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题目:大学生道德现状的调查分析
调查时间:2009年12月5日
调查地点:贵州大学南校区
调查对象:贵州大学学生
指导老师:赵安琪
调查人员:农学院09植保
组长:张元俊
组员:张元俊
大学生活在时尚追求快乐的潮流中,已真正站在社会和现实的边缘地带,是完全适应还是在无奈中抗衡这一带有社会气息的名利权的角逐。面对如何能活得好一点,这就或多或少需要一点名利或者是权,在这些令人困惑的问题面前,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不要应该有的思想道德,丢弃原本有的思想道德,面对如此物质的社会,思想道德似乎是空的,非物质不实际,因此许多大学生或多或少的使用一点这种解决方法来让自己活得好一点,或者至少有一个让自己活得快乐的机会。但这样下去,少了哪些道德就会造成相应的伤害,而其他人体会到这种伤害也去这样不道德又会造成一些伤害,这样各种各样的伤害相互交织扩大会慢慢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美好。而我们活在这个社会中,社会的不和谐也会重新伤害我们每个人。虽然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有许多不是完全没有道德,但还是或多或少丢掉了一些道德,或者根本没有要某些应该有的道德。这样我们每个人的这种或多或少积累起来就会造成社会的不和谐,或许我们就在品尝这种我们自己造成的苦果。然后更多的用消极的方式去解决这张苦果,但这终究是饮鸩止渴,只会带来更多的不和谐。而无论如何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们有权利追求快乐,也有责任让这个社会更和谐,而思想道德是在经济基础之上最有用最能让社会和谐的东西。思想道德的全面完善是我们大学生的应该重要目标,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是还能活下来,就应该坚持应该有的思想道德,给社会和谐应该小小行为,不要让道德丢失恶性循环下去。作为现在的我们,遇到最重要的无非是恋爱,网络和诚信。而在这三个方面的道德也尤为重要。
我们对贵州大学大学生进行了道德现状的调查,我们是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的。我们的调查的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诚信,网络,恋爱道德。下面是我们调查的一部分问题:
如果你要申请困难补助,你会怎样叙述你的家庭情况。
你认为造成目前存在不诚信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你对考试作弊有何看法。
你对网上聊天的态度。
你浏览贴吧的时候,发表帖子与主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网上聊天时你注意文明用语吗。
谈恋爱时对对方的经济有要求吗。
你觉得谈恋爱时什么最重要。
你身边的朋友在大学谈恋爱时有发生性行为吗。
我们一共发放了150份问卷,回收了147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42份。
其中有83%的人在描述家庭情况的时候会主要写真实的,但是也会稍微编造一些;有40%的人对考试作弊无所谓,53%的人认为这样会造成不公平;90%的人都认为不诚信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社会环境因素造成的,让大家不得不这样;70%的人在网上聊天时会说真话;93%的人在聊天时会注意自己的文明用语;在发表帖子的时候,87%的人会发表与主题相关的,只有少部分会发表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在恋爱方面,24%的人会对对方的经济有要求;60%的人认为谈恋爱感觉最重要;有3%的大学生的谈恋爱时有发生性行为。
以上就是我们问卷调查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调查,我们从中更加了解到大学生道德现状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数据,我们作出了仔细分析,对大学生的道德问题更加深入的研究,对大学生道德现状有了更多的看法和解决方法。
下面,我们分别对诚信,网络,恋爱道德这几个方面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诚信
1.作业抄袭、考试舞弊现象严重。
学生独立做作业、做实验、写报告的人越来越少。学生作业或实验报告是采用抄袭方式。
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成绩差的为了六十分而作弊,成绩好的则为了评奖学金、评优等而铤而走险,且作弊手段、方法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更有一些人胆大妄为,不惜重金雇用“枪手”替考英语四、六级等重要的国家考试,在补考中请人代考。这些都严重的破坏了考试的公正性。
2.弄虚作假蔚然成风
在学习期间,有的学生为了逃课或躲避集体活动,编出生病、家中有急事等理由,甚至找人冒充家长通过电话请假;有的借东西不还、损坏东西不赔;有的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换来各种荣誉和入党、评优、评先的机会,在就业期间,有的学生以欺骗的手段制作虚假就业自荐书等等以致大量的假学历、假档案、假证书、假履历充斥着大学生的求职市场,诚信求职面临严峻的考验。另外,毕业生毁约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毁约不仅使用人单位承担着重新选人用人而增加的工作成本,而且也损害所在高校的社会声誉及社会形象,并严重波及其他学生的就业。
3.助学贷款的欺骗和违约行为
