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大多都是后天慢慢发掘和培养起来的。想让孩子对绘画感兴趣,我们该如何培养呢?我们来看看成都指南针职业技术学校幼师专业的王老师给我们的分析: 首先心中要有目标,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们就不知道该从何做起,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也是一样的,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绘画的直接指导者,心中有目标是进行指导的重要前提。通过绘画活动我要培养孩子什么样的能力、提高孩子什么样的水平?我要通过怎样的形式和手段来开展活动?活动的重点是什么、难点应该怎样解决?能思考这些问题就是教师心中有目标的体现。有了目标,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幼儿的绘画技能才能正真得到提高。这些目标,大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绘画这一领域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小到每一个绘画教育活动甚至每一个教育细节所要达到的目标。有了目标,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幼儿的绘画技能才能正真得到提高。有了目标,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就知道怎样指导幼儿进行活动。
其次是眼中有孩子, 所谓眼中有孩子,就是要把孩子的发展放在首位,知道我面对着什么样的孩子?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是什么样的?他们的绘画基础怎样?他们的个别差异是什么?……总之,就是要十分清楚地了解自己所面对的孩子。甚至是孩子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身体动作的发展等,都对幼儿绘画技能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深刻地了解了自己的孩子,就知道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学才有效;就知道对什么样的孩子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就知道对什么样的孩子做出什么样的评价。因此,眼中有孩子能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绘画技能的培养。只有把幼儿放在第一位,才能使幼儿真正得到发展。 紧接着就是材料要丰富,我们应认识到丰富多样的绘画材料与工具可以促进幼儿技能的发展,丰富幼儿绘画技能的表现。这是幼儿学习技能的准备,若教师单一地指导幼
儿学习认识一种材料,重复使用一种工具,则幼儿只会掌握一种绘画技能,也相应地会削弱幼儿进行绘画活动的兴趣。而幼儿对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了解得越多,那他对形状、色彩、空间的认识也会更丰富。因此教师在开展绘画活动时,首先要保证材料的丰富性,任何材料在美学意义上均有价值,无论新与旧,大与小,粗糙与精细等等。教师必须让幼儿认识到无论何种材质,只要运用得合理得当,对画面来说和谐美观,它就是合理的材料。因此,在绘画活动中,让幼儿尝试使用各种不同的绘画材料与工具,探索与讨论各种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不同的美感表现力,提高幼儿对多种绘画材料的认识,对培养幼儿绘画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绘画的技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材料的选择也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我们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还应注意:
(1)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介绍适当的材料给幼儿。
(2)要发挥每一种材料的独特功效。
(3)教师要注意发展幼儿的个别技巧。
(4)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与需要,一次活动同时使用不同的材料,给幼儿自主选择表达绘画的材料与工具,使幼儿大胆探索使用多种绘画工具,探索不同的绘画技能。 再来就是指导有方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在他们眼里,几乎一切活动都是游戏。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方式指导幼儿绘画。皮亚杰曾说过:“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以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使现实被他同化,这样的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儿童进行的游戏很多,绘画也是这种游戏的一种方式。”对孩子来说,绘画本身就是一种游戏。游戏化的绘画指导方式适合幼儿实际发展水平,能让幼儿轻松地接受技能的指导。特别是一些幼儿难以掌握的、学习有难度的美术技能,
教师应采用游戏化的情景,儿童化的语言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提高参与绘画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自然地接受技能的学习。 最后就是把技能学习与培养创造力整合起来。新《纲要》下的美术教育观,提醒了我们要摆正技能培养与幼儿创造性培养之间的关系。在不同观念思潮的澎湃涌动下,幼儿美术教育技能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重视技能,忽略创造性培养,或不谈技能,只求创造的教育观念都是片面的,都会严重制约和阻碍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幼儿绘画技能的学习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是要和创造力的培养整合起来的。我们要在引导幼儿学好技能的同时,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鼓励幼儿用心地画,创造性地表现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另外,我们还应增加幼儿获取生活经验的机会,要多带幼儿观察自然与社会,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体验社会生活的丰富与精彩。激发幼儿的绘画创作灵感,鼓励幼儿运用学到的绘画技能,创造性地表达。
