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辅导1

小 学 生 作 文 辅 导:专题一、如何写事情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叙。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

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小朋友看见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一、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二、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写文章应该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

现将全文摘抄如下: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

看了这则幽默,同学们可能会捧腹大笑,有的笑那个‚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人,是向聋子借听力,是向盲人问路;有的笑那个警察是:‚不懂装懂,胡说八道。‛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做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一、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三、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四、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专题二、如何写人物

一、写作指导:在记叙文写作中,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是不可缺少的。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不是随心所欲的,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而应该像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二、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避免有话必录和拖泥带水的现象。

四、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语言描写,并不是垂手可得,而要通过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同学们为自己笔下的人物设计语言,更应该如此。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深

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事出有因。任何心理活动的引起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于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不然,人物的形象无论如何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心理活动的展现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有层次的。我们把人物心理活动的层次逐渐写出来,人物形象的展示也会越来越具体。写心理活动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用第一人称写人时,可以写‚我‛的心理活动,但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因为别人心里是怎样想的,‚我‛是无法知道的呀!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下内在性格的变化,常常处在不协调的矛盾状态之中。为了显示人物性格的差异,写作文就必须通过对比加以表现,将他们面对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抖落出来,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通过对比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要注意几点:

一、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对比的写法,那么作者才可以通过对比来写人,完成自己的写作意图。如果材料的本身不适合采用对比的手段,那么也不要人为的牵强附会,为对比而对比。

二、两个人进行对比,不能割裂开来先写一个,后写一个,互不相干,而是围绕中心事件叙述,刻画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写人,如果从一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往往单薄。如果从多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就容易丰满。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这个‚侧面‛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整理出各具代表性的若干侧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现人物形象。

通过多侧面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称它是‚众星拱月‛。‚月‛就是人物,‚星‛就是侧面,‚拱‛就是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不过应该看到,‚众星拱月‛的‚众星‛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们之间也有主次、详略的区别。所以在写‚众星‛的时候,是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的。

写一群人,比写一个人、两个人难一些,难就难在要通过一定的材料组织,巧妙地将一群人凝聚在一起,从而反映各自的思想、性格、面貌。那么,怎样组织材料才能把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呢?应该抓住贯串各个人物之间的线索。写人物群像,是不是每个人在文章中所占据的位臵都一样呢?不是的。在一群人中,有的在文章中担任‚主角‛,有的在文章中担任‚配角‛,谁主谁次,是根据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来决定的。

人体是靠骨架支撑的,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比作‚灵魂‛,材料比作‚血肉‛,那么,结构就是灵魂和血肉的‚骨架‛。因此,同学们在有了写人的材料以后,就应该进一步考虑它的结构。

写人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总分总式。这是最常见最朴素的写人结构。它的特点是有一个点明题意的开头(A),简洁醒目,作为文章的总起部分。主干部(B、C、

D)也可以说是文章的分述部分,它的几段互相独立,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心,在编排先后的次序上还需要有一定的斟酌。结尾E是文章的总结部分,它不仅是D的自然过渡,而且常常是对B、C、D的归纳小结,又是对A的照应。

第二种,逐层进入式。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用一件事写人。它的特点是:第一层次A,写事情的起因;第二层次B,写事情的发展;第三层次C,写事情的高潮;第四层次D,写事情的结局。文章的二三层次是全文的灵魂和力量所在。这两个层次写得好,常常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

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貌。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和表情的描写,叫做外貌描写。我们有的同学一写到以记人为主的作文时,往往是作这样的描写: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目光炯炯有神……好像天下的人都是一个模样。其实,世界上的人有千千万万,没有完全相同的外貌。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

怎样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呢?

第一、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在特征。每个人物都有他(她)自己的特有外貌,总是在一定的程序上表现出内在状态。由于人们的出身、经历、素养、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自己鲜明的个性,这些在他(她)的表情、姿态、服饰等方面都能流露出来。

第二、根据表达的需要,有重点地描写外貌。有的同学他们不分主次,不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面面俱到地进行描写。‚眉毛胡子一把抓。‛可是效果呢?罗里罗嗦,让人看半天也不会知道特征在哪里。

第三、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好外貌描写的顺序。对于一个人的外貌,作者往往是从多方面进行的. 这些方方面面,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应该遵循一定的顺序。但是,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或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外貌描写的顺序也会有变化。

总之,外貌描写要有利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有利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只有这样,才可以说文章的外貌描写是成功的。

