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香气——朱自清《绿》解读
吴玉成
摘要:朱自清先生的《绿》中,在对景色进行描写时,语言精准优美、质朴天然,将自己当时的内心情感与眼前看到的景色完美的结
合起来,给读者们呈现出了一幅清雅秀丽的山水画。本文对朱自清先生的《绿》进行了仔细地品读和分析,为朱自清先生完美的描写方式和娴熟的表达技巧所折服。
关键词:朱自清绿形式美情趣美动态美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22.111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他创作的散文语言优美、笔调清新自然,所表达出来的感情真实且质朴,他的散文风格推动了我国现代语体散文往本色、抒情以及通俗方向的发展。《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一篇著名的对于景色描写的散文,文中包含了大量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用其清新的描写风格、优美的语句以及动人的形象将梅雨潭那种美不胜收的景色描写的十分生动,给读者营造了一种诗情画意的自然氛围,让读者能够跟着作者的思路走进梅雨潭秀丽的景色中,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梅雨潭的魅力。
1和谐统一的形式美
作者在文章中对梅雨亭、梅雨瀑以及周围环境的描写优美传神,将一幅富有情趣、幽静雅致的山水画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充满了恬静幽雅的美丽景色;流动中的瀑布发出的阵阵水流声,非但没有对山间那幽静的景色和氛围造成任何打扰,反而在这幽静的环境中显得更加清脆悦耳,动人心弦;其中有一句“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将梅雨潭水比作是少妇的裙摆那样有规律的摆动,生动的表达出了梅雨潭水的灵动性和旋律美;还有那句“宛然一块湿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将梅雨潭水看成是一块晶莹剔透的碧玉,显示出了梅雨潭水的清澈透亮和颜色纯美;作者在文中将梅雨潭水看作是一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因此潭水的绿也被称作了“女儿绿”,既将作者沉醉在景色中的幽雅闲适的情感充分的表达了出来,又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潭水的绿的清雅脱俗、温柔娴静和秀丽美好。在文章中,朱自清先生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加注到了眼前所看到的景色中,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眼前的景色一种鲜活的生命力,将文章精致的形式和完美的内容进行结合,充分的体现出朱自清成熟的文字表达功力以及对梅雨潭水的“绿”的形象生动的描写,优美而准确,使读者能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梅雨潭水那种安静秀雅的美,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和视觉的享受。2视角新奇,生发情思:情趣美
当有读者在读谋篇文章时获得了情趣美,这就表明了读者已经对该作品产生了情感与趣味上的愉悦。通过阅读《绿》这篇文章发现,作者在抒发自己对梅雨潭的喜欢、赞扬与兴奋之情时,运用了非常独特的审美理想、艺术情趣的一种非常新奇的视角,从而使作者的思想得到了渲染,激发了作者的意趣。比如作者在对梅雨潭的特征进行描写时,用美丽的少女来比喻绿潭,从而使文章读起来情趣盈然,使读者回味无穷。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和“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作者在对梅雨潭景色描写时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赋予了梅雨潭人的特性,使其具有女性化,从而使梅雨潭的绿显得更加优美,显得与众不同。尤其是在最后的反诘句,一方面将作者
的深情表现出来,另一方面还更加突出了梅雨潭的优美,从而在
最大程度上将梅雨潭的绿富有情趣、诗意盎然的表现出来,同时又将作者对梅雨潭那种深深的喜爱之情抒发出来。
朱自清先生在进行梅雨潭水的“绿”的描写时用到了“绿色招引着我们”、“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和“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这些语句,以动写静,通过对自身的主观情感的描写将眼前的景色衬托的也鲜活起来,赋予梅雨潭水人的特点,将梅雨潭水的绿的美丽和醉人刻画的生动形象,将梅雨潭水的绿的可爱醉人完美的呈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处在一片诗情画意中。3化静为动,活脱可感:动态美
就景物本身来说是静止不动的,因此很多作家都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来使静止不动的景物“动”起来,显得更加有生气,具有一种“活”的感觉,从而使要描写的景物具有一定的动态美。作者也在《绿》这篇散文中运用了化静为动修辞手法,从而将其描写的景物形象的展现出来。比如在对梅雨亭这一静止景物进行描写时,就充分运用了化静为动的修辞手法。“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在这段描写中“踞”、“浮”、“拥”这三个动词来描写梅雨亭使其具有活的情态,从而能够使读者对梅雨亭重要的地理位置展开丰富的联想。
作者也对一些细节的描写非常认真,从而更加表达了作者对这里的喜爱之情。比如“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地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这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平常的水溅在衣服上的小事,非常容易发生,因此我们基本上都不会注意这些,但是作者却将这种“小事”描写的生动、活泼,具有人的动作,用“送”、“钻”这两个拟人的手法来描写,赋予了人的情感,使读者读起来显得非常亲切,对心理的触动也更容易。4结论
通过上述对朱自清先生的《绿》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感受到朱自清先生对于景色描写的深厚功力和精准的表达手法,也告诉我们在描写景色时千万不要只做表面功夫,一定要抓住景色的特点进行准确形象的刻画,循序渐进,将景色一层一层地呈现出来,结合自己内心的感受,赋予景色不同的感情色彩,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参考文献:
[1]李小颖.摭谈朱自清的散文美[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4,(3).
[2]李木新.草木虫鱼,寓意则灵——由朱自清的“绿”的艺术形象谈起[J].剑南文学,2013,(10).
