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生平:胯下之辱有兵法

抱负远大的韩信,理智地选择了胯下之辱,种种考量之外,他从小得到《孙子兵法》的指引,视《孙子兵法》为自己的人生哲学,不可不说是重大的原因。胯下之辱,磨炼了韩信的意志,使他能在忍耐的极点冷静行事。

  《楚亡:从项羽到韩信》封面

本文摘自《楚亡:从项羽到韩信》,作者:李开元,三联书店出版

在韩信的早年行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胯下之辱。

据说有一天,韩信佩剑经过淮阴街市。街市上的人,多有些狗屠商贩,如同当年沛县街市上的樊哙和周勃一般。手脚勤快养家糊口之人,最看不惯韩信这种破落子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穷得吃不起饭,还酸溜溜地带把剑,实在是讨打。于是,在众人的怂恿下,一位鲁莽少年站了出来,横街挡住韩信的去路,挑衅说:“别看你小子长得人高马大,还喜欢佩剑带刀,其实是他妈胆小鬼。”

韩信没有搭理他。少年更来了劲,扯开衣襟高声喊道:“你小子不怕死,捅我一刀。不敢捅,就从我胯下钻过去。”众目睽睽之下,韩信一言不发,久久地注视着这位恶少,最终弯下腰,匍匐在地上,从恶少的胯下钻了过去。街市上爆发出哄堂大笑,大家都以为韩信是个窝囊废。

胯下之辱的故事,同寄食亭长、漂母饭食的故事一样,是司马迁到淮阴踏访时收集到的民间传说,生动地传达了淮阴的乡土风貌和韩信的性情,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伟大的司马迁,最爱这些轶闻掌故,他继续为我们讲述这三个故事的结局,汉帝国建立以后,韩信被封为楚王,衣锦还乡,找到了三位故事的当事人,分别做了不同的处置。对于漂母,韩信赐以千金;对于南昌亭长,韩信当面指斥他是小人,为德不终,扔给他一百钱;对于当年侮辱了自己的恶少,韩信对部下说:“此人也是一位勇士。当年他羞辱我的时候,我岂非不能一剑杀了他?不过,杀了他并不能扬名天下,因为忍受下来,才有了今天。”说完这番话后,韩信下令,提拔这位恶少作楚国的中尉,负责都城下邳的警卫。

我读《史记》,对于司马迁所讲述的这些历史故事,喜爱之余,又有将信将疑之感。韩信衣锦还乡,赐漂母千金,掷亭长百钱,作为民间传说来解读,是常见的因果报应的故事,一报还一报,容易理解。唯有提拔恶少作中尉的事情,总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胯下之辱的故事,千百年流传,已经成了汉语的常用成语,引申出来的意义,是说一个人只有能够忍受一般人所不能忍受的羞辱,才能得到一般人所得不到的荣光。遥想当年,韩信匍匐下地,在众目睽睽之下从恶少胯下钻过,他那种能忍的功夫,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常人承受的范围。

苏东坡著《留侯论》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东坡的这段名文,本是针对张良说的,不过,将这段话用来解说韩信,也许更为合适。韩信正是这样的大勇豪杰,能够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羞辱,他之所以如此能忍,是因为他心中有远大的抱负。他自视甚高,展望甚远,他舍小求大,忍辱负重。由此推想开去,青少年时代的韩信,究竟有什么远大的抱负?他在淮阴街市上带剑独行的时候,他对未来究竟有何种梦想,在他那年轻的心中,谁是崇拜的偶像?

