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学院大学生对社团活动的态度调查分析报告
【10教育技术专业】
团队成员:刘 伟
潘智杰 刘 岩 刘 波
姓名: [潘智杰]
E _ mail: [[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 [[1**********]]
调查时间:2011年11月25日—12月20日
“社团活动覆盖了了大学生人数超过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83%左右。社团数量的年增幅保持在9%左右。” 北京林业大学最新数据表明,大学生社团近年来发生了许多变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剧增。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课余活动的主要载体和舞台,它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文化涵养以及其他各方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个学校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二、【调查目的:】
为了找准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和原则,更好的使学生社团对学生起积极作用,推动学校学生社团的建设,而且对实际工作中加强和改进学校学生教育、完善学校管理机制、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以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
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调查主体为巢湖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学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制作400份调查报告,约占调查人数的5%,去各宿舍问卷调查、回收问卷同时走访调查.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 1.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重要性 2.明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3.积极支持大学生社团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 4.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 5.不断健全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工作机制
五、【调查信息:】
六、【数据与分析:】
Q1 性别 [单选题]
Q2你是否参加或参加过社团? [单选题]
Q3你所在的社团属于以下哪个类别?(如曾参加过多个种类,请以占用最长时间的社团所在分类为准) [单选题]
Q4你是如何获取社团最新活动信息的?
[多选题]
Q5你参加社团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单选题]
Q6你所在的社团多久举办一次活动?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 每周一次 B 两周一次 C 一个月一次 D 两个月一次 E 其他
72 110 142 30 16
17.14% 29.52% 36.19% 8.57% 3.81%
Q7你所在的社团的每场活动平均人数为? [单选题]
Q8你出席所在社团活动的频率是? [单选题]
Q9 你未参加社团活动的原因有? [多选题]
Q10您所在的社团是否有和校内外有合作? [单选题]
Q11 你认为你最初加入社团的目的是否已经达到? [单选题]
Q12您认为在社团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 增长了知识 B 提升了实践能力 C 提高了合作能力 D 认识了朋友 E 丰富了课余生活
16 104 20 162 94
3.81%
24.76%
4.76%
40.95%
24.76%
Q13 你觉得哪类社团活动对你最有帮助?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 学术性强,能增长知识和专业技能 B 实践性强,能实地考察和体验 C 娱乐性强,能休闲、娱乐和放松 D 组织性强,能锻炼组织协调能力 E 联络性强,能拓展校内外人脉
28 156 144 56 32
6.67% 36.19% 34.29% 13.33% 7.62%
Q14你认为学校应该采取何种体制来指导和管理学生社团? [单选题]
Q15 在您看来当前的社团存在哪些问题? [多选题]
Q16你认为大学生是否有必要参加社团活动? [单选题]
Q17 年级 [单选题]
Q18你所熟知的学生社团有多少个? [单选题]
Q19 你所参加社团的经费从何而来? [单选题]
20你所所在学生社团如果有赞助,赞助有多少? [单选题]
Q21你认为你对本校的学生社团了解程度怎么样? [单选题]
七、【问卷统计资料分析:】
我校的社团包含了文化、体育、艺术等多个方面,可以使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团体,而且可以使加入的同学都能找到自己加入本社团的目的。每个社团都有自己所独有的使命、意义,可以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丰富了我校的大学生的课外活动,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的报告主要是以下面几个方面展开的: 1、社团的参与程度。
社团活动在大学生活中所起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丰富校园文化。而参与活动是创造文化、获得锻炼的起点。社团活动的开展以社员的参与为条件,同时社员对本社团的了解也以参与为基础。从调查获得资料来看,巢湖学院学生社团的参与程度较高,约占93.5%,17.14%的同学每次活动都参加。在这样的条件下,社团经常开展活动占82.85%,社员对社团的了解程度较高,社团成员认为熟悉自己所在社团的主要活动占59.76%。
