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拉形象Microsoft Word 文档

《玩偶之家》娜拉形象简析

摘要:我们都知道,在《玩偶之家》中娜拉是一个有自我意识的女性,她的自我觉醒的是一个艰辛的历程,然而我们在思考对造成娜拉在家庭中玩偶地位原因时,也不难发现一些新的线索,这也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其人物形象和更加深入的探索其人物形象的悲剧性,而这些探索也使我们有了更多的现实启迪。

关键词:娜拉、觉醒、人性自私、悲剧命运、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话剧,同时也是一部社会问题剧, 剧本将八年的时间浓缩到圣诞节前后三天,将主要戏剧冲突放在娜拉冒名借款被要挟的情节上,通过主人公的追溯交代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也清晰的为读者展现了剧中各个人物的特点。娜拉作为这部三幕话剧的女主人公,她的形象已经成为文学史中的经典,娜拉最终的出走,也被视为是对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本文将对娜拉这一形象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于娜拉的性格特征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见解: 首先,娜拉的性格起初表现为无忧无虑、单纯任性。从剧作开始她瞒着丈夫偷吃杏仁饼干的细节中,就体现出她十足的孩子气。娜拉出身于中等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一个天真、热情而美丽的女子。她在没有出嫁之前,父亲叫她作什么,她就作什么,好似父亲的泥娃娃。在结婚八年后,她仍然像个大孩子一样,喜欢唱歌,喜欢吃糖,有时还难免要撒娇。她对丈夫是体贴的妻子,对父亲是孝顺的女儿,对孩子是慈爱的母亲。她除了吃一点杏仁饼干和同阮克大夫聊聊天外,没有自己的嗜好和要求。娜拉完全是资产阶级社会合乎理想的女性,是幸福家庭的标本和象征。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家庭,丈夫,孩子。她一生中最得意的事情就是冒着违法的危险去救过丈夫。这件事情她自己不愿意告诉别人,埋藏在心中,这是女性的喜悦和骄傲,不愿让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就像一个小孩嘴里含着一颗糖一样甜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娜拉的形象不断发生变化,最后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位性格坚定、意志坚强、吃苦耐劳的女性。在借债为丈夫治病,伪造保人签字、靠自己的努力按期偿还债务,在债权人的要挟和丈夫的管制夹缝中周旋的过程中,她表现得镇定、有主见,在还债过程中,她能够吃苦受罪,这些显然才是娜拉真正的性格。 其次,从品行方面看,娜拉是一个善良、诚恳的女性。当丈夫海尔茂因患病而不得不去南方疗养时,娜拉伪造了父亲的签名向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了一笔钱,让丈夫得以顺利的疗养。之后,娜拉从家用中省吃俭用,却没有让丈夫和孩子“穿得太不像样”。除此之外,娜拉“还用别的法子去弄钱”,例如抄写的工作,每天一直抄到后半夜。娜拉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却从没有一句怨言,还向她的好友林丹太太无不骄傲的宣示:“我几乎觉得自己像一个男人”。此后对处于困境的林丹太太,她竭尽全力给予帮助;即使是用人和保姆,她也以平等关系相待。善良的心地使娜拉行为做事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而这个标准又与无情的律法产生冲突,“父亲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许女尔给他省去烦恼。丈夫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许老婆想办法救他的性命!我不信世界上有这样不讲理的法律。”而这种法律却是她的丈夫那一流人竭力维护的,是他所在的社会阶层得以安定、平稳存在的保障。

然而,娜拉也有人性自私的一面,她曾经为了丈夫的疗养而伪造父亲的签名,这也成为让娜拉看清丈夫真面目的重要线索。在事情未被公开之前,丈夫海尔茂总是“小鸟儿”、“小松鼠”的叫她,但柯洛克斯泰揭露这件事情并发出威胁之后,海尔茂大骂娜拉是“伪君子”、“撒谎的人”、“犯罪的人”、“下贱女人”、“真是可恶