专题三、记叙文的写作

记叙文的文体特点: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的文章。记叙人物和事件,必须掌握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果)。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描写,就是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抒情,就是抒发、表达自己的感情;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事物、事件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平淡苍白,主题不

突出,形象不鲜明,情节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写作记叙文时,在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适当穿插抒情和议论不仅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一、选择较小的切入点:话题作文,写作范围一般都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统地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定‚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五六百字左右的篇幅内定出立意鲜明、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善于‚化大为小‛,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材料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俗话说:‚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在现代社会里少不了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的幸福,有苦恼,请以‚交往‛为话题定一篇作文。这个话题很宽泛,基本上包含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我们在社会中总是以不同的方式与人交往。如考生不能找准一个较小的切入点,就很容易对现在的人际关系泛泛而谈。而一旦落入此俗套,得高分的只能是妄想了。一篇高分作文《往下走,往上走》把切入点放到了楼道里的一扇铁门上,围绕这扇既给人带来安全,又给人带来麻烦的铁门,写出了楼道里的人们由冷漠对立到温情交往的变化。由此可见,只有做到了‚化大为小‛和‚以小见大‛,记叙文才容易出彩。实践证明,凡是选择了较小切入点,并做到了‚以小见大‛的记叙文得高分的可能性就相当大。

二、材料新鲜:记叙文的选材,是写好记叙文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本上出现了模式化、规律化的选材倾向,写老师总牵扯到‚蜡烛‛,写同学总写到‚半块橡皮‛,写爱心总离不开‚希望工程‛……诸如此类,把生活生硬分割,使人读之生厌。文章的材料好比建造房屋的材料,但文章对材料的要求永远是‚力求新鲜‛。想想就可以知道,假如一

位阅卷教师连续不断地看到‚歌颂蜡烛‛的文章,他会怎么判分!所以新鲜的材料是记叙文获得满分的基础条件。这里不再举例,同学们可以仔细读体会后面编选的各地中考优秀作文,相信会受到启发。

三、内容真实:与‚材料新鲜‛一样,内容真实是记叙文的生命保证。那些胡乱编造的所谓‚感人‛故事,只会让读者反感。有一些同学为了表明自己的‚崇高‛,文章始终不离‚助人为乐、希望工程、捐钱救灾‛等,事实上,我们希望社会充满爱,充满关怀,可是我们不希望我们的文章里始终充满假话、充满谎言。

我们作文时应牢记:只有真实的,才是动人的!如果我们一味地为了打动人而胡编乱造所谓的动人故事,只能让阅卷老师反感。当然,我们所说的真实并不是要大家把生活原封不动地照搬上去。我们所谓提倡的‚艺术的真实‛实际就是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技巧性的加工,如设臵悬念、修饰语言等。它和内容的虚假是完全不同的。

如后面选登的安徽中考满分作文《打工》就完全以真情实感取胜,如果没有真实的体验,是写不出如此传神的细节的。正是这种‚真实‛的力量打动了阅卷老师。

四、构思精巧:记叙文要写得精彩、写得让人难以忘记,就不得不在文章的构思上下工夫。构思的精巧起‚以小见大‛、‚选材新鲜‛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互相包含。一般说来,构思精巧的文章,一定是‚以小见大‛的,也一定是‚选材新鲜‛的。如一篇深圳中考作文《留下》就完全以精巧的构思取胜。全文由三个电话留言组成,记录了非典时期一位姑娘的父母、男友、朋友的三个电话留言,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爱情、友情。这样的构思在中考作文中实属凤毛麟角,自然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构思的范围不能局限在内容或形式,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遣词造句都可以纳入。在作文之前,审好文题之后,构思就应该开始了。

记忆叙文要占领高地,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不从发展等级上做文章是不行的。记叙文的发展写作要点是——:一、立意深刻:这里的立意深刻是指文章的主题新鲜独特,与众不

同,富有深意。我们仍以《留下》一文为例,作者没在文中给出任何评论,却能深深地打动读者。经历了非典时期,这种亲情、爱情、友情更显得弥足珍贵。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平常的话题,我们也可以发掘出深刻的主题来。