2、宣传力度。
统计数据显示,对学生社团了解很深的所占比例并不是很大,只占20.71%很多人只是了解社团表面上的运行发展,以及举办活动的效果,很少的人深层的去了解社团,了解社团的发展史,创建意义所在。这样就会导致社团没有知名度,就算是听过的人很多,也是知其名而不知其内涵,不知道这个社团究竟是干什么的,又怎么的存在意义。
3、社团的管理。
社团的管理可分为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两大方面。社团作为由大学生在自愿基础上组织起来的业余团体,本来,加入社团的人员素质、思想等各方面良莠不齐,不同的同学可能有自己的目的,要正常运行其内部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内部管理包括选举或任命社团负责人、明确成员的权利与义务、规范经费的运行及活动开展时的分工与合作等。从调查的结果看,57.14%的认为参加社团基本目的已经达到,14.29%的人达到目的。我校社团会费平均为15元/年。一个学校里众多社团能够协调发展,社团的外部管理也非常重要。目前我校学生社团主要由社团管理委员会管理,他们的任务主要是监督社团的运作,督促社团制定管理章程,协调社团之间关系,促进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社团活动的资金来源。
社团活动经费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活动的规模和质量。目前我校社团活动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社团内部的会费收取,二是企业、单位的赞助,三是学校的资金支持。调查得知,绝大部分社团开支来自于每年入会时每个成员所交的15元会费,只有39.26%的社团有企业资助;社团校内活动得到企业赞助在500元以下的占84.77%,500元~1000元的占9.52%,1000元以上的占5.71%。社团中有学校资金支持的占0.5%。总体而言,我校有三分之一的社团经常得到公司资助或是学校资金支持。
5、社团活动的影响或作用。
社团活动开展得如何可从其影响力来观察。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从活动对社团成员的吸引力来评价,有41.71%的社员认为活动对自己的吸引力很大。第二,从活动在学校的影响力来评价,调查显示社团活动中在学校中影响很大的占35.43%,影响一般的占53.34%。大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一个重要场所,其本身的质量与开展活动的效果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学生参与社团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是出于对社团活动的兴趣。大学是学生发展兴趣的最好时机,大多数学生都有一两种自己的兴趣爱好,各校丰富多彩的社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二、增长知识,锻炼能力。第三、丰富课余生活,结识更多朋友。认为加入社团完全实现初衷的占10.50%,基本实现的占66.20%,完全没有实现的占16.72%;认为参加社团活动使自己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的占38.24%,有一点提高的占46.65%,完全没有提高的占11.63%。
八、【活动总结及感触:】
调查结果充分体现出我校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为求明理而刻苦学习的作风,同时也反应出了大学社团在发展中出现的不足。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全校有93.5%的大学生加入了社团,可大部分同学们加入社团后积极性逐渐降低,却少了当初的热情。
一、阻碍社团发展的原因:
1、大学课程安排的差异,时间调配不过来。社团各成员之间空余时间不一致,这就导致了活动开展时间的限制,有时候就不能保证活动在最有利的时间段开展。
2、学生更注重学业的完成.而且经历过年级升高社会积累过程,
社团所提供的锻炼机会也逐渐变的难以满足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在校大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社团为辅,加强自身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3、学生在加入社团后参加活动过程中透视社团发展的局限性,从而更加着重于实际接触社会。部分会员眼高于顶,尽早的着眼于社会,没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过早的接触社会。
4、社团经费以及学校有关部门的约束,学生不能放开手脚大胆的去尝试,因此不能完成一些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导致失去信心。 以上原因,可以看出,我们学校的社团虽然有很多同学愿意参加,也非常乐意参加,但是,社团的发展前景并不是非常好。很多社团是为了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并不是为了锻炼自身能力来做活动,这样就失去了社团的一部分功能,再加上社团不能与大型的企业公司合作,不能接触到当今尖端技术,自然也就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二、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我校社团工作应该在以下方面做出补充:
1、讲求团队合作,会员相互协作,配合,充分调动会员积极性,做到以会员为本. 会员与社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会员是社团的基本单位,社团由会员构成,社团的存在以会员的存在为基础,会员存在的集合组成了社团;社团的发展是由会员推动,会员的发展与社团的发展紧紧相连,依赖于社团的发展;会员的发展能够促进社团的发展,社团的发展能反哺会员发展的服务目标;最后社团与会员间的关系决定了会员与社团间具有基本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会员是本,没有会员就没有社团、没有会员的组合就没有社团。社团是标,有共同的目标和共享的价值理念,没有社团的凝聚和融合,会员难以组成社团。
2、社团活动讲究现实意义,但富于创新,不要为了活动而活动。在每次活动之前,我们就应该明白我们为什么要举办这次活动,举办这次活动要取得怎么样的成果,要使得活动有意义,这种意义也应该是积极地,对参加的人或者被参加者有意义。创新,一直就存在在社团发展的进程中,没有创新的社团势必会走向没落,创新也是顺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为什么要举办活动,而不是没事找事做,应该是为了达到某个有积极作用的目的去搞活动。
3、 加强会员之间的交流 。会员之间的交流可以使得活动更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举办活动中更容易实行某些措施及权利。很多同学就是为了交朋友而来到社团的,不交流怎么能让别人认识你,怎么了解你,就不能交朋友了。
4、多给新会员机会 ,吸收新思想。大学生社团根据不同的兴趣
特色及宗旨开展不同的活动,为提升会员的综合素质服务,以培养会员的独立人格。新的会员有新的想法,可能他那种新颖的想法就可能
使得一个社团走向一个新的平台。在原有的、继承优秀的同时加以创新,必不可少。
5、社团品牌活动,要经典,不要数量 。每个社团都应该有自己所
特有的,独立的,有本社团特色的品牌活动,活动要经典,要有时代意义,有独到的魅力。当然,这种活动不能有太多,要经典不要数量。
6、社团内部各部分工明确,精简机构,职权分明.没有规矩不成方
圆,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部门机构,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职责,负责不同的任务,各部门坚定履行本部门的义务,做好工作,才能保证社团的健康有力发展。不同的领导阶层要有不同的领导方法,领导着自己的小团队符合大的领导,使得整个社团有序的发展。
7、权利与义务共存。会员和干部一样拥有基本的权利和义务,
在权利与义务的天平下,我们才能准确把握和处理社团与会员间关系。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而不是只有职权,没有义务,也不是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只有梳理好责权利的关系,也才能明确社团之间,社团与社团人之间及社团人与社团人之间的关系。
8、有明确的制度。制度建设并不能一开始就非常完善,而是随
着社团发展而不断完善,因为制度本身运行需要成本,只有当组织发展需要的时候,制度才会衍生出现以降低组织运行成本;当然这种制度必须是符合科学性、合理化的原则,适合组织发展需求,而不是将制度变成组织自身的枷锁,制约组织的发展。社团强调的自由、创新等价值观念并不与建设制度性社团相冲突,制度是保证自由、创新价值观念得到实现的制度保证,能保障社团实现建设自由、创新型社团的稳定环境。制度能够保证社团运行的稳定,制度不随领导人变更或注意力的转移而经常变更,制度让社团的发展不因领导人的变更或注意力的转移而大起大落,能够保证一个组织的稳定发展
九、【结语:】
高校学生社团是在高校共青团组织领导下,由大学生根据共同的
兴趣和爱好,为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发挥特长、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校园学术氛围的形成而自愿组织起来的学生团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大学生社团是由具有相同兴趣的大学生组成的兴趣小组或团体,大学生跨越班级、专业和年级的界限,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或需求,自由地组合在一起,建立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团队。在社团里,可以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交流思想,可以一起读书或打球,可以举办讲座;也可以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了解中国现实。在社团里的日子往往是大学期间最难忘的经历:在社团里能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
能结识一生都难忘的朋友。
【参考文献:】
【1】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资本与民主发展 黄相怀 2006
【2】《卫生职业教育》 关于高校社团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用的思考
周林 姚乐 邱丹丹 章苧宁 2010 第14期
【3】《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梁启超、章太炎、谭嗣同与近
代文化社团 罗福惠2004 第5期
【4】《探索与争鸣》 守望精神家园——威尔海姆·海因里希·里尔的保守社会
政策 徐健 2010 第12期
【5】《图书馆论坛》树立科学发展观开创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新局
面 李新华2006 第2期
【6】《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好学生工
作 曾琦斐 周安刚2009 第3期
【7】《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关于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赵侠
郑海龙 赵辉2008 第2期
【8】《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领导干部科学素养的调查分析 齐冬梅 2008 第3
期
10教育技术专业
