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规划
上海城市褪卅P篙UR篙BAN
日本东京六本木新城建设对上海城市规划的启示
Study
on
the
r、‘
-
PlannInqand
DevelopmentoftheRoppongiHills,Tokyo,Japan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Keywords:RoppongiHills,Tokyo,Japan,Planningandurbandevelopment,Urbanculturalrenaissance
万
方数据∥陈伟张帆廖志强
【摘要】本文从城市设计和城市文化复兴角度,考察分析日本东京六本木新城的建设背景、意义和建设效应,具体分析六本木新城的规划设计与特征,并总结六本木新城的建设对上海城市规划的借鉴之处。
【关键词】日本东京六本木新城规划与建设城市文化复兴
日本东京六本木新城可以成为损、身心疲惫。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公未来城市建设的一个典范,它提供了路设施来减少交通堵塞;另一方面可一种未来城市复兴的方式、一个未来以推广功能集中的城市模式,在市中城市生活形态的范例、一份提升城市心建造住宅,和办公场所拉开距离。
魅力的建设宣言。
1城市街区综合开发理念和背景六本木新城(图1)的开发理念基于实施“城市复兴新政策”1的项目背景,作为业主的森株式会社的社长森稔认为,东京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吸引
力在衰退,需要通过将现有的土地所有体系重新划分和建造高层的方法,图1六本木新城露天广场
把东京建设成一个在局部更集中、环2城市街区综合开发模式与运作
境更美好的城市。“城市复兴新政机制
策”目的就是通过为人们提供更多城市复兴策略可以创造宜人的的城市空间和私人时间来营造更丰城市环境,吸引世界人才、资金和信富的城市生活。我们要充分利用城息到这里,并产生新的需求和产业,带动日本经济的新生。城市文化复兴的的配套功能设施整合在一起的综合理念推动六本木新城建设成一个“艺性区域开发对于创造更多的城市空术智能城”,也决定了六本木新城综合间显得至关重要。
开发的功能定位。
提供更多的私人时间是城市复
六本木新城综合开发总投资
的时间用于土地前期开发和项目前交通拥堵,使得人们沟通受阻、经济受
期策划2。六本木新城综合开发机制
55
市的竖向空间。将居住、办公和必要兴新政策的目的之一,由于城市水平4700亿日元、建设周期17年,大量扩展而导致的通勤麻烦和无处不在的
国外规划|_|||・日本东京六本木新城建设对上海城市规划的启示/陈伟张帆廖志强
体现了灵活、高效和专业特色。
首先,建立一个由国家与地方政府官员、学术和商业界人士共同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制订一个闫详的城市复兴设计方案。委员会考虑六本木地区不同区块的特性,建立不同准则进行区分处理:保存现状的区块、修复型城市改建促进区块、多功能型超高层化规划区块。
由于六本木地区属于第三种类型,区块的单位面积不得少于10公顷,容积率可达8,以保证在建设集住宅、办公、商业于一体的综合型高层建筑的同时有足够的绿化面积;而且这些区块不受到现有城市规划规定的限制,可以根据建筑间距和日照的新标准进行设计;对于2公顷以上的区块,其设计得到大多数原著居民的认可,则建设由当地政府即可获准。
其次,设计方案对于人均住宅和办公面积做出相应指导,并根据各个区块的不同特征和功能,设定每个区域居住与工作人El的规划比例,同时在区域内还要建设一个集工作、居住、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公共场所。并论证如果东京4个核心城区以及1/3-1/4的周边城区按照第三种方式加以改造,环境得以改善的市中心;肾可以容纳150万人1:3,并使夜间的人1:3比现在增加3倍;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城区24小时的活力。
业主对设计师作品的尊重与理解,使得设计方案充分表达了设计师的意图和理念,正如日本著名建筑大师桢文彦(FumhikoMaki)指出:在设计过程中,开发方始终没有对建筑形体和立面做出限定,而任由设计师根据场地和功能的需要充分发挥,使得每一个设计师相互合作,共同创造舒适的步行空间和功能空间,使六本木新城成为一个适宜工作、居住和观光的理想场所。
最后,建立一个高效的行政和法律的开发管理支持系统。政府行政机构对于占多数人的决定予以支持。例如,如果占90%的原居住地居民同意社区改造计划,行政机构就可以认定这是代表全部民众的意愿。同样,在申请土地使用和合法转让过程中,建立便捷的行政批复程序,以及推动对现有土地与房屋出租法的修订。
