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农业概况
一、阿根廷农业概况
阿根廷共和国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全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是以安第斯山为主体的山脉,东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是著名的农牧业区,北部查科平原多沼泽、森林,南部为巴塔哥尼亚高原。阿根廷河流湖泊众多,为阿根廷提供了丰富的水力资源。最主要的河流巴拉那河,全长4700公里,为南美第二大河。全国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适合于农牧业的发展。国土南北狭长,有3600多公里,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北部属亚热带气候,降水较多,中部和东部属温带气候,南部属严寒的极地气候。
阿根廷国土面积278.04万平方公里,可耕地和多年生作物用地2720万公顷(其中可耕地为2500万公顷,多年生作物用地220万公顷) ,占国土面积的9.8%;长期牧场14210万公顷,占51.2%;森林和林地5910万公顷,占21%。灌溉面积为169万公顷,占可耕地面积的6.8%。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10%,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9.4%。人均拥有耕地0.76公顷,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耕地面积为21公顷。
早在西班牙殖民占领以前,现阿根廷境内的土著印第安人就已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活动。16世纪末,阿根廷已有了小麦、稻谷、果树、棉花等农作物的种植和农产品的加工作坊。18世纪,潘帕斯草原的肥沃土地和天然牧场日益受到重视,畜牧业得到较大发展。从19世纪70-80年代到本世纪30年代,阿根廷农牧业蓬勃发展,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成倍增加;同时,随着欧洲对畜产品需求的上升,养牛业和养羊业迅速发展。1878年阿根廷开始出口小麦,之后农牧产品的出口持续增加。
(一)阿根廷农牧业生产情况
农业生产阿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贡献。阿每年粮食产量(含小麦、玉米、高粱等)4 000多万吨,主要农产品还有油料、果仁、柑橘类的植物以及蜂蜜、葡萄酒、牛肉、猪肉、家禽、牛奶和羊毛等。农畜产品年出口值近240亿美元,是世界最大的豆粉、豆油、葵花籽油、蜂蜜、梨和柠檬出口国,是玉米和高梁的第二大出口国,是大豆的第三大出口国,是小麦和牛肉的第五大出口国,年GDP 达2 131多亿美元,其中农业GDP 约占30%。
种子生产
选育和应用优良品种政府十分重视小麦的育种,全国有十多个私人种子公司和农牧业技术研究所从事小麦育种工作。为保证新品种的质量,政府专门制定了种子法,规定新品种须经3-6年观察鉴定,合格者方准许大量生产和出售。目前,小麦、玉米、高梁、向日葵和大豆已基本实现良种化,提高了单产水平。国家重视牛的品种改良,主攻方向是提高产量和减少脂肪量,以及选育优质、高产和抗病的优良牧草。国家采取措施,提高牲畜的生产率,如大力推广人工授精,按牲畜年龄注射疫苗以预防传染病,对挤奶器械、饲料槽进行消毒,每年进行种畜评比,对获得优胜的牧场主给予奖励等。
玉米生产
玉米的主要产区也在潘帕斯草原,其产量占全国的1/2以上。玉米的播种面积在30年代达到顶峰,战后逐渐减少。由于单产提高较多,总产与30年代基本持平,某些年份甚至略有上升,2006/07年播种面积为358万公顷,2007年产量为2180万吨。
小麦生产
小麦是阿根廷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产量在拉丁美洲居第l 位。小麦产量中通常有一半以上供出口,其余供内销。潘帕斯草原区,特别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适宜,是小麦生产和出口的基地,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500万公顷上下,产量在1982/83年度达到1500万吨的高峰,2006/07年度产量为1460万吨。
豆类生产
