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重点

1、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4、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 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6、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7、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 、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9、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0、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答:(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1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12、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

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13、关于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所以,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4、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1岁)、形式运算(11-15岁)等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本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本阶段的儿童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15、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答: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16、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答: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

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主要培养信任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要培养自主性;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主要培养主动性;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主要培养勤奋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主要培养自我同一性;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时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17、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答:(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18、简述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发展过程。答: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9、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答: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其学习内容含三个方面:(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20、简述联结学习的有关理论。答:(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1、简述认知学习的有关理论。答:(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22、简述动机及其功能。答: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23、简述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内驱力。答: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

属的内驱力。(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是学习的内部动机。(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24、简述学习动机的种类。答:(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25、简述学习动机的有关理论。答:(1)强化理论。(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4)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5)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26、简述迁移的种类。答:(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27、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答:(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8、简述知识直观的类型。答:(1)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2)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3)言语直观:即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

29、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30、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答: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31、简述迁移的种类。答:(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32、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答:(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33、简述如何进行促进迁移的教学。答:(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5)提高迁移意识性。

34、简述知识的类型。答:(1)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2)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35、简述知识学习的过程。答: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在获得阶段,新知识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与长时记忆系统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意义的建构;在巩固阶段,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中,如果不进行深层的认知加工,这些信息就会出现遗忘;在提取阶段,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回答" 是什么" 和" 为什么" 的问题,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广泛迁移。在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同化、保持和应用。

36、简述知识直观的类型。答:(1)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2)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3)言语直观:即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

37、简述知识直观的感知规律。答: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38、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答:(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39、简述记忆系统及其特点。答: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有一个相当大的容量。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

40、简述遗忘的理论解释。答:(1)痕迹衰退说(桑代克)。(2)干扰说。(3)同化说(奥苏伯尔)。(4)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

41、简述操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答:(1)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2)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对智力技能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三个阶段。

42、简述学习策略的分类。答: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等。

43、简述问题解决的概念及基本特征。答: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

一是给定的条件,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44、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答: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45、简述创造性及其基本特征。答: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46、试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答:(1)环境;(2)智力;(3)个性。

47、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成分。

48、简述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答:(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律道德,自律道德。(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三水平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49、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答:(1)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2)认同。(3)内化。

50、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法。答:(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1、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答:(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

52、简述教师成长的历程。答:(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

53、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答: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54、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答: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

55、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学体系最完备的历史时期

56、我国私人讲学之风发端于春秋战国,盛于两汉与唐宋。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私学是儒墨两大学派创立的,儒家私学以孔子最盛,孔子为私学创始人

57. 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一)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二)教师职业的复杂性

(三)教师职业劳动的创造性(四)教师职业劳动的长周期性

58.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一)道德意识的自觉性(二)道德行为的示范性(三)影响结果的深远性

59、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1)对学生的教育作用(2)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

(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60、为什么说教书育人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首先,教书育人是教师

的根本职责。其次,教书育人体现了集体主义原则的要求。再次,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中的根本原则。总之,教书育人是教师献身教育、忠诚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教育目标最根本的手段。

6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有哪些:(1)爱岗敬业、依法执教(2)热爱学生、教学相长(3)严谨治学、博学多才(4)关心集体、团结协作(5)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62、师生关系的特点及教育意义。首先,关系上的特殊性;其次,角色上的差异性;第三,人格上的平等性;第四,情感上的相互影响性。师生关系的教育意义:首先,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可塑性;其次,师生关系影响信息的传递;第三,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心理;第四,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

63、教师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首先,全面了解学生。教师要做到:一是了解每一个学生。二是全面地了解学生。三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灵。其次,热爱所有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公平的,不是爱个别或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把爱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才能贡献给全体学生。再次,严格要求学生。教师要做到一是严而有爱,二是严而有格,三是严而有方。

64、简述我国教师基本权利:①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③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⑤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65、简述教师应当履行义务: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③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⑤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动,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66、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1有助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67、简述如何培养班集体

1确定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68、论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班主任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职责,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班集体全体成员的整体水平,从而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班主任的素质极为关键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3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69、试述德育的任务

1培养少年儿童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70、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少年儿童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71、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3要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4要能够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72、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

1教学任务2教学内容3学生年龄特征

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除受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年龄特征的影响外,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师特点等因素的制约

73、教学基本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74、简述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

1复杂性,创造性2连续性,广延行

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75、简述教师应如何热爱学生?

