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和平行线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和平行线》教案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 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 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 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 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 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 培养哪些良

好习惯? ,

2. 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 观察剪纸过程, 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 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 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 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 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 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 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 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并说出图中4个角, 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_ B 置关系如何? 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_ C

_ A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_ D

3. 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 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 ∠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 可以得

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 对顶角性质是确定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

你能利用“对顶角相等”这条性质解释剪刀剪纸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吗? 【巩固运用】

1. 例题:如图, 直线a,b 相交, ∠1=40°, 求∠2, ∠3, ∠4的度数.

a 2 4

b

提示:未知角与已知角有什么关系?通过什么途径去求这些未知角的度数?, 规范地写出求解过程.

2. 练习:完成课本P 3练习. 【达标测评】

1. 如图所示, ∠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 如图(1),三条直线AB,CD,EF 相交于一点O, ∠AOD 的对顶角是_____,∠AOC 的邻补角是_______,若∠AOC=50°, 则∠BOD=______,∠COB=_______,∠AOE+∠DOB+∠COF=_____。

E A C

F D B

3. 如图,直线AB,CD 相交于O,OE 平分∠AOC, 若∠AOD-∠DOB=50°,•求∠EOB 的度数.

A E C

D B

4. 如图, 直线a,b,c 两两相交, ∠1=2∠3, ∠2=68°, 求∠4的度数

b

c

2a

5. 若4条不同的直线相交于一点, 图中共有几对对顶角? 若n 条不同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呢?

【反思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困惑?(小组交流,互助解决)

课题:5.1.2 垂线(1)

【学习目标】

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学习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学习难点】垂线的画法

【学具准备】相交线模型,三角尺,量角器 【自主学习】

1.如图,若∠1=60°,那么∠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2.改变上图中∠1的大小,若∠1=90°,请画出这种图形,并求出此时∠2、∠3、∠4的大小。

【合作探究】

1. 阅读课本P 3的内容,回答上面所画图形中两条直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知道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是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 2. 用语言概括垂直定义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__________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_____,他们的交点叫做_____。 3.垂直的表示方法:

垂直用符号“⊥”来表示,若“直线AB 垂直于直线CD , 垂足为O”,则记为____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 如下图。 4. 垂直的推理应用:

(1)∵∠AOD=90° ( )

∴AB ⊥CD ( ) (2)∵ AB ⊥CD ( )

∴ ∠AOD=90°( ) 5.垂直的生活应用

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找一找:在你身边,还能发现哪些“垂直”的实例?

【画图实践】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 的垂线.

(1)已知直线L ,画出直线L 的垂线,能画几条? 小组内交流, 明确直线L 的垂线有_________条, 即存在, 但位置有不______性。 (2)怎样才能确定直线L 的垂线位置呢?

在直线L 上取一点A, 过点A 画L 的垂线, 能画几条? 再经过直线L 外一点B 画直线L

A

D

C

B

垂线, 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B .

L L

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式训练, 请完成课本P 5练习第2题的画图。

画完图后,归纳总结:画一条射线或线段的垂线, 就是画它们所在______的垂线.

【达标测评】(有困难同学可以选做) (一)判断题.

1.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则所有的邻补角都相等.( ) 2. 一条直线不可能与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

3.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 如果有三个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4. 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对顶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二)填空题.

1. 如图1,OA ⊥OB,OD ⊥OC,O 为垂足, 若∠AOC=35°, 则∠BOD=________.

2. 如图2,AO ⊥BO,O 为垂足, 直线CD 过点O, 且∠BOD=2∠AOC, 则∠BOD=________. 3. 如图3, 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若∠EOD=40°, ∠BOC=130°, 那么射线OE 与直线AB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B

O

C (1)

D

C

(2)

D B

A C

O (3)

D B

(三)解答题.

1. 已知钝角∠AOB, 点D 在射线OB 上.

(1)画直线DE ⊥OB (2)画直线DF ⊥OA, 垂足为F.

2. 已知:如图, 直线AB, 射线OC 交于点O,OD 平分∠BOC,OE 平分∠AOC. 试判断OD 与OE 的位置关系.

3. 你能用折纸方法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吗?

【反思总结】

C E A

O

D

B

本节课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难需老师或同学帮助解决?

课题:5.1.2 垂线(2)

【学习目标】

1. 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

2. 了解垂线段的概念, 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 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 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自主学习】

1. 上学期我们学习过“什么什么最短”的几何知识, 还记得吗? 。 2. 思考课本P 5图5.1-8中提出问题: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 处, 如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

3. 自学课本P 5-6页的内容后,你能解决2中提出的问题吗?若不能,有哪方面的困惑? 【合作探究】 1.问题转化

如果把小河看成是直线L ,把要挖的渠道看成是一条线段,则该线段的一个端点自然是农田P ,另一个端点就是直线L 上的某个点。那么最短渠道问题会变成是怎样的数学问题? (提示:用数学眼光思考:在连接直线L 外一点P 与直线L 上各点的线段中, 哪一条最短? ) 2. 学具感受

自制学具:在硬纸板上固定木条L ,L 外有一点P ,另一根可以转动的木条a 一端固定在点P ,使木条a 与L 相交,左右摆动木条a ,会发现它们的交点A 随之变化, 线段PA 长度也随之变化. 观察:当PA 最短时, 直线a 与L 的位置关系如何? 用三角尺检验一下。 3. 画图验证

(1)画直线L, 在L 外取一点P; (2)过P 点出PO ⊥L, 垂足为O;

(3)点A 1,A 2,A 3……在L 上, 连接PA 、PA 2、PA 3……;

(4)用度量法比较线段PO 、PA 1、PA 2、PA 3……的大小,. 得出线段最小。 4. 归纳结论.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简单说成: 5. 知识类比

(1)垂线段与垂线有何区别联系? (2)垂线段与线段有何区别与联系?

6. 解决问题:

此时你会解决课本P 5图5.1-8中提出的问题吗?在图形中画出“最短渠道”的位置。 7. 探究“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

_ a

_ A

(1) 学习课本P 6第二段内容回答什么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默写一遍:

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

(2)对照课本P 5图5.1-9,回答线段PO 、PA 1、PA 2、PA 3、PA 4……中,哪一条或几条线段的长度是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

(3) 如果课本P 5图5.1-8中比例尺为1:100000,试计算农田P 到小河的距离有多远? 【运用举例】

例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的一点间的线段的长度是这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A

(2)如图, 线段AE 是点A 到直线BC 的距离.

D

(3)如图, 线段CD 的长是点C 到直线AB 的距离.

