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我们共有一个家教案

第八课 我们共有一个家 教案 2009-11-06 15:28

第八课 我们共有一个家 教案

教学重点:“我爱你,中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集体阅读、讨论,自主探究以及讲读等方法。 教学内容:讲述本课第一个项目——我爱你,中国。 教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入语:(略)

2、板书标题: 我爱你,中国 (二)讲授新课 1、可爱的祖国

(1)祖国的壮丽河山

情境活动一:《江山如此多娇》

在人民大会堂里悬挂着的巨幅画卷——《江山如此多娇》,生动地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象。在这幅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东西南北的地域和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它体现了我们祖国的辽阔广大。

观察《江山如此多娇》画面,把自己看到的景象写下来。 近景: 中景: 远景:

搜集歌颂祖国山河壮美的图片、文章、歌曲等,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师讲述:

(让学生从中感受祖国的壮丽河山,激发他们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情境活动二:览胜祖国大好河山(见教材) ①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高的大河之一,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在中国境内长2057千米。雅鲁藏布江的上游是高寒地带。这里河谷开阔,大部分是平浅谷地,水流缓慢,多湖塘沼泽。原始的大面积草场是天然的动物乐园,生活着藏羚羊、岩羊、野驴、野牦牛等许多野生动物。中游地带,河谷宽窄相同,一放一束,呈串珠状分布。下游地区,江水绕过喜马拉雅山东段的高山,折向南流,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它呈马蹄形,以雄伟、险峻和奇特闻名于世。雅鲁藏布江流域是藏族文化的发源地,有拉萨、日喀则、江孜和林芝等重要文化和旅游城市。

②桂林山水: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③三峡美景: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它西起四川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长二百零四公里。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江面狭窄曲折,江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

在这壮丽的山川之中,曾经闪耀着大溪文化的异彩,诞生过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才女昭君。三国时代,这里曾是吴蜀相争的战场。唐宋以来,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苏轼、陆游等许多诗圣文豪,在这里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诗章。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创造了丰富的文化,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今天我们优秀的人民,将以创造性的劳动,开发三峡,建设三峡,把它装点得更加美丽多姿! ④雄伟长城:

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建筑工程,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不怕困难和集体智慧的体现。其历史之悠久,规模之宏大,气势之磅礴,堪称世界之最和奇迹,因城墙修筑逾万里,故名万里长城。长城象一条奔腾的巨龙,蜿蜒飞驰在北国的群山峻岭之中。它东起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之山海关,向西横跨河北、天津、北京、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7省、自治区、直辖市,西止于甘肃省嘉峪关市的嘉峪关,全长12700多里。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七世纪,前后间歇修筑持续2200多年。其中修筑规模最大的要算明代,从建国初年的洪武起至万历年间,先后经过18次修筑,历时200多年,最终完成了浩大的长城全部工程。现在看到的长城就是明代长城。雄伟

的长城城墙是用巨大条石及砖土砌成的,有的条石长达3米之多,重约1千斤,这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其艰巨性、复杂性是可想而知了。长城的雄伟磅礴不仅表现在它的浩大艰巨,据说登月球的宇航员从月球看地球的建筑物,就能看到伟大的万里长城。长城的防御建筑体系也是较完备和科学的。它根据战略地位和地形的特点,分别筑有碉堡、峰火台、关隘、城台等设施,对当时保卫北部边陲的安宁和中原经济、文化等的发展都曾起过重要作用。 自己游览过祖国的哪些名山大川? 想一想:

下面的诗句反映的是祖国什么地方的景色?请在括号内填写相应的地名:(见教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杭州西湖)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济南大明湖 )

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

过渡: 我们的祖国不仅有壮丽的河山,而且还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①悠久的历史

情境活动三:回顾与思考(见教材)

说一说:通过中华文明的世纪回眸,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近4000年。) ②灿烂的文化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突出表现在“文字典籍”、“艺术创造”和“科技发明”等方面。

“文字典籍”: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之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优秀作品,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链接:(见教材) “艺术创造”:(见教材) “科技发明”:(见教材) 情境活动四:(见教材)

说一说:说说你知道的从古到今,反映我国科技领域趣的突出成就的科技发明? 过渡:祖国悠久的历史、辉煌灿烂的文化以及勤劳勇敢的人民不由得让人发自内心的对祖国、祖国的文化产生一种热爱之情!产生一种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 (3)热爱祖国的表现

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后思考问题)

热爱自己祖国都有哪些表现呢?(见教材) 情境活动五:(见教材) 说一说:

①自己熟悉并能背诵的中华文化经典篇目有多少? 我们该如何对待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是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有着十分丰厚的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我们应该充分地肯定并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②以“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文化”为主题,开展班机演讲活动。(可让学生以此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过渡:我们的祖国不仅有着壮美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了华夏文化,共同书写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历史各民族之间结下了密不可分的兄弟情谊。 2、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我国民族团结的历史传统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材料。从中感受各民族兄弟团结友爱,民族大家庭其乐融融的氛围。然后阅读教材正文。) 情境活动六:(见教材链接材料)

说一说: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汉藏两个民族和睦相处的贡献。

(文成公主入藏后,增进了汉藏两族的手足情谊,促进了中原和西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宗教的交流。她带去的谷物种子,在西藏高原上广为种植;带去的工匠帮助藏族人民制造农具、纺织机、碾米机,兴办制陶、酿酒、造纸、制墨等手工业;带去的宫娥教会藏族人民纺纱织布。文成公主还鼓励和帮助大臣吞米桑布札创造了藏文。后来,她又把许多汉族书籍译成了藏文,促进了汉藏的文化交流。 ) 教师讲述:

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之间多方面的相互交往,丰富了中华文化,开拓了祖国的疆域,推动了社会发展。我国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不仅表现在和平时期,还表现在当祖国遭受外来侵略的时候。„„ 相关链接:(见教材链接材料) (2)民族团结、繁荣稳定的新局面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各民族更是相互团结、相互支持。在祖国的土地上,少数民族主要分布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为此,党和国家及时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以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并有力地支持东部地区的经济建设。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力地说明,新时代民族团结有了新的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是实现国家统一、繁荣和稳定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那么,维护民族团结对我们对我们都有些什么要求呢? (3)维护民族团结的要求

说一说:维护民族团结的要求有哪些呢?

维护民族团结要求我们:①要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②要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做为中学生的我们在学校生活中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呢?

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 拓展探究:(见教材材料)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一次与少数民族同学手拉手活动。 (三)课堂小结:(教师可按板书简单小结) (四)作业

教学内容:讲述本课第二个项目——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情境活动一:(教师展示材料后引导学生讨论)

我们如何理解海内外炎黄子孙的这种民族情结? 或者:为什么海内外华人都如此虔诚的来拜祭黄帝陵呢?

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与同学分享。(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课题: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二、讲授新课

1、炎黄子孙一脉相承 教师讲述:

全世界华人同根同祖、血脉相连,有着共同的文化——汉文化,同是炎黄子孙的他们不论身在何地都心系祖国,有着深厚的民族情结。许多海外华人已经离开祖国很多年了,有的还加入了外国国籍,但他们在内心深处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时刻惦记着祖国,这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民族。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如此虔诚地来拜见黄帝陵,这也正是海外华人炎黄子孙这种民族情结的体现。

斯大林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其中共同的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

(1)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共同愿望 (学生阅读教材,教师简述)

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华腾飞,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众多海外华侨的共同心声。

(2)台湾海峡两岸的人民是血浓于水的骨肉兄弟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

列举史实,说明台湾海峡两岸人民是骨肉兄弟。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资料—可选用):

台湾地处中国内地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台湾古称夷洲、流求。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距今 1700 多年以前,三国时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等对此就有所著述,它们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公元 3 世纪和 7 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进入 17 世纪之后,中国人民在台湾的开拓规模越来越大。17 世纪末,大陆赴台开拓者超过 10 万人。至公元 1893 年(清光绪十九年)时,总数达到50.7万余户,254 万余人。200 年间增长 25 倍。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由南到北,由西及东,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大大加速了台湾整体开发的进程。这一史实说明,台湾和中国其他省区一样,同为中国各族人民所开拓所定居。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即使在日本侵占的 50 年间,这一基本情况也没有改变。台湾的开拓发展史,凝聚了包括当地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早在公元 12 世纪中叶,宋朝政府即已派兵驻守澎湖,将澎湖地区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巡检司”。明朝政府于 16 世纪中后期恢复了一度废止的“巡检司”,并为防御外敌侵犯,增兵澎湖。1662 年(清康熙元年),郑成功在台湾设“承天府”。清朝政府逐步在台湾扩增行政机构,加强了对台湾的治理。1684 年(清康熙二十三年)设“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下设“台湾”(今台南)、“凤山”(今高雄)、“诸罗”(今嘉义)三县,隶属福建省管辖。1714 年(清康熙五十三年),清政府派员测绘台湾地图,勘丈全境里数。1721 年(清康熙六十年),增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改“分巡台厦兵备道”为“分巡台厦道”。尔后又增设“彰化县”和“淡水厅”。1727 年(清雍正五年),复改“分巡台厦道”为“分

巡台湾道”(后又改为“分巡台湾兵备道”),增“澎湖厅”,定“台湾”为官方统一的名称。1875 年(清光绪元年),清政府为进一步经营和治理台湾,再增设“台北府”及“淡水”、“新竹”、“宜兰”三县和“基隆厅”。1885 年(清光绪十一年),清政府正式划台湾为单一行省,任刘铭传为首任巡抚,行政区扩为三府一州,领十一县五厅。刘在任内,铺铁路,开矿山,架电线,造商轮,兴办企业,创设新学堂,把台湾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大向前推进。1945 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重新恢复了台湾省的行政管理机构。

