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芷汀兰"翻译新解

  摘要:互文,也叫互辞、互体、互文见义,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

  关键词:互文 互文的特征 表现形式

  

  笔者曾经多次教过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千古名文《岳阳楼记》,对文中的内容非常熟悉。但是,笔者始终对文中的“岸芷汀兰”一注释心存疑虑,现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同商榷。

  无论是昔日旧人教版教材,还是现在我地正在使用的冀教版教材(新人教版和其他版本的教材笔者未见过)都无一例外地将“岸芷汀兰”解释为“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乍一看,逐字直译,非常准确。可仔细一琢磨,似有不妥。难道江岸上只生长小草,而不盛开兰花,江中小洲上只盛开兰花却寸草不生?难道兰花就不是一种草吗?这合乎逻辑吗,合乎事实吗?抑或是作者在岳阳楼上观赏洞庭美景时,居高临下看岸边时,是富含生命力的青青的野草吸引了作者的眼球,因此只写小草;眺望江中小洲时,是色泽鲜明的兰花吸引作者注意,这才重点写兰花。这样去理解也未尝不可,但笔者还是觉得有些牵强,有些别扭。

  经过长时间琢磨,笔者觉得这一句使用了互文修辞。如果这样去解释,就没有以上的疑虑了。说到这里,我请求暂停,先来介绍一下互文这一修辞。

  互文,也叫互辞、互体、互文见义,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指古诗文的相邻词句在意义上互相补充,彼此渗透,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另外,“百战”与“十年”也相互补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将军、壮士经过百战、十年(约数,形容作战次数多,时间长)有的死去了,有的活着归来了。

  二、语义特征:互补。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前句省去“悲”,后句省去“喜”,翻译时应补充出来,意思为不因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互文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是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秦”和“汉”是互相补充,意思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又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东船西舫悄无言”、“东犬西吠”亦属此类。二是邻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东西、左右指到处,这两句意思是到处植松柏,种梧桐。

  了解了什么是互文,现在再来看“岸芷汀兰”解释用互文就顺畅得多了:江岸上,小洲上,生长着青青的小草,盛开着香气浓郁的兰花(与后句“郁郁青青”联系起来翻译)。大家看一下,这样解释是不是就不怎么牵强别扭了呢?

  这一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可能就产生了。也许有人要问:作者(或者说古人)为什么使用这一修辞,这样岂不是令人误解,容易引起歧义吗?我想我们需要首先从根源上去把握这种修辞。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建筑,不论是宫殿、住宅,还是园林,往往采用对称的结构形式,这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从文学角度上说,也有相似的传统习惯。我国是诗的国度,诗歌讲求语言凝练,内涵丰富,形象鲜明,耐人寻味即所谓的“言简而意丰”,讲求对仗工整,平仄相对,从而读起来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即使散文、小说也常常有这样诗化的语言。正是在这样的传统习惯下人们才运用了“互文见义”这一修辞。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一句,如果不用互文,应修改为“将军壮士百战十年死,将军壮士百战十年归”,这样多用九个字,�里�唆,缺少了诗歌的凝练和隽永。“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一句,声调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读起来是不是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呢?如果不用互文,其顺序应为“岸汀芷兰,郁郁青青”,声调为仄平仄平,仄仄平平,这样读起来不是很拗口吗?

  其次,运用了互文修辞的绝大部分的古诗文语句是非常容易看出并理解的。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你不按互文,就应该翻译为“将军经过多次战斗死去了,壮士经过多年的征战活着回来了”,这明显不合事实嘛!再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你不按互文,就应该翻译为“秦朝时的明月,汉朝时的边关”,这也明显说不通嘛!

  至于说让人误解,容易引起歧义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没有多动脑筋,或者说熟视无睹,人云亦云。对这些,我以前见过一篇文章就是对运用了互文修辞古诗文语句的翻译进行修正的,并且有的已经改过来了。比如对同样出自《岳阳楼记》的“朝晖夕阴”一句,有的版本解释为“早晨阳光照耀,傍晚天色昏暗”,有的版本就解释为了“一天早晚或阴或晴的天气变化”。虽然,后一个解释不如前一个生动,但是笔者觉得后一个明显要准确客观,无懈可击。

  最后再举出几个例子,请各位同仁来讨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李贺《感讽》五首之一)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卢照邻《长安古意》)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摘要:互文,也叫互辞、互体、互文见义,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

  关键词:互文 互文的特征 表现形式

  

  笔者曾经多次教过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千古名文《岳阳楼记》,对文中的内容非常熟悉。但是,笔者始终对文中的“岸芷汀兰”一注释心存疑虑,现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同商榷。

  无论是昔日旧人教版教材,还是现在我地正在使用的冀教版教材(新人教版和其他版本的教材笔者未见过)都无一例外地将“岸芷汀兰”解释为“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乍一看,逐字直译,非常准确。可仔细一琢磨,似有不妥。难道江岸上只生长小草,而不盛开兰花,江中小洲上只盛开兰花却寸草不生?难道兰花就不是一种草吗?这合乎逻辑吗,合乎事实吗?抑或是作者在岳阳楼上观赏洞庭美景时,居高临下看岸边时,是富含生命力的青青的野草吸引了作者的眼球,因此只写小草;眺望江中小洲时,是色泽鲜明的兰花吸引作者注意,这才重点写兰花。这样去理解也未尝不可,但笔者还是觉得有些牵强,有些别扭。