3六本木新城规划特征与设计思路
六本木地区位于东京都核心区西南部,是外国使馆集聚的区域之一。由森株式会社开发建设的六本木新城建筑群,总占地面积约11.6公顷,由一幢主体的办公楼和四幢住宅楼、高级宾馆、朝日电视台以及商场组成,总建筑
56
万
方数据面积约72.4万平方米(包括地下建筑面积),全部土地收购、拆迁、规划及建设前后历时17年完成,目前已经投入使用。六本木新城建筑群的特点是结合地形自然高差,通过坡道、连廊、平台、庭院、地下空间等组成了立体化、多层次、大规模的公图2六本木新城规划图
共活动空间,商业、办公、居住、宾馆等多种功能综合开
发,为地区提供了多样性的城市活动空间。
六本木新城规划(图2)结构分为三个区域,主要是以54层森塔楼(MORITOWER)为核心区,通过商业空间、榉树坡大街、毛利庭园(MOHRIGARDEN)和朝日电视台(TVASAHI),将办公、购物、博物馆、影院、300间客房的君悦酒店(HAYYTHOTEL)和森艺术中心等贯穿起来;北区是新城入1:3,通过66广场将地铁车站、美容中心、商业和教育设施等功能贯穿于一体;南区是以四栋840单元的住宅、一栋多层办公和书店超市等生活配套设施的区域。
由RichardDoone和Conran&Partners的设计师负责建筑设计,尽管住宅是作为六本木新城整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他们在设计中还是特意让住宅与近在咫尺的办公和商业环境区分开来。住宅采用了丰富的暖色调,并使用了能随着时间流逝而焕发不同色泽的自然材料。尽管这个颜色鲜亮的设计开始时引起了不少争议,但考虑到这里将成为那些富有而阅历丰富的国际人士的居所,设计师坚信这样的设计一定能获得认同。而住宅室内设计也比传统的日本住宅布置更突出了空间的开放性。
美国KPF(Kohn
Pedersen
Fox)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
师WilliamPedersen解释道,六本木新城森大厦比欧美同类建筑有更大的楼层面积,主要原因是:首先,更大的空间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平面规划;其次,出于更好的抗震性能考虑;最后,考虑到平面面积和建筑高度的关系。为了突出建筑的垂直线条、流线型和金属质感,设计了弧形
外立面并使用了混凝土表面加涂料,减少了其对无线电波的干扰,也减少了光污染,并与桢文彦设计的朝日电视台的弧形建筑立面相呼应,最后获得更强的视觉效果。六本木新城森大厦立面设计采用类似日本武士盔甲的效果,建
筑设计利用日本本土文化特征的符号,使之与地域文化相
互呼应。我们没有采用一贯的国际风格,将一些属于东京城市特色的元素引入,使之成为日本人熟悉的景观中的一部分。我们感到,这些元素的运用能与森艺术中心相互协调,这也是高层建筑设计中绝无仅有的。
所以,六本木新城景观设计富有创意和特色,多层立体绿化充分表达了设计师对自然的理解,在地价如此昂贵的东京市区,依然设计了毛利庭园,既体现了日本造园艺术的精致,又体现了“设计体现自然”的精髓。
4六本木新城对上海城市规划的启示与反思日本六本木新城的规划建设有许多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特别是在如何对待东亚特大型都市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问题上,非常值得上海警醒与思考。今天,日本在反思东京城市发展中的得失时,已经意识到在都市景象的背后,那些曾经让东京繁华和骄傲的有效措施,现在却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顽疾,更好的发展策略被当作拯救东京的良药,在“效率”之外,生活的“魅力”被更加看重,并视作经济复苏和振兴的新动力。
日本城市问题开始突现,高昂的消费品价格,局促的环境空间,居住和办公的高支出,长时间的工作和交通,贷款的压力,不完整的城市服务,不便捷的机场位置,英语的低普及率,种族的优越感等,东京人越来越感到仅仅依靠经济实力来保持国际地位已不现实,如果继续下去,东京很可能从全球金融中心沦为区域性市场,寻求强化城市吸引力的城市更新政策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目前,东京正在探索一种大幅度的城市结构调整计划,通过对现有土地所有者结构体系的重新划分,运用“高层低密度”的策略,建成局部更集中、但却可以拥有更多环境的城市,把东京从过度拥挤、没有休闲空间和美丽轮廓线的状况中解脱出来。在东京奥运会之后,特别是1967年到1979年期间,由美荣部担任东京都知事,颁布了一系列不利的城市政策,特4-力o|J是规定时间过长的曰照遮挡限制法,加快了土地的水平向扩展,东京像薄饼越摊越大。最初由丹下健山提出的东京湾城市群设想已面目全非,都市连绵接踵,许多城市用地得不到充分利用,城市环境的改善遇到很大阻力。
