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山楂树之恋》赏析
影片中多处色彩美丽如画,如黄花地、白野花和远处黑瓦白墙的屋子一景,金色阳光照在绿湖边一景等等。影片总体色彩暗淡,唯一醒目的是红色,红泳衣、红血、红盆、红布、最后的红衣,起到突出的作用,跟男女主角的黑白照形成对比。 著名导演张艺谋的新片《山楂树之恋》,最近在各大影院放得火热。电影是改编自海外女作家艾米的小说《山楂树之恋》,其中描写了一棵“怪树”——开红花的山楂树。书中的王村长说:“这棵树呀,本来是开白花的,但在抗日战争期间,有无数的抗日志士被日本鬼子枪杀在这棵树下,他们的鲜血灌溉了树下的土地。从第一个抗日英雄被杀害这天开始,这棵树的花色就慢慢变了,越变越红,到最后,这棵树就开红花了。”
当然,“血染山楂花”是不可能的,它和我们小时候被告知的“红领巾是用烈士鲜血染成的”一样,只是一个象征性说法. 但这段话可以表明,山楂花的常态是白色,红色山楂花非常罕见。
山楂树是蔷薇科山楂属植物的通称,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即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欧洲、北美洲都有自己的本土种类。全世界的山楂树种数迄无定论,有人认为多至上千种,但这些种现在普遍认为分得过细,归并下来可能只有50种左右。中国有17种。
在这些山楂树中,绝大多数都只开白花,原因是有一种叫花青素合成酶的基因在花瓣中不能发挥作用,不能把无色的花青素前体转变为有颜色的花青素。一般来说,比起有颜色的花来,白花在吸引蜂类传粉方面具有劣势,但因为山楂树一面把许多朵花紧密攒在一起,形成更显眼的密集花序,一面又能让花瓣分泌更多的挥发油,这些特征已经足以吸引昆虫传粉。相比之下,花瓣是不是有颜色也就无所谓了。
顺便说一句:AHS 基因虽然在这些山楂树的花中不起作用,但是在它们的果实中可以正常表达,所以山楂树的果实有那么鲜艳欲滴的红色,都是被花青素染的。
正因为如此,几个月前我就好奇:张艺谋会怎样在电影中呈现开红花的山楂树。是把白花全部染红,或者用其他开红花的植物代替,又或者做棵假树,还是干脆用特效来实现?我最后想,其实最靠谱的办法,可能还是找一棵开红花的山楂树,因为这样的山楂树还是有的。 上面说到绝大多种类的山楂树只开白花,但国外有个别种的山楂树也能开淡粉红色花。比如北美洲有一种“猩红山楂”就是如此,这从它的名字就能看出来。欧洲也有一种“平滑山楂”通常开白色花,但是有个别野生植株可以开粉红色花,据推测,应该是因为这些植株发生了变异,使AHS 基因在花中也可以少量表达的缘故。
欧洲的园艺工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变异,通过代代人工选择,先是培育出了开粉红色花的品种“重瓣玫瑰色”又在19世纪50年代从这个品种中选育出了开更深色花的“保罗猩红”近年在我国已有栽培。如果张艺谋能在外景地移植一棵“保罗猩红”,那么在电影中出现红色山楂花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虽然,要真这样做,这棵红花山楂树就绝非中国的土著,更不可能经历过抗日战争时期,但拍电影总是不免要使用一些道具的,相信观众也都可以理解。
直到片子上映之后我才发现,原来电影里面的山楂树还是开白花,而不是红花,真是出乎意料。看来张艺谋觉得无论用哪种办法表现出开红花的山楂树都没有必要,要么费钱,要么费工夫,效果还不一定好,倒不如照实拍摄好。这样还让观众对影片的解读更加丰富多彩,也不失为好事。
本片内容非常清晰。讲述的是在文革时期,女主人公静秋(周冬雨饰)和男主人公老三(窦骁饰)由一颗山楂树而相识相爱,但静秋很保守,很提防,一直没和老三又过于亲密的动作。等到静秋彻底的信任并欲献身于他时,老三却患白血病而死。就只因为这样一个围绕山楂树而展开的悲伤爱情故事,但却感动了无数人。
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男女主角的精心表演,张艺谋导演在寻找这部片子的男女主角上费了很大的心思,最终才找到男主角北京学院的窦骁,一个帅气高大细心的男孩;而女主角周冬雨是张艺谋导演从五六千个艺校生中选出的最清纯的一个。尽管都是第一次拍电影,但周冬雨的表演却非常细腻,把静秋偷看男生时的羞涩;男孩子拉他手时的胆怯以及一旦爱上就决定为男生献出自己一切的大胆和坚定全部表演的非常细腻。
