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移民搬迁安置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移民搬迁安置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作者:张宁 更新时间:2012-2-20

2011年9月上旬,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统一组织安排,对白河、旬阳两县的6个移民安置小区及新区进行了视察、调研。笔者提出如下感悟、体会和建议。

一、总体印象

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虽直接启动时间不长,但其政策背景可追溯到早些时候的"迁移式扶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7.18"灾后恢复重建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和举措,移民搬迁安置与上述工作有极大的相关性、连续性甚至交叉性,同时又以集中安置为突出特色;2010年"7.18"后,省委省政府做出了从2011年起启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和"陕北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工程的决定,提出了用10年时间完成240余万人(我市共22.6万户88万人)的移民搬迁安置的战略任务;今年此项工作全面启动以后,县政府高度重视,机遇意识强,积极性主动性高,在目前已确定的具体政策背景下,从县情实际出发,迅速启动,初步形成了规划引领、高点起步、统筹安排、整合资源、扎实推进、初见成效的局面。白河县按照"1630"--即打造1个宜居县城(5万人)、6个重点集镇(5万人)、30个生态社区(5万人)的总体规划,通过"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统规迁建"三种方式,先后捆绑投入各类资金6亿多元,累计已有5400户2.5万人迁入城镇、社区。截至8月底;旬阳县按照建设"万人集镇、千人社区、500人以上中心村、3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的总体思路,已累计启动移民搬迁安置建房2902户11521人,占年度任务的83%,其中已竣工558户2381人,占年度计划的16%,分散安置启动776户3165人,目前80%的农户已完成房屋主体建设。而且,从认识理念上看,已形成共识,大家普遍认为省委省政府此项决策切合安康实际、符合山区发展规律、为民惠民利民,是一项治根治本、长治久安之策,并深信此举现实意义重大、战略意义深远,坚定不移推进,必有卓越成效。在实践操作层面,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比如"县城--集镇--新村--生态社区"四位一体的城乡体系构架,"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统规迁建"的建设方式,"巴山民居"、"徽派民居"、"欧式民居"等不同风格特色的社区模式,"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分类指导、相对集中、 规划引领、产业支撑、基础先行、服务配套,有业安置、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工商企业下乡建设"、"外出老板返乡建设"、"村组干部带头建设"的建设模式,按"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进行项目整合的资金统筹办法等等。当然,整体上还处于开局起步阶段,需要探讨研究完善的方面还很多,急需破解的难题也不少。

二、感悟体会

通过实地观察了解,也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感悟。主要是对移民搬迁重大意义的认识有所深化。移民搬迁这件事,不是一个简单的把农民从山上搬到山下的问题,而是大有深意的战略举措。

首先,这件事意味着山区人口的大迁移、生产力布局的大调整。这是我市解放以来第一次非自然形态的人口大迁移,是一次遵循自然规律的人口大迁移,是一次着力解决人口布局最基本层面科学性合理性问题的大迁移。常言道,"安居乐业",安居是第一位的、最基本层面的问题,长期以来却被严重忽视。"7.18"给我们上了一课,使我们认识到,在安康这样一个欠发达山区,解决"三农"问题最基本层面、最带有根本性质的任务,就是要实行彻底的移民政策,解决山地危居群众的安全避险和长治久安问题。

人口的迁徙、转移、积聚,从来都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人口的大迁移,实质又是一个农村生产力布局的大调整问题,将改变几千年沿袭下来的居住习惯,实现农村生产力由分散布局到集中布局的历史性新跨越。这种布局的调整,将奠定农村发展的新的战略基础,有利于推进城镇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有利于土地流转集中,有利于促进二、三产发展和产业集聚,有利于农民转换身份、就地就业,有利于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

其次,这件事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模式的大转换。我们过去的发展,是城乡分离、城乡分治、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的模式,城市在发展、乡村也在发展,但却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互不关联、极不均衡、

极不协调,更谈不上良性互动。现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和新型社区建设,则将从根本上改变未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模式,创造一个城乡一体化、内在联系紧密的、全新的城乡经济社会体系。我们完全可以设想,我们今天所要努力建设的这个"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体,将由政府提供统一的、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均等化的社会服务和保障不分城乡、日趋完善。这个由统一的社会制度、机制所保障、服务的社会有机体有两极:一极是集中聚居的城市化的村民社区,规模大小不一,渐次递进延伸上去,是集镇、中心集镇、县城、中心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特大城市是这个社会体的另一极;永远有人会生活在农村,但无论生活在哪里,社会公共服务政策是一致的,在农村居住的人也是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城乡"二元"制度壁垒消失,许多人也许会放弃城市而选择宁静的乡村生活。我认为应该按照这个目标定位来规划、设计未来城镇化的发展。