海峡两岸中国人为反对外国侵略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资料—可选用): 15 世纪后期起,西方殖民主义者大肆掠夺殖民地。1624 年(明天启四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南部。1626年(明天启六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台湾北部。1642 年(明崇祯十五年),荷兰又取代西班牙占领台湾北部。两岸同胞为反对外国殖民者侵占台湾进行了包括武装起义在内的各种方式的斗争。1661 年(清顺治十八年),郑成功率众进军台湾,于次年驱逐了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1894(清光绪二十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在日本威迫下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消息传来,举国同愤。在北京会试的包括台湾在内的 18 省千余举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呜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和台湾同胞一起,与占领台湾的日军拼死搏斗。中国内地东南各地居民为支援这一斗争,或捐饷银,或结队赴台,反抗日本侵略。在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同胞一直坚持英勇不屈的斗争。初期,他们组织义军,进行武装游击抵抗,前后达 7 年之久。继而,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他们又汇同大陆同胞一道,先后发起10 余次武装起义。及至本世纪 20 和 30 年代,岛内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群众运动更加波澜壮阔,席卷台湾南北。1937 年,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政府在《中国对日宣战布告》中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关系者,一律废止。《马关条约》自属废止之列。这一布告并郑重宣布:中国将“收复台湾、澎湖、东北四省土地”。中国人民经过 8 年艰苦的抗日战争,于 1945 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收复了失土台湾。台湾同胞鸣放鞭炮,欢欣鼓舞,祭告祖先,庆祝回归祖国怀抱的伟大胜利。 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于中国(资料—可选用):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一部分,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支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反对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中国与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等结成同盟国。1943 年 12 月 1 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 年 7 月 26 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投降,《日本投降条款》规定:“兹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 1945 年 7 月 26 日的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10 月 25 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于中国主权管辖之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160 多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它们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教师讲述: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各族人民同样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部分,在长期的历史融合中两岸人民已经形成了高度的文化认同。一衣带水隔不断两岸同胞的兄弟情谊,制造分裂是割裂历史、违背全体中国人意愿的极端反动行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一位旅美台湾学者写下的长诗《我只有一颗心》正是这种血浓于水的骨肉兄弟情谊的真实写照(学生朗读) 我的家在大陆,也在台湾。 我的心在台北,也在北京。

纵便是几十年的隔离,又怎能割开骨肉相连的眷情? 我们有着同样的黄皮肤, 我们长着同样的黑眼睛

我们用着同样的方块字,我们从头到脚流的是同样的炎黄子孙的血液 海峡两边的姐妹兄弟们,

让我们心贴着心,手拉着手,肩并着肩。 为着全民族多年的心愿, 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力, 在海峡的上空搭起彩色的长虹,

在海峡两岸筑起永不分离的万里长城。

(3)海外华侨心系祖国、情牵中华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

自己还能讲一个海外华侨华人心系祖国的感人事例吗? 资料:

英爱国华侨购回被八国联军掠夺的中国文物

爱国华侨陈俊先生将最近购得的一樽被八国联军掠夺的明代绿色琉璃瓦麒麟转交祖国,交接仪式在伦敦的华人街举行。中国驻英大使馆总领事孙大立在交接仪式上高度赞扬了陈俊先生的爱国情怀。他说,这件文物的失而复得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在过去一个世纪中的历史变迁。陈俊也表示,他很高兴 100 年后这件珍贵的建筑文物回归祖国。据旅英中国文物专家鉴定,这樽高约 40 厘米的琉璃瓦麒麟属明永乐年间琉璃瓦构件,已有 500 多年历史,与故宫建筑构件相一致。据介绍,该文物是英国萨福克兵团于1901 年随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掠夺的,曾作为战利品存放在英国萨福克兵团博物馆,后通过拍卖形式流入民间。最近被英国扬州同乡会会长陈俊先生以重金购得,并积极移交给祖国。 把根留住 年仅 10 岁

小伟就能流利地讲 4 种语言:普通话、闽南话、英语和他加禄语。对于在菲律宾土生土长的华人子女来说,这已是司空见惯。小伟的母亲是从中国福建省移民至此的菲律宾华裔,父亲是中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者的后代。十几年前天山脚下的美丽邂逅,成就了他们的异国情缘。不同寻常的身世也造就了与众不同的生活氛围,就像口中同时穿插着 4 种语言,小伟的角色也在菲律宾土著人与华人之间交替变换。他加禄语是小伟在日常学习、生活,以及与其他华人子女交流时最常用的语言。当被问及普通话讲得如何时,小伟不好意思地表示,大家也可以说,但总觉得有些奇怪,就像与本国人讲外语。然而在家庭生活中,普通话和闽南话则是主要的沟通工具。小伟的父母说,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延续中华民族的传统和文化。在小伟就读的华人学校里,中文课占据了全部课程的三分之一。 爱国华侨陈嘉庚

