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又好又快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

——中国共产党义乌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楼国华

(2007年1月5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义乌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代表们审议,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中国共产党义乌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义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义乌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义乌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乘势而上,领先发展,为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又好又快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而努力奋斗。

一、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中共义乌市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加快推进

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社会文明化、领导科学化,提前完成了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主要任务,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进入新阶段,成为全市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义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实践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和好评,去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两次专门发文,在全省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并把义乌作为进一步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改革试点,开辟了义乌发展新的天地。

1、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社会财富显著增加。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推动了经济健康快速发展。2006年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8亿元,财政总收入44.88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03亿元,四年内分别增长了123%、170%和145%。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为2.2:45.8:52。全国百强县市排名从2002年20位跃居到2005年12位。

商贸服务业繁荣发展。国际商贸城二期全面开业,义乌市场规模、商品种类、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成为全球最大商品批发市场。交易方式、市场功能不断创新,定期向全世界发布“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连续十六年位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全国唯一“守合同、重信用”市场称号。会展、物流、旅游等服务业快速发展,义博会成为全国第三大出口商品展,

义乌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三个“大通关”建设重点之一,国际商贸城被评为全国唯一AAAA级旅游购物景区。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积极实施“贸工联动”战略,工业经济对全市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义乌经济开发区、义乌工业园区确认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义西南、义东北两大产业带初步形成。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土地集约开发、工业项目公开招选、标准厂房建设、企业技改研发等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培育了拉链、饰品、工艺礼品、化妆品等7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新增全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国家免检产品13个。

高效生态农业稳步发展。深入实施农业企业化行动,农业产业化体系基本形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新增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8个。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健全农业检测体系。大力实施“千库保安工程”,改造标准农田7万亩,农业基础设施日益改善。

2、开放协作大步推进,“义乌商圈”基本形成。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基本形成大开放格局,商城义乌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外贸出口增势强劲,义乌市场商品已出口到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企业经登记批准在义乌设立办事处921家。联合国、外交部等机构在义乌建立采购信息中心,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20多家跨国零

售集团常年在义乌采购商品。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取得新提高,引进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5个。对外交往与经济合作取得新进展,与韩国首尔中区等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去年有200多批次的国外政府代表团来义乌考察,外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义乌。国际贸易服务功能日益增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拥有外事审批权的县市,在全国县级市率先建立出入境管理局、涉外审判庭等涉外机构,商品进出口监管、外汇管理等不断完善,颁发全国首本港澳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率先在全省放开台湾居民个体工商户登记。以义乌市场为核心、跨区域分工协作的经济圈基本形成。义乌市场日益成为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所有省市区、特别是省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平台。成功举办三届“义乌论坛”,区域交流日益密切。来料加工业务已辐射全国十余个省市,带动100万人增加收入,年均支付加工费20亿元。

3、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按照市域一体规划理念,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带规划和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四年来,完成了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义乌段移线、铁路新客货站、甬金高速公路义乌段、四海大道、五洲大道、机场路改造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了义乌机场航站扩建、国际文化中心等项目,新建改建公路和城区道路796公里,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17.5万吨,新增变电容量340万千伏安。中心城区建成区迅猛拓展,拉开

了100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城乡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新增绿地面积760万平方米,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示范文明城市称号,大陈、佛堂、义亭、赤岸、苏溪、上溪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金乌正腾飞在青山绿水之间。

在全国率先推进新农村建设。制订实施《义乌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出台《义乌市新农村建设二十条》,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新农村建设政策体系。全市599个村启动旧村改造、村庄整治或异地奔小康工程,已有21个村完成旧村改造、400个村基本完成村庄整治,建成启用了一批安居小区,着力解决了一批农村住房特困户的住房困难,城乡一体化工程受益面达90%以上。全面实施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农村饮用水安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程,城乡生态环境日益优化。

4、社会事业长足发展,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过去四年,是发展社会事业资金投入最多、工作力度最大、成效最明显的时期。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总结提炼新时期“义乌精神”,大力开展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市民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升。扎实推进文化大市建设,文化体育产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全国女足锦标赛、全国男篮职业联赛等赛事,中国义乌(国际)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成为省重点培育展会。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义

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快速发展,卫生发展经验在全省推广,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和浙江省首批“科技强市”、“体育强市”等称号。《义乌商报》成为全国唯一由县市党委主管主办的报纸,新闻事业和对外宣传取得显著成效。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强化。财政工作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先进。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被评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建立健全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等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残疾人保障网络日趋健全。扎实推进农村“双建设”和乡风文明村创建活动,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市场带百村”和红糖节、莲藕节、“农家乐”等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5、依法治市扎实推进,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不断加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参政议政能力不断增强。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实施行政许可,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构筑365便民服务平台,完成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平安义乌建设,全面开展普法教育,健全“打防控”体系,强化信访、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义乌公安工作经验被省委和

公安部推广。人民武装和双拥工作得到加强,工青妇和科协等群众团体创造性开展工作,社会化维权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群体和谐相处、共同创业。

6、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万名党员联万户”活动全面展开,“攻坚破难,走在前列”、“集约用地,科学发展”、“干在实处,开好新局”等主题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大力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改进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深入开展“先锋工程”和“三级联创”活动,认真抓好村级组织建设和村级办公场所、农村党员干部教育阵地建设,加大基层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完善惩防体系,实行工作日禁酒、村级零招待制度,深化公务用车等职务消费改革,建立健全集中招投标等制度平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辛勤工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义部队、武警官兵和所有关心义乌发展的海内外人士热情支持的结果,也是历届义乌市委执政为民、扎实工作的结果。尤其是

在座的各位代表,是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组织者、领导者和建设者,为义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此,我代表中共义乌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所有为义乌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发展实践,基本经验有五条:

第一,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奋斗目标,积极应对各种新挑战,紧紧抓住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机遇,因势利导,攻坚破难,努力使义乌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第二,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我们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市场化配臵资源,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适应国际化趋势,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

第三,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协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在推进城市现代化同时,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生态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

第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生。以人为本是一

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依靠群众、发展为了群众、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在用电、用水、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优先考虑群众需要,努力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五,必须坚持从严治党,党政有为。党政有为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始终坚持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政府调控有度、服务发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上述五条基本经验,是过去四年义乌取得新成就的集中体现,也是未来义乌再创新辉煌的宝贵财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