助学贷款是国家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帮扶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学生的殷切关怀。一些学生却把这一政策理解为“福利待遇”,将学费用于挥霍而编造虚假情况称家庭条件困难获取助学贷款;严重的是有些在毕业离校后,即黄鹤一去不复返,杳无音信,更有甚者不择手段采取改名换姓的方式逃避还贷,从而使助学贷款遭遇诚信危机。还有个别学生毕业实习期间借实习单位的钱,承诺工作后在其工资中扣还,但毕业后在该单位服务不久就不辞而别另谋高就,跳槽到其他单位,逃避还钱。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失误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只重视子女学习成绩的好坏,忽略了思想品德尤其是诚信教育的培养,对他们的一些不诚实行为不进行及时纠正;有些家长缺乏自身的模范行为对子女的引领作用,反而在他们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注入许多消极因素。中学教育受高考制度的制约,更多地重视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诚信教育无形中受到冷落。
2.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
高校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增加、办学水平竞争的加剧,常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生的专业教育上,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没有把诚信教育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同时,因为高校扩招,生源素质有所下降,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为了能考试及格,不免有人试图通过作弊蒙骗过关。一些教师诚信素养、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和方法存在问题,德育教育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高校诚信机制不健全、内部管理不严也给大学生不守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
3.社会环境中不良风气的影响
也充斥着贪污、腐败、虚伪、欺诈的不良风气。如今的大学生们不少人受社会中不守诚信行为的影响,认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仍严重存在着拜金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社会思潮,为做老实人“吃亏”,尤其是吃眼前亏,老实是“无能”的表现。“利字摆中间,诚信撇两边”成了他们的人生哲学。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对道德问题搞“双重标准”:一方面,他们对各种不守诚信的行为深恶痛绝,口诛笔伐;而与此同时,他们自己却在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撒谎骗人。他们的这些失信行为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经常获益,久而久之,大学生对于传统的诚信道德教育丧失了信心,不守诚信,对一些大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4.学生自身的诚信意识淡薄
一是学生的责任意识淡薄,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二是道德判断能力不强,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
择能力、反思能力,容易将看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放弃诚信信仰,产生失信心理和行为;三是从众心理和虚荣心使然,从众心理比较严重,看到别人弄虚作假讨便宜,自己也心动,跟着别人学,认为自己讲诚信会吃亏。
二:网络
网络上信息丰富,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能丰富知识,而且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学习技巧和技能,其巨大积极作用已为大学生们所广泛称赞,但网络上一些不健康内容和信息污染也会对大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网上交往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虚拟的网络世界突破时空的限制,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借助于电脑有力地促进了双方交流。正处于情感黄金时期的大学生,在紧张、繁忙而又充满竞争的学习环境中,忙里偷闲,上网聊天,寻找精神寄托。这样,网上交流的虚拟性导致网民年龄、性别、身份等与事实上的角色反串,一旦见光就死,使上了圈套的大学生在感情和心理上极易受到伤害。同时因担心见光死,借助于电脑交流的双方缺乏真诚和责任感,感情的创伤难以扶平。过度地上网还会导致上网成瘾,出现情绪低落,生物钟紊乱,思维迟缓,行为古怪等现象。
由于网上世界的虚拟性,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比较突出的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网络犯罪的滋生。在网上世界中,传统道德的约束力、法律的权威性均被弱化,网络侵权行为在大量重演。在现实生活中遵纪守法的大学生一旦成为网民就有可能目无法纪,传统道德中的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对大学生的约束,在网上世界中形同虚设。据报道,湖北省黄石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王群在2001年8月,以“花花公主”的网名,先后侵入“中国大冶”、“科技之光”、“黄石热线”等网站,涂改网站主页,导致这4家网站无法正常运行。而由校方提供给司法部门的材料却称:“王群同学入校两年,学习刻苦,专业能力强,为人忠厚诚实,团结同学,尊敬师长,无违纪记录。”从王群一案中可以看出,制订切实可行的网络行为准则和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黄色信息的传播。信息内容一般来说带有地域性,而英特网的信息传播是全球性的、超地域性,色情信息在有些国家是合法的,这就使得一些黄色信息随着英特网在世界范围内无障碍地传播开来。据有关专家调查,网络上非学术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照片进入互联网。由于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对我国青少年的危害更严重。
