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族企业向德国学什么

中国家族企业向德国学什么

作者:闫肖锋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2681

有中国版“工业4.0”规划之称的《中国制造2025》公布后,“工业4.0”这一未来全球工业界的最酷标签,成为今年中国的热词。可真正的“工业4.0”什么样?

据报道,南京有工厂引进了德国最先进的工业设备,但却未能生产出和德国一样的产品,其中的“秘密”就是人的问题。德国产业制造里有一批“工匠”即熟练技工,这些技工对产品硬件的精度、尺寸的配合、磨具的温湿度都能精妙把控,生产出的产品质高价贵、行销全球。而反观中国,以前的“八级老师傅”所剩无几,光有设备不能成活。工业4.0非一日之功,技能积累(所谓know-how )是中国和德国企业最大的差距。

当许多国内企业迷上互联网思维之际,做快做大,唯“快”字当头;而工业4.0的创始国德国却一直秉持“工匠精神”。

德国企业不热炒互联网思维

7月8日,欧洲东方商学院、德中洞见主办了“2015洞见之德国问道”,之后记者们在德国法兰克福、斯图加特、纽伦堡、柏林等地走访了八家家族企业,其中有保时捷、Ritter Sport巧克力、顶尖铅笔品牌辉伯嘉(Faber Castell )等制造业,还有哈尼尔集团、wilo se 、Kl üh multiservices 等物流服务企业,有的已传承数百年。

保时捷(PORSCHE )是其中较年轻的家族企业,1936成立,已传至第三代。仍以斯图加特为研发和生产中心,在企业现代化的厂区仍保留有红砖老厂房,据保时捷的人员介绍,那是他们传统的标志,也是家族企业哲学所在。据观察,保时捷有三条哲学。

一是品质精神。这里组装一部车只需 9小时,后序检测调适需要5天,出厂则需要数月。保时捷的订单最快也需 3个月,有些配置高的甚至需要提前一年预订。尽管需求旺盛,但该企业并不急于扩张。

二是不盲目扩张。保时捷保持着细水长流的生产节奏:从来未有所谓淡季,即便金融危机时也不淡。介绍人员的解释是,保时捷的需求是不会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因为这个群体不差钱。不轻易急速扩张、不愿加班,与其说是德国家族企业的特点,不如说是德国企业的普遍特点。

三是精益精神。保时捷售价每部12万欧元起,属汽车中的奢侈品。客户一般都是购第

二、三辆车时才选保时捷。人们购买的与其说是一部车,不如说是精益求精的哲学:你开的是一部艺术品,或者驾驭某种人生态度。据介绍,保时捷的技工至少要培训三年以上,上岗前还要集训两三个月。为避免单调,各工种之间可以调换,这需要技工是全面手。其中老技工的技艺(know-how )是核心竞争力。

德国制造之所以能成为品质标志,是工匠精神、家族传承和现代科技形成的铁三角让德国制造立于不败之地,仍凭互联网的风口不曾动摇。所谓互联网思维不过是手段,最终目的是能让产品行销全球、企业基业长青。

德国企业不热衷于上市

“德国为什么能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引擎?”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德国咨询公司Berlin Partner 国际事务负责人Thomas Einsfelder的回答是:“因为德国的股市不发达。”

这个回答实在有点出乎意料。Einsfelder 解释说,德国98%都是中小企业,因为德国的股市不发达(全德国不过800家上市公司),他们很难在把公司做好之后立刻拿去上市,圈钱退出,因而不得不做更为长远的发展规划。而这些中型企业中,有很多都是家族企业,他们比较“一根筋”,信奉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经营哲学——“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因此他们不会纯粹追求利润,也不擅长资本运作,更是从来没想过上市。而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德

国股市的不发达。“不过,也正因为资本市场不发达,许多德国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都会老老实实地把产品做到最好,把管理做到最好,反而让德国的实体经济变得特别强大。” 目前,对中国企业影响最大的可分为美国模式和日德模式。美国模式以连锁模式和互联网模式为主,做快做大,上市扩张,以尽快占领更多市场份额为目的,手段是价格战、营销战和资本运作。与此相对的是日德模式,与其家族企业和民族性高度相关,本分、执着、技术控、完美主义,区别于美国的高速扩展模式、上市模式,因此在日德鲜有超级互联网公司诞生。