C E

例:2:已知直线a 、b, 过点a 上一点A 作AB ⊥a, 交b 于点B, 过B 作BC ⊥b 交a 于点C. 请说出哪一条线段的长是哪一点到哪一条直线的距离? 并且用刻度尺测量这个距离.

a

B

b

【反思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或方法?还有什么困惑?相互交流一下。 【达标测评】

1. 如图,AC ⊥BC,C 为垂足,CD ⊥AB,D 为垂足,BC=8,CD=4.8,BD=6.4,AD=3.6,AC= 6,那么点C 到AB 的距离是_______,点A 到BC 的距离是________,点B 到CD 的距离是_____,A、B 两点的距离是_________.

C

B

B C D E

2. 如图, 在线段AB 、AC 、AD 、AE 、AF 中AD 最短. 小明说垂线段最短, 因此线段AD 的长是点A 到BF 的距离, 对小明的说法, 你认为对吗?

3. 用三角尺画一个是30°的∠AOB, 在边OA 上任取一点P, 过P 作PQ ⊥OB, 垂足为Q, 量一量OP 的长, 你发现点P 到OB 的距离与OP 长的关系吗?

课题: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学习目标】

1. 理解三线八角中没有公共顶点的角的位置关系 ,知道什么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 通过比较、观察、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能正确识别图形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学习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学习难点】较复杂图形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自主学习】

1. 指出右图中所有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 图中的∠1与∠5,∠3与∠5,∠3与∠6 是邻补角或对顶角吗? 若都不是,请自学课本P 6内容后回答它们各是什么关系的角? 【合作探究】 1. 如图(1),将木条a ,b 与木条c 钉在一起,若把它们看成三条线则该图可说成“直线 和直线 与直线 相交” 也可以说“两条直线 , 被第三条直线 所截”. 构成了小于平角的共有 个,通常将这种图形称作为“三线八角”。其中直线 , 为两被截线,直线 称为截线。

2. 如图(3)是“直线 , 被直线 所截”形成的图形

(1)∠1与∠5这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 的 ,在截线EF 的 ,形如“ ” 字型. 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同位角。 (2)∠3与∠5这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 的 ,在截线EF 的 ,形如“ ” 字型. 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内错角。 (3)∠3与∠6这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 的 ,在截线EF 的 ,形如“ ” 字型. 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 3. 找出图(3)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4. 讨论与交流: (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邻补角、对顶角”在识别方法上有什么区别?

(2)归纳总结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

同位角:“F ” 字型,“同旁同侧”

“三线八角”内错角:“Z ” 字型,“之间两侧”

同旁内角:“U ” 字型,“之间同侧” 【运用举例】

例1. 如图(2)中∠1与∠2,∠3与∠4, ∠1与∠4分别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形成的什么角?

直 成角称

例2. 课本P7的例题 【巩固练习】 课本P7练习1,2 【达标测评】

1. 如图(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与∠2是同位角 B、∠2与∠3是同位角 C 、∠1与∠3是同位角 D、∠1与∠4不是同位角

2. 如图(5),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A 和 是同位角,∠A 和 是内错角, ∠A 和 是同旁内角.

3. 如图(6), 直线DE 截AB, AC, 构成八个角: ① 指出图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②∠A 与∠5, ∠A 与∠6, ∠A 与∠8, 分别是哪一条直线截哪两条直线而成的什么角?

4. 如图(7),在直角 ABC 中,∠C =90°,DE ⊥AC 于E, 交AB 于D . ①指出当BC 、DE 被AB 所截时,∠3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②试说明∠1=∠2=∠3的理由. (提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 【反思总结】

本节课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难需老师或同学帮助解决?

课题:5.2.1平行线

【学习目标】

1. 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 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

2. 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公理推论, 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c 【学习重点】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学习难点】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 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

【学前准备】分别将木条a 、b 与木条c 钉在一起, 做成图示的教具. 【问题探索】

b 1. 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相交的两条直线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

2,在平面内, 两条直线除了相交外, 还有别的位置关系吗?

格本中两条横线,若把他们向两方延长,看成直线,他们还是相交直线吗? 3.把三根木条看成三条直线,观察三根木条之间的关系,有几种可能性? 4.自我演示.

顺时针转动木条b 两圈, 然后思考:把a 、b 想像成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两条直线, 顺时针转动b 时, 直线b 与直线a 的交点位置将发生什么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 有没有直线b 与a 不相交的位置?

5. 同学交流并形成共识.

转动b 时, 直线b 与c 的交点从在直线a 上A 点向左边距离A 点很远的点逐步接近A 点, 并垂合于A 点, 然后交点变为在A 点的右边, 逐步远离A 点. 继续转动下去,b 与a 的交点就会从A 点的右边又转动A 点的左边„„可以想象一定存在一个直线b 的位置, 它与直线a 左右两旁都 如下图

c

a b

【自主学习】---平行线定义、表示法

1. 结合演示的结论,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行线的认识: ①平行线是同一 的两条直线 ②平行线是 交点的两条直线

2.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平行定义 特别注意:直线a 与b 是平行线, 记作“ ”, 这里“ ”是平行符号. 思考: 如何确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合作探究】----画图、观察、探索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推论 1. 在转动教具木条b 的过程中, 有几个位置能使b 与a 平行? 2. 用直线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C 已知:直线a, 点B, 点C.

(1)过点B 画直线a 的平行线, 能画几条?

(2)过点C 画直线a 的平行线, 它与过点B 的平行线平行吗? a 3. 观察画图、归纳平行公理及推论.

(1)对照垂线的第一性质说出画图所得的结论. 平行公理: (2)比较平行公理和垂线的第一条性质.

共同点:都是“ ”, 这表明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存在并且是 的. 不同点:平行公理中所过的“一点”要在已知直线 ,两垂线性质中对“一点”没有限

制, 可在直线 ,也可在直线 .

4. 探索平行公理的推论. c (1)直观判定过B 点、C 点的a 的平行线b 、c 是互相 .

b

(2)从直线b 、c 产生的过程说明直线b ∥直线c. (3)用三角尺与直尺用平推方法验证b ∥c.

a

(4)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个结论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如果 那么

(5)简单应用. 将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两次,得到三条折痕,这三条折痕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达标测评】 一、填空题.

1. 在同一平面内,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_________

2、两条直线L 1与L 2相交点A ,如果L 1‖L ,那么L 2与L ( ),这是因为( )。

3. 在同一平面内, 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相交, 那么这条直线与平行线中的另一边必__________.

4. 两条直线相交, 交点的个数是________,两条直线平行, 交点的个数是_____个. 二、判断题.

1.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2. 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平行, 那么它与另一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 3.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 三、解答题.

1. 读下列语句, 并画出图形后判断.

(1)直线a 、b 互相垂直, 点P 是直线a 、b 外一点, 过P 点的直线c 垂直于直线b.

(2)判断直线a 、c 的位置关系, 并借助于三角尺、直尺验证.

