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TUDY
集群式供应链
四种运作模式分析
■文/常亚平 郑 宇
集群式供应链,它是在特定集群地域中,存在围绕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的诸多研发机构、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甚至是终端客户等组织,以“供应商-客户”关系,通过“信任和承诺”非正式或正式契约方式进行连接,形成基于本地一体化的供应链;集群地域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非唯一性和生产同业性,导致在该地域中供应链的多单链性和生产相似性,集群中每条单链式供应链企业不仅内部之间相互协作,而且不同单链的企业存在着跨链间的协调;与此同时,还游离着大量位于这些单链式供应链之外、但在集群地域之中的专业化配套中小企业,配合和补充着这些单链式供应链生产,这样的一个敏捷性的网络组织系统就是“集群式供应链”。
模式一:
关联型集群式供应链
关联型集群式供应链,是指在产业集群中存在着供应链核心生产企业之间具有废弃物再利用关系的两条或两条以上供应链组成的网络。如图1所示,在供应链1中,核心生产企业在生产产品1的同时会产生废弃物而这些废弃物可以作为原材料被供应链2再利用,围绕这样的原材料供给关系的供应链1和供应链2就组成了关联型集群式供应链。在关联型集群式供应链中,一条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作为原材料供给另一条供应链,通过废弃物的再利用不仅可以生产出自己专业化的产品,而且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环境副效应。所以,关联型集群式供应链在通过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实现资源再利用,从而最终实现
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这些关联供应链之所以以产业集群为平台,主要是能形成关联供应链运作的规模优势。由于单个企业或单条供应链所生产的废弃物有限,与之关联的另一供应链如果对这些废弃物进行运作,可能面临原材料供应不足和供应不稳定,使得其运作难以形成规模优势,没有规模优势,其经济性就无从谈起。而在产业集群中,存在着多个相同或相似的产业企业,所产生的废弃物量自然就会增加,从环境角度上说,就得必须进行处理这些废弃物,否则会严重污染环境,钝化了产业集群竞争力;从经济角度上,废弃物排除增多,为处理废弃物提供的规模经济性基础。
模式二:
嵌入型集群式供应链
嵌入型集群式供应链,是指在产业集群中主导产业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与其所需要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所形成的两条或两条以上供应链组成的网络。该类型的集群式供应链往往是产业集群中的生产制造企业供应链,与位于集群区域的物流园区的物流服务企业供应链进行耦合的结果,如图2。
一方面,在产业集群是相关上
下游企业的聚集,分工发达和地域上
的临近性使得集群内的企业摒弃了
70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7年第21期
“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转向弹性专精的专业化方向发展,这为嵌入型集群式供应链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针对集群企业分工越来越精细,企业之间的物流联系也越来越复杂,物流外包越来越频繁,企业物流管理越来越重要,而物流园区能较好承担起为集群式供应链提供物流服务的平台,通过自身物流园区各个不同功能的企业,有机嵌入到集群供应链的上下游每一个环节中去,使得集群分工精细的上下游企业,通过物流园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无缝”黏合,在产业集群内部形成不同环节企业相互耦合的流线型供应链,能实现柔性地即时销售、即时生产、即时采购,保证企业物流运作低成本、高效率和快交货,防止集群企业分工精细导致企业刚性加大的风险。
另一方面,物流园区以功能化、规模化、综合化为集群式供应链的企业提供物流服务,这也客观上要求物流园区所在的地域的腹地经济较为发达,有足够物流需求,否则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就会面临“无米之炊”。
群式供应链,如图3。