三是西方文化的侵略。英特网信息的开放性,使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在网上交汇,特别是西方国家借助于网上优势,倾销西方文化,宣扬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观念。这就加剧了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间道德、文化的冲突。一些国家还通过英特网发布恶意的反动信息,攻击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
三:恋爱
爱情是大学生活中重要的一幕,谈恋爱的经历是大学生体验人生不可缺少的一课。出双入对的青年学生永远是校园里的动人风景线。80年代针对大学生该不该谈恋爱的问题今天看起来着实是很朴素幼稚的问题。而至90年代,连中学生谈恋爱都不少见,更遑论大学生,谈恋爱早已为高校所默许,为社会所接受,为亲朋好友所鼓励。
其实,一上大学,就自然而然进入了恋爱阶段。一方面,大学生们经过了紧张的高中阶段学习和压力很大的高考冲刺,进入大学后都想轻松一下。此时他们身体发育已到了晚期,压抑和潜藏了许久的对异性的爱的渴望就自然地浮现出来。另一方面,大学住校生活相对自由,可以摆脱家长和老师的双重约束,也为谈恋爱创造了条件。
一、学生对恋爱中涉及的道德观念所持的态度喜忧参半。大学生们对爱情、婚姻都有自
己独立的见解。大多数的同学认为短暂的快乐过后带来的是无尽的悲伤和更多的无奈,大学生应该更好地克制自己;少部分的被调查者则认为这是严重违背传统道德,违反校纪的事情,学校应该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严格管理教育和疏导;不过,同时也有一些学生认为这是恋爱双方自己的事,如果别人发生了,可以接受;还有极少数的人则欣然赞成。安静的自习室、优美的人工湖、飘香的食堂„„随处可见一对对恩爱的学生情侣。但他们似乎并不顾及周围人的目光,当众喂饭,甚至拥抱、亲吻。就这个问题,广大同学也有自己的看法。少数人认为不合适,但这是别人的私事,我们管不着,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认为,这是不文明的行为,对其他同学有不良影响,应该管一管,还有一些同学则认为“欣赏他们的勇气,但自己不会这样做”。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表示“恋人之间这样很正常,我有恋人也会这样”。这项调查表明,我校大学生绝大多数仍然秉承着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渴望学生文明恋爱,渴望拥有文明的校园。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一些学生对恋爱方面涉及的道德问题宽容的态度深感担忧,虽然绝大多数学生恋爱行为是文明的,但是少数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已经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低年级学生恋爱观的形成产生错误导向。
二、校规校纪对学生恋爱和文明恋爱的管理规定软弱无力,校规校纪与国家法律法规在学生婚恋行为方面没有取得一致,学校的管理存在困难。恋爱在高校发展如此之迅速、广泛,决不单单是一个高校存在的现象,然而对学生恋爱,高校过去的态度是不提倡,不反对,现在似乎是没有态度,特别是近几年学生法制观念的增强使学校似乎更难以面对学生恋爱,特别是过分亲昵的行为乃至恋爱中的越轨行为等。面对法律、道德、文明、开放,旧的校规校纪似乎无所适从。学校管少了似乎没有尽到教育管理的责任,管多了又找不到依据。学生对待学校管理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过去学生恋爱总是背着学校和老师,现在学生理直气壮的恋爱,大庭广众有的甚至在课堂上过分亲昵,在接受教育时,有些学生会认为学校管宽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敌对心理。
以上就是我们关于大学生道德现状的问题的一些看法。通过我们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对大学生道德现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诚信品德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往往离不开环境的熏陶。要充分认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置身于健康向上、积极进取、求真至善的校园环境中。如尝试“无人监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等,使大学生在相互辩论、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和相互促进提高,通过这些举措让学生在诚实守信的氛围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提高诚信认知,养成良好的诚信品德。
大学生恋爱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关注并正确引导大学生恋爱是高校工作的大重点和难点。 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上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内容,他们从网上获取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培养了许多能力,但网络的负面作用也会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大学生上网场所的不固定性,表明仅仅靠学校的教育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社会、媒体界一道携起手来,共同开展有关网络道德教育活动。
长期以来,评价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要依据是其行为表现,而实际上思想观念是隐藏在人的内心深处更具有隐蔽性。
时而反省,时而让自己做与坚持良好道德有关的事,从反省和做当中有所感有所得,然后继续下去,不断坚强自己的道德,让自己和谐,让社会和谐,让世界和谐。
