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引进

中国农业技术引进及效果分析

选题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基础。虽然在漫长的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 基于传统农业的卓越成就, 曾经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但进入工业文明后, 由于各种原因, 我国的农业发展与整体社会经济一样, 陷入了落后的境地。尤其是农业发展在无法获得更多工业装备和技术支撑的情况下, 农业发展水平更为让人忧虑, 也更难以和持续的承受起13亿多的人口消费和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任。为此, 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 也成为实现我国农业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

农业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产业划分里整个第一产业都说的是它。2004年以来,每年的中央文件都以“三农”主题开篇(一号文件)。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的技术进步对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如何利用经济全球化发展所出现的各种机遇,加大从国外引进先进农业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创新来实现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健康发展,便成为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要打破我国当前日益严峻的资源约束,实现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农业技术进步。国外经验证明,在加强自主研发的同时,系统而有选择地从国外直接引进农业先进技术,并注意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和推广,能够以较少的投入、较快的速度获得最大的回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农业技术引进工作,启动实施了一系列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的项目(如“948”项目等) 。这些农业技术引进项目的启动和实施对我国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迅速增强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成为当前我国“三农”发展的真正动力。

论文思路:

本文写的农业技术引进属于智力成果的跨国转让部分。首先介绍农业技术引进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探寻本文研究的理论支撑点。接着对我国农业技术引进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引进的数量、结构、来源国、引进主体结构和农业技术引进占我国技术引进的比重等现状。第三部分对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农民收入、农业总产值、农业生产效益的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主要运用了计量经济学的线性回归模型和协整检验。

第四部分分析农业技术引进对我国的积极作用,比如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促进了我国农业研究能力的提高,加速了科研进程;加速了人才培养与智力引进,推动了技术进步;加强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促进了我国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

接下来介绍了我国农业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农业技术引进资金投入不足;忽视了技术引进之后的消化吸收与再次创新;农业技术引进中的风险防范意识较弱;农业技术人才匮乏,限制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农业技术引进主组织方式较为分散;管理水平落后,出现低水平引进、重复引进。

第六部分对三个在农业技术引进上做的比较成功的国家进行了经验的借鉴,包括日本、印度和巴西。最后一部分是针对强化农业技术引进,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 论文目的:

本文希望通过分析我国技术引进现状,并对比介绍三个国家在技术引进的经验,有针对性的对我国农业部、农科院等相关部门提出技术引进方面的政策建议。

中国农业技术引进及效果分析

1. 农业技术引进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 ............................................................................................... 3

1.1技术引进的概念 . ................................................................................................................ 3

1.2农业技术引进的概念 . ........................................................................................................ 3

1.3技术引进的相关理论基础 . ................................................................................................ 3

2. 我国农业技术引进状况 . ............................................................................................................... 3

2.1引进农业技术数量及来源国 . ............................................................................................ 3

2.2农业技术引进投资强度 . .................................................................................................... 4

2.3农业技术引进投资结构 . .................................................................................................... 4

2.4农业技术人员构成 . ............................................................................................................ 4

2.5农业技术引进主体结构 . .................................................................................................... 4

3. 农业技术引进的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 ........................................................................................... 4 3.1模型与指标 ........................................................................................................................ 4

3.2协整检验与结果 ................................................................................................................ 4

3.3结论与分析 ........................................................................................................................ 4

4. 农业技术引进对我国的积极作用 . ............................................................................................... 4

4.1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 ........................................................ 4

4.2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 ................................................. 4

4.3促进了我国农业研究能力的提高,加速了科研进程。 ................................................. 5

4.4加速了人才培养与智力引进,推动了技术进步。 . ........................................................ 5

4.5加强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促进了我国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 ......................... 5

5. 我国农业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 . ............................................................................................... 5

5.1农业技术引进资金投入不足 . ............................................................................................ 5

5.2忽视了技术引进之后的消化吸收与再次创新。 . ............................................................ 5

5.3农业技术引进中的风险防范意识较弱。 . ........................................................................ 5