1874 年 10 月 21 日,陈嘉庚诞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镇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他早年随父去南洋经营工商业,先后开办了 30 多个工厂,100 多个商店,垦殖了橡胶和菠萝园 1 万多英亩,雇佣职工达几万人,可谓家资万贯,但身居海外的他却念念不忘祖国。从 1913 年起,陈嘉庚开始在他的家乡集美捐资兴学,陆续办起中小学、师范、商业、水产、航海、农业等许多学校。1921 年,他又创办了厦门大学,这是当时福建省惟一的大学。仅 1921 年到 1937 年这 16 年中,他就负担了厦门大学的开办费和经费达 400 万元。他逝世前在国内存款共 300 多万元,全部捐献给国家,用作发展教育事业。他一生为教育事业捐献的钱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他经济困难的时候资助的,在他办的公司已经被迫停业的情况下,他仍向银行借款,来维持学校的生存。陈嘉庚个人生活很俭朴。在抗战期间和解放前夕,他在集美村的私宅两次遭到破坏。但他用了 800 万元去修理和增建集美校舍,却始终不肯重建他的私人住宅。陈嘉庚晚年住在集美学校办事处楼上一间很普通的房间,办公桌椅及其他用品都非常简朴陈旧,没有一件奢侈品。他的工作室里有一张旧沙发,他坚持不换新的,只让换一换坐垫,还亲自找来一块小木板,需要时搁在扶手上,作为活动书写板,他晚年常在这块木板上写作。1950 年,厦门大学开始扩建,陈嘉庚常到厦大了解和指导工作。在那里,他与工作人员吃一样的饭菜。即使有中央领导同志到来,他也不设华筵,仅备“炒米粉”等地方风味的菜饭招待客人。陈嘉庚是一位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活动集于一身的华侨,毛泽东曾赞誉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1961 年 8 月 12 日,陈嘉庚先生在北京逝世。 2、我与祖国共命运

情境活动四:(见教材)

想一想:是什么精神不断激励着中国人民勇往直前?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

(按教材讲述,并让学生读图——P24页:“奋战在抗洪救灾前线的解放军战士”)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性,不同的时代民族精神具有不同的内容,但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不变的核心。

抗洪战士们舍生忘死地拼搏在抗洪救灾第一线,也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板书: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是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衰关系着个人的荣辱安危,自觉承担建设国家、保卫国家的责任是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 情境活动五:——我对自己说(见教材)

奶奶告诉我:宁念家乡一撮土,不恋他国万两金。 爷爷告诉我:国泰民可安,国强民可富。 爸爸告诉我:家和日子旺,国和万事兴。

妈妈告诉我:大河有水小河流,国有村有家才有。 叔叔告诉我:位卑未敢忘忧国。 我对自己说: 。

(3)弘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是完成新时期历史使命的要求 情境活动六:(见教材)

这位中学生为什么会被称为“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 (因为她敢于承担热爱祖国的责任和义务)

在面对机遇与挑战的新时期,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进程,都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4)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落实爱国主义行动

议一议:怎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呢?(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 读一读:(见教材)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第八课 我们共有一个家 教案 2009-11-06 15:28

第八课 我们共有一个家 教案

教学重点:“我爱你,中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集体阅读、讨论,自主探究以及讲读等方法。 教学内容:讲述本课第一个项目——我爱你,中国。 教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入语:(略)

2、板书标题: 我爱你,中国 (二)讲授新课 1、可爱的祖国

(1)祖国的壮丽河山

情境活动一:《江山如此多娇》

在人民大会堂里悬挂着的巨幅画卷——《江山如此多娇》,生动地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象。在这幅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东西南北的地域和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它体现了我们祖国的辽阔广大。

观察《江山如此多娇》画面,把自己看到的景象写下来。 近景: 中景: 远景:

搜集歌颂祖国山河壮美的图片、文章、歌曲等,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师讲述:

(让学生从中感受祖国的壮丽河山,激发他们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情境活动二:览胜祖国大好河山(见教材) ①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高的大河之一,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在中国境内长2057千米。雅鲁藏布江的上游是高寒地带。这里河谷开阔,大部分是平浅谷地,水流缓慢,多湖塘沼泽。原始的大面积草场是天然的动物乐园,生活着藏羚羊、岩羊、野驴、野牦牛等许多野生动物。中游地带,河谷宽窄相同,一放一束,呈串珠状分布。下游地区,江水绕过喜马拉雅山东段的高山,折向南流,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它呈马蹄形,以雄伟、险峻和奇特闻名于世。雅鲁藏布江流域是藏族文化的发源地,有拉萨、日喀则、江孜和林芝等重要文化和旅游城市。