阿根廷的四大油料作物中大豆是最重要的油料作物。自70年代以来,大豆的种植迅猛发展,面积由1970年的3.77万公顷扩大到2007年的1614万公顷。2007年大豆总产量达4748万吨,在拉美仅次于巴西,列第2位,在全世界居第4位。大豆的主要产区是圣菲省、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和科尔多瓦省,其产量占全国的90%。
蔬菜生产
在2006年度,水果和蔬菜的总产量为963.9万吨。其中,苹果43.2万吨、柑橘43.2万吨,橙子9
3.8万吨梨31.9万吨,柠檬150万吨。阿根廷的蔬菜生产分布较广,基本可以满足国内需要,马铃薯是主要蔬菜,产量约为184万吨,同期产洋葱45万吨,大蒜8.7万吨。
其他作物
高梁在粮食生产中占第3位,主产区是科尔多瓦等省。从70年代至今,高梁的播种面积和产量都有所下降。1994/95年度的播种面积为62.4万公顷,仅相当于1970年的1/5;,总产量162万吨,也远远低于70年代的水平,2006/07年播种面积为70万公顷,2007年产量为280万吨。其他粮食作物还有燕麦、黑麦、大麦、稻米等。
油料生产
四大油料作物中大豆占第一位,其次是向日葵,主要集中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在科尔多瓦省、圣菲省和拉潘帕省也有种植。80年代以来面积增长很快。2006/07年度为238万公顷,总产量达349万吨。第三是花生,2006/07年度产量为60万吨(去壳) ,产量居拉美第l 位。第四是亚麻子,产区集中在恩特雷里奥斯省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省。30年代播种面积大都超过300万公顷,70年代以来已大大减少。1991/92年度分别为44万公顷,产量36.6万吨,2006/07年度为2.9万公顷,产量3.4万吨。
土壤肥料
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以改良土壤、提高单产阿根廷农民过去很少施用化肥。1980年每公顷土地的化肥用量仅4.2公斤,肥力下降使长期耕作的土地肥力状况不断恶化。1994年初,阿根廷农业开始了生产技术的革新。一些工厂开始销售散装的固体化肥,还有一些企业出租施肥设备或提供服务,现在,每公顷化肥的用量,阿根廷已达到13公斤,但仍大大低于巴西的水平(52公斤) ,离美国(200公斤) 和欧盟(250公斤) 的水平就差得更远。此外,在转基因大豆等作物种植方面,杀虫剂和除萎剂可有效地防治病虫和杂草,提高产量,因此农药的用量也在增加。
使用新的播种方法和喷灌技术以前,阿根廷主要采用农牧轮作的经营方式来保护土壤。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广直接播种的方法,它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费用和劳动力,而且有利于土壤改良,同时使单位面积产量不受土质的影响。这种方法可使土壤保持良好的条件,农牧轮作不再是保持土壤肥力的唯一方法。在灌溉方面,喷灌设备虽还较缺乏,喷灌技术还不十分普及,但它取代传统技术的趋势已十分明显。
科研推广
阿根廷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1956年,全国农牧业技术研究所(INTA)成立,.它既是一个科研单位,又是组织和推广政府农牧业科技发展规则的实施机构。它在主要的农牧业区设有地区研究中心、技术试验站和推广站,形成了遍及全国的农牧业科技普及网络,及时向农民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和商业信息。该研究所主要的研究项目有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的栽培,果树的改良,牲畜的遗传、育种、饲养、繁殖和生产管理以及水土保持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推广站直接向本地区的农民宣传和普及农业知识、讲解农业新技术。该研究所的大部分科研成果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此外,阿根廷的大多数综合大学都设有农学系、畜牧兽医系和林学系,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畜牧业生产情况
阿根廷的畜牧业发达。以养牛业为主,同时还有养羊业、养禽业和养猪业等。目前,阿根廷牲畜存栏数: 牛5550万头, 绵羊1400万头,猪: 425万头,山羊355万头,禽类1150万只。
阿根廷牛肉出口增长迅速,2004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牛肉出口量为54万6千吨,贸易额为
