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分方案审核流程
1. 方案完整性审核
(1) 审核整体设计是否完整
一个完整的室内分布系统方案中需包括设计方案的总体情况(Word)、模测报告(Word)、设备清单表(Excel )、项目立项表(Excel )及方案设计图纸(CAD )五部分。
(2) 审核CAD 方案是否完整
室内分布系统中需要提供的设计图需包括:图例、周边环境图、系统图、天线点位及馈线路由图四部分。图纸编排顺序从上往下:图例—周边环境示意图—主设备连接拓扑图—系统图—天线点位及馈线路由图。 图例中要标注所设计方案中用到的所有器件、馈线类型及信源设备(天线如有美化,标明美化类型)。
地理位置示意图要标明本次方案覆盖建筑的地理位置,详细地址、经纬度、指北、附近道路(大路要标明名称)及周边小区情况。住宅小区要标注小区分布图。
系统图和主设备连接拓扑图中信源设备处需添加设备的经纬度、使用频段、安装位置、输出功率、覆盖范围
平面图中需有指北、长宽标注、如方案设计中使用美化天线需标出美化天线到覆盖楼宇的垂直距离、美化天线类型、俯仰角、方位角。 在高校宿舍楼、图书馆;写字楼等办公区域有WLAN 覆盖的情况下需在平面图中标出每个房间的功能及人数。
天线点位图上需标出AP 合路位置,并且应在平面图中画出每个AP 的覆盖范围,可以直观看出AP 所带天线数量以及单AP 容量。
2. 覆盖方式审核
审核楼宇的覆盖方式是否合理,需结合楼宇特性选择合适的覆盖方式;如:居民小区,写字楼或隧道等场景是选用天线加无源器件的常规覆盖,还是用泄漏电缆布放需不同考虑;需综合考虑覆盖效果及收益来选用室内覆盖或室外外打方式覆盖。
3. 信源审核
(1) 信源设备选型审核:
信源设备选取问题上,需结合考虑设备本身特性及容量需求选择适当信源设备
对于人流量大的站点,需选择WH,MBO 之类的信源设备,避免因载频容量不
足导致弱覆盖;
对于人流量少,可选用WF 等小容量设备,或使用SUMX-RRH 设备来合并小区
以减少小区数和避免因小区过多导致的频繁切换问题;
对于WLAN 站点,需考虑单AP 的容量问题:需针对覆盖楼宇特性及AP 的并
发用户数选择AP 数量(如:高并发数的高校及普通的写字楼等)。
需根据不同场景合理使用合路型AP 和放装型AP 。
● 合路型AP :对于覆盖范围扩大,并发用户数多,用户量较大的区域不适用;对于墙体结构较厚或安装金属制吊顶的场所不适用;室分合路型场景,受限于原室分的设计是否合理,天线安装位置是否合适,以及天线本身等因素影响且不利于后期的扩容。
● 放装型AP :放装型AP 受限于网线的长度,网线长度过长不能供电,对于面积较大的场景不易于布放;对于没有吊顶的场景,放装型AP 需放置在楼道的墙壁上,一方面影响美观,物业不易协调。另一方面,贴着墙壁的AP 天线会有较强的反射信号,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另一侧的信号产生干扰。
(2) 信源设备的安装位置审核:
信源设备的安装位置需要考虑弱电井是否可用、空间是否足够、是否有管槽
等;
信源设备的安装位置应避免选择高温、潮湿、漏雨、浸水的机房,具备良好
的防尘、照明及防盗条件;
室分信源近端设备应尽量集中放置,以节省传输设备及后备电源需求; 信源设备数量应根据站点区域的电磁环境方面、话务量需求方面、安装环境
及传输条件方面、投资汇报方面考虑。
(3) 信源设备输出功率审核:
图纸中信源设备端输出功率未按照不同配置架顶功率标准来计算;
信源输出功率还需结合本次覆盖需求来输出,需考虑泄露及覆盖需求确定实
际输出功率。
信源设备输出功率建议:
● 信源设备端输出功率应根据不同设备的功率进行设计,考虑到将来系统的扩容,在设计中保留一定的功率分配余量;
● 室内分布系统需要综合考虑,满足GSM 、TD 、LTE 和WLAN 四网覆盖需求, 以信号只穿透一堵墙进行覆盖设计;