极了” 。并把自己幸福的葬送、前途的断送都归咎于娜拉。但当柯洛克斯泰发来夹有借据的求和信时,,海尔茂的名誉、地位又不再受到威胁。这时,海尔茂对娜拉的称呼又变回了“小鸟儿”、“小鸽子”、“小宝贝”。此时,娜拉已经看清了丈夫的真面目,自己只不过是他手中的玩偶,想怎么摆布就怎么摆布。于是娜拉离开了这个“玩偶之家”,去寻找她“理想中的幸福”去了。但是我们也要辩证的看待这一事件,娜拉的出走虽然自私的体现,可她的自私是合理的,是她抗争的体现,她敢于“打破家庭的藩篱,到社会上去,逃出傀儡家庭,去过人类应过的生活,不仅仅作了女人,还要作人”。虽然她曾一度做过丈夫的“小宝贝”、“小松鼠”,但是,当她一旦认清了自己处于依附于男子的隶属地位,被男子玩弄的卑微处境,她全然不以庸俗的家庭幸福、富裕的物质生活为念而冲出家门。她的出走表现了一种彻底的不妥协的斗争精神,进一步证明了她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真正猛士。

最后,我们必须认识到娜拉是易卜生的“精神的反叛”的典型。在当时的欧洲,妇女仍生活在最下层,做任何事情都没有自由,从娜拉与林丹太太的对话中就可以看出来,没有得到丈夫的允许就向外借钱是违反传统伦理的,妇女没有这个资格!以至于娜拉发出“法律我要想想是不是正确的感叹。女性解放不管到什么程度。首先女人要把自己当人,并以人的尊严活着,那样女性解放才叫真正的女性解放。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男女和平共处的世界,是世界上的男和女共同营造和推动这个世界的进步,女人没有必要把男人当成自己的敌人,女人需要的更多是勇气、奋斗、宽容、付出,最重要的就是热爱她周围的世界,以一个平常心态去面对生活。我想女性解放真正的含义也莫过于如此。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娜拉的觉醒是一个曲折的过程,然而不管是在当时的社会还是在文学史上,作为一个觉醒的女性,她有着非凡的意义,首先,她在剧终的那彭然一响的关门声,响彻了全欧洲的屋顶,震撼了整个人类的心灵。娜拉批判了统治千百年的男权思想,提出了妇女独立宣言,勇敢向传统、宗教、法律、伦理、道德观念进行了挑战,娜拉的宣言和行动,既是对夫权压迫,家庭奴隶制的反叛,也是对女子人格、平等地位的维护,还是对自我的生命意义、社会价值的追求。意识到自身独立存在的妇女本体意识已经苏醒,女人不再是男人生育儿女繁衍后代的工具,而是与男人一样,是个有灵魂、有理智、顶天立地的社会人。其次,娜拉的出走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她带给读者的反思才是她出走的真正使命。娜拉走后,才有了安娜卡列林娜、子君、卓文君等一系列追求自身解放和爱情婚姻平等的女性角色。娜拉的出走为当时的“玩偶”们,或者把妻子当“玩偶”的人敲了警钟,让女人们思考存在的意义,让男人们思考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妻子。最后,我们都知道,其实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都会有类似于“娜拉”这样的形象存在,与其说是与娜拉类同,倒不如说是扮演着玩偶的角色,她们有沦为玩偶的必然性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共性,然而她们的出走也具有不可替换的象征意义。因为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作家无法用作品回答的问题还有很多。娜拉的觉醒与出走不但是由于传统意义上的反法律、反宗教、反道德, 而且 也是由于其人格系统中本身所具备的内在矛盾与冲突动态发展的必然结果。大多数读者看到的是富有牺牲与反抗精神, 实际上, 娜拉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在从事着为妇女解放而斗争的事业,也不认为自己是女权运动的先驱。而娜拉的形象之所以闪耀在文学历史的殿堂,是因为她所代表的是同一时代无数想要挣脱“玩偶”身份的女性,以及她所独有人格魅力在深深吸引着每一位读者。角色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才显得具有开创意义,尤其是