巢湖学院大学生对社团活动的态度调查分析报告
【10教育技术专业】
团队成员:刘 伟
潘智杰 刘 岩 刘 波
姓名: [潘智杰]
E _ mail: [[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 [[1**********]]
调查时间:2011年11月25日—12月20日
“社团活动覆盖了了大学生人数超过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83%左右。社团数量的年增幅保持在9%左右。” 北京林业大学最新数据表明,大学生社团近年来发生了许多变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剧增。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课余活动的主要载体和舞台,它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文化涵养以及其他各方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个学校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二、【调查目的:】
为了找准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和原则,更好的使学生社团对学生起积极作用,推动学校学生社团的建设,而且对实际工作中加强和改进学校学生教育、完善学校管理机制、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以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
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调查主体为巢湖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学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制作400份调查报告,约占调查人数的5%,去各宿舍问卷调查、回收问卷同时走访调查.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 1.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重要性 2.明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3.积极支持大学生社团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 4.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 5.不断健全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工作机制
五、【调查信息:】
六、【数据与分析:】
Q1 性别 [单选题]
Q2你是否参加或参加过社团? [单选题]
Q3你所在的社团属于以下哪个类别?(如曾参加过多个种类,请以占用最长时间的社团所在分类为准) [单选题]
Q4你是如何获取社团最新活动信息的?
[多选题]
Q5你参加社团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单选题]
Q6你所在的社团多久举办一次活动?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 每周一次 B 两周一次 C 一个月一次 D 两个月一次 E 其他
72 110 142 30 16
17.14% 29.52% 36.19% 8.57% 3.81%
Q7你所在的社团的每场活动平均人数为? [单选题]
Q8你出席所在社团活动的频率是? [单选题]
Q9 你未参加社团活动的原因有? [多选题]
Q10您所在的社团是否有和校内外有合作? [单选题]
Q11 你认为你最初加入社团的目的是否已经达到? [单选题]
Q12您认为在社团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 增长了知识 B 提升了实践能力 C 提高了合作能力 D 认识了朋友 E 丰富了课余生活
16 104 20 162 94
3.81%
24.76%
4.76%
40.95%
24.76%
Q13 你觉得哪类社团活动对你最有帮助?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 学术性强,能增长知识和专业技能 B 实践性强,能实地考察和体验 C 娱乐性强,能休闲、娱乐和放松 D 组织性强,能锻炼组织协调能力 E 联络性强,能拓展校内外人脉
28 156 144 56 32
6.67% 36.19% 34.29% 13.33% 7.62%
Q14你认为学校应该采取何种体制来指导和管理学生社团? [单选题]
Q15 在您看来当前的社团存在哪些问题? [多选题]
Q16你认为大学生是否有必要参加社团活动? [单选题]
Q17 年级 [单选题]
Q18你所熟知的学生社团有多少个? [单选题]
Q19 你所参加社团的经费从何而来? [单选题]
20你所所在学生社团如果有赞助,赞助有多少? [单选题]
Q21你认为你对本校的学生社团了解程度怎么样? [单选题]
七、【问卷统计资料分析:】
我校的社团包含了文化、体育、艺术等多个方面,可以使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团体,而且可以使加入的同学都能找到自己加入本社团的目的。每个社团都有自己所独有的使命、意义,可以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丰富了我校的大学生的课外活动,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的报告主要是以下面几个方面展开的: 1、社团的参与程度。
社团活动在大学生活中所起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丰富校园文化。而参与活动是创造文化、获得锻炼的起点。社团活动的开展以社员的参与为条件,同时社员对本社团的了解也以参与为基础。从调查获得资料来看,巢湖学院学生社团的参与程度较高,约占93.5%,17.14%的同学每次活动都参加。在这样的条件下,社团经常开展活动占82.85%,社员对社团的了解程度较高,社团成员认为熟悉自己所在社团的主要活动占59.76%。