● 室内外覆盖一体化原则,确保室内分布系统提供良好的室内覆盖,同时要控制好室内信号,避免对室外构成强干扰。
(4) 信源设备后备电源审核:
未考虑覆盖楼宇已有信源设备的供电问题,随意的选择交流或直流供电;
未针对覆盖场景选择不同供电方式,实际应针对不同场景,考虑安装因素,
尽量选用交流UPS 供电和直流供电(整流器+蓄电池)两种供电方案,对于隧道等比较密闭的场所可以采用远端交流供电和远端直流(升压)供电。
4. 小区划分审核
对于同一网络制式的小区划分,未结合楼宇容量及楼层数多重考虑,如:大
型楼宇划分小区不合理,导致容量不足;RRU 级联数量过多等情况; 对于多网络共建站点,出现交叉覆盖现象;
小区间切换带选择不合理,导致通话高发区域切换频繁;
对于无容量需求区域,如地下室,电梯等做单独逻辑小区,浪费载频容量。
小区划分建议:
● 小区划分要针对不同场景;
● 室内分布系统小区规划要充分考虑室内具体环境,针对面积较大的,建议划分多个小区进行覆盖, 同时利用现有的建筑结构小区间进行隔离;
● 有电梯的小区,建议将电梯与高层划分为同一小区或将电梯单独划分为一个小区,电梯厅尽量使用与电梯同小区信号覆盖,确保电梯与平层之间的切换区域在电梯外。
● 针对高层小区划分建议优先进行G/D分区覆盖,高层区域小区使用1800MHz 频段, 低层区域小区使用900MHz 频段,高层D 网小区只与低层G 网小区保持双向切换,与周围宏站无切换关系或只加单向切入关系;低层G 网小区与周围室外宏站保持正常双向切换。
● 小区数量应均衡覆盖和容量,并结合不同厂家的产品性能及设备数量综合确定,从而避免后期容量增加对现网室内分布系统做大的调整;
● 对于多网络共建站点,避免小区交叉覆盖;
● 对于无容量需求区域,尽量合并逻辑小区,确保载频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 对于WLAN 站点,需考虑频点干扰及2.4G 和5.8G 的混合使用问题,其中对于有大容量需求区域,2.4G 互补干扰频段不够用情况下,可适当考虑放置5.8G
的放装型AP ,以满足容量及不干扰需求。
● 对于LTE 站点,单路和双路不能划分为同一个小区。
5. 点位图审核
审核天线点位布放及天线类型选择的合理性:
审核天线点位布放的合理性,是否全面考虑现场的实际需求,如实体墙,隔
板墙及现场隔断应选择不同的天线点位;
审核天线的布防是否结合实际覆盖需求,有无过度布放天线,导致外泄及浪
费材料;
审核天线类型,是否结合覆盖楼宇特性,针对写字楼,高校,大型商场,地
下室,室外居民区等场景选择不同天线类型;
对于切换区域,是否布置相应的切换天线。
天线点位布放及天线类型选择的建议:
● 天线数量、类型及布防位置可根据模测图来确定;
● 天线点位及类型选择需结合所覆盖网络的特殊要求、损耗等因素考虑,如WLAN 网络覆盖点位需稍密集等;
● 天线布放需根据不同场景及楼宇建设材质分别布放,例如以下几个场景; 楼层吊顶结构:在具有金属、铝塑板等吊顶的环境内进行分布系统设计时,因金属材料对无线信号屏蔽严重,天线必须外露安装。对于业主对楼宇美化要求高的站点,可以考虑采用美化天线方式覆盖。
电梯结构:电梯因功能的不同可分:普通客梯、观光电梯及货梯;在电梯覆盖时,特别是货梯覆盖,因其材质与普通的电梯不同,对无线信号的损耗较大,在覆盖设计时,天线输出功率应与普通电梯覆盖区分。
地下室结构:写字楼的地下室区域根据楼宇建筑结构的不同分为:地下车库型、设备型地下室及商场超市型地下室;根据不同地下室的开阔程度,进行天线的选择及布放。
天线点位选择问题,如在高层楼宇覆盖时,传统的设计方案都在走廊布放吸顶天线,但高层区域由于周围宏站密集,无线环境复杂,多个频点信号电平在-50dBm ~-45dBm 之间,在室分网络运行时,高层办公区域内,室分信号无法形
成主覆盖,造成室内外切换频繁,产生乒乓效应严重。
