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作者:王存昌
来源:《信息教研周刊》2013年第04期
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将要发生,只有当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慧,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
《望晨光之熹微》——郭思乐
人类在不断探索中,对某一事物的研究,养成了一个思维习惯——寻根溯源。对于“教育是什么”这个哲学问题,古今中外,见仁见智。鲁迅先生曾说:“教育是要立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则认为:“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为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则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等等。对教育的认识,离不开文化的传承,人格的培养,独立人的自我发展等诸此目的。那么,运用什么模式培养人的思维、创造能力,成为我们积极探索的目标。
信息技术介入教育,注定了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最终走向末路,多模态教育、可视化教育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成为培养学生成才的成功尝试。但从哲学层面上分析,无论多模态教育还是可视化教育所运用的方式,多是运用信息技术(外力)作用于学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身能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教育的、教学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内力),才可以称为真正的成功教育。生本教育培养模式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其他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
听过这么一个故事:
以前农民插秧,把秧苗插得密上加密,以为付出劳动越多,就会收获越多,但秧苗并没有因此增产。后来有人把插秧改为抛秧,农民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之苦,姿态优美地抛出秧苗,却带来了丰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遵循生物生存规律,不能违背生物的自然生长性。反观我们的传统教育,也存在着此类现象。教师把自己的意志强压给学生,自以为把每节课设计得漂亮,传授给每个学生,就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显然是一种空谈。学生也很难达到教师的期望。
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认为,教育必须适应儿童,而不能让儿童去适应教育。只有这样工作才是最有效率的。教育设计不能仅依据教育者的意愿,更重要的是应当研究被教育者的意志。比如要求学生用听课的办法上完每一节课,就是唯教者意志的设计,而儿童却要通过活动才能长时间的上好课,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才是尊重被教育者的设计。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举过一个最经典的例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作者:王存昌
来源:《信息教研周刊》2013年第04期
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将要发生,只有当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慧,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
《望晨光之熹微》——郭思乐
人类在不断探索中,对某一事物的研究,养成了一个思维习惯——寻根溯源。对于“教育是什么”这个哲学问题,古今中外,见仁见智。鲁迅先生曾说:“教育是要立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则认为:“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为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则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等等。对教育的认识,离不开文化的传承,人格的培养,独立人的自我发展等诸此目的。那么,运用什么模式培养人的思维、创造能力,成为我们积极探索的目标。
信息技术介入教育,注定了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最终走向末路,多模态教育、可视化教育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成为培养学生成才的成功尝试。但从哲学层面上分析,无论多模态教育还是可视化教育所运用的方式,多是运用信息技术(外力)作用于学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身能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教育的、教学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内力),才可以称为真正的成功教育。生本教育培养模式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其他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
听过这么一个故事:
以前农民插秧,把秧苗插得密上加密,以为付出劳动越多,就会收获越多,但秧苗并没有因此增产。后来有人把插秧改为抛秧,农民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之苦,姿态优美地抛出秧苗,却带来了丰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遵循生物生存规律,不能违背生物的自然生长性。反观我们的传统教育,也存在着此类现象。教师把自己的意志强压给学生,自以为把每节课设计得漂亮,传授给每个学生,就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显然是一种空谈。学生也很难达到教师的期望。
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认为,教育必须适应儿童,而不能让儿童去适应教育。只有这样工作才是最有效率的。教育设计不能仅依据教育者的意愿,更重要的是应当研究被教育者的意志。比如要求学生用听课的办法上完每一节课,就是唯教者意志的设计,而儿童却要通过活动才能长时间的上好课,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才是尊重被教育者的设计。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举过一个最经典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