1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3要全面关怀学生

4要关爱全体学生

5对学生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76、简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

77、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3发扬教育民主

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78、如何建立教师的威信?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79、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1首先应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2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能力修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和反思能力

80、试述教师职业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型教师

81、教学应该遵循哪些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82、教学的基本特点?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活动

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83.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赫尔巴特撰写的《普通教育学》。

84.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

85.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学期(或学年)计划、课题计划和教学进度课时计划。

8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和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基础)之间的矛盾。

87.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 活动。

88.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89.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3)知行统一的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6)依*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90.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凭空发展智力。

(2)智力的发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

(3)知识多少和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自觉地发展学生智力。

9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3、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有利于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92、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93、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94、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9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96、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97、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9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99、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100、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101、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和教材。

102、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03、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104、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105、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106. 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107. 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

108、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特征与学习程度编成班组,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顺序(课程表) ,安排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有计划地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

优势:(1)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3)有利于多快好省地培养人才。

(4)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局限:(1)不能充分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和创造力的培养。

(2)不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领域,难以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109、 联系实际论述怎样有效地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进行的。激发学习动机一般采取下列有效的方式和措施:

(一)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教师在可能的情况下,向学生讲明所学内容的用处。

2、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十分有效的一种方法。

3、向学生提出他们现有知识无法解答的问题,挑战他们现有的理解能力,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此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二)设置合适的目标

当目标是自己设定的时候,个体通常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教师可以:

1、与学生讨论过去的目标实现的情况,然后再为下阶段设定新的目标

2、帮助学生设定一个具有挑战性又现实的目标。

(三)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当个体拥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个体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如何帮助成绩不好的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

1、通过为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设定难易合适的任务,让他们不断地获得成功体验,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2、让学习不好的学生观看和想象那些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的成功操作,通过获得替代性经验和强化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3、教师可以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错误判断,形成正确的自我效能感判断。

(四)归因训练

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归因,提高学习动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努力归因”,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归因于努力与否的结果。

二是“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现实归因,以帮助学生分析除努力这个因素外,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智力、学习方法、还是家庭环境、教师等因素。

这种归因训练的好处在于,在学生做“努力归因”时又联系现实,在做“现实归因”时又强调努力。

(五)表达明确的期望,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学生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被评价以及成功之后会有什么收获。教师应该:

1、教师把期望明确地传达给学生

2、外部奖赏在此是指物质上的奖励,教师在运用外部奖励时,应持谨慎态度,对那些已有内部动机的活动最好不要轻易运用物质奖励,只有对那些缺乏内部动机的活动予以物质奖励,才可能产生积极地激励作用。

(六)提供明确、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运用表扬

“反馈”在此指的是给学生提供关于其成绩的信息。教师应该:

1、运用反馈,注意反馈必须明确、具体,必须使反馈紧随个体的学习结果。

2、必须提出经常性的反馈,使学生能付出最大的努力。

3、表扬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强化学生适当的行为,对他们所表现出的期望行为提供反馈。 表扬的方式比表扬的次数更重要。表扬的有效性取决于它的具体性、可靠性以及行为结果的依随性。

1、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4、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 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6、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7、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 、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9、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0、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答:(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1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12、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

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13、关于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所以,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4、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1岁)、形式运算(11-15岁)等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本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本阶段的儿童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15、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答: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16、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答: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

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主要培养信任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要培养自主性;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主要培养主动性;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主要培养勤奋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主要培养自我同一性;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时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17、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答:(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18、简述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发展过程。答: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9、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答: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其学习内容含三个方面:(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20、简述联结学习的有关理论。答:(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1、简述认知学习的有关理论。答:(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22、简述动机及其功能。答: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23、简述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内驱力。答: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

属的内驱力。(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是学习的内部动机。(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24、简述学习动机的种类。答:(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25、简述学习动机的有关理论。答:(1)强化理论。(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4)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5)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26、简述迁移的种类。答:(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27、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答:(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8、简述知识直观的类型。答:(1)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2)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3)言语直观:即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

29、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30、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答: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31、简述迁移的种类。答:(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32、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答:(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33、简述如何进行促进迁移的教学。答:(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5)提高迁移意识性。

34、简述知识的类型。答:(1)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2)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35、简述知识学习的过程。答: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在获得阶段,新知识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与长时记忆系统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意义的建构;在巩固阶段,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中,如果不进行深层的认知加工,这些信息就会出现遗忘;在提取阶段,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回答" 是什么" 和" 为什么" 的问题,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广泛迁移。在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同化、保持和应用。

