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一14大雁归来

14 大雁归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缄默、窥探、狩猎、顾忌、凋零、滑翔”等词的读音、字形并学会运用。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的主旨。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归纳要点,整体把握文意,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

2.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珍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教学重点

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

●教学方法

1.文献法。提前安排学生收集有关大雁的科普文章、图片、诗文等资料,课前相互交流,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2.合作探究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教学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展播,朗读课文,积累词语,初步感知文意;合作研讨,深层探究,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品读课文,把握独特的写法,感受作品浓郁的抒情色彩;学生自由质疑问难,理解难句,增强语感;延伸拓展,阅读《是谁赶走了鸟类》一文,沟通课堂内外。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大雁是秋寒南征春暖北返的候鸟,据说它还能传递书信,因此很容易牵动人们的羁旅愁情、岁月之感。自古以来,诗人们睹雁伤情或托雁寄怀,留下了许多伤感的咏雁作品。而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雁归来》却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爱意的科学文艺散文。

设计(二)

每当萧飒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以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相交,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般,行动划一。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有关雁的记忆。

设计(三)

《敬畏自然》说:“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他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利奥波德,这位美国著名伦理学家,他对大雁,正是这样,他把大雁看做与自己平等的生命,看做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宇宙之美的展示者。他怀着喜爱的心情、欣赏的心情,观察大雁的种种活动情景,请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走进大雁的世界。

设计(四)

大雁,我们并不陌生。那么,你对大雁有哪些了解呢?(同学谈:外形,候鸟,合群

性,叫声嘹亮„„)利奥波德对大雁作过一番观察和研究。他观察过归来的大雁到了目的地怎样寻找栖息地,他观察过大雁觅食,他研究过雁群的结构,他聆听过大雁集会的鸣叫,原来大雁还有这么多闻所未闻的趣事,让我们走进《大雁归来》的世界。

二、资料展播

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有关雁的各种资料,各组选择较有价值的资料,提交教师利用投影显示给大家,全班共同欣赏。

资料(1)《辞海》中“雁”的词条

资料(2)周瘦鹃随笔《雁》

资料(3)历代有关雁的诗歌

资料(4)雁的图片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解文章主旨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感受文意。

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缄默(jiān):闭口不说话。 .

窥探(kuī):暗中察看。 .

狩猎(shòu):打猎。 .

凋零(diāo):草木凋谢零落。 .

2.学生默读课文,概括要点,把握文意。

提问: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哪些个性特点?

学生快速筛选相关信息,概括段意,归纳要点。

明确:文章描写了三月大雁的归来,觅食前后的鸣叫、孤雁、四月间群居沼泽时的鸣叫,即归来、觅食、集会。

大雁是具有灵性的候鸟,是报春使者,善远飞,喜群居,重友情,有联合观念。

3.领悟文章的主旨。

(1)(多媒体显示)

作者在《沙乡年鉴》的序言中说:“这里所描述的是我们一家人在周末时,在那个远离过多的现代化的世外桃源——‘木屋’中所看到和所做的事情。在这个先是被我们越来越完美的社会榨取殆尽 ,然后又被遗弃的沙子农场里,我们试图用铲子和斧子去重建我们在其他地方正在失去的那些东西。正是在这儿,我们探索着,而且也发现着上帝赐予我们的本质。”

提问:阅读上面的材料,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

学生明确: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

(2)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三段。

提问:如何理解这三段话的深刻含意?

