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校园周边环境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辟呐县翔天学校 都会
课程纲要
开发者:辟呐县翔天学校 都会
教学材料:自编
课程类型:人文环境类
授课时间:一学期(每周一节)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具体内容:
一、开发背景与理论依据
我校地处农村,学校近几年多次扩建,校容校貌有了很大改观: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各项装备逐步到位,校园绿化也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仅仅一墙之隔的校园周边环境却不容乐观:学校门前的一条大道上,小商小贩不绝,周围垃圾满天飞,也使学生从小养成不良的习惯;早晨和下午接送孩子的车辆、环境污染;学校前边的生活垃圾泛滥,污染严重„„这一系列的现象和校园的景致相比,显得极不协调,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的形象。由此,我们思考是否可以“校园周边环境”为开发主题,结合教材环境方面的知识开展一系列的环境调查与研究的课程,与学生一起商量讨论后,我们确定了“探究校园周边环境”这一主题,课程也就此开始了。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调查活动,提高收集与处理信息、获取方法的能力。
2、全面清楚地了解校园周边环境的现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初步设想解决的措施。
3、在探究活动中形成与人交往、相互合作的社会活动能力。
4、在实践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初步形成探究意识与创新意识。
三、 课程实施原则
(一)、育人性原则
校本课是一项实施于全体中小学生的教育活动,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立足于全面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活动必须以人为本。活动内容的确定、形式方法的选择、情境的营造和材料的设计,都应围绕育人这一根本目标
进行。
(二)兴趣性原则
校本课程要贯彻兴趣性原则,是指课程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课程学习又要不断地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兴趣水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几乎是人人耳熟能详的道理了。坚持兴趣性原则,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兴趣是生命力的体现,是人们探索某项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没有学生满怀兴趣的积极参与,校本课程是搞不好的,即使搞起来,也会形同虚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安全性原则
有些校本课要遵循安全性的原则,目的在于为课程的实施营造一个安全的条件,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
校本课作为一类新型课程,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有些课程要以“活动”为特征(如:球类,环境研究类,烹饪类等等),内容新、范围广,在许多情况下就可能存在危及学生安全的隐患,校本课的组织者对此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组织措施,切不可掉以轻心,要确保课程参加者的健康,防止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
当课程需要走出教室,要到大自然或生产现场去的时候,除事先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外,还应制定组织和行政措施,对可能会发生的安全问题有预置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要严格禁止组织学生到灾区、疫区、严重污染区以及其他危险地区开展活动,遇有危及安全的变故发生时,应当机立断,采取应急措施,直至终止活动。
课程内容:
1、商业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小摊、水果摊、杂货店、玩具店等;
2、交通情况的调查与研究:人流量、自行车流量、机动车流量;
3、污染情况的调查与研究:校前小河、墙面垃圾广告、街道垃圾等;
4、绿化情况的调查与研究:树木、花草、绿地面积等。
课时安排:8课时左右
课程流程:
四、课程实施
1、现场考察,确定课题
校本活动课上,带学生走出课堂,先观察校园内的变化,再走出校园,一起考察校园周围的环境,让学生在现场观察时发现存在问题,自然引出“校园周边环境”这一话题,并确立相关课题,明确活动的目标。
2、成立小组,讨论方案
(1)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子课题,成立了“商业调查组”、“交通调查组”、“污染调查组”、“绿化调查组”几个小组。
(2)各组讨论制订研究调查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3、分组活动,调查研究
各个研究小组成立之后,就按计划开始了活动:
4、畅想设计,倡议改进
通过各组调查员们的仔细调查,全班学生对我校周边环境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许多学生对我校周边的环境不满意。指导老师建议大家:如果要造一所新学校,请你当一回设计师,为新学校设计一下周边环境的布置。这个建议得到学生们的积极响应,一个个小脑袋瓜进发出一个个奇妙的设想。
五、课程评价
本次活动注重过程性生生评价和自我评价,评价的内容集中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评价形式采取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互评相结合,小组评价与组内个人评价相结合等。其中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当活动结束时,首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参与情况、收获情况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由活动小组根据各成员完成任务的态度、获得资料情况、活动中成员之间的合作、调查中与他人交往的态度等进行相互评价,最后由教师统观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原有能力作比较,作出综合性的评价。
附---《翔天学校周边污染的调查》(设计)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活动中主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性的活动空间,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之中。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我们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 背景简介
可是,近些年来,工厂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居民、机关的污水混合后流入翔天村边。使得昔日的翔天学校周边已成为一条污染非常严重的地带。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抓住这样一个学生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环保教育,组织学生进行了《翔天学校周边污染调查》,是非常生动的。
课程的基本情况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校本课程的理论为依据,开展多样化的科学普及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课程主题的提出:
“科技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当今是一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当站在时代的前列,高度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几年来我校以科技为突破口,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以新的科学教育理念作支撑,落实“科技兴校”的办学宗旨,让学生走入生活,亲近科学,体验科技,在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中增长科普知识,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三、课程的具体目标:
1、使学生了解认识翔天学校周边污染的严重性及原因。
2、通过野外观察、调查采样、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地理野外工作能力和观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调查和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治理方案,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教育。
