬的差别呢? 这是由于石墨太软, 光用石墨做笔芯, 既易断又易磨损, 因此, 生产上常在石墨粉末中掺进一些黏土粉末以增加硬度。下表为部

(1)上表中硬度最大的铅笔是(填标号)________。

(2)请列举石墨的另外两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H (2)作电极 作润滑剂

13. 已知A 、B 为两种黑色粉末,D 为红色单质。A 、B 、C 、D 四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该反应中被还原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答案:(1)CO2 (2)2CuO+C2Cu+CO2↑ CuO

14. 如图,向盛有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块木炭,为什么红棕色会消失?漏斗中液面为什么会上升?为什么用漏斗而不直接用导管插入水中?

答案: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效面积大,有强烈的吸附性,能把大量的气体或染料等微小粒子吸附在它的表面,所以,二氧化氮气体被木炭吸附了,红棕色会消失。二氧化氮被吸附后,集气瓶内的气体减少,压强变小了,所以,漏斗中液面会上升。如果直接用导管插入水中,则烧杯中的水会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

15. 某同学在用下图甲和乙装置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 发现从乙装置的导管口不断有气泡逸出, 以为是反应产生的CO 2未被石灰水完全吸收。于是在乙装置后又连接上丙装置, 重新实验, 发现丙装置中仍不断有气泡逸出, 且石灰水未见浑浊。

提出问题:从丙装置逸出的气体是什么呢?

做出猜想: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性质, 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产生CO 气体。

查阅资料:CO是一种有毒气体, 具有可燃性, 燃烧生成CO 2气体, 并且CO 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

实验验证:该同学把丙装置换成如下图所示的丁装置

(1)丁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 说明有________气体生成。 实验反思:该同学对CO 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应产生CO;

②原因二: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后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 产生了CO; ③原因三:„„

(2)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原理:_________。

(3)在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 因此要在装置丙处添加_______装置。 答案:(1)CO (2)C+CuOCu + CO↑或CO 2+C2CO (3)尾气收集或点燃尾气


相关文章

  • 金刚石.石墨.C60 1
  • 金刚石.石墨.C60 一.碳的单质 想一想: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什么?( 单质 ) 由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吗? 例子:氧元素组成氧气和臭氧,磷元素组成红磷和白磷. 碳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都是由碳元 ...查看


  • 金刚石.石墨和C60
  • 六.碳和碳的氧化物1金刚石.石墨和C 60 一.碳的单质 (一)探索新知 1.金刚石(C ) 1).性质:金刚石是 的固体,熔点 ,硬度 . 2).用途: , , 和 等. 2.石墨(C ) 1).性质:石墨是一种 色.有 光泽,不透明 状 ...查看


  • 金刚石石墨C60教案
  • <金刚石 石墨 C60>教案 一中 刘亚琼 教学目标 1.知识传授目标: 了解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并联系性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了解无定形碳(木炭.焦炭.活性碳.炭黑等)和C60.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单质的性 ...查看


  • 专题十五同素异形体
  • 专题十五 同素异形体 姓名 日期 星期 1.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 ) A.金刚石和石墨 B.氧气和液氧 C.冰和干冰 D.水和双氧水 2.下列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是 ( ) A.金刚石与石墨 B.臭氧与氧气 C.水与双氧水 D. ...查看


  • 非金属元素
  • 所属分类: 化学元素 自然 非金属 提问 添加摘要 非金属元素:是元素的一大类, 碳(非金属元素) 在所有的一百多种化学元素中,非金属占了22种.非金属元素是元素的一大类,在所有的一百多种化学元素中,非金属占了22种.在周期表中,除氢以外, ...查看


  • 必修二专题一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
  • 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力的思索.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中,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 A.金刚石.石墨 B.红磷.白磷 C.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 D.氧气.臭氧 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互为同位素 B.①②③互为 ...查看


  • 金刚石.石墨和C604
  • 第 4课时 碳和碳的氧化物修改 一.选择题 P5更换第1.2.3.4.5.6.7题 1.(2008·镇江) 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B ) [解析]金刚石是单质,属于纯净物. 2. (2008·黑龙江) 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 ...查看


  • 初三化学小论文 1
  • 归纳一二三 轻松学习碳 碳和碳的化合物可以说是化学世界里最庞大的家族,它们有超过二千万的成员.划玻璃用的金刚石,写字用的铅笔芯,我国古代的一些书法家.画家书写或绘制的字画用墨等等.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除了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些新的以单质 ...查看


  • 三维石墨烯的自组装制备与表征
  • 三维石墨烯的自组装制备与表征 石墨烯因为其独特.优异的机械.电导以及物理性质而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石墨烯的应用还需要将石墨烯组装成各种各样的宏观的结构. 化学氧化石墨法制备石墨烯目前可以规模化制备,在此基础上,石墨烯纸或者是还原石墨烯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