娜拉沦为“玩偶”的必然性以及最终出走的必然性,震撼的不仅仅是剧中的那个傀儡丈夫海尔茂。

《玩偶之家》是一部社会问题剧,同时它也是一篇抨击资产阶级男权主义思想的控诉书。而这部作品和作品的主人公娜拉及她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反抗精神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第一,人是社会的产物,所以人也具有普遍的社会性,在当时的欧洲娜拉的悲剧性命运也具有普遍性,但其根源是当时社会上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在娜拉的家庭中,娜拉丈夫海尔茂的男权思想首当其冲,我们在剧中可以看到: 海尔茂几乎不允许娜拉有自己的意志和权利、甚至独立的人格。他不允许娜拉在家庭生活中有任何发言权, 一切由他摆布和决定。所以,男权思想的根深蒂固也是造成娜拉具有悲剧性命运的社会原因之一。第二,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是造成人性自私贪婪的根本原因,在剧中娜拉的丈夫海尔茂对娜有着种种压迫,他不允许娜拉在家庭生活中有任何发言权, 一切由他摆布和决定。娜拉对海尔茂只能听从, 不能发表不同的意见。海尔茂拒绝柯洛克斯泰保留银行中的职位, 娜拉只说了一句, 他就大发雷霆。他不允许娜拉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行为, 只准妻子想丈夫所允许想的,做丈夫想做的,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这一点。第三,在这部宣言书里,娜拉最终终于觉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并向丈夫严正地宣称:“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她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对当时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控诉,发人深省,这也其实我们对于压迫要勇于反抗、勇于抗争!第四,娜拉的出走和觉醒永远闪烁着人性的光芒,体现了女性的觉醒,更体现了人性中对自由和独立人格的向往与追求,这也是这一形象不朽的重要原因!

小结:《玩偶之家》曾被比做“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以此作为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和家庭关系上的假象,揭露了在“幸福”、“美满”等表面现象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本质,并提出了妇女解放这样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 而剧中的主人公娜拉更是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叛逆女性。当娜拉最终醒悟自己无私的牺牲换来的只是丈夫海尔茂的怯懦与自私时,当她发现自己作为人所应有的权力被剥夺时,当她发现她不过是父权与夫权控制下的玩偶时,她以愤然的关门声表示了自己的强烈抗议,以离家出走的勇敢行动,表达了一位女性对自我的追寻。她这一对社会的背叛和弃家出走行为也被誉为妇女解放的“独立宣言”。

参考文献:

[ 1] 蒋承勇. 外国文学[ M ] .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7.

[ 2] 汪永祥、李德良、徐吉升,编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讲解,第129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 3] 潘家询.易卜生戏剧四种[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 4] 李万钧.外国小说名著鉴赏 [M] .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

[ 5]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M] .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玩偶之家》娜拉形象简析

摘要:我们都知道,在《玩偶之家》中娜拉是一个有自我意识的女性,她的自我觉醒的是一个艰辛的历程,然而我们在思考对造成娜拉在家庭中玩偶地位原因时,也不难发现一些新的线索,这也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其人物形象和更加深入的探索其人物形象的悲剧性,而这些探索也使我们有了更多的现实启迪。