6. 系统图审核
(1) 审核频段的选择合理性
结合楼宇地理位置及周边楼宇使用频段考虑覆盖楼宇的频段;
考虑频段纯净度问题,例如:居民区高层外打选用DCS1800频段。
(2) 审核无源器件及路由走线的合理性
新建的室内分布系统所有天线、馈线、功分、耦合、合路等器件必须满足
800M ~2500M 频段要求;
走线路由要考虑是否有检修口、穿线空间是否足够等;
走线路由设计应严格参照现场情况,不能出现穿越楼梯、飞线等问题,优先
利用现场走线架,控制重复走线情况;
需考虑楼宇需求减少的网络制式,预留支路,以便后期合路WLAN 系统或进
行扩容改造;
重要场景需四网协同考虑。
(3) 审核功率输出的合理性
根据覆盖区域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选择功率的输出电平;
根据不同网络制式的边缘场强来确定不同系统输出电平;
根据楼吊顶及隔断材质,和所选用天线增益及波瓣来选择天线输出功率; 同一区域内天线之间的输出电平差值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避免影响系统稳
定性。
(4) 对于LTE 站点,单双路建设原则及改造难度
单双路比较
单双路主要从业务性能和工程可实时性两个角度进行比较
单双路改造原则
● 对于采用简单合路方式引入LTE 的室分站点,需要重点关注该站点是否存在采用合路方式引入的WLAN ,如果存在务必要检查该合路器是否支持LTE 频段;此次现网排查,合路器不支持LTE 频段导致问题的站点占比较大。
● 在进行改造时建议对原有室分进行与原设计图纸的一致性检查,避免由于原系统与设计图纸存在差异导致的双路室分天线口功率的不平衡。
● 对于新增一路实现双路的室分站点,应重点关注功率不平衡的问题,室分工程验收时要严格按照双路功率差控制在5dB 以内进行验收;一般而言,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的天线点位,基本不存在功率不平衡的问题,验收可将重点放在不能按照图纸施工的点位,这样的点位数量较少,可采用频谱仪直接测量双路输出功率。
● 对于建设双路室分的站点,建议采用双极化天线来实现MIMO ,这是因为实际工程中,保持MIMO 天线间距在1~1.2米,在工程中存在相当多不具备安装条件的点位,且较难控制施工人员严格按照1~1.2米安装;另外,从性能上来说双极化天线与两个单极化性能基本一致。
单路室分问题原因都是是器件不支持E 频段,而双路室分问题原因多样化,
对设计、施工、管理要求更高。
单双路改造建议
● 单路改造建议:
⏹ 单路改造应在现有单路室分现状上进行改造设计;
⏹ 重点核查原干路上的无源器件是否支持E 频段,改造过程中替换
掉不支持的器件 。
● 双路改造建议:
⏹ 双路改造应在现有单路室分现状上进行改造设计;
⏹ 保证MIMO 天线间的间距在1至1.2米或使用双极化天线 ;
⏹ 双路改造后所有天线口双路功率差应在5dB 以内。
7. 拓扑图审核
(1) 审核系统的组网方式是否符合设备厂家的技术要求。
例如:BBU 光口数量、RRU 级联数量、RRU 到BBU 之间光纤的距离、距离BBU 最近的RRU 和最远RRU 距离差等是否满足设备厂家技术要求。
(2) 审核拓扑图中信源的安装位置及经纬度是否明确标注。
8. 模拟测试图审核
(1) 审核模测点的合理性
审核模拟测试图中,发射点是否按照设计指导书要求,非标准层以及非
标准结构的天线,均要进行模拟测试;
审核模拟测试图中,测试点的选择是否合理,是否具有代表性。例如:
测试点是否位于边缘、重要和典型区域是否进行测试;是否进行泄露测试。
(2) 审核模测数据
审核模测数据是否正确,且真实,例如:根据经验和尝试,粗略判断模
拟测试数据的真实性;
审核模测数据是否能够支持所安装的天线以及设计的天线功率能够达到
覆盖要求。