2. 试说明三条直线的交点情况, 进而判定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位置情况.

【反思总结】

本节课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难需老师或同学帮助解决?

课题:5.2.2平行线的判定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四种判定方法,并初步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2、初步学会简单的论证和推理,认识几何证明的必要性和证明过程的严密性。 【学习重点】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公理的概括与定理的推导 【学习难点】定理形成过程中的逻辑推理及其书面表达。 【学具准备】三角板 【自主学习】

1、预习疑难: 。 2、填空:经过直线外一点,_____ ___与这条直线平行. D 【合作探究】(一)平行线判定方法1: C 1、观察思考:过点P 画直线CD ∥AB 的过程,三角尺起了什么作用?

B 图中,∠1和∠2 A 2、判定方法1:应用格式: 1=∠2(已知)

简单说成: ∴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应用:木工师傅使用角尺画平行线,有什么道理? (二)平行线判定方法2、3:

1、思考:教材

判定方法2应用格式:

2=∠3(已知)

∴a ∥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将上题中条件改变为∠2+∠4=180°,能得到a ∥b 吗?(试写出推理过程)

判定方法3应用格式:

∵∠2+∠4=180°(已知)

a ∥b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c

3b c

【能力提高】

2

(一)例 教材15页 1a (二)练一练:教材15页练习1、2、3 a

(三)总结直线平行的条件(2) b (1)

方法1:若a ∥b ,b ∥c ,则a ∥c 。即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方法2:如图1,若∠1=∠3,则a ∥c 。即 。 方法3:如图1,若 。 方法4:如图1,若 。

方法5:如图2,若a ⊥b ,a ⊥c, 则b ∥c 。即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

相平行。

【达标测评】 (一)选择题:

1. 如图1所示, 下列条件中, 能判断AB ∥CD 的是( )

A. ∠BAD=∠BCD B.∠1=∠2; C.∠3=∠4 D.∠BAC=∠ACD

1A

D

A E D A

57D

B 9

C

(1) (2) (3) (4) c 2. 如图2所示, 如果∠D=∠EFC, 那么( )

1 A.AD∥BC B.EF∥BC C.AB∥DC D.AD∥EF a 3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位角不一定相等 B.内错角都相等

C.同旁内角可能相等 D.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5

b 件:•4.(2000.江苏) 如图5, 直线a,b 被直线c 所截, 现给出下列四个条

①∠1=∠-5; ②∠1=∠7; ③∠2+∠3=180°; ④∠4=∠7. 其中能说明

a ∥b 的条件序号为( ) (5)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二)填空题:

1. 如图3, 如果∠3=∠7, 或____ __,那么______,理由是_____ _____;

如果∠5=∠3, 或___ ____,那么________, 理由是____ __________; 如果∠2+ ∠5= ______ 或者______,那么a ∥b, 理由是___ _____.

2. 如图4, 若∠2=∠6, 则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__,

如果∠9=_____,那么AD ∥BC; 如果∠9=_____,那么AB ∥CD.

3. 在同一平面内, 若直线a,b,c 满足a ⊥b,a ⊥c, 则b 与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C 4. 如图所示,BE 是AB 的延长线, 量得∠CBE=∠A=∠C.

(1)由∠CBE=∠A 可以判断______∥______,根据是

_________.

(2)由∠CBE=∠C 可以判断__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 六、【拓展延伸】

E

1、已知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 且∠1+∠2=180°, 试判断直线a 、b 的位置关系, 并说明理由.

2、如图,已知∠,∠,试问AEM =∠DG 1=∠2

3. 如图所示, 已知∠1=∠2,AC 平分∠DAB, 试说明DC ∥AB.

4、如图所示, 已知直线EF 和AB,CD 分别相交于K,H, 且EG ⊥AB, ∠CHF=600, ∠E=•-30°, 试说明AB ∥CD.

E

A C H

K

B D

5、提高训练:

如图所示, 已知直线a,b,c,d,e, 且∠1=∠2, ∠3+∠4=180°, 则a 与c 平行吗?•为-什么?

d e

2

a b c

【反思总结】

本节课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难需老师或同学帮助解决?

课题:5.3.1平行线的性质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初步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猜想-证明”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向学生渗透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学习重点】平行线性质的研究和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习难点】正确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本节课的难点. 【自主学习】

1、预习疑难: 2、平行线判定: 【合作探究】 (一)平行线性质

1、观察思考:教材19页思考

2、探索活动:完成教材19页探究

3、归纳性质:

同位角

。 。

(二)证明性质的正确性:

1、性质1→性质2:如右图,∵a ∥b (已知)

1

a ∴∠1=∠234

( )

2又∵∠3=∠1(对顶角相等)。 b

∴∠2=∠3(等量代换)。

2、性质1→性质3:如右图,∵a ∥b (已知)

∴∠1=∠2( )

又∵ ( )。 ∴ 。

(三)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1、如图,已知直线AB ∥CD,E 是直线CD 上任意一点,过E 向直线AB 作垂线,垂足为F ,这样做出的垂线段的长度是平行线的距离。 ...EF .....

A

E

D

B 2、结论: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处处相等,而不随垂线段的位置而改变

3、对应练习:如右图,已知:直线m ∥n ,A 、B 为 C D m 直线n 上的两点,C 、D 为直线m 上

的两点。

(1)请写出图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

(2)如果A 、B 、C 为三个定点,点D 在m 上移动。 那么,无论D 点移动到任何位置,

总有三角形 与 A B n 三角形ABC 的面积相等,理由是 。 【展示提升】 (一)例 (教材20) 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 量得∠A=100°, ∠B=115°, 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1、分析①梯形这条件说明∥。

②∠A 与∠D 、∠B 与∠C 的位置关系是 , 数量关系是 。

D C

A B

(二)练一练:教材21页练习1、2 【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2、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

【达标测评】 (一)选择题:

1. 如图1所示,AB ∥CD, 则与∠1相等的角(∠1除外) 共有(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B 1

B A C D

F

C D A B O D

(1) (2) (3)

2. 如图2所示,CD ∥AB,OE 平分∠AOD,OF ⊥OE, ∠D=50°, 则∠BOF 为( ) A.35° B.30° C.25° D.20° 3. ∠1和∠2是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而成的内错角, 那么∠1和∠2 的大小关系是( ) A. ∠1=∠2 B. ∠1>∠2; C. ∠1

4. 一个人驱车前进时, 两次拐弯后, 按原来的相反方向前进, 这两次拐弯的角度是( )

A. 向右拐85°, 再向右拐95°; B. 向右拐85°, 再向左拐85° C. 向右拐85°, 再向右拐85°; D. 向右拐85°, 再向左拐95° (二)填空题:

1. 如图3所示,AB ∥CD, ∠D=80°, ∠CAD:∠BAC=3:2,则∠CAD=_______,∠ACD=•_______. 2. 如图4, 若AD ∥BC, 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_______=180°; 若DC ∥AB, 则∠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ABC+∠_________=180°. A

D E 2A B

61C D G

(4) (5) (6)

3. 如图5, 在甲、乙两地之间要修一条笔直的公路, 从甲地测得公路的走向是南偏西56°, 甲、乙两地同时开工, 若干天后公路准确接通, 则乙地所修公路的走向是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

4.(2002.河南) 如图6所示, 已知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CD 于E,F,EG •平分∠B-EF, 若∠1=72°, 则∠2=_______. (三)解答题

1.如图,AB ∥CD ,∠1=102°,求∠2、∠3、∠4、∠5的度数,并说明根据?

