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自我调控能力与气质的关系

幼儿的自我调控能力与气质的关系

在研究儿童气质的领域中,西方心理学家针对气质和不同事物的关系,提出的众多气质理论。虽然提出的理论众多,但却各自存在利弊,并且这些理论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其中许多气质理论存在共同的方面,是可以相互兼容发展、借鉴补充的。

Strelau 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秉承活动理论,吸收西方唤醒理论观点,认为气质是指有机体的、主要由生物决定的相当稳定的特性。并由外部特质表现出来,包括行为的能量水平和时间特点。他将气质划分为六个维度——活泼性、坚持性、感觉敏感性、情绪反应性、持久性、活动性(Strelau,1995)。

BUSS 和Plomin(1984)认为气质是出现于儿童早期的遗传性的人格特征,为后来人格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他区分了四种气质特质——情绪性、活动性、社交性、冲动性。

Kagan 主要关注婴儿与儿童的早期的气质发展,他认为气质是指出现在婴儿期的行为的生物学上的遗传性特征,可以根据儿童经验调节基因表现。他结合了生物学、神经生理学方面的研究而成果,划分出了两种极端的气质类型:抑制—非抑制。两种类型气质主要针对儿童对陌生事件(人、物体和情景)的最初反应的不同。抑制性气质主要表现,儿童在遇到陌生事件时表现的害羞、安静、谨慎、情绪保守和胆小。而非抑制性气质则表现出社交性、好讲话、情感自发、略微害怕等。

在众多气质理论中,心理学家偏向将气质与外在表现和情绪相联系,在国内的气质与自控能力的研究中,近年来更多的国内学者认同 Thomas和Chess 在1986提出的儿童气质理论。认为气质是人格发展的基础, 描述了儿童对刺激反应的外在表现方式, 是体现在情绪或行为方面的个体差异, 提出包含: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坚持性、注意分散度和反应阈九个维度, 具有先天性、生理性和中度稳定的特点, 并且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即可表现出这些特点。并根据儿童在上述九个方面的表现, 将其气质划分为易养型、难养型、启动缓慢型、中间偏难养型和中间偏易养型五种类型。

国内学者陆芳和陈国鹏(2009)发现,在情绪调节策略方面:容易接受新事物和陌生人的易养型儿童, 会更多地运用问题解决方法, 而对新异刺激过于敏感、易激惹的难养型幼儿, 会较多采用消极的调节策略。同时, 如果幼儿注意力易受周围环境干扰、易分心, 通常这些孩子的意志力和自控能力也比较低, 更倾向于运用发泄或其它较少需要意志努力来调节的策略。国外一些同类研究中, 也曾发现个体注意力与情绪调节策略之间的确存在某种关联。

不仅如此,气质和自我调控还在年龄上表现出差异。

张劲松和孔克勤(2006)提出,自我调控与气质各维度的关系在3~6岁比在3岁前更密切, 且多呈负相关。其中适应性和坚持性与自我调控的相关程度最高, 在3岁后均呈中度负相关, 提示适应性或坚持性较高则自我调控能力较高。这是由于容易适应的儿童, 灵活性较强、容易不断地调整自己或接受新的调控策略, 另一方面, 调控能力强的儿童能更好地适应变化。坚持性强的儿童学习新技能或做事情不容易放弃, 有助于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活动水平和努力控制都是大脑执行功能的表现 , 努力控制能力较低的儿童从3岁前就表现为活动水平较高, 3岁后, 活动水平高的儿童自我调控水平较低。接近性高、节律性高、情绪较积极的儿童则自我调控能力更高, 而且注意更集中、抑制性控制更高, 在3岁后更强。3~6岁阶段, 注意分散度及反应阑与自我调控出现正相关性, 说明注意分散程度较高则自我调控发展水平较高, 提示注意容易转移的优点是较灵活, 能较快注意或接受新的信息, 根据环境及时调整自己的注意以使自己更快适应环境, 并促进调控策略的获得。反应闭较低表现为对物理性和社会性的感知敏感, 敏感的儿童容易知觉新信息从而发展调控策略且自控性更强。

自我调控和情绪调节策略均与气质存在高度的相关。气质不同的个体,在这两个方面表现出差异和成人研究中有关气质的结果相似。可见,幼儿时期的气质对于预测成人之后的人格有重要作用。

张文海,卢家楣. 国外现代气质研究的理论取向与展望. 心理科学.2010,33(5):1194-1197. 张劲松. 儿童早期自我调控的发展. 心理科学.2004,27(3):687-690.

陆芳,陈国鹏. 幼儿情绪调节策略与气质的相关研究. 心理科学.2009,32(2):417-419. 张劲松,孔克勤. 幼儿情绪自我调控的相关因素.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5):294-297.

幼儿的自我调控能力与气质的关系

在研究儿童气质的领域中,西方心理学家针对气质和不同事物的关系,提出的众多气质理论。虽然提出的理论众多,但却各自存在利弊,并且这些理论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其中许多气质理论存在共同的方面,是可以相互兼容发展、借鉴补充的。

Strelau 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秉承活动理论,吸收西方唤醒理论观点,认为气质是指有机体的、主要由生物决定的相当稳定的特性。并由外部特质表现出来,包括行为的能量水平和时间特点。他将气质划分为六个维度——活泼性、坚持性、感觉敏感性、情绪反应性、持久性、活动性(Strelau,1995)。

BUSS 和Plomin(1984)认为气质是出现于儿童早期的遗传性的人格特征,为后来人格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他区分了四种气质特质——情绪性、活动性、社交性、冲动性。