2、宣传力度。
统计数据显示,对学生社团了解很深的所占比例并不是很大,只占20.71%很多人只是了解社团表面上的运行发展,以及举办活动的效果,很少的人深层的去了解社团,了解社团的发展史,创建意义所在。这样就会导致社团没有知名度,就算是听过的人很多,也是知其名而不知其内涵,不知道这个社团究竟是干什么的,又怎么的存在意义。
3、社团的管理。
社团的管理可分为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两大方面。社团作为由大学生在自愿基础上组织起来的业余团体,本来,加入社团的人员素质、思想等各方面良莠不齐,不同的同学可能有自己的目的,要正常运行其内部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内部管理包括选举或任命社团负责人、明确成员的权利与义务、规范经费的运行及活动开展时的分工与合作等。从调查的结果看,57.14%的认为参加社团基本目的已经达到,14.29%的人达到目的。我校社团会费平均为15元/年。一个学校里众多社团能够协调发展,社团的外部管理也非常重要。目前我校学生社团主要由社团管理委员会管理,他们的任务主要是监督社团的运作,督促社团制定管理章程,协调社团之间关系,促进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社团活动的资金来源。
社团活动经费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活动的规模和质量。目前我校社团活动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社团内部的会费收取,二是企业、单位的赞助,三是学校的资金支持。调查得知,绝大部分社团开支来自于每年入会时每个成员所交的15元会费,只有39.26%的社团有企业资助;社团校内活动得到企业赞助在500元以下的占84.77%,500元~1000元的占9.52%,1000元以上的占5.71%。社团中有学校资金支持的占0.5%。总体而言,我校有三分之一的社团经常得到公司资助或是学校资金支持。
5、社团活动的影响或作用。
社团活动开展得如何可从其影响力来观察。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从活动对社团成员的吸引力来评价,有41.71%的社员认为活动对自己的吸引力很大。第二,从活动在学校的影响力来评价,调查显示社团活动中在学校中影响很大的占35.43%,影响一般的占53.34%。大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一个重要场所,其本身的质量与开展活动的效果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学生参与社团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是出于对社团活动的兴趣。大学是学生发展兴趣的最好时机,大多数学生都有一两种自己的兴趣爱好,各校丰富多彩的社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二、增长知识,锻炼能力。第三、丰富课余生活,结识更多朋友。认为加入社团完全实现初衷的占10.50%,基本实现的占66.20%,完全没有实现的占16.72%;认为参加社团活动使自己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的占38.24%,有一点提高的占46.65%,完全没有提高的占11.63%。
八、【活动总结及感触:】
调查结果充分体现出我校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为求明理而刻苦学习的作风,同时也反应出了大学社团在发展中出现的不足。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全校有93.5%的大学生加入了社团,可大部分同学们加入社团后积极性逐渐降低,却少了当初的热情。
一、阻碍社团发展的原因:
1、大学课程安排的差异,时间调配不过来。社团各成员之间空余时间不一致,这就导致了活动开展时间的限制,有时候就不能保证活动在最有利的时间段开展。
2、学生更注重学业的完成.而且经历过年级升高社会积累过程,
社团所提供的锻炼机会也逐渐变的难以满足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在校大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社团为辅,加强自身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3、学生在加入社团后参加活动过程中透视社团发展的局限性,从而更加着重于实际接触社会。部分会员眼高于顶,尽早的着眼于社会,没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过早的接触社会。
4、社团经费以及学校有关部门的约束,学生不能放开手脚大胆的去尝试,因此不能完成一些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导致失去信心。 以上原因,可以看出,我们学校的社团虽然有很多同学愿意参加,也非常乐意参加,但是,社团的发展前景并不是非常好。很多社团是为了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并不是为了锻炼自身能力来做活动,这样就失去了社团的一部分功能,再加上社团不能与大型的企业公司合作,不能接触到当今尖端技术,自然也就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二、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我校社团工作应该在以下方面做出补充:
1、讲求团队合作,会员相互协作,配合,充分调动会员积极性,做到以会员为本. 会员与社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会员是社团的基本单位,社团由会员构成,社团的存在以会员的存在为基础,会员存在的集合组成了社团;社团的发展是由会员推动,会员的发展与社团的发展紧紧相连,依赖于社团的发展;会员的发展能够促进社团的发展,社团的发展能反哺会员发展的服务目标;最后社团与会员间的关系决定了会员与社团间具有基本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会员是本,没有会员就没有社团、没有会员的组合就没有社团。社团是标,有共同的目标和共享的价值理念,没有社团的凝聚和融合,会员难以组成社团。