5.4农业技术人才匮乏,限制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 ................................. 6

5.5农业技术引进主组织方式较为分散。 . ............................................................................ 6

5.6管理水平落后,出现低水平引进、重复引进。 . ............................................................ 6

6. 国外农业技术引进的经验借鉴 . ................................................................................................... 6

6.1日本 .................................................................................................................................... 6

6.2印度 .................................................................................................................................... 6

6.3巴西 .................................................................................................................................... 6

7. 强化农业技术引进,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 . ............................................................... 6

7.1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技术引进的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资体系。 ......... 6

7.2加大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示范和推广力度 ............................................. 6

7.3引进先进科学的技术管理机制,不断强化农业技术引进主体的集成与整合 ............. 6

7.5不断优化农业技术引进的技术结构,提升高端农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 ..................... 7

7.7强化农业技术引进的风险管理工作 . ................................................................................ 7

7.8坚持农业技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 ............................................................ 7

1. 农业技术引进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1.1技术引进的概念

1.2农业技术引进的概念

1.3技术引进的相关理论基础

技术转移选择论、技术转移均衡论、技术转移内部化理论、技术转移周期论、需求资源(NR)关系论、技术差距论、技术从属论及适用技术论等等。

2. 我国农业技术引进状况

2.1引进农业技术数量及来源国

2.2农业技术引进投资强度

农业技术引进占我国技术引进的比重

2.3农业技术引进投资结构

(技术引进与技术消化的投入比例,农业技术产品或设备的引进,轻视知识产权等 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引进)

2.4农业技术人员构成

(初级中级高级)

2.5农业技术引进主体结构

(政府、企业)

3. 农业技术引进的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3.1模型与指标

3.2协整检验与结果

3.3结论与分析

4. 农业技术引进对我国的积极作用

4.1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地膜覆盖技术的引进,目前已在全国各省市区的 80 多种作物上大面积推广应用。该项技术的引进解决了我国北方地区干旱、寒冷,不利于农作物生产的问题,也为南方地区蔬菜、瓜果等的反季节种植和上市创造了条件。又如,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目前已在我国 22 个省的早中晚稻、再生稻和麦茬稻上广泛应用,这项技术的引进大大提高了我国水稻种植区的生产效率。

4.2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

我国通过技术引进和创新,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创造更多的外汇,实现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从近 20 年来,通过出国进修、合作研究等方式,我国引进了一批农业高新技术,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得以迅速提升。这表现在:①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科学技术水平比较落后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引进技术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例如,从国外引进的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细胞融合、基因转移、DNA 分子杂交和序列分析、农药残留分析和农药分析、土壤肥力和肥料评价、家畜体外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开辟了我国农业科技的新领域,极大地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②节省了农业技术进步的时间和资

金。与技术引进相比,如果某项国际成熟技术仍由本国研发,即使一般的项目也要花费相当数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重大的项目则要花费更多的资金和更长的时间; 是引进的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部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技术,,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引进的一些我国急需,而国内研究相对差距较大的重大关键技术、高新技术以及基础研究成果,提高了我国农业研究水平,增加了技术贮备。

4.3促进了我国农业研究能力的提高,加速了科研进程。

充分利用国外农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来促进我国的农业研究,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投资和人力资源。科技合作与交流大大加快了我国一些攻关课题的完成,加速了我国科学研究与世界水平的接轨。不少研究成果在生产中利用,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4.4加速了人才培养与智力引进,推动了技术进步。

针对我国农业科研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我国农业生产和科研部门有选择有目的地从多个国家请进农业专家多人次来华讲学、技术指导和进行合作研究,举办学术研讨会、培训班,增进了中外科学家的直接交流。提高了我国科教人员的素质。在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缩短我国农业与世界的差距上起了重要作用,如在水稻抗虫育种,小麦、胡椒遗传育种,家兔、牛胚胎工程技术,单克隆抗体、多肽疫苗,酶等研究方面派出人员,对我国上述领域的研究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4.5加强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促进了我国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