2.如图,EF 过△ABC 的一个顶点A ,且EF ∥BC ,如果∠B =40°,∠2=75°,那么∠1、∠3、∠C 、∠BAC +∠B +∠C 各是多少度,并说明依据?

3、如图, 已知:DE∥CB, ∠1=∠2, 求证:CD平分∠ECB.

E D

2

B C

【拓展延伸】

1. 如图所示, 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 若∠EFG=50°, 求∠DEG 的度数.

A

E

D

B

C N

M

2如图所示,已知:AE 平分∠BAC ,CE 平分∠ACD ,且AB ∥CD .求证:∠1+∠2=90°. 证明:∵ AB ∥CD ,(已知)

∴∠BAC +∠ACD =180°,( ) 又∵ AE 平分∠BAC ,CE 平分∠ACD ,( )

∴∠1=∠B A C ,∠2=∠A C D ,)

00∴∠. 1+(∠B A C +∠A ⨯=18090

1

212

1212

即 ∠1+∠2=90°.

结论: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则一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 。 推广: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则一组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 。

【反思总结】

本节课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难需老师或同学帮助解决?

课题:5.3.2命题、定理

【学习目标】

1、掌握命题的概念, 并能分清命题的组成部分.

2、经历判断命题真假的过程,对命题的真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初步培养不同几何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

【学习重点】命题的概念和区分命题的题设与结论 【学习难点】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学前准备】

1、预习疑难:。 2、填空:①平行线的3个判定方法的共同点是。

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区别是 。

【自主学习】 (一)命题:

1、阅读思考:①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②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 结果仍是等式; ③对顶角相等;

④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 那么同位角不相等.

这些句子都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

2、定义:的语句, 叫做命题 3、练习:下列语句, 哪些是命题? 哪些不是?

(1)过直线AB 外一点P, 作AB 的平行线.

(2)过直线AB 外一点P, 可以作一条直线与AB 平行吗?

(3)经过直线AB 外一点P, 可以作一条直线与AB 平行. 请你再举出一些例子。

(二)命题的构成:

1、许多命题都由和两部分组成.

. 2、命题常写成" 如果……那么……"的形式, 这时," 如果" 后接的部分是 , ....." 那么" 后接的的部分是......

真命题:。 (定理:的真命题。)

假命题:。 【合作探究】

1、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这两个数的商为-1; (2)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3)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4)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 结果仍是等式; (5)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相等.

(6)如果AB ⊥CD ,垂足是O ,那么∠AOC =90° 2、把下列命题改写成" 如果……那么……"的形式:

(1)互补的两个角不可能都是锐角: 。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 (3)对顶角相等: 。 3、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同位角相等

(2)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 这两个角互补; (3)如果两个角互补, 这两个角是邻补角. 【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2、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 【达标测评】

1、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

(1)延长线段AB ( )

(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交点( ) (3)画线段AB 的中点( ) (4)若|x|=2,则x=2( )

(5)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 ) 2、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 、不平行的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 C 、x 与y 的和等于0吗? D 、对顶角不相等。 (2)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两个锐角之和为钝角 B 、两个锐角之和为锐角 C 、钝角大于它的补角 D 、锐角小于它的余角

(3)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④同位角相等。其中假命题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分别指出下列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如果a ∥b ,b ∥c ,那么a ∥c (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分别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等角的补角相等; (3)内错角相等。 5、如图, 已知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 在括号内为下面各小题的推理填上适当的根据:

(1)∵a ∥b, ∴∠1=∠3(_________________); (2)∵∠1=∠3, ∴a ∥b(_________________); (3)∵a ∥b, ∴∠1=∠2(__________________);

(4) ∵a ∥b, ∴∠1+∠4=180º (_____________________)

b a 3

2

1 c

4

(5)∵∠1=∠2, ∴a ∥b(__________________); (6)∵∠1+∠4=180º, ∴a ∥b(_______________).

6、已知:如图AB ⊥BC ,BC ⊥CD 且∠1=∠2,求证:BE ∥CF 证明:∵AB ⊥BC ,BC ⊥CD (已知)

∴( )

∵∠1=∠2(已知) ∴ ∴BE ∥CF ( )

7、已知:如图,AC ⊥BC ,垂足为C ,∠BCD 是∠B 的余角。 求证:∠ACD=∠B 。

证明:∵AC ⊥BC (已知) ∴∠ACB=90°( ) ∴∠BCD 是∠ACD 的余角

∵∠BCD 是∠B 的余角(已知)

D ∴∠ACD=∠B ( )

8、已知,如图,BCE 、AFE 是直线,AB ∥CD ,∠1=∠2,∠3=∠4。 求证:AD ∥BE 。

D

证明:∵AB ∥CD (已知) ∴∠4=∠ ∵∠3=∠4(已知) 4 ∴∠3=∠ ) ∵∠1=∠2(已知) C E

∴∠1+∠CAF=∠2+∠CAF ( ) 即∠∠ ∴∠3=∠ ) ∴AD ∥BE ( )

【反思总结】

本节课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难需老师或同学帮助解决?

E C D

A

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和平行线》教案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 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 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 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 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 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 培养哪些良

好习惯? ,

2. 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 观察剪纸过程, 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 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 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 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 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 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 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 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并说出图中4个角, 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_ B 置关系如何? 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_ C

_ A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_ D

3. 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 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 ∠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 可以得

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 对顶角性质是确定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

你能利用“对顶角相等”这条性质解释剪刀剪纸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吗? 【巩固运用】

1. 例题:如图, 直线a,b 相交, ∠1=40°, 求∠2, ∠3, ∠4的度数.

a 2 4

b

提示:未知角与已知角有什么关系?通过什么途径去求这些未知角的度数?, 规范地写出求解过程.

