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梗概与线索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

(夏商周时期分封制③主要封国

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宗法制②特点:

③影响:

前提:秦的统一。(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

①皇帝制:特点、地位

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

秦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古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

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

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

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

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

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

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 、路、府、州、县

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

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

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

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

④宋:提点刑狱司

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

①世官制:含义

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

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世界形势: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而对外扩张 (2)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3)根本原因:列强要开辟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①时间:1840—1842年,英国发动

(1)鸦片战争②结果:《南京条约》内容、危害

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2(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战争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Km

一、(3)中法战争:1883—1885年,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

列①时间:1894-1895年,

强(4)中日甲午战争②结果:《马关条约》内容、危害

入③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侵(5)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19世纪末

①时间: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

(6②结果:《辛丑条约》内容、危害

③影响: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1)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

①政治:

影响(2②经济:

③文化:

(3)客观上促进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经济、思想等方面

时间:鸦片战争时期

(1经过:牛兰岗之战;两次包围四方炮台

意义:第一次人民自发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二、19世纪军民(2)黄海海战: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抗日英雄:

的反抗斗争背景: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定,日本强占台湾

(3经过:邱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

意义:

(4)义和团运动反帝运动

“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南京大屠杀

进行细菌战、毒气战 政治:“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

经济:经济掠夺,把沦陷区经济沦为日本的附庸经济

文化: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

根本原因:灭亡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①九一八事变原因直接原因:日本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1931国内形势: 中国国民政府在南方全力剿共

三、影响:日本侵占东北,成立伪满洲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抗中共:发表抗日宣言、“八一宣言”、瓦窑堡会

日东北军民: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

战②抗日救淞沪抗战:1932年,蔡廷锴、蒋光鼐

争亡运动爱国官兵山海关之战:1933年,安德馨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吉鸿昌

西安事变: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影响

关内人民:1935年,北平,“一二九运动”:背景、特点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华

①抗日民族统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一战线建立红军改编:八路军、新四军的主要领导人

正式建立: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抗日战争太原会战:国共军队合作抗日,平型关大捷

全民族抗战②正面战场抗战徐州会战:李宗仁,台儿庄大捷

武汉会战;武汉失守,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枣宜会战:1940年5月,张自忠殉国

洛川会议:1937年8月,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③敌后战场抗战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1937年9月 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地点:华北。

少数民族抗日: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

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①背景中共七大召开:内容、意义

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年7月,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抗战胜利②胜利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关东军作战

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

„„ “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

③意义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奠定了坚实基础;

是„„重要组成部分,为„„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社会基础: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1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旧民主主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兴中会、同盟会

义革命(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组织者、影响

民国成立:时间、性质、都城、国旗、纪年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性质、法令措施

(3)中华民国成立

主要内容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①原因:根本原因、导火线

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主力学生;口号

1)五四运动②过程第二阶段:6月初,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意义?)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初步胜利的标志?)

③意义:性质、广泛性、影响、历史地位等

近①条件:经济和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干部和组织条件、外部条件

代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嘉兴

中(2)中共成立内容:党的任务„„;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国意义:

的时间:1922年

内容: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意义: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革①前提:国共第一次合作(合作的原因有?)

命新民主主②兴起:标志是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会议的内容、意义?)

义革命(3)国民革命③高潮:北伐战争:时间、目的、过程、成果:

④失败及原因:局部失败、彻底失败的标志什么?

⑤意义:

①南昌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意义

(4)“农村包围城②八七会议:时间、内容

市”道路开辟③秋收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意义

④开展土地革命:内容、意义

(5)红军长征:原因、起止时间、结束的标志、意义。

(6)抗日战争:(见上一专题)

①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底,“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断

②战略反攻: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7)解放战争③战略决战:1948年秋-1949年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河北西柏坡,

⑤渡江战役:)1949年4月,解放南京(意义?)

8)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专题四 近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背景: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内容 前提:新中国成立 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内容?

现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成立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代中一届政协:1949年9月,内容

国时间:1954年

(1内容:宪法的内容及意义

政(民主政治的奠基)会议的意义:

治二届政协:1954年,内容

建阶段(2)文革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挫折:文革的爆发、民主与法制的破坏的表现

设时间: 1978年12月

内容:

(3)新时期政治建设意义:

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的提出: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2年宪法

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过程、意义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①背景目的: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②含义:

年元旦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内容

③形成过程年叶剑英委员长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内容

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祖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构想。

④意义:

统香港问题的由来:

一港、澳回归的概况

“一国两制”的实践港、澳回归的条件和意义:

发展的原因:

②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发展的表现: “九二共识”等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①背景:国际、国内 总原则、总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外交方针制订另起炉灶:含义 (1)新中国初期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

外交的奠基一边倒:含义、原因、作用

“建交”、“签约”

历史背景

③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主要内容

重要意义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含义、背景、影响

现原因:

代①中国重返联合国概况: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中意义:

国原因:是双方共同的要求(为什么?)

