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科出科考试题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
1.椎间盘的构成不包括:
A.纤维环 B.髓核 C.Sharpery 纤维 D.透明软骨板 E.脊髓
2.椎间盘内呈半透明、凝胶状易突出的结构:
A.透明软骨终板 B.纤维环 C.Sharpey纤维 D.髓核 E.
3.覆盖于髓核表面,与上、下椎体相连接的椎间盘结构:
A.髓核 B.纤维环 C.Sharpery纤维 D.透明软骨终板 E.
4.脊柱的韧带叙述错误的是:
A.T1WI上为低信号;
B.T2WI上为高信号;
C.前、后纵韧带较薄,CT上不能单独显示
D.CT上黄韧带的密度高于硬脊膜囊和硬膜外脂肪
E.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在MRI上成分散束状低信号
5.在脊柱横断面上成V形的韧带:
A.棘间韧带 B.棘上韧带 C.横突间韧带 D.前纵韧带 E.
6.在脊柱横断面层面上,黄韧带最厚的部位为:
A.颈段 B.胸段 C.腰段 D.骶段 E.尾段
7.脑脊液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蛛网膜下隙内
B.位于终池内
C.T1WI上为低信号
D.T2WI上为高信号
E.CT平扫能清晰区分出脑脊液与脊髓
8.脊柱各段中椎间盘最薄的部位:
A.颈段 B.中胸段 C.腰段 D.上胸段 E.下胸段
9.参与构成钩椎关节的唇缘存在于颈椎:
A.第2-6 B.第3-7 C.第1-6 D.第1-7 E.第3-6
10.正常脊柱上可出现轻度后凸的椎间盘:
A.颈椎 B.胸椎 C.腰椎 D.骶椎 E.尾椎 椎体软骨面 椎体软骨板 黄韧带
二、名词解释
1.椎间盘:
2.钩椎关节:
三、问答题
1.侧隐窝的位置、构成及其变化。
2.神经根管的位置、构成及临床意义。
3.椎间孔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EDDBECEBAC
二、名词解释
1.钩椎关节又称为Luschka关节,由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的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下面的唇缘所构成。椎体钩出现骨质增生可压迫脊神经根等。
2.椎间盘是连接相邻椎体的纤维软骨,其中是胶状物质的髓核,周围是多层排列的纤维环。
一、问答题
1.侧隐窝位于椎孔的外侧部,是椎管的狭窄处,第5腰椎和第1骶椎处最明显,也是脊神经根至相应椎间孔的通道。侧隐窝的前壁是椎体后外侧部,后壁是上关节突和黄韧带,外侧壁是椎弓根内面,向外下延伸于椎间孔,内有腰神经根通过,也是脊神经根至相应椎间孔的通道,此处狭窄可引起神经根管受压导致腰腿痛。
2. 神经根管系腰神经根自硬脊膜囊穿出至椎间管内口之间的通道,其中的盘黄韧带、侧隐窝、上关节突旁沟和椎弓根下沟处较狭窄,可使脊神经根在走行过程中遭受卡压。盘黄间隙系位于椎间盘与黄韧带之间的空隙,在椎间管的内口处较小,尤其是下位腰椎更显著,几乎将椎间管内口的下部全封闭。椎间盘有退行性变或突出时,可自椎体后方向四周膨出,如同时有黄韧带肥厚,将使盘黄间隙更为狭窄。侧隐窝位于腰椎管的外侧部。上关节突旁沟为腰神经根向外经上关节突关节内缘所形成的沟。上关节突关节面如呈球形增大,并有内聚,其与椎体后面之间的距离变窄,可使腰神经根受压;椎弓根下沟,椎间盘明显退变缩窄时,上一椎体连同椎弓根下降,椎弓根和椎间盘向侧方膨出,可使通过此沟处的脊神经根发生扭曲。
3. 在横断面上,椎间孔分为上下部。颈椎间孔的上部内含有静脉和硬膜外脂肪,下部容纳脊神经根,脊神经根的后根居上,前根偏下,常低于椎间盘;在CT图像上,后根靠近上关节突关节面,前根则贴近椎体钩和椎间孔底。胸腰椎椎间孔的上部有脊神经和根动脉向下斜
oo行穿过,下部有静脉通过。颈椎椎间孔的长轴与冠状轴呈45,与水平面呈10,故斜冠状断
层成像是显示颈椎椎间孔及其脊神经根的最佳方位。胸腰椎椎间孔的轴线与冠状轴相一致,横、矢、冠状图像均可清晰显示椎间孔。
脊柱科出科考试题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
1.椎间盘的构成不包括:
A.纤维环 B.髓核 C.Sharpery 纤维 D.透明软骨板 E.脊髓
2.椎间盘内呈半透明、凝胶状易突出的结构:
A.透明软骨终板 B.纤维环 C.Sharpey纤维 D.髓核 E.
