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命题人: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16×2/=32/)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谚.(yàn)语 红缯.(cãng) 贮.藏(chù) 吹嘘.(xū) B.醴酪.(lào) 萌蘖.(niâ) 宠.幸(chǒng) 浸渍.(zì) C.枕藉.(jiâ) 龟.裂(guī) 绚.丽(xuàn) 紫绡.(xiāo) D.记载.(zǎi) 渣滓.(zǐ) 绛.囊(xiáng) 混.
和(hùn)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据记载,南越王尉陀曾向汉高祖进供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 B.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原产的明证。 C.我国幅圆广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
D.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上大而下梢小。 3.下列对课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课文中多次引用古诗文和有关资料,既说明了荔枝各方面的特征,又给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和文化内涵。
B.“南州六月荔枝丹”诗句出自明朝陈辉《荔枝》诗中,诗句简要概括了荔枝的特征,包括产地、成熟期、成熟期颜色。
C.本文以短小的篇幅、丰富的知识,饶有情趣地介绍了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先介绍了荔枝生产,后介绍荔枝的生态特征,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D.文章作者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科普作家,他撰写的读物有《鸟类研究》、《生物的韧性》等。
4.依次填人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科学家们想,此前 是在实验室里的, 输气管道里的“可燃冰”,都是人为环境中产生的, 在自然环境中, 满足低温高压、有气有水的条件,是否有天然的“可燃冰”生成?
A. 不是 而是 那么 如果 B.无论 而且 即使 如果 C.不论 还是 那么 如果 D.不是 还是 那么 假如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及大陆地层中,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是全球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的两倍以上。(至今,到现在) B.“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有双重影响) C.对“可燃冰”的分布和分解的研究工作已迫在眉睫....。(形容压力很大,眼睛已睁不开)
D.对“可燃冰”钻采和利用的技术开发也刻不容缓....。(情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
6.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许先生有点囧了。
B.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郎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C.我也非常得意,很规矩又玩皮地在等着鲁迅先生往这边看我们。 D.而谁曾接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 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 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C.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D.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服。 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 或 者为佳, 次之, 者最下。 A. 白色 蓝色 淡红色 紫黑 B.蓝色 白色 紫黑色 淡红 C.淡红色 紫黑色 蓝色 白 D.紫黑色 淡红色 白色 蓝 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既是对北平秋的客观描绘,又是作者当时心情的折射。 B.课文是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
C.作者笔下秋的特点是“清”“静”“悲凉”。“清”与“静”相近,描述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主观感受,而“悲凉”则描述了景物的客观特点。
D.郁达夫,原名郁文,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第一部小说集是《沉沦》。 10.下列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一个夏天的上午,我先把船划到湖心,而后背靠在座位上,似梦非梦地漂流着,直到船撞在沙滩上,惊醒的我才欠起身来,看看命运已把我推送到哪一个岸边来了。
B.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
C.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
鸟儿歌唱?
D.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圣洁的水。
11.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 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 B.湖边的树木宛若睫毛一样。
C.我年纪轻一点的时候,就在那儿消磨了好些光阴,像和风一样地在湖上漂浮。
D.我几乎要惊呼:瓦尔登湖,是你吗?!
12.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我 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是富有的, 与金钱无关,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它们。 自从我离开这洒满古典生态阳光的湖岸之后,伐木人竟大砍大伐起来。 A.宁可 但是 因为 但是 B.宁可 却 而且 可是 C.宁愿 可是 而且 但是 D.宁愿 虽然 因为 可是
1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霈,字梦阮,号雪芹。他所创作的《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B.《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C.鲁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是,发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入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D.《祝福》写于1924年2月,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呐喊》的第一篇。 1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投诉处理是指企业对客户投诉的一种回应,是企业对服务缺陷和失误所采取的反应和行动。
B.面对客户的不满和发泄,要平心静气,不要急着去试图妥协或解释,哪怕投诉事项与事实出入很大或道理在自己这边,也不要得理不让人,更不必去计较对方的态度和言词。
C.会议记录应该语言流畅,意思明确,会议进程可以前后不连贯,字迹应力求清楚,容易辨认。
D.记录用笔可以用钢笔、签字笔,不应用铅笔、圆珠笔或红笔,以保证持久性和可靠性。