    韩信钓台:淮阴是水乡,内外运河、张福河、二河、古黄河等多条水道在此交汇,河道水泽之间,处处是历史遗迹。韩信用兵,最善用水,多次依水用兵的胜算,都是植根于淮阴水乡的灵气。

我整理韩信的历史,深感韩信是志在将帅的人,他自幼熟读兵书,《孙子兵法》他熟读成诵,孙子其人,或许还有辅佐周武王平定天下的姜太公,就是少年韩信心中的偶像。纵观韩信的一生,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兵家思想,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军事生涯,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性情和人生。可以说,《孙子兵法》,是了解韩信其人其事的一把钥匙。

《孙子·火攻篇》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意思是说,国君不可因一时的愤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不可因一时的怨恨而贸然作战。合于国家利益就行动,不合于国家利益就停止。简短的话语,将正确行动的原则讲得清清楚楚。重大的行动,不能受情绪的左右,怨愤时的冲动,最是大忌。决定动与不动的根本,在于前瞻性的算计,合于利益就行动,不合于利益就停止。

《火攻篇》接着道:“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意思是说:发怒后可以重新喜悦,怨恨后可以重新高兴,国亡了就不能再存,人死了就不能再活;所以说,明君一定要对此慎重,将帅一定要对此警惕。安定国家保全军队的道理,就在这里。补充的说明,更为深入明白。喜怒哀乐的情绪,可以变化反复,国破身死的存亡,决然一去不回。两相比较之下,孰轻孰重,孰是表面,孰是根本,一目了然。

俗话说,人生如战场,兵法就是人生哲学。当韩信在淮阴街市受到恶少挑衅的时候,他眼前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忍辱负重,匍匐下地钻胯,另一种是任气使性,拔剑刺杀恶少。可以想象,韩信若是选择了后者,他可能在刺杀了恶少之后,被恶少的同党们所杀,或者是成为杀人犯而被官府通缉逮捕,判处极刑。如此一来,历史上将不会有连百万之军,决胜垓下的韩信。韩信也不可能衣锦荣归,在楚王的辉煌仪仗中接受恶少的匍匐礼拜。

抱负远大的韩信,理智地选择了胯下之辱,种种考量之外,他从小得到《孙子兵法》的指引,视《孙子兵法》为自己的人生哲学,不可不说是重大的原因。胯下之辱,磨炼了韩信的意志,使他能在忍耐的极点冷静行事。

想来,当韩信在淮阴回首往事时,他可能会认为自己的成功之始,就在应对了胯下之辱的挑战。眼前这位恶少,他当年用生命挑战生命,尽管是锱铢对千金,燕雀挠鸿鹄,毕竟是浪掷同样宝贵生命的豪赌。敢做如此豪赌的人,也是一条血性汉子。于是,韩信不但宽恕了恶少,还起用了他。他也许觉得,当年的这位恶少是自己的命运使者之一?

抱负远大的韩信,理智地选择了胯下之辱,种种考量之外,他从小得到《孙子兵法》的指引,视《孙子兵法》为自己的人生哲学,不可不说是重大的原因。胯下之辱,磨炼了韩信的意志,使他能在忍耐的极点冷静行事。

  《楚亡:从项羽到韩信》封面

本文摘自《楚亡:从项羽到韩信》,作者:李开元,三联书店出版

在韩信的早年行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胯下之辱。

据说有一天,韩信佩剑经过淮阴街市。街市上的人,多有些狗屠商贩,如同当年沛县街市上的樊哙和周勃一般。手脚勤快养家糊口之人,最看不惯韩信这种破落子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穷得吃不起饭,还酸溜溜地带把剑,实在是讨打。于是,在众人的怂恿下,一位鲁莽少年站了出来,横街挡住韩信的去路,挑衅说:“别看你小子长得人高马大,还喜欢佩剑带刀,其实是他妈胆小鬼。”

韩信没有搭理他。少年更来了劲,扯开衣襟高声喊道:“你小子不怕死,捅我一刀。不敢捅,就从我胯下钻过去。”众目睽睽之下,韩信一言不发,久久地注视着这位恶少,最终弯下腰,匍匐在地上,从恶少的胯下钻了过去。街市上爆发出哄堂大笑,大家都以为韩信是个窝囊废。