②桂林山水: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③三峡美景: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它西起四川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长二百零四公里。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江面狭窄曲折,江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

在这壮丽的山川之中,曾经闪耀着大溪文化的异彩,诞生过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才女昭君。三国时代,这里曾是吴蜀相争的战场。唐宋以来,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苏轼、陆游等许多诗圣文豪,在这里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诗章。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创造了丰富的文化,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今天我们优秀的人民,将以创造性的劳动,开发三峡,建设三峡,把它装点得更加美丽多姿! ④雄伟长城:

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建筑工程,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不怕困难和集体智慧的体现。其历史之悠久,规模之宏大,气势之磅礴,堪称世界之最和奇迹,因城墙修筑逾万里,故名万里长城。长城象一条奔腾的巨龙,蜿蜒飞驰在北国的群山峻岭之中。它东起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之山海关,向西横跨河北、天津、北京、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7省、自治区、直辖市,西止于甘肃省嘉峪关市的嘉峪关,全长12700多里。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七世纪,前后间歇修筑持续2200多年。其中修筑规模最大的要算明代,从建国初年的洪武起至万历年间,先后经过18次修筑,历时200多年,最终完成了浩大的长城全部工程。现在看到的长城就是明代长城。雄伟

的长城城墙是用巨大条石及砖土砌成的,有的条石长达3米之多,重约1千斤,这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其艰巨性、复杂性是可想而知了。长城的雄伟磅礴不仅表现在它的浩大艰巨,据说登月球的宇航员从月球看地球的建筑物,就能看到伟大的万里长城。长城的防御建筑体系也是较完备和科学的。它根据战略地位和地形的特点,分别筑有碉堡、峰火台、关隘、城台等设施,对当时保卫北部边陲的安宁和中原经济、文化等的发展都曾起过重要作用。 自己游览过祖国的哪些名山大川? 想一想:

下面的诗句反映的是祖国什么地方的景色?请在括号内填写相应的地名:(见教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杭州西湖)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济南大明湖 )

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

过渡: 我们的祖国不仅有壮丽的河山,而且还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①悠久的历史

情境活动三:回顾与思考(见教材)

说一说:通过中华文明的世纪回眸,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近4000年。) ②灿烂的文化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突出表现在“文字典籍”、“艺术创造”和“科技发明”等方面。

“文字典籍”: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之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优秀作品,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链接:(见教材) “艺术创造”:(见教材) “科技发明”:(见教材) 情境活动四:(见教材)

说一说:说说你知道的从古到今,反映我国科技领域趣的突出成就的科技发明? 过渡:祖国悠久的历史、辉煌灿烂的文化以及勤劳勇敢的人民不由得让人发自内心的对祖国、祖国的文化产生一种热爱之情!产生一种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 (3)热爱祖国的表现

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后思考问题)

热爱自己祖国都有哪些表现呢?(见教材) 情境活动五:(见教材) 说一说:

①自己熟悉并能背诵的中华文化经典篇目有多少? 我们该如何对待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是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有着十分丰厚的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我们应该充分地肯定并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②以“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文化”为主题,开展班机演讲活动。(可让学生以此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过渡:我们的祖国不仅有着壮美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了华夏文化,共同书写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历史各民族之间结下了密不可分的兄弟情谊。 2、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我国民族团结的历史传统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材料。从中感受各民族兄弟团结友爱,民族大家庭其乐融融的氛围。然后阅读教材正文。) 情境活动六:(见教材链接材料)

说一说: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汉藏两个民族和睦相处的贡献。

(文成公主入藏后,增进了汉藏两族的手足情谊,促进了中原和西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宗教的交流。她带去的谷物种子,在西藏高原上广为种植;带去的工匠帮助藏族人民制造农具、纺织机、碾米机,兴办制陶、酿酒、造纸、制墨等手工业;带去的宫娥教会藏族人民纺纱织布。文成公主还鼓励和帮助大臣吞米桑布札创造了藏文。后来,她又把许多汉族书籍译成了藏文,促进了汉藏的文化交流。 ) 教师讲述:

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之间多方面的相互交往,丰富了中华文化,开拓了祖国的疆域,推动了社会发展。我国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不仅表现在和平时期,还表现在当祖国遭受外来侵略的时候。„„ 相关链接:(见教材链接材料) (2)民族团结、繁荣稳定的新局面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各民族更是相互团结、相互支持。在祖国的土地上,少数民族主要分布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为此,党和国家及时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以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并有力地支持东部地区的经济建设。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力地说明,新时代民族团结有了新的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是实现国家统一、繁荣和稳定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那么,维护民族团结对我们对我们都有些什么要求呢? (3)维护民族团结的要求

说一说:维护民族团结的要求有哪些呢?