15.下列关于作品、文体、作者及其国籍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学是灯》 散文 铁凝 中国 B.《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散文 海伦·凯勒 美国
C.《南州六月荔枝丹》 科学小品 贾祖章 中国
D.《绪论》 说明文 达尔文 法国 16.下列对诗歌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居秋瞑》描绘出一幅雨后山村秋日晚景图,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B.《琵琶行并序》一文不仅反映了普通人的不幸遭遇,而且突出了人与人之的互相同情和关爱,揭示了人性中善良美好的一面,千载之余仍然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C.《八声甘州》主要抒写了游子怀念家乡的凄苦心情。上阕寓情于景,下阕因景抒情,将景物、离愁、恋情交织起来描写,水乳交融。
D.辛弃疾《青玉案》一词极力渲染元宵节观灯的盛况,是其豪放派词典代表作品。
二、阅读理解题(9×2/=18/)
(一)
①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一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a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b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
②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c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肫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1.画线句a“活得有趣的人们”是指 ( ) A. 鲁镇所有的人。
B.“我”和所有认识祥林嫂的人。
C.受封建礼教毒害而厌恶祥林嫂的人们。 D.鲁四老爷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人们
2.下列对画线句b“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所依靠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看不见他了。
B.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C.生活没有意思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了。
D.生活没有意思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了。 3.画线c“惊醒”的含义是 ( ) A.从沉思中惊醒。 B.从睡梦中惊醒。 C.从麻木中惊醒。 D.从迷惘中惊醒。
4.下列对这两段文字中有关环境描写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渲染了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了祥林嫂死后的凄凉。
B.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也烘托了丘我”对祥林嫂命运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激愤之情。
C.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D.以冬夜的景象象征当时鲁镇的人们生活在黑暗和痛苦之中。
(二)
①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在苏联科学家的帮助下,“可燃冰”终于翻了身。②科学家们想,此前不论是在实验室里的,还是输气管道里的“可燃冰”,都是人为环境中产生的,那么在自然环境中,如果满足低温高压、有气有水的条件,是否有天然的“可燃冰”生成?③况且,这种条件在自然界还真有不少,例如永冻区、冻土带、海底地表层等等,就连彗星土也不能排除。④由此推测,自然界中应该存在着天然的“可燃冰”。⑤果真,1968年,人们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北部的麦索雅哈气田(现已关闭)发现了它的身影,这成为天然气水合物气藏的一个典型的实例。
1.下列对选文中“由此推测”的“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指代的是第①②③句。 B.指代的是第②③句。 C.指代的是第①②句。 D.指代的是第③⑤句。 2.下列对选文第①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一句承接上文,“‘可燃冰’终于翻了身”形象地说明了人们对可燃冰有了新的正面的认识。
B.这一句和“发现了它的身影”一样,采用了比拟的手法,使得表达生动形象,体现了科技新闻用语的通俗性。
C.这一句是说上世纪60年代末,苏联科学家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北部发现天然气水合物气藏,并且随着这一发现,转变了人们对“可燃冰”的价值的认识。 D.“‘可燃冰’终于翻了身”充分对应了选文的第⑤句。 3.选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
A. 列数字 B.打比方 C.举例子 D.分类别
4.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一致的一项是 ( )
A.选文说明的是人们对天然气水合物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人们恨不得天然气,水合物越少越好”。 B.这一段中,作者通过科学家的推想,介绍了对天然条件下形成的“可燃冰”存在的探寻,以及自然界中天然气水合物气藏的发现。
C.能够说明天然气水合物作为第四代能源对于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巨大价值。
D.由文中可知“永冻区、冻土带、海底地表层等等,就连彗星上”都有“可燃冰”。
三、口语交际(10/)
一名顾客到手机店买iphone6:下面是他和销售员的对话。 顾客:请问有没有最新出厂的iphone6? 售货员:卖完了。
顾客:还有哪家手机店还可能有卖吗? 售货员:不知道!
顾客:请问什么时候到货? 售货员:不知道!
售货员的三次回答让这位顾客很扫兴,顾客向销售经理投诉。销售经理重新就顾客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了解答。顾客感到很满意。请你设计销售经理的回答。注意不能改变原意。 四、应用文写作(10/)
2014年3月13日晚上七点兴达职业学校学生会在教工会议室举行了工作例会,学生会主席李芳,学生会所有成员全部参加会议,会议由副主席李想主持,张亚记录。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本学期卫生检查照常进行,主要针对女生宿舍及新增的男生宿舍。积极开展方便学生的服务,时间定于四、五月份每周四下午,向同学们征集活动建议意见。博客更新增加娱乐性栏目,在生活小贴士中做心理健康系列,用链接提高点击率。暂定于四月份开展心理讲座活动。对于生活部未来发展的规划考虑了两点:每月收集同学们的各种意见,反馈到学校后勤部;开展讲座或其他同学们希望的活动。
请根据以上的情景设置,撰写一份会议记录。 五、作文(30/)
请以“经营自己的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建湖中专2015年春学期高职部语文期末试卷答题纸
命题人:李爱军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三、口语交际(10分)
四、应用文写作(12分)
五、大作文(30分)
题目:
高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命题人: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16×2/=32/)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谚.(yàn)语 红缯.(cãng) 贮.藏(chù) 吹嘘.(xū) B.醴酪.(lào) 萌蘖.(niâ) 宠.幸(chǒng) 浸渍.(zì) C.枕藉.(jiâ) 龟.裂(guī) 绚.丽(xuàn) 紫绡.(xiāo) D.记载.(zǎi) 渣滓.(zǐ) 绛.囊(xiáng) 混.
