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春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

侯春林教授

简介:侯春林,男,1945 年 2 月生。长征医院骨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显微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科委会委员、全军显微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修复重建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上海市生物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显微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并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十佳中青年医师、上海市十佳科技精英、全军优秀教师、总后科技银星、1993 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4 年被国家人事部及总政 治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医疗科研概况:从事骨科临床工作 34 年,专长四肢创伤与修复重建外科,手外科及显微外科,研究方向:(1)创伤与修复重建、(2)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3)医用生物材料临床应用研究及开发。主编学术专著 9 部,发表论文 80 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 3 项,以主要完成人获国家、军队及上海市二等以上重大成果奖 12 项,获全军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 项。

专长介绍:

* 在国内最早开展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临床研究,首次提出皮瓣旋转弧的概念,并创用多项新手术,成功地为包括截瘫后褥疮在内的 600 余例病人进行创面修复与功能重建。

* 为残指病人设计的手残指延长器获国家发明专利,并首创手残指延长手术,现该技术已在国内推广。

* 在脊髓损坏后的膀胱功能重建领域有较深造诣,在国内首次报道采用“选择性骶神经根切断术”、“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及“膀胱电刺激排尿术重建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现已成功应用于临床。

问答:

丁香园会员问:

对于慢性脊髓损伤的大鼠模型进行膀胱功能重建的研究是否具有好的前景和应用价值. 应该如何进行设计。谢谢!

侯春林答:

大鼠作为膀胱功能重建的动物模型有较好的前景,借助显微镜缝合细小的大鼠神经在技术上无困难,同时大鼠成本和饲养费用较其他动物经济,因此可以首选作为动物模型。但是问题是截瘫鼠的长期饲养比较困难。设计慢性脊髓损伤的大鼠模型,由于脊髓损伤后截瘫鼠很难长期饲养,根据我们的经验,一般不超过 3~4 周,因此,我们在设计时,采用先建立神经反射通路,饲养 8 个月后再造成截瘫鼠模型。

rmwdxy9 问:

“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与“肖氏反射弧”有什么异同?谢谢!

侯春林答:

1994 年肖 传国与 Godec 在国外首先报道了建立大鼠人工反射弧实验,他将 L4 前根中枢端与支配膀胱的 L6 前根周围端吻合,保留 L4 后根的完整。经轴突再生后,即能建立“皮肤-脊髓中枢-膀胱”的神经反射通路。其脊髓横断的平面位于 L4 水平以下,因此利用的是截瘫平面以上的人工反射弧。[见于 Paraplegia1,1994;32:300~307]。我们于 1996 年开展该项工作,将犬 L5 前根近端和 S2 前根远端缝合,保留 L5 后根完整性,截瘫平面在 T10,建立“腱-脊髓-膀胱”人工反射弧 [见于 1998 年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3):266~268],与“肖氏反射弧”的不同点在于该反射弧利用的是截瘫平面以下的深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而肖 传国利用的是截瘫平面以上的浅反射。另外,膀胱反射是牵张反射,跟腱反射也是牵张反射,利用腱反射重建膀胱反射是否会更好一些。我们在实验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于 1998 年开展了该项临床手术,对于脊髓圆锥以上损伤所致痉挛性膀胱,设计了 S1 约 S2 或 S3 前根吻合的跟腱-脊髓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对于脊髓圆锥损伤所致弛缓性膀胱,设计了利用截瘫平面以上正常的腹壁反射即将 T10 或 T11 前根通过神经移植与 S2 或 S3 吻合。二种方法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并在 2000 年首次报告了跟腱-脊髓-膀胱反射弧的手术方法, [见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87~89]。而肖 传国最早的临床报告是 2003 年。

libinghu 问:

“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所谓人工反射弧,就是指人为建立起来的一个低级的反射弧,是吗?我个人理解脊髓损伤后通往高级中枢的传导通路断 了,膀胱功能不能受到大脑的调节,骶髓的低级反射也能完成膀胱的正常储尿和排尿活动,就象新生儿大脑发育不全时的状态一样。但是似乎大多脊髓损伤后这种低 级的调控也失去作用了,您能解释一下吗?另一个问题,您的人工反射弧建立后能达到怎样的效果,需要人为的刺激诱发患者排尿吗?