4、通过实践活动,走入生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长科普知识,增强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
5、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享受快乐、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6、学生通过运用创造技法体验科技,提高动手、动脑、动口能力,从而开发创造潜能,培养科技创新精神。
四、课程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人数和需求分析
1、本活动所涉及的对象是四年级参加校本实践活动的学生。
2、参加该活动的人数为33人。
3、该活动所要分析的问题:
(1)翔天学校周边污染的原因。
(2)污染后的翔天学校周边所造成的危害。
(3)提出治理翔天学校周边污染的建议、方案及设想。
五、活动内容
对翔天学校周边污染的调查
六、活动难点:
使学生了解认识翔天学校周边污染的严重性及原因、通过野外观察、调查采样、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地理野外工作能力和观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点:
通过对调查和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治理方案,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教育。
七、活动过程和步骤:
确立课程主题后,师生共同讨论课程内容,写好计划书,做好以下工作:
(一)确立活动时间。
时间:2010年9月 15 日——30日(30日下午为介绍翔天学校周边概况,有关的历史及现状,污染的原因和活动意义,要求和方法。)
(二)人员组合、分工。根据学生自愿报名和学生之间的推荐分成若干组,承担相应的任务。
八、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
安全问题,活动时带一些创伤药、纱布、药水等。
九、课程结果及呈现方式
课程结果为被污染的水对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活动方式以文字、实物、照片、录像来呈现。
十、评价标准:
教 学 反 思
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内在统一。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在为未来培养人,使之“未来社会化”。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都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组成部分,都是为发展学生素质服务的,但学科课程侧重于系统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活动课程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注重实践,强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动手做,积极思考,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在活动中获得直接的经验、教训。活动课程项目、内容、形式、方法灵活多样,可以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特长,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始终处于动态的活动之中,凸显学生社会性的完善和自主性的提升。
通过这次校本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地理野外工作能力和观察、思考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运用创造技法体验科技,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从而开发创造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通过了这次校本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入生活,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长了科普知识,增强了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学生在校本课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享受快乐、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通过对调查和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探究治理方案,对学生进行了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教育。
探究校园周边环境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辟呐县翔天学校 都会
课程纲要
开发者:辟呐县翔天学校 都会
教学材料:自编
课程类型:人文环境类
授课时间:一学期(每周一节)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具体内容:
一、开发背景与理论依据
我校地处农村,学校近几年多次扩建,校容校貌有了很大改观: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各项装备逐步到位,校园绿化也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仅仅一墙之隔的校园周边环境却不容乐观:学校门前的一条大道上,小商小贩不绝,周围垃圾满天飞,也使学生从小养成不良的习惯;早晨和下午接送孩子的车辆、环境污染;学校前边的生活垃圾泛滥,污染严重„„这一系列的现象和校园的景致相比,显得极不协调,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的形象。由此,我们思考是否可以“校园周边环境”为开发主题,结合教材环境方面的知识开展一系列的环境调查与研究的课程,与学生一起商量讨论后,我们确定了“探究校园周边环境”这一主题,课程也就此开始了。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调查活动,提高收集与处理信息、获取方法的能力。
2、全面清楚地了解校园周边环境的现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初步设想解决的措施。
3、在探究活动中形成与人交往、相互合作的社会活动能力。
4、在实践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初步形成探究意识与创新意识。
三、 课程实施原则
(一)、育人性原则
校本课是一项实施于全体中小学生的教育活动,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立足于全面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活动必须以人为本。活动内容的确定、形式方法的选择、情境的营造和材料的设计,都应围绕育人这一根本目标
进行。
(二)兴趣性原则
校本课程要贯彻兴趣性原则,是指课程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课程学习又要不断地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兴趣水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几乎是人人耳熟能详的道理了。坚持兴趣性原则,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兴趣是生命力的体现,是人们探索某项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没有学生满怀兴趣的积极参与,校本课程是搞不好的,即使搞起来,也会形同虚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安全性原则
有些校本课要遵循安全性的原则,目的在于为课程的实施营造一个安全的条件,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
校本课作为一类新型课程,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有些课程要以“活动”为特征(如:球类,环境研究类,烹饪类等等),内容新、范围广,在许多情况下就可能存在危及学生安全的隐患,校本课的组织者对此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组织措施,切不可掉以轻心,要确保课程参加者的健康,防止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
当课程需要走出教室,要到大自然或生产现场去的时候,除事先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外,还应制定组织和行政措施,对可能会发生的安全问题有预置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要严格禁止组织学生到灾区、疫区、严重污染区以及其他危险地区开展活动,遇有危及安全的变故发生时,应当机立断,采取应急措施,直至终止活动。
课程内容:
1、商业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小摊、水果摊、杂货店、玩具店等;
2、交通情况的调查与研究:人流量、自行车流量、机动车流量;
3、污染情况的调查与研究:校前小河、墙面垃圾广告、街道垃圾等;
4、绿化情况的调查与研究:树木、花草、绿地面积等。
课时安排:8课时左右
课程流程:
四、课程实施
1、现场考察,确定课题
校本活动课上,带学生走出课堂,先观察校园内的变化,再走出校园,一起考察校园周围的环境,让学生在现场观察时发现存在问题,自然引出“校园周边环境”这一话题,并确立相关课题,明确活动的目标。