维护民族团结要求我们:①要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②要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做为中学生的我们在学校生活中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呢?

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 拓展探究:(见教材材料)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一次与少数民族同学手拉手活动。 (三)课堂小结:(教师可按板书简单小结) (四)作业

教学内容:讲述本课第二个项目——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情境活动一:(教师展示材料后引导学生讨论)

我们如何理解海内外炎黄子孙的这种民族情结? 或者:为什么海内外华人都如此虔诚的来拜祭黄帝陵呢?

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与同学分享。(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课题: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二、讲授新课

1、炎黄子孙一脉相承 教师讲述:

全世界华人同根同祖、血脉相连,有着共同的文化——汉文化,同是炎黄子孙的他们不论身在何地都心系祖国,有着深厚的民族情结。许多海外华人已经离开祖国很多年了,有的还加入了外国国籍,但他们在内心深处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时刻惦记着祖国,这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民族。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如此虔诚地来拜见黄帝陵,这也正是海外华人炎黄子孙这种民族情结的体现。

斯大林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其中共同的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

(1)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共同愿望 (学生阅读教材,教师简述)

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华腾飞,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众多海外华侨的共同心声。

(2)台湾海峡两岸的人民是血浓于水的骨肉兄弟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

列举史实,说明台湾海峡两岸人民是骨肉兄弟。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资料—可选用):

台湾地处中国内地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台湾古称夷洲、流求。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距今 1700 多年以前,三国时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等对此就有所著述,它们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公元 3 世纪和 7 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进入 17 世纪之后,中国人民在台湾的开拓规模越来越大。17 世纪末,大陆赴台开拓者超过 10 万人。至公元 1893 年(清光绪十九年)时,总数达到50.7万余户,254 万余人。200 年间增长 25 倍。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由南到北,由西及东,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大大加速了台湾整体开发的进程。这一史实说明,台湾和中国其他省区一样,同为中国各族人民所开拓所定居。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即使在日本侵占的 50 年间,这一基本情况也没有改变。台湾的开拓发展史,凝聚了包括当地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早在公元 12 世纪中叶,宋朝政府即已派兵驻守澎湖,将澎湖地区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巡检司”。明朝政府于 16 世纪中后期恢复了一度废止的“巡检司”,并为防御外敌侵犯,增兵澎湖。1662 年(清康熙元年),郑成功在台湾设“承天府”。清朝政府逐步在台湾扩增行政机构,加强了对台湾的治理。1684 年(清康熙二十三年)设“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下设“台湾”(今台南)、“凤山”(今高雄)、“诸罗”(今嘉义)三县,隶属福建省管辖。1714 年(清康熙五十三年),清政府派员测绘台湾地图,勘丈全境里数。1721 年(清康熙六十年),增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改“分巡台厦兵备道”为“分巡台厦道”。尔后又增设“彰化县”和“淡水厅”。1727 年(清雍正五年),复改“分巡台厦道”为“分

巡台湾道”(后又改为“分巡台湾兵备道”),增“澎湖厅”,定“台湾”为官方统一的名称。1875 年(清光绪元年),清政府为进一步经营和治理台湾,再增设“台北府”及“淡水”、“新竹”、“宜兰”三县和“基隆厅”。1885 年(清光绪十一年),清政府正式划台湾为单一行省,任刘铭传为首任巡抚,行政区扩为三府一州,领十一县五厅。刘在任内,铺铁路,开矿山,架电线,造商轮,兴办企业,创设新学堂,把台湾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大向前推进。1945 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重新恢复了台湾省的行政管理机构。