胯下之辱的故事,同寄食亭长、漂母饭食的故事一样,是司马迁到淮阴踏访时收集到的民间传说,生动地传达了淮阴的乡土风貌和韩信的性情,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伟大的司马迁,最爱这些轶闻掌故,他继续为我们讲述这三个故事的结局,汉帝国建立以后,韩信被封为楚王,衣锦还乡,找到了三位故事的当事人,分别做了不同的处置。对于漂母,韩信赐以千金;对于南昌亭长,韩信当面指斥他是小人,为德不终,扔给他一百钱;对于当年侮辱了自己的恶少,韩信对部下说:“此人也是一位勇士。当年他羞辱我的时候,我岂非不能一剑杀了他?不过,杀了他并不能扬名天下,因为忍受下来,才有了今天。”说完这番话后,韩信下令,提拔这位恶少作楚国的中尉,负责都城下邳的警卫。

我读《史记》,对于司马迁所讲述的这些历史故事,喜爱之余,又有将信将疑之感。韩信衣锦还乡,赐漂母千金,掷亭长百钱,作为民间传说来解读,是常见的因果报应的故事,一报还一报,容易理解。唯有提拔恶少作中尉的事情,总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胯下之辱的故事,千百年流传,已经成了汉语的常用成语,引申出来的意义,是说一个人只有能够忍受一般人所不能忍受的羞辱,才能得到一般人所得不到的荣光。遥想当年,韩信匍匐下地,在众目睽睽之下从恶少胯下钻过,他那种能忍的功夫,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常人承受的范围。

苏东坡著《留侯论》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东坡的这段名文,本是针对张良说的,不过,将这段话用来解说韩信,也许更为合适。韩信正是这样的大勇豪杰,能够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羞辱,他之所以如此能忍,是因为他心中有远大的抱负。他自视甚高,展望甚远,他舍小求大,忍辱负重。由此推想开去,青少年时代的韩信,究竟有什么远大的抱负?他在淮阴街市上带剑独行的时候,他对未来究竟有何种梦想,在他那年轻的心中,谁是崇拜的偶像?

    韩信钓台:淮阴是水乡,内外运河、张福河、二河、古黄河等多条水道在此交汇,河道水泽之间,处处是历史遗迹。韩信用兵,最善用水,多次依水用兵的胜算,都是植根于淮阴水乡的灵气。

我整理韩信的历史,深感韩信是志在将帅的人,他自幼熟读兵书,《孙子兵法》他熟读成诵,孙子其人,或许还有辅佐周武王平定天下的姜太公,就是少年韩信心中的偶像。纵观韩信的一生,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兵家思想,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军事生涯,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性情和人生。可以说,《孙子兵法》,是了解韩信其人其事的一把钥匙。

《孙子·火攻篇》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意思是说,国君不可因一时的愤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不可因一时的怨恨而贸然作战。合于国家利益就行动,不合于国家利益就停止。简短的话语,将正确行动的原则讲得清清楚楚。重大的行动,不能受情绪的左右,怨愤时的冲动,最是大忌。决定动与不动的根本,在于前瞻性的算计,合于利益就行动,不合于利益就停止。

《火攻篇》接着道:“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意思是说:发怒后可以重新喜悦,怨恨后可以重新高兴,国亡了就不能再存,人死了就不能再活;所以说,明君一定要对此慎重,将帅一定要对此警惕。安定国家保全军队的道理,就在这里。补充的说明,更为深入明白。喜怒哀乐的情绪,可以变化反复,国破身死的存亡,决然一去不回。两相比较之下,孰轻孰重,孰是表面,孰是根本,一目了然。

俗话说,人生如战场,兵法就是人生哲学。当韩信在淮阴街市受到恶少挑衅的时候,他眼前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忍辱负重,匍匐下地钻胯,另一种是任气使性,拔剑刺杀恶少。可以想象,韩信若是选择了后者,他可能在刺杀了恶少之后,被恶少的同党们所杀,或者是成为杀人犯而被官府通缉逮捕,判处极刑。如此一来,历史上将不会有连百万之军,决胜垓下的韩信。韩信也不可能衣锦荣归,在楚王的辉煌仪仗中接受恶少的匍匐礼拜。