在客观肯定成绩、认真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发展要求、群众期望相比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资源制约、环境保护的压力不断加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工作任重道远;保护知识产权、规范市场秩序的任务仍然繁重;维护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确保社会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城区交通组织等热点难点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城市管理和服务功能有待完善;党员干部和市民素质有待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待加强。这些问题,我们务必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赋予新一届市委的重大使命。 经过长期努力,我市已经基本具备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又好又快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各种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特别是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将进入全方位开放的新阶段,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融入全球,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中赢得广阔市场。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着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经济环境日益趋好,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抢抓机遇,奋勇争先,在区域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继续领先发展。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加快建设“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开拓创新,实干创业,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提升综合实力。义乌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实施“兴商建市”战略,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优势明显的市场、产业、科技、人才等基础条件,教育、卫生和文化体育事业迅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为建设和谐社会积蓄了强大力量。尤其是通过扩权改革试点,体制和机制优势更为明显,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在新起点、新平台上实现新发展。为此,

我们要充分把握好诸多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强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我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和谐社会关系、营造和谐社会环境,促进我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更加完善、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有序、生态更加优良、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到2020年努力使义乌成为社会和谐程度较高的先进地区,逐步形成全市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又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我们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从实际出发,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今后五年,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翻一番、争十强、促和谐,又好又快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不动摇,实现财政总收入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翻一番,努力跻身全国十强县市行列,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国际性商贸城市初具规模。

根据这一总体要求,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是:

建设全球一流的小商品贸易中心。强化商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和龙头地位,加快新一轮市场发展,推进商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努力把义乌建成国际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展示中心、信息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建设国际性小商品创造中心。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全面创建创新型城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自主创新,实现节能降耗,不断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努力使义乌成为区域经济中心。

建设生态宜居的健康城市。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统筹市域规划,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市域一体、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城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使义乌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市。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污染减排,争创国家生态市。

建设社会事业发达的文化大市。全面发展和谐文化,大力弘扬新时期“义乌精神”,高标准创建科技强市、教育强市、卫生强市和体育强市,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诚信友爱、和谐相处的人文义乌。强化惠民理念,拓宽增收渠道,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家庭财富普遍增加。

-建设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法治社会。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完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司法公平公正,提高依法执政水平。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是:人均生产总值争取突破1万美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

1.2万元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5%以上;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下降15%左右。

三、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工作任务,今后五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国际化战略,全面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国际化战略是“兴商建市”战略的深化和发展。必须全面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国际化水平,加快义乌向国际性商贸城市迈进。

强化国际化战略导向。要把国际化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义乌发展的主导性战略,加强国际化战略研究,以国际化的眼光重新认识市情,以国际化的理念指导工作实践,以国际化的标准衡量发展要求。加强国际化知识普及教育,引导市民的思维理念、行为方式接轨国际。注重不同宗教、不同民

族的文化融合,尊重常住义乌外国客商的生活习性和工作方式,引导外商融入义乌生活。

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在扩大外贸出口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发展进口贸易;在大力引进国际采购商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引进境外商品经销商,努力缩小外贸顺差,使义乌真正成为国际性小商品展销中心。继续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企业到境外创办企业,探索建立境外小商品产业基地。支持市场经营户在境外设立贸易机构,创办境外分市场,规避贸易风险,促进义乌市场商品更多地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主流营销网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建立外商投资资源库,完善引资项目质量评估体系,积极引进一批好项目、大项目,促进外资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等领域。

扩大义乌国际影响力。完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体系,提升义乌市场在全球日用消费品价格形成中的话语权。在民间外交的基础上,加大“官方外交”力度。加强与我国驻外使领馆、各国驻华使领馆和国际性经济组织的联系,搭建对外交往平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义乌论坛”国际化水平,积极承办各类国际性经贸和文化活动,参与“中国年”、“浙江周”等活动。加大友好城市缔结力度,在全球经济中心城市广结友好关系单位,推动义乌融入国际社会。加强义乌国际形象策划,加大海内外宣传推介力度,

进一步提升义乌知名度和美誉度。

增强国际化服务功能。完善“大通关”体系,加快内陆口岸项目建设,争取设立保税物流中心,打造一站式的国际物流“无水港”。加快设立义乌海关、口岸、边防等机构。用足用好外事审批权限,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整合各类涉外服务机构,设立综合外事、外经贸、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功能的外商办事服务中心,完善国际结算、翻译、会计、咨询等服务功能。加快发展涉外宾馆、医院、学校、商场、餐饮等,方便外商创业和生活。

(二)加快国际商贸城三期建设,全面推进新一轮市场发展。商贸业繁荣发展是增强义乌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必须坚持市场龙头地位不动摇,以国际商贸城三期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创新一轮市场发展优势,打造全球一流小商品贸易平台,实现“市场大市”向“市场强市”跨越。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坚持“面向世界,服务全国”,按照国际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完善市场发展规划,科学有序地扩张市场规模。加快国际商贸城三期建设步伐,确保在2008年义博会前投入使用,巩固义乌市场全球领先地位。积极培育小商品原辅材料、机械配件等新兴市场,改造提升宾王市场、篁园市场和农贸城等现有市场,加快建设生产资料市场、城乡集贸市场,规范发展专业街。大力发展

中国小商品数字城、在线义博会等无形市场。加强仓储、道路、商务、物流、信息等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市场发展环境。 提升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义乌市场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引进新的商品,培育新的行业。加大市场商品招引力度,营造商务成本洼地,进一步扩大供应商和采购商规模。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吸纳周边地区的商品来义乌市场设立窗口,促进浙中城市群共同发展。扶持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各地企业将销售中心落户义乌。着力提高商品质量和包装水平,增强商品竞争力。培育发展大批发商和品牌经营商,鼓励经营户注册商标自创品牌,委托加工,自主营销。积极推广电子商务、连锁配送、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鼓励经营大户建立共享式销售平台,逐步占领终端市场,巩固国内市场。重视市场软环境建设,构建和谐市场。

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严厉打击假冒、仿冒等侵权行为,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加强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部门联合征信平台,完善举报奖惩制度,加大对失信者惩罚力度。建立出口信用保险机制,完善外商信用档案和查询系统,规范商品贸易合同,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外贸代理等机构的管理,规范中介服务,打击市场欺诈行为。规范市场商位管理,坚决制止恶意炒作商位行为。强化经营户教育培训,增强诚信意识、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商业文化的传承与研究,推进现代商业文明建