本部影片的特写镜头非常多,影片通过许多特写镜头来强化观众对表现的内容形象的认识和细部特点。老三是一个好男人,他有着一颗非常细心的心,对静秋的关怀可谓是无微不至。当静秋在西坪村因组织调动需回学校几天,老三和静秋约好,等静秋再次回来时,他会在车站接她。到了那一天,老三果然在那等到很晚。天黑了,老三带着静秋走在回家的山路上,山路一片漆黑,老三怕静秋摔跤,就在路边捡了一根棍子,一人拉一头静静的走着。走着走着,观众的眼前呈现出了一个特写镜头,在特写镜头下,老三和静秋的手逐渐牵到了一起,代替了那根没有感情的木棍,老三紧拉着静秋的手没有过多的言语。这个特写镜头通过排除一切多余形象,让观众看见人物最有价值的细部,让所有人都明白他们两相爱了。此时老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而静秋在文革的束缚和约束下,使得她保守和提防着,脸上表现的只有胆怯。说到老三的细心,从片头到片尾都能体现出。当他们走在半路老三拉着静秋得手;当他们去勘察队吃饭时老三把仅有的一点炒在菜里的肉夹给了静秋;当老三看到静秋光脚踩在石灰水泥上,他给静秋买了双胶鞋,当他看到静秋脚烧坏了而不肯去医院时他拿出小刀割破自己的手让静秋不得不去医院,以及到最后病得动不了的时候还把他心爱的他们两的照片贴在了房顶上,这样他睁眼就能看到他们两幸福的照片...... 这样无数个特写镜头把老三的细心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特写镜头的诠释,不禁让我们感觉到他是恋爱精神的领袖。
本片除了爱情是纯净的,音乐也是纯洁的。整部影片的音乐旋律部分很简单,那充满忧郁的音乐能打动观众的心。片子一开始就是以钢琴和小提琴演奏的,让人听了就好像两种乐器在对话一样。主题曲《山楂树》也只有纯情,使得整部影片更加感人。只要听到音乐就觉得很纯净没有杂质,以音乐来突出他们爱情的纯洁。另外,影片大量的运用解说,直接用语言来交代和介绍剧情,通过解说使观众更加清晰明了,知道影片中故事的发展。 老三和静秋是由那棵山楂树相识,并且老三喜欢上了静秋,愿为她做任何事,
老三一直在等静秋,他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转正,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真了,老三却得了白血病去世了。他们情系山楂树可是他们却没有一起看到山楂树开花,留下的只有静秋独自一个人来到那可山楂树之下看盛开的山楂树之花,那画面让人感觉到很凄美....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山楂树之恋》赏析
影片中多处色彩美丽如画,如黄花地、白野花和远处黑瓦白墙的屋子一景,金色阳光照在绿湖边一景等等。影片总体色彩暗淡,唯一醒目的是红色,红泳衣、红血、红盆、红布、最后的红衣,起到突出的作用,跟男女主角的黑白照形成对比。 著名导演张艺谋的新片《山楂树之恋》,最近在各大影院放得火热。电影是改编自海外女作家艾米的小说《山楂树之恋》,其中描写了一棵“怪树”——开红花的山楂树。书中的王村长说:“这棵树呀,本来是开白花的,但在抗日战争期间,有无数的抗日志士被日本鬼子枪杀在这棵树下,他们的鲜血灌溉了树下的土地。从第一个抗日英雄被杀害这天开始,这棵树的花色就慢慢变了,越变越红,到最后,这棵树就开红花了。”
当然,“血染山楂花”是不可能的,它和我们小时候被告知的“红领巾是用烈士鲜血染成的”一样,只是一个象征性说法. 但这段话可以表明,山楂花的常态是白色,红色山楂花非常罕见。
山楂树是蔷薇科山楂属植物的通称,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即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欧洲、北美洲都有自己的本土种类。全世界的山楂树种数迄无定论,有人认为多至上千种,但这些种现在普遍认为分得过细,归并下来可能只有50种左右。中国有17种。
在这些山楂树中,绝大多数都只开白花,原因是有一种叫花青素合成酶的基因在花瓣中不能发挥作用,不能把无色的花青素前体转变为有颜色的花青素。一般来说,比起有颜色的花来,白花在吸引蜂类传粉方面具有劣势,但因为山楂树一面把许多朵花紧密攒在一起,形成更显眼的密集花序,一面又能让花瓣分泌更多的挥发油,这些特征已经足以吸引昆虫传粉。相比之下,花瓣是不是有颜色也就无所谓了。
顺便说一句:AHS 基因虽然在这些山楂树的花中不起作用,但是在它们的果实中可以正常表达,所以山楂树的果实有那么鲜艳欲滴的红色,都是被花青素染的。
正因为如此,几个月前我就好奇:张艺谋会怎样在电影中呈现开红花的山楂树。是把白花全部染红,或者用其他开红花的植物代替,又或者做棵假树,还是干脆用特效来实现?我最后想,其实最靠谱的办法,可能还是找一棵开红花的山楂树,因为这样的山楂树还是有的。 上面说到绝大多种类的山楂树只开白花,但国外有个别种的山楂树也能开淡粉红色花。比如北美洲有一种“猩红山楂”就是如此,这从它的名字就能看出来。欧洲也有一种“平滑山楂”通常开白色花,但是有个别野生植株可以开粉红色花,据推测,应该是因为这些植株发生了变异,使AHS 基因在花中也可以少量表达的缘故。