第三,这件事意味着农民生存生活生产方式的大转变。生存方式上由千家万户分散居住到整村甚至跨行政村、跨区域相对集中居住,相对集中的生存方式再加上相对集中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必然带来农民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城市化,必然带来农村土地流转集中的可能和趋势,必然带来农村产业的集聚和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集中集约生产、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等等。这将从根本上动摇农业社会基本条件,从而为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奠定新的基础。

上述三个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演进中,都是带有根本性和革命性的。所以,不管这件事有多少困难、面临多大难题,我们都必须坚定信念、坚持不懈的扎实做下去。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完善规划。在这件事上,科学规划的意义尤其重大。一定要始终坚持科学规划引领,一定要有全域规划作背景和依托,一定要有长远观点、前瞻意识和兼容意识。布局布点一定要科学合理,要有20年、30年乃至更长远的发展理念,要经得起时间、实践和未来发展的考验与检验;布点上有的社区属于城镇扩张的范畴,既要依托城镇、又要在城镇功能定位和布局体系中彰显特色,并与城镇形成互补;有的社区既不属于现实集镇范畴,又不是过去意义上的村的范畴,而且规模潜力较大,跨村设置跨区域集聚的可能性极大,类似这样的社区,也许我们现在建设的就是未来的新的集镇、城市,这就要按照建造新的集镇的理念来规划设计,考虑它的功能定位和配置;有的社区或集聚小区规模较小,接受辐射空间距离较远,相对独立性较大,扩充的可能和空间十分有限,就要充分考虑它的自身功能的相对完整,同时要考虑它在全局布局中的串珠效应,以便捷通达的交通来弥补其不足。规划上还应考虑预留发展空间问题和土地的集约使用问题。

2、着力破解资金难题。目前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硬性制约还在资金上。一是房屋建设资金配套难度大。现在我们所到的两个县,都是按照灾后恢复重建的17000元标准启动建设的;若按省上政策规定的60、80、100平方米,实行农户分别承担1万元、2.5万元、4万元,其余在省财政安排10000元的基础上,由省和市、县(区)各按50%比例负担的办法,从县级财力实力看,配套资金确有较大难度。二是基础设施配套投资也是一大难题。白河已基本建成的枣树村新型社区集中安置100户,已建房屋50栋,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423万元,户均14万元。其他档次低一些的社区,户均也至少需8万元,旬阳则高于这个数字。三是公共服务配套也许要国家项目支持。比如学校、卫生室、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问题。四是有业安置也需要扶持乡镇中小企业和全民创业的配套政策。破解资金难题的现实路径大体上有三:一是省市县财政直接投入,这方面空间不是很大;二是通过"资金捆绑",将相关项目资金整合到移民搬迁上来集中使用;三是商业资本投入,这需要方式方法创新;四是民间自筹。但总的情况是,点上推进难度且大,将来面上推开可能问题更大。

3、10年88万人移民搬迁任务的完成有一个科学排序问题。主要是要有一个总体的安排,区分有能力自建、有帮扶可建和完全需要政府买单三种情况,进行合理计划排序,将硬骨头逐年分解,否则先易后难,硬骨头全都集中到后面去啃,也是有问题的。此外,新建社区土地的集约使用,及时布局劳动密集型产业,配套公共服务和探索未来社区管理办法,农民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等等,都是应当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

关于移民搬迁安置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作者:张宁 更新时间:2012-2-20

2011年9月上旬,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统一组织安排,对白河、旬阳两县的6个移民安置小区及新区进行了视察、调研。笔者提出如下感悟、体会和建议。