设。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服务业发展规划,拓宽民资外资进入领域,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大力推进义博会、文博会等展会的专业化、品牌化和国际化,加快国际展览中心建设,培育引进品牌展会和知名展览机构,努力把义乌建成国内知名、国际上有影响的会展城市。健全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引进大型物流企业,把义乌建成区域物流枢纽。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保险机构,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加快发展购物旅游,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完善商业网点规划,建立若干高档商业零售区。加快发展信息、设计、广告、法律等中介服务业。

(三)强化自主创新,全面推进新一轮产业发展。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国际性小商品创造中心。

以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加强政府指导和政策扶持,积极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从加工制造向创造转变。大力推进企业及行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和检测中心建设,鼓励企业联合出资、合作开发,建立可靠的技术依托。广泛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开发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努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推动产业优化升

级。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构建政产学研互动平台,大力发展技术市场和科技服务业,促进应用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建立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激励机制,培育发展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

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高标准开发建设义乌经济开发区和义乌工业园区,整合提升区域块状经济,争创更多的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培育若干个国际性产业集群。建立“亩产效益”评价考核机制,完善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制度,严把项目质量关,注重引进产业链延伸项目。“跳出义乌发展义乌”,充分利用市外的土地、技术、人才等资源,拓宽发展空间。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规模骨干企业。鼓励企业扩大内涵再生产,发挥资源最大效益,构筑节能高效、安全生态的工业生产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清洁生产,积极培育绿色企业。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强企业用地性质变更、厂房出租等行为的整治管理。

推进品牌大市建设。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走自主品牌之路。加强商标等品牌建设基础工作,积极推行质量、环境、社会责任等体系认证,提高企业创牌能力。建立国家、省、市三级品牌培育梯队,健全品牌培育、发展

和保护机制,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级品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推动企业联合创牌,打造区域品牌。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和质量认证,争创中国出口名牌。积极引导企业参与标准制订,努力使“义乌标准”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以及国际标准。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以品牌为纽带,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实现从品牌产品到品牌企业再到品牌产业的转变。

(四)加快国际商务中心建设,全面推进新一轮城市发展。一流的城市品位,良好的城市环境,是义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广大市民的迫切愿望。必须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强化市域一体规划,以国际商务中心区块建设为重点,加强城市功能配套,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

强化市域一体规划。完善市域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规划城市发展空间。认真编制国际商贸城和江东、城北等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完善市域一体的交通、通信、电力、供水、排污、燃气管道等专项规划,提高市域资源及环境容量的配臵效率。加强规划执行的管理和监督,维护规划权威性和严肃性。

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坚持以优化城市功能和提高市场效率为核心,科学安排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重视抓好重点项目的储备、包装和前期工作。加快国际商务中心区块建设,尽早完成规划区内道路等基础配套,抓紧开工建设主要建

筑。加快国际商贸城物流中心、国际文化中心、机场航站区扩建等工程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抓好“数字义乌”建设,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

加快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加强城市道路、客运场站、换乘中心、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尽快实施老铁路改造。加快高速公路连接线和义乌至周边县市区骨干道路建设。加强地下空间资源的控制和利用研究,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快速通道等“立体交通”。推行“公交优先”,加大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车辆的投放,科学组织公交线路,方便市民出行。加强交通组织,综合采取错时分流、改造道路节点等措施,缓解重点区域、重要道路和重点时段的行车难问题。加大交通法规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引导市民文明驾车、文明行路。

深化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抓好“蓝天、碧水、绿色、宁静”四大工程,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深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生态市。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强化对大气污染、固体物污染、噪音污染的监控和综合整治,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源,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认真抓好城乡绿化工作,广泛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家园。抓好居住小区特别是老城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开展住宅小区内加工场所、货运点的整治,创造清静舒适居住环境。加强对市政公用设施运行的监管,

保证城市水、电、气等公共产品供给安全。

重视城市整体形象设计。按照建设“精品城市”要求,把城市形象设计贯穿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进一步突出城市个性。加强国际商贸城等重点区块内建筑和工程设计,提高建筑的整体协调性。抓好入城口和机场路、江滨路等主要道路两侧的建筑和景观设计,加快义乌江景观带开发建设,塑造城市亮点。加大城市户外广告整治力度,加强街景和建筑外观设计。

(五)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全面推进新一轮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是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必须深入实施《义乌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和《义乌市新农村建设二十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努力把义乌建设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市和示范区。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开展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市建设,加大农业企业化行动力度,推进农业生产“主体企业化、种植设施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高标准编制农业产业规划,加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突出区域主导产业。积极引导农地流转,培育法人化的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企业化经营,鼓励龙头企业“走出去”外建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鼓励农户使用先进适用的

农业设施和装备。健全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加快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标准化。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施品牌兴农战略,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著名商标。扎实开展标准农田整理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加快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深入实施“千库保安”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切实抓好新社区建设。根据城市各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和人口规模,进一步修编完善社区布局规划。积极推进节地型新社区建设,鼓励村集体盘活村庄闲臵用地,大力推进农村宅基地整理和“空心村”改造,提倡建设高层住宅和水平房,探索住宅与货币相结合的安臵方式。加快推进节约型村庄整治,合理安排整治项目,配套完善村庄基础设施。注重保护村庄地理风貌和历史文化内涵,提高小区建设品位,建设一批特色社区。大力推进异地奔小康工程,鼓励远郊区农民到城镇安居、就业。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新社区建设。高度重视集镇的开发建设,不断强化集镇功能,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相对欠发达镇的投入和项目倾斜,扶持发展山区特色产业,促进市域一体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加快污水处理厂和收集管网建设,抓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态村建设,力争到2010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加强农村生态

环境保护,继续抓好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工作,积极探索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方法。加强农业企业污染源的整治,加快对畜禽养殖场进行生态化改造。大力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统筹调度饮用水源,抓好城乡自来水厂和管网建设,力争到2010年全市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认真抓好城乡一体的道路、电力、通信、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围绕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目标,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加强农村劳动力实用技能和素质培训,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充分就业。深入实施“市场带百村、企业联万户”和村企结对活动,鼓励发展农村来料加工业。发挥农村自然生态优势,规范发展观光休闲旅游业。