36、简述知识直观的类型。答:(1)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2)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3)言语直观:即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

37、简述知识直观的感知规律。答: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38、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答:(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39、简述记忆系统及其特点。答: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有一个相当大的容量。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

40、简述遗忘的理论解释。答:(1)痕迹衰退说(桑代克)。(2)干扰说。(3)同化说(奥苏伯尔)。(4)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

41、简述操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答:(1)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2)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对智力技能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三个阶段。

42、简述学习策略的分类。答: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等。

43、简述问题解决的概念及基本特征。答: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

一是给定的条件,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44、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答: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45、简述创造性及其基本特征。答: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46、试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答:(1)环境;(2)智力;(3)个性。

47、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成分。

48、简述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答:(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律道德,自律道德。(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三水平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49、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答:(1)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2)认同。(3)内化。

50、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法。答:(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1、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答:(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

52、简述教师成长的历程。答:(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

53、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答: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54、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答: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

55、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学体系最完备的历史时期

56、我国私人讲学之风发端于春秋战国,盛于两汉与唐宋。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私学是儒墨两大学派创立的,儒家私学以孔子最盛,孔子为私学创始人

57. 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一)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二)教师职业的复杂性

(三)教师职业劳动的创造性(四)教师职业劳动的长周期性

58.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一)道德意识的自觉性(二)道德行为的示范性(三)影响结果的深远性

59、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1)对学生的教育作用(2)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

(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60、为什么说教书育人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首先,教书育人是教师

的根本职责。其次,教书育人体现了集体主义原则的要求。再次,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中的根本原则。总之,教书育人是教师献身教育、忠诚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教育目标最根本的手段。

6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有哪些:(1)爱岗敬业、依法执教(2)热爱学生、教学相长(3)严谨治学、博学多才(4)关心集体、团结协作(5)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62、师生关系的特点及教育意义。首先,关系上的特殊性;其次,角色上的差异性;第三,人格上的平等性;第四,情感上的相互影响性。师生关系的教育意义:首先,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可塑性;其次,师生关系影响信息的传递;第三,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心理;第四,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

63、教师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首先,全面了解学生。教师要做到:一是了解每一个学生。二是全面地了解学生。三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灵。其次,热爱所有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公平的,不是爱个别或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把爱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才能贡献给全体学生。再次,严格要求学生。教师要做到一是严而有爱,二是严而有格,三是严而有方。

64、简述我国教师基本权利:①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③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⑤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65、简述教师应当履行义务: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③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⑤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动,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66、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1有助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67、简述如何培养班集体

1确定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68、论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班主任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职责,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班集体全体成员的整体水平,从而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班主任的素质极为关键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3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69、试述德育的任务

1培养少年儿童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70、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少年儿童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71、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3要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4要能够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72、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

1教学任务2教学内容3学生年龄特征

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除受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年龄特征的影响外,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师特点等因素的制约

73、教学基本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74、简述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

1复杂性,创造性2连续性,广延行

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75、简述教师应如何热爱学生?

1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3要全面关怀学生

4要关爱全体学生

5对学生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76、简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

77、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3发扬教育民主

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78、如何建立教师的威信?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79、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1首先应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2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能力修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和反思能力

80、试述教师职业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型教师

81、教学应该遵循哪些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82、教学的基本特点?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活动

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83.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赫尔巴特撰写的《普通教育学》。

84.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

85.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学期(或学年)计划、课题计划和教学进度课时计划。

8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和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基础)之间的矛盾。

87.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 活动。

88.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89.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3)知行统一的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6)依*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90.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凭空发展智力。

(2)智力的发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

(3)知识多少和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自觉地发展学生智力。

9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3、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有利于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92、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93、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94、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9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96、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97、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9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99、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100、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101、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和教材。

102、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03、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104、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105、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106. 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107. 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

108、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特征与学习程度编成班组,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顺序(课程表) ,安排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有计划地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

优势:(1)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3)有利于多快好省地培养人才。

(4)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局限:(1)不能充分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和创造力的培养。

(2)不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领域,难以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109、 联系实际论述怎样有效地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进行的。激发学习动机一般采取下列有效的方式和措施:

(一)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教师在可能的情况下,向学生讲明所学内容的用处。

2、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十分有效的一种方法。

3、向学生提出他们现有知识无法解答的问题,挑战他们现有的理解能力,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此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二)设置合适的目标

当目标是自己设定的时候,个体通常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教师可以:

1、与学生讨论过去的目标实现的情况,然后再为下阶段设定新的目标

2、帮助学生设定一个具有挑战性又现实的目标。

(三)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当个体拥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个体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如何帮助成绩不好的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

1、通过为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设定难易合适的任务,让他们不断地获得成功体验,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2、让学习不好的学生观看和想象那些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的成功操作,通过获得替代性经验和强化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3、教师可以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错误判断,形成正确的自我效能感判断。

(四)归因训练

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归因,提高学习动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努力归因”,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归因于努力与否的结果。

二是“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现实归因,以帮助学生分析除努力这个因素外,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智力、学习方法、还是家庭环境、教师等因素。

这种归因训练的好处在于,在学生做“努力归因”时又联系现实,在做“现实归因”时又强调努力。

(五)表达明确的期望,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学生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被评价以及成功之后会有什么收获。教师应该:

1、教师把期望明确地传达给学生

2、外部奖赏在此是指物质上的奖励,教师在运用外部奖励时,应持谨慎态度,对那些已有内部动机的活动最好不要轻易运用物质奖励,只有对那些缺乏内部动机的活动予以物质奖励,才可能产生积极地激励作用。

(六)提供明确、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运用表扬

“反馈”在此指的是给学生提供关于其成绩的信息。教师应该:

1、运用反馈,注意反馈必须明确、具体,必须使反馈紧随个体的学习结果。

2、必须提出经常性的反馈,使学生能付出最大的努力。

3、表扬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强化学生适当的行为,对他们所表现出的期望行为提供反馈。 表扬的方式比表扬的次数更重要。表扬的有效性取决于它的具体性、可靠性以及行为结果的依随性。


相关文章

  • 2011年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招考教育综合知识考试真题
  • 今年5 14的综合,很多人考出来都说简单.. 一,选择题,分值70分,每题2分. 1.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温家宝提出的三个要求. 2,2010年中国GDP排行超越日本,位居第几?(答案是第二) 3.学雷锋的代表人物,(郭明义) 4在海南岛, ...查看


  • 教师招聘常考简答论述题
  • [昆明育萃教师招考]与您一路相随! 育萃培训·2016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常考简答论述题 教育学部分 一.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二.教学的一般任务. 三.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功能. 四.教育与科学技术. 五.心理健康教育. 六.师生关系. ...查看


  • 教师招考通识考试题[1]
  • 教师招考通识考试题(参照这套题的模式)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第多斯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示 ...查看


  • 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
  • 2013理论热点面对面 申论热点:形成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 发布时间:2013-10-05 16:26:03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形成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只有建立完备有效的制度体系, ...查看


  • 2015年福建教师招考历年真题二十六
  • 2015年福建教师招考历年真题二十六 [导语]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网,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福建省教师招聘信息.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2015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准备工作正在 ...查看


  • 黑龙江2017佳木斯大学招考的笔试内容
  • 汇总>>>黑龙江教师资格考试信息 黑龙江2017佳木斯大学招考的笔试内容 通过近几年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公告可知,黑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贯穿全年进行,笔试科目不太固定,一般以是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和专业岗位综合知识考试内容为主.中 ...查看


  • 事业单位考试如何避免"无头苍蝇"式备考
  • 事业单位考试如何避免"无头苍蝇"式备考 一直以来,很多同学都陷入了一个认识误区:即认为事业单位考试和公务员考试差不多,因此在备考的时候就按照公务员考试的形式来准备,结果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但是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查看


  • 五个"基层服务项目"
  • 基层服务项目 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三支一扶,选拔高校毕业生进村社区工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2011年选聘1438名毕业生到村任职公告 作者:甘肃华图 来源:甘肃省人 ...查看


  • 事业单位招聘面试题.doc
  • 事业单位招聘面试题 事业单位,一般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的招聘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其工作成果与价值不直接表现或主要不表现为可以估量的物质形态或货币形态.事业单 ...查看


  • 2015年广西南宁市公务员招考笔试知识点
  • 2015年广西南宁市公务员招考笔试知识点 2015年广西公务员招考公告信息|面试公告|海量复习资料及真题下载:http://www.dwz.cn/vtqpA 2015年广西公务员考试课程推荐:http://www.dwz.cn/DCndg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