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政治上:军阀黑暗统治,民族矛盾社会矛盾激化。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实行独裁统治,列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思想文化: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尊孔复古逆流,矛盾激化,两不相容。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盲从,切中时弊。

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并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而是为了反对孔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是为了动摇孔学的绝对权威地位,从而使人们独立思考,追求真理。

3、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1、偏心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民提供一种有效的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2、偏重于对国民性的改造

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3、偏向于片面的观察问题

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持有某种程度的怀疑和保留的态度的原因

1、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2、一战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

3、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更使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疑问。

十月革命怎样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

1、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其实,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意义。

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条件

首先,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其次,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再次,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运动以学生为主(5月4日~6月5日)中心在北京。

第二阶段;运动以无产阶级为主(6月5日),中心在上海。

五四运动直接斗争目标的实现形式

内惩国贼:北洋政府于6月10日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外争国权:6月28日,中国政府代表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1、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的三种类型:

1、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代表:李大钊、陈独秀(先驱者和擎旗人)

2、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代表: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主体部分)

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活动家,代表:董必武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民主:不再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题的民主 科学:除自然科学外,就对社会的研究来说,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了。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随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传播,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

1920年 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 远东局派维经斯基来华。他先后在北京、上海会见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介绍了苏俄和俄共的情况,并说中国可以组织共产党。这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为扩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派进行了斗争。

结论:改造中国社会,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才能求得根本解决。通过辩论,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学说, 指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道理。

意义:帮助一批倾向社会主义的进步分子划清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界限,科学社会主义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推动他们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2、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早期组织活动的意义:

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

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是中华民族发展是上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使一切反动势力感到深深的恐慌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革命就有了新的领导核心、指导思想、革命纲领、斗争策略和方法,就有了新的前途。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基础和条件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

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中国革命的新面貌

1、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当前阶段的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

2、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民主革命纲领的意义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解决了80多年来中国革命末能解决的问题。

第二,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途。

第三,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国情的初步结合。

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斗争的意义

1、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鉴定的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

2、通过领导工人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密切了同工人阶级的联系,党的自身建设也由此得到了加强。

3、在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

国共合作的形成背景

1923年二七惨案后,中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单凭工人阶级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取得全国胜利的。必须在各种情况下团结一切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因此而决定采取更为积极的步骤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改组国民党的三大政策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民主义的新解释(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民族主义:突出反帝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而得私”,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以效忠帝国主义及军阀者,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节约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1、1924年,工人运动开始复兴,农民运动也有了初步开展。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

2、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3、1925年初和十月,分别进行第一次、第二次东征,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4、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国民政府所属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5、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

6、1926年10月,北伐军占领武汉

7、1927年1月,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8、1927年3月,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的作用

1、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正是共产党提出了这个口号

2、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3、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4、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高国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其凝聚力和战斗力;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

大革命的失败原因

1、帝国主义干涉

2、反革命政变

客观方面: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资产阶级发生严重动摇、统一战线剧烈分化, 阶级成分复杂,利益取向和政治意向不同;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

主观方面: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于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致使大革命遭到了失败。

大革命历史意义

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上获得发展,理论上取得新成就. 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得到了锻炼,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从大革命失败中汲取了深刻历史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装。所有这些,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条件

大革命的启示

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 包括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关于民族资产阶级问题、关于农民同盟军问题、关于武装斗争问题、关于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政治上:军阀黑暗统治,民族矛盾社会矛盾激化。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实行独裁统治,列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思想文化: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尊孔复古逆流,矛盾激化,两不相容。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盲从,切中时弊。

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并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而是为了反对孔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是为了动摇孔学的绝对权威地位,从而使人们独立思考,追求真理。

3、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1、偏心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民提供一种有效的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2、偏重于对国民性的改造

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3、偏向于片面的观察问题

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持有某种程度的怀疑和保留的态度的原因

1、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2、一战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

3、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更使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疑问。

十月革命怎样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

1、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其实,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意义。

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条件

首先,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其次,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再次,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运动以学生为主(5月4日~6月5日)中心在北京。