侯春林答:

膀胱的低级排尿中枢位于骶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控制排尿神经有二组:一是中枢神经、即大脑脊髓;二是直接支配膀胱的周围神经及植物神经。高位截瘫患者(颈椎、胸椎),虽然高级中枢神经传导中断了,大脑对膀胱失去了控制,但是损伤平面以下的脊髓与膀胱之间形成了一个不受意志控制的神经反射弧,可使膀胱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自发(或受剌激后)不规则的反射性收缩,从而使膀胱处于痉挛状态,使尿液排出,形成痉挛性膀胱。由于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不协调,表现为尿失禁或潴留,很难自己形成扳机点排尿。我们建立“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后,相当于建立了一个新的扳机点排尿,由于在建立腱反射弧时,同时将 S2 和 S3 神经根切断,膀胱痉挛得到缓解,增加了膀胱贮尿功能,在反射弧成功建立后通过敲击引起膝腱或跟腱反射可促发患者膀胱排尿。

丁香园会员问:

前几年,武汉协和医院肖传 国教授研究了自主神经和体神经的移植,建立人工反射弧,恢复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您的工作和他的研究有何异同?盼指教,谢谢!

侯春林答:

武汉协和医院的肖 传国教授于 1994 年在国际上最先提出了反射弧的概念,但他是利用截瘫平面以上的浅反射――皮肤反射弧。我是于 1996 年开始这项工作,根据临床上高位脊髓损伤(颈髓和胸髓)的特点,首次提出了可以利用截瘫平面以下的深反射――腱反射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并开展了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在国内外首先报道了临床上利用截瘫平面以上腱反射重建人工膀胱反射弧恢复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另外,针对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不同类型,分别进行了(1)选择性骶神经切断术(2)在国内率先开展 Brindley 骶神经前根电刺激排尿术。(3)开展骶神经前根电刺激器的国产化研究。(4)“腹璧反射 - 脊髓 - 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脊弛缓性膀胱功能,还进行了脊神经吻合后电刺激重建脊髓损伤后驰缓性膀胱排尿功能研究。

huangjiazhan 问:

1、由于重建膀胱功能只是重建了脊髓损伤之后的部分功能,行上述三个手术的指征是什么?是否所有的脊髓损伤导致膀胱功能损害之后都可以重建?

2、目前临床疗效如何?

侯春林答:

圆锥上脊髓损伤患者所致痉挛性膀胱,可进行“选择性骶神经根切断术”、“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或“膀胱电刺激排尿术”来重建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而对于圆锥损伤后的弛缓性膀胱,可建立腹璧反射 - 脊髓 - 膀胱人工发射弧,重新建立膀胱的神经再支配。目前临床疗效均较好,患者均能获得满意的排尿功能。

skyy 问:

1、“选择性骶神经根切断术”、“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及“膀胱电刺激排尿术重建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三种术式的手术指征、适应证及目 前疗效评介是怎样的?不同水平(圆锥或圆锥水平以上)、不同程度(完全或不完全)的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思路是否有区别?——个人理解,此类神经源性膀胱功 能重建的目的之一是建立“低压贮尿、低压排尿”,这种理解对吗?

2、术后患者的治疗是否仍需要一定的康复治疗介入?反射弧重建后,能引发膀胱收缩的刺激通过何种方式输入?是否仍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我训练?术后是否还需要药物(如哈乐之类)配合?