2. 练习:完成课本P 3练习. 【达标测评】

1. 如图所示, ∠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 如图(1),三条直线AB,CD,EF 相交于一点O, ∠AOD 的对顶角是_____,∠AOC 的邻补角是_______,若∠AOC=50°, 则∠BOD=______,∠COB=_______,∠AOE+∠DOB+∠COF=_____。

E A C

F D B

3. 如图,直线AB,CD 相交于O,OE 平分∠AOC, 若∠AOD-∠DOB=50°,•求∠EOB 的度数.

A E C

D B

4. 如图, 直线a,b,c 两两相交, ∠1=2∠3, ∠2=68°, 求∠4的度数

b

c

2a

5. 若4条不同的直线相交于一点, 图中共有几对对顶角? 若n 条不同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呢?

【反思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困惑?(小组交流,互助解决)

课题:5.1.2 垂线(1)

【学习目标】

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学习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学习难点】垂线的画法

【学具准备】相交线模型,三角尺,量角器 【自主学习】

1.如图,若∠1=60°,那么∠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2.改变上图中∠1的大小,若∠1=90°,请画出这种图形,并求出此时∠2、∠3、∠4的大小。

【合作探究】

1. 阅读课本P 3的内容,回答上面所画图形中两条直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知道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是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 2. 用语言概括垂直定义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__________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_____,他们的交点叫做_____。 3.垂直的表示方法:

垂直用符号“⊥”来表示,若“直线AB 垂直于直线CD , 垂足为O”,则记为____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 如下图。 4. 垂直的推理应用:

(1)∵∠AOD=90° ( )

∴AB ⊥CD ( ) (2)∵ AB ⊥CD ( )

∴ ∠AOD=90°( ) 5.垂直的生活应用

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找一找:在你身边,还能发现哪些“垂直”的实例?

【画图实践】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 的垂线.

(1)已知直线L ,画出直线L 的垂线,能画几条? 小组内交流, 明确直线L 的垂线有_________条, 即存在, 但位置有不______性。 (2)怎样才能确定直线L 的垂线位置呢?

在直线L 上取一点A, 过点A 画L 的垂线, 能画几条? 再经过直线L 外一点B 画直线L

A

D

C

B

垂线, 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B .

L L

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式训练, 请完成课本P 5练习第2题的画图。

画完图后,归纳总结:画一条射线或线段的垂线, 就是画它们所在______的垂线.

【达标测评】(有困难同学可以选做) (一)判断题.

1.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则所有的邻补角都相等.( ) 2. 一条直线不可能与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

3.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 如果有三个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4. 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对顶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二)填空题.

1. 如图1,OA ⊥OB,OD ⊥OC,O 为垂足, 若∠AOC=35°, 则∠BOD=________.

2. 如图2,AO ⊥BO,O 为垂足, 直线CD 过点O, 且∠BOD=2∠AOC, 则∠BOD=________. 3. 如图3, 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若∠EOD=40°, ∠BOC=130°, 那么射线OE 与直线AB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B

O

C (1)

D

C

(2)

D B

A C

O (3)

D B

(三)解答题.

1. 已知钝角∠AOB, 点D 在射线OB 上.

(1)画直线DE ⊥OB (2)画直线DF ⊥OA, 垂足为F.

2. 已知:如图, 直线AB, 射线OC 交于点O,OD 平分∠BOC,OE 平分∠AOC. 试判断OD 与OE 的位置关系.

3. 你能用折纸方法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吗?

【反思总结】

C E A

O

D

B

本节课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难需老师或同学帮助解决?

课题:5.1.2 垂线(2)

【学习目标】

1. 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

2. 了解垂线段的概念, 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 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 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自主学习】

1. 上学期我们学习过“什么什么最短”的几何知识, 还记得吗? 。 2. 思考课本P 5图5.1-8中提出问题: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 处, 如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

3. 自学课本P 5-6页的内容后,你能解决2中提出的问题吗?若不能,有哪方面的困惑? 【合作探究】 1.问题转化

如果把小河看成是直线L ,把要挖的渠道看成是一条线段,则该线段的一个端点自然是农田P ,另一个端点就是直线L 上的某个点。那么最短渠道问题会变成是怎样的数学问题? (提示:用数学眼光思考:在连接直线L 外一点P 与直线L 上各点的线段中, 哪一条最短? ) 2. 学具感受

自制学具:在硬纸板上固定木条L ,L 外有一点P ,另一根可以转动的木条a 一端固定在点P ,使木条a 与L 相交,左右摆动木条a ,会发现它们的交点A 随之变化, 线段PA 长度也随之变化. 观察:当PA 最短时, 直线a 与L 的位置关系如何? 用三角尺检验一下。 3. 画图验证

(1)画直线L, 在L 外取一点P; (2)过P 点出PO ⊥L, 垂足为O;

(3)点A 1,A 2,A 3……在L 上, 连接PA 、PA 2、PA 3……;

(4)用度量法比较线段PO 、PA 1、PA 2、PA 3……的大小,. 得出线段最小。 4. 归纳结论.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简单说成: 5. 知识类比

(1)垂线段与垂线有何区别联系? (2)垂线段与线段有何区别与联系?

6. 解决问题:

此时你会解决课本P 5图5.1-8中提出的问题吗?在图形中画出“最短渠道”的位置。 7. 探究“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

_ a

_ A

(1) 学习课本P 6第二段内容回答什么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默写一遍:

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

(2)对照课本P 5图5.1-9,回答线段PO 、PA 1、PA 2、PA 3、PA 4……中,哪一条或几条线段的长度是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

(3) 如果课本P 5图5.1-8中比例尺为1:100000,试计算农田P 到小河的距离有多远? 【运用举例】

例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的一点间的线段的长度是这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A

(2)如图, 线段AE 是点A 到直线BC 的距离.

D

(3)如图, 线段CD 的长是点C 到直线AB 的距离.

C E

例:2:已知直线a 、b, 过点a 上一点A 作AB ⊥a, 交b 于点B, 过B 作BC ⊥b 交a 于点C. 请说出哪一条线段的长是哪一点到哪一条直线的距离? 并且用刻度尺测量这个距离.

a

B

b

【反思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或方法?还有什么困惑?相互交流一下。 【达标测评】

1. 如图,AC ⊥BC,C 为垂足,CD ⊥AB,D 为垂足,BC=8,CD=4.8,BD=6.4,AD=3.6,AC= 6,那么点C 到AB 的距离是_______,点A 到BC 的距离是________,点B 到CD 的距离是_____,A、B 两点的距离是_________.

C

B

B C D E

2. 如图, 在线段AB 、AC 、AD 、AE 、AF 中AD 最短. 小明说垂线段最短, 因此线段AD 的长是点A 到BF 的距离, 对小明的说法, 你认为对吗?