9.26亿美元;禽肉出口量为9万吨,贸易额为8千万美元。由于阿根廷是注射疫苗非口蹄疫区和非疯牛病疫区,高端肉类产品找到了新的市场。在禽类和猪饲养方面,没有禽流感和猪瘟的困扰,为阿根廷进军新市场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势。阿根廷出口的肉类当中,85%是牛肉。其余肉类主要是禽肉、羊肉以及猪肉。但是,猪肉的进口量高远远高于出口量。
阿根廷诸类肉食当中,牛肉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牛肉出口不仅是国民经济产值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阿根廷的主要外汇来源。(详见表1)。另外,近年来阿根廷的禽肉生产也在不断增长。
表1. 阿根廷肉类生产和贸易情况
牛肉生产在阿根廷的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阿根廷农牧业GNP 的35%~40%来源于牛肉生产。阿根廷全国各地都适宜牧牛。因农业生态条件的不同,全国可以划分为5个大型牧区:潘帕斯区,东北地区 (NEA ) ,西北地区(NOA),半干旱区以及巴塔哥尼亚区。其中潘帕斯区牧牛条件最为优越,那里聚集着全国58%的牛群,阿根廷80%的牛肉来自该区。
巴塔哥尼亚地区是最大的养羊区,载畜量很低,平均不足0.3头/公顷,其次是潘帕斯草原区,主要采取牛羊混放。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阿根廷养羊业的鼎盛时期,近几十年来由于国内外因素的双重作用而逐渐衰退。1993年绵羊存栏数仅为1840万只,屠宰量为329万只,年产羊毛9.2万吨。养猪业历来不占重要地位,主产地集中在潘帕斯草原的粮食产区。
阿根廷的养禽业比较发达,专业化程度较高,有专门的种蛋场、孵化场和饲料公司。年产禽肉约60万吨,禽肉的人均年消费量是20公斤左右。
此外,养蜂业也比较发达,蜂蜜产量居拉美国家前列。
(二)阿根廷农业基本特点
1. 农业净出口额较高。阿根廷是拉丁美洲唯一的谷物净出口国,居世界第6位。自本世纪初期以来,阿根廷一直是世界农畜产品出口的大国,农业仍是国家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农牧渔业产品及加工品的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0%。
2. 农业发展波动较大。二战后,农业发展很不稳定,增长速度也慢于巴西、墨西哥等国,特别在发生经济危机后,农业发展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3.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下降, 但它仍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一个关键部门,农产品出口依旧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
4. 农业劳动生产率居拉美国家之首。上世纪20~30年代,阿根廷已经开始大量使用农业机械,但农业增产主要还是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来实现的。二战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则主要是依靠农业技术的进步。目前,阿根廷正处于农业机械化的高峰期。
5.农业的地区专业化和生产专业化初见成效 随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多样化生产的发展,阿根廷农业逐渐向潘帕斯草原以外的地区扩展,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逐步形成了按地形、气候、农作物分布等特点划分的5个综合农牧业区:东北部高温高湿地区,主要从事水果、棉花和茶叶等作物的种植,还发展了林业和畜牧业;西北部干旱地区,是甘蔗、烟草和水果的主要产区;安第斯山区,在气候温和、日照充足的山间谷地和山麓地带发展了葡萄和其他水果的种植业;潘帕斯草原区,自然条件极为优越,是理想的农牧业生产基地,集中了全国 90%以上的粮食和油料作物的生产,畜牧业发达;巴塔哥尼亚高原区,着重发展了养羊业,是全国羊毛的生产基地。另外,生产环节的专业化也有很大的发展。例如对牛的饲养,是按照不同的繁殖阶段由不同的农场在不同的地区分别进行的。
(三)阿根廷农产品出口