第二阶段;运动以无产阶级为主(6月5日),中心在上海。

五四运动直接斗争目标的实现形式

内惩国贼:北洋政府于6月10日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外争国权:6月28日,中国政府代表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1、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的三种类型:

1、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代表:李大钊、陈独秀(先驱者和擎旗人)

2、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代表: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主体部分)

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活动家,代表:董必武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民主:不再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题的民主 科学:除自然科学外,就对社会的研究来说,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了。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随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传播,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

1920年 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 远东局派维经斯基来华。他先后在北京、上海会见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介绍了苏俄和俄共的情况,并说中国可以组织共产党。这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为扩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派进行了斗争。

结论:改造中国社会,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才能求得根本解决。通过辩论,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学说, 指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道理。

意义:帮助一批倾向社会主义的进步分子划清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界限,科学社会主义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推动他们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2、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早期组织活动的意义:

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

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是中华民族发展是上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使一切反动势力感到深深的恐慌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革命就有了新的领导核心、指导思想、革命纲领、斗争策略和方法,就有了新的前途。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基础和条件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

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中国革命的新面貌

1、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当前阶段的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

2、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民主革命纲领的意义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解决了80多年来中国革命末能解决的问题。

第二,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途。

第三,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国情的初步结合。

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斗争的意义

1、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鉴定的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

2、通过领导工人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密切了同工人阶级的联系,党的自身建设也由此得到了加强。

3、在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

国共合作的形成背景

1923年二七惨案后,中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单凭工人阶级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取得全国胜利的。必须在各种情况下团结一切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因此而决定采取更为积极的步骤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改组国民党的三大政策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民主义的新解释(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民族主义:突出反帝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而得私”,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以效忠帝国主义及军阀者,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节约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1、1924年,工人运动开始复兴,农民运动也有了初步开展。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

2、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3、1925年初和十月,分别进行第一次、第二次东征,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4、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国民政府所属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5、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

6、1926年10月,北伐军占领武汉

7、1927年1月,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8、1927年3月,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的作用

1、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正是共产党提出了这个口号

2、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3、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4、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高国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其凝聚力和战斗力;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

大革命的失败原因

1、帝国主义干涉

2、反革命政变

客观方面: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资产阶级发生严重动摇、统一战线剧烈分化, 阶级成分复杂,利益取向和政治意向不同;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

主观方面: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于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致使大革命遭到了失败。

大革命历史意义

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上获得发展,理论上取得新成就. 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得到了锻炼,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从大革命失败中汲取了深刻历史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装。所有这些,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条件

大革命的启示

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 包括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关于民族资产阶级问题、关于农民同盟军问题、关于武装斗争问题、关于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相关文章

  • 关于_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教材的解读_沙健孙
  • 2006年增2期第21卷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TSINGHUAUNIVERSITY (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No.S2 2006Vol.21 教材建设 关于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查看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题及部分重点(小抄版)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发生重大变化.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并且与英国.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签订了中英&l ...查看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间表和复习资料
  • 中国近现代史 时间表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6- ...查看


  • 2014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完美版)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一.本部题型题量 单选题(20个,每题1分,共20分) 多选题(10个,每题2分,共20分) 简答题(4 个,每题8分,共32分) 论述题(2 个,每题14分,共28分 四.简答与论述题目复习重点 1.简答近代中国 ...查看


  •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卷及答案详解
  • 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c).(分值:1分)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2. 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并由此奠定中国大国国际地位,是在(D ...查看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0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02.txt老子忽悠孩子叫教育,孩子忽悠老子叫欺骗,互相忽悠叫代沟.▲ 男人 这花花世界,我要用什么颜色来吸引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 自公元前 ...查看


  • 中国近代史纲要辨析题及答案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配套复习题1(附答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四.辨析题 1.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是为了使东方国家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2.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的所有地区,在所有时期都是半殖民地. 3.近 ...查看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提纲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导言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是认识近现代中 ...查看


  • 大学生中国近代史课后练习习题答案
  •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一到八章)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