六本木新城就是这一城市更新政策的代表,在这个距皇宫半公里的区域内,建筑集办公、住宅、酒店、商场、美术馆、电影院、剧场、电视台、学校、寺院、历史公园和地铁车站于一体,以密集的功能、集成的服务,力图创
万
方数据SHANGHAI
上海域市枧卅
URBAN
Pl以卜小Ⅲ、iG
REVIEW
圈
造一种更具效率和魅力的未来城市生活形态,它将“高层低密度”的城市模式探索到了极至,通过超高层将更多的空间留做它用。如果说勒柯布西耶1922年提出的“明天的城市”是前工业时期的乌托邦理想的话,我们可以把森稔先生的“城市复兴”看作日本后工业时期的另一种理想,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更应该引起今天上海的深思。
目前,我们的城市政策中也有“平头”现象,即开发强度的匀质化,这与追求“公平”的传统理念是分不开的。公平应该是理想社会的重要因素,但事实上,这种简单的
做法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只有在更大领域、更深层次的策略和机制进行考虑才能做到,换句话说,就是政府在不该作为的领域不作为,在该作为的领域要大作为。对上海来说,已有了很好的基础,即设置了对土地专门调控的机构,但还要加大对土地的调控能力,这是我们的制度优势,是可以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的领域。日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最头痛的地方,就是土地私有化带来的阻力,六本木新城用了17年建成,而土地谈判占了近13年时间,由于在土地调控上受到社会制度的限制,东京在城市复兴的道路上还会很艰难,尽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但代价和成本都会很高,蓝图也不能按需绘就,这正是上海可以“扬己所长”的好时机。
注释:
①资料来源:http://www.mori.CO.jp,business/roppongi/
datasheet.html.2006.
②资料来源:综合参考日本森海外株式会社提供森稔社长《城市复兴新政策》,2004.
参考文献:
[1】森稔.市复兴新政策[J】.六本木新城,2006(1):10-14[2】http://www.roppongihills.com/jp/index.html.
作者箍介
陈伟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工学博士后
张帆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工学硕士
廖志强
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工学硕士
57
日本东京六本木新城建设对上海城市规划的启示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陈伟, 张帆, 廖志强, Chen Wei, Zhang Fan, Liao Zhiqiang
陈伟,张帆,Chen Wei,Zhang Fan(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廖志强,LiaoZhiqiang(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城市规划
SHANGHAI URBAN PLANNING REVIEW2006(3)5次
参考文献(4条)
1.日本森海外株式会社 城市复兴新政策 20042.查看详情3.查看详情
4.森稔 市复兴新政策 2006(01)
引证文献(5条)
1.卢乙锋.张岩松 日本六本木新城建设对上海虹桥商圈建设的启示[期刊论文]-中国外资 2009(6)2.廖志强.姜鹤 对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规划方案编制的思考[期刊论文]-上海城市规划 2007(6)3.于海波.杨柳.叶如宁 日本都市商业区更新的几种形态[期刊论文]-城市问题 2007(8)
4.陈伟 融外滩建筑精髓立海派文化特色——上海市十六铺地块规划及城市设计国际征集德国SBA公司方案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园林 2007(1)
5.陈伟 融外滩建筑精髓立海派文化特色——试析上海市十六铺地块规划及城市设计国际征集德国SBA公司方案[期刊论文]-上海城市规划 2007(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hcsgh200603014.aspx