学生思考,明确:大雁具有联合的观念,全球一体化,这是人类所不及的;大雁的迁徙活动是富有诗意的,对人类有益无损,大雁归来的鸣叫,简直是带有野性的诗歌。

(3)请同学们概括文章的主旨。

明确: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一言以蔽之,即人类应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四、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独特的写法,感受浓郁的抒情色彩

1.(多媒体显示)

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形状略似家鹅,有的较小。嘴宽而厚,嘴甲比较宽阔,啮缘有较钝的栉状突起。雌雄羽色相似,多数呈淡灰褐色,有斑纹。大雁群居水边,往往千百成群,夜宿时,有雁在周围专司警戒,如果遇到袭击,就鸣叫报警。主食嫩叶、细根、种子,间或啄食农田谷物。每年春风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人们称之为“雁字”,因为行列整齐,人们称之为“雁阵”。大雁的飞行,路线是笔直的。中国常见的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雁队成6只,或以6只的倍数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

摘自《辞海》

提问:把这一段文字与课文进行比较,两文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明确:这一段文字,重说明。客观介绍有关大雁的科学知识,如大雁的属性、外形、生活习性、候鸟、飞行线路、聚合性等。

课文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课文也介绍了大雁的生活习性、大雁的飞行路线、雁队的数字分析等科学知识,但侧重点并不在于介绍知识。

2.教师点拨:本文独特的写法表现在科学知识与文学趣味并重,形象性、抒情性是本文最明显的特征。请同学们自主选例评析。

(1)品味形象性

明确:本文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如:春雁归来时的热情低语,向水洼池塘问好;觅食前后鸣叫,似乎先有一场辩论,返回后还会论述食物的价值;晚上大雁群居沼泽集会,发言、激烈的辩论、深沉的总结、稀疏的谈论。形象的描写,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另外,衬托手法的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如主教雀、花鼠衬托大雁的坚定不移,乌鸦衬托大雁飞行路线笔直。

(2)感受抒情性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品浓郁的抒情色彩。

(多媒体显示)

仔细体会下列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3)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

(4)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

(5)每年三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赌注。

(6)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学生自由发言,任选一句来谈自己的感受。

明确:(1)这句话是说,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

(2)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

(3)这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珍视。

(4)作者为孤雁而感伤,为它们失去亲人而悲哀伤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枪杀大雁者的反感乃至愤恨。

(5)大雁用生命实现联合的信念,而人类却遥不可及,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赞扬、钦佩、崇敬之情。

(6)春风后大雁回归,它离开了食品丰足、冬季温暖的南方,最后来到阳光充足、夏季僻静的北方,生育小雁。迁徙中的大雁,它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

教师总结:浓郁的抒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他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钦敬,他为大雁担惊受怕,为遍体创伤的孤雁的不幸而悲伤哀痛,他为大雁归来而欣喜欢乐,对大雁的种种鸣叫声由衷喜爱,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笔墨中也饱含爱意。

学生选择文中的片断,涵泳体味作者的满腔深情。

五、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合作研讨,释疑存疑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提出一个最急于解决的问题。如有小组成员不能解答的疑难问题,以纸条形式向教师提问。

2.教师选择较有价值的共性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研讨解决。

代表性的问题有:

(1)如何理解“它的来临,伴随着一位切断了其后路的先知的坚定信念”?

(2)“向我们农场宣告不同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意思呢?

(3)作者周末就到农场度假,用心观察大雁,这样多情地感受大雁,这样的情怀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1)课文是译作,理解起来有困难。联系上文,“坚定信念”是指经过迁徙到达目的地之日,准是春回大地之时。迁徙之前,远在千里之外,而且要把迁徙的时间计算在内,它们就能断定目的地的季节,所以说“先知”。“切断了其后路”,意思是大雁不像主教雀或花鼠,它们一旦迁徙,“要想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是有进无退的。

(2)联系下文,大雁知道11月份每个沼泽和池塘都布满了猎枪,而春天是休战时刻,那些狩猎点和小洲并无猎枪,由此可知,威斯康星的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冬季则允许猎杀。说大雁也知道这个法规,所以冬天只有晚上才到刚刚收割了的地里偷食玉米,春季则可以放心地活动、觅食。

(3)在作者的观念中,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的其他部分也应该平等地和谐共处。作者发现,大雁这种生灵,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有家庭结构,也有亲情,人类虽为万物之灵,但不应该自私地伤害它们。况且大雁有不少为人类所不及的品性,它们向来有联合的观念,它们对人类有益而无损。人类回归自然,可以从自然中获得无穷乐趣,而这是高度物质文明所不能代替的。到自然中去,与动物为伴,这是一种回归自然的趋势。

存疑:对有损无益、损益兼有的动物,我们也要与它们和谐共处吗?