竞合型集群式供应链是一种以竞争为主、合作为辅的集群式供应链。也就是说竞争是长期的,合作是临时或在紧急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合作。比如集群式供应链的库存合作就是一种竞合型集群式供应链的合作形式,由于考虑在生产过程中,集群式供应链中的某一供应链突然接到大笔订单,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生产任务,但是按照正常库存补充渠道,该供应链上游企业难以提供和生产出下游企业所需的物料,这样会影响该供应链的运作水平。而在产业集群中,由于存在着相似的另一供应链,如果在其相应的供应链环节有着富余的库存物料,则可对临近的、急需的供应链提供库存补充,就可以很好解决该问题。所要说明是,这种紧急合作关系是“双向的”和“互惠的”,如果只是单边的合作关系是很难维持这种竞合型集群式供应链,只有是“双向和互惠的”,一供应链为另一供应链提供补充,也就为自己今后从另一供应链得到紧急库存合作打下基础。否则这种竞合型集群式供应链是难以为继。
模式四:
协同型集群式供应链
协同型集群式供应链,是指在产业集群中存在着两条或多条产业相同或相似的供应链组织组成的网络,这些供应链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战略合作关系,合作是常态,而竞争则处于其次地位。
协同型的集群式供应链的目的,不是从单个供应链出发来考虑问题,而是从产业集群中的多个供应链来考虑如何协调供应链,使得通过整个集群式供应链的合作协调,在保证各个供应链自身服务水平的同时,也提高集群地域整个行业服务水平,而最终促进集群地域的需求的同步放大。
因为,单个企业或单个供应链的最优,只是局部最优,而并不是系统的最优。所以,协同型集群式供应链就是从系统的角度来协调产业集群中的多条供应链的运作,这种供应链的运作方式更多只能从集中运作方式进行,才能对整个集群式供应链进行一
体化管理。
(常亚平、郑 宇:华中科技大
学管理学院)
模式三:
竞合型集群式供应链
竞合型集群式供应链,是指在产业集群中存在着两条或多条产业相同或相似的供应链组织组成的网络。由于集群企业技术溢出效应加剧核心企业间制造环节和生产的产品趋于相似和同质,所以供应链之间存在着跨链间的竞争;同时,也正是这种相似性存在于集群供应链中,在带来跨链的竞争同时,也产生供应链跨链间的库存合作的可能性,即跨链间的产品或部件紧急库存互补,来防止缺货,所以这种集群式供应链就是竞合型集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7年第21期
71
学术
TUDY
集群式供应链
四种运作模式分析
■文/常亚平 郑 宇
集群式供应链,它是在特定集群地域中,存在围绕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的诸多研发机构、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甚至是终端客户等组织,以“供应商-客户”关系,通过“信任和承诺”非正式或正式契约方式进行连接,形成基于本地一体化的供应链;集群地域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非唯一性和生产同业性,导致在该地域中供应链的多单链性和生产相似性,集群中每条单链式供应链企业不仅内部之间相互协作,而且不同单链的企业存在着跨链间的协调;与此同时,还游离着大量位于这些单链式供应链之外、但在集群地域之中的专业化配套中小企业,配合和补充着这些单链式供应链生产,这样的一个敏捷性的网络组织系统就是“集群式供应链”。
模式一:
关联型集群式供应链
关联型集群式供应链,是指在产业集群中存在着供应链核心生产企业之间具有废弃物再利用关系的两条或两条以上供应链组成的网络。如图1所示,在供应链1中,核心生产企业在生产产品1的同时会产生废弃物而这些废弃物可以作为原材料被供应链2再利用,围绕这样的原材料供给关系的供应链1和供应链2就组成了关联型集群式供应链。在关联型集群式供应链中,一条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作为原材料供给另一条供应链,通过废弃物的再利用不仅可以生产出自己专业化的产品,而且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环境副效应。所以,关联型集群式供应链在通过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实现资源再利用,从而最终实现
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这些关联供应链之所以以产业集群为平台,主要是能形成关联供应链运作的规模优势。由于单个企业或单条供应链所生产的废弃物有限,与之关联的另一供应链如果对这些废弃物进行运作,可能面临原材料供应不足和供应不稳定,使得其运作难以形成规模优势,没有规模优势,其经济性就无从谈起。而在产业集群中,存在着多个相同或相似的产业企业,所产生的废弃物量自然就会增加,从环境角度上说,就得必须进行处理这些废弃物,否则会严重污染环境,钝化了产业集群竞争力;从经济角度上,废弃物排除增多,为处理废弃物提供的规模经济性基础。
