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情绪情感、意志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认识、情感与意志是人的心理的基本过程.这些过程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
首先,意识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人的意识活动是受目的支配的,目的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人认识活动的结果.人的认识越丰富、越深刻,他的活动目的就越自觉,越有可能制定出周密的计划,采用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实现这一目的.意志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又反作用于认识活动.意志坚强的人,有更强的奋斗精神,不畏艰难困苦,不懈探索,这为不断深化认识,排除障碍,实现目的提供了保证.
其次,意志和情感是密切联系的.情感和情绪是人的活动的内部动力之一.它有积极的情感与消极的情感之分.积极的情感能激发和鼓舞人的意志行动,消极的情感又能阻碍人的意志行动.例如,当一个学生成绩优异,受到表扬和奖励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并在学习上积极克服困难,反之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放弃学习.意志不仅受情绪的影响,而且它对情绪也能进行调节和控制.所谓理智战胜情感,就是意志对情感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尚书》有云:“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人之初,就有了最原始的情绪,快乐和痛苦.情从何来?所谓“触景生情”,“情”来自主体对客观外界的反应,可是对同一个客体, 各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是由于人有不同的认知,这时意志又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举一个生活的例子,你/我同时喜欢上一个人(认知), 对她/他朝思暮想, 一日不见, 如隔三秋(情感), 但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我不敢表白,只是日夜默默思念. 你却频频主动出击, 屡战屡败, 屡败屡战, 这些行为就体现出你坚强的意志!
人生是发展的一生,在认知,情感,意志过程的发展时间顺序上,最先出现的是情绪的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比如婴儿,一旦有奶喝了,情绪就是良好的.一旦没人抱了,他的情绪就可能是差的.这时情绪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婴儿与猫狗在情绪的表达上没有区别.
长大成人之后,“人与动物在情感的表达上发生了明显的不同,人类不再重视情绪的自然性,而强调情绪的道德性.”(达尔文《人与动物的情感》).此时就产生了人类特有的情感.例如集体感,荣誉感,责任感,羞耻心,求知欲等,这些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形成的高级情感.所以情绪是和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而情感大都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我们也通常把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情感.
人生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憎惧.人由情而生,也为情所困,情感又以发泄为快乐,在现实或虚拟世界中,人们用各种手段在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用到极致,就有了“死了都要爱”的呐喊.在当下的社会,什么样的情感才是恰当的呢?《中庸》有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其后一百年的亚里士多德也有一句箴言:“谁都会发火, 这很容易.但在恰当的时机出于恰在此时当的原因, 以恰当的方式发火, 就很不容易---这是艺术.” 春秋战国与变革竞争的当代,两个朝代的人们都面临着一些相似的困境.道德缺失,礼崩乐坏,社会关系紧张.而千年前的孔圣人提出“和”的观念,这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和谐社会”的主张,跨越了千年的时空,圣雄所见略同.所以当人向内能够接纳自己的情感体验,向外宣泄情感时又不超过他人的接受程度,就可以说已经具备良好的情感能力.
要“致中和”,就要驾驭情感这匹脱疆本能的野马,首先需要认知的帮助.什么是认知呢?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想象等过程,认知过程就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其本质的心理活动.传统文化也把认知放在最根本的位置,《礼记》《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要达到道德完美尽善的境界,最根本的就要做到“格物致知”.认知是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过程.从而洞悉人生社会与自然界发展的规律.正确的认知过程是个人完善和治理国家的基础.
认知对情感有何影响?举个实例:一日我在上海火车站拥护的售票窗口排队,不慎被人从背后
踩了一脚,感觉脚痛,血液加快流动,肾上腺素开始分泌,肌肉收缩,当下心里很生气,就要责怪那人.一回头,却见一美女,轻启朱唇,柔声说了句“SORRY”,还是英文呐!刹那之间,我身心愉快,肌肉放松,怒气全消,笑眯眯地说声“没关系”.观察这个心理生理的变化过程:从不知何人到看到是被美女踩了,认知发生改变后,情绪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人通过自己对刺激信息的认知加工,对生理唤醒进行解释而导致相应情绪的产生.所以认知过程是情感过程产生的基础.您也别笑我,要是你老板踩了你,你也可能会说“没关系,只管踩.”所以认知过程可以影响情绪,当然情绪过程也会影响到人的认知过程,如正性积极的情绪可以帮助我们的认知过程;而负性消极的情绪会妨碍我们正确的认知.
最后我们来探讨意志过程和认知与情感过程又是什么样的联系呢?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因为要自觉地确定目标,所以一定要有认知为前提,同时如果没有意志努力,就不能使认知活动深入和持久.同样情绪和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能成为阻力.但作为一个完善的社会人,意志应该在绝大部分时间能够控制情绪.如那些为新中国献身的革命先烈们,首先是认知到只有共产党才有新中国的道理,在国民党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之下,钢铁般的意志让他/她们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过程,始终不屈不挠,热爱共产党,痛恨反动派,直至为了理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认知,情感,意志三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更是人性的光辉写照!
人要有完善的情感,快乐不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人不能只追求情绪而没有情感;人要有正见,正确的认知是人存身立命之根本;人要有坚强的意志,一切正确的知见,一些美好的情感都要靠意志和行为来实现;认知,情感,意志行动三者合一,就组成我们的态度,态度影响每一个人发展的一生.
