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性质和文字类型

文字学的新发展

文字学开创于中国。公元后100年,许慎发表《说文解字》,阐说“六书”原理,这是文字学的开端。古代称“小学”,清末称“文字学”,1950年代称“汉字学”,认识发展,术语正名。1980年代从“历史汉字学”中分出“现代汉字学”。综合研究汉语和非汉语的汉字类型文字,形成“广义汉字学”。从本国文字扩大到世界文字,形成“人类文字学”,并从中分出“比较文字学”。文字学的视野逐步扩大,适应全球化时代的知识要求。

汉字性质问题

晚近中国语文的著作中都有关于“汉字性质”的讨论,这是汉字学的一项新进展。可是“汉字性质”是什么呢?苏培成《二十世纪的现代汉字研究》中介绍了三十多位中外学者的说法。 中国有“六书说”:指示、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西洋有“三书说”:意符、音符、定符(记号)。“六书说”和“三书说”都是对各个文字符号的分析说明。今天研究的“汉字性质”是对整个文字体系的综合说明。

学者的众多说法,经过归纳分类,得到甲乙两类:甲类以汉字所代表的“语言段落”作为根据,乙类以汉字的“表达方法”作为根据,每类各分几个小组:

甲类:以“语言段落”作为根据,分为三个小组:

(1)语词文字。称为:词素文字、词符文字、表词文字、表词字。提出者:赵元任、王伯熙、格尔伯、伊斯特林、布龙菲尔德。(根据黎锦熙的提倡,把“词”说成“语词”,双音节化,下同)

(2)语词和音节文字。称为:语素文字(包括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语素-音节文字、音节-语素文字。提出者:吕叔湘、朱德熙、李荣、苏培成、孙钧锡、叶蜚声、徐通将、伊斌庸、希尔、桑普森、德范克。

(3)音节文字。提出者:张志公。

乙类:以“表达方法”作为根据,分为六个小组。

(4)表形文字。称为:形符文字、衍形文字、象形文字。提出者:姜亮夫、云中、吴玉章。

(5)表意文字。称为:表意体系文字、衍意系统文字。提出者:索绪尔、梁东汉、叶楚强、黄伯荣、廖序东、王凤阳。

(6)表音文字。提出者:姚孝遂。

(7)表形和表意文字。称为“因义构形”;又可归入表意文字。提出者:王宁。

(8)表意和表音文字。称为“意音文字、音义系文字。提出者:徐银东、周有光、裘锡圭。

(9)表音和表形文字。称为:形音文字。提出者:刘又辛。

众说纷纭,含意繁复,有似同而实异,有似异而实同,归纳分类,取其要旨。

汉字性质的新探索

从上面“两类九小组“的说法来看,所谓“汉字性质”都是指的文字体系的“特征”。收集文字体系的特征并把它们分门别类排比研究,这是“文字类型学”的任务。“两类九小组”跟文字类型学的“三相分类法”中的“两相”完全符合。这个出乎意外的发现给人明显的启示:“汉字性质”的研究可以利用文字类型学来帮助解释。

文字类型学把文字体系的“特征”分为三个方面(三相),每个方面又分为几个层次:

1、符号形式(符形相):文字的基本符号形式,分为如下的层次:a.图符(图形符号),b.字符(笔画结构),c.字母符号。

2、语言段落(语段相):基本符号所代表的语言段落,分为如下层次:“长语段”分为a.篇章,b.章节,c.语句;“短语段”分为d.语词,e.音节,f.音素(音位)。“长语段“都是原始文字,“短语段”才是成熟文字。

3、表达方法(表达相):基本符号的表达作用,分为如的层次:a.表形,b.表意,c.表音。表达方法是创造文字的方法。

每一种文字体系都有三方面的特征,不同方面的特征同时并存,并不彼此排斥。三方面特征的聚焦,就是这种文字体系的类型。有单纯类型,有兼容类型。

“汉字性质”各家说法不一,原因可能在各自只抓住一个方面的一个层次的文字特征,未能综合观察文字特征的全局,于是发生“盲人摸象”的现象。利用文字类型帮助进行综合观察,就能看到不少说法原来相互补充,并非相互矛盾,众说纷纭于是变成相互说明。

从文字类型看汉字性质

从文字的“类型”来看“汉字性质”,可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下面尝试利用“文字三相分类法”逐项查看“两类九小组”的说法。