国外规划
上海城市褪卅P篙UR篙BAN
日本东京六本木新城建设对上海城市规划的启示
Study
on
the
r、‘
-
PlannInqand
DevelopmentoftheRoppongiHills,Tokyo,Japan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Keywords:RoppongiHills,Tokyo,Japan,Planningandurbandevelopment,Urbanculturalrenaissance
万
方数据∥陈伟张帆廖志强
【摘要】本文从城市设计和城市文化复兴角度,考察分析日本东京六本木新城的建设背景、意义和建设效应,具体分析六本木新城的规划设计与特征,并总结六本木新城的建设对上海城市规划的借鉴之处。
【关键词】日本东京六本木新城规划与建设城市文化复兴
日本东京六本木新城可以成为损、身心疲惫。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公未来城市建设的一个典范,它提供了路设施来减少交通堵塞;另一方面可一种未来城市复兴的方式、一个未来以推广功能集中的城市模式,在市中城市生活形态的范例、一份提升城市心建造住宅,和办公场所拉开距离。
魅力的建设宣言。
1城市街区综合开发理念和背景六本木新城(图1)的开发理念基于实施“城市复兴新政策”1的项目背景,作为业主的森株式会社的社长森稔认为,东京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吸引
力在衰退,需要通过将现有的土地所有体系重新划分和建造高层的方法,图1六本木新城露天广场
把东京建设成一个在局部更集中、环2城市街区综合开发模式与运作
境更美好的城市。“城市复兴新政机制
策”目的就是通过为人们提供更多城市复兴策略可以创造宜人的的城市空间和私人时间来营造更丰城市环境,吸引世界人才、资金和信富的城市生活。我们要充分利用城息到这里,并产生新的需求和产业,带动日本经济的新生。城市文化复兴的的配套功能设施整合在一起的综合理念推动六本木新城建设成一个“艺性区域开发对于创造更多的城市空术智能城”,也决定了六本木新城综合间显得至关重要。
开发的功能定位。
提供更多的私人时间是城市复
六本木新城综合开发总投资
的时间用于土地前期开发和项目前交通拥堵,使得人们沟通受阻、经济受
期策划2。六本木新城综合开发机制
55
市的竖向空间。将居住、办公和必要兴新政策的目的之一,由于城市水平4700亿日元、建设周期17年,大量扩展而导致的通勤麻烦和无处不在的
国外规划|_|||・日本东京六本木新城建设对上海城市规划的启示/陈伟张帆廖志强
体现了灵活、高效和专业特色。
首先,建立一个由国家与地方政府官员、学术和商业界人士共同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制订一个闫详的城市复兴设计方案。委员会考虑六本木地区不同区块的特性,建立不同准则进行区分处理:保存现状的区块、修复型城市改建促进区块、多功能型超高层化规划区块。
由于六本木地区属于第三种类型,区块的单位面积不得少于10公顷,容积率可达8,以保证在建设集住宅、办公、商业于一体的综合型高层建筑的同时有足够的绿化面积;而且这些区块不受到现有城市规划规定的限制,可以根据建筑间距和日照的新标准进行设计;对于2公顷以上的区块,其设计得到大多数原著居民的认可,则建设由当地政府即可获准。
其次,设计方案对于人均住宅和办公面积做出相应指导,并根据各个区块的不同特征和功能,设定每个区域居住与工作人El的规划比例,同时在区域内还要建设一个集工作、居住、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公共场所。并论证如果东京4个核心城区以及1/3-1/4的周边城区按照第三种方式加以改造,环境得以改善的市中心;肾可以容纳150万人1:3,并使夜间的人1:3比现在增加3倍;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城区24小时的活力。
业主对设计师作品的尊重与理解,使得设计方案充分表达了设计师的意图和理念,正如日本著名建筑大师桢文彦(FumhikoMaki)指出:在设计过程中,开发方始终没有对建筑形体和立面做出限定,而任由设计师根据场地和功能的需要充分发挥,使得每一个设计师相互合作,共同创造舒适的步行空间和功能空间,使六本木新城成为一个适宜工作、居住和观光的理想场所。
最后,建立一个高效的行政和法律的开发管理支持系统。政府行政机构对于占多数人的决定予以支持。例如,如果占90%的原居住地居民同意社区改造计划,行政机构就可以认定这是代表全部民众的意愿。同样,在申请土地使用和合法转让过程中,建立便捷的行政批复程序,以及推动对现有土地与房屋出租法的修订。
3六本木新城规划特征与设计思路