3. 用三角尺画一个是30°的∠AOB, 在边OA 上任取一点P, 过P 作PQ ⊥OB, 垂足为Q, 量一量OP 的长, 你发现点P 到OB 的距离与OP 长的关系吗?

课题: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学习目标】

1. 理解三线八角中没有公共顶点的角的位置关系 ,知道什么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 通过比较、观察、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能正确识别图形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学习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学习难点】较复杂图形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自主学习】

1. 指出右图中所有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 图中的∠1与∠5,∠3与∠5,∠3与∠6 是邻补角或对顶角吗? 若都不是,请自学课本P 6内容后回答它们各是什么关系的角? 【合作探究】 1. 如图(1),将木条a ,b 与木条c 钉在一起,若把它们看成三条线则该图可说成“直线 和直线 与直线 相交” 也可以说“两条直线 , 被第三条直线 所截”. 构成了小于平角的共有 个,通常将这种图形称作为“三线八角”。其中直线 , 为两被截线,直线 称为截线。

2. 如图(3)是“直线 , 被直线 所截”形成的图形

(1)∠1与∠5这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 的 ,在截线EF 的 ,形如“ ” 字型. 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同位角。 (2)∠3与∠5这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 的 ,在截线EF 的 ,形如“ ” 字型. 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内错角。 (3)∠3与∠6这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 的 ,在截线EF 的 ,形如“ ” 字型. 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 3. 找出图(3)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4. 讨论与交流: (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邻补角、对顶角”在识别方法上有什么区别?

(2)归纳总结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

同位角:“F ” 字型,“同旁同侧”

“三线八角”内错角:“Z ” 字型,“之间两侧”

同旁内角:“U ” 字型,“之间同侧” 【运用举例】

例1. 如图(2)中∠1与∠2,∠3与∠4, ∠1与∠4分别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形成的什么角?

直 成角称

例2. 课本P7的例题 【巩固练习】 课本P7练习1,2 【达标测评】

1. 如图(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与∠2是同位角 B、∠2与∠3是同位角 C 、∠1与∠3是同位角 D、∠1与∠4不是同位角

2. 如图(5),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A 和 是同位角,∠A 和 是内错角, ∠A 和 是同旁内角.

3. 如图(6), 直线DE 截AB, AC, 构成八个角: ① 指出图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②∠A 与∠5, ∠A 与∠6, ∠A 与∠8, 分别是哪一条直线截哪两条直线而成的什么角?

4. 如图(7),在直角 ABC 中,∠C =90°,DE ⊥AC 于E, 交AB 于D . ①指出当BC 、DE 被AB 所截时,∠3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②试说明∠1=∠2=∠3的理由. (提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 【反思总结】

本节课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难需老师或同学帮助解决?

课题:5.2.1平行线

【学习目标】

1. 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 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

2. 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公理推论, 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c 【学习重点】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学习难点】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 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

【学前准备】分别将木条a 、b 与木条c 钉在一起, 做成图示的教具. 【问题探索】

b 1. 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相交的两条直线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

2,在平面内, 两条直线除了相交外, 还有别的位置关系吗?

格本中两条横线,若把他们向两方延长,看成直线,他们还是相交直线吗? 3.把三根木条看成三条直线,观察三根木条之间的关系,有几种可能性? 4.自我演示.

顺时针转动木条b 两圈, 然后思考:把a 、b 想像成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两条直线, 顺时针转动b 时, 直线b 与直线a 的交点位置将发生什么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 有没有直线b 与a 不相交的位置?

5. 同学交流并形成共识.

转动b 时, 直线b 与c 的交点从在直线a 上A 点向左边距离A 点很远的点逐步接近A 点, 并垂合于A 点, 然后交点变为在A 点的右边, 逐步远离A 点. 继续转动下去,b 与a 的交点就会从A 点的右边又转动A 点的左边„„可以想象一定存在一个直线b 的位置, 它与直线a 左右两旁都 如下图

c

a b

【自主学习】---平行线定义、表示法

1. 结合演示的结论,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行线的认识: ①平行线是同一 的两条直线 ②平行线是 交点的两条直线

2.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平行定义 特别注意:直线a 与b 是平行线, 记作“ ”, 这里“ ”是平行符号. 思考: 如何确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合作探究】----画图、观察、探索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推论 1. 在转动教具木条b 的过程中, 有几个位置能使b 与a 平行? 2. 用直线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C 已知:直线a, 点B, 点C.

(1)过点B 画直线a 的平行线, 能画几条?

(2)过点C 画直线a 的平行线, 它与过点B 的平行线平行吗? a 3. 观察画图、归纳平行公理及推论.

(1)对照垂线的第一性质说出画图所得的结论. 平行公理: (2)比较平行公理和垂线的第一条性质.

共同点:都是“ ”, 这表明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存在并且是 的. 不同点:平行公理中所过的“一点”要在已知直线 ,两垂线性质中对“一点”没有限

制, 可在直线 ,也可在直线 .

4. 探索平行公理的推论. c (1)直观判定过B 点、C 点的a 的平行线b 、c 是互相 .

b

(2)从直线b 、c 产生的过程说明直线b ∥直线c. (3)用三角尺与直尺用平推方法验证b ∥c.

a

(4)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个结论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如果 那么

(5)简单应用. 将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两次,得到三条折痕,这三条折痕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达标测评】 一、填空题.

1. 在同一平面内,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_________

2、两条直线L 1与L 2相交点A ,如果L 1‖L ,那么L 2与L ( ),这是因为( )。

3. 在同一平面内, 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相交, 那么这条直线与平行线中的另一边必__________.

4. 两条直线相交, 交点的个数是________,两条直线平行, 交点的个数是_____个. 二、判断题.

1.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2. 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平行, 那么它与另一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 3.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 三、解答题.

1. 读下列语句, 并画出图形后判断.

(1)直线a 、b 互相垂直, 点P 是直线a 、b 外一点, 过P 点的直线c 垂直于直线b.

(2)判断直线a 、c 的位置关系, 并借助于三角尺、直尺验证.

2. 试说明三条直线的交点情况, 进而判定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位置情况.

【反思总结】

本节课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难需老师或同学帮助解决?

课题:5.2.2平行线的判定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四种判定方法,并初步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2、初步学会简单的论证和推理,认识几何证明的必要性和证明过程的严密性。 【学习重点】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公理的概括与定理的推导 【学习难点】定理形成过程中的逻辑推理及其书面表达。 【学具准备】三角板 【自主学习】

1、预习疑难: 。 2、填空:经过直线外一点,_____ ___与这条直线平行. D 【合作探究】(一)平行线判定方法1: C 1、观察思考:过点P 画直线CD ∥AB 的过程,三角尺起了什么作用?