Kagan 主要关注婴儿与儿童的早期的气质发展,他认为气质是指出现在婴儿期的行为的生物学上的遗传性特征,可以根据儿童经验调节基因表现。他结合了生物学、神经生理学方面的研究而成果,划分出了两种极端的气质类型:抑制—非抑制。两种类型气质主要针对儿童对陌生事件(人、物体和情景)的最初反应的不同。抑制性气质主要表现,儿童在遇到陌生事件时表现的害羞、安静、谨慎、情绪保守和胆小。而非抑制性气质则表现出社交性、好讲话、情感自发、略微害怕等。

在众多气质理论中,心理学家偏向将气质与外在表现和情绪相联系,在国内的气质与自控能力的研究中,近年来更多的国内学者认同 Thomas和Chess 在1986提出的儿童气质理论。认为气质是人格发展的基础, 描述了儿童对刺激反应的外在表现方式, 是体现在情绪或行为方面的个体差异, 提出包含: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坚持性、注意分散度和反应阈九个维度, 具有先天性、生理性和中度稳定的特点, 并且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即可表现出这些特点。并根据儿童在上述九个方面的表现, 将其气质划分为易养型、难养型、启动缓慢型、中间偏难养型和中间偏易养型五种类型。

国内学者陆芳和陈国鹏(2009)发现,在情绪调节策略方面:容易接受新事物和陌生人的易养型儿童, 会更多地运用问题解决方法, 而对新异刺激过于敏感、易激惹的难养型幼儿, 会较多采用消极的调节策略。同时, 如果幼儿注意力易受周围环境干扰、易分心, 通常这些孩子的意志力和自控能力也比较低, 更倾向于运用发泄或其它较少需要意志努力来调节的策略。国外一些同类研究中, 也曾发现个体注意力与情绪调节策略之间的确存在某种关联。

不仅如此,气质和自我调控还在年龄上表现出差异。

张劲松和孔克勤(2006)提出,自我调控与气质各维度的关系在3~6岁比在3岁前更密切, 且多呈负相关。其中适应性和坚持性与自我调控的相关程度最高, 在3岁后均呈中度负相关, 提示适应性或坚持性较高则自我调控能力较高。这是由于容易适应的儿童, 灵活性较强、容易不断地调整自己或接受新的调控策略, 另一方面, 调控能力强的儿童能更好地适应变化。坚持性强的儿童学习新技能或做事情不容易放弃, 有助于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活动水平和努力控制都是大脑执行功能的表现 , 努力控制能力较低的儿童从3岁前就表现为活动水平较高, 3岁后, 活动水平高的儿童自我调控水平较低。接近性高、节律性高、情绪较积极的儿童则自我调控能力更高, 而且注意更集中、抑制性控制更高, 在3岁后更强。3~6岁阶段, 注意分散度及反应阑与自我调控出现正相关性, 说明注意分散程度较高则自我调控发展水平较高, 提示注意容易转移的优点是较灵活, 能较快注意或接受新的信息, 根据环境及时调整自己的注意以使自己更快适应环境, 并促进调控策略的获得。反应闭较低表现为对物理性和社会性的感知敏感, 敏感的儿童容易知觉新信息从而发展调控策略且自控性更强。

自我调控和情绪调节策略均与气质存在高度的相关。气质不同的个体,在这两个方面表现出差异和成人研究中有关气质的结果相似。可见,幼儿时期的气质对于预测成人之后的人格有重要作用。

张文海,卢家楣. 国外现代气质研究的理论取向与展望. 心理科学.2010,33(5):1194-1197. 张劲松. 儿童早期自我调控的发展. 心理科学.2004,27(3):687-690.

陆芳,陈国鹏. 幼儿情绪调节策略与气质的相关研究. 心理科学.2009,32(2):417-419. 张劲松,孔克勤. 幼儿情绪自我调控的相关因素.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5):294-297.


相关文章

  • 保教知识与能力含心理学知识点
  • 幼师心理学和保教知识与管理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①生物因素1. 遗传素质为婴幼儿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2. 胎内环境等先天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3. 成熟机制在儿童发展中的制约作用②社会因素1. 环境引导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发展2. 家庭环境 ...查看


  • [儿童发展心理学]模拟试题汇总
  • <儿童发展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认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地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 C )的观点. A.华生B.高尔顿C.皮亚 ...查看


  • 大学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
  • 前言 从初生到成熟时期之间为儿童 第一章 个体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体心理 自我意识--自我认识,体验.评价.监督.调控.教育前 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两种主要的条件反射: 1.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 ...查看


  • [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 <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考试题型: 1.填空(10题)2.名词解释(5题)3.简答题(4题)4.论述题(1题)5.应用题(活动设计1题) 考核要求: 作业一:10分:谈谈你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认识. 作业二:20分:分析你 ...查看


  • 专升本学前教育心理学课本重点
  • 一. 绪论 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0-6.7岁) 2. 心理发展的特点 ① 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② 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③ 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关键期.危机期) ④ 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3. ...查看


  • 幼儿园工作计划:秋季幼儿园园务工作计划
  • 一. 指导思想: 依据<纲要>精神,据市幼教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本园实际,本学期以家长工作为中心,通过举办讲座.各种活动和汇报会加强家长对我园办学的认可与宣传,以领域活动课程为主,主题活动为辅,并在采用五大领域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孩 ...查看


  • 儿童心理学__电大学前教育本科专业
  •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一及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每题4分,共4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查看


  • [幼儿自主生成规则与自我调控能力研究]定稿
  • <幼儿自主生成规则与自我调控能力研究> 开 题 报 告 课题负责人 韩 娟 所在单位 河北省直机关第一幼儿园 日 期 2011年6月 <幼儿自主生成规则与自我调控能力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意义与背景 [ ...查看


  •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
  •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8-6-22 18:49:13 名词解释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在心理学上的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