(六)抓住扩权试点契机,全面推进新一轮改革创新。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必须紧紧抓住义乌扩权改革试点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用足用好各项管理权限,调整和优化经济社会管理职能,打造高效服务型政府,推动义乌跨越式发展。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管好政府投资,激活民间投资,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要素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国资监管和营运体系,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引进商业银行和外资金融机构,努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支持企业上市。深化财政管理各项制度改革,完善镇财市管和村财镇管制度,提高市镇两级资金使用效率。

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臵和人员配臵,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365便民服务窗口功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建立行政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提高政府行政执行力。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积极推进非公共事业体制转换。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对公共事业发展的投入,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把镇街履行职能的重点放在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上。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新社会组织作用,建立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解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加强外来建设者的管理和服务,逐步实现同城待遇。

创建创新型城市。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完善创新平台,努力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制订完善区域创新政策,健全创新工作责任考核和推进机制。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针,努力营造尊重创造愿望、支持创造活动、发挥创造才能、肯定创造成果的体制机制环境。大力弘扬义乌人敢为人先的创

新精神,积极培育敢于突破、勇于进取的创新文化,不断提高全民创新意识,推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创新。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创新团队。积极营造良好留才环境,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

(七)加快文化大市建设,全面推进新一轮社会事业发展。建设和谐文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倡导和谐理念,完善社会福利的普惠机制,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事业,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扬新时期义乌精神,始终保持全市人民团结实干、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大力实施文明素质工程,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文明礼仪教育和乡风文明村创建活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力争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坚持党管媒体,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继续加大外宣工作力度,提高对新闻舆论的引导和管理水平。增进市民与外来建设者的文化交流与认同。

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普及镇、街道东海明珠工程,壮大社区、农村、企业文体活动阵地。繁荣文艺创作,加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民间

艺术传承。活跃基层文化,繁荣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投资文化产业。发展壮大中国义乌(国际)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巩固和发展图书、年画挂历以及书画等交易市场,提升广告业、传媒业、演艺业等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和互联网管理,规范文化市场秩序。

推进教育现代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教育均衡化,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学前幼儿入学率、高中段升学率达99%以上,义务教育入学率实现100%。加快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职工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办好办大义乌工商学院,培养多层次的技能型实用人才。推进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市民大学、老年大学、镇街社区学院、农村社区学校的作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教育,提高业务水平。

建设健康城市。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核心,高标准发展卫生和体育事业。深化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卫生监督执法、疾病预防控制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合理配臵城乡卫生资源,健全市、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加快建设国际商贸城医院。培育名院名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实施“小康健身工程”,

增强人民体质。完善体育设施,加快发展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坚持不懈地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提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保险、救助、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社保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建立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覆盖面,完善无助病人医疗救助制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年康复事业。深化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制度,完善困难家庭住房和子女就学救助制度。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切实关心残疾人生活。探索建立外来建设者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新一轮就业与再就业政策落实,加强各类就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就业推介活动,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强劳动维权机制建设,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形成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八)全力打造平安义乌,全面推进新一轮法治社会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重要保障。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注重协调各方利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充分激发社会各方面的创造活力,打造平安义乌,建设法治社会。

提高民主法治建设水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拓宽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推动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民族、宗教和对台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的统战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科协等群众团体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广泛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加强人民武装工作和国防建设,巩固扩大“双拥”成果。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基层依法行使自治权利。

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探索和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机制,积极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建设,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非法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基层基础工作,严格安全执法,加强对消防和交通安全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警系统,建立健全有效应对和处臵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巩固和深化义乌治安防控经验,加强群防群治和人民调解工作,重视预防、化解和妥善处理各类突发性事件,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

态。坚持“严打”方针,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的“打防管控”新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强信访基层基础工作,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加强国家安全工作,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

四、全面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党。必须以先进性建设为主题,以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不断加强新时期党建工作,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为又好又快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彰显党在执政理念上的先进性。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加强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引导广大党员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夯实党员干部的思想基础,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加强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的研究,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在执政本领上的先进性。坚持干部选拔任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进一步深

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选好配强“一把手”,真正把政治上强、民主作风好、经验丰富、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注重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重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校的作用,继续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素质和工作能力。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大力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引导和督促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自觉坚持科学发展、领导科学发展。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健全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一如既往做好老干部工作,政治上给予更多关心,生活上给予更多照顾。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在执政基础上的先进性。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深化“先锋工程”创建活动,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加大机关、社区、非公企业、市场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力度,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以改善结构、提高质量为重点,进一步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注重吸收农村、企业、科技等一线优秀分子入党。深化“万名党员联万户”活动,建立健全新形势下教育、管理、服务党员的长效机制,拓展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载体和途径,不断巩固和扩大先进

性教育成果。完善党代会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制度,加强“党员人才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努力使广大基层党员成为创业致富的带头人、文明乡风的传播人、民主管理的引路人。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在执政形象上的先进性。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全面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健全具有义乌特色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党内监督和群众、法律、民主、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制度。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干部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强防线。广泛开展“两个务必”思想教育,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形成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良好风尚。进一步完善招投标监管体系建设,建立结构合理、配臵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纪律和作风保证。加大查办大案要案力度,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人民。

同志们,回首过去,巨大的跨越和辉煌的成就鼓舞着我们;展望未来,美好的前景和崇高的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

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奋勇前进,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又好又快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作出新的贡献!

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又好又快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

——中国共产党义乌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楼国华

(2007年1月5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义乌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代表们审议,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中国共产党义乌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义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义乌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义乌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乘势而上,领先发展,为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又好又快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而努力奋斗。

一、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中共义乌市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加快推进

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社会文明化、领导科学化,提前完成了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主要任务,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进入新阶段,成为全市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义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实践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和好评,去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两次专门发文,在全省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并把义乌作为进一步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改革试点,开辟了义乌发展新的天地。

1、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社会财富显著增加。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推动了经济健康快速发展。2006年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8亿元,财政总收入44.88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03亿元,四年内分别增长了123%、170%和145%。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为2.2:45.8:52。全国百强县市排名从2002年20位跃居到2005年12位。

商贸服务业繁荣发展。国际商贸城二期全面开业,义乌市场规模、商品种类、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成为全球最大商品批发市场。交易方式、市场功能不断创新,定期向全世界发布“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连续十六年位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全国唯一“守合同、重信用”市场称号。会展、物流、旅游等服务业快速发展,义博会成为全国第三大出口商品展,