教师不必急于给予回答,引导他们课后自己查阅资料,作为“研究性课题”布置下去,两周以后上交研究性报告。

六、课堂小结

《大雁归来》为我们唱响了一曲田园牧歌,引人向往,发人深省。一种平静的较高的“生活水准”是否值得以牺牲自然的、野外的和无拘束的东西为代价?曾几何时,我们远离了自然,躲在了水泥钢筋做成的“阁楼”里,生活简化得只剩下自己,环境浓缩得只剩下公园,一切纯朴的本真的自然的东西,从我们的视野中悄然离去。感谢利奥波德,他让我们明白了:热爱自然,是人类的共同情感;回归自然,是人类的终极追求。

七、延伸拓展

阅读《谁赶走了鸟类》一文,思考文后题目。如课上不能完成,留待课后继续思考。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谁赶走了鸟类

①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鸟声了。有几次我竖着耳朵谛听,只有车辆超标的喇叭声和工......

地上机器的轰鸣。车辆和工地是目前中国城市的两只脚,一个城市的发展就是靠这两只脚走出来,我知道。

②我还知道是谁驱赶了鸟类。

③去年春季的某一天,晨跑后我照例由那条林阴小路散步回家,正是留鸟和候鸟大会师的时候,期望能在浓阴处听场鸟的演唱会。 ④小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些青枝嫩杈,那是些理直气壮的人信手折下又信手扔下的,它们露宿一夜后绝望地挺着身子。

⑤终于听到鸟鸣,是只引吭高歌的麻雀。可仅仅是试了嗓子,歌声便戛然而止。正疑惑着,我看到一个举着汽枪的兴高采烈的男人。

下,想骂当然也没骂一句。我

疯子。再做一次于事无补的神经病、疯子有什么好处?

⑧“冷静”还安慰我:再说骂他一个人有什么用?回头你可以写文章骂,告诉更多的人爱护鸟类。

⑨不久,我在家里还接待了丈夫的朋友的朋友,那家伙在饭桌上大谈他捕鸟的本事,

最高纪录是三天打死二百二十只,而我虽然心里难过愤怒,居然没有把他赶出去。

⑩我们的大众可以容忍凶残者的胡作非为,却容忍不了年轻人的“异常举动”。我就是人们矫枉过正的典范,几年前还热血沸腾,几年后就如此“冷静”了。

11我会写文章吗?或许。在所有的人中,文人最会自我安慰,发现自己软弱卑微但又○

不愿承认,总会写些慷慨激昂的文字痛骂那些他们想痛骂的人,虽然他想痛骂的人根本不留意任何书和报纸,自己却很可以在自己的文字中坚强勇敢伟大一会儿。

12我早已是“好人”了。大家都说我是个“好人”,好妻子好妈妈好媳妇好朋友好同○

志,但我却蜕化成了罪犯最可耻的同谋。驱赶鸟类的不仅是枪手和伐木者,更多的是像我这样视而不见和冷眼旁观的“好人”。

13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听到鸟声了。我无法不怀念鸟声,像怀念因为我疏忽而远走他○