侯春林答:

截瘫或其他神经性疾病造成的膀胱功能障碍,称之为神经源性膀胱或神经性膀胱,由于截瘫患者膀胱损伤的部位不同,其瘫痪后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也不同。目前,通常分为两类:1、圆锥上脊髓损伤致痉挛性膀胱;2、圆锥部损伤致弛缓性膀胱。

对于痉挛性膀胱,我们可采用(1)选择性骶神经切断术(2)“腱-脊髓中枢-膀胱反射弧”重建术(3)骶神经前根电刺激排尿术。由于跟腱-脊髓-膀胱反射弧重建术是将 S1 与 S2 或 S3 神经前根吻合,实际上在手术的同时也切断了 S2 和 S3 神经前根, 起到了部分选择性骶神经根切断术的效果,术后可缓解膀胱痉挛状态,改善排尿情况,因此在选择性骶神经切断术方法和腱-脊髓中枢-膀胱反射弧重建术之间,我们通常选择后者,因为在反射弧建立的同时部分切断了神经根,使术后早期膀胱功能即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而待 8~10 个月后,反射弧重建后,可使膀胱功能进一步改善。腱-脊髓中枢-膀胱反射弧重建术虽然能重建膀胱神经支配,但膀胱逼尿肌的收缩达不到正常的强度,仍有一定的残余尿,而骶神经前根电刺激排尿术则通过直接刺激骶神经根,可引起逼尿肌的强烈收缩,排尿彻底,无残余尿,但是目前由于电刺激器需要国外进口,价格相当贵,对于截瘫患者来说经济上很难承受,目前我们与上海同济大学合作设计的国产膀胱电刺激器实验已成功,现在进入产品化阶段,能使大部分截瘫患者能经济上能承受。而对于脊髓圆锥部损伤所致弛缓性膀胱,我们临床已成功利用“腹璧反射 - 脊髓 - 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脊弛缓性膀胱功能,另外设想能否在脊神经吻合后,通过电刺激重建脊髓损伤后驰缓性膀胱排尿功能。

对于人工反射弧重建的患者,因为术后神经生长有一定的时间,因此在这段时间内,我们主要训练患者自行进行间隙性清洁导尿术。反射弧建立后,通过敲击跟腱,使腱反射冲动由新的反射通路传到膀胱,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促发排尿。这种排尿本质上也类似于扳机点排尿,因此术后要进行训练。术后不需要特殊的药物配合。

分页: [ 1 ]   [ 2 ]   [ 3 ]

编辑: wangminchao

侯春林教授

简介:侯春林,男,1945 年 2 月生。长征医院骨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显微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科委会委员、全军显微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修复重建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上海市生物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显微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并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十佳中青年医师、上海市十佳科技精英、全军优秀教师、总后科技银星、1993 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4 年被国家人事部及总政 治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医疗科研概况:从事骨科临床工作 34 年,专长四肢创伤与修复重建外科,手外科及显微外科,研究方向:(1)创伤与修复重建、(2)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3)医用生物材料临床应用研究及开发。主编学术专著 9 部,发表论文 80 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 3 项,以主要完成人获国家、军队及上海市二等以上重大成果奖 12 项,获全军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 项。

专长介绍:

* 在国内最早开展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临床研究,首次提出皮瓣旋转弧的概念,并创用多项新手术,成功地为包括截瘫后褥疮在内的 600 余例病人进行创面修复与功能重建。

* 为残指病人设计的手残指延长器获国家发明专利,并首创手残指延长手术,现该技术已在国内推广。

* 在脊髓损坏后的膀胱功能重建领域有较深造诣,在国内首次报道采用“选择性骶神经根切断术”、“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及“膀胱电刺激排尿术重建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现已成功应用于临床。

问答:

丁香园会员问:

对于慢性脊髓损伤的大鼠模型进行膀胱功能重建的研究是否具有好的前景和应用价值. 应该如何进行设计。谢谢!