义乌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三个“大通关”建设重点之一,国际商贸城被评为全国唯一AAAA级旅游购物景区。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积极实施“贸工联动”战略,工业经济对全市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义乌经济开发区、义乌工业园区确认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义西南、义东北两大产业带初步形成。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土地集约开发、工业项目公开招选、标准厂房建设、企业技改研发等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培育了拉链、饰品、工艺礼品、化妆品等7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新增全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国家免检产品13个。

高效生态农业稳步发展。深入实施农业企业化行动,农业产业化体系基本形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新增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8个。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健全农业检测体系。大力实施“千库保安工程”,改造标准农田7万亩,农业基础设施日益改善。

2、开放协作大步推进,“义乌商圈”基本形成。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基本形成大开放格局,商城义乌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外贸出口增势强劲,义乌市场商品已出口到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企业经登记批准在义乌设立办事处921家。联合国、外交部等机构在义乌建立采购信息中心,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20多家跨国零

售集团常年在义乌采购商品。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取得新提高,引进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5个。对外交往与经济合作取得新进展,与韩国首尔中区等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去年有200多批次的国外政府代表团来义乌考察,外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义乌。国际贸易服务功能日益增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拥有外事审批权的县市,在全国县级市率先建立出入境管理局、涉外审判庭等涉外机构,商品进出口监管、外汇管理等不断完善,颁发全国首本港澳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率先在全省放开台湾居民个体工商户登记。以义乌市场为核心、跨区域分工协作的经济圈基本形成。义乌市场日益成为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所有省市区、特别是省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平台。成功举办三届“义乌论坛”,区域交流日益密切。来料加工业务已辐射全国十余个省市,带动100万人增加收入,年均支付加工费20亿元。

3、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按照市域一体规划理念,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带规划和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四年来,完成了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义乌段移线、铁路新客货站、甬金高速公路义乌段、四海大道、五洲大道、机场路改造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了义乌机场航站扩建、国际文化中心等项目,新建改建公路和城区道路796公里,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17.5万吨,新增变电容量340万千伏安。中心城区建成区迅猛拓展,拉开

了100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城乡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新增绿地面积760万平方米,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示范文明城市称号,大陈、佛堂、义亭、赤岸、苏溪、上溪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金乌正腾飞在青山绿水之间。

在全国率先推进新农村建设。制订实施《义乌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出台《义乌市新农村建设二十条》,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新农村建设政策体系。全市599个村启动旧村改造、村庄整治或异地奔小康工程,已有21个村完成旧村改造、400个村基本完成村庄整治,建成启用了一批安居小区,着力解决了一批农村住房特困户的住房困难,城乡一体化工程受益面达90%以上。全面实施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农村饮用水安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程,城乡生态环境日益优化。

4、社会事业长足发展,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过去四年,是发展社会事业资金投入最多、工作力度最大、成效最明显的时期。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总结提炼新时期“义乌精神”,大力开展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市民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升。扎实推进文化大市建设,文化体育产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全国女足锦标赛、全国男篮职业联赛等赛事,中国义乌(国际)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成为省重点培育展会。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义

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快速发展,卫生发展经验在全省推广,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和浙江省首批“科技强市”、“体育强市”等称号。《义乌商报》成为全国唯一由县市党委主管主办的报纸,新闻事业和对外宣传取得显著成效。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强化。财政工作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先进。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被评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建立健全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等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残疾人保障网络日趋健全。扎实推进农村“双建设”和乡风文明村创建活动,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市场带百村”和红糖节、莲藕节、“农家乐”等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5、依法治市扎实推进,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不断加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参政议政能力不断增强。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实施行政许可,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构筑365便民服务平台,完成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平安义乌建设,全面开展普法教育,健全“打防控”体系,强化信访、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义乌公安工作经验被省委和

公安部推广。人民武装和双拥工作得到加强,工青妇和科协等群众团体创造性开展工作,社会化维权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群体和谐相处、共同创业。

6、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万名党员联万户”活动全面展开,“攻坚破难,走在前列”、“集约用地,科学发展”、“干在实处,开好新局”等主题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大力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改进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深入开展“先锋工程”和“三级联创”活动,认真抓好村级组织建设和村级办公场所、农村党员干部教育阵地建设,加大基层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完善惩防体系,实行工作日禁酒、村级零招待制度,深化公务用车等职务消费改革,建立健全集中招投标等制度平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辛勤工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义部队、武警官兵和所有关心义乌发展的海内外人士热情支持的结果,也是历届义乌市委执政为民、扎实工作的结果。尤其是

在座的各位代表,是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组织者、领导者和建设者,为义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此,我代表中共义乌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所有为义乌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发展实践,基本经验有五条:

第一,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奋斗目标,积极应对各种新挑战,紧紧抓住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机遇,因势利导,攻坚破难,努力使义乌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第二,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我们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市场化配臵资源,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适应国际化趋势,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

第三,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协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在推进城市现代化同时,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生态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

第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生。以人为本是一

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依靠群众、发展为了群众、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在用电、用水、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优先考虑群众需要,努力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五,必须坚持从严治党,党政有为。党政有为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始终坚持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政府调控有度、服务发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上述五条基本经验,是过去四年义乌取得新成就的集中体现,也是未来义乌再创新辉煌的宝贵财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

在客观肯定成绩、认真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发展要求、群众期望相比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资源制约、环境保护的压力不断加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工作任重道远;保护知识产权、规范市场秩序的任务仍然繁重;维护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确保社会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城区交通组织等热点难点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城市管理和服务功能有待完善;党员干部和市民素质有待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待加强。这些问题,我们务必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赋予新一届市委的重大使命。 经过长期努力,我市已经基本具备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又好又快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各种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特别是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将进入全方位开放的新阶段,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融入全球,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中赢得广阔市场。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着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经济环境日益趋好,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抢抓机遇,奋勇争先,在区域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继续领先发展。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加快建设“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开拓创新,实干创业,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提升综合实力。义乌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实施“兴商建市”战略,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优势明显的市场、产业、科技、人才等基础条件,教育、卫生和文化体育事业迅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为建设和谐社会积蓄了强大力量。尤其是通过扩权改革试点,体制和机制优势更为明显,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在新起点、新平台上实现新发展。为此,