乡的最亲密的朋友。

14一处浓阴,三五只鸟,曾把我和喧闹的世界隔开。那清丽的歌声沁人心脾,一洗心○

上尘埃和身上的疲惫,任何人类的语言无法代替。

15没有了自由的鸟的鸣唱,便无处可逃,拥拥挤挤跌跌撞撞的世界的喧闹包围了我,○

无处不在。

16在喧闹的人的世界中,我重新寻找我们口口声声的“人类朋友”——鸟类。 ○

17“我们的朋友”在鸟市上被明码标价。 ○

18“我们的朋友”被搬上各式各样的餐桌,塞进各式各样的嘴里。 ○

19我们这样待“朋友”太久了。不用多久,我们这些“好人”的后代只能到鸟市上去○

认识“我们的朋友”了。

20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听到鸟声了,我无法不担心我和我的同类。鸟是人类的长喉,○

向上帝传达人的声音,而空中飞过的鸟则是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一个民族的镜子,反映着人之所以为人的最起码的良知。

21鸟声渐远。渐远的又何止是鸟声呢? ○

1.文章标题是“谁赶走了鸟类”,阅读全文后,你认为这里的“谁”指的是什么人?

2.第①段中加点的“竖着耳朵”和“谛听”,从内容上看,作者要突出强调的是什么?

3.比较下面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个表达效果好,为什么好?

①小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些青枝嫩杈,那是些理直气壮的人信手折下又信手扔下的,它们露宿一夜后绝望地挺着身子。

②小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些青枝嫩杈,那是有些人折下又扔下的,它们露宿一夜后绝望地挺着身子。

4.文中写了作者没有阻止举着汽枪打鸟的男人的行动,写这件事时作者详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详写?

5.根据文意,依次填到第⑥段

( )

A.甚至 虽然 甚至 何况

C.但是 虽然 D.但是 何况

15段中,作者说“无处可逃”“无处不在”,她是说谁“无处可逃”,什么“无6.第○

处不在”?

7.文章末段说“鸟声渐远。渐远的又何止是鸟声呢?”从全文看,你认为,“渐远的”除了“鸟声”还有什么?

(济南市中考题)

参考答案:

1.枪手和伐木者以及视而不见、冷眼旁观的“好人”。

2.突出强调了鸟的稀少或很久没有听到鸟声了。

3.①句好。“理直气壮”“信手”形象写出了某些人不文明的行为和习惯,表达了作者的不满。

4.详写了“我”当时的心理活动。说明了“我”似的“好人”事不关己、明哲保身的处世态度,告诉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是人人有责的,从而突出了中心。

5.A

6.“我”无处可逃;喧闹无处不在。

7.渐远的还有人之所以为人的良知。

八、布置作业

1.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溪水淙淙,都是宇宙的精灵,是大自然富予人们最美妙的文章和乐章。但这些文章和乐章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有的人,泉水丁冬,在他听来是大自然奏出的美妙和偕的音乐;天上的白云,在他看来是大自然铺就的最美最好的图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有的人,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这样的人是无法领略大自然的情趣的。

(1)这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错别字: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②错别字: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有一个病句,请在文中用“——”画出,并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3)根据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组成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继续完成课上《谁赶走了鸟类》阅读题目。

参考答案:

1.(1)①富—赋 ②偕—谐

(2)最后一句,“颜色”不能听到,应改为:„„听到的只是声音,看到的只有颜色„„

(3)略(注意原句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板书设计

14 大雁归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缄默、窥探、狩猎、顾忌、凋零、滑翔”等词的读音、字形并学会运用。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的主旨。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归纳要点,整体把握文意,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

2.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珍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教学重点

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

●教学方法

1.文献法。提前安排学生收集有关大雁的科普文章、图片、诗文等资料,课前相互交流,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2.合作探究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教学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展播,朗读课文,积累词语,初步感知文意;合作研讨,深层探究,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品读课文,把握独特的写法,感受作品浓郁的抒情色彩;学生自由质疑问难,理解难句,增强语感;延伸拓展,阅读《是谁赶走了鸟类》一文,沟通课堂内外。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大雁是秋寒南征春暖北返的候鸟,据说它还能传递书信,因此很容易牵动人们的羁旅愁情、岁月之感。自古以来,诗人们睹雁伤情或托雁寄怀,留下了许多伤感的咏雁作品。而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雁归来》却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爱意的科学文艺散文。