B 图中,∠1和∠2 A 2、判定方法1:应用格式: 1=∠2(已知)

简单说成: ∴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应用:木工师傅使用角尺画平行线,有什么道理? (二)平行线判定方法2、3:

1、思考:教材

判定方法2应用格式:

2=∠3(已知)

∴a ∥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将上题中条件改变为∠2+∠4=180°,能得到a ∥b 吗?(试写出推理过程)

判定方法3应用格式:

∵∠2+∠4=180°(已知)

a ∥b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c

3b c

【能力提高】

2

(一)例 教材15页 1a (二)练一练:教材15页练习1、2、3 a

(三)总结直线平行的条件(2) b (1)

方法1:若a ∥b ,b ∥c ,则a ∥c 。即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方法2:如图1,若∠1=∠3,则a ∥c 。即 。 方法3:如图1,若 。 方法4:如图1,若 。

方法5:如图2,若a ⊥b ,a ⊥c, 则b ∥c 。即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

相平行。

【达标测评】 (一)选择题:

1. 如图1所示, 下列条件中, 能判断AB ∥CD 的是( )

A. ∠BAD=∠BCD B.∠1=∠2; C.∠3=∠4 D.∠BAC=∠ACD

1A

D

A E D A

57D

B 9

C

(1) (2) (3) (4) c 2. 如图2所示, 如果∠D=∠EFC, 那么( )

1 A.AD∥BC B.EF∥BC C.AB∥DC D.AD∥EF a 3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位角不一定相等 B.内错角都相等

C.同旁内角可能相等 D.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5

b 件:•4.(2000.江苏) 如图5, 直线a,b 被直线c 所截, 现给出下列四个条

①∠1=∠-5; ②∠1=∠7; ③∠2+∠3=180°; ④∠4=∠7. 其中能说明

a ∥b 的条件序号为( ) (5)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二)填空题:

1. 如图3, 如果∠3=∠7, 或____ __,那么______,理由是_____ _____;

如果∠5=∠3, 或___ ____,那么________, 理由是____ __________; 如果∠2+ ∠5= ______ 或者______,那么a ∥b, 理由是___ _____.

2. 如图4, 若∠2=∠6, 则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__,

如果∠9=_____,那么AD ∥BC; 如果∠9=_____,那么AB ∥CD.

3. 在同一平面内, 若直线a,b,c 满足a ⊥b,a ⊥c, 则b 与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C 4. 如图所示,BE 是AB 的延长线, 量得∠CBE=∠A=∠C.

(1)由∠CBE=∠A 可以判断______∥______,根据是

_________.

(2)由∠CBE=∠C 可以判断__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 六、【拓展延伸】

E

1、已知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 且∠1+∠2=180°, 试判断直线a 、b 的位置关系, 并说明理由.

2、如图,已知∠,∠,试问AEM =∠DG 1=∠2

3. 如图所示, 已知∠1=∠2,AC 平分∠DAB, 试说明DC ∥AB.

4、如图所示, 已知直线EF 和AB,CD 分别相交于K,H, 且EG ⊥AB, ∠CHF=600, ∠E=•-30°, 试说明AB ∥CD.

E

A C H

K

B D

5、提高训练:

如图所示, 已知直线a,b,c,d,e, 且∠1=∠2, ∠3+∠4=180°, 则a 与c 平行吗?•为-什么?

d e

2

a b c

【反思总结】

本节课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难需老师或同学帮助解决?

课题:5.3.1平行线的性质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初步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猜想-证明”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向学生渗透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学习重点】平行线性质的研究和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习难点】正确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本节课的难点. 【自主学习】

1、预习疑难: 2、平行线判定: 【合作探究】 (一)平行线性质

1、观察思考:教材19页思考

2、探索活动:完成教材19页探究

3、归纳性质:

同位角

。 。

(二)证明性质的正确性:

1、性质1→性质2:如右图,∵a ∥b (已知)

1

a ∴∠1=∠234

( )

2又∵∠3=∠1(对顶角相等)。 b

∴∠2=∠3(等量代换)。

2、性质1→性质3:如右图,∵a ∥b (已知)

∴∠1=∠2( )

又∵ ( )。 ∴ 。

(三)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1、如图,已知直线AB ∥CD,E 是直线CD 上任意一点,过E 向直线AB 作垂线,垂足为F ,这样做出的垂线段的长度是平行线的距离。 ...EF .....

A

E

D

B 2、结论: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处处相等,而不随垂线段的位置而改变

3、对应练习:如右图,已知:直线m ∥n ,A 、B 为 C D m 直线n 上的两点,C 、D 为直线m 上

的两点。

(1)请写出图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

(2)如果A 、B 、C 为三个定点,点D 在m 上移动。 那么,无论D 点移动到任何位置,

总有三角形 与 A B n 三角形ABC 的面积相等,理由是 。 【展示提升】 (一)例 (教材20) 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 量得∠A=100°, ∠B=115°, 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1、分析①梯形这条件说明∥。

②∠A 与∠D 、∠B 与∠C 的位置关系是 , 数量关系是 。

D C

A B

(二)练一练:教材21页练习1、2 【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2、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

【达标测评】 (一)选择题:

1. 如图1所示,AB ∥CD, 则与∠1相等的角(∠1除外) 共有(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B 1

B A C D

F

C D A B O D

(1) (2) (3)

2. 如图2所示,CD ∥AB,OE 平分∠AOD,OF ⊥OE, ∠D=50°, 则∠BOF 为( ) A.35° B.30° C.25° D.20° 3. ∠1和∠2是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而成的内错角, 那么∠1和∠2 的大小关系是( ) A. ∠1=∠2 B. ∠1>∠2; C. ∠1

4. 一个人驱车前进时, 两次拐弯后, 按原来的相反方向前进, 这两次拐弯的角度是( )

A. 向右拐85°, 再向右拐95°; B. 向右拐85°, 再向左拐85° C. 向右拐85°, 再向右拐85°; D. 向右拐85°, 再向左拐95° (二)填空题:

1. 如图3所示,AB ∥CD, ∠D=80°, ∠CAD:∠BAC=3:2,则∠CAD=_______,∠ACD=•_______. 2. 如图4, 若AD ∥BC, 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_______=180°; 若DC ∥AB, 则∠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ABC+∠_________=180°. A

D E 2A B

61C D G

(4) (5) (6)

3. 如图5, 在甲、乙两地之间要修一条笔直的公路, 从甲地测得公路的走向是南偏西56°, 甲、乙两地同时开工, 若干天后公路准确接通, 则乙地所修公路的走向是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

4.(2002.河南) 如图6所示, 已知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CD 于E,F,EG •平分∠B-EF, 若∠1=72°, 则∠2=_______. (三)解答题

1.如图,AB ∥CD ,∠1=102°,求∠2、∠3、∠4、∠5的度数,并说明根据?