(3) 模测报告的准确性及测试点位建议
覆盖广度分析(重点包括县城覆盖率、乡镇覆盖率、交通干线覆盖率、
旅游景点覆盖率等方面的分析);
覆盖深度分析(通过对大型写字楼、商业中心、饭店及高层建筑物的重
点CQT 测试,分析总结网络覆盖状况;通过对大型写字楼、商业中心、饭店及高层建筑物的重点CQT 测试,分析总结网络覆盖状况);
场强测试(场强测试的目的是获得各地区信号的传播特点,为后期更好
的规划);
模拟预测(选择代表性,覆盖有争议区域重点测试);
设计应满足服务区的覆盖质量和用户容量的需求,并考虑室内、室外网
络的协调发展。
9. 工程投资预算审核
(1) 审核工程材料
审核材料清单中主要工程材料是否正确。对于改造站点,对于能利旧的材料以及新增材料要在材料表当中体现。
(2) 审核设计预算
审核预算中主要工程材料是否和方案描述一致,审核预算相关工日计列是否准确,审核预算表相关费率计列是否符合国家规范。另施工费与设计费以及监理费应依据要求来计算。
10. 方案说明的审核
(1) 审核工程概况
审核站点地址、建筑楼高、电梯数量、经纬度等站点基本信息。
审核覆盖范围、覆盖方式、信源类型、机房位置、系统规模等信息。
通过对工程概况审核,掌握整个站点室内分布系统的基本信息,为后续审核打下基础。
(2) 审核容量分析
审核方案中对容量分析是否合理。
(3) 审核切换分析
审核方案中切换设计、分析是否合理。
(4) 审核场强分析
审核方案中场强分析是否合理,能否达到覆盖要求。
(5) 审核外泄分析
审核方案中外泄控制措施以及对外泄的分析是否合理,能否达到外泄指标要求。
(6) 审核安装说明
审核设备安装说明是否详细,安装位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安装位置无强电、强磁、强腐蚀、方便维护的安装要求。
(7) 审核无源器件
审核本方案所使用的无源器件是否满足要求,特别是几网合路的合路器能否达到要求。
室分方案审核流程
1. 方案完整性审核
(1) 审核整体设计是否完整
一个完整的室内分布系统方案中需包括设计方案的总体情况(Word)、模测报告(Word)、设备清单表(Excel )、项目立项表(Excel )及方案设计图纸(CAD )五部分。
(2) 审核CAD 方案是否完整
室内分布系统中需要提供的设计图需包括:图例、周边环境图、系统图、天线点位及馈线路由图四部分。图纸编排顺序从上往下:图例—周边环境示意图—主设备连接拓扑图—系统图—天线点位及馈线路由图。 图例中要标注所设计方案中用到的所有器件、馈线类型及信源设备(天线如有美化,标明美化类型)。
地理位置示意图要标明本次方案覆盖建筑的地理位置,详细地址、经纬度、指北、附近道路(大路要标明名称)及周边小区情况。住宅小区要标注小区分布图。
系统图和主设备连接拓扑图中信源设备处需添加设备的经纬度、使用频段、安装位置、输出功率、覆盖范围
平面图中需有指北、长宽标注、如方案设计中使用美化天线需标出美化天线到覆盖楼宇的垂直距离、美化天线类型、俯仰角、方位角。 在高校宿舍楼、图书馆;写字楼等办公区域有WLAN 覆盖的情况下需在平面图中标出每个房间的功能及人数。
天线点位图上需标出AP 合路位置,并且应在平面图中画出每个AP 的覆盖范围,可以直观看出AP 所带天线数量以及单AP 容量。
2. 覆盖方式审核
审核楼宇的覆盖方式是否合理,需结合楼宇特性选择合适的覆盖方式;如:居民小区,写字楼或隧道等场景是选用天线加无源器件的常规覆盖,还是用泄漏电缆布放需不同考虑;需综合考虑覆盖效果及收益来选用室内覆盖或室外外打方式覆盖。
3. 信源审核
(1) 信源设备选型审核:
信源设备选取问题上,需结合考虑设备本身特性及容量需求选择适当信源设备
对于人流量大的站点,需选择WH,MBO 之类的信源设备,避免因载频容量不
足导致弱覆盖;
对于人流量少,可选用WF 等小容量设备,或使用SUMX-RRH 设备来合并小区