关键词:娜拉、觉醒、人性自私、悲剧命运、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话剧,同时也是一部社会问题剧, 剧本将八年的时间浓缩到圣诞节前后三天,将主要戏剧冲突放在娜拉冒名借款被要挟的情节上,通过主人公的追溯交代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也清晰的为读者展现了剧中各个人物的特点。娜拉作为这部三幕话剧的女主人公,她的形象已经成为文学史中的经典,娜拉最终的出走,也被视为是对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本文将对娜拉这一形象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于娜拉的性格特征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见解: 首先,娜拉的性格起初表现为无忧无虑、单纯任性。从剧作开始她瞒着丈夫偷吃杏仁饼干的细节中,就体现出她十足的孩子气。娜拉出身于中等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一个天真、热情而美丽的女子。她在没有出嫁之前,父亲叫她作什么,她就作什么,好似父亲的泥娃娃。在结婚八年后,她仍然像个大孩子一样,喜欢唱歌,喜欢吃糖,有时还难免要撒娇。她对丈夫是体贴的妻子,对父亲是孝顺的女儿,对孩子是慈爱的母亲。她除了吃一点杏仁饼干和同阮克大夫聊聊天外,没有自己的嗜好和要求。娜拉完全是资产阶级社会合乎理想的女性,是幸福家庭的标本和象征。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家庭,丈夫,孩子。她一生中最得意的事情就是冒着违法的危险去救过丈夫。这件事情她自己不愿意告诉别人,埋藏在心中,这是女性的喜悦和骄傲,不愿让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就像一个小孩嘴里含着一颗糖一样甜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娜拉的形象不断发生变化,最后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位性格坚定、意志坚强、吃苦耐劳的女性。在借债为丈夫治病,伪造保人签字、靠自己的努力按期偿还债务,在债权人的要挟和丈夫的管制夹缝中周旋的过程中,她表现得镇定、有主见,在还债过程中,她能够吃苦受罪,这些显然才是娜拉真正的性格。 其次,从品行方面看,娜拉是一个善良、诚恳的女性。当丈夫海尔茂因患病而不得不去南方疗养时,娜拉伪造了父亲的签名向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了一笔钱,让丈夫得以顺利的疗养。之后,娜拉从家用中省吃俭用,却没有让丈夫和孩子“穿得太不像样”。除此之外,娜拉“还用别的法子去弄钱”,例如抄写的工作,每天一直抄到后半夜。娜拉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却从没有一句怨言,还向她的好友林丹太太无不骄傲的宣示:“我几乎觉得自己像一个男人”。此后对处于困境的林丹太太,她竭尽全力给予帮助;即使是用人和保姆,她也以平等关系相待。善良的心地使娜拉行为做事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而这个标准又与无情的律法产生冲突,“父亲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许女尔给他省去烦恼。丈夫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许老婆想办法救他的性命!我不信世界上有这样不讲理的法律。”而这种法律却是她的丈夫那一流人竭力维护的,是他所在的社会阶层得以安定、平稳存在的保障。

然而,娜拉也有人性自私的一面,她曾经为了丈夫的疗养而伪造父亲的签名,这也成为让娜拉看清丈夫真面目的重要线索。在事情未被公开之前,丈夫海尔茂总是“小鸟儿”、“小松鼠”的叫她,但柯洛克斯泰揭露这件事情并发出威胁之后,海尔茂大骂娜拉是“伪君子”、“撒谎的人”、“犯罪的人”、“下贱女人”、“真是可恶

极了” 。并把自己幸福的葬送、前途的断送都归咎于娜拉。但当柯洛克斯泰发来夹有借据的求和信时,,海尔茂的名誉、地位又不再受到威胁。这时,海尔茂对娜拉的称呼又变回了“小鸟儿”、“小鸽子”、“小宝贝”。此时,娜拉已经看清了丈夫的真面目,自己只不过是他手中的玩偶,想怎么摆布就怎么摆布。于是娜拉离开了这个“玩偶之家”,去寻找她“理想中的幸福”去了。但是我们也要辩证的看待这一事件,娜拉的出走虽然自私的体现,可她的自私是合理的,是她抗争的体现,她敢于“打破家庭的藩篱,到社会上去,逃出傀儡家庭,去过人类应过的生活,不仅仅作了女人,还要作人”。虽然她曾一度做过丈夫的“小宝贝”、“小松鼠”,但是,当她一旦认清了自己处于依附于男子的隶属地位,被男子玩弄的卑微处境,她全然不以庸俗的家庭幸福、富裕的物质生活为念而冲出家门。她的出走表现了一种彻底的不妥协的斗争精神,进一步证明了她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真正猛士。

