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蓝色的树叶

19、《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 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好不好。游戏的名字叫听力大比赛,老师要看看谁最有精神,谁的注意力最集中。老师说四句话,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你就摇头。

师:(1)柴多火焰高。

(2)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

(3)称赞别人是一种美德。

(4)树上长着蓝色的树叶。

师:(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1: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

生2:树叶为什么会变成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19课蓝色的树叶,看看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齐读课题)

二、朗读感悟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

(2)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 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

(2)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3)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

(4)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

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语气。

(5)读第三次对话

a.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b.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c.示范读。林园园的话分别读出不放心,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李丽的话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6)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3. 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2)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

(3)读第五自然段

(4)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小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啊!

三、指导完成“读读说说”中的练习

1.读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吗”

2.说一个问句,用上“吗”

3.读句子三,读出请求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吧”

4.说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

板书设计

19 蓝色的树叶

李丽 林园园

小声借 吞吞吐吐

等借 怕 不要 不要 不要

只画 皱着眉头 还要

用心画 看(脸红了)

(应该相互帮助)

后记:教学时,着重指导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学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19、《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 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好不好。游戏的名字叫听力大比赛,老师要看看谁最有精神,谁的注意力最集中。老师说四句话,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你就摇头。

师:(1)柴多火焰高。

(2)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

(3)称赞别人是一种美德。

(4)树上长着蓝色的树叶。

师:(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1: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

生2:树叶为什么会变成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19课蓝色的树叶,看看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齐读课题)

二、朗读感悟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

(2)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 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

(2)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3)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

(4)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

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语气。

(5)读第三次对话

a.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b.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c.示范读。林园园的话分别读出不放心,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李丽的话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6)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3. 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2)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

(3)读第五自然段

(4)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小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啊!

三、指导完成“读读说说”中的练习

1.读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吗”

2.说一个问句,用上“吗”

3.读句子三,读出请求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吧”

4.说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

板书设计

19 蓝色的树叶

李丽 林园园

小声借 吞吞吐吐

等借 怕 不要 不要 不要

只画 皱着眉头 还要

用心画 看(脸红了)

(应该相互帮助)

后记:教学时,着重指导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学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相关文章

  • 19蓝色的树叶(教案)教案22
  • 19.蓝色的树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懂得应互相帮助.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理解林园园脸红的原因. 2.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查看


  • 19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2.读懂课文.知道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3.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懂得要有助人为乐的品德. 3.李丽为什么不接林园 ...查看


  • [1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吐"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 ...查看


  • 中班主题三红黄蓝绿
  • 中班主题三:红黄蓝绿 一.主题说明: 大千世界中的生灵万物,都有颜色.颜色既是物质固有的特征,又富有浓郁的情感含义.以色彩及其相关的事物为对象,引发幼儿与它们之间发生互动,这对幼儿在认知建构与情感建构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儿童的世界更是 ...查看


  • 二年级语文蓝色的树叶
  • 二 年级 语文 蓝色的树叶 教学目标: 1.认识 9 个生字,会写 10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 ...查看


  •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及反思
  •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广饶县英才学校 王乃霞 一.教材分析: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 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本 课中 ...查看


  • 蓝色的树叶
  • 一.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生:一片蓝色的树叶. 师: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这片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生:真有意思,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蓝色的树叶,这是怎么回事? 师: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边 ...查看


  • [蓝树叶]教学设计(小荷)
  •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认9个会认字,读准字音,区别字形.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会仿照文中的例句说句子.________________吗? 4.学习第一.五自然段,通过理解段落大意教 ...查看


  • 二年级上册识字五教学设计
  • 识字五 教材分析: 识字五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本课由五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给人的启示却很深刻.谚语句式虽长短不一,但读起来琅琅上口,适于朗读,便于积累,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