2.如图,EF 过△ABC 的一个顶点A ,且EF ∥BC ,如果∠B =40°,∠2=75°,那么∠1、∠3、∠C 、∠BAC +∠B +∠C 各是多少度,并说明依据?

3、如图, 已知:DE∥CB, ∠1=∠2, 求证:CD平分∠ECB.

E D

2

B C

【拓展延伸】

1. 如图所示, 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 若∠EFG=50°, 求∠DEG 的度数.

A

E

D

B

C N

M

2如图所示,已知:AE 平分∠BAC ,CE 平分∠ACD ,且AB ∥CD .求证:∠1+∠2=90°. 证明:∵ AB ∥CD ,(已知)

∴∠BAC +∠ACD =180°,( ) 又∵ AE 平分∠BAC ,CE 平分∠ACD ,( )

∴∠1=∠B A C ,∠2=∠A C D ,)

00∴∠. 1+(∠B A C +∠A ⨯=18090

1

212

1212

即 ∠1+∠2=90°.

结论: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则一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 。 推广: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则一组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 。

【反思总结】

本节课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难需老师或同学帮助解决?

课题:5.3.2命题、定理

【学习目标】

1、掌握命题的概念, 并能分清命题的组成部分.

2、经历判断命题真假的过程,对命题的真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初步培养不同几何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

【学习重点】命题的概念和区分命题的题设与结论 【学习难点】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学前准备】

1、预习疑难:。 2、填空:①平行线的3个判定方法的共同点是。

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区别是 。

【自主学习】 (一)命题:

1、阅读思考:①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②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 结果仍是等式; ③对顶角相等;

④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 那么同位角不相等.

这些句子都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

2、定义:的语句, 叫做命题 3、练习:下列语句, 哪些是命题? 哪些不是?

(1)过直线AB 外一点P, 作AB 的平行线.

(2)过直线AB 外一点P, 可以作一条直线与AB 平行吗?

(3)经过直线AB 外一点P, 可以作一条直线与AB 平行. 请你再举出一些例子。

(二)命题的构成:

1、许多命题都由和两部分组成.

. 2、命题常写成" 如果……那么……"的形式, 这时," 如果" 后接的部分是 , ....." 那么" 后接的的部分是......

真命题:。 (定理:的真命题。)

假命题:。 【合作探究】

1、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这两个数的商为-1; (2)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3)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4)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 结果仍是等式; (5)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相等.

(6)如果AB ⊥CD ,垂足是O ,那么∠AOC =90° 2、把下列命题改写成" 如果……那么……"的形式:

(1)互补的两个角不可能都是锐角: 。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 (3)对顶角相等: 。 3、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同位角相等

(2)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 这两个角互补; (3)如果两个角互补, 这两个角是邻补角. 【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2、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 【达标测评】

1、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

(1)延长线段AB ( )

(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交点( ) (3)画线段AB 的中点( ) (4)若|x|=2,则x=2( )

(5)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 ) 2、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 、不平行的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 C 、x 与y 的和等于0吗? D 、对顶角不相等。 (2)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两个锐角之和为钝角 B 、两个锐角之和为锐角 C 、钝角大于它的补角 D 、锐角小于它的余角

(3)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④同位角相等。其中假命题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分别指出下列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如果a ∥b ,b ∥c ,那么a ∥c (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分别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等角的补角相等; (3)内错角相等。 5、如图, 已知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 在括号内为下面各小题的推理填上适当的根据:

(1)∵a ∥b, ∴∠1=∠3(_________________); (2)∵∠1=∠3, ∴a ∥b(_________________); (3)∵a ∥b, ∴∠1=∠2(__________________);

(4) ∵a ∥b, ∴∠1+∠4=180º (_____________________)

b a 3

2

1 c

4

(5)∵∠1=∠2, ∴a ∥b(__________________); (6)∵∠1+∠4=180º, ∴a ∥b(_______________).

6、已知:如图AB ⊥BC ,BC ⊥CD 且∠1=∠2,求证:BE ∥CF 证明:∵AB ⊥BC ,BC ⊥CD (已知)

∴( )

∵∠1=∠2(已知) ∴ ∴BE ∥CF ( )

7、已知:如图,AC ⊥BC ,垂足为C ,∠BCD 是∠B 的余角。 求证:∠ACD=∠B 。

证明:∵AC ⊥BC (已知) ∴∠ACB=90°( ) ∴∠BCD 是∠ACD 的余角

∵∠BCD 是∠B 的余角(已知)

D ∴∠ACD=∠B ( )

8、已知,如图,BCE 、AFE 是直线,AB ∥CD ,∠1=∠2,∠3=∠4。 求证:AD ∥BE 。

D

证明:∵AB ∥CD (已知) ∴∠4=∠ ∵∠3=∠4(已知) 4 ∴∠3=∠ ) ∵∠1=∠2(已知) C E

∴∠1+∠CAF=∠2+∠CAF ( ) 即∠∠ ∴∠3=∠ ) ∴AD ∥BE ( )

【反思总结】

本节课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难需老师或同学帮助解决?

E C D

A


相关文章

  •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平行与相交教案
  • <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平行线是在学生认识直线以后学习的直线与直线间的一种位置关系,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的基础.教材从斑马线.停车位和路灯等现实场景中抽象出平面上不重合的两条直线,通过观察.对比引导 ...查看


  • 5.1.1相交线doc--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 5.1相交线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 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 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 ...查看


  • 平行与垂直教案
  •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 学生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 ...查看


  • 青岛版[平行与相交]教案
  •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56---57. 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章平行与相交第一个信息窗第二个小红点标示的问 ...查看


  • 5.2.1平行线教案
  • 课题 设计者 5.2.1 平行线 屈乐东 知 识 与 课 型 使用者 新授课 序 号 使用时间 5 了解平行线的概念. 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和平 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 推论 教 技 能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感 度 ...查看


  •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和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教案副本
  •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和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 能够根据图形想像它们的位置关系 2会用几何法或向量法计算两异面直线的夹角和距离教学内容 要点一: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1)相交--有 ...查看


  • 初中数学平行线公开课教案
  • 公 开 课 教 案 南华中心校东方明2010年5 平行线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 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4了解"三线八角& ...查看


  • 2.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案(七年级下册)
  • 2.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和相交,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 2.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3.进一步 ...查看


  • 高中立体几何教案
  • 高中立体几何教案 第一章 直线和平面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应用: 2.引导学生自己探索与研究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个平面平 ...查看


  • 5.1 相交线 教学设计 教案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 识 技 能 • 了解对顶角与邻补角的概念,能从图中辨认对顶角与邻补角. • 知道"对顶角相等". • 了解"对顶角相等"的说理 过程. 数 学思 考 1.经历探究对顶角.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