调查报告
题目:大学生道德现状的调查分析
调查时间:2009年12月5日
调查地点:贵州大学南校区
调查对象:贵州大学学生
指导老师:赵安琪
调查人员:农学院09植保
组长:张元俊
组员:张元俊
大学生活在时尚追求快乐的潮流中,已真正站在社会和现实的边缘地带,是完全适应还是在无奈中抗衡这一带有社会气息的名利权的角逐。面对如何能活得好一点,这就或多或少需要一点名利或者是权,在这些令人困惑的问题面前,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不要应该有的思想道德,丢弃原本有的思想道德,面对如此物质的社会,思想道德似乎是空的,非物质不实际,因此许多大学生或多或少的使用一点这种解决方法来让自己活得好一点,或者至少有一个让自己活得快乐的机会。但这样下去,少了哪些道德就会造成相应的伤害,而其他人体会到这种伤害也去这样不道德又会造成一些伤害,这样各种各样的伤害相互交织扩大会慢慢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美好。而我们活在这个社会中,社会的不和谐也会重新伤害我们每个人。虽然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有许多不是完全没有道德,但还是或多或少丢掉了一些道德,或者根本没有要某些应该有的道德。这样我们每个人的这种或多或少积累起来就会造成社会的不和谐,或许我们就在品尝这种我们自己造成的苦果。然后更多的用消极的方式去解决这张苦果,但这终究是饮鸩止渴,只会带来更多的不和谐。而无论如何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们有权利追求快乐,也有责任让这个社会更和谐,而思想道德是在经济基础之上最有用最能让社会和谐的东西。思想道德的全面完善是我们大学生的应该重要目标,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是还能活下来,就应该坚持应该有的思想道德,给社会和谐应该小小行为,不要让道德丢失恶性循环下去。作为现在的我们,遇到最重要的无非是恋爱,网络和诚信。而在这三个方面的道德也尤为重要。
我们对贵州大学大学生进行了道德现状的调查,我们是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的。我们的调查的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诚信,网络,恋爱道德。下面是我们调查的一部分问题:
如果你要申请困难补助,你会怎样叙述你的家庭情况。
你认为造成目前存在不诚信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你对考试作弊有何看法。
你对网上聊天的态度。
你浏览贴吧的时候,发表帖子与主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网上聊天时你注意文明用语吗。
谈恋爱时对对方的经济有要求吗。
你觉得谈恋爱时什么最重要。
你身边的朋友在大学谈恋爱时有发生性行为吗。
我们一共发放了150份问卷,回收了147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42份。
其中有83%的人在描述家庭情况的时候会主要写真实的,但是也会稍微编造一些;有40%的人对考试作弊无所谓,53%的人认为这样会造成不公平;90%的人都认为不诚信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社会环境因素造成的,让大家不得不这样;70%的人在网上聊天时会说真话;93%的人在聊天时会注意自己的文明用语;在发表帖子的时候,87%的人会发表与主题相关的,只有少部分会发表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在恋爱方面,24%的人会对对方的经济有要求;60%的人认为谈恋爱感觉最重要;有3%的大学生的谈恋爱时有发生性行为。
以上就是我们问卷调查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调查,我们从中更加了解到大学生道德现状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数据,我们作出了仔细分析,对大学生的道德问题更加深入的研究,对大学生道德现状有了更多的看法和解决方法。
下面,我们分别对诚信,网络,恋爱道德这几个方面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诚信
1.作业抄袭、考试舞弊现象严重。
学生独立做作业、做实验、写报告的人越来越少。学生作业或实验报告是采用抄袭方式。
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成绩差的为了六十分而作弊,成绩好的则为了评奖学金、评优等而铤而走险,且作弊手段、方法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更有一些人胆大妄为,不惜重金雇用“枪手”替考英语四、六级等重要的国家考试,在补考中请人代考。这些都严重的破坏了考试的公正性。
2.弄虚作假蔚然成风
在学习期间,有的学生为了逃课或躲避集体活动,编出生病、家中有急事等理由,甚至找人冒充家长通过电话请假;有的借东西不还、损坏东西不赔;有的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换来各种荣誉和入党、评优、评先的机会,在就业期间,有的学生以欺骗的手段制作虚假就业自荐书等等以致大量的假学历、假档案、假证书、假履历充斥着大学生的求职市场,诚信求职面临严峻的考验。另外,毕业生毁约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毁约不仅使用人单位承担着重新选人用人而增加的工作成本,而且也损害所在高校的社会声誉及社会形象,并严重波及其他学生的就业。
3.助学贷款的欺骗和违约行为
助学贷款是国家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帮扶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学生的殷切关怀。一些学生却把这一政策理解为“福利待遇”,将学费用于挥霍而编造虚假情况称家庭条件困难获取助学贷款;严重的是有些在毕业离校后,即黄鹤一去不复返,杳无音信,更有甚者不择手段采取改名换姓的方式逃避还贷,从而使助学贷款遭遇诚信危机。还有个别学生毕业实习期间借实习单位的钱,承诺工作后在其工资中扣还,但毕业后在该单位服务不久就不辞而别另谋高就,跳槽到其他单位,逃避还钱。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失误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只重视子女学习成绩的好坏,忽略了思想品德尤其是诚信教育的培养,对他们的一些不诚实行为不进行及时纠正;有些家长缺乏自身的模范行为对子女的引领作用,反而在他们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注入许多消极因素。中学教育受高考制度的制约,更多地重视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诚信教育无形中受到冷落。