以减少小区数和避免因小区过多导致的频繁切换问题;
对于WLAN 站点,需考虑单AP 的容量问题:需针对覆盖楼宇特性及AP 的并
发用户数选择AP 数量(如:高并发数的高校及普通的写字楼等)。
需根据不同场景合理使用合路型AP 和放装型AP 。
● 合路型AP :对于覆盖范围扩大,并发用户数多,用户量较大的区域不适用;对于墙体结构较厚或安装金属制吊顶的场所不适用;室分合路型场景,受限于原室分的设计是否合理,天线安装位置是否合适,以及天线本身等因素影响且不利于后期的扩容。
● 放装型AP :放装型AP 受限于网线的长度,网线长度过长不能供电,对于面积较大的场景不易于布放;对于没有吊顶的场景,放装型AP 需放置在楼道的墙壁上,一方面影响美观,物业不易协调。另一方面,贴着墙壁的AP 天线会有较强的反射信号,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另一侧的信号产生干扰。
(2) 信源设备的安装位置审核:
信源设备的安装位置需要考虑弱电井是否可用、空间是否足够、是否有管槽
等;
信源设备的安装位置应避免选择高温、潮湿、漏雨、浸水的机房,具备良好
的防尘、照明及防盗条件;
室分信源近端设备应尽量集中放置,以节省传输设备及后备电源需求; 信源设备数量应根据站点区域的电磁环境方面、话务量需求方面、安装环境
及传输条件方面、投资汇报方面考虑。
(3) 信源设备输出功率审核:
图纸中信源设备端输出功率未按照不同配置架顶功率标准来计算;
信源输出功率还需结合本次覆盖需求来输出,需考虑泄露及覆盖需求确定实
际输出功率。
信源设备输出功率建议:
● 信源设备端输出功率应根据不同设备的功率进行设计,考虑到将来系统的扩容,在设计中保留一定的功率分配余量;
● 室内分布系统需要综合考虑,满足GSM 、TD 、LTE 和WLAN 四网覆盖需求, 以信号只穿透一堵墙进行覆盖设计;
● 室内外覆盖一体化原则,确保室内分布系统提供良好的室内覆盖,同时要控制好室内信号,避免对室外构成强干扰。
(4) 信源设备后备电源审核:
未考虑覆盖楼宇已有信源设备的供电问题,随意的选择交流或直流供电;
未针对覆盖场景选择不同供电方式,实际应针对不同场景,考虑安装因素,
尽量选用交流UPS 供电和直流供电(整流器+蓄电池)两种供电方案,对于隧道等比较密闭的场所可以采用远端交流供电和远端直流(升压)供电。
4. 小区划分审核
对于同一网络制式的小区划分,未结合楼宇容量及楼层数多重考虑,如:大
型楼宇划分小区不合理,导致容量不足;RRU 级联数量过多等情况; 对于多网络共建站点,出现交叉覆盖现象;
小区间切换带选择不合理,导致通话高发区域切换频繁;
对于无容量需求区域,如地下室,电梯等做单独逻辑小区,浪费载频容量。
小区划分建议:
● 小区划分要针对不同场景;
● 室内分布系统小区规划要充分考虑室内具体环境,针对面积较大的,建议划分多个小区进行覆盖, 同时利用现有的建筑结构小区间进行隔离;
● 有电梯的小区,建议将电梯与高层划分为同一小区或将电梯单独划分为一个小区,电梯厅尽量使用与电梯同小区信号覆盖,确保电梯与平层之间的切换区域在电梯外。
● 针对高层小区划分建议优先进行G/D分区覆盖,高层区域小区使用1800MHz 频段, 低层区域小区使用900MHz 频段,高层D 网小区只与低层G 网小区保持双向切换,与周围宏站无切换关系或只加单向切入关系;低层G 网小区与周围室外宏站保持正常双向切换。
● 小区数量应均衡覆盖和容量,并结合不同厂家的产品性能及设备数量综合确定,从而避免后期容量增加对现网室内分布系统做大的调整;
● 对于多网络共建站点,避免小区交叉覆盖;
● 对于无容量需求区域,尽量合并逻辑小区,确保载频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 对于WLAN 站点,需考虑频点干扰及2.4G 和5.8G 的混合使用问题,其中对于有大容量需求区域,2.4G 互补干扰频段不够用情况下,可适当考虑放置5.8G