一、总体印象

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虽直接启动时间不长,但其政策背景可追溯到早些时候的"迁移式扶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7.18"灾后恢复重建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和举措,移民搬迁安置与上述工作有极大的相关性、连续性甚至交叉性,同时又以集中安置为突出特色;2010年"7.18"后,省委省政府做出了从2011年起启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和"陕北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工程的决定,提出了用10年时间完成240余万人(我市共22.6万户88万人)的移民搬迁安置的战略任务;今年此项工作全面启动以后,县政府高度重视,机遇意识强,积极性主动性高,在目前已确定的具体政策背景下,从县情实际出发,迅速启动,初步形成了规划引领、高点起步、统筹安排、整合资源、扎实推进、初见成效的局面。白河县按照"1630"--即打造1个宜居县城(5万人)、6个重点集镇(5万人)、30个生态社区(5万人)的总体规划,通过"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统规迁建"三种方式,先后捆绑投入各类资金6亿多元,累计已有5400户2.5万人迁入城镇、社区。截至8月底;旬阳县按照建设"万人集镇、千人社区、500人以上中心村、3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的总体思路,已累计启动移民搬迁安置建房2902户11521人,占年度任务的83%,其中已竣工558户2381人,占年度计划的16%,分散安置启动776户3165人,目前80%的农户已完成房屋主体建设。而且,从认识理念上看,已形成共识,大家普遍认为省委省政府此项决策切合安康实际、符合山区发展规律、为民惠民利民,是一项治根治本、长治久安之策,并深信此举现实意义重大、战略意义深远,坚定不移推进,必有卓越成效。在实践操作层面,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比如"县城--集镇--新村--生态社区"四位一体的城乡体系构架,"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统规迁建"的建设方式,"巴山民居"、"徽派民居"、"欧式民居"等不同风格特色的社区模式,"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分类指导、相对集中、 规划引领、产业支撑、基础先行、服务配套,有业安置、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工商企业下乡建设"、"外出老板返乡建设"、"村组干部带头建设"的建设模式,按"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进行项目整合的资金统筹办法等等。当然,整体上还处于开局起步阶段,需要探讨研究完善的方面还很多,急需破解的难题也不少。

二、感悟体会

通过实地观察了解,也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感悟。主要是对移民搬迁重大意义的认识有所深化。移民搬迁这件事,不是一个简单的把农民从山上搬到山下的问题,而是大有深意的战略举措。

首先,这件事意味着山区人口的大迁移、生产力布局的大调整。这是我市解放以来第一次非自然形态的人口大迁移,是一次遵循自然规律的人口大迁移,是一次着力解决人口布局最基本层面科学性合理性问题的大迁移。常言道,"安居乐业",安居是第一位的、最基本层面的问题,长期以来却被严重忽视。"7.18"给我们上了一课,使我们认识到,在安康这样一个欠发达山区,解决"三农"问题最基本层面、最带有根本性质的任务,就是要实行彻底的移民政策,解决山地危居群众的安全避险和长治久安问题。

人口的迁徙、转移、积聚,从来都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人口的大迁移,实质又是一个农村生产力布局的大调整问题,将改变几千年沿袭下来的居住习惯,实现农村生产力由分散布局到集中布局的历史性新跨越。这种布局的调整,将奠定农村发展的新的战略基础,有利于推进城镇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有利于土地流转集中,有利于促进二、三产发展和产业集聚,有利于农民转换身份、就地就业,有利于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

其次,这件事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模式的大转换。我们过去的发展,是城乡分离、城乡分治、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的模式,城市在发展、乡村也在发展,但却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互不关联、极不均衡、

极不协调,更谈不上良性互动。现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和新型社区建设,则将从根本上改变未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模式,创造一个城乡一体化、内在联系紧密的、全新的城乡经济社会体系。我们完全可以设想,我们今天所要努力建设的这个"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体,将由政府提供统一的、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均等化的社会服务和保障不分城乡、日趋完善。这个由统一的社会制度、机制所保障、服务的社会有机体有两极:一极是集中聚居的城市化的村民社区,规模大小不一,渐次递进延伸上去,是集镇、中心集镇、县城、中心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特大城市是这个社会体的另一极;永远有人会生活在农村,但无论生活在哪里,社会公共服务政策是一致的,在农村居住的人也是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城乡"二元"制度壁垒消失,许多人也许会放弃城市而选择宁静的乡村生活。我认为应该按照这个目标定位来规划、设计未来城镇化的发展。

第三,这件事意味着农民生存生活生产方式的大转变。生存方式上由千家万户分散居住到整村甚至跨行政村、跨区域相对集中居住,相对集中的生存方式再加上相对集中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必然带来农民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城市化,必然带来农村土地流转集中的可能和趋势,必然带来农村产业的集聚和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集中集约生产、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等等。这将从根本上动摇农业社会基本条件,从而为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奠定新的基础。

上述三个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演进中,都是带有根本性和革命性的。所以,不管这件事有多少困难、面临多大难题,我们都必须坚定信念、坚持不懈的扎实做下去。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完善规划。在这件事上,科学规划的意义尤其重大。一定要始终坚持科学规划引领,一定要有全域规划作背景和依托,一定要有长远观点、前瞻意识和兼容意识。布局布点一定要科学合理,要有20年、30年乃至更长远的发展理念,要经得起时间、实践和未来发展的考验与检验;布点上有的社区属于城镇扩张的范畴,既要依托城镇、又要在城镇功能定位和布局体系中彰显特色,并与城镇形成互补;有的社区既不属于现实集镇范畴,又不是过去意义上的村的范畴,而且规模潜力较大,跨村设置跨区域集聚的可能性极大,类似这样的社区,也许我们现在建设的就是未来的新的集镇、城市,这就要按照建造新的集镇的理念来规划设计,考虑它的功能定位和配置;有的社区或集聚小区规模较小,接受辐射空间距离较远,相对独立性较大,扩充的可能和空间十分有限,就要充分考虑它的自身功能的相对完整,同时要考虑它在全局布局中的串珠效应,以便捷通达的交通来弥补其不足。规划上还应考虑预留发展空间问题和土地的集约使用问题。