阿根廷是世界重要的粮食和肉类生产大国,虽然目前农业总产值在阿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仅为5%左右,但农牧渔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却占到阿根廷出口总额的50%以上。2003年农作物出口达到159.81亿美元,约为阿根廷总出口额的54%。油籽类产品的出口占其所有农产品出口的52%,而以豆油和豆粕形式出口的大豆约占油籽类产品出口的90%左右。此外,在全国就业人口中,36%的人从事农牧渔业生产、加工及其相关产业。估计到2010年,阿根廷国内农业和食品工业将生产价值约1350亿美元的产品,为全世界消费市场提供超过10%以上的食品。因此,农产品出口对阿根廷意义非凡。
1、大豆
2007年出口大豆1202万吨,价值18.31亿美元,比上年数量增加41%,价值增加65%。阿根廷还是全球最大的豆粕和豆油出口国,去年总出口也创下了30亿美元的纪录。阿根廷大豆大约98%属于转基因品种。中国是阿根廷最大的大豆消费市场,阿根廷出口的大豆四分之三销往中国。阿根廷是世界第三大豆生产国,
2、蜂蜜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蜂蜜生产国,过去也曾经是最大的蜂蜜出口国,但是从2002年以来,阿根廷的蜂蜜产品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取代了中国的地位。阿根廷蜂蜜与中国蜂蜜多年来一直是国际市场上的老对手,过去因为中国蜂蜜在价格上有竞争优势,所以阿根廷产品总是屈居其后。从2002年初以来,欧盟、美国、日本先后以抗生素残留超标为由限制进口中国蜂蜜,而欧盟和美国是全球最主要的蜂蜜消费区。中国蜂蜜遭遇“绿色壁垒”,为阿根廷等国的蜂蜜产品占领市场提供了机会。
2003年,阿根廷蜂蜜出口增加了40%,总共卖出70314吨,价值1.6亿美元,主要出口目的地为德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仅德国进口为30845吨,价值6800万美元。阿根廷有2500名蜂农,95%的蜂蜜出口。
3、食用油
大豆油 2007年,加工大豆3623万吨,豆油产量696万吨。阿根廷豆油出口到50多个国家,印度、中国、孟加拉为主要目的地国。阿根廷是世界第一大葵花籽油的生产国和出口国,技术先进,竞争力强。
葵花籽油 2007年压榨葵花籽306万吨,获得122万吨油和131万吨葵花籽粕,70%的葵花籽油供应国外市场,主要出口目的地国为印度和伊朗。
花生油 阿根廷生产的花生油几乎全部供出口,2007年的花生油出口总计3.23万吨,主要出口目的地国为比利时和泰国。
玉米油 阿根廷玉米油的加工一直处于非常稳定状态,2001年产量3.2万吨,虽然只占阿根廷所加工植物油的1%,根据加工量,阿根廷位居世界10大生产国,玉米油主要出口目的地国为乌拉圭和俄罗斯。
橄榄油 2003年阿根廷橄榄油生产量为1.8万吨,主要出口目的地国是巴西,占85%。
4、马肉
阿根廷为世界最大的马肉销售商。阿根廷每年生产55000吨马肉,销售额5000万美元,主要销往欧洲和日本。每年屠宰20万头马供出口。2003年阿根廷出口马肉34266吨,占全球市场的23%,全世界的年需求量为145000吨。世界主要马肉出口商有阿根廷、比利时、巴西和美国。
(四)出口促进政策与措施
阿根廷农业在历史上很少得到政府的直接支持,至今阿根廷的农业几乎没有任何政府补贴。因此,市场化改革以来,阿根廷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作用体现为农业松绑减负以及创造不断改善的外部环境。这点是阿根廷农业政策与美国和欧盟农业政策最大的区别之处。
1、发挥政府谈判作用
阿根廷政府在国际组织中积极致力于进一步减少影响农产品贸易的限制, 并在WTO 中建议加速削减关税和补贴。阿根廷相信通过全球范围减少贸易壁垒能促进其农业增长,推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是其致力目标之一。在国际谈判中发挥政府的作用就成为阿根廷政府帮助产业发展的一种新措施。阿根廷与南方共同市场、美洲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美国、墨西哥、智利、南非、中国等地区和国家一直有活跃而有成效的会谈。政府间的经贸谈判由阿外交部主管。
2、改革口岸政策
口岸政策改革从各方面支持了农业的发展。首先取消或降低出口税和各种检查费用的措施降低了农产品出口成本,而降低成本的直接效果一方面给阿根廷提供了更大的农产品出口价格空间来应对国际竞争;另一方面直接提高了生产者和贸易商的收益。从1994年起,小麦、大豆等农产品的出口关税从1989年的平均占离岸价格的30%至41%下降到了3.5%。其次, 取消或降低农业生产资料进口关税和进口限额,直接降低了农产品生产成本。
3、改善运输系统