欧洲的园艺工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变异,通过代代人工选择,先是培育出了开粉红色花的品种“重瓣玫瑰色”又在19世纪50年代从这个品种中选育出了开更深色花的“保罗猩红”近年在我国已有栽培。如果张艺谋能在外景地移植一棵“保罗猩红”,那么在电影中出现红色山楂花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虽然,要真这样做,这棵红花山楂树就绝非中国的土著,更不可能经历过抗日战争时期,但拍电影总是不免要使用一些道具的,相信观众也都可以理解。
直到片子上映之后我才发现,原来电影里面的山楂树还是开白花,而不是红花,真是出乎意料。看来张艺谋觉得无论用哪种办法表现出开红花的山楂树都没有必要,要么费钱,要么费工夫,效果还不一定好,倒不如照实拍摄好。这样还让观众对影片的解读更加丰富多彩,也不失为好事。
本片内容非常清晰。讲述的是在文革时期,女主人公静秋(周冬雨饰)和男主人公老三(窦骁饰)由一颗山楂树而相识相爱,但静秋很保守,很提防,一直没和老三又过于亲密的动作。等到静秋彻底的信任并欲献身于他时,老三却患白血病而死。就只因为这样一个围绕山楂树而展开的悲伤爱情故事,但却感动了无数人。
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男女主角的精心表演,张艺谋导演在寻找这部片子的男女主角上费了很大的心思,最终才找到男主角北京学院的窦骁,一个帅气高大细心的男孩;而女主角周冬雨是张艺谋导演从五六千个艺校生中选出的最清纯的一个。尽管都是第一次拍电影,但周冬雨的表演却非常细腻,把静秋偷看男生时的羞涩;男孩子拉他手时的胆怯以及一旦爱上就决定为男生献出自己一切的大胆和坚定全部表演的非常细腻。
本部影片的特写镜头非常多,影片通过许多特写镜头来强化观众对表现的内容形象的认识和细部特点。老三是一个好男人,他有着一颗非常细心的心,对静秋的关怀可谓是无微不至。当静秋在西坪村因组织调动需回学校几天,老三和静秋约好,等静秋再次回来时,他会在车站接她。到了那一天,老三果然在那等到很晚。天黑了,老三带着静秋走在回家的山路上,山路一片漆黑,老三怕静秋摔跤,就在路边捡了一根棍子,一人拉一头静静的走着。走着走着,观众的眼前呈现出了一个特写镜头,在特写镜头下,老三和静秋的手逐渐牵到了一起,代替了那根没有感情的木棍,老三紧拉着静秋的手没有过多的言语。这个特写镜头通过排除一切多余形象,让观众看见人物最有价值的细部,让所有人都明白他们两相爱了。此时老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而静秋在文革的束缚和约束下,使得她保守和提防着,脸上表现的只有胆怯。说到老三的细心,从片头到片尾都能体现出。当他们走在半路老三拉着静秋得手;当他们去勘察队吃饭时老三把仅有的一点炒在菜里的肉夹给了静秋;当老三看到静秋光脚踩在石灰水泥上,他给静秋买了双胶鞋,当他看到静秋脚烧坏了而不肯去医院时他拿出小刀割破自己的手让静秋不得不去医院,以及到最后病得动不了的时候还把他心爱的他们两的照片贴在了房顶上,这样他睁眼就能看到他们两幸福的照片...... 这样无数个特写镜头把老三的细心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特写镜头的诠释,不禁让我们感觉到他是恋爱精神的领袖。
本片除了爱情是纯净的,音乐也是纯洁的。整部影片的音乐旋律部分很简单,那充满忧郁的音乐能打动观众的心。片子一开始就是以钢琴和小提琴演奏的,让人听了就好像两种乐器在对话一样。主题曲《山楂树》也只有纯情,使得整部影片更加感人。只要听到音乐就觉得很纯净没有杂质,以音乐来突出他们爱情的纯洁。另外,影片大量的运用解说,直接用语言来交代和介绍剧情,通过解说使观众更加清晰明了,知道影片中故事的发展。 老三和静秋是由那棵山楂树相识,并且老三喜欢上了静秋,愿为她做任何事,
老三一直在等静秋,他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转正,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真了,老三却得了白血病去世了。他们情系山楂树可是他们却没有一起看到山楂树开花,留下的只有静秋独自一个人来到那可山楂树之下看盛开的山楂树之花,那画面让人感觉到很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