先看“语言段落”的三个小组:

(1)汉字是不是“语词文字”?从《说文解字》来看,古代汉字中极大多数代表“单音节词”,极少数“连绵字”代表“双音节词”中的音节,例如“蝼、蝼蛄也;蛄、蝼蛄也”。把古代汉字体系称为“语词汉字”,符合实际,少数例外不能否定整体。后来,古代的“单音节词”大量地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其中“习”变成“学习”、“习惯”等双音节词中的一个不成词的音节。把现代汉字体系说成“语词文字”,不能全面地反映事实了。

(2)汉字是不是“语词和音节文字”?今天“7000通用汉字”中,大约三分之一代表“语词”,称为“词字”;三分之一代表多音节词中的“音节”,称为“词素字”。现代汉字体系是“语词和音节文字”的说法,符合事实。

(3)汉字是不是“音节文字”?“音节文字”有两种:一种是“一音多符”、没有规范化的音节文字,例如“江永女书”;另一种是“一音一符”、规范化的音节文字,例如“四川规范彝文”。两种音节文字,都只有音符、没有意符。古代和现代汉字体系都不符合这些类型。 再看“表达方法”的六个小组;

(4)汉字是不是“表形文字”?甲骨文、金文、篆书等古代汉字中有一部分能够“表形”(象形,望文生义),但是即使在“甲骨文”中,能“望文生义”的己经不多。隶变后的汉字没有“表形”功能了。

(5)汉字是不是“表意文字”?西方学者大都支持这个说法。从西方的“三书说”来看,现代汉字中有“意符”、“音符”和“定符”三种符号。把汉字体系说成“表意文字”,说法不够全面。

(6)汉字是不是“表音文字”?汉字只有部分的表音功能。

(7)汉字是不是“表形和表意文字”?上面己经说明,现代汉字没有“表形”功能。

(8)汉字是不是“表意和表音文字”?汉字中,一部分有“表意”功能,例如“六书”中的“会意字”;一部分有“表音”功能,例如“六书”中的“假借字”;“形声字”半边表意,半边表音。汉字体系从古到今都是既表意、又表音。汉字体系是“表意和表音文字”的说法,符合事实。

(9)汉字是不是“表音和表形文字”?现代汉字没有“表形”功能。

归结上文:

现代汉字体系,从“语言段落”来看是“语词和音节”文字(又称“语素文字”);从“表达方法”来看是“表意和表音”文字(又称“意音文字”);从“符号形式”来看是“字符”文字。完整的说法是:现代汉字体系是“字符+语词和音节+表意和表音”文字。简称“语素文字”、“意音文字”或“语素-意音文字”。(古代汉字“甲金篆书”用“图符”,现代汉字“隶楷”用“字符”,从“符号形式”来看,古今汉字属于不同的类型。

多数人认为现代汉字是“语素文字”。一些人认为现代汉字是“意音文字”。这两种说法并非相互矛盾,而是相互补充的。分歧发生在,各自抓住一个方面的特征。前者以“语言段落”为根据;后者以“表达方法”为根据;两个方面的特征是同时并存、彼此说明的。兼顾各个方面,就能得到完整的看法。

这个结论是否可以成立,敬请读者指正。

文字学的新发展

文字学开创于中国。公元后100年,许慎发表《说文解字》,阐说“六书”原理,这是文字学的开端。古代称“小学”,清末称“文字学”,1950年代称“汉字学”,认识发展,术语正名。1980年代从“历史汉字学”中分出“现代汉字学”。综合研究汉语和非汉语的汉字类型文字,形成“广义汉字学”。从本国文字扩大到世界文字,形成“人类文字学”,并从中分出“比较文字学”。文字学的视野逐步扩大,适应全球化时代的知识要求。

汉字性质问题

晚近中国语文的著作中都有关于“汉字性质”的讨论,这是汉字学的一项新进展。可是“汉字性质”是什么呢?苏培成《二十世纪的现代汉字研究》中介绍了三十多位中外学者的说法。 中国有“六书说”:指示、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西洋有“三书说”:意符、音符、定符(记号)。“六书说”和“三书说”都是对各个文字符号的分析说明。今天研究的“汉字性质”是对整个文字体系的综合说明。