我们要充分把握好诸多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强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我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和谐社会关系、营造和谐社会环境,促进我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更加完善、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有序、生态更加优良、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到2020年努力使义乌成为社会和谐程度较高的先进地区,逐步形成全市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又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我们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从实际出发,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今后五年,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翻一番、争十强、促和谐,又好又快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不动摇,实现财政总收入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翻一番,努力跻身全国十强县市行列,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国际性商贸城市初具规模。

根据这一总体要求,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是:

建设全球一流的小商品贸易中心。强化商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和龙头地位,加快新一轮市场发展,推进商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努力把义乌建成国际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展示中心、信息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建设国际性小商品创造中心。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全面创建创新型城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自主创新,实现节能降耗,不断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努力使义乌成为区域经济中心。

建设生态宜居的健康城市。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统筹市域规划,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市域一体、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城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使义乌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市。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污染减排,争创国家生态市。

建设社会事业发达的文化大市。全面发展和谐文化,大力弘扬新时期“义乌精神”,高标准创建科技强市、教育强市、卫生强市和体育强市,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诚信友爱、和谐相处的人文义乌。强化惠民理念,拓宽增收渠道,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家庭财富普遍增加。

-建设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法治社会。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完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司法公平公正,提高依法执政水平。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是:人均生产总值争取突破1万美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

1.2万元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5%以上;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下降15%左右。

三、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工作任务,今后五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国际化战略,全面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国际化战略是“兴商建市”战略的深化和发展。必须全面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国际化水平,加快义乌向国际性商贸城市迈进。

强化国际化战略导向。要把国际化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义乌发展的主导性战略,加强国际化战略研究,以国际化的眼光重新认识市情,以国际化的理念指导工作实践,以国际化的标准衡量发展要求。加强国际化知识普及教育,引导市民的思维理念、行为方式接轨国际。注重不同宗教、不同民

族的文化融合,尊重常住义乌外国客商的生活习性和工作方式,引导外商融入义乌生活。

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在扩大外贸出口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发展进口贸易;在大力引进国际采购商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引进境外商品经销商,努力缩小外贸顺差,使义乌真正成为国际性小商品展销中心。继续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企业到境外创办企业,探索建立境外小商品产业基地。支持市场经营户在境外设立贸易机构,创办境外分市场,规避贸易风险,促进义乌市场商品更多地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主流营销网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建立外商投资资源库,完善引资项目质量评估体系,积极引进一批好项目、大项目,促进外资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等领域。

扩大义乌国际影响力。完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体系,提升义乌市场在全球日用消费品价格形成中的话语权。在民间外交的基础上,加大“官方外交”力度。加强与我国驻外使领馆、各国驻华使领馆和国际性经济组织的联系,搭建对外交往平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义乌论坛”国际化水平,积极承办各类国际性经贸和文化活动,参与“中国年”、“浙江周”等活动。加大友好城市缔结力度,在全球经济中心城市广结友好关系单位,推动义乌融入国际社会。加强义乌国际形象策划,加大海内外宣传推介力度,

进一步提升义乌知名度和美誉度。

增强国际化服务功能。完善“大通关”体系,加快内陆口岸项目建设,争取设立保税物流中心,打造一站式的国际物流“无水港”。加快设立义乌海关、口岸、边防等机构。用足用好外事审批权限,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整合各类涉外服务机构,设立综合外事、外经贸、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功能的外商办事服务中心,完善国际结算、翻译、会计、咨询等服务功能。加快发展涉外宾馆、医院、学校、商场、餐饮等,方便外商创业和生活。

(二)加快国际商贸城三期建设,全面推进新一轮市场发展。商贸业繁荣发展是增强义乌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必须坚持市场龙头地位不动摇,以国际商贸城三期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创新一轮市场发展优势,打造全球一流小商品贸易平台,实现“市场大市”向“市场强市”跨越。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坚持“面向世界,服务全国”,按照国际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完善市场发展规划,科学有序地扩张市场规模。加快国际商贸城三期建设步伐,确保在2008年义博会前投入使用,巩固义乌市场全球领先地位。积极培育小商品原辅材料、机械配件等新兴市场,改造提升宾王市场、篁园市场和农贸城等现有市场,加快建设生产资料市场、城乡集贸市场,规范发展专业街。大力发展

中国小商品数字城、在线义博会等无形市场。加强仓储、道路、商务、物流、信息等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市场发展环境。 提升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义乌市场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引进新的商品,培育新的行业。加大市场商品招引力度,营造商务成本洼地,进一步扩大供应商和采购商规模。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吸纳周边地区的商品来义乌市场设立窗口,促进浙中城市群共同发展。扶持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各地企业将销售中心落户义乌。着力提高商品质量和包装水平,增强商品竞争力。培育发展大批发商和品牌经营商,鼓励经营户注册商标自创品牌,委托加工,自主营销。积极推广电子商务、连锁配送、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鼓励经营大户建立共享式销售平台,逐步占领终端市场,巩固国内市场。重视市场软环境建设,构建和谐市场。

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严厉打击假冒、仿冒等侵权行为,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加强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部门联合征信平台,完善举报奖惩制度,加大对失信者惩罚力度。建立出口信用保险机制,完善外商信用档案和查询系统,规范商品贸易合同,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外贸代理等机构的管理,规范中介服务,打击市场欺诈行为。规范市场商位管理,坚决制止恶意炒作商位行为。强化经营户教育培训,增强诚信意识、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商业文化的传承与研究,推进现代商业文明建

设。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服务业发展规划,拓宽民资外资进入领域,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大力推进义博会、文博会等展会的专业化、品牌化和国际化,加快国际展览中心建设,培育引进品牌展会和知名展览机构,努力把义乌建成国内知名、国际上有影响的会展城市。健全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引进大型物流企业,把义乌建成区域物流枢纽。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保险机构,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加快发展购物旅游,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完善商业网点规划,建立若干高档商业零售区。加快发展信息、设计、广告、法律等中介服务业。

(三)强化自主创新,全面推进新一轮产业发展。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国际性小商品创造中心。

以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加强政府指导和政策扶持,积极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从加工制造向创造转变。大力推进企业及行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和检测中心建设,鼓励企业联合出资、合作开发,建立可靠的技术依托。广泛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开发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努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推动产业优化升

级。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构建政产学研互动平台,大力发展技术市场和科技服务业,促进应用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建立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激励机制,培育发展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