美国模式对中国企业影响甚巨。集中的表现就是“唯上市论”,导致的隐忧正在成为问题。好像一上市,企业的问题就一了百了。对照当前上市的浮躁之风,日德家族企业步步为营的做法更有借鉴意义。

德国企业为什么不热衷于上市?因为德国企业中92%都是家族企业,有些是业界翘楚,有些是“隐形冠军”,比如化工医药界人们耳熟能详的拜耳、汉高、默克„„家族企业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念旧”。家族企业会把员工及其忠诚、技术、生产工艺都保留在企业内。不会像一些大公司那样,为了更低价的劳动力成本迁厂或将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外包。即使在经济最不景气的时候,也不轻易裁员,许多员工在这些家族企业中一干就是一辈子,甚至三代同在一家企业的也不在少数。而企业一上市,一切为之改变。为业绩扩张,为业绩迁厂,为业绩裁人,而且按上市条例,企业必须公开专利技术„„

上市重要,还是将企业打造成命运共同体重要?金钱能长久维持一个命运共同体吗?钱聚人(心)散的现象在中国企业中并不鲜见。

德国制造能行销全球

德国版工业4.0的基础是其精益制造。换句话讲,是德国制造“+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工业4.0首先要求你的2.0、3.0要扎实,扎实的工业基础,扎实的企业制度,扎实的技工队伍。“德国制造”成为了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德国人生产的圆珠笔摔在地上10多次,捡起来依然可以用。国际铅笔业隐形冠军辉柏嘉 (Faber-castell )的员工对记者说,他们的现任董事长会爬上数十米高的塔顶将铅笔扔下,务必不折才对产品品质放心。

据媒体报道,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某记者问彼得·冯·西门子:“为什么一个8000万人口的德国,竟然会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呢?”回答是:“靠的是我们德国人的工作态度,是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重视。”记者反问:“企业的最终目标不就是利润的最大化吗?”答:“不,那是英美的经济学,我们德国人的经济学就追求两点:一是生产过程的和谐与安全;二是高科技产品的实用性。这才是企业生产的灵魂,而不是什么利润的最大化。”

务实耐用曾经是“中国制造”的标志,无论是曾经的中华老字号还是“永久”“飞鸽”等“上海制造”。只是这些“传统美德”在企业做大做快的过程中丢掉了。疯狂的股市,最终需要坚实的产业来支撑。“妖股”股价再攀升,也要回到企业竞争力的基本面上来。 中国经济的转结构、上档次需要基本面上的改观,这个基本面就是中国制造的智能化和精益化——其中,品质主义和工匠精神是需要把持不变的精髓。(2015第30期《中国新闻周刊》闫肖锋)

中国家族企业向德国学什么

作者:闫肖锋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2681

有中国版“工业4.0”规划之称的《中国制造2025》公布后,“工业4.0”这一未来全球工业界的最酷标签,成为今年中国的热词。可真正的“工业4.0”什么样?

据报道,南京有工厂引进了德国最先进的工业设备,但却未能生产出和德国一样的产品,其中的“秘密”就是人的问题。德国产业制造里有一批“工匠”即熟练技工,这些技工对产品硬件的精度、尺寸的配合、磨具的温湿度都能精妙把控,生产出的产品质高价贵、行销全球。而反观中国,以前的“八级老师傅”所剩无几,光有设备不能成活。工业4.0非一日之功,技能积累(所谓know-how )是中国和德国企业最大的差距。

当许多国内企业迷上互联网思维之际,做快做大,唯“快”字当头;而工业4.0的创始国德国却一直秉持“工匠精神”。

德国企业不热炒互联网思维

7月8日,欧洲东方商学院、德中洞见主办了“2015洞见之德国问道”,之后记者们在德国法兰克福、斯图加特、纽伦堡、柏林等地走访了八家家族企业,其中有保时捷、Ritter Sport巧克力、顶尖铅笔品牌辉伯嘉(Faber Castell )等制造业,还有哈尼尔集团、wilo se 、Kl üh multiservices 等物流服务企业,有的已传承数百年。

保时捷(PORSCHE )是其中较年轻的家族企业,1936成立,已传至第三代。仍以斯图加特为研发和生产中心,在企业现代化的厂区仍保留有红砖老厂房,据保时捷的人员介绍,那是他们传统的标志,也是家族企业哲学所在。据观察,保时捷有三条哲学。