2.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
高校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增加、办学水平竞争的加剧,常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生的专业教育上,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没有把诚信教育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同时,因为高校扩招,生源素质有所下降,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为了能考试及格,不免有人试图通过作弊蒙骗过关。一些教师诚信素养、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和方法存在问题,德育教育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高校诚信机制不健全、内部管理不严也给大学生不守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
3.社会环境中不良风气的影响
也充斥着贪污、腐败、虚伪、欺诈的不良风气。如今的大学生们不少人受社会中不守诚信行为的影响,认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仍严重存在着拜金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社会思潮,为做老实人“吃亏”,尤其是吃眼前亏,老实是“无能”的表现。“利字摆中间,诚信撇两边”成了他们的人生哲学。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对道德问题搞“双重标准”:一方面,他们对各种不守诚信的行为深恶痛绝,口诛笔伐;而与此同时,他们自己却在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撒谎骗人。他们的这些失信行为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经常获益,久而久之,大学生对于传统的诚信道德教育丧失了信心,不守诚信,对一些大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4.学生自身的诚信意识淡薄
一是学生的责任意识淡薄,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二是道德判断能力不强,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
择能力、反思能力,容易将看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放弃诚信信仰,产生失信心理和行为;三是从众心理和虚荣心使然,从众心理比较严重,看到别人弄虚作假讨便宜,自己也心动,跟着别人学,认为自己讲诚信会吃亏。
二:网络
网络上信息丰富,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能丰富知识,而且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学习技巧和技能,其巨大积极作用已为大学生们所广泛称赞,但网络上一些不健康内容和信息污染也会对大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网上交往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虚拟的网络世界突破时空的限制,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借助于电脑有力地促进了双方交流。正处于情感黄金时期的大学生,在紧张、繁忙而又充满竞争的学习环境中,忙里偷闲,上网聊天,寻找精神寄托。这样,网上交流的虚拟性导致网民年龄、性别、身份等与事实上的角色反串,一旦见光就死,使上了圈套的大学生在感情和心理上极易受到伤害。同时因担心见光死,借助于电脑交流的双方缺乏真诚和责任感,感情的创伤难以扶平。过度地上网还会导致上网成瘾,出现情绪低落,生物钟紊乱,思维迟缓,行为古怪等现象。
由于网上世界的虚拟性,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比较突出的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网络犯罪的滋生。在网上世界中,传统道德的约束力、法律的权威性均被弱化,网络侵权行为在大量重演。在现实生活中遵纪守法的大学生一旦成为网民就有可能目无法纪,传统道德中的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对大学生的约束,在网上世界中形同虚设。据报道,湖北省黄石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王群在2001年8月,以“花花公主”的网名,先后侵入“中国大冶”、“科技之光”、“黄石热线”等网站,涂改网站主页,导致这4家网站无法正常运行。而由校方提供给司法部门的材料却称:“王群同学入校两年,学习刻苦,专业能力强,为人忠厚诚实,团结同学,尊敬师长,无违纪记录。”从王群一案中可以看出,制订切实可行的网络行为准则和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黄色信息的传播。信息内容一般来说带有地域性,而英特网的信息传播是全球性的、超地域性,色情信息在有些国家是合法的,这就使得一些黄色信息随着英特网在世界范围内无障碍地传播开来。据有关专家调查,网络上非学术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照片进入互联网。由于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对我国青少年的危害更严重。