学者的众多说法,经过归纳分类,得到甲乙两类:甲类以汉字所代表的“语言段落”作为根据,乙类以汉字的“表达方法”作为根据,每类各分几个小组:

甲类:以“语言段落”作为根据,分为三个小组:

(1)语词文字。称为:词素文字、词符文字、表词文字、表词字。提出者:赵元任、王伯熙、格尔伯、伊斯特林、布龙菲尔德。(根据黎锦熙的提倡,把“词”说成“语词”,双音节化,下同)

(2)语词和音节文字。称为:语素文字(包括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语素-音节文字、音节-语素文字。提出者:吕叔湘、朱德熙、李荣、苏培成、孙钧锡、叶蜚声、徐通将、伊斌庸、希尔、桑普森、德范克。

(3)音节文字。提出者:张志公。

乙类:以“表达方法”作为根据,分为六个小组。

(4)表形文字。称为:形符文字、衍形文字、象形文字。提出者:姜亮夫、云中、吴玉章。

(5)表意文字。称为:表意体系文字、衍意系统文字。提出者:索绪尔、梁东汉、叶楚强、黄伯荣、廖序东、王凤阳。

(6)表音文字。提出者:姚孝遂。

(7)表形和表意文字。称为“因义构形”;又可归入表意文字。提出者:王宁。

(8)表意和表音文字。称为“意音文字、音义系文字。提出者:徐银东、周有光、裘锡圭。

(9)表音和表形文字。称为:形音文字。提出者:刘又辛。

众说纷纭,含意繁复,有似同而实异,有似异而实同,归纳分类,取其要旨。

汉字性质的新探索

从上面“两类九小组“的说法来看,所谓“汉字性质”都是指的文字体系的“特征”。收集文字体系的特征并把它们分门别类排比研究,这是“文字类型学”的任务。“两类九小组”跟文字类型学的“三相分类法”中的“两相”完全符合。这个出乎意外的发现给人明显的启示:“汉字性质”的研究可以利用文字类型学来帮助解释。

文字类型学把文字体系的“特征”分为三个方面(三相),每个方面又分为几个层次:

1、符号形式(符形相):文字的基本符号形式,分为如下的层次:a.图符(图形符号),b.字符(笔画结构),c.字母符号。

2、语言段落(语段相):基本符号所代表的语言段落,分为如下层次:“长语段”分为a.篇章,b.章节,c.语句;“短语段”分为d.语词,e.音节,f.音素(音位)。“长语段“都是原始文字,“短语段”才是成熟文字。

3、表达方法(表达相):基本符号的表达作用,分为如的层次:a.表形,b.表意,c.表音。表达方法是创造文字的方法。

每一种文字体系都有三方面的特征,不同方面的特征同时并存,并不彼此排斥。三方面特征的聚焦,就是这种文字体系的类型。有单纯类型,有兼容类型。

“汉字性质”各家说法不一,原因可能在各自只抓住一个方面的一个层次的文字特征,未能综合观察文字特征的全局,于是发生“盲人摸象”的现象。利用文字类型帮助进行综合观察,就能看到不少说法原来相互补充,并非相互矛盾,众说纷纭于是变成相互说明。

从文字类型看汉字性质

从文字的“类型”来看“汉字性质”,可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下面尝试利用“文字三相分类法”逐项查看“两类九小组”的说法。

先看“语言段落”的三个小组:

(1)汉字是不是“语词文字”?从《说文解字》来看,古代汉字中极大多数代表“单音节词”,极少数“连绵字”代表“双音节词”中的音节,例如“蝼、蝼蛄也;蛄、蝼蛄也”。把古代汉字体系称为“语词汉字”,符合实际,少数例外不能否定整体。后来,古代的“单音节词”大量地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其中“习”变成“学习”、“习惯”等双音节词中的一个不成词的音节。把现代汉字体系说成“语词文字”,不能全面地反映事实了。

(2)汉字是不是“语词和音节文字”?今天“7000通用汉字”中,大约三分之一代表“语词”,称为“词字”;三分之一代表多音节词中的“音节”,称为“词素字”。现代汉字体系是“语词和音节文字”的说法,符合事实。

(3)汉字是不是“音节文字”?“音节文字”有两种:一种是“一音多符”、没有规范化的音节文字,例如“江永女书”;另一种是“一音一符”、规范化的音节文字,例如“四川规范彝文”。两种音节文字,都只有音符、没有意符。古代和现代汉字体系都不符合这些类型。 再看“表达方法”的六个小组;