3.覆盖于髓核表面,与上、下椎体相连接的椎间盘结构:
A.髓核 B.纤维环 C.Sharpery纤维 D.透明软骨终板 E.
4.脊柱的韧带叙述错误的是:
A.T1WI上为低信号;
B.T2WI上为高信号;
C.前、后纵韧带较薄,CT上不能单独显示
D.CT上黄韧带的密度高于硬脊膜囊和硬膜外脂肪
E.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在MRI上成分散束状低信号
5.在脊柱横断面上成V形的韧带:
A.棘间韧带 B.棘上韧带 C.横突间韧带 D.前纵韧带 E.
6.在脊柱横断面层面上,黄韧带最厚的部位为:
A.颈段 B.胸段 C.腰段 D.骶段 E.尾段
7.脑脊液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蛛网膜下隙内
B.位于终池内
C.T1WI上为低信号
D.T2WI上为高信号
E.CT平扫能清晰区分出脑脊液与脊髓
8.脊柱各段中椎间盘最薄的部位:
A.颈段 B.中胸段 C.腰段 D.上胸段 E.下胸段
9.参与构成钩椎关节的唇缘存在于颈椎:
A.第2-6 B.第3-7 C.第1-6 D.第1-7 E.第3-6
10.正常脊柱上可出现轻度后凸的椎间盘:
A.颈椎 B.胸椎 C.腰椎 D.骶椎 E.尾椎 椎体软骨面 椎体软骨板 黄韧带
二、名词解释
1.椎间盘:
2.钩椎关节:
三、问答题
1.侧隐窝的位置、构成及其变化。
2.神经根管的位置、构成及临床意义。
3.椎间孔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EDDBECEBAC
二、名词解释
1.钩椎关节又称为Luschka关节,由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的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下面的唇缘所构成。椎体钩出现骨质增生可压迫脊神经根等。
2.椎间盘是连接相邻椎体的纤维软骨,其中是胶状物质的髓核,周围是多层排列的纤维环。
一、问答题
1.侧隐窝位于椎孔的外侧部,是椎管的狭窄处,第5腰椎和第1骶椎处最明显,也是脊神经根至相应椎间孔的通道。侧隐窝的前壁是椎体后外侧部,后壁是上关节突和黄韧带,外侧壁是椎弓根内面,向外下延伸于椎间孔,内有腰神经根通过,也是脊神经根至相应椎间孔的通道,此处狭窄可引起神经根管受压导致腰腿痛。
2. 神经根管系腰神经根自硬脊膜囊穿出至椎间管内口之间的通道,其中的盘黄韧带、侧隐窝、上关节突旁沟和椎弓根下沟处较狭窄,可使脊神经根在走行过程中遭受卡压。盘黄间隙系位于椎间盘与黄韧带之间的空隙,在椎间管的内口处较小,尤其是下位腰椎更显著,几乎将椎间管内口的下部全封闭。椎间盘有退行性变或突出时,可自椎体后方向四周膨出,如同时有黄韧带肥厚,将使盘黄间隙更为狭窄。侧隐窝位于腰椎管的外侧部。上关节突旁沟为腰神经根向外经上关节突关节内缘所形成的沟。上关节突关节面如呈球形增大,并有内聚,其与椎体后面之间的距离变窄,可使腰神经根受压;椎弓根下沟,椎间盘明显退变缩窄时,上一椎体连同椎弓根下降,椎弓根和椎间盘向侧方膨出,可使通过此沟处的脊神经根发生扭曲。
3. 在横断面上,椎间孔分为上下部。颈椎间孔的上部内含有静脉和硬膜外脂肪,下部容纳脊神经根,脊神经根的后根居上,前根偏下,常低于椎间盘;在CT图像上,后根靠近上关节突关节面,前根则贴近椎体钩和椎间孔底。胸腰椎椎间孔的上部有脊神经和根动脉向下斜
oo行穿过,下部有静脉通过。颈椎椎间孔的长轴与冠状轴呈45,与水平面呈10,故斜冠状断
层成像是显示颈椎椎间孔及其脊神经根的最佳方位。胸腰椎椎间孔的轴线与冠状轴相一致,横、矢、冠状图像均可清晰显示椎间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