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高标准开发建设义乌经济开发区和义乌工业园区,整合提升区域块状经济,争创更多的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培育若干个国际性产业集群。建立“亩产效益”评价考核机制,完善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制度,严把项目质量关,注重引进产业链延伸项目。“跳出义乌发展义乌”,充分利用市外的土地、技术、人才等资源,拓宽发展空间。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规模骨干企业。鼓励企业扩大内涵再生产,发挥资源最大效益,构筑节能高效、安全生态的工业生产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清洁生产,积极培育绿色企业。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强企业用地性质变更、厂房出租等行为的整治管理。

推进品牌大市建设。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走自主品牌之路。加强商标等品牌建设基础工作,积极推行质量、环境、社会责任等体系认证,提高企业创牌能力。建立国家、省、市三级品牌培育梯队,健全品牌培育、发展

和保护机制,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级品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推动企业联合创牌,打造区域品牌。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和质量认证,争创中国出口名牌。积极引导企业参与标准制订,努力使“义乌标准”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以及国际标准。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以品牌为纽带,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实现从品牌产品到品牌企业再到品牌产业的转变。

(四)加快国际商务中心建设,全面推进新一轮城市发展。一流的城市品位,良好的城市环境,是义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广大市民的迫切愿望。必须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强化市域一体规划,以国际商务中心区块建设为重点,加强城市功能配套,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

强化市域一体规划。完善市域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规划城市发展空间。认真编制国际商贸城和江东、城北等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完善市域一体的交通、通信、电力、供水、排污、燃气管道等专项规划,提高市域资源及环境容量的配臵效率。加强规划执行的管理和监督,维护规划权威性和严肃性。

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坚持以优化城市功能和提高市场效率为核心,科学安排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重视抓好重点项目的储备、包装和前期工作。加快国际商务中心区块建设,尽早完成规划区内道路等基础配套,抓紧开工建设主要建

筑。加快国际商贸城物流中心、国际文化中心、机场航站区扩建等工程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抓好“数字义乌”建设,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

加快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加强城市道路、客运场站、换乘中心、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尽快实施老铁路改造。加快高速公路连接线和义乌至周边县市区骨干道路建设。加强地下空间资源的控制和利用研究,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快速通道等“立体交通”。推行“公交优先”,加大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车辆的投放,科学组织公交线路,方便市民出行。加强交通组织,综合采取错时分流、改造道路节点等措施,缓解重点区域、重要道路和重点时段的行车难问题。加大交通法规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引导市民文明驾车、文明行路。

深化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抓好“蓝天、碧水、绿色、宁静”四大工程,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深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生态市。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强化对大气污染、固体物污染、噪音污染的监控和综合整治,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源,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认真抓好城乡绿化工作,广泛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家园。抓好居住小区特别是老城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开展住宅小区内加工场所、货运点的整治,创造清静舒适居住环境。加强对市政公用设施运行的监管,

保证城市水、电、气等公共产品供给安全。

重视城市整体形象设计。按照建设“精品城市”要求,把城市形象设计贯穿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进一步突出城市个性。加强国际商贸城等重点区块内建筑和工程设计,提高建筑的整体协调性。抓好入城口和机场路、江滨路等主要道路两侧的建筑和景观设计,加快义乌江景观带开发建设,塑造城市亮点。加大城市户外广告整治力度,加强街景和建筑外观设计。

(五)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全面推进新一轮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是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必须深入实施《义乌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和《义乌市新农村建设二十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努力把义乌建设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市和示范区。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开展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市建设,加大农业企业化行动力度,推进农业生产“主体企业化、种植设施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高标准编制农业产业规划,加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突出区域主导产业。积极引导农地流转,培育法人化的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企业化经营,鼓励龙头企业“走出去”外建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鼓励农户使用先进适用的

农业设施和装备。健全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加快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标准化。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施品牌兴农战略,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著名商标。扎实开展标准农田整理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加快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深入实施“千库保安”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切实抓好新社区建设。根据城市各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和人口规模,进一步修编完善社区布局规划。积极推进节地型新社区建设,鼓励村集体盘活村庄闲臵用地,大力推进农村宅基地整理和“空心村”改造,提倡建设高层住宅和水平房,探索住宅与货币相结合的安臵方式。加快推进节约型村庄整治,合理安排整治项目,配套完善村庄基础设施。注重保护村庄地理风貌和历史文化内涵,提高小区建设品位,建设一批特色社区。大力推进异地奔小康工程,鼓励远郊区农民到城镇安居、就业。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新社区建设。高度重视集镇的开发建设,不断强化集镇功能,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相对欠发达镇的投入和项目倾斜,扶持发展山区特色产业,促进市域一体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加快污水处理厂和收集管网建设,抓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态村建设,力争到2010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加强农村生态

环境保护,继续抓好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工作,积极探索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方法。加强农业企业污染源的整治,加快对畜禽养殖场进行生态化改造。大力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统筹调度饮用水源,抓好城乡自来水厂和管网建设,力争到2010年全市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认真抓好城乡一体的道路、电力、通信、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围绕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目标,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加强农村劳动力实用技能和素质培训,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充分就业。深入实施“市场带百村、企业联万户”和村企结对活动,鼓励发展农村来料加工业。发挥农村自然生态优势,规范发展观光休闲旅游业。

(六)抓住扩权试点契机,全面推进新一轮改革创新。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必须紧紧抓住义乌扩权改革试点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用足用好各项管理权限,调整和优化经济社会管理职能,打造高效服务型政府,推动义乌跨越式发展。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管好政府投资,激活民间投资,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要素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国资监管和营运体系,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引进商业银行和外资金融机构,努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支持企业上市。深化财政管理各项制度改革,完善镇财市管和村财镇管制度,提高市镇两级资金使用效率。

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臵和人员配臵,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365便民服务窗口功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建立行政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提高政府行政执行力。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积极推进非公共事业体制转换。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对公共事业发展的投入,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把镇街履行职能的重点放在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上。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新社会组织作用,建立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解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加强外来建设者的管理和服务,逐步实现同城待遇。

创建创新型城市。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完善创新平台,努力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制订完善区域创新政策,健全创新工作责任考核和推进机制。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针,努力营造尊重创造愿望、支持创造活动、发挥创造才能、肯定创造成果的体制机制环境。大力弘扬义乌人敢为人先的创

新精神,积极培育敢于突破、勇于进取的创新文化,不断提高全民创新意识,推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创新。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创新团队。积极营造良好留才环境,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