使我国农业科技有可能对世界先进水平有一个灵敏反应并保持经常性接触,同时,极大地拓展了我国农业科技的背景和空间,提高了我国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促进了我国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而且随着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引进技术的后效应会越来越显现出来。

5. 我国农业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

5.1农业技术引进资金投入不足

5.2忽视了技术引进之后的消化吸收与再次创新。

(目前,我国对于农业技术引进环节的重视程度较高,而在消化吸收与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未能将技术引进作为一个前后环节紧密关联的有机系统来全面设计,从而导致许多技术仅仅限于引入国内而缺乏创新,乃至过了一段时间后又不得不再次引进该项技术的状态。)日本用于对引进技术后的消化吸收上的资金投入要占技术引进本身的资金投入的 3~5 倍,而我国目前技术消化投入仅占技术引进投入的 30%左右。

5.3农业技术引进中的风险防范意识较弱。

(极易引发动物病疫和植物病虫害的传播乃至生物入侵)

5.4农业技术人才匮乏,限制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

我国在技术引进与吸收方式上,走了一条“外延式”的发展之路,偏重了引进,而创新效 益差,缺乏一个有效的创新机制,使本国技术过分依赖于国外技术的发展和转让。农业技术人才数量匮乏、质量不高,农业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高,并且农村技术性劳动力向其它行业流失严重。

5.5农业技术引进主组织方式较为分散。

(由于缺少必要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以及系统性的整体谋划,这种主体多元和相互联系松散的引进方式,引起了资金整合不够、运用相对分散,重复性工作较多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较大程度的降低了农业技术引进效率。)

5.6管理水平落后,出现低水平引进、重复引进。

缺乏对技术设施的充分了解和预先评估。(少数从事或者参与技术引进的机构和相关人员由于经验短缺、与国外联系较少等种种原因,使得对国内外相关技术的成熟度、使用范围和发展前景不够清楚,对农业技术引进方式及渠道了解不多,导致盲目引进,甚至出现质次价高、技术落后等问题。)

6. 国外农业技术引进的经验借鉴

6.1日本

(日本人多地少,农业资源极度稀缺,但由于对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的高度重视,日本的农业发展也成为全球少有的先进国家)

6.2印度

(走绿色革命为代表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它也是世界人口仅次于中国的大国, “吃饭问题”一直是这个国家的头等大事。经过多年的努力, 印度已从过去吃粮靠进口转变为当今粮食基本自给并略有出口。)

6.3巴西

(巴西是农业大国,也是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其在农业技术引进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坚持 “走出去” 和 “引进来” 相结合。有许多值得学习的经验。)

7. 强化农业技术引进,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

7.1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技术引进的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资体系。

7.2加大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示范和推广力度

7.3引进先进科学的技术管理机制,不断强化农业技术引进主体的集成与整合

7.5不断优化农业技术引进的技术结构,提升高端农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

7.7强化农业技术引进的风险管理工作

7.8坚持农业技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中国农业技术引进及效果分析

选题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基础。虽然在漫长的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 基于传统农业的卓越成就, 曾经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但进入工业文明后, 由于各种原因, 我国的农业发展与整体社会经济一样, 陷入了落后的境地。尤其是农业发展在无法获得更多工业装备和技术支撑的情况下, 农业发展水平更为让人忧虑, 也更难以和持续的承受起13亿多的人口消费和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任。为此, 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 也成为实现我国农业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

农业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产业划分里整个第一产业都说的是它。2004年以来,每年的中央文件都以“三农”主题开篇(一号文件)。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的技术进步对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如何利用经济全球化发展所出现的各种机遇,加大从国外引进先进农业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创新来实现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健康发展,便成为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要打破我国当前日益严峻的资源约束,实现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农业技术进步。国外经验证明,在加强自主研发的同时,系统而有选择地从国外直接引进农业先进技术,并注意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和推广,能够以较少的投入、较快的速度获得最大的回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农业技术引进工作,启动实施了一系列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的项目(如“948”项目等) 。这些农业技术引进项目的启动和实施对我国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迅速增强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成为当前我国“三农”发展的真正动力。