二、语言生动形象:这是指文章的描写功夫。好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着生动形象的描写,精细入微的刻画: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事件的动态,景物的变化……可想而知,,这样的文章一定会获得高分。如《打工》一文,在描写语言上就很见工夫:‚我努力地干着与我年龄极不相称的活,拚命地抬起二三百斤的铁笼。超重的负荷压得我浑身骨骼‘吱吱’地响,我咬紧牙努力地把自己的脊背弯成一张弓,两只脚死命地扣紧地面,两只眼球鼓成了弹丸,时刻都有射出眼眶的可能。太阳直射在我身上,背上的皮肤仿佛被烤焦了,随时都有撕裂的可能。汗水淌进了我的眼里,辣得睁不开眼,而鞋子里早已像和泥一般滑,我就这样拚命地撑着……‛这段文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精细入微的刻画,传神地写出了‚我‛打工的体验,充分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技巧熟练:文章是用语言文字表现主题的,如何使语言文字达到最佳表达效果,就以看写作技巧了。一般而言,写作技巧包括详略、表现用法(象征、以物喻人、过渡言志等)、体裁安排、顺序、点题、过渡响应等。同学们可以参见本书的‚中考作文满分技巧指导‛。

总之,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一定是包含了上述因素的。

小 学 生 作 文 辅 导:专题一、如何写事情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叙。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

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小朋友看见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一、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二、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写文章应该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

现将全文摘抄如下: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

看了这则幽默,同学们可能会捧腹大笑,有的笑那个‚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人,是向聋子借听力,是向盲人问路;有的笑那个警察是:‚不懂装懂,胡说八道。‛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做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一、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三、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四、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专题二、如何写人物

一、写作指导:在记叙文写作中,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是不可缺少的。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不是随心所欲的,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而应该像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二、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避免有话必录和拖泥带水的现象。

四、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语言描写,并不是垂手可得,而要通过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同学们为自己笔下的人物设计语言,更应该如此。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深

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事出有因。任何心理活动的引起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于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不然,人物的形象无论如何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心理活动的展现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有层次的。我们把人物心理活动的层次逐渐写出来,人物形象的展示也会越来越具体。写心理活动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用第一人称写人时,可以写‚我‛的心理活动,但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因为别人心里是怎样想的,‚我‛是无法知道的呀!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下内在性格的变化,常常处在不协调的矛盾状态之中。为了显示人物性格的差异,写作文就必须通过对比加以表现,将他们面对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抖落出来,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通过对比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要注意几点:

一、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对比的写法,那么作者才可以通过对比来写人,完成自己的写作意图。如果材料的本身不适合采用对比的手段,那么也不要人为的牵强附会,为对比而对比。

二、两个人进行对比,不能割裂开来先写一个,后写一个,互不相干,而是围绕中心事件叙述,刻画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写人,如果从一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往往单薄。如果从多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就容易丰满。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这个‚侧面‛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整理出各具代表性的若干侧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现人物形象。

通过多侧面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称它是‚众星拱月‛。‚月‛就是人物,‚星‛就是侧面,‚拱‛就是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不过应该看到,‚众星拱月‛的‚众星‛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们之间也有主次、详略的区别。所以在写‚众星‛的时候,是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的。

写一群人,比写一个人、两个人难一些,难就难在要通过一定的材料组织,巧妙地将一群人凝聚在一起,从而反映各自的思想、性格、面貌。那么,怎样组织材料才能把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呢?应该抓住贯串各个人物之间的线索。写人物群像,是不是每个人在文章中所占据的位臵都一样呢?不是的。在一群人中,有的在文章中担任‚主角‛,有的在文章中担任‚配角‛,谁主谁次,是根据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来决定的。

人体是靠骨架支撑的,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比作‚灵魂‛,材料比作‚血肉‛,那么,结构就是灵魂和血肉的‚骨架‛。因此,同学们在有了写人的材料以后,就应该进一步考虑它的结构。

写人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总分总式。这是最常见最朴素的写人结构。它的特点是有一个点明题意的开头(A),简洁醒目,作为文章的总起部分。主干部(B、C、

D)也可以说是文章的分述部分,它的几段互相独立,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心,在编排先后的次序上还需要有一定的斟酌。结尾E是文章的总结部分,它不仅是D的自然过渡,而且常常是对B、C、D的归纳小结,又是对A的照应。

第二种,逐层进入式。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用一件事写人。它的特点是:第一层次A,写事情的起因;第二层次B,写事情的发展;第三层次C,写事情的高潮;第四层次D,写事情的结局。文章的二三层次是全文的灵魂和力量所在。这两个层次写得好,常常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

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貌。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和表情的描写,叫做外貌描写。我们有的同学一写到以记人为主的作文时,往往是作这样的描写: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目光炯炯有神……好像天下的人都是一个模样。其实,世界上的人有千千万万,没有完全相同的外貌。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

怎样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呢?