侯春林答:

大鼠作为膀胱功能重建的动物模型有较好的前景,借助显微镜缝合细小的大鼠神经在技术上无困难,同时大鼠成本和饲养费用较其他动物经济,因此可以首选作为动物模型。但是问题是截瘫鼠的长期饲养比较困难。设计慢性脊髓损伤的大鼠模型,由于脊髓损伤后截瘫鼠很难长期饲养,根据我们的经验,一般不超过 3~4 周,因此,我们在设计时,采用先建立神经反射通路,饲养 8 个月后再造成截瘫鼠模型。

rmwdxy9 问:

“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与“肖氏反射弧”有什么异同?谢谢!

侯春林答:

1994 年肖 传国与 Godec 在国外首先报道了建立大鼠人工反射弧实验,他将 L4 前根中枢端与支配膀胱的 L6 前根周围端吻合,保留 L4 后根的完整。经轴突再生后,即能建立“皮肤-脊髓中枢-膀胱”的神经反射通路。其脊髓横断的平面位于 L4 水平以下,因此利用的是截瘫平面以上的人工反射弧。[见于 Paraplegia1,1994;32:300~307]。我们于 1996 年开展该项工作,将犬 L5 前根近端和 S2 前根远端缝合,保留 L5 后根完整性,截瘫平面在 T10,建立“腱-脊髓-膀胱”人工反射弧 [见于 1998 年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3):266~268],与“肖氏反射弧”的不同点在于该反射弧利用的是截瘫平面以下的深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而肖 传国利用的是截瘫平面以上的浅反射。另外,膀胱反射是牵张反射,跟腱反射也是牵张反射,利用腱反射重建膀胱反射是否会更好一些。我们在实验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于 1998 年开展了该项临床手术,对于脊髓圆锥以上损伤所致痉挛性膀胱,设计了 S1 约 S2 或 S3 前根吻合的跟腱-脊髓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对于脊髓圆锥损伤所致弛缓性膀胱,设计了利用截瘫平面以上正常的腹壁反射即将 T10 或 T11 前根通过神经移植与 S2 或 S3 吻合。二种方法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并在 2000 年首次报告了跟腱-脊髓-膀胱反射弧的手术方法, [见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87~89]。而肖 传国最早的临床报告是 2003 年。

libinghu 问:

“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所谓人工反射弧,就是指人为建立起来的一个低级的反射弧,是吗?我个人理解脊髓损伤后通往高级中枢的传导通路断 了,膀胱功能不能受到大脑的调节,骶髓的低级反射也能完成膀胱的正常储尿和排尿活动,就象新生儿大脑发育不全时的状态一样。但是似乎大多脊髓损伤后这种低 级的调控也失去作用了,您能解释一下吗?另一个问题,您的人工反射弧建立后能达到怎样的效果,需要人为的刺激诱发患者排尿吗?

侯春林答:

膀胱的低级排尿中枢位于骶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控制排尿神经有二组:一是中枢神经、即大脑脊髓;二是直接支配膀胱的周围神经及植物神经。高位截瘫患者(颈椎、胸椎),虽然高级中枢神经传导中断了,大脑对膀胱失去了控制,但是损伤平面以下的脊髓与膀胱之间形成了一个不受意志控制的神经反射弧,可使膀胱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自发(或受剌激后)不规则的反射性收缩,从而使膀胱处于痉挛状态,使尿液排出,形成痉挛性膀胱。由于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不协调,表现为尿失禁或潴留,很难自己形成扳机点排尿。我们建立“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后,相当于建立了一个新的扳机点排尿,由于在建立腱反射弧时,同时将 S2 和 S3 神经根切断,膀胱痉挛得到缓解,增加了膀胱贮尿功能,在反射弧成功建立后通过敲击引起膝腱或跟腱反射可促发患者膀胱排尿。

丁香园会员问:

前几年,武汉协和医院肖传 国教授研究了自主神经和体神经的移植,建立人工反射弧,恢复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您的工作和他的研究有何异同?盼指教,谢谢!