对乒乓外交:1971年3月,打开两国交往的大门

外基辛格访华:1971年7月,为尼克松访华作准

关 2)70年代中国时间:1972年

系②中美关系缓和进程 内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意义: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美建交公报》发表:1978年12月、内容 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影响:对双方的影响、对亚太及世界的影响

原因:

概况: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外交声明

意义:

①背景: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3)改革开放以来对②方针调整: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外关系全新发展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主要活动

③外交成就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 ):活动

性质:

意义: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 ①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1)形成的历史条件 ②城邦政体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城邦的特点:政治、经济、文化 ③公民素质是民主政治产生的重要条件:公民的组成、地位及特点 背景: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崛起。 ,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措施颁布财产等级制度,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古恢复公民大会

希新设“四百人会议”

腊设立陪审法庭

的特点:“公平”、“中庸”

民(2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

主②克里斯提尼改革(BC506年) ——雅典民主的确立

制除十将军外,以抽签方式产生各级官职

度 B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

(“黄金时代”)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各机构的职能?

公职津贴。作用?

(3)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

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在哪些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产生积极影响?)

促进了雅典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4)评价①民主范围

②性质

③抽签选举、轮流坐庄,使民主效率产生不确定性

④历史事实证明:

①习惯法到成文法标志:《十二铜表法》前449年

主要内容:

评价:

公民法:存在的时间、特点

古(1)罗马法的发展演变

代万民法特点:

罗作用:

马③自然法:含义、影响

的①罗马法实质(根本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维护奴隶制度)

法公民法的作用„„

律(2)罗马法的价值②推动罗马社会的不断发展万民法的作用„„

罗马法影响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

③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与近现代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有着传承关系;人

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①二次内战,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过程②新贵族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③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④“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限制王权法案②《权利法案》等法案:内容、实质

一、英国君主立(2)确立过程③结果: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代责任内阁制的形成②特点(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西

方(3)特点:虚君、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民①结束专制制度,走上民主化的道路,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保障

主(4)作用②权力互相制约和平衡,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政③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新的统治模式产生巨大影响。

治的(1)背景:独立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邦联”制使美国陷入窘境。

确①主要内容:联邦制、三权分立的原则

立二、美国总统制制约权力: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与共和制确立②特点中央与地方

发联邦宪法的制定平衡利益大州与小州

展南方与北方

(2)确立③评价:

①1788年6月,联邦宪法正式生效

联邦政府的成立②1789年1月,华盛顿当选总统

③意义:

★比较美国共和和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法国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此内容略

中国大陆各地区使用的高中历史教材版本

全套三本,80万字,内含必修1+2+3+通史+史观+技巧,选修1+4,每套100元(每单物流费20元,10套以上免费物流)。各位班长统计好人数并收齐书款后,将书款通过邮政储蓄转账或汇兑至下述账号,然后编辑短信告知收货地址即可,物流快递发货。联系人:冯红玲 [1**********] 邮政卡号:6210 9850 6101 0759 090。

淘宝链接http://gaozhongwenke.taobao.com/

文科综合非选择题得分技巧——给高三文科考生的忠告

文科综合考试非选择题得分的多少,不仅取决于考生的知识和智力,也取决于考生的答题方式。根据本人多次参加高招评卷工作的经验,给高三考生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答案要点化 高考试卷评改安排在高考后的六月中旬,天气热,时间紧,任务重。由于评卷时间有限,要在十天左右的时间把试卷评完,文科综合试卷由于论述性试题多,评改起来难度更大,评卷的速度问题尤为突出。在评卷质量和评卷速度两个问题上,可以说是“速度第一,质量第二”。为提高速度,在实际评卷操作中,评卷老师一般只注重“关键词”,对学生所答文字只是“看”或“瞅”,而不是“读”或“念”。所以,你的答案决不能像写作文那样,大段大段的一气呵成,下笔千言,不切要点。你的答案要做到“三化”: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如果某题不止一问,你应该一问一答,将每一问的答案分成不同的段落,并在每段前简要标明你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千万不要把几个提问混起来回答;如果某一问答案要点不止一个,你应该把答案分成若干个小的要点,并在每一要点前标上序号,如⑴⑵⑶„,①②③„,让评卷老师一目了然。