最后请让我用孔子的三句话,同时也是我人生的坐标,总结这三个过程,也献给为革命事业献身的那些勇士们: 知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
论述情绪情感、意志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认识、情感与意志是人的心理的基本过程.这些过程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
首先,意识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人的意识活动是受目的支配的,目的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人认识活动的结果.人的认识越丰富、越深刻,他的活动目的就越自觉,越有可能制定出周密的计划,采用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实现这一目的.意志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又反作用于认识活动.意志坚强的人,有更强的奋斗精神,不畏艰难困苦,不懈探索,这为不断深化认识,排除障碍,实现目的提供了保证.
其次,意志和情感是密切联系的.情感和情绪是人的活动的内部动力之一.它有积极的情感与消极的情感之分.积极的情感能激发和鼓舞人的意志行动,消极的情感又能阻碍人的意志行动.例如,当一个学生成绩优异,受到表扬和奖励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并在学习上积极克服困难,反之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放弃学习.意志不仅受情绪的影响,而且它对情绪也能进行调节和控制.所谓理智战胜情感,就是意志对情感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尚书》有云:“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人之初,就有了最原始的情绪,快乐和痛苦.情从何来?所谓“触景生情”,“情”来自主体对客观外界的反应,可是对同一个客体, 各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是由于人有不同的认知,这时意志又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举一个生活的例子,你/我同时喜欢上一个人(认知), 对她/他朝思暮想, 一日不见, 如隔三秋(情感), 但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我不敢表白,只是日夜默默思念. 你却频频主动出击, 屡战屡败, 屡败屡战, 这些行为就体现出你坚强的意志!
人生是发展的一生,在认知,情感,意志过程的发展时间顺序上,最先出现的是情绪的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比如婴儿,一旦有奶喝了,情绪就是良好的.一旦没人抱了,他的情绪就可能是差的.这时情绪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婴儿与猫狗在情绪的表达上没有区别.
长大成人之后,“人与动物在情感的表达上发生了明显的不同,人类不再重视情绪的自然性,而强调情绪的道德性.”(达尔文《人与动物的情感》).此时就产生了人类特有的情感.例如集体感,荣誉感,责任感,羞耻心,求知欲等,这些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形成的高级情感.所以情绪是和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而情感大都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我们也通常把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情感.
人生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憎惧.人由情而生,也为情所困,情感又以发泄为快乐,在现实或虚拟世界中,人们用各种手段在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用到极致,就有了“死了都要爱”的呐喊.在当下的社会,什么样的情感才是恰当的呢?《中庸》有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其后一百年的亚里士多德也有一句箴言:“谁都会发火, 这很容易.但在恰当的时机出于恰在此时当的原因, 以恰当的方式发火, 就很不容易---这是艺术.” 春秋战国与变革竞争的当代,两个朝代的人们都面临着一些相似的困境.道德缺失,礼崩乐坏,社会关系紧张.而千年前的孔圣人提出“和”的观念,这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和谐社会”的主张,跨越了千年的时空,圣雄所见略同.所以当人向内能够接纳自己的情感体验,向外宣泄情感时又不超过他人的接受程度,就可以说已经具备良好的情感能力.
要“致中和”,就要驾驭情感这匹脱疆本能的野马,首先需要认知的帮助.什么是认知呢?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想象等过程,认知过程就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其本质的心理活动.传统文化也把认知放在最根本的位置,《礼记》《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要达到道德完美尽善的境界,最根本的就要做到“格物致知”.认知是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过程.从而洞悉人生社会与自然界发展的规律.正确的认知过程是个人完善和治理国家的基础.
认知对情感有何影响?举个实例:一日我在上海火车站拥护的售票窗口排队,不慎被人从背后
踩了一脚,感觉脚痛,血液加快流动,肾上腺素开始分泌,肌肉收缩,当下心里很生气,就要责怪那人.一回头,却见一美女,轻启朱唇,柔声说了句“SORRY”,还是英文呐!刹那之间,我身心愉快,肌肉放松,怒气全消,笑眯眯地说声“没关系”.观察这个心理生理的变化过程:从不知何人到看到是被美女踩了,认知发生改变后,情绪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人通过自己对刺激信息的认知加工,对生理唤醒进行解释而导致相应情绪的产生.所以认知过程是情感过程产生的基础.您也别笑我,要是你老板踩了你,你也可能会说“没关系,只管踩.”所以认知过程可以影响情绪,当然情绪过程也会影响到人的认知过程,如正性积极的情绪可以帮助我们的认知过程;而负性消极的情绪会妨碍我们正确的认知.
最后我们来探讨意志过程和认知与情感过程又是什么样的联系呢?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因为要自觉地确定目标,所以一定要有认知为前提,同时如果没有意志努力,就不能使认知活动深入和持久.同样情绪和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能成为阻力.但作为一个完善的社会人,意志应该在绝大部分时间能够控制情绪.如那些为新中国献身的革命先烈们,首先是认知到只有共产党才有新中国的道理,在国民党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之下,钢铁般的意志让他/她们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过程,始终不屈不挠,热爱共产党,痛恨反动派,直至为了理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认知,情感,意志三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更是人性的光辉写照!
人要有完善的情感,快乐不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人不能只追求情绪而没有情感;人要有正见,正确的认知是人存身立命之根本;人要有坚强的意志,一切正确的知见,一些美好的情感都要靠意志和行为来实现;认知,情感,意志行动三者合一,就组成我们的态度,态度影响每一个人发展的一生.
最后请让我用孔子的三句话,同时也是我人生的坐标,总结这三个过程,也献给为革命事业献身的那些勇士们: 知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