第一、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在特征。每个人物都有他(她)自己的特有外貌,总是在一定的程序上表现出内在状态。由于人们的出身、经历、素养、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自己鲜明的个性,这些在他(她)的表情、姿态、服饰等方面都能流露出来。

第二、根据表达的需要,有重点地描写外貌。有的同学他们不分主次,不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面面俱到地进行描写。‚眉毛胡子一把抓。‛可是效果呢?罗里罗嗦,让人看半天也不会知道特征在哪里。

第三、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好外貌描写的顺序。对于一个人的外貌,作者往往是从多方面进行的. 这些方方面面,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应该遵循一定的顺序。但是,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或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外貌描写的顺序也会有变化。

总之,外貌描写要有利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有利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只有这样,才可以说文章的外貌描写是成功的。

专题三、记叙文的写作

记叙文的文体特点: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的文章。记叙人物和事件,必须掌握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果)。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描写,就是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抒情,就是抒发、表达自己的感情;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事物、事件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平淡苍白,主题不

突出,形象不鲜明,情节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写作记叙文时,在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适当穿插抒情和议论不仅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一、选择较小的切入点:话题作文,写作范围一般都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统地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定‚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五六百字左右的篇幅内定出立意鲜明、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善于‚化大为小‛,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材料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俗话说:‚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在现代社会里少不了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的幸福,有苦恼,请以‚交往‛为话题定一篇作文。这个话题很宽泛,基本上包含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我们在社会中总是以不同的方式与人交往。如考生不能找准一个较小的切入点,就很容易对现在的人际关系泛泛而谈。而一旦落入此俗套,得高分的只能是妄想了。一篇高分作文《往下走,往上走》把切入点放到了楼道里的一扇铁门上,围绕这扇既给人带来安全,又给人带来麻烦的铁门,写出了楼道里的人们由冷漠对立到温情交往的变化。由此可见,只有做到了‚化大为小‛和‚以小见大‛,记叙文才容易出彩。实践证明,凡是选择了较小切入点,并做到了‚以小见大‛的记叙文得高分的可能性就相当大。

二、材料新鲜:记叙文的选材,是写好记叙文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本上出现了模式化、规律化的选材倾向,写老师总牵扯到‚蜡烛‛,写同学总写到‚半块橡皮‛,写爱心总离不开‚希望工程‛……诸如此类,把生活生硬分割,使人读之生厌。文章的材料好比建造房屋的材料,但文章对材料的要求永远是‚力求新鲜‛。想想就可以知道,假如一

位阅卷教师连续不断地看到‚歌颂蜡烛‛的文章,他会怎么判分!所以新鲜的材料是记叙文获得满分的基础条件。这里不再举例,同学们可以仔细读体会后面编选的各地中考优秀作文,相信会受到启发。

三、内容真实:与‚材料新鲜‛一样,内容真实是记叙文的生命保证。那些胡乱编造的所谓‚感人‛故事,只会让读者反感。有一些同学为了表明自己的‚崇高‛,文章始终不离‚助人为乐、希望工程、捐钱救灾‛等,事实上,我们希望社会充满爱,充满关怀,可是我们不希望我们的文章里始终充满假话、充满谎言。

我们作文时应牢记:只有真实的,才是动人的!如果我们一味地为了打动人而胡编乱造所谓的动人故事,只能让阅卷老师反感。当然,我们所说的真实并不是要大家把生活原封不动地照搬上去。我们所谓提倡的‚艺术的真实‛实际就是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技巧性的加工,如设臵悬念、修饰语言等。它和内容的虚假是完全不同的。

如后面选登的安徽中考满分作文《打工》就完全以真情实感取胜,如果没有真实的体验,是写不出如此传神的细节的。正是这种‚真实‛的力量打动了阅卷老师。

四、构思精巧:记叙文要写得精彩、写得让人难以忘记,就不得不在文章的构思上下工夫。构思的精巧起‚以小见大‛、‚选材新鲜‛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互相包含。一般说来,构思精巧的文章,一定是‚以小见大‛的,也一定是‚选材新鲜‛的。如一篇深圳中考作文《留下》就完全以精巧的构思取胜。全文由三个电话留言组成,记录了非典时期一位姑娘的父母、男友、朋友的三个电话留言,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爱情、友情。这样的构思在中考作文中实属凤毛麟角,自然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构思的范围不能局限在内容或形式,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遣词造句都可以纳入。在作文之前,审好文题之后,构思就应该开始了。