三是西方文化的侵略。英特网信息的开放性,使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在网上交汇,特别是西方国家借助于网上优势,倾销西方文化,宣扬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观念。这就加剧了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间道德、文化的冲突。一些国家还通过英特网发布恶意的反动信息,攻击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
三:恋爱
爱情是大学生活中重要的一幕,谈恋爱的经历是大学生体验人生不可缺少的一课。出双入对的青年学生永远是校园里的动人风景线。80年代针对大学生该不该谈恋爱的问题今天看起来着实是很朴素幼稚的问题。而至90年代,连中学生谈恋爱都不少见,更遑论大学生,谈恋爱早已为高校所默许,为社会所接受,为亲朋好友所鼓励。
其实,一上大学,就自然而然进入了恋爱阶段。一方面,大学生们经过了紧张的高中阶段学习和压力很大的高考冲刺,进入大学后都想轻松一下。此时他们身体发育已到了晚期,压抑和潜藏了许久的对异性的爱的渴望就自然地浮现出来。另一方面,大学住校生活相对自由,可以摆脱家长和老师的双重约束,也为谈恋爱创造了条件。
一、学生对恋爱中涉及的道德观念所持的态度喜忧参半。大学生们对爱情、婚姻都有自
己独立的见解。大多数的同学认为短暂的快乐过后带来的是无尽的悲伤和更多的无奈,大学生应该更好地克制自己;少部分的被调查者则认为这是严重违背传统道德,违反校纪的事情,学校应该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严格管理教育和疏导;不过,同时也有一些学生认为这是恋爱双方自己的事,如果别人发生了,可以接受;还有极少数的人则欣然赞成。安静的自习室、优美的人工湖、飘香的食堂„„随处可见一对对恩爱的学生情侣。但他们似乎并不顾及周围人的目光,当众喂饭,甚至拥抱、亲吻。就这个问题,广大同学也有自己的看法。少数人认为不合适,但这是别人的私事,我们管不着,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认为,这是不文明的行为,对其他同学有不良影响,应该管一管,还有一些同学则认为“欣赏他们的勇气,但自己不会这样做”。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表示“恋人之间这样很正常,我有恋人也会这样”。这项调查表明,我校大学生绝大多数仍然秉承着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渴望学生文明恋爱,渴望拥有文明的校园。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一些学生对恋爱方面涉及的道德问题宽容的态度深感担忧,虽然绝大多数学生恋爱行为是文明的,但是少数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已经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低年级学生恋爱观的形成产生错误导向。
二、校规校纪对学生恋爱和文明恋爱的管理规定软弱无力,校规校纪与国家法律法规在学生婚恋行为方面没有取得一致,学校的管理存在困难。恋爱在高校发展如此之迅速、广泛,决不单单是一个高校存在的现象,然而对学生恋爱,高校过去的态度是不提倡,不反对,现在似乎是没有态度,特别是近几年学生法制观念的增强使学校似乎更难以面对学生恋爱,特别是过分亲昵的行为乃至恋爱中的越轨行为等。面对法律、道德、文明、开放,旧的校规校纪似乎无所适从。学校管少了似乎没有尽到教育管理的责任,管多了又找不到依据。学生对待学校管理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过去学生恋爱总是背着学校和老师,现在学生理直气壮的恋爱,大庭广众有的甚至在课堂上过分亲昵,在接受教育时,有些学生会认为学校管宽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敌对心理。
以上就是我们关于大学生道德现状的问题的一些看法。通过我们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对大学生道德现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诚信品德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往往离不开环境的熏陶。要充分认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置身于健康向上、积极进取、求真至善的校园环境中。如尝试“无人监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等,使大学生在相互辩论、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和相互促进提高,通过这些举措让学生在诚实守信的氛围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提高诚信认知,养成良好的诚信品德。
大学生恋爱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关注并正确引导大学生恋爱是高校工作的大重点和难点。 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上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内容,他们从网上获取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培养了许多能力,但网络的负面作用也会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大学生上网场所的不固定性,表明仅仅靠学校的教育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社会、媒体界一道携起手来,共同开展有关网络道德教育活动。
长期以来,评价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要依据是其行为表现,而实际上思想观念是隐藏在人的内心深处更具有隐蔽性。
时而反省,时而让自己做与坚持良好道德有关的事,从反省和做当中有所感有所得,然后继续下去,不断坚强自己的道德,让自己和谐,让社会和谐,让世界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