和(hùn)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据记载,南越王尉陀曾向汉高祖进供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 B.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原产的明证。 C.我国幅圆广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
D.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上大而下梢小。 3.下列对课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课文中多次引用古诗文和有关资料,既说明了荔枝各方面的特征,又给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和文化内涵。
B.“南州六月荔枝丹”诗句出自明朝陈辉《荔枝》诗中,诗句简要概括了荔枝的特征,包括产地、成熟期、成熟期颜色。
C.本文以短小的篇幅、丰富的知识,饶有情趣地介绍了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先介绍了荔枝生产,后介绍荔枝的生态特征,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D.文章作者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科普作家,他撰写的读物有《鸟类研究》、《生物的韧性》等。
4.依次填人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科学家们想,此前 是在实验室里的, 输气管道里的“可燃冰”,都是人为环境中产生的, 在自然环境中, 满足低温高压、有气有水的条件,是否有天然的“可燃冰”生成?
A. 不是 而是 那么 如果 B.无论 而且 即使 如果 C.不论 还是 那么 如果 D.不是 还是 那么 假如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及大陆地层中,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是全球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的两倍以上。(至今,到现在) B.“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有双重影响) C.对“可燃冰”的分布和分解的研究工作已迫在眉睫....。(形容压力很大,眼睛已睁不开)
D.对“可燃冰”钻采和利用的技术开发也刻不容缓....。(情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
6.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许先生有点囧了。
B.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郎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C.我也非常得意,很规矩又玩皮地在等着鲁迅先生往这边看我们。 D.而谁曾接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 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 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C.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D.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服。 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 或 者为佳, 次之, 者最下。 A. 白色 蓝色 淡红色 紫黑 B.蓝色 白色 紫黑色 淡红 C.淡红色 紫黑色 蓝色 白 D.紫黑色 淡红色 白色 蓝 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既是对北平秋的客观描绘,又是作者当时心情的折射。 B.课文是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
C.作者笔下秋的特点是“清”“静”“悲凉”。“清”与“静”相近,描述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主观感受,而“悲凉”则描述了景物的客观特点。
D.郁达夫,原名郁文,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第一部小说集是《沉沦》。 10.下列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一个夏天的上午,我先把船划到湖心,而后背靠在座位上,似梦非梦地漂流着,直到船撞在沙滩上,惊醒的我才欠起身来,看看命运已把我推送到哪一个岸边来了。
B.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
C.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
鸟儿歌唱?
D.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圣洁的水。
11.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 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 B.湖边的树木宛若睫毛一样。
C.我年纪轻一点的时候,就在那儿消磨了好些光阴,像和风一样地在湖上漂浮。
D.我几乎要惊呼:瓦尔登湖,是你吗?!
12.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我 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是富有的, 与金钱无关,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它们。 自从我离开这洒满古典生态阳光的湖岸之后,伐木人竟大砍大伐起来。 A.宁可 但是 因为 但是 B.宁可 却 而且 可是 C.宁愿 可是 而且 但是 D.宁愿 虽然 因为 可是
1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霈,字梦阮,号雪芹。他所创作的《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B.《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C.鲁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是,发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入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D.《祝福》写于1924年2月,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呐喊》的第一篇。 1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投诉处理是指企业对客户投诉的一种回应,是企业对服务缺陷和失误所采取的反应和行动。
B.面对客户的不满和发泄,要平心静气,不要急着去试图妥协或解释,哪怕投诉事项与事实出入很大或道理在自己这边,也不要得理不让人,更不必去计较对方的态度和言词。
C.会议记录应该语言流畅,意思明确,会议进程可以前后不连贯,字迹应力求清楚,容易辨认。
D.记录用笔可以用钢笔、签字笔,不应用铅笔、圆珠笔或红笔,以保证持久性和可靠性。