论文思路:

本文写的农业技术引进属于智力成果的跨国转让部分。首先介绍农业技术引进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探寻本文研究的理论支撑点。接着对我国农业技术引进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引进的数量、结构、来源国、引进主体结构和农业技术引进占我国技术引进的比重等现状。第三部分对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农民收入、农业总产值、农业生产效益的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主要运用了计量经济学的线性回归模型和协整检验。

第四部分分析农业技术引进对我国的积极作用,比如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促进了我国农业研究能力的提高,加速了科研进程;加速了人才培养与智力引进,推动了技术进步;加强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促进了我国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

接下来介绍了我国农业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农业技术引进资金投入不足;忽视了技术引进之后的消化吸收与再次创新;农业技术引进中的风险防范意识较弱;农业技术人才匮乏,限制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农业技术引进主组织方式较为分散;管理水平落后,出现低水平引进、重复引进。

第六部分对三个在农业技术引进上做的比较成功的国家进行了经验的借鉴,包括日本、印度和巴西。最后一部分是针对强化农业技术引进,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 论文目的:

本文希望通过分析我国技术引进现状,并对比介绍三个国家在技术引进的经验,有针对性的对我国农业部、农科院等相关部门提出技术引进方面的政策建议。

中国农业技术引进及效果分析

1. 农业技术引进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 ............................................................................................... 3

1.1技术引进的概念 . ................................................................................................................ 3

1.2农业技术引进的概念 . ........................................................................................................ 3

1.3技术引进的相关理论基础 . ................................................................................................ 3

2. 我国农业技术引进状况 . ............................................................................................................... 3

2.1引进农业技术数量及来源国 . ............................................................................................ 3

2.2农业技术引进投资强度 . .................................................................................................... 4

2.3农业技术引进投资结构 . .................................................................................................... 4

2.4农业技术人员构成 . ............................................................................................................ 4

2.5农业技术引进主体结构 . .................................................................................................... 4

3. 农业技术引进的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 ........................................................................................... 4 3.1模型与指标 ........................................................................................................................ 4

3.2协整检验与结果 ................................................................................................................ 4

3.3结论与分析 ........................................................................................................................ 4

4. 农业技术引进对我国的积极作用 . ............................................................................................... 4

4.1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 ........................................................ 4

4.2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 ................................................. 4

4.3促进了我国农业研究能力的提高,加速了科研进程。 ................................................. 5

4.4加速了人才培养与智力引进,推动了技术进步。 . ........................................................ 5

4.5加强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促进了我国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 ......................... 5

5. 我国农业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 . ............................................................................................... 5

5.1农业技术引进资金投入不足 . ............................................................................................ 5

5.2忽视了技术引进之后的消化吸收与再次创新。 . ............................................................ 5

5.3农业技术引进中的风险防范意识较弱。 . ........................................................................ 5

5.4农业技术人才匮乏,限制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 ................................. 6

5.5农业技术引进主组织方式较为分散。 . ............................................................................ 6

5.6管理水平落后,出现低水平引进、重复引进。 . ............................................................ 6

6. 国外农业技术引进的经验借鉴 . ................................................................................................... 6

6.1日本 .................................................................................................................................... 6

6.2印度 .................................................................................................................................... 6

6.3巴西 .................................................................................................................................... 6

7. 强化农业技术引进,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 . ............................................................... 6

7.1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技术引进的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资体系。 ......... 6

7.2加大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示范和推广力度 ............................................. 6

7.3引进先进科学的技术管理机制,不断强化农业技术引进主体的集成与整合 ............. 6

7.5不断优化农业技术引进的技术结构,提升高端农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 ..................... 7

7.7强化农业技术引进的风险管理工作 . ................................................................................ 7

7.8坚持农业技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 ............................................................ 7