的放装型AP ,以满足容量及不干扰需求。
● 对于LTE 站点,单路和双路不能划分为同一个小区。
5. 点位图审核
审核天线点位布放及天线类型选择的合理性:
审核天线点位布放的合理性,是否全面考虑现场的实际需求,如实体墙,隔
板墙及现场隔断应选择不同的天线点位;
审核天线的布防是否结合实际覆盖需求,有无过度布放天线,导致外泄及浪
费材料;
审核天线类型,是否结合覆盖楼宇特性,针对写字楼,高校,大型商场,地
下室,室外居民区等场景选择不同天线类型;
对于切换区域,是否布置相应的切换天线。
天线点位布放及天线类型选择的建议:
● 天线数量、类型及布防位置可根据模测图来确定;
● 天线点位及类型选择需结合所覆盖网络的特殊要求、损耗等因素考虑,如WLAN 网络覆盖点位需稍密集等;
● 天线布放需根据不同场景及楼宇建设材质分别布放,例如以下几个场景; 楼层吊顶结构:在具有金属、铝塑板等吊顶的环境内进行分布系统设计时,因金属材料对无线信号屏蔽严重,天线必须外露安装。对于业主对楼宇美化要求高的站点,可以考虑采用美化天线方式覆盖。
电梯结构:电梯因功能的不同可分:普通客梯、观光电梯及货梯;在电梯覆盖时,特别是货梯覆盖,因其材质与普通的电梯不同,对无线信号的损耗较大,在覆盖设计时,天线输出功率应与普通电梯覆盖区分。
地下室结构:写字楼的地下室区域根据楼宇建筑结构的不同分为:地下车库型、设备型地下室及商场超市型地下室;根据不同地下室的开阔程度,进行天线的选择及布放。
天线点位选择问题,如在高层楼宇覆盖时,传统的设计方案都在走廊布放吸顶天线,但高层区域由于周围宏站密集,无线环境复杂,多个频点信号电平在-50dBm ~-45dBm 之间,在室分网络运行时,高层办公区域内,室分信号无法形
成主覆盖,造成室内外切换频繁,产生乒乓效应严重。
6. 系统图审核
(1) 审核频段的选择合理性
结合楼宇地理位置及周边楼宇使用频段考虑覆盖楼宇的频段;
考虑频段纯净度问题,例如:居民区高层外打选用DCS1800频段。
(2) 审核无源器件及路由走线的合理性
新建的室内分布系统所有天线、馈线、功分、耦合、合路等器件必须满足
800M ~2500M 频段要求;
走线路由要考虑是否有检修口、穿线空间是否足够等;
走线路由设计应严格参照现场情况,不能出现穿越楼梯、飞线等问题,优先
利用现场走线架,控制重复走线情况;
需考虑楼宇需求减少的网络制式,预留支路,以便后期合路WLAN 系统或进
行扩容改造;
重要场景需四网协同考虑。
(3) 审核功率输出的合理性
根据覆盖区域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选择功率的输出电平;
根据不同网络制式的边缘场强来确定不同系统输出电平;
根据楼吊顶及隔断材质,和所选用天线增益及波瓣来选择天线输出功率; 同一区域内天线之间的输出电平差值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避免影响系统稳
定性。
(4) 对于LTE 站点,单双路建设原则及改造难度
单双路比较
单双路主要从业务性能和工程可实时性两个角度进行比较
单双路改造原则
● 对于采用简单合路方式引入LTE 的室分站点,需要重点关注该站点是否存在采用合路方式引入的WLAN ,如果存在务必要检查该合路器是否支持LTE 频段;此次现网排查,合路器不支持LTE 频段导致问题的站点占比较大。
● 在进行改造时建议对原有室分进行与原设计图纸的一致性检查,避免由于原系统与设计图纸存在差异导致的双路室分天线口功率的不平衡。
● 对于新增一路实现双路的室分站点,应重点关注功率不平衡的问题,室分工程验收时要严格按照双路功率差控制在5dB 以内进行验收;一般而言,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的天线点位,基本不存在功率不平衡的问题,验收可将重点放在不能按照图纸施工的点位,这样的点位数量较少,可采用频谱仪直接测量双路输出功率。