海峡两岸中国人为反对外国侵略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资料—可选用): 15 世纪后期起,西方殖民主义者大肆掠夺殖民地。1624 年(明天启四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南部。1626年(明天启六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台湾北部。1642 年(明崇祯十五年),荷兰又取代西班牙占领台湾北部。两岸同胞为反对外国殖民者侵占台湾进行了包括武装起义在内的各种方式的斗争。1661 年(清顺治十八年),郑成功率众进军台湾,于次年驱逐了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1894(清光绪二十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在日本威迫下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消息传来,举国同愤。在北京会试的包括台湾在内的 18 省千余举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呜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和台湾同胞一起,与占领台湾的日军拼死搏斗。中国内地东南各地居民为支援这一斗争,或捐饷银,或结队赴台,反抗日本侵略。在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同胞一直坚持英勇不屈的斗争。初期,他们组织义军,进行武装游击抵抗,前后达 7 年之久。继而,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他们又汇同大陆同胞一道,先后发起10 余次武装起义。及至本世纪 20 和 30 年代,岛内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群众运动更加波澜壮阔,席卷台湾南北。1937 年,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政府在《中国对日宣战布告》中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关系者,一律废止。《马关条约》自属废止之列。这一布告并郑重宣布:中国将“收复台湾、澎湖、东北四省土地”。中国人民经过 8 年艰苦的抗日战争,于 1945 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收复了失土台湾。台湾同胞鸣放鞭炮,欢欣鼓舞,祭告祖先,庆祝回归祖国怀抱的伟大胜利。 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于中国(资料—可选用):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一部分,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支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反对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中国与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等结成同盟国。1943 年 12 月 1 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 年 7 月 26 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投降,《日本投降条款》规定:“兹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 1945 年 7 月 26 日的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10 月 25 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于中国主权管辖之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160 多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它们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教师讲述: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各族人民同样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部分,在长期的历史融合中两岸人民已经形成了高度的文化认同。一衣带水隔不断两岸同胞的兄弟情谊,制造分裂是割裂历史、违背全体中国人意愿的极端反动行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一位旅美台湾学者写下的长诗《我只有一颗心》正是这种血浓于水的骨肉兄弟情谊的真实写照(学生朗读) 我的家在大陆,也在台湾。 我的心在台北,也在北京。

纵便是几十年的隔离,又怎能割开骨肉相连的眷情? 我们有着同样的黄皮肤, 我们长着同样的黑眼睛

我们用着同样的方块字,我们从头到脚流的是同样的炎黄子孙的血液 海峡两边的姐妹兄弟们,

让我们心贴着心,手拉着手,肩并着肩。 为着全民族多年的心愿, 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力, 在海峡的上空搭起彩色的长虹,

在海峡两岸筑起永不分离的万里长城。

(3)海外华侨心系祖国、情牵中华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

自己还能讲一个海外华侨华人心系祖国的感人事例吗? 资料:

英爱国华侨购回被八国联军掠夺的中国文物

爱国华侨陈俊先生将最近购得的一樽被八国联军掠夺的明代绿色琉璃瓦麒麟转交祖国,交接仪式在伦敦的华人街举行。中国驻英大使馆总领事孙大立在交接仪式上高度赞扬了陈俊先生的爱国情怀。他说,这件文物的失而复得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在过去一个世纪中的历史变迁。陈俊也表示,他很高兴 100 年后这件珍贵的建筑文物回归祖国。据旅英中国文物专家鉴定,这樽高约 40 厘米的琉璃瓦麒麟属明永乐年间琉璃瓦构件,已有 500 多年历史,与故宫建筑构件相一致。据介绍,该文物是英国萨福克兵团于1901 年随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掠夺的,曾作为战利品存放在英国萨福克兵团博物馆,后通过拍卖形式流入民间。最近被英国扬州同乡会会长陈俊先生以重金购得,并积极移交给祖国。 把根留住 年仅 10 岁

小伟就能流利地讲 4 种语言:普通话、闽南话、英语和他加禄语。对于在菲律宾土生土长的华人子女来说,这已是司空见惯。小伟的母亲是从中国福建省移民至此的菲律宾华裔,父亲是中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者的后代。十几年前天山脚下的美丽邂逅,成就了他们的异国情缘。不同寻常的身世也造就了与众不同的生活氛围,就像口中同时穿插着 4 种语言,小伟的角色也在菲律宾土著人与华人之间交替变换。他加禄语是小伟在日常学习、生活,以及与其他华人子女交流时最常用的语言。当被问及普通话讲得如何时,小伟不好意思地表示,大家也可以说,但总觉得有些奇怪,就像与本国人讲外语。然而在家庭生活中,普通话和闽南话则是主要的沟通工具。小伟的父母说,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延续中华民族的传统和文化。在小伟就读的华人学校里,中文课占据了全部课程的三分之一。 爱国华侨陈嘉庚

1874 年 10 月 21 日,陈嘉庚诞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镇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他早年随父去南洋经营工商业,先后开办了 30 多个工厂,100 多个商店,垦殖了橡胶和菠萝园 1 万多英亩,雇佣职工达几万人,可谓家资万贯,但身居海外的他却念念不忘祖国。从 1913 年起,陈嘉庚开始在他的家乡集美捐资兴学,陆续办起中小学、师范、商业、水产、航海、农业等许多学校。1921 年,他又创办了厦门大学,这是当时福建省惟一的大学。仅 1921 年到 1937 年这 16 年中,他就负担了厦门大学的开办费和经费达 400 万元。他逝世前在国内存款共 300 多万元,全部捐献给国家,用作发展教育事业。他一生为教育事业捐献的钱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他经济困难的时候资助的,在他办的公司已经被迫停业的情况下,他仍向银行借款,来维持学校的生存。陈嘉庚个人生活很俭朴。在抗战期间和解放前夕,他在集美村的私宅两次遭到破坏。但他用了 800 万元去修理和增建集美校舍,却始终不肯重建他的私人住宅。陈嘉庚晚年住在集美学校办事处楼上一间很普通的房间,办公桌椅及其他用品都非常简朴陈旧,没有一件奢侈品。他的工作室里有一张旧沙发,他坚持不换新的,只让换一换坐垫,还亲自找来一块小木板,需要时搁在扶手上,作为活动书写板,他晚年常在这块木板上写作。1950 年,厦门大学开始扩建,陈嘉庚常到厦大了解和指导工作。在那里,他与工作人员吃一样的饭菜。即使有中央领导同志到来,他也不设华筵,仅备“炒米粉”等地方风味的菜饭招待客人。陈嘉庚是一位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活动集于一身的华侨,毛泽东曾赞誉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1961 年 8 月 12 日,陈嘉庚先生在北京逝世。 2、我与祖国共命运