模式二:
嵌入型集群式供应链
嵌入型集群式供应链,是指在产业集群中主导产业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与其所需要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所形成的两条或两条以上供应链组成的网络。该类型的集群式供应链往往是产业集群中的生产制造企业供应链,与位于集群区域的物流园区的物流服务企业供应链进行耦合的结果,如图2。
一方面,在产业集群是相关上
下游企业的聚集,分工发达和地域上
的临近性使得集群内的企业摒弃了
70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7年第21期
“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转向弹性专精的专业化方向发展,这为嵌入型集群式供应链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针对集群企业分工越来越精细,企业之间的物流联系也越来越复杂,物流外包越来越频繁,企业物流管理越来越重要,而物流园区能较好承担起为集群式供应链提供物流服务的平台,通过自身物流园区各个不同功能的企业,有机嵌入到集群供应链的上下游每一个环节中去,使得集群分工精细的上下游企业,通过物流园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无缝”黏合,在产业集群内部形成不同环节企业相互耦合的流线型供应链,能实现柔性地即时销售、即时生产、即时采购,保证企业物流运作低成本、高效率和快交货,防止集群企业分工精细导致企业刚性加大的风险。
另一方面,物流园区以功能化、规模化、综合化为集群式供应链的企业提供物流服务,这也客观上要求物流园区所在的地域的腹地经济较为发达,有足够物流需求,否则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就会面临“无米之炊”。
群式供应链,如图3。
竞合型集群式供应链是一种以竞争为主、合作为辅的集群式供应链。也就是说竞争是长期的,合作是临时或在紧急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合作。比如集群式供应链的库存合作就是一种竞合型集群式供应链的合作形式,由于考虑在生产过程中,集群式供应链中的某一供应链突然接到大笔订单,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生产任务,但是按照正常库存补充渠道,该供应链上游企业难以提供和生产出下游企业所需的物料,这样会影响该供应链的运作水平。而在产业集群中,由于存在着相似的另一供应链,如果在其相应的供应链环节有着富余的库存物料,则可对临近的、急需的供应链提供库存补充,就可以很好解决该问题。所要说明是,这种紧急合作关系是“双向的”和“互惠的”,如果只是单边的合作关系是很难维持这种竞合型集群式供应链,只有是“双向和互惠的”,一供应链为另一供应链提供补充,也就为自己今后从另一供应链得到紧急库存合作打下基础。否则这种竞合型集群式供应链是难以为继。
模式四:
协同型集群式供应链
协同型集群式供应链,是指在产业集群中存在着两条或多条产业相同或相似的供应链组织组成的网络,这些供应链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战略合作关系,合作是常态,而竞争则处于其次地位。
协同型的集群式供应链的目的,不是从单个供应链出发来考虑问题,而是从产业集群中的多个供应链来考虑如何协调供应链,使得通过整个集群式供应链的合作协调,在保证各个供应链自身服务水平的同时,也提高集群地域整个行业服务水平,而最终促进集群地域的需求的同步放大。
因为,单个企业或单个供应链的最优,只是局部最优,而并不是系统的最优。所以,协同型集群式供应链就是从系统的角度来协调产业集群中的多条供应链的运作,这种供应链的运作方式更多只能从集中运作方式进行,才能对整个集群式供应链进行一
体化管理。
(常亚平、郑 宇:华中科技大
学管理学院)
模式三:
竞合型集群式供应链
竞合型集群式供应链,是指在产业集群中存在着两条或多条产业相同或相似的供应链组织组成的网络。由于集群企业技术溢出效应加剧核心企业间制造环节和生产的产品趋于相似和同质,所以供应链之间存在着跨链间的竞争;同时,也正是这种相似性存在于集群供应链中,在带来跨链的竞争同时,也产生供应链跨链间的库存合作的可能性,即跨链间的产品或部件紧急库存互补,来防止缺货,所以这种集群式供应链就是竞合型集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7年第21期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