设计(二)

每当萧飒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以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相交,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般,行动划一。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有关雁的记忆。

设计(三)

《敬畏自然》说:“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他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利奥波德,这位美国著名伦理学家,他对大雁,正是这样,他把大雁看做与自己平等的生命,看做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宇宙之美的展示者。他怀着喜爱的心情、欣赏的心情,观察大雁的种种活动情景,请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走进大雁的世界。

设计(四)

大雁,我们并不陌生。那么,你对大雁有哪些了解呢?(同学谈:外形,候鸟,合群

性,叫声嘹亮„„)利奥波德对大雁作过一番观察和研究。他观察过归来的大雁到了目的地怎样寻找栖息地,他观察过大雁觅食,他研究过雁群的结构,他聆听过大雁集会的鸣叫,原来大雁还有这么多闻所未闻的趣事,让我们走进《大雁归来》的世界。

二、资料展播

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有关雁的各种资料,各组选择较有价值的资料,提交教师利用投影显示给大家,全班共同欣赏。

资料(1)《辞海》中“雁”的词条

资料(2)周瘦鹃随笔《雁》

资料(3)历代有关雁的诗歌

资料(4)雁的图片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解文章主旨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感受文意。

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缄默(jiān):闭口不说话。 .

窥探(kuī):暗中察看。 .

狩猎(shòu):打猎。 .

凋零(diāo):草木凋谢零落。 .

2.学生默读课文,概括要点,把握文意。

提问: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哪些个性特点?

学生快速筛选相关信息,概括段意,归纳要点。

明确:文章描写了三月大雁的归来,觅食前后的鸣叫、孤雁、四月间群居沼泽时的鸣叫,即归来、觅食、集会。

大雁是具有灵性的候鸟,是报春使者,善远飞,喜群居,重友情,有联合观念。

3.领悟文章的主旨。

(1)(多媒体显示)

作者在《沙乡年鉴》的序言中说:“这里所描述的是我们一家人在周末时,在那个远离过多的现代化的世外桃源——‘木屋’中所看到和所做的事情。在这个先是被我们越来越完美的社会榨取殆尽 ,然后又被遗弃的沙子农场里,我们试图用铲子和斧子去重建我们在其他地方正在失去的那些东西。正是在这儿,我们探索着,而且也发现着上帝赐予我们的本质。”

提问:阅读上面的材料,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

学生明确: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

(2)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三段。

提问:如何理解这三段话的深刻含意?

学生思考,明确:大雁具有联合的观念,全球一体化,这是人类所不及的;大雁的迁徙活动是富有诗意的,对人类有益无损,大雁归来的鸣叫,简直是带有野性的诗歌。

(3)请同学们概括文章的主旨。

明确: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一言以蔽之,即人类应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四、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独特的写法,感受浓郁的抒情色彩

1.(多媒体显示)

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形状略似家鹅,有的较小。嘴宽而厚,嘴甲比较宽阔,啮缘有较钝的栉状突起。雌雄羽色相似,多数呈淡灰褐色,有斑纹。大雁群居水边,往往千百成群,夜宿时,有雁在周围专司警戒,如果遇到袭击,就鸣叫报警。主食嫩叶、细根、种子,间或啄食农田谷物。每年春风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人们称之为“雁字”,因为行列整齐,人们称之为“雁阵”。大雁的飞行,路线是笔直的。中国常见的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雁队成6只,或以6只的倍数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

摘自《辞海》

提问:把这一段文字与课文进行比较,两文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明确:这一段文字,重说明。客观介绍有关大雁的科学知识,如大雁的属性、外形、生活习性、候鸟、飞行线路、聚合性等。

课文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课文也介绍了大雁的生活习性、大雁的飞行路线、雁队的数字分析等科学知识,但侧重点并不在于介绍知识。