第二:答案要点要醒目 有的考生组织答案时写的文字很多,甚至长篇大论,但不得要领,命不中“得分点”。你应该把你答案的每层意思都总结出关键词,并尽可能把关键词——“要点”写在最前面,然后再进行解释。如“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了中华文化”,回答时,你最好能把“生活习惯”、“生活水平”、“民族性格”等内容标上序号,序号后面接着写上述关键词,然后再加以解释。就像我在第一点中所说,改卷时,评卷老师看的只是“关键词”,如果你的“关键词”写的过于“隐蔽”,没有让评卷老师在“瞬间的一眼”看到,你极有可能失去本来应该得到的分数。“把金子摆在老师最醒目的位置”,“把得分点作为队长站在队伍的最前面”,改卷老师想不给你分都难。

第三:答案要点要全面 评卷时“采点给分”,即用标准答案与你的答案相对照,照上几个“得分点”给几个相应的要点分。在评卷点,一般都要制定一个更为详尽的评分细则,比如同义词替换、新增要点等。为得到更多的分数,你组织的答案包含的“要点”一定要多。为做到这一点,答题可适当采取“多多益善”的原则。注意,这里的“多多益善”指的是“要点”多,而不是“文字”多。当然,“要点”多可能“文字”也会相应增加,但决不是长篇大论。比如:关于圆明园“维持现状”还是“重新修建”问题,让你选择一种观点,并给出理由。你的答案应该是给出尽可能多的理由(要点多),而不是把其中的某一个理由叙述的多么充分(文字多)。因为改卷时,老师看的是你给出了几个合理的理由——每一个理由都有固定的分数;如果你只阐述某一个理由,即使你论述的再充分,评卷时也只能给一个要点分。所以,在不知道确切答案的情况下,你的答案包含的要点应该“多多益善”。

第四:答案内容“广度第一,深度第二”;第五:值多少分回答多少内容;纸太短,以下内容略。更多内容,请参阅《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 人教 人民 岳麓 北师大 内容汇编》!

各位班长统计好人数并收齐书款后,将书款通过邮政储蓄转账或汇兑至下述账号即可,物流快递发货。

淘宝链接http://gaozhongwenke.taobao.com/

高考历史答题规范

一、考生在答卷时一定要规范化

1. 字体工整、美观,最好使用楷体字。

2. 答题序号化,要点化,有层次,有条理。

3. 在规定位置答题,注意空间布局,最好从靠近上左侧的位置写起。

4. 注意卷面整洁,不要乱涂乱画。

二、答题的一般步骤与技巧

1. 选择题

①非常有把握的直接选。

②没有把握的采用排除法,把错误的或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

③组合式选择题可兼用直选法及排除法。

④答题卡不要涂错位置。

2. 非选择题

①注意分析题目有几问,有针对性答题,千万不要遗漏问题。

②完整、准确地解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答案,一般不要原文照抄。

③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注意同类知识的相互迁移。

④评价型问题的答案一般要一分为二。

⑤原因和影响类试题一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入手。

⑥论述式问答题一般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模式。

⑦按分值决定答题要点的多少,一般而言多多益善。

⑧解答完毕后,注意检查;有新灵感要及时补充。

《文科综合非选择题得分技巧——给高三文科考生的忠告》

——作者参加高招阅卷后的体会及给考生的提分建议,已经印刷在《高中历史四种版本教材的交集与并集》第101—102页。

各位班长统计好人数并收齐书款后,将书款通过邮政储蓄转账或汇兑至下述账号即可,物流快递发货。

淘宝链接http://gaozhongwenke.taobao.com/

第一讲 如何审题(节略)

一、审:认真审题

近年来的历史非选择题,一般包含五个部分:

1. 解题依据:“依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等。

2. 答题要求:即提示回答问题的方式,如简述、说明、指出、阐述、概括、简析、简评、比较、论证、评述等。

3. 限定词:时间、空间、答题范围、角度等。

4. 核心词:原因、背景、措施、特点、特征、趋势、变化、区别、异同、结果、意义、作用等。

5. 分值。每道试题后面后标有分数,该分数实际上是在告诉考生需要“答多少”。

二、读:分析材料

明确了“设问要求”,带着“问题”读材料,是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的捷径。由于近年来的高考命题经不再严格依据教材,提供的常是“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所以“材料”常是作答的主要依据。所以,答题前必须读懂、读透材料。