最后,我们必须认识到娜拉是易卜生的“精神的反叛”的典型。在当时的欧洲,妇女仍生活在最下层,做任何事情都没有自由,从娜拉与林丹太太的对话中就可以看出来,没有得到丈夫的允许就向外借钱是违反传统伦理的,妇女没有这个资格!以至于娜拉发出“法律我要想想是不是正确的感叹。女性解放不管到什么程度。首先女人要把自己当人,并以人的尊严活着,那样女性解放才叫真正的女性解放。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男女和平共处的世界,是世界上的男和女共同营造和推动这个世界的进步,女人没有必要把男人当成自己的敌人,女人需要的更多是勇气、奋斗、宽容、付出,最重要的就是热爱她周围的世界,以一个平常心态去面对生活。我想女性解放真正的含义也莫过于如此。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娜拉的觉醒是一个曲折的过程,然而不管是在当时的社会还是在文学史上,作为一个觉醒的女性,她有着非凡的意义,首先,她在剧终的那彭然一响的关门声,响彻了全欧洲的屋顶,震撼了整个人类的心灵。娜拉批判了统治千百年的男权思想,提出了妇女独立宣言,勇敢向传统、宗教、法律、伦理、道德观念进行了挑战,娜拉的宣言和行动,既是对夫权压迫,家庭奴隶制的反叛,也是对女子人格、平等地位的维护,还是对自我的生命意义、社会价值的追求。意识到自身独立存在的妇女本体意识已经苏醒,女人不再是男人生育儿女繁衍后代的工具,而是与男人一样,是个有灵魂、有理智、顶天立地的社会人。其次,娜拉的出走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她带给读者的反思才是她出走的真正使命。娜拉走后,才有了安娜卡列林娜、子君、卓文君等一系列追求自身解放和爱情婚姻平等的女性角色。娜拉的出走为当时的“玩偶”们,或者把妻子当“玩偶”的人敲了警钟,让女人们思考存在的意义,让男人们思考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妻子。最后,我们都知道,其实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都会有类似于“娜拉”这样的形象存在,与其说是与娜拉类同,倒不如说是扮演着玩偶的角色,她们有沦为玩偶的必然性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共性,然而她们的出走也具有不可替换的象征意义。因为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作家无法用作品回答的问题还有很多。娜拉的觉醒与出走不但是由于传统意义上的反法律、反宗教、反道德, 而且 也是由于其人格系统中本身所具备的内在矛盾与冲突动态发展的必然结果。大多数读者看到的是富有牺牲与反抗精神, 实际上, 娜拉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在从事着为妇女解放而斗争的事业,也不认为自己是女权运动的先驱。而娜拉的形象之所以闪耀在文学历史的殿堂,是因为她所代表的是同一时代无数想要挣脱“玩偶”身份的女性,以及她所独有人格魅力在深深吸引着每一位读者。角色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才显得具有开创意义,尤其是

娜拉沦为“玩偶”的必然性以及最终出走的必然性,震撼的不仅仅是剧中的那个傀儡丈夫海尔茂。

《玩偶之家》是一部社会问题剧,同时它也是一篇抨击资产阶级男权主义思想的控诉书。而这部作品和作品的主人公娜拉及她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反抗精神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第一,人是社会的产物,所以人也具有普遍的社会性,在当时的欧洲娜拉的悲剧性命运也具有普遍性,但其根源是当时社会上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在娜拉的家庭中,娜拉丈夫海尔茂的男权思想首当其冲,我们在剧中可以看到: 海尔茂几乎不允许娜拉有自己的意志和权利、甚至独立的人格。他不允许娜拉在家庭生活中有任何发言权, 一切由他摆布和决定。所以,男权思想的根深蒂固也是造成娜拉具有悲剧性命运的社会原因之一。第二,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是造成人性自私贪婪的根本原因,在剧中娜拉的丈夫海尔茂对娜有着种种压迫,他不允许娜拉在家庭生活中有任何发言权, 一切由他摆布和决定。娜拉对海尔茂只能听从, 不能发表不同的意见。海尔茂拒绝柯洛克斯泰保留银行中的职位, 娜拉只说了一句, 他就大发雷霆。他不允许娜拉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行为, 只准妻子想丈夫所允许想的,做丈夫想做的,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这一点。第三,在这部宣言书里,娜拉最终终于觉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并向丈夫严正地宣称:“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她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对当时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控诉,发人深省,这也其实我们对于压迫要勇于反抗、勇于抗争!第四,娜拉的出走和觉醒永远闪烁着人性的光芒,体现了女性的觉醒,更体现了人性中对自由和独立人格的向往与追求,这也是这一形象不朽的重要原因!