2、着力破解资金难题。目前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硬性制约还在资金上。一是房屋建设资金配套难度大。现在我们所到的两个县,都是按照灾后恢复重建的17000元标准启动建设的;若按省上政策规定的60、80、100平方米,实行农户分别承担1万元、2.5万元、4万元,其余在省财政安排10000元的基础上,由省和市、县(区)各按50%比例负担的办法,从县级财力实力看,配套资金确有较大难度。二是基础设施配套投资也是一大难题。白河已基本建成的枣树村新型社区集中安置100户,已建房屋50栋,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423万元,户均14万元。其他档次低一些的社区,户均也至少需8万元,旬阳则高于这个数字。三是公共服务配套也许要国家项目支持。比如学校、卫生室、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问题。四是有业安置也需要扶持乡镇中小企业和全民创业的配套政策。破解资金难题的现实路径大体上有三:一是省市县财政直接投入,这方面空间不是很大;二是通过"资金捆绑",将相关项目资金整合到移民搬迁上来集中使用;三是商业资本投入,这需要方式方法创新;四是民间自筹。但总的情况是,点上推进难度且大,将来面上推开可能问题更大。

3、10年88万人移民搬迁任务的完成有一个科学排序问题。主要是要有一个总体的安排,区分有能力自建、有帮扶可建和完全需要政府买单三种情况,进行合理计划排序,将硬骨头逐年分解,否则先易后难,硬骨头全都集中到后面去啃,也是有问题的。此外,新建社区土地的集约使用,及时布局劳动密集型产业,配套公共服务和探索未来社区管理办法,农民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等等,都是应当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关文章

  • 关于陕南三市移民搬迁的政策建议
  • 关于陕南三市移民搬迁的政策建议 王彦青 我省陕南汉中.安康.商洛三市,北靠秦岭.南依巴山,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由于该地山体多为板岩.片岩.页岩等岩性松散的岩石,地形陡峻.相对高差较大,受"5.12"地震影响,在强降雨 ...查看


  • 诺山水库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监督评估大纲
  • 诺山水库工程建设征地 移民安置监督评估工作大纲 二○一六年三月 目 录 1 总则 ............................................................................... ...查看


  • 稳固推进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生态美丽富裕宁夏
  • 稳固推进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生态美丽富裕宁夏 宁夏社会科学院 李晓明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生态和人类发展之间是一种竞争而非互补的关系,尤其是在生态脆弱地区,生态脆弱与经济贫困之间有着强烈的耦合关系,因此在生态脆弱地区继续使用传统扶贫方式的 ...查看


  • 2014年移民局政策法规处工作总结
  • 2014年,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分管童局长.彭局长的精心指导下,在其他局领导和各处室(中心)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查看


  • 梨园水电站围堰截流移民安置综合监理专题报告11.17
  • 金沙江中游梨 园 水 电 站 枢纽工程建设区和围堰截流区 移民安置综合监理报告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北京公司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核定: 何学铭 校审: 康建民 编写: 刘玉含 冯又增赵登帅 目录 前言 ................. ...查看


  • 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补偿发展历程分析
  • 探讨与共享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7年・第1期 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补偿发展历程分析 曹永强,赵娜,张栾栾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大连116029) 关键词:水库移民:移民政策:法律法规摘 要:移民及其安置不仅是一个经济补偿问题 ...查看


  • 易地扶贫搬迁研究_以山西省五台县为例_程丹
  • 天津农业科学TianjinAgriculturalSciences三农问题研究 2015,21(1):70-73 --以山西省五台县为例易地扶贫搬迁研究- 程丹1,王兆清1,李富忠2 山西太谷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山西太谷 ...查看


  • 整村搬迁移民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曾富生,朱启臻
  • 第6卷第3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月JournalofNorthwestA&F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Vol.6No.3 May2006 整村搬迁移民扶贫中存在的问 ...查看


  • 移民安置政策框架
  • 世界银行贷款可持续发展农业项目 移民安置政策框架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12年8月 目 录 一.项目概况及目标描述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