1. 农业技术引进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1.1技术引进的概念

1.2农业技术引进的概念

1.3技术引进的相关理论基础

技术转移选择论、技术转移均衡论、技术转移内部化理论、技术转移周期论、需求资源(NR)关系论、技术差距论、技术从属论及适用技术论等等。

2. 我国农业技术引进状况

2.1引进农业技术数量及来源国

2.2农业技术引进投资强度

农业技术引进占我国技术引进的比重

2.3农业技术引进投资结构

(技术引进与技术消化的投入比例,农业技术产品或设备的引进,轻视知识产权等 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引进)

2.4农业技术人员构成

(初级中级高级)

2.5农业技术引进主体结构

(政府、企业)

3. 农业技术引进的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3.1模型与指标

3.2协整检验与结果

3.3结论与分析

4. 农业技术引进对我国的积极作用

4.1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地膜覆盖技术的引进,目前已在全国各省市区的 80 多种作物上大面积推广应用。该项技术的引进解决了我国北方地区干旱、寒冷,不利于农作物生产的问题,也为南方地区蔬菜、瓜果等的反季节种植和上市创造了条件。又如,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目前已在我国 22 个省的早中晚稻、再生稻和麦茬稻上广泛应用,这项技术的引进大大提高了我国水稻种植区的生产效率。

4.2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

我国通过技术引进和创新,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创造更多的外汇,实现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从近 20 年来,通过出国进修、合作研究等方式,我国引进了一批农业高新技术,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得以迅速提升。这表现在:①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科学技术水平比较落后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引进技术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例如,从国外引进的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细胞融合、基因转移、DNA 分子杂交和序列分析、农药残留分析和农药分析、土壤肥力和肥料评价、家畜体外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开辟了我国农业科技的新领域,极大地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②节省了农业技术进步的时间和资

金。与技术引进相比,如果某项国际成熟技术仍由本国研发,即使一般的项目也要花费相当数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重大的项目则要花费更多的资金和更长的时间; 是引进的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部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技术,,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引进的一些我国急需,而国内研究相对差距较大的重大关键技术、高新技术以及基础研究成果,提高了我国农业研究水平,增加了技术贮备。

4.3促进了我国农业研究能力的提高,加速了科研进程。

充分利用国外农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来促进我国的农业研究,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投资和人力资源。科技合作与交流大大加快了我国一些攻关课题的完成,加速了我国科学研究与世界水平的接轨。不少研究成果在生产中利用,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4.4加速了人才培养与智力引进,推动了技术进步。

针对我国农业科研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我国农业生产和科研部门有选择有目的地从多个国家请进农业专家多人次来华讲学、技术指导和进行合作研究,举办学术研讨会、培训班,增进了中外科学家的直接交流。提高了我国科教人员的素质。在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缩短我国农业与世界的差距上起了重要作用,如在水稻抗虫育种,小麦、胡椒遗传育种,家兔、牛胚胎工程技术,单克隆抗体、多肽疫苗,酶等研究方面派出人员,对我国上述领域的研究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4.5加强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促进了我国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

使我国农业科技有可能对世界先进水平有一个灵敏反应并保持经常性接触,同时,极大地拓展了我国农业科技的背景和空间,提高了我国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促进了我国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而且随着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引进技术的后效应会越来越显现出来。

5. 我国农业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

5.1农业技术引进资金投入不足

5.2忽视了技术引进之后的消化吸收与再次创新。

(目前,我国对于农业技术引进环节的重视程度较高,而在消化吸收与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未能将技术引进作为一个前后环节紧密关联的有机系统来全面设计,从而导致许多技术仅仅限于引入国内而缺乏创新,乃至过了一段时间后又不得不再次引进该项技术的状态。)日本用于对引进技术后的消化吸收上的资金投入要占技术引进本身的资金投入的 3~5 倍,而我国目前技术消化投入仅占技术引进投入的 30%左右。

5.3农业技术引进中的风险防范意识较弱。

(极易引发动物病疫和植物病虫害的传播乃至生物入侵)

5.4农业技术人才匮乏,限制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

我国在技术引进与吸收方式上,走了一条“外延式”的发展之路,偏重了引进,而创新效 益差,缺乏一个有效的创新机制,使本国技术过分依赖于国外技术的发展和转让。农业技术人才数量匮乏、质量不高,农业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高,并且农村技术性劳动力向其它行业流失严重。