一是品质精神。这里组装一部车只需 9小时,后序检测调适需要5天,出厂则需要数月。保时捷的订单最快也需 3个月,有些配置高的甚至需要提前一年预订。尽管需求旺盛,但该企业并不急于扩张。

二是不盲目扩张。保时捷保持着细水长流的生产节奏:从来未有所谓淡季,即便金融危机时也不淡。介绍人员的解释是,保时捷的需求是不会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因为这个群体不差钱。不轻易急速扩张、不愿加班,与其说是德国家族企业的特点,不如说是德国企业的普遍特点。

三是精益精神。保时捷售价每部12万欧元起,属汽车中的奢侈品。客户一般都是购第

二、三辆车时才选保时捷。人们购买的与其说是一部车,不如说是精益求精的哲学:你开的是一部艺术品,或者驾驭某种人生态度。据介绍,保时捷的技工至少要培训三年以上,上岗前还要集训两三个月。为避免单调,各工种之间可以调换,这需要技工是全面手。其中老技工的技艺(know-how )是核心竞争力。

德国制造之所以能成为品质标志,是工匠精神、家族传承和现代科技形成的铁三角让德国制造立于不败之地,仍凭互联网的风口不曾动摇。所谓互联网思维不过是手段,最终目的是能让产品行销全球、企业基业长青。

德国企业不热衷于上市

“德国为什么能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引擎?”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德国咨询公司Berlin Partner 国际事务负责人Thomas Einsfelder的回答是:“因为德国的股市不发达。”

这个回答实在有点出乎意料。Einsfelder 解释说,德国98%都是中小企业,因为德国的股市不发达(全德国不过800家上市公司),他们很难在把公司做好之后立刻拿去上市,圈钱退出,因而不得不做更为长远的发展规划。而这些中型企业中,有很多都是家族企业,他们比较“一根筋”,信奉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经营哲学——“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因此他们不会纯粹追求利润,也不擅长资本运作,更是从来没想过上市。而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德

国股市的不发达。“不过,也正因为资本市场不发达,许多德国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都会老老实实地把产品做到最好,把管理做到最好,反而让德国的实体经济变得特别强大。” 目前,对中国企业影响最大的可分为美国模式和日德模式。美国模式以连锁模式和互联网模式为主,做快做大,上市扩张,以尽快占领更多市场份额为目的,手段是价格战、营销战和资本运作。与此相对的是日德模式,与其家族企业和民族性高度相关,本分、执着、技术控、完美主义,区别于美国的高速扩展模式、上市模式,因此在日德鲜有超级互联网公司诞生。

美国模式对中国企业影响甚巨。集中的表现就是“唯上市论”,导致的隐忧正在成为问题。好像一上市,企业的问题就一了百了。对照当前上市的浮躁之风,日德家族企业步步为营的做法更有借鉴意义。

德国企业为什么不热衷于上市?因为德国企业中92%都是家族企业,有些是业界翘楚,有些是“隐形冠军”,比如化工医药界人们耳熟能详的拜耳、汉高、默克„„家族企业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念旧”。家族企业会把员工及其忠诚、技术、生产工艺都保留在企业内。不会像一些大公司那样,为了更低价的劳动力成本迁厂或将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外包。即使在经济最不景气的时候,也不轻易裁员,许多员工在这些家族企业中一干就是一辈子,甚至三代同在一家企业的也不在少数。而企业一上市,一切为之改变。为业绩扩张,为业绩迁厂,为业绩裁人,而且按上市条例,企业必须公开专利技术„„

上市重要,还是将企业打造成命运共同体重要?金钱能长久维持一个命运共同体吗?钱聚人(心)散的现象在中国企业中并不鲜见。

德国制造能行销全球

德国版工业4.0的基础是其精益制造。换句话讲,是德国制造“+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工业4.0首先要求你的2.0、3.0要扎实,扎实的工业基础,扎实的企业制度,扎实的技工队伍。“德国制造”成为了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德国人生产的圆珠笔摔在地上10多次,捡起来依然可以用。国际铅笔业隐形冠军辉柏嘉 (Faber-castell )的员工对记者说,他们的现任董事长会爬上数十米高的塔顶将铅笔扔下,务必不折才对产品品质放心。