2、成立小组,讨论方案
(1)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子课题,成立了“商业调查组”、“交通调查组”、“污染调查组”、“绿化调查组”几个小组。
(2)各组讨论制订研究调查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3、分组活动,调查研究
各个研究小组成立之后,就按计划开始了活动:
4、畅想设计,倡议改进
通过各组调查员们的仔细调查,全班学生对我校周边环境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许多学生对我校周边的环境不满意。指导老师建议大家:如果要造一所新学校,请你当一回设计师,为新学校设计一下周边环境的布置。这个建议得到学生们的积极响应,一个个小脑袋瓜进发出一个个奇妙的设想。
五、课程评价
本次活动注重过程性生生评价和自我评价,评价的内容集中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评价形式采取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互评相结合,小组评价与组内个人评价相结合等。其中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当活动结束时,首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参与情况、收获情况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由活动小组根据各成员完成任务的态度、获得资料情况、活动中成员之间的合作、调查中与他人交往的态度等进行相互评价,最后由教师统观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原有能力作比较,作出综合性的评价。
附---《翔天学校周边污染的调查》(设计)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活动中主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性的活动空间,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之中。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我们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 背景简介
可是,近些年来,工厂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居民、机关的污水混合后流入翔天村边。使得昔日的翔天学校周边已成为一条污染非常严重的地带。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抓住这样一个学生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环保教育,组织学生进行了《翔天学校周边污染调查》,是非常生动的。
课程的基本情况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校本课程的理论为依据,开展多样化的科学普及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课程主题的提出:
“科技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当今是一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当站在时代的前列,高度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几年来我校以科技为突破口,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以新的科学教育理念作支撑,落实“科技兴校”的办学宗旨,让学生走入生活,亲近科学,体验科技,在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中增长科普知识,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三、课程的具体目标:
1、使学生了解认识翔天学校周边污染的严重性及原因。
2、通过野外观察、调查采样、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地理野外工作能力和观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调查和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治理方案,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教育。
4、通过实践活动,走入生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长科普知识,增强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
5、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享受快乐、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6、学生通过运用创造技法体验科技,提高动手、动脑、动口能力,从而开发创造潜能,培养科技创新精神。
四、课程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人数和需求分析
1、本活动所涉及的对象是四年级参加校本实践活动的学生。
2、参加该活动的人数为33人。
3、该活动所要分析的问题:
(1)翔天学校周边污染的原因。
(2)污染后的翔天学校周边所造成的危害。
(3)提出治理翔天学校周边污染的建议、方案及设想。
五、活动内容
对翔天学校周边污染的调查
六、活动难点:
使学生了解认识翔天学校周边污染的严重性及原因、通过野外观察、调查采样、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地理野外工作能力和观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点:
通过对调查和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治理方案,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教育。
七、活动过程和步骤:
确立课程主题后,师生共同讨论课程内容,写好计划书,做好以下工作:
(一)确立活动时间。
时间:2010年9月 15 日——30日(30日下午为介绍翔天学校周边概况,有关的历史及现状,污染的原因和活动意义,要求和方法。)
(二)人员组合、分工。根据学生自愿报名和学生之间的推荐分成若干组,承担相应的任务。
八、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
安全问题,活动时带一些创伤药、纱布、药水等。
九、课程结果及呈现方式
课程结果为被污染的水对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活动方式以文字、实物、照片、录像来呈现。
十、评价标准:
教 学 反 思
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内在统一。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在为未来培养人,使之“未来社会化”。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都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组成部分,都是为发展学生素质服务的,但学科课程侧重于系统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活动课程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注重实践,强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动手做,积极思考,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在活动中获得直接的经验、教训。活动课程项目、内容、形式、方法灵活多样,可以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特长,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始终处于动态的活动之中,凸显学生社会性的完善和自主性的提升。
通过这次校本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地理野外工作能力和观察、思考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运用创造技法体验科技,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从而开发创造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通过了这次校本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入生活,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长了科普知识,增强了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学生在校本课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享受快乐、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通过对调查和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探究治理方案,对学生进行了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