抱负远大的韩信,理智地选择了胯下之辱,种种考量之外,他从小得到《孙子兵法》的指引,视《孙子兵法》为自己的人生哲学,不可不说是重大的原因。胯下之辱,磨炼了韩信的意志,使他能在忍耐的极点冷静行事。

想来,当韩信在淮阴回首往事时,他可能会认为自己的成功之始,就在应对了胯下之辱的挑战。眼前这位恶少,他当年用生命挑战生命,尽管是锱铢对千金,燕雀挠鸿鹄,毕竟是浪掷同样宝贵生命的豪赌。敢做如此豪赌的人,也是一条血性汉子。于是,韩信不但宽恕了恶少,还起用了他。他也许觉得,当年的这位恶少是自己的命运使者之一?


相关文章

  • 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
  • 公元前二世纪的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中国的万里长城就是在这个朝代初具规模的.但因为父子两代皇帝的暴政,秦朝的统治仅有15年.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韩信就是其中一位有名的军事统帅. 韩信是中国古代一位著 ...查看


  • 读名人故事写感悟
  • 读名人故事,领略万千风采,悟人生哲理,增长非凡智慧.名人的影响力是深远的,感染力是巨大的,从他们的故事中我可以感受到他们独具的魅力.在这本书中有两部分,一是名人趣事:其中有智慧才子,魅力佳人,文坛名宿,书画名家,逸趣名人;二是智慧人生:其中 ...查看


  • 对韩信的评点
  • 对韩信的评点 韩信作为西汉初年的军事家及开国功臣,一生可谓是名扬天下.但在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之后的遭遇让我们不得不叹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说的就是这位军事家的遭遇. ...查看


  •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编辑本段读音释义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fei niao jin,liang gong cang,jiao tu si,zou gou peng 这就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出处,这里的走狗是跑的很快的狗, ...查看


  • 能忍是有实力的标志
  • 能忍是有实力的标志 小不忍则乱大谋 厚黑学讲究的"忍"绝不是懦弱,而是有实力的标志. 韩信年轻时,家里很穷,但自己不会谋生,时常四处漂流,向人讨饭吃.一天,韩信在街上逛,被一个杀猪佬的儿子瞧见了.这小子见韩信贫寒的样子, ...查看


  • 人物简介韩信
  • - 1 - - 2 - 取天下.萧何说:"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看在萧何的情面上同意让韩信为将,但萧何坚持要再加以重用,刘邦表示可以让他做为大将.于是刘邦 ...查看


  • 为什么说:"骨干是折腾出来的"
  • 为什么说:骨干是折腾出来的 一. 集体为什么需要骨干? 我认为骨干之于集体,犹如骨骼之于人体.人体有了骨骼才能立得正,坐得稳,我们的连队就是一个集体,连队有了一批有能力.能以连为家的骨干,连队才会有战斗力和凝聚力,连队才会把未来的建设做得更 ...查看


  • 追寻先贤的的足迹(二次修改)
  • 追寻先贤的的足迹 高新一中C3班 李哲 指导老师 郑小英 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灯火通明.我翻开历史书,在书中追寻先贤的足迹------ 一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直到吴王大兵压境,势如破竹,勾践才知道自己轻敌了.可惜,为时晚矣.他已 ...查看


  • 韩信受胯下之辱
  • 韩信是西汉初著名的军事家,淮阴(今江苏淮安)人.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帮助刘邦击败了项羽等诸侯,建立了西汉王朝.韩信少年时候很贫穷,有志向但没有力气.每天游手好闲,在街上游来荡去,还经常在淮阴河畔钓鱼.不务正业的他没有稳固的经济来源,家里人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