六本木地区位于东京都核心区西南部,是外国使馆集聚的区域之一。由森株式会社开发建设的六本木新城建筑群,总占地面积约11.6公顷,由一幢主体的办公楼和四幢住宅楼、高级宾馆、朝日电视台以及商场组成,总建筑
56
万
方数据面积约72.4万平方米(包括地下建筑面积),全部土地收购、拆迁、规划及建设前后历时17年完成,目前已经投入使用。六本木新城建筑群的特点是结合地形自然高差,通过坡道、连廊、平台、庭院、地下空间等组成了立体化、多层次、大规模的公图2六本木新城规划图
共活动空间,商业、办公、居住、宾馆等多种功能综合开
发,为地区提供了多样性的城市活动空间。
六本木新城规划(图2)结构分为三个区域,主要是以54层森塔楼(MORITOWER)为核心区,通过商业空间、榉树坡大街、毛利庭园(MOHRIGARDEN)和朝日电视台(TVASAHI),将办公、购物、博物馆、影院、300间客房的君悦酒店(HAYYTHOTEL)和森艺术中心等贯穿起来;北区是新城入1:3,通过66广场将地铁车站、美容中心、商业和教育设施等功能贯穿于一体;南区是以四栋840单元的住宅、一栋多层办公和书店超市等生活配套设施的区域。
由RichardDoone和Conran&Partners的设计师负责建筑设计,尽管住宅是作为六本木新城整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他们在设计中还是特意让住宅与近在咫尺的办公和商业环境区分开来。住宅采用了丰富的暖色调,并使用了能随着时间流逝而焕发不同色泽的自然材料。尽管这个颜色鲜亮的设计开始时引起了不少争议,但考虑到这里将成为那些富有而阅历丰富的国际人士的居所,设计师坚信这样的设计一定能获得认同。而住宅室内设计也比传统的日本住宅布置更突出了空间的开放性。
美国KPF(Kohn
Pedersen
Fox)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
师WilliamPedersen解释道,六本木新城森大厦比欧美同类建筑有更大的楼层面积,主要原因是:首先,更大的空间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平面规划;其次,出于更好的抗震性能考虑;最后,考虑到平面面积和建筑高度的关系。为了突出建筑的垂直线条、流线型和金属质感,设计了弧形
外立面并使用了混凝土表面加涂料,减少了其对无线电波的干扰,也减少了光污染,并与桢文彦设计的朝日电视台的弧形建筑立面相呼应,最后获得更强的视觉效果。六本木新城森大厦立面设计采用类似日本武士盔甲的效果,建
筑设计利用日本本土文化特征的符号,使之与地域文化相
互呼应。我们没有采用一贯的国际风格,将一些属于东京城市特色的元素引入,使之成为日本人熟悉的景观中的一部分。我们感到,这些元素的运用能与森艺术中心相互协调,这也是高层建筑设计中绝无仅有的。
所以,六本木新城景观设计富有创意和特色,多层立体绿化充分表达了设计师对自然的理解,在地价如此昂贵的东京市区,依然设计了毛利庭园,既体现了日本造园艺术的精致,又体现了“设计体现自然”的精髓。
4六本木新城对上海城市规划的启示与反思日本六本木新城的规划建设有许多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特别是在如何对待东亚特大型都市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问题上,非常值得上海警醒与思考。今天,日本在反思东京城市发展中的得失时,已经意识到在都市景象的背后,那些曾经让东京繁华和骄傲的有效措施,现在却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顽疾,更好的发展策略被当作拯救东京的良药,在“效率”之外,生活的“魅力”被更加看重,并视作经济复苏和振兴的新动力。
日本城市问题开始突现,高昂的消费品价格,局促的环境空间,居住和办公的高支出,长时间的工作和交通,贷款的压力,不完整的城市服务,不便捷的机场位置,英语的低普及率,种族的优越感等,东京人越来越感到仅仅依靠经济实力来保持国际地位已不现实,如果继续下去,东京很可能从全球金融中心沦为区域性市场,寻求强化城市吸引力的城市更新政策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目前,东京正在探索一种大幅度的城市结构调整计划,通过对现有土地所有者结构体系的重新划分,运用“高层低密度”的策略,建成局部更集中、但却可以拥有更多环境的城市,把东京从过度拥挤、没有休闲空间和美丽轮廓线的状况中解脱出来。在东京奥运会之后,特别是1967年到1979年期间,由美荣部担任东京都知事,颁布了一系列不利的城市政策,特4-力o|J是规定时间过长的曰照遮挡限制法,加快了土地的水平向扩展,东京像薄饼越摊越大。最初由丹下健山提出的东京湾城市群设想已面目全非,都市连绵接踵,许多城市用地得不到充分利用,城市环境的改善遇到很大阻力。