● 对于建设双路室分的站点,建议采用双极化天线来实现MIMO ,这是因为实际工程中,保持MIMO 天线间距在1~1.2米,在工程中存在相当多不具备安装条件的点位,且较难控制施工人员严格按照1~1.2米安装;另外,从性能上来说双极化天线与两个单极化性能基本一致。
单路室分问题原因都是是器件不支持E 频段,而双路室分问题原因多样化,
对设计、施工、管理要求更高。
单双路改造建议
● 单路改造建议:
⏹ 单路改造应在现有单路室分现状上进行改造设计;
⏹ 重点核查原干路上的无源器件是否支持E 频段,改造过程中替换
掉不支持的器件 。
● 双路改造建议:
⏹ 双路改造应在现有单路室分现状上进行改造设计;
⏹ 保证MIMO 天线间的间距在1至1.2米或使用双极化天线 ;
⏹ 双路改造后所有天线口双路功率差应在5dB 以内。
7. 拓扑图审核
(1) 审核系统的组网方式是否符合设备厂家的技术要求。
例如:BBU 光口数量、RRU 级联数量、RRU 到BBU 之间光纤的距离、距离BBU 最近的RRU 和最远RRU 距离差等是否满足设备厂家技术要求。
(2) 审核拓扑图中信源的安装位置及经纬度是否明确标注。
8. 模拟测试图审核
(1) 审核模测点的合理性
审核模拟测试图中,发射点是否按照设计指导书要求,非标准层以及非
标准结构的天线,均要进行模拟测试;
审核模拟测试图中,测试点的选择是否合理,是否具有代表性。例如:
测试点是否位于边缘、重要和典型区域是否进行测试;是否进行泄露测试。
(2) 审核模测数据
审核模测数据是否正确,且真实,例如:根据经验和尝试,粗略判断模
拟测试数据的真实性;
审核模测数据是否能够支持所安装的天线以及设计的天线功率能够达到
覆盖要求。
(3) 模测报告的准确性及测试点位建议
覆盖广度分析(重点包括县城覆盖率、乡镇覆盖率、交通干线覆盖率、
旅游景点覆盖率等方面的分析);
覆盖深度分析(通过对大型写字楼、商业中心、饭店及高层建筑物的重
点CQT 测试,分析总结网络覆盖状况;通过对大型写字楼、商业中心、饭店及高层建筑物的重点CQT 测试,分析总结网络覆盖状况);
场强测试(场强测试的目的是获得各地区信号的传播特点,为后期更好
的规划);
模拟预测(选择代表性,覆盖有争议区域重点测试);
设计应满足服务区的覆盖质量和用户容量的需求,并考虑室内、室外网
络的协调发展。
9. 工程投资预算审核
(1) 审核工程材料
审核材料清单中主要工程材料是否正确。对于改造站点,对于能利旧的材料以及新增材料要在材料表当中体现。
(2) 审核设计预算
审核预算中主要工程材料是否和方案描述一致,审核预算相关工日计列是否准确,审核预算表相关费率计列是否符合国家规范。另施工费与设计费以及监理费应依据要求来计算。
10. 方案说明的审核
(1) 审核工程概况
审核站点地址、建筑楼高、电梯数量、经纬度等站点基本信息。
审核覆盖范围、覆盖方式、信源类型、机房位置、系统规模等信息。
通过对工程概况审核,掌握整个站点室内分布系统的基本信息,为后续审核打下基础。
(2) 审核容量分析
审核方案中对容量分析是否合理。
(3) 审核切换分析
审核方案中切换设计、分析是否合理。
(4) 审核场强分析
审核方案中场强分析是否合理,能否达到覆盖要求。
(5) 审核外泄分析
审核方案中外泄控制措施以及对外泄的分析是否合理,能否达到外泄指标要求。
(6) 审核安装说明
审核设备安装说明是否详细,安装位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安装位置无强电、强磁、强腐蚀、方便维护的安装要求。
(7) 审核无源器件
审核本方案所使用的无源器件是否满足要求,特别是几网合路的合路器能否达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