2、社团活动讲究现实意义,但富于创新,不要为了活动而活动。在每次活动之前,我们就应该明白我们为什么要举办这次活动,举办这次活动要取得怎么样的成果,要使得活动有意义,这种意义也应该是积极地,对参加的人或者被参加者有意义。创新,一直就存在在社团发展的进程中,没有创新的社团势必会走向没落,创新也是顺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为什么要举办活动,而不是没事找事做,应该是为了达到某个有积极作用的目的去搞活动。
3、 加强会员之间的交流 。会员之间的交流可以使得活动更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举办活动中更容易实行某些措施及权利。很多同学就是为了交朋友而来到社团的,不交流怎么能让别人认识你,怎么了解你,就不能交朋友了。
4、多给新会员机会 ,吸收新思想。大学生社团根据不同的兴趣
特色及宗旨开展不同的活动,为提升会员的综合素质服务,以培养会员的独立人格。新的会员有新的想法,可能他那种新颖的想法就可能
使得一个社团走向一个新的平台。在原有的、继承优秀的同时加以创新,必不可少。
5、社团品牌活动,要经典,不要数量 。每个社团都应该有自己所
特有的,独立的,有本社团特色的品牌活动,活动要经典,要有时代意义,有独到的魅力。当然,这种活动不能有太多,要经典不要数量。
6、社团内部各部分工明确,精简机构,职权分明.没有规矩不成方
圆,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部门机构,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职责,负责不同的任务,各部门坚定履行本部门的义务,做好工作,才能保证社团的健康有力发展。不同的领导阶层要有不同的领导方法,领导着自己的小团队符合大的领导,使得整个社团有序的发展。
7、权利与义务共存。会员和干部一样拥有基本的权利和义务,
在权利与义务的天平下,我们才能准确把握和处理社团与会员间关系。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而不是只有职权,没有义务,也不是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只有梳理好责权利的关系,也才能明确社团之间,社团与社团人之间及社团人与社团人之间的关系。
8、有明确的制度。制度建设并不能一开始就非常完善,而是随
着社团发展而不断完善,因为制度本身运行需要成本,只有当组织发展需要的时候,制度才会衍生出现以降低组织运行成本;当然这种制度必须是符合科学性、合理化的原则,适合组织发展需求,而不是将制度变成组织自身的枷锁,制约组织的发展。社团强调的自由、创新等价值观念并不与建设制度性社团相冲突,制度是保证自由、创新价值观念得到实现的制度保证,能保障社团实现建设自由、创新型社团的稳定环境。制度能够保证社团运行的稳定,制度不随领导人变更或注意力的转移而经常变更,制度让社团的发展不因领导人的变更或注意力的转移而大起大落,能够保证一个组织的稳定发展
九、【结语:】
高校学生社团是在高校共青团组织领导下,由大学生根据共同的
兴趣和爱好,为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发挥特长、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校园学术氛围的形成而自愿组织起来的学生团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大学生社团是由具有相同兴趣的大学生组成的兴趣小组或团体,大学生跨越班级、专业和年级的界限,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或需求,自由地组合在一起,建立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团队。在社团里,可以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交流思想,可以一起读书或打球,可以举办讲座;也可以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了解中国现实。在社团里的日子往往是大学期间最难忘的经历:在社团里能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
能结识一生都难忘的朋友。
【参考文献:】
【1】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资本与民主发展 黄相怀 2006
【2】《卫生职业教育》 关于高校社团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用的思考
周林 姚乐 邱丹丹 章苧宁 2010 第14期
【3】《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梁启超、章太炎、谭嗣同与近
代文化社团 罗福惠2004 第5期
【4】《探索与争鸣》 守望精神家园——威尔海姆·海因里希·里尔的保守社会
政策 徐健 2010 第12期
【5】《图书馆论坛》树立科学发展观开创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新局
面 李新华2006 第2期
【6】《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好学生工
作 曾琦斐 周安刚2009 第3期
【7】《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关于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赵侠
郑海龙 赵辉2008 第2期
【8】《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领导干部科学素养的调查分析 齐冬梅 2008 第3
期
10教育技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