侯春林答:

武汉协和医院的肖 传国教授于 1994 年在国际上最先提出了反射弧的概念,但他是利用截瘫平面以上的浅反射――皮肤反射弧。我是于 1996 年开始这项工作,根据临床上高位脊髓损伤(颈髓和胸髓)的特点,首次提出了可以利用截瘫平面以下的深反射――腱反射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并开展了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在国内外首先报道了临床上利用截瘫平面以上腱反射重建人工膀胱反射弧恢复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另外,针对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不同类型,分别进行了(1)选择性骶神经切断术(2)在国内率先开展 Brindley 骶神经前根电刺激排尿术。(3)开展骶神经前根电刺激器的国产化研究。(4)“腹璧反射 - 脊髓 - 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脊弛缓性膀胱功能,还进行了脊神经吻合后电刺激重建脊髓损伤后驰缓性膀胱排尿功能研究。

huangjiazhan 问:

1、由于重建膀胱功能只是重建了脊髓损伤之后的部分功能,行上述三个手术的指征是什么?是否所有的脊髓损伤导致膀胱功能损害之后都可以重建?

2、目前临床疗效如何?

侯春林答:

圆锥上脊髓损伤患者所致痉挛性膀胱,可进行“选择性骶神经根切断术”、“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或“膀胱电刺激排尿术”来重建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而对于圆锥损伤后的弛缓性膀胱,可建立腹璧反射 - 脊髓 - 膀胱人工发射弧,重新建立膀胱的神经再支配。目前临床疗效均较好,患者均能获得满意的排尿功能。

skyy 问:

1、“选择性骶神经根切断术”、“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及“膀胱电刺激排尿术重建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三种术式的手术指征、适应证及目 前疗效评介是怎样的?不同水平(圆锥或圆锥水平以上)、不同程度(完全或不完全)的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思路是否有区别?——个人理解,此类神经源性膀胱功 能重建的目的之一是建立“低压贮尿、低压排尿”,这种理解对吗?

2、术后患者的治疗是否仍需要一定的康复治疗介入?反射弧重建后,能引发膀胱收缩的刺激通过何种方式输入?是否仍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我训练?术后是否还需要药物(如哈乐之类)配合?

侯春林答:

截瘫或其他神经性疾病造成的膀胱功能障碍,称之为神经源性膀胱或神经性膀胱,由于截瘫患者膀胱损伤的部位不同,其瘫痪后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也不同。目前,通常分为两类:1、圆锥上脊髓损伤致痉挛性膀胱;2、圆锥部损伤致弛缓性膀胱。

对于痉挛性膀胱,我们可采用(1)选择性骶神经切断术(2)“腱-脊髓中枢-膀胱反射弧”重建术(3)骶神经前根电刺激排尿术。由于跟腱-脊髓-膀胱反射弧重建术是将 S1 与 S2 或 S3 神经前根吻合,实际上在手术的同时也切断了 S2 和 S3 神经前根, 起到了部分选择性骶神经根切断术的效果,术后可缓解膀胱痉挛状态,改善排尿情况,因此在选择性骶神经切断术方法和腱-脊髓中枢-膀胱反射弧重建术之间,我们通常选择后者,因为在反射弧建立的同时部分切断了神经根,使术后早期膀胱功能即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而待 8~10 个月后,反射弧重建后,可使膀胱功能进一步改善。腱-脊髓中枢-膀胱反射弧重建术虽然能重建膀胱神经支配,但膀胱逼尿肌的收缩达不到正常的强度,仍有一定的残余尿,而骶神经前根电刺激排尿术则通过直接刺激骶神经根,可引起逼尿肌的强烈收缩,排尿彻底,无残余尿,但是目前由于电刺激器需要国外进口,价格相当贵,对于截瘫患者来说经济上很难承受,目前我们与上海同济大学合作设计的国产膀胱电刺激器实验已成功,现在进入产品化阶段,能使大部分截瘫患者能经济上能承受。而对于脊髓圆锥部损伤所致弛缓性膀胱,我们临床已成功利用“腹璧反射 - 脊髓 - 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脊弛缓性膀胱功能,另外设想能否在脊神经吻合后,通过电刺激重建脊髓损伤后驰缓性膀胱排尿功能。