2.教师点拨:本文独特的写法表现在科学知识与文学趣味并重,形象性、抒情性是本文最明显的特征。请同学们自主选例评析。

(1)品味形象性

明确:本文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如:春雁归来时的热情低语,向水洼池塘问好;觅食前后鸣叫,似乎先有一场辩论,返回后还会论述食物的价值;晚上大雁群居沼泽集会,发言、激烈的辩论、深沉的总结、稀疏的谈论。形象的描写,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另外,衬托手法的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如主教雀、花鼠衬托大雁的坚定不移,乌鸦衬托大雁飞行路线笔直。

(2)感受抒情性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品浓郁的抒情色彩。

(多媒体显示)

仔细体会下列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3)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

(4)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

(5)每年三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赌注。

(6)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学生自由发言,任选一句来谈自己的感受。

明确:(1)这句话是说,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

(2)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

(3)这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珍视。

(4)作者为孤雁而感伤,为它们失去亲人而悲哀伤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枪杀大雁者的反感乃至愤恨。

(5)大雁用生命实现联合的信念,而人类却遥不可及,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赞扬、钦佩、崇敬之情。

(6)春风后大雁回归,它离开了食品丰足、冬季温暖的南方,最后来到阳光充足、夏季僻静的北方,生育小雁。迁徙中的大雁,它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

教师总结:浓郁的抒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他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钦敬,他为大雁担惊受怕,为遍体创伤的孤雁的不幸而悲伤哀痛,他为大雁归来而欣喜欢乐,对大雁的种种鸣叫声由衷喜爱,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笔墨中也饱含爱意。

学生选择文中的片断,涵泳体味作者的满腔深情。

五、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合作研讨,释疑存疑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提出一个最急于解决的问题。如有小组成员不能解答的疑难问题,以纸条形式向教师提问。

2.教师选择较有价值的共性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研讨解决。

代表性的问题有:

(1)如何理解“它的来临,伴随着一位切断了其后路的先知的坚定信念”?

(2)“向我们农场宣告不同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意思呢?

(3)作者周末就到农场度假,用心观察大雁,这样多情地感受大雁,这样的情怀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1)课文是译作,理解起来有困难。联系上文,“坚定信念”是指经过迁徙到达目的地之日,准是春回大地之时。迁徙之前,远在千里之外,而且要把迁徙的时间计算在内,它们就能断定目的地的季节,所以说“先知”。“切断了其后路”,意思是大雁不像主教雀或花鼠,它们一旦迁徙,“要想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是有进无退的。

(2)联系下文,大雁知道11月份每个沼泽和池塘都布满了猎枪,而春天是休战时刻,那些狩猎点和小洲并无猎枪,由此可知,威斯康星的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冬季则允许猎杀。说大雁也知道这个法规,所以冬天只有晚上才到刚刚收割了的地里偷食玉米,春季则可以放心地活动、觅食。

(3)在作者的观念中,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的其他部分也应该平等地和谐共处。作者发现,大雁这种生灵,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有家庭结构,也有亲情,人类虽为万物之灵,但不应该自私地伤害它们。况且大雁有不少为人类所不及的品性,它们向来有联合的观念,它们对人类有益而无损。人类回归自然,可以从自然中获得无穷乐趣,而这是高度物质文明所不能代替的。到自然中去,与动物为伴,这是一种回归自然的趋势。

存疑:对有损无益、损益兼有的动物,我们也要与它们和谐共处吗?

教师不必急于给予回答,引导他们课后自己查阅资料,作为“研究性课题”布置下去,两周以后上交研究性报告。

六、课堂小结

《大雁归来》为我们唱响了一曲田园牧歌,引人向往,发人深省。一种平静的较高的“生活水准”是否值得以牺牲自然的、野外的和无拘束的东西为代价?曾几何时,我们远离了自然,躲在了水泥钢筋做成的“阁楼”里,生活简化得只剩下自己,环境浓缩得只剩下公园,一切纯朴的本真的自然的东西,从我们的视野中悄然离去。感谢利奥波德,他让我们明白了:热爱自然,是人类的共同情感;回归自然,是人类的终极追求。

七、延伸拓展

阅读《谁赶走了鸟类》一文,思考文后题目。如课上不能完成,留待课后继续思考。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谁赶走了鸟类

①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鸟声了。有几次我竖着耳朵谛听,只有车辆超标的喇叭声和工......