(4)汉字是不是“表形文字”?甲骨文、金文、篆书等古代汉字中有一部分能够“表形”(象形,望文生义),但是即使在“甲骨文”中,能“望文生义”的己经不多。隶变后的汉字没有“表形”功能了。

(5)汉字是不是“表意文字”?西方学者大都支持这个说法。从西方的“三书说”来看,现代汉字中有“意符”、“音符”和“定符”三种符号。把汉字体系说成“表意文字”,说法不够全面。

(6)汉字是不是“表音文字”?汉字只有部分的表音功能。

(7)汉字是不是“表形和表意文字”?上面己经说明,现代汉字没有“表形”功能。

(8)汉字是不是“表意和表音文字”?汉字中,一部分有“表意”功能,例如“六书”中的“会意字”;一部分有“表音”功能,例如“六书”中的“假借字”;“形声字”半边表意,半边表音。汉字体系从古到今都是既表意、又表音。汉字体系是“表意和表音文字”的说法,符合事实。

(9)汉字是不是“表音和表形文字”?现代汉字没有“表形”功能。

归结上文:

现代汉字体系,从“语言段落”来看是“语词和音节”文字(又称“语素文字”);从“表达方法”来看是“表意和表音”文字(又称“意音文字”);从“符号形式”来看是“字符”文字。完整的说法是:现代汉字体系是“字符+语词和音节+表意和表音”文字。简称“语素文字”、“意音文字”或“语素-意音文字”。(古代汉字“甲金篆书”用“图符”,现代汉字“隶楷”用“字符”,从“符号形式”来看,古今汉字属于不同的类型。

多数人认为现代汉字是“语素文字”。一些人认为现代汉字是“意音文字”。这两种说法并非相互矛盾,而是相互补充的。分歧发生在,各自抓住一个方面的特征。前者以“语言段落”为根据;后者以“表达方法”为根据;两个方面的特征是同时并存、彼此说明的。兼顾各个方面,就能得到完整的看法。

这个结论是否可以成立,敬请读者指正。


相关文章

  • 从汉字的形_音_义关系谈汉字的特点
  • 语言与翻译(汉文) 2006年第4期(总第88期) 从汉字的形.音.义关系谈汉字的特点 马新军 (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摘要:本文运用文字历史比较法, 分别对表音文字体系与表意文字体系的字形.字音.字义以及 ...查看


  • "字"的构造和文字类型
  • 1."字"的构造和"词"的构造 字的构造和词的构造性质完全不同.语言单位的构造可以分为原理上的创造方法和空间上的结构方式.正确认识它们,对语言及其文字的研究和应用非常有意义. 字的创造方法包括象形.会 ...查看


  • 汉字的性质与作用
  • 第二章 汉字的性质与作用 第一节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一.汉字的性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这是世界上一切文字的共性.它科学地阐明了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某种具体文字的性质,比如说汉字的性质,指的是这种文字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本质属性.正确地认识 ...查看


  • 现代汉语黄廖版教案(精修)
  • 本教案共分六章: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语音(重点,难点):第三章 文字:第四章 词汇(重点): 第五章 语法(重点,难点):第六章 修辞.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的 ...查看


  •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1
  •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文字和语言 文字的基本性质与文字的产生 共时文字系统的特点及分类 文字的发展与传播 书面语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 一.文字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 语言的 ...查看


  • 厦大现代汉语第6章 文字和书面语
  • [练习与思考] 一.填空题 1. 文字是记录( )的符号,是由( )( )( )三个方面组成的统一体. 2.文字突出的作用是打破了有声浯言的( )的局限性,扩大了有声浯言的使用范围. 3.人类早期使用的帮助记事的方法主要有( )和( )两大 ...查看


  • [现代汉语]考试大纲
  • <现代汉语>课程专升本考试大纲 一.课程简介 <现代汉语>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的系统基础知识和理论,讲授现行汉字的系统基础知识,以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 ...查看


  •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 1
  • 练习一 一.什么是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成语: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谚语:谚语是群众口中通俗精炼.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惯用语:是指口语中小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 歇后语:歇后 ...查看


  •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2)答案
  •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 一.填空. 1. 公元100年,著作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 标志着我国文字学的正式建立. 2. "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