  经过长时间琢磨,笔者觉得这一句使用了互文修辞。如果这样去解释,就没有以上的疑虑了。说到这里,我请求暂停,先来介绍一下互文这一修辞。

  互文,也叫互辞、互体、互文见义,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指古诗文的相邻词句在意义上互相补充,彼此渗透,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另外,“百战”与“十年”也相互补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将军、壮士经过百战、十年(约数,形容作战次数多,时间长)有的死去了,有的活着归来了。

  二、语义特征:互补。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前句省去“悲”,后句省去“喜”,翻译时应补充出来,意思为不因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互文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是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秦”和“汉”是互相补充,意思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又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东船西舫悄无言”、“东犬西吠”亦属此类。二是邻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东西、左右指到处,这两句意思是到处植松柏,种梧桐。

  了解了什么是互文,现在再来看“岸芷汀兰”解释用互文就顺畅得多了:江岸上,小洲上,生长着青青的小草,盛开着香气浓郁的兰花(与后句“郁郁青青”联系起来翻译)。大家看一下,这样解释是不是就不怎么牵强别扭了呢?

  这一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可能就产生了。也许有人要问:作者(或者说古人)为什么使用这一修辞,这样岂不是令人误解,容易引起歧义吗?我想我们需要首先从根源上去把握这种修辞。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建筑,不论是宫殿、住宅,还是园林,往往采用对称的结构形式,这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从文学角度上说,也有相似的传统习惯。我国是诗的国度,诗歌讲求语言凝练,内涵丰富,形象鲜明,耐人寻味即所谓的“言简而意丰”,讲求对仗工整,平仄相对,从而读起来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即使散文、小说也常常有这样诗化的语言。正是在这样的传统习惯下人们才运用了“互文见义”这一修辞。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一句,如果不用互文,应修改为“将军壮士百战十年死,将军壮士百战十年归”,这样多用九个字,�里�唆,缺少了诗歌的凝练和隽永。“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一句,声调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读起来是不是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呢?如果不用互文,其顺序应为“岸汀芷兰,郁郁青青”,声调为仄平仄平,仄仄平平,这样读起来不是很拗口吗?

  其次,运用了互文修辞的绝大部分的古诗文语句是非常容易看出并理解的。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你不按互文,就应该翻译为“将军经过多次战斗死去了,壮士经过多年的征战活着回来了”,这明显不合事实嘛!再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你不按互文,就应该翻译为“秦朝时的明月,汉朝时的边关”,这也明显说不通嘛!

  至于说让人误解,容易引起歧义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没有多动脑筋,或者说熟视无睹,人云亦云。对这些,我以前见过一篇文章就是对运用了互文修辞古诗文语句的翻译进行修正的,并且有的已经改过来了。比如对同样出自《岳阳楼记》的“朝晖夕阴”一句,有的版本解释为“早晨阳光照耀,傍晚天色昏暗”,有的版本就解释为了“一天早晚或阴或晴的天气变化”。虽然,后一个解释不如前一个生动,但是笔者觉得后一个明显要准确客观,无懈可击。

  最后再举出几个例子,请各位同仁来讨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李贺《感讽》五首之一)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卢照邻《长安古意》)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相关文章

  • 对斯多亚哲学_智者_思想的新解读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0期 对斯多亚哲学"智者"思想的新解读 □丁智琼 摘要:虽然斯多亚哲学是一个古老的西方哲学学派,但是该哲学所提出的许多理论至今对我们全球的 社会政治乃至普通百姓的日常 ...查看


  • 刘备的野心和诸葛亮的浪漫_续_读_隆中对_
  • ·课文新解· YUWEN JIANSHE2009.11 ·孙绍振解读经典· 刘备的野心和诸葛亮的浪漫(续) --读<隆中对> 铺垫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又来了一句"因屏人曰",这说明,这个"隆中对&qu ...查看


  • _我有一个梦想_内涵新解
  • 备课网页各抒己见・ <我有一个梦想>内涵新解 □莫娟娟 我有一个梦想>是马丁・路德・金的经典演说< 词,是黑人民权运动史上光辉的篇章.该文被选入人教社新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笔者阅读了一些相关教学设计思路.探究文章,绝大 ...查看


  • [桃花源记]新解
  • yuwenjiaoxue 语文教学 教材研究 <桃花源记>新解 广东省丰顺县龙山中学冯小武 宋代王安石<残菊>诗曰:"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欧阳修笑曰:"百花尽因戏曰:&qu ...查看


  • 大学语文练习作业答案
  • 练习一(第一.二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10 BCADB DDDBC 11~20 ADAAD BDCCB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 ACD 2. BCE 3. ABD 4. B ...查看


  • 从顺应论角度看文化语境的翻译
  • 从顺应论角度看文化语境的翻译 李红梅 (鞍山师范学院 外语系, 鞍山 114005) 摘要:语境是语言交际的基础.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因此,文化语境在翻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顺应论角度探讨文化语境的翻译问题,即译者需在翻译 ...查看


  •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教案
  •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列举了对方哪些"新解",又怎样逐一加以反驳的. 2.学会如何欣赏诗歌. [教学重难点] 学习编写阅读提纲,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教学时数] 总计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查看


  • "仁义礼智信"新解
  • "仁义礼智信"新解(学者论学问) 北京社会主义学院研究员 陈 剑 < 人民日报 >( 2011年07月15日 07 版) "仁义礼智信"是我国古代先哲高度概括出的五个道德范畴,其内容包含了 ...查看


  • 15文艺随笔二篇
  •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