文字型材料一般包含三部分:即引言、正文、出处。

1. 注意材料的导入语(如果有的话),有时答案就在其中,有时可以给考生提供答题方向。

2. 正文是材料的核心。阅读材料时,一定要分清哪些是“史”(史实),哪些是“论”(观点、评论;史论经常出现在材料首句或末句) ,哪些是“概括”,哪些是“阐释”。其次,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并列语(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而且)、转折语(虽然,但是,尽管,然而)、因果关系(因为,所以,以至于)等。第三,要注意材料中的标点符号,尤其是分号(一般和上句是并列关系或转折关系)、省略号(省略号后面的一句尤其要注意)、引号(注意引号的几种用法)、句号(便于判断材料有几层意思)、括号(括号里常有注释或解释)等。有时,还需注意材料中的动词。

3. 注意材料的来源,即作者、时间、出处等。有时材料的出处隐含着重要的解题信息,有时可以给解题提供背景知识,如作者、书名(文章名)、出版日期(写作日期)等。(有时,是出于学术规范。这种情况下,出处对解答问题无关。)

三、找:寻找答案的出处 略

六、部分类型试题的解题思路

1. 原因(背景)类:主观—客观,国内—国际,必要性—可能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对外关系—民族关系,等。2. 措施(内容)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对外关系—民族关系—军事—教育,等。(过程类:导火线—起点—转折—结果—评价。近年来很少考。)3. 影响类:分析性质,积极—消极,直接—间接—深远,对内—对外,等。4. 作用类:由近及远,由内及外,直接—间接—深远,等。5. 评价类:分析性质,积极—消极,进步性—局限性,初期—后期,等。如分值较高,可采取:史实+性质特点+影响(消极和积极)+结论。6. 变化(趋势)类:由„„到„„,越来越„„,等。7. 体会(启示)类:材料反映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得出的经验或教训,应该努力的方向或整改措施(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等。

8. 比较类:相同点—不同点;比较角度:原因—内容—性质—结果—影响,等。9. 判断(选择)观点类:判断(选择)观点—阐述理由(论证观点)—总结升华,等。10. 评述类:一般采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模式。“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出的观点是什么或你同意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即你的理由是什么;评卷要求“多角度”论证,一般应不少于三方面论据,有时还需要中外对比。“怎么样”,分析观点对或错的根源,一般可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

有没有一套书,涵盖四套教材?一书在手,囊括各种版本!亲,有的!高中历史四种版本教材合一汇编,全套三本,80万字,内含必修1+2+3+通史+史观+技巧,选修1+4,每套100元(每单物流费20元,10套以上免费物流)。书款通过邮政储蓄汇至下述账号,然后编辑短信告知收货地址即可,物流快递发货。联系人:冯红玲 [1**********] 邮政卡号:6210 9850 6101 0759 090。

各位班长统计好人数并收齐书款后,将书款通过邮政储蓄转账或汇兑至上述账号即可,物流快递发货。

(网上跨行转账,点击 河南省 商丘市 睢阳区 香君路支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

(夏商周时期分封制③主要封国

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宗法制②特点:

③影响:

前提:秦的统一。(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

①皇帝制:特点、地位

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

秦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古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

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

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

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

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

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

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 、路、府、州、县

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

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

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

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

④宋:提点刑狱司

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

①世官制:含义

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

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世界形势: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而对外扩张 (2)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3)根本原因:列强要开辟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①时间:1840—1842年,英国发动

(1)鸦片战争②结果:《南京条约》内容、危害

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2(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战争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Km

一、(3)中法战争:1883—1885年,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

列①时间:1894-1895年,

强(4)中日甲午战争②结果:《马关条约》内容、危害

入③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侵(5)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19世纪末

①时间: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

(6②结果:《辛丑条约》内容、危害

③影响: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1)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

①政治:

影响(2②经济:

③文化:

(3)客观上促进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经济、思想等方面

时间:鸦片战争时期

(1经过:牛兰岗之战;两次包围四方炮台

意义:第一次人民自发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二、19世纪军民(2)黄海海战: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抗日英雄:

的反抗斗争背景: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定,日本强占台湾

(3经过:邱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

意义:

(4)义和团运动反帝运动

“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南京大屠杀

进行细菌战、毒气战 政治:“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

经济:经济掠夺,把沦陷区经济沦为日本的附庸经济

文化: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

根本原因:灭亡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①九一八事变原因直接原因:日本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1931国内形势: 中国国民政府在南方全力剿共

三、影响:日本侵占东北,成立伪满洲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抗中共:发表抗日宣言、“八一宣言”、瓦窑堡会

日东北军民: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

战②抗日救淞沪抗战:1932年,蔡廷锴、蒋光鼐

争亡运动爱国官兵山海关之战:1933年,安德馨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吉鸿昌

西安事变: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影响

关内人民:1935年,北平,“一二九运动”:背景、特点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华

①抗日民族统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一战线建立红军改编:八路军、新四军的主要领导人

正式建立: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抗日战争太原会战:国共军队合作抗日,平型关大捷

全民族抗战②正面战场抗战徐州会战:李宗仁,台儿庄大捷

武汉会战;武汉失守,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枣宜会战:1940年5月,张自忠殉国

洛川会议:1937年8月,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③敌后战场抗战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1937年9月 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地点:华北。

少数民族抗日: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

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①背景中共七大召开:内容、意义

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年7月,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抗战胜利②胜利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关东军作战

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

„„ “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

③意义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奠定了坚实基础;

是„„重要组成部分,为„„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社会基础: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1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旧民主主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兴中会、同盟会

义革命(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组织者、影响

民国成立:时间、性质、都城、国旗、纪年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性质、法令措施

(3)中华民国成立

主要内容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①原因:根本原因、导火线

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主力学生;口号

1)五四运动②过程第二阶段:6月初,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意义?)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初步胜利的标志?)

③意义:性质、广泛性、影响、历史地位等

近①条件:经济和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干部和组织条件、外部条件

代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嘉兴

中(2)中共成立内容:党的任务„„;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国意义:

的时间:1922年

内容: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意义: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革①前提:国共第一次合作(合作的原因有?)

命新民主主②兴起:标志是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会议的内容、意义?)

义革命(3)国民革命③高潮:北伐战争:时间、目的、过程、成果:

④失败及原因:局部失败、彻底失败的标志什么?

⑤意义:

①南昌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意义

(4)“农村包围城②八七会议:时间、内容

市”道路开辟③秋收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意义

④开展土地革命:内容、意义

(5)红军长征:原因、起止时间、结束的标志、意义。

(6)抗日战争:(见上一专题)

①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底,“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断

②战略反攻: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7)解放战争③战略决战:1948年秋-1949年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河北西柏坡,

⑤渡江战役:)1949年4月,解放南京(意义?)

8)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专题四 近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背景: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内容 前提:新中国成立 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内容?

现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成立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代中一届政协:1949年9月,内容

国时间:1954年

(1内容:宪法的内容及意义

政(民主政治的奠基)会议的意义:

治二届政协:1954年,内容

建阶段(2)文革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挫折:文革的爆发、民主与法制的破坏的表现

设时间: 1978年12月

内容:

(3)新时期政治建设意义:

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的提出: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2年宪法

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过程、意义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①背景目的: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②含义:

年元旦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内容

③形成过程年叶剑英委员长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内容

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祖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构想。

④意义:

统香港问题的由来:

一港、澳回归的概况

“一国两制”的实践港、澳回归的条件和意义:

发展的原因:

②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发展的表现: “九二共识”等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①背景:国际、国内 总原则、总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外交方针制订另起炉灶:含义 (1)新中国初期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

外交的奠基一边倒:含义、原因、作用

“建交”、“签约”

历史背景

③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主要内容

重要意义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含义、背景、影响

现原因:

代①中国重返联合国概况: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中意义:

国原因:是双方共同的要求(为什么?)

对乒乓外交:1971年3月,打开两国交往的大门

外基辛格访华:1971年7月,为尼克松访华作准

关 2)70年代中国时间:1972年

系②中美关系缓和进程 内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意义: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美建交公报》发表:1978年12月、内容 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影响:对双方的影响、对亚太及世界的影响

原因:

概况: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外交声明

意义:

①背景: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3)改革开放以来对②方针调整: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外关系全新发展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主要活动

③外交成就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 ):活动

性质:

意义: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 ①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1)形成的历史条件 ②城邦政体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城邦的特点:政治、经济、文化 ③公民素质是民主政治产生的重要条件:公民的组成、地位及特点 背景: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崛起。 ,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措施颁布财产等级制度,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古恢复公民大会

希新设“四百人会议”

腊设立陪审法庭

的特点:“公平”、“中庸”

民(2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

主②克里斯提尼改革(BC506年) ——雅典民主的确立

制除十将军外,以抽签方式产生各级官职

度 B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

(“黄金时代”)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各机构的职能?