每个孩子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大多都是后天慢慢发掘和培养起来的。想让孩子对绘画感兴趣,我们该如何培养呢?我们来看看成都指南针职业技术学校幼师专业的王老师给我们的分析: 首先心中要有目标,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们就不知道该从何做起,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也是一样的,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绘画的直接指导者,心中有目标是进行指导的重要前提。通过绘画活动我要培养孩子什么样的能力、提高孩子什么样的水平?我要通过怎样的形式和手段来开展活动?活动的重点是什么、难点应该怎样解决?能思考这些问题就是教师心中有目标的体现。有了目标,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幼儿的绘画技能才能正真得到提高。这些目标,大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绘画这一领域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小到每一个绘画教育活动甚至每一个教育细节所要达到的目标。有了目标,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幼儿的绘画技能才能正真得到提高。有了目标,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就知道怎样指导幼儿进行活动。
其次是眼中有孩子, 所谓眼中有孩子,就是要把孩子的发展放在首位,知道我面对着什么样的孩子?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是什么样的?他们的绘画基础怎样?他们的个别差异是什么?……总之,就是要十分清楚地了解自己所面对的孩子。甚至是孩子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身体动作的发展等,都对幼儿绘画技能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深刻地了解了自己的孩子,就知道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学才有效;就知道对什么样的孩子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就知道对什么样的孩子做出什么样的评价。因此,眼中有孩子能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绘画技能的培养。只有把幼儿放在第一位,才能使幼儿真正得到发展。 紧接着就是材料要丰富,我们应认识到丰富多样的绘画材料与工具可以促进幼儿技能的发展,丰富幼儿绘画技能的表现。这是幼儿学习技能的准备,若教师单一地指导幼
儿学习认识一种材料,重复使用一种工具,则幼儿只会掌握一种绘画技能,也相应地会削弱幼儿进行绘画活动的兴趣。而幼儿对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了解得越多,那他对形状、色彩、空间的认识也会更丰富。因此教师在开展绘画活动时,首先要保证材料的丰富性,任何材料在美学意义上均有价值,无论新与旧,大与小,粗糙与精细等等。教师必须让幼儿认识到无论何种材质,只要运用得合理得当,对画面来说和谐美观,它就是合理的材料。因此,在绘画活动中,让幼儿尝试使用各种不同的绘画材料与工具,探索与讨论各种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不同的美感表现力,提高幼儿对多种绘画材料的认识,对培养幼儿绘画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绘画的技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材料的选择也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我们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还应注意:
(1)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介绍适当的材料给幼儿。
(2)要发挥每一种材料的独特功效。
(3)教师要注意发展幼儿的个别技巧。
(4)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与需要,一次活动同时使用不同的材料,给幼儿自主选择表达绘画的材料与工具,使幼儿大胆探索使用多种绘画工具,探索不同的绘画技能。 再来就是指导有方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在他们眼里,几乎一切活动都是游戏。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方式指导幼儿绘画。皮亚杰曾说过:“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以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使现实被他同化,这样的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儿童进行的游戏很多,绘画也是这种游戏的一种方式。”对孩子来说,绘画本身就是一种游戏。游戏化的绘画指导方式适合幼儿实际发展水平,能让幼儿轻松地接受技能的指导。特别是一些幼儿难以掌握的、学习有难度的美术技能,
教师应采用游戏化的情景,儿童化的语言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提高参与绘画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自然地接受技能的学习。 最后就是把技能学习与培养创造力整合起来。新《纲要》下的美术教育观,提醒了我们要摆正技能培养与幼儿创造性培养之间的关系。在不同观念思潮的澎湃涌动下,幼儿美术教育技能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重视技能,忽略创造性培养,或不谈技能,只求创造的教育观念都是片面的,都会严重制约和阻碍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幼儿绘画技能的学习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是要和创造力的培养整合起来的。我们要在引导幼儿学好技能的同时,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鼓励幼儿用心地画,创造性地表现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另外,我们还应增加幼儿获取生活经验的机会,要多带幼儿观察自然与社会,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体验社会生活的丰富与精彩。激发幼儿的绘画创作灵感,鼓励幼儿运用学到的绘画技能,创造性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