地上机器的轰鸣。车辆和工地是目前中国城市的两只脚,一个城市的发展就是靠这两只脚走出来,我知道。

②我还知道是谁驱赶了鸟类。

③去年春季的某一天,晨跑后我照例由那条林阴小路散步回家,正是留鸟和候鸟大会师的时候,期望能在浓阴处听场鸟的演唱会。 ④小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些青枝嫩杈,那是些理直气壮的人信手折下又信手扔下的,它们露宿一夜后绝望地挺着身子。

⑤终于听到鸟鸣,是只引吭高歌的麻雀。可仅仅是试了嗓子,歌声便戛然而止。正疑惑着,我看到一个举着汽枪的兴高采烈的男人。

下,想骂当然也没骂一句。我

疯子。再做一次于事无补的神经病、疯子有什么好处?

⑧“冷静”还安慰我:再说骂他一个人有什么用?回头你可以写文章骂,告诉更多的人爱护鸟类。

⑨不久,我在家里还接待了丈夫的朋友的朋友,那家伙在饭桌上大谈他捕鸟的本事,

最高纪录是三天打死二百二十只,而我虽然心里难过愤怒,居然没有把他赶出去。

⑩我们的大众可以容忍凶残者的胡作非为,却容忍不了年轻人的“异常举动”。我就是人们矫枉过正的典范,几年前还热血沸腾,几年后就如此“冷静”了。

11我会写文章吗?或许。在所有的人中,文人最会自我安慰,发现自己软弱卑微但又○

不愿承认,总会写些慷慨激昂的文字痛骂那些他们想痛骂的人,虽然他想痛骂的人根本不留意任何书和报纸,自己却很可以在自己的文字中坚强勇敢伟大一会儿。

12我早已是“好人”了。大家都说我是个“好人”,好妻子好妈妈好媳妇好朋友好同○

志,但我却蜕化成了罪犯最可耻的同谋。驱赶鸟类的不仅是枪手和伐木者,更多的是像我这样视而不见和冷眼旁观的“好人”。

13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听到鸟声了。我无法不怀念鸟声,像怀念因为我疏忽而远走他○

乡的最亲密的朋友。

14一处浓阴,三五只鸟,曾把我和喧闹的世界隔开。那清丽的歌声沁人心脾,一洗心○

上尘埃和身上的疲惫,任何人类的语言无法代替。

15没有了自由的鸟的鸣唱,便无处可逃,拥拥挤挤跌跌撞撞的世界的喧闹包围了我,○

无处不在。

16在喧闹的人的世界中,我重新寻找我们口口声声的“人类朋友”——鸟类。 ○

17“我们的朋友”在鸟市上被明码标价。 ○

18“我们的朋友”被搬上各式各样的餐桌,塞进各式各样的嘴里。 ○

19我们这样待“朋友”太久了。不用多久,我们这些“好人”的后代只能到鸟市上去○

认识“我们的朋友”了。

20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听到鸟声了,我无法不担心我和我的同类。鸟是人类的长喉,○

向上帝传达人的声音,而空中飞过的鸟则是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一个民族的镜子,反映着人之所以为人的最起码的良知。

21鸟声渐远。渐远的又何止是鸟声呢? ○

1.文章标题是“谁赶走了鸟类”,阅读全文后,你认为这里的“谁”指的是什么人?

2.第①段中加点的“竖着耳朵”和“谛听”,从内容上看,作者要突出强调的是什么?

3.比较下面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个表达效果好,为什么好?