公职津贴。作用?

(3)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

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在哪些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产生积极影响?)

促进了雅典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4)评价①民主范围

②性质

③抽签选举、轮流坐庄,使民主效率产生不确定性

④历史事实证明:

①习惯法到成文法标志:《十二铜表法》前449年

主要内容:

评价:

公民法:存在的时间、特点

古(1)罗马法的发展演变

代万民法特点:

罗作用:

马③自然法:含义、影响

的①罗马法实质(根本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维护奴隶制度)

法公民法的作用„„

律(2)罗马法的价值②推动罗马社会的不断发展万民法的作用„„

罗马法影响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

③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与近现代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有着传承关系;人

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①二次内战,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过程②新贵族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③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④“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限制王权法案②《权利法案》等法案:内容、实质

一、英国君主立(2)确立过程③结果: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代责任内阁制的形成②特点(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西

方(3)特点:虚君、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民①结束专制制度,走上民主化的道路,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保障

主(4)作用②权力互相制约和平衡,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政③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新的统治模式产生巨大影响。

治的(1)背景:独立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邦联”制使美国陷入窘境。

确①主要内容:联邦制、三权分立的原则

立二、美国总统制制约权力: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与共和制确立②特点中央与地方

发联邦宪法的制定平衡利益大州与小州

展南方与北方

(2)确立③评价:

①1788年6月,联邦宪法正式生效

联邦政府的成立②1789年1月,华盛顿当选总统

③意义:

★比较美国共和和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法国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此内容略

中国大陆各地区使用的高中历史教材版本

全套三本,80万字,内含必修1+2+3+通史+史观+技巧,选修1+4,每套100元(每单物流费20元,10套以上免费物流)。各位班长统计好人数并收齐书款后,将书款通过邮政储蓄转账或汇兑至下述账号,然后编辑短信告知收货地址即可,物流快递发货。联系人:冯红玲 [1**********] 邮政卡号:6210 9850 6101 0759 090。

淘宝链接http://gaozhongwenke.taobao.com/

文科综合非选择题得分技巧——给高三文科考生的忠告

文科综合考试非选择题得分的多少,不仅取决于考生的知识和智力,也取决于考生的答题方式。根据本人多次参加高招评卷工作的经验,给高三考生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答案要点化 高考试卷评改安排在高考后的六月中旬,天气热,时间紧,任务重。由于评卷时间有限,要在十天左右的时间把试卷评完,文科综合试卷由于论述性试题多,评改起来难度更大,评卷的速度问题尤为突出。在评卷质量和评卷速度两个问题上,可以说是“速度第一,质量第二”。为提高速度,在实际评卷操作中,评卷老师一般只注重“关键词”,对学生所答文字只是“看”或“瞅”,而不是“读”或“念”。所以,你的答案决不能像写作文那样,大段大段的一气呵成,下笔千言,不切要点。你的答案要做到“三化”: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如果某题不止一问,你应该一问一答,将每一问的答案分成不同的段落,并在每段前简要标明你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千万不要把几个提问混起来回答;如果某一问答案要点不止一个,你应该把答案分成若干个小的要点,并在每一要点前标上序号,如⑴⑵⑶„,①②③„,让评卷老师一目了然。

第二:答案要点要醒目 有的考生组织答案时写的文字很多,甚至长篇大论,但不得要领,命不中“得分点”。你应该把你答案的每层意思都总结出关键词,并尽可能把关键词——“要点”写在最前面,然后再进行解释。如“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了中华文化”,回答时,你最好能把“生活习惯”、“生活水平”、“民族性格”等内容标上序号,序号后面接着写上述关键词,然后再加以解释。就像我在第一点中所说,改卷时,评卷老师看的只是“关键词”,如果你的“关键词”写的过于“隐蔽”,没有让评卷老师在“瞬间的一眼”看到,你极有可能失去本来应该得到的分数。“把金子摆在老师最醒目的位置”,“把得分点作为队长站在队伍的最前面”,改卷老师想不给你分都难。