小结:《玩偶之家》曾被比做“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以此作为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和家庭关系上的假象,揭露了在“幸福”、“美满”等表面现象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本质,并提出了妇女解放这样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 而剧中的主人公娜拉更是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叛逆女性。当娜拉最终醒悟自己无私的牺牲换来的只是丈夫海尔茂的怯懦与自私时,当她发现自己作为人所应有的权力被剥夺时,当她发现她不过是父权与夫权控制下的玩偶时,她以愤然的关门声表示了自己的强烈抗议,以离家出走的勇敢行动,表达了一位女性对自我的追寻。她这一对社会的背叛和弃家出走行为也被誉为妇女解放的“独立宣言”。

参考文献:

[ 1] 蒋承勇. 外国文学[ M ] .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7.

[ 2] 汪永祥、李德良、徐吉升,编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讲解,第129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 3] 潘家询.易卜生戏剧四种[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 4] 李万钧.外国小说名著鉴赏 [M] .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

[ 5]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M] .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相关文章

  • 穷人的Microsoft Word 97 - 2003 文档 (2)
  • <穷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3.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查看


  • 网吧工作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
  • 2012年度工作总结 即将过去的2012,昂首而来的2013,过去的一年承载着去年的希望,和今年不懈的努力.作为一名在网吧工作的普通服务员,我的工作很简单,就是照顾好客人,一般人都可以做好.我也说不上聪明,就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就行了,我也知 ...查看


  • 夸张修辞课堂实录Microsoft Word 文档 (2)
  • 夸张修辞手法的课堂实录 吕佩 图片导入:师:同学们好,在我们学习的<长征>一诗中有两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夸张的修辞手法. 师:想知道什么是夸张吗? 生:想 师:夸张就 ...查看


  • "我的一本课外书"阅读之星评比活动方案"比赛活动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 "我的一本课外书"阅读之星评比活动方案 为引导广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书的习惯,让广大同学通过参与本活动,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推进学生对读物的深层思考.现在板块范围内开展"我的一本 ...查看


  • 高级办公自动化Word试题原题文稿
  • 第一章 什么是Microsoft Word 2003 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是一种字处理程序,可使文档的创建.共享和阅读变得更加容易.改进后的审阅和标记功能为您提供多种跟踪更改和管理批注的方式.Word 200 ...查看


  • 沟通能力强 Microsoft Word 文档
  • 沟通能力强 学习力强 有亲和力 诚信正直 责任心强 阳光开朗 1)身体健康,形象气质佳,举止修养良好:2)思路和语言表达清晰,性格开朗,热情,乐于助人,热爱本行业:3)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挖掘高级会员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4 ...查看


  • 学习中央八项规定案例心得体会 Microsoft Word 文档
  • 学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案例心得体会 ------桑培学 2015年4月8日下午16:20学校组织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等整风相关文件精神学习, 其中,我对黔西南州州纪委关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案例 选编(第二期) >的学习 ...查看


  •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三国演义]给予了高度评价新Microsoft Word 文档
  •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三国演义>给予了高度评价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三国演义>给予了高度评价,但也提出了一些批评性意见,比如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至于写人,亦颇 ...查看


  • 口语交际说课稿Microsoft Word 文档
  • <有趣的动物世界>口语交际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百花园二的口语交际--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介绍给大家. 一.说教材: 第二单元围绕单元主题"有趣的动物世界"编排的四篇主体课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