作者简介:吴玉成,宁夏固原市委党校,宁夏固原756000
-135-
春天的香气——朱自清《绿》解读
吴玉成
摘要:朱自清先生的《绿》中,在对景色进行描写时,语言精准优美、质朴天然,将自己当时的内心情感与眼前看到的景色完美的结
合起来,给读者们呈现出了一幅清雅秀丽的山水画。本文对朱自清先生的《绿》进行了仔细地品读和分析,为朱自清先生完美的描写方式和娴熟的表达技巧所折服。
关键词:朱自清绿形式美情趣美动态美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22.111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他创作的散文语言优美、笔调清新自然,所表达出来的感情真实且质朴,他的散文风格推动了我国现代语体散文往本色、抒情以及通俗方向的发展。《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一篇著名的对于景色描写的散文,文中包含了大量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用其清新的描写风格、优美的语句以及动人的形象将梅雨潭那种美不胜收的景色描写的十分生动,给读者营造了一种诗情画意的自然氛围,让读者能够跟着作者的思路走进梅雨潭秀丽的景色中,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梅雨潭的魅力。
1和谐统一的形式美
作者在文章中对梅雨亭、梅雨瀑以及周围环境的描写优美传神,将一幅富有情趣、幽静雅致的山水画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充满了恬静幽雅的美丽景色;流动中的瀑布发出的阵阵水流声,非但没有对山间那幽静的景色和氛围造成任何打扰,反而在这幽静的环境中显得更加清脆悦耳,动人心弦;其中有一句“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将梅雨潭水比作是少妇的裙摆那样有规律的摆动,生动的表达出了梅雨潭水的灵动性和旋律美;还有那句“宛然一块湿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将梅雨潭水看成是一块晶莹剔透的碧玉,显示出了梅雨潭水的清澈透亮和颜色纯美;作者在文中将梅雨潭水看作是一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因此潭水的绿也被称作了“女儿绿”,既将作者沉醉在景色中的幽雅闲适的情感充分的表达了出来,又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潭水的绿的清雅脱俗、温柔娴静和秀丽美好。在文章中,朱自清先生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加注到了眼前所看到的景色中,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眼前的景色一种鲜活的生命力,将文章精致的形式和完美的内容进行结合,充分的体现出朱自清成熟的文字表达功力以及对梅雨潭水的“绿”的形象生动的描写,优美而准确,使读者能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梅雨潭水那种安静秀雅的美,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和视觉的享受。2视角新奇,生发情思:情趣美
当有读者在读谋篇文章时获得了情趣美,这就表明了读者已经对该作品产生了情感与趣味上的愉悦。通过阅读《绿》这篇文章发现,作者在抒发自己对梅雨潭的喜欢、赞扬与兴奋之情时,运用了非常独特的审美理想、艺术情趣的一种非常新奇的视角,从而使作者的思想得到了渲染,激发了作者的意趣。比如作者在对梅雨潭的特征进行描写时,用美丽的少女来比喻绿潭,从而使文章读起来情趣盈然,使读者回味无穷。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和“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作者在对梅雨潭景色描写时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赋予了梅雨潭人的特性,使其具有女性化,从而使梅雨潭的绿显得更加优美,显得与众不同。尤其是在最后的反诘句,一方面将作者
的深情表现出来,另一方面还更加突出了梅雨潭的优美,从而在
最大程度上将梅雨潭的绿富有情趣、诗意盎然的表现出来,同时又将作者对梅雨潭那种深深的喜爱之情抒发出来。
朱自清先生在进行梅雨潭水的“绿”的描写时用到了“绿色招引着我们”、“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和“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这些语句,以动写静,通过对自身的主观情感的描写将眼前的景色衬托的也鲜活起来,赋予梅雨潭水人的特点,将梅雨潭水的绿的美丽和醉人刻画的生动形象,将梅雨潭水的绿的可爱醉人完美的呈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处在一片诗情画意中。3化静为动,活脱可感:动态美
就景物本身来说是静止不动的,因此很多作家都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来使静止不动的景物“动”起来,显得更加有生气,具有一种“活”的感觉,从而使要描写的景物具有一定的动态美。作者也在《绿》这篇散文中运用了化静为动修辞手法,从而将其描写的景物形象的展现出来。比如在对梅雨亭这一静止景物进行描写时,就充分运用了化静为动的修辞手法。“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在这段描写中“踞”、“浮”、“拥”这三个动词来描写梅雨亭使其具有活的情态,从而能够使读者对梅雨亭重要的地理位置展开丰富的联想。
作者也对一些细节的描写非常认真,从而更加表达了作者对这里的喜爱之情。比如“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地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这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平常的水溅在衣服上的小事,非常容易发生,因此我们基本上都不会注意这些,但是作者却将这种“小事”描写的生动、活泼,具有人的动作,用“送”、“钻”这两个拟人的手法来描写,赋予了人的情感,使读者读起来显得非常亲切,对心理的触动也更容易。4结论
通过上述对朱自清先生的《绿》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感受到朱自清先生对于景色描写的深厚功力和精准的表达手法,也告诉我们在描写景色时千万不要只做表面功夫,一定要抓住景色的特点进行准确形象的刻画,循序渐进,将景色一层一层地呈现出来,结合自己内心的感受,赋予景色不同的感情色彩,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参考文献:
[1]李小颖.摭谈朱自清的散文美[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4,(3).
[2]李木新.草木虫鱼,寓意则灵——由朱自清的“绿”的艺术形象谈起[J].剑南文学,2013,(10).
作者简介:吴玉成,宁夏固原市委党校,宁夏固原756000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