对于人工反射弧重建的患者,因为术后神经生长有一定的时间,因此在这段时间内,我们主要训练患者自行进行间隙性清洁导尿术。反射弧建立后,通过敲击跟腱,使腱反射冲动由新的反射通路传到膀胱,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促发排尿。这种排尿本质上也类似于扳机点排尿,因此术后要进行训练。术后不需要特殊的药物配合。

分页: [ 1 ]   [ 2 ]   [ 3 ]

编辑: wangminchao


相关文章

  • 脊柱术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
  • 生垦垦堕丝堡銎查!Q!!至!旦!!旦星丝鲞至望塑璺坐!!坠!!旦型塑鲤:垒竺鲤!!!!垫!!:!型:丝:型!:!! ・65・ 尿1次,或有尿意时放尿,使膀胱保持一定充盈,既可预防膀胱缩小或过度膨胀,又有利于自律或反射性排尿的建立嘲.参考 文 ...查看


  • 脊髓损伤的治疗及康复进展
  •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6年11月・第1卷・第4 期 ・245・ ・综述・ 脊髓损伤的治疗及康复进展 王传英1#,肖宛平1,李庆波2 11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贵州遵义563000;21,250000 [关键词] 脊髓损伤;康复;细胞 ...查看


  • 颈椎骨折护理
  • 颈椎骨折脱位病人的护理 2008-12-21 39健康网社区 我要评论(0) 颈椎骨折脱位常采用前路减压,以解除骨折碎骨片.突出椎间盘.脱位的椎体对脊髓的压迫.我院2002年8月至2006年12月行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颈椎前路带锁 ...查看


  • 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间歇性导尿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_徐淑芬
  • ·362· 护理与康复2016年4月第15卷第4期 防范能力,应对伤害的反应能力欠缺,本身神经运动发育程度还不完善,这些因素均会增加对伤害 6] .目前临床上对患儿的易感性,是高危险患者群[ 和图画.卡片等,以通俗易懂的语音,配合一些动作指 ...查看


  •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
  •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144-01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6/view-34354.htm 脊柱骨折或伴有脱位是常见的损伤,往往累及脊髓 ...查看


  • 脊髓损伤评定
  • 关 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998年第1期第8卷康复 1997年8月24日至9月12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博爱医院脊柱脊髓外科医生一行4人,应加拿大MEANS COME公司邀请到美国进行考察访问.我们先后参观了SFVA脊髓损伤中心,Sheph ...查看


  • 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
  • [脊髓损伤患者日常护理常识] [概述]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是否合适,往往影响到整个康复计划的效果.护 理工作的完成,有赖于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脊髓损伤的患 者家属有必要学会一些护理知识,以促进病人的康复. 1.排尿障碍 在 ...查看


  • 医疗手术分类目录
  • 医疗手术分类目录 一.普外手术分类 一类手术: 1.第一次单纯阑尾手术 2.第一次单纯疝修补术 3.体表肿瘤.异物摘除术 4.痔核.痔瘘手术 5.体表脓肿切开引流术 二类手术: 1.肝脓肿切开引流术 2.肠切除术 3.胃肠穿孔修补术 4.胃 ...查看


  • 脊髓损伤康复
  • 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 康复中心脊髓损伤康复治疗规范 脊髓是连接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的通道,是把大脑的命令传递到人身体各个部分的关键环节.脊髓损伤通常是脊柱受到外力打击,导致脊椎骨折,引起脊髓受损.也可以是脊髓炎.脊髓肿瘤.脊髓血管病变等疾病的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