记忆叙文要占领高地,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不从发展等级上做文章是不行的。记叙文的发展写作要点是——:一、立意深刻:这里的立意深刻是指文章的主题新鲜独特,与众不

同,富有深意。我们仍以《留下》一文为例,作者没在文中给出任何评论,却能深深地打动读者。经历了非典时期,这种亲情、爱情、友情更显得弥足珍贵。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平常的话题,我们也可以发掘出深刻的主题来。

二、语言生动形象:这是指文章的描写功夫。好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着生动形象的描写,精细入微的刻画: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事件的动态,景物的变化……可想而知,,这样的文章一定会获得高分。如《打工》一文,在描写语言上就很见工夫:‚我努力地干着与我年龄极不相称的活,拚命地抬起二三百斤的铁笼。超重的负荷压得我浑身骨骼‘吱吱’地响,我咬紧牙努力地把自己的脊背弯成一张弓,两只脚死命地扣紧地面,两只眼球鼓成了弹丸,时刻都有射出眼眶的可能。太阳直射在我身上,背上的皮肤仿佛被烤焦了,随时都有撕裂的可能。汗水淌进了我的眼里,辣得睁不开眼,而鞋子里早已像和泥一般滑,我就这样拚命地撑着……‛这段文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精细入微的刻画,传神地写出了‚我‛打工的体验,充分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技巧熟练:文章是用语言文字表现主题的,如何使语言文字达到最佳表达效果,就以看写作技巧了。一般而言,写作技巧包括详略、表现用法(象征、以物喻人、过渡言志等)、体裁安排、顺序、点题、过渡响应等。同学们可以参见本书的‚中考作文满分技巧指导‛。

总之,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一定是包含了上述因素的。


相关文章

  • 中小学课外辅导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qianinfo.com 中小学课外辅导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行业研究报告的定义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 ...查看


  • 小学生优秀作文大全,最好的小学生作文网
  • 整理国内最知名的小学生作文网和各类优秀网站 ok作文网 www.okzuowen.com 小学生作文网 www.zuowen001.com 作文素材网 www.u85u.com 禾苗祝福站 www.miao66.com 论文格式网 www. ...查看


  • 让生活进入作文 让作文进入生活
  • 多年来,小学作文教学在研究文章作法,教给学生写作知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对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主体活动研究不够,对儿童已有的认识向文章的转化过程缺乏探讨,对儿童的主导生活及情感特征没有系统的把握,小学作文教学存在 ...查看


  • 小学作文教学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影响
  • 小学作文教学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影响 小学作文教学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影响 吉林 吴德淳 [摘 要]小学阶段处于儿童期,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儿童在这个时期主要进行的一些初始社会化,主要任务是内化一些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对一切事物的学习都处于最开始 ...查看


  •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内容摘要: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作文教学中依然是投入多,见效慢.对此,笔者进行了分析,提出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主要抓手,向兴趣要作文,向生活要作文,向阅读要作文,向评价 ...查看


  • 从"碎片化"走向课程化的作文备课
  • 从"碎片化"走向课程化的作文备课 --以东营市实验中学"生活化作文实践与研究"为例 文|于保东(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倡导生活化作文,现任教于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昵称:教书先生) [摘要]作文教学的课程 ...查看


  • 日本作文评价给我国作文评价的启示
  • 日本作文评价给我国作文评价的启示 作者:朱文秀 文章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2) 点击数: 717 更新时间:3/25/2007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 ...查看


  • 小学生心理辅导考试大纲
  • <小学生心理辅导>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代码: 2.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3. 学分: 2 4. 适用专业: 小学教育本科 二.课程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导 论 1.心理辅导是一种专业性的助人活动 (1)了 ...查看


  • 让"多元评价"融入中学作文教学
  • [摘要]学生作文题材狭隘,缺乏创意,作文水平低,学生缺乏写作的动力和兴趣,这些都是传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而导致这些问题除了作文教学重形式而轻内容.重思想而轻学生生活体验之外,作文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作文写作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中学作文教学中 ...查看


  • 浅谈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
  • 浅谈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思练镇宿邓小学 韦加茂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搜肠刮肚,半天写不出一个字.针对这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