第三:答案要点要全面 评卷时“采点给分”,即用标准答案与你的答案相对照,照上几个“得分点”给几个相应的要点分。在评卷点,一般都要制定一个更为详尽的评分细则,比如同义词替换、新增要点等。为得到更多的分数,你组织的答案包含的“要点”一定要多。为做到这一点,答题可适当采取“多多益善”的原则。注意,这里的“多多益善”指的是“要点”多,而不是“文字”多。当然,“要点”多可能“文字”也会相应增加,但决不是长篇大论。比如:关于圆明园“维持现状”还是“重新修建”问题,让你选择一种观点,并给出理由。你的答案应该是给出尽可能多的理由(要点多),而不是把其中的某一个理由叙述的多么充分(文字多)。因为改卷时,老师看的是你给出了几个合理的理由——每一个理由都有固定的分数;如果你只阐述某一个理由,即使你论述的再充分,评卷时也只能给一个要点分。所以,在不知道确切答案的情况下,你的答案包含的要点应该“多多益善”。

第四:答案内容“广度第一,深度第二”;第五:值多少分回答多少内容;纸太短,以下内容略。更多内容,请参阅《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 人教 人民 岳麓 北师大 内容汇编》!

各位班长统计好人数并收齐书款后,将书款通过邮政储蓄转账或汇兑至下述账号即可,物流快递发货。

淘宝链接http://gaozhongwenke.taobao.com/

高考历史答题规范

一、考生在答卷时一定要规范化

1. 字体工整、美观,最好使用楷体字。

2. 答题序号化,要点化,有层次,有条理。

3. 在规定位置答题,注意空间布局,最好从靠近上左侧的位置写起。

4. 注意卷面整洁,不要乱涂乱画。

二、答题的一般步骤与技巧

1. 选择题

①非常有把握的直接选。

②没有把握的采用排除法,把错误的或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

③组合式选择题可兼用直选法及排除法。

④答题卡不要涂错位置。

2. 非选择题

①注意分析题目有几问,有针对性答题,千万不要遗漏问题。

②完整、准确地解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答案,一般不要原文照抄。

③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注意同类知识的相互迁移。

④评价型问题的答案一般要一分为二。

⑤原因和影响类试题一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入手。

⑥论述式问答题一般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模式。

⑦按分值决定答题要点的多少,一般而言多多益善。

⑧解答完毕后,注意检查;有新灵感要及时补充。

《文科综合非选择题得分技巧——给高三文科考生的忠告》

——作者参加高招阅卷后的体会及给考生的提分建议,已经印刷在《高中历史四种版本教材的交集与并集》第101—102页。

各位班长统计好人数并收齐书款后,将书款通过邮政储蓄转账或汇兑至下述账号即可,物流快递发货。

淘宝链接http://gaozhongwenke.taobao.com/

第一讲 如何审题(节略)

一、审:认真审题

近年来的历史非选择题,一般包含五个部分:

1. 解题依据:“依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等。

2. 答题要求:即提示回答问题的方式,如简述、说明、指出、阐述、概括、简析、简评、比较、论证、评述等。

3. 限定词:时间、空间、答题范围、角度等。

4. 核心词:原因、背景、措施、特点、特征、趋势、变化、区别、异同、结果、意义、作用等。

5. 分值。每道试题后面后标有分数,该分数实际上是在告诉考生需要“答多少”。

二、读:分析材料

明确了“设问要求”,带着“问题”读材料,是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的捷径。由于近年来的高考命题经不再严格依据教材,提供的常是“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所以“材料”常是作答的主要依据。所以,答题前必须读懂、读透材料。

文字型材料一般包含三部分:即引言、正文、出处。

1. 注意材料的导入语(如果有的话),有时答案就在其中,有时可以给考生提供答题方向。

2. 正文是材料的核心。阅读材料时,一定要分清哪些是“史”(史实),哪些是“论”(观点、评论;史论经常出现在材料首句或末句) ,哪些是“概括”,哪些是“阐释”。其次,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并列语(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而且)、转折语(虽然,但是,尽管,然而)、因果关系(因为,所以,以至于)等。第三,要注意材料中的标点符号,尤其是分号(一般和上句是并列关系或转折关系)、省略号(省略号后面的一句尤其要注意)、引号(注意引号的几种用法)、句号(便于判断材料有几层意思)、括号(括号里常有注释或解释)等。有时,还需注意材料中的动词。

3. 注意材料的来源,即作者、时间、出处等。有时材料的出处隐含着重要的解题信息,有时可以给解题提供背景知识,如作者、书名(文章名)、出版日期(写作日期)等。(有时,是出于学术规范。这种情况下,出处对解答问题无关。)