六本木新城就是这一城市更新政策的代表,在这个距皇宫半公里的区域内,建筑集办公、住宅、酒店、商场、美术馆、电影院、剧场、电视台、学校、寺院、历史公园和地铁车站于一体,以密集的功能、集成的服务,力图创
万
方数据SHANGHAI
上海域市枧卅
URBAN
Pl以卜小Ⅲ、iG
REVIEW
圈
造一种更具效率和魅力的未来城市生活形态,它将“高层低密度”的城市模式探索到了极至,通过超高层将更多的空间留做它用。如果说勒柯布西耶1922年提出的“明天的城市”是前工业时期的乌托邦理想的话,我们可以把森稔先生的“城市复兴”看作日本后工业时期的另一种理想,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更应该引起今天上海的深思。
目前,我们的城市政策中也有“平头”现象,即开发强度的匀质化,这与追求“公平”的传统理念是分不开的。公平应该是理想社会的重要因素,但事实上,这种简单的
做法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只有在更大领域、更深层次的策略和机制进行考虑才能做到,换句话说,就是政府在不该作为的领域不作为,在该作为的领域要大作为。对上海来说,已有了很好的基础,即设置了对土地专门调控的机构,但还要加大对土地的调控能力,这是我们的制度优势,是可以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的领域。日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最头痛的地方,就是土地私有化带来的阻力,六本木新城用了17年建成,而土地谈判占了近13年时间,由于在土地调控上受到社会制度的限制,东京在城市复兴的道路上还会很艰难,尽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但代价和成本都会很高,蓝图也不能按需绘就,这正是上海可以“扬己所长”的好时机。
注释:
①资料来源:http://www.mori.CO.jp,business/roppongi/
datasheet.html.2006.
②资料来源:综合参考日本森海外株式会社提供森稔社长《城市复兴新政策》,2004.
参考文献:
[1】森稔.市复兴新政策[J】.六本木新城,2006(1):10-14[2】http://www.roppongihills.com/jp/index.html.
作者箍介
陈伟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工学博士后
张帆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工学硕士
廖志强
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工学硕士
57
日本东京六本木新城建设对上海城市规划的启示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陈伟, 张帆, 廖志强, Chen Wei, Zhang Fan, Liao Zhiqiang
陈伟,张帆,Chen Wei,Zhang Fan(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廖志强,LiaoZhiqiang(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城市规划
SHANGHAI URBAN PLANNING REVIEW2006(3)5次
参考文献(4条)
1.日本森海外株式会社 城市复兴新政策 20042.查看详情3.查看详情
4.森稔 市复兴新政策 2006(01)
引证文献(5条)
1.卢乙锋.张岩松 日本六本木新城建设对上海虹桥商圈建设的启示[期刊论文]-中国外资 2009(6)2.廖志强.姜鹤 对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规划方案编制的思考[期刊论文]-上海城市规划 2007(6)3.于海波.杨柳.叶如宁 日本都市商业区更新的几种形态[期刊论文]-城市问题 2007(8)
4.陈伟 融外滩建筑精髓立海派文化特色——上海市十六铺地块规划及城市设计国际征集德国SBA公司方案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园林 2007(1)
5.陈伟 融外滩建筑精髓立海派文化特色——试析上海市十六铺地块规划及城市设计国际征集德国SBA公司方案[期刊论文]-上海城市规划 2007(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hcsgh20060301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