15.下列关于作品、文体、作者及其国籍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学是灯》 散文 铁凝 中国 B.《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散文 海伦·凯勒 美国
C.《南州六月荔枝丹》 科学小品 贾祖章 中国
D.《绪论》 说明文 达尔文 法国 16.下列对诗歌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居秋瞑》描绘出一幅雨后山村秋日晚景图,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B.《琵琶行并序》一文不仅反映了普通人的不幸遭遇,而且突出了人与人之的互相同情和关爱,揭示了人性中善良美好的一面,千载之余仍然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C.《八声甘州》主要抒写了游子怀念家乡的凄苦心情。上阕寓情于景,下阕因景抒情,将景物、离愁、恋情交织起来描写,水乳交融。
D.辛弃疾《青玉案》一词极力渲染元宵节观灯的盛况,是其豪放派词典代表作品。
二、阅读理解题(9×2/=18/)
(一)
①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一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a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b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
②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c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肫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1.画线句a“活得有趣的人们”是指 ( ) A. 鲁镇所有的人。
B.“我”和所有认识祥林嫂的人。
C.受封建礼教毒害而厌恶祥林嫂的人们。 D.鲁四老爷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人们
2.下列对画线句b“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所依靠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看不见他了。
B.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C.生活没有意思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了。
D.生活没有意思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了。 3.画线c“惊醒”的含义是 ( ) A.从沉思中惊醒。 B.从睡梦中惊醒。 C.从麻木中惊醒。 D.从迷惘中惊醒。
4.下列对这两段文字中有关环境描写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渲染了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了祥林嫂死后的凄凉。
B.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也烘托了丘我”对祥林嫂命运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激愤之情。
C.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D.以冬夜的景象象征当时鲁镇的人们生活在黑暗和痛苦之中。
(二)
①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在苏联科学家的帮助下,“可燃冰”终于翻了身。②科学家们想,此前不论是在实验室里的,还是输气管道里的“可燃冰”,都是人为环境中产生的,那么在自然环境中,如果满足低温高压、有气有水的条件,是否有天然的“可燃冰”生成?③况且,这种条件在自然界还真有不少,例如永冻区、冻土带、海底地表层等等,就连彗星土也不能排除。④由此推测,自然界中应该存在着天然的“可燃冰”。⑤果真,1968年,人们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北部的麦索雅哈气田(现已关闭)发现了它的身影,这成为天然气水合物气藏的一个典型的实例。
1.下列对选文中“由此推测”的“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指代的是第①②③句。 B.指代的是第②③句。 C.指代的是第①②句。 D.指代的是第③⑤句。 2.下列对选文第①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一句承接上文,“‘可燃冰’终于翻了身”形象地说明了人们对可燃冰有了新的正面的认识。
B.这一句和“发现了它的身影”一样,采用了比拟的手法,使得表达生动形象,体现了科技新闻用语的通俗性。
C.这一句是说上世纪60年代末,苏联科学家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北部发现天然气水合物气藏,并且随着这一发现,转变了人们对“可燃冰”的价值的认识。 D.“‘可燃冰’终于翻了身”充分对应了选文的第⑤句。 3.选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
A. 列数字 B.打比方 C.举例子 D.分类别
4.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一致的一项是 ( )
A.选文说明的是人们对天然气水合物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人们恨不得天然气,水合物越少越好”。 B.这一段中,作者通过科学家的推想,介绍了对天然条件下形成的“可燃冰”存在的探寻,以及自然界中天然气水合物气藏的发现。
C.能够说明天然气水合物作为第四代能源对于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巨大价值。
D.由文中可知“永冻区、冻土带、海底地表层等等,就连彗星上”都有“可燃冰”。
三、口语交际(10/)
一名顾客到手机店买iphone6:下面是他和销售员的对话。 顾客:请问有没有最新出厂的iphone6? 售货员:卖完了。
顾客:还有哪家手机店还可能有卖吗? 售货员:不知道!
顾客:请问什么时候到货? 售货员:不知道!
售货员的三次回答让这位顾客很扫兴,顾客向销售经理投诉。销售经理重新就顾客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了解答。顾客感到很满意。请你设计销售经理的回答。注意不能改变原意。 四、应用文写作(10/)
2014年3月13日晚上七点兴达职业学校学生会在教工会议室举行了工作例会,学生会主席李芳,学生会所有成员全部参加会议,会议由副主席李想主持,张亚记录。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本学期卫生检查照常进行,主要针对女生宿舍及新增的男生宿舍。积极开展方便学生的服务,时间定于四、五月份每周四下午,向同学们征集活动建议意见。博客更新增加娱乐性栏目,在生活小贴士中做心理健康系列,用链接提高点击率。暂定于四月份开展心理讲座活动。对于生活部未来发展的规划考虑了两点:每月收集同学们的各种意见,反馈到学校后勤部;开展讲座或其他同学们希望的活动。
请根据以上的情景设置,撰写一份会议记录。 五、作文(30/)
请以“经营自己的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建湖中专2015年春学期高职部语文期末试卷答题纸
命题人:李爱军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三、口语交际(10分)
四、应用文写作(12分)
五、大作文(30分)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