(七)加快文化大市建设,全面推进新一轮社会事业发展。建设和谐文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倡导和谐理念,完善社会福利的普惠机制,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事业,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扬新时期义乌精神,始终保持全市人民团结实干、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大力实施文明素质工程,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文明礼仪教育和乡风文明村创建活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力争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坚持党管媒体,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继续加大外宣工作力度,提高对新闻舆论的引导和管理水平。增进市民与外来建设者的文化交流与认同。

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普及镇、街道东海明珠工程,壮大社区、农村、企业文体活动阵地。繁荣文艺创作,加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民间

艺术传承。活跃基层文化,繁荣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投资文化产业。发展壮大中国义乌(国际)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巩固和发展图书、年画挂历以及书画等交易市场,提升广告业、传媒业、演艺业等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和互联网管理,规范文化市场秩序。

推进教育现代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教育均衡化,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学前幼儿入学率、高中段升学率达99%以上,义务教育入学率实现100%。加快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职工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办好办大义乌工商学院,培养多层次的技能型实用人才。推进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市民大学、老年大学、镇街社区学院、农村社区学校的作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教育,提高业务水平。

建设健康城市。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核心,高标准发展卫生和体育事业。深化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卫生监督执法、疾病预防控制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合理配臵城乡卫生资源,健全市、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加快建设国际商贸城医院。培育名院名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实施“小康健身工程”,

增强人民体质。完善体育设施,加快发展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坚持不懈地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提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保险、救助、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社保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建立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覆盖面,完善无助病人医疗救助制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年康复事业。深化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制度,完善困难家庭住房和子女就学救助制度。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切实关心残疾人生活。探索建立外来建设者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新一轮就业与再就业政策落实,加强各类就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就业推介活动,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强劳动维权机制建设,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形成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八)全力打造平安义乌,全面推进新一轮法治社会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重要保障。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注重协调各方利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充分激发社会各方面的创造活力,打造平安义乌,建设法治社会。

提高民主法治建设水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拓宽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推动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民族、宗教和对台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的统战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科协等群众团体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广泛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加强人民武装工作和国防建设,巩固扩大“双拥”成果。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基层依法行使自治权利。

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探索和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机制,积极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建设,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非法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基层基础工作,严格安全执法,加强对消防和交通安全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警系统,建立健全有效应对和处臵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巩固和深化义乌治安防控经验,加强群防群治和人民调解工作,重视预防、化解和妥善处理各类突发性事件,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

态。坚持“严打”方针,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的“打防管控”新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强信访基层基础工作,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加强国家安全工作,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

四、全面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党。必须以先进性建设为主题,以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不断加强新时期党建工作,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为又好又快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彰显党在执政理念上的先进性。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加强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引导广大党员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夯实党员干部的思想基础,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加强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的研究,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在执政本领上的先进性。坚持干部选拔任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进一步深

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选好配强“一把手”,真正把政治上强、民主作风好、经验丰富、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注重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重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校的作用,继续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素质和工作能力。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大力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引导和督促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自觉坚持科学发展、领导科学发展。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健全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一如既往做好老干部工作,政治上给予更多关心,生活上给予更多照顾。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在执政基础上的先进性。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深化“先锋工程”创建活动,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加大机关、社区、非公企业、市场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力度,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以改善结构、提高质量为重点,进一步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注重吸收农村、企业、科技等一线优秀分子入党。深化“万名党员联万户”活动,建立健全新形势下教育、管理、服务党员的长效机制,拓展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载体和途径,不断巩固和扩大先进

性教育成果。完善党代会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制度,加强“党员人才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努力使广大基层党员成为创业致富的带头人、文明乡风的传播人、民主管理的引路人。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在执政形象上的先进性。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全面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健全具有义乌特色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党内监督和群众、法律、民主、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制度。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干部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强防线。广泛开展“两个务必”思想教育,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形成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良好风尚。进一步完善招投标监管体系建设,建立结构合理、配臵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纪律和作风保证。加大查办大案要案力度,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人民。

同志们,回首过去,巨大的跨越和辉煌的成就鼓舞着我们;展望未来,美好的前景和崇高的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

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奋勇前进,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又好又快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作出新的贡献!


相关文章

  • 党代会报告起草六要义
  • 党代会报告起草六要义 浙江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 陈一新 起草好党代会报告,对于各级党委开好党的代表大会.制定未来五年行动纲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起草党代会报告要充分体现连续性.时代性.创造性.特色性,努力使之成为贯彻中央精神.落实党委要 ...查看


  • 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
  • 关于浙江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报告 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提出的<关于浙江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 ...查看


  • 2012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
  • 夏宝龙2012年1月12日在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浙江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全面落实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 "十二五&quo ...查看


  • 改革30年创新案例60名单
  •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1日11:21  中国改革杂志 "创新案例"60个名单(按时间先后为序) 序号   案例名称 1  安徽:来安县前郢队包产到户第一家(1978) 2  四 ...查看


  • 关于义乌市外来务工人员返乡过年的调查报告
  • 关于义乌市外来务工人员返乡过年的调查报告 2008年春运高峰时期,我国南方地区遭遇了50年来罕见的雨雪和冰冻天气,使南方的许多地方交通运输严重受阻,这对民营企业发达.外来务工集中的浙江义乌市农民工返乡过年,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为了解具体情况, ...查看


  • 关于发展电子商务的调研报告(定稿)
  • 关于发展电子商务的调研报告 为促进我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了解我县电子商务实际发展情况,推动电子商务加快发展,10月底,县政府办.县商务局组成调研组到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浙江省义乌市.赣州市宁都县以及我县部分企业进行调研.调研通过听取电商办. ...查看


  • 义乌眼镜市场调查报告
  • 义乌国际商贸城眼镜市场调查报告 小组成员:朱浩然 任远 徐倩 张平平 陈卓君 报告选题与产业情况分析 近几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爱眼意识的增强,使得中国的眼镜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学生的视力低下.人口的老龄化以及专业运动眼镜的推广 ...查看


  • 工地试验室实施细则
  • 临安至缙云公路义乌城西至佛堂段工程 (义乌疏港快速路) 监理工地试验室 实 施 细 则 编制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义乌疏港快速路工程监理办 浙江义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查看


  •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6)]暨全国百强县案例报告
  •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6)>暨全国百强县案例报告 9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成果发布会:<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6)>暨全国百强县案例报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