三、找:寻找答案的出处 略

六、部分类型试题的解题思路

1. 原因(背景)类:主观—客观,国内—国际,必要性—可能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对外关系—民族关系,等。2. 措施(内容)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对外关系—民族关系—军事—教育,等。(过程类:导火线—起点—转折—结果—评价。近年来很少考。)3. 影响类:分析性质,积极—消极,直接—间接—深远,对内—对外,等。4. 作用类:由近及远,由内及外,直接—间接—深远,等。5. 评价类:分析性质,积极—消极,进步性—局限性,初期—后期,等。如分值较高,可采取:史实+性质特点+影响(消极和积极)+结论。6. 变化(趋势)类:由„„到„„,越来越„„,等。7. 体会(启示)类:材料反映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得出的经验或教训,应该努力的方向或整改措施(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等。

8. 比较类:相同点—不同点;比较角度:原因—内容—性质—结果—影响,等。9. 判断(选择)观点类:判断(选择)观点—阐述理由(论证观点)—总结升华,等。10. 评述类:一般采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模式。“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出的观点是什么或你同意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即你的理由是什么;评卷要求“多角度”论证,一般应不少于三方面论据,有时还需要中外对比。“怎么样”,分析观点对或错的根源,一般可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

有没有一套书,涵盖四套教材?一书在手,囊括各种版本!亲,有的!高中历史四种版本教材合一汇编,全套三本,80万字,内含必修1+2+3+通史+史观+技巧,选修1+4,每套100元(每单物流费20元,10套以上免费物流)。书款通过邮政储蓄汇至下述账号,然后编辑短信告知收货地址即可,物流快递发货。联系人:冯红玲 [1**********] 邮政卡号:6210 9850 6101 0759 090。

各位班长统计好人数并收齐书款后,将书款通过邮政储蓄转账或汇兑至上述账号即可,物流快递发货。

(网上跨行转账,点击 河南省 商丘市 睢阳区 香君路支行)


相关文章

  •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策略初探
  • 在历史复习中,学生最头痛的就是历史头绪多.覆盖面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古今中外,方方面面,难以准确地记忆理解.要在最短暂的时间内有效地提高历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效果,笔者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一.让学业水平测试说明进课本 ...查看


  • 岳麓书社高中历史三知识点总结
  • 韩非思想:法术势相结合,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观点,主张变法革新. 4.墨家思想--墨子(战国) 墨子思想:"兼爱.非攻.尚贤.尚力.节用.节葬" 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 ...查看


  •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 年的五四运动.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知识网络结构] : [背景知识与单元线索] 1."中国近代史":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划分标准:社会性质),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于1949年中 ...查看


  • 高一新生学法指导
  • 转变观念 主动适应 探寻方法 --新课程高中历史学习入门 与初中相比,高中历史学习对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一新生,该如何尽快转变观念.形成对高中历史课程的正确认识?如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特点.掌握历史 ...查看


  • 2015年高三历史高考备考策略
  • 2015级历史高考备考方略 一.近三年高考历史试题走向分析 近三年<历史考试说明>明确表示,高考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由此命题专家进一步指出:材料第一,论从史出, ...查看


  • 高三历史学习方法
  • 复习技巧:历史学习技巧 不少人都认为历史这东东就是死记硬背,可是这死记硬背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俗话说: "留心处处皆学问."其实这背书也是一门学问.如何"背好历史"呢?我觉得应该有知识框 架的头脑观念 ...查看


  • 高一数学必修一课程安排表
  • 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数学部分 高一数学(新课标人教A 版必修一)课程安排表 课时 单元 内 容 重 点 难 点 第01次 第 一 章 集 合 与 函 数 的 概 念 1.1.1 ...查看


  • 2015全国卷2历史试题评述
  •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2015年全国课标卷(Ⅱ)历史试题评析及备考反思 2015年高考已渐趋潮退声息,全国课标卷无论是卷(Ⅰ)还是卷(Ⅱ)的 历史试题,都格外引人关注,直冲舆论的风口浪尖.由于许多省份将告别"自主命题" ...查看


  • 新东方历史高考必备
  • 高中历史 (以北京地区人教版历史为例) 一. 全国:人教.岳麓.人民和大象四个版本: 北京:2007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全面实施高中课程改革实验. 自主命题:京 沪 津 渝 鲁 苏 湘 闽 川 赣 皖 浙 陕 宁 辽 鄂 粤 琼 统一命题: 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