5.5农业技术引进主组织方式较为分散。

(由于缺少必要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以及系统性的整体谋划,这种主体多元和相互联系松散的引进方式,引起了资金整合不够、运用相对分散,重复性工作较多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较大程度的降低了农业技术引进效率。)

5.6管理水平落后,出现低水平引进、重复引进。

缺乏对技术设施的充分了解和预先评估。(少数从事或者参与技术引进的机构和相关人员由于经验短缺、与国外联系较少等种种原因,使得对国内外相关技术的成熟度、使用范围和发展前景不够清楚,对农业技术引进方式及渠道了解不多,导致盲目引进,甚至出现质次价高、技术落后等问题。)

6. 国外农业技术引进的经验借鉴

6.1日本

(日本人多地少,农业资源极度稀缺,但由于对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的高度重视,日本的农业发展也成为全球少有的先进国家)

6.2印度

(走绿色革命为代表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它也是世界人口仅次于中国的大国, “吃饭问题”一直是这个国家的头等大事。经过多年的努力, 印度已从过去吃粮靠进口转变为当今粮食基本自给并略有出口。)

6.3巴西

(巴西是农业大国,也是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其在农业技术引进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坚持 “走出去” 和 “引进来” 相结合。有许多值得学习的经验。)

7. 强化农业技术引进,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

7.1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技术引进的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资体系。

7.2加大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示范和推广力度

7.3引进先进科学的技术管理机制,不断强化农业技术引进主体的集成与整合

7.5不断优化农业技术引进的技术结构,提升高端农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

7.7强化农业技术引进的风险管理工作

7.8坚持农业技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相关文章

  • 3.2.3技术引进费用控制方案
  • 3 . 2 . 3技术引进费用控制方案 技术引进是指通过贸易或经济技术合作,从境内外团体或个人获得技术.企业在此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相关费用支出统称为技术引进费用.下面是某企业的技术引进费用控制方案,供读者参考.技术引进费用控制方案 一.方案锐 ...查看


  • 中国风机设备厂商名单
  • 附件二附件二 国内风力发电设备整机厂商名单风力发电设备整机厂商名单 名单 成熟机 序号 名称 型 1.5MW 1 华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3.0MW 5.0MW 2 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1.5MW 中国 引进技术 中国 引进技术 引进Fuhr ...查看


  • 当前柔性引进人才思考与探索
  • 当前柔性引进人才的探索与思考 西粤君 进入21世纪,各国把引进人才摆到了更为突出的位臵,作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美国多次修改移民法,吸引更多专业精英进入美国,日本实行240万科技人才开发综合推进计划,德国制定了吸引外国高级人才的特殊法律法规 ...查看


  • 服务信息--[地方政策]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
  • [地方政策]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 (2006年12月26日) http://www.wrsa.net 发表日期:2009-09-24 13:28:21 来源:欧美同学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大力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 ...查看


  •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
  •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 中组发[2008]28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中办发[2008]25号),组织实施"千人计划",制定本办 ...查看


  • 倪光南:自主创新的华为市值是靠并购的联想10倍|自主创新|华为|联想
  •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宋雪莲 | 北京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15期) "操作系统人家可以随时停服,可以黑屏,可以强制升级,这些都不是你能左右的." 普遍被使用的信息技术是 ...查看


  • 技术引进合同
  • 技术引进合同 1.格式 技术引进合同 甲方: (技术出口国的企业.其他组织,写明名称.法定代表.注册国.法定地址等:个人的,写明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和地址) 乙方: (技术引进国的企业和其他组织,写明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法定地址等:个人 ...查看


  • 园区优惠政策
  • 高新区创新品牌及研发政策 高企政策 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特区高企政策:经济特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税率减半征收. ...查看


  •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
  •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引进海外高端人才 --长沙高新区服务海外人才创新创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美国自二战以来,始终把引进国外人才作为基本国策,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当中有35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