情境活动四:(见教材)

想一想:是什么精神不断激励着中国人民勇往直前?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

(按教材讲述,并让学生读图——P24页:“奋战在抗洪救灾前线的解放军战士”)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性,不同的时代民族精神具有不同的内容,但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不变的核心。

抗洪战士们舍生忘死地拼搏在抗洪救灾第一线,也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板书: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是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衰关系着个人的荣辱安危,自觉承担建设国家、保卫国家的责任是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 情境活动五:——我对自己说(见教材)

奶奶告诉我:宁念家乡一撮土,不恋他国万两金。 爷爷告诉我:国泰民可安,国强民可富。 爸爸告诉我:家和日子旺,国和万事兴。

妈妈告诉我:大河有水小河流,国有村有家才有。 叔叔告诉我:位卑未敢忘忧国。 我对自己说: 。

(3)弘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是完成新时期历史使命的要求 情境活动六:(见教材)

这位中学生为什么会被称为“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 (因为她敢于承担热爱祖国的责任和义务)

在面对机遇与挑战的新时期,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进程,都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4)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落实爱国主义行动

议一议:怎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呢?(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 读一读:(见教材)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相关文章

  • 我们共有一个家教案
  • <我们共有一个家> 课 型 复习 学 校 滕州姜屯中学 姓 名 年 龄 32 职 称 中教二级 电 话 <我们共有一个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本课所学基础知识 2.学以致用,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 ...查看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举一反三练习
  • 做应用题是一种很好的思维锻炼. 做应用题不但要会算,而且要 多思考,善于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可以说做应用题是运用数学的开始. 加.减.乘是最基本的运算,和.差.倍数是两数之间最简单的数量关系. 应用题的训练,就从这 一.和差问题 说到&q ...查看


  • 家教市场分析
  • 中国家教市场分析 中国家教市场分析: 教育行业是永不衰退的行业,是少有的 据专家预测,教育将成为21世纪最热门的三大投资领域(教育.旅游.休闲)之一,全球的战略投资家尤其看好其中的教育市场,将其列为21世纪最有投资价值的项目之一.目前我国的 ...查看


  • 棋盘中的数学问题一
  • 2011-2012学暑期五年级讲义 (2012年7月) 第四讲 棋盘中的数学问题(一) 所谓棋盘,常见的有中国象棋棋盘(下图(1)),围棋盘(下图(2)),还有国际象棋棋盘(下图(3)).以这些棋盘为背景而提出的问题统称为棋盘问题.这里面与 ...查看


  • 家校合作谱新篇共育英才铸辉煌
  • 家校合作谱新篇 共育英才铸辉煌 宜阳县石陵一中创建于1969年,学校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38人,其中本科学历的教师18人,省市县优秀教师16人,中学一级教师13人.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650人 ...查看


  • 一位妈妈为孩子找家教的血泪史
  • 一位妈妈为孩子找家教的"血泪史" 如果大宝是我的第二个孩子,我绝对不会天真的认为孩子童年就是应该无忧无虑的.以为上了小学就可以正常进行义务教育,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当大宝刚上了一年级,教材是很简单,可是连ABC都还没讲完 ...查看


  • 青年志愿者活动简报
  • 青年志愿者活动简报 [2003]第一期 "学雷锋" 活动月特刊 2003年3月31日 编辑:刘荣荣 第二批注册中国青年志愿者 2003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四十周年纪念日,共青团 ...查看


  • 教师行业调查报告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报告(论文) 题 目__ 学 院 班 级___ 负责人 联系电话_ 指导老师___ 日期: 2011 年 8 月 5日 教师教育工作的行业调查 () 摘要:自古至今,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 ...查看


  • 小学三年级专题语文篇
  • � ����������������线���_�__�__�__�__�__�__�_题�号答�考要�__不�__内�__线�__订�__装�__订__�__�_名�姓������������级 �班�����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