①小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些青枝嫩杈,那是些理直气壮的人信手折下又信手扔下的,它们露宿一夜后绝望地挺着身子。

②小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些青枝嫩杈,那是有些人折下又扔下的,它们露宿一夜后绝望地挺着身子。

4.文中写了作者没有阻止举着汽枪打鸟的男人的行动,写这件事时作者详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详写?

5.根据文意,依次填到第⑥段

( )

A.甚至 虽然 甚至 何况

C.但是 虽然 D.但是 何况

15段中,作者说“无处可逃”“无处不在”,她是说谁“无处可逃”,什么“无6.第○

处不在”?

7.文章末段说“鸟声渐远。渐远的又何止是鸟声呢?”从全文看,你认为,“渐远的”除了“鸟声”还有什么?

(济南市中考题)

参考答案:

1.枪手和伐木者以及视而不见、冷眼旁观的“好人”。

2.突出强调了鸟的稀少或很久没有听到鸟声了。

3.①句好。“理直气壮”“信手”形象写出了某些人不文明的行为和习惯,表达了作者的不满。

4.详写了“我”当时的心理活动。说明了“我”似的“好人”事不关己、明哲保身的处世态度,告诉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是人人有责的,从而突出了中心。

5.A

6.“我”无处可逃;喧闹无处不在。

7.渐远的还有人之所以为人的良知。

八、布置作业

1.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溪水淙淙,都是宇宙的精灵,是大自然富予人们最美妙的文章和乐章。但这些文章和乐章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有的人,泉水丁冬,在他听来是大自然奏出的美妙和偕的音乐;天上的白云,在他看来是大自然铺就的最美最好的图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有的人,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这样的人是无法领略大自然的情趣的。

(1)这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错别字: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②错别字: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有一个病句,请在文中用“——”画出,并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3)根据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组成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继续完成课上《谁赶走了鸟类》阅读题目。

参考答案:

1.(1)①富—赋 ②偕—谐

(2)最后一句,“颜色”不能听到,应改为:„„听到的只是声音,看到的只有颜色„„

(3)略(注意原句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板书设计


相关文章

  • 14[大雁归来]教案设计
  • <大雁归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品味作品语言,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 3.感受作者保护动物.珍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感知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快速阅 ...查看


  • 八下第三单元教案
  • 八下第三单元教案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郑琼 审核:沈石勇 王小红 李琼 11.<敬畏自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课文学常识,识记生字词. 2.研究文中反问句,理解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学习 ...查看


  • 大雁归来2
  • 14.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 一.导入 小学时,我们曾读过"大雁南飞,一会排成'一'字形,一会排成'人'字形„„".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当第一群大雁来到我们的面前,就宣告春天来到了.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集会,寂寥了一冬的沼泽 ...查看


  • 大雁归来导学案 2
  • 鸡西四中2011-2012年度下学期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第四单元23课 <大雁归来> 编制人:关黎辉 复核人: 使用日期:2012.6.10 编号: 今日名言: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学习目标] 1. ...查看


  •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李影 宿州市萧县梅村初中 14.大雁归来 严春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雾霭.缄默.迁徙.频繁.蹼鷸"等词语.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能力目标 1 ...查看


  •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1
  • 14.大雁归来 严春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雾霭.缄默.迁徙.频繁.蹼鷸"等词语.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归纳要点,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的主旨. 2.揣 ...查看


  • 大雁归来5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主旨. 能力目标: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语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珍爱野生动物的 ...查看


  • 常中有变 另辟蹊径--以[大雁归来]一课的教学为例.docx
  • 常中有变 另辟蹊径--以<大雁归来>一课的教学为例 语文教学本质上是一个对话过程, 但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只能导致学生的" 审美疲劳", 使对话凝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查看


  •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这么多人在干什么?庆祝什么节日?你知道是哪个民族的吗?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这正是彝族传统的节日"火把节".彝族是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里风景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