据媒体报道,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某记者问彼得·冯·西门子:“为什么一个8000万人口的德国,竟然会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呢?”回答是:“靠的是我们德国人的工作态度,是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重视。”记者反问:“企业的最终目标不就是利润的最大化吗?”答:“不,那是英美的经济学,我们德国人的经济学就追求两点:一是生产过程的和谐与安全;二是高科技产品的实用性。这才是企业生产的灵魂,而不是什么利润的最大化。”

务实耐用曾经是“中国制造”的标志,无论是曾经的中华老字号还是“永久”“飞鸽”等“上海制造”。只是这些“传统美德”在企业做大做快的过程中丢掉了。疯狂的股市,最终需要坚实的产业来支撑。“妖股”股价再攀升,也要回到企业竞争力的基本面上来。 中国经济的转结构、上档次需要基本面上的改观,这个基本面就是中国制造的智能化和精益化——其中,品质主义和工匠精神是需要把持不变的精髓。(2015第30期《中国新闻周刊》闫肖锋)


相关文章

  • 国外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模式及启示_吴雅冰
  • 运营指南 国外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模式及启示 吴雅冰 的研究提供发展方向和借鉴.为了更好地与国际学术界接轨,从广义的角度来定义和认识家族企业是比较合理的.因此,本文将家族企业确定为:家族企业是指一个家族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盟关系的家族拥有占支配地 ...查看


  • 荣氏家族五代群英谱
  •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家族,他们靠实业兴国.护国.荣国,在中国乃至世界写下了一段辉煌的历史,这恐怕既罕见又值得现代人深思. 1986年6月,荣氏家族200余人聚会北京,为世人奏响了一曲群英谱. 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荣氏亲属大约450人,连同国内的,共 ...查看


  • 中国人围观大众德囧应该知道的八个常识:我们并非置身事外
  • 澎湃新闻记者 陈华  2015-10-03 12:51 来自 澎湃商学院 德国大众汽车尾气排放丑闻,正在引发巨大的连锁反应. 在美国率先曝光的德国大众汽车尾气排放丑闻,正在全球引发巨大的连锁反应,以高品质著称的德国制造也遭遇信任危机. 有人 ...查看


  • 经理世界网 - 知彼知己 并购不殆
  • 知彼知己 并购不殆 尹小山 这两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连连遭遇挫折--TCL集团吃了阿尔卡特手机业务之后出现"消化不良",不得不变卖家产以保住自己的核心业务:明基电子在收购西门子的手机业务后,这个"蛇吞象&qu ...查看


  • 管理史鉴 |"博大精深,同心致远"的西门子公司
  • 作者:巫云仙,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文章来源:<清华管理评论>2016年06期 导语:对于一家传统的制造企业,能够经历机械化.电气化和电子化等不同的时代,还能存活下来成为全球范围的领导型企业,已经是凤毛麟角了.西门子公司在混沌的 ...查看


  • 关于美的收购库卡 这篇文章值得看看
  • 美的收购库卡难题:一个强敌与一个悖论 除非福伊特退出库卡或任由其股权降到25%+1以下,不然的话美的连真正意义上"收购"库卡的理论性的可能都没有. 作者:王炜 在德国资本市场上,如果一家公司已有一个25% 1的重要股东, ...查看


  • 毛利家族的中国故事
  • 明 17 世纪铜胎漆金佛造像 西夏 11 ?12 世纪彩绘泥塑罗汉头 1898年,弗朗茨·伊克萨维尔·毛利(Franz Xaver Mauerer,1927年去世)和许多德国人一样,来到了可能此前从未听说过的青岛.当邮轮停在青岛港口时,毛利 ...查看


  • 体育文化与团队意识
  • 体育文化与团队意识 ---2010世界杯"德国队" 姓名:段明福 班级:电商101 学号:100912229 团队意识指整体配合意识,包括团队的目标.团队的角色.团队的关系.团队的运作过程四个方面. 团队意识是一种主动性 ...查看


  • 日本与德国的工会模式
  • 日本与德国的工会模式 2010年05月29日 21:21 二次大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由美国主持它的立法和建立劳资关系体系,只看法律框架,跟美国很相似,但具体运作起来却带有很多日本民族文化.日本的劳资关系被称为"家族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