运输系统是制约阿根廷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所以, 阿根廷把改善运输系统(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输费用) 列为重要项目。突出的措施是(1) 疏通河道, 加深河床, 使大吨位越洋货船直达内河, 以降低运输费用和缩短运输周期。阿根廷80%的对外贸易都经过大的河流输出,如巴拉那河、乌拉圭河、巴拉圭河及拉普拉塔河等。(2) 拓展运输路线和扩大服务范围。(3) 改造旧的运输系统, 使其现代化。(4) 提高服务质量。虽然这些工作不完全是为了农产品出口, 但客观上对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4、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
1992年,阿根廷政府推出了生物技术促进政策。政府专门成立了农业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开发高质高产农业品种,目前阿根廷的大豆、土豆、棉花等农产品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采用了转基因种子,其产量和抗病能力大大提高。由于单位产量的成本下降,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阿根廷大豆的出口量逐年上升。
生物技术的另一个重点是研发无公害农药,鼓励发展有机农业。在一些水果种植和动物养殖方面,防病治虫还是一个难以回避的课题,研究既能防止病虫害又不导致有害残留的药物成为当务之急。针对养蜂业,阿根廷研发了能为欧洲标准所接受的无害蜂药,从而解决了抗生素残留问题。此外,阿根廷还按照国际先进标准建立了一套自己的质量监控体系,不达标的不出口。经过这些努力,目前阿根廷的有机农产品
出口量已经仅次于澳大利亚,占全球第二位。其中一些新鲜水果,如梨、柠檬、苹果等的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
阿根廷政府还制定了新的大豆质量管理标准。新标准将那些过早收获的“绿色大豆”的最大比例限制在10%。但当该比例超过5%时,买家就有权利获得每点0.5%的贴水。大豆损害粒的最大比例限制由以前的2. 5%降到1%。新标准同时提高高质大豆的价格。
5、提供培训
向中小生产者提供一些财务、社会、技术和组织支持, 向农民提供利用期货市场的咨询支持, 以期农民利用现代交易手段来规避市场价格风险。
二、中国与阿根廷农业贸易及合作简况
中国是阿根廷最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15%的农产品出口到中国。2003年对中国出口农产品23.5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05%,中国成为阿根廷第4大出口目的国,仅次于巴西、美国和智利。而85%的出口却是大豆和大豆油。阿根廷对华出口农产品数量在全球排名第八位。
阿根廷在北京和上海设有农业参赞处。阿根廷仅在巴西、比利时和美国设立了该位置。阿根廷政府此举是为进行两国之间的谈判创造便利,促使阿根廷食品进入中国市场,提升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关系。
1988年5月16日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根廷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和阿根廷全国农牧技术研究所合作计划的协定》。在此框架下,两国农业科研机构开始了一系列的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1988年5月16日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根廷共和国政府关于动物检疫及卫生合作的协定》,在此协议框架下,成功推动了阿根廷牛肉、禽肉输华质检协议的签署,出于对阿根廷经济困境的理解,近年来中方在阿主要出口产品—农牧产品方面放宽了限制。2002年中阿政府正式签署了三个有关农牧产品贸易的检验检疫议定书。2003年两国已经达成质检协议,允许阿根廷养殖牛肉进入中国市场。作为世界第五大牛肉出口国,阿根廷长期垂涎中国这个发展迅速的食品市场。阿根廷向中国出口的肉类产品仅限于热加工牛肉、熟牛肉和南纬42度以南区域生产的去骨牛肉。除了牛肉以外,阿根廷还可以向中国出口苹果和梨,酸性水果和烟草目前也在相关质检协议框架下实现了对华出口。
中国与阿根廷农业合作开展较早,我国曾探讨来阿进行农业开发项目的可能性,其中福建省及河北省组织实施了“50公顷”项目及中阿冀华农场项目等农业开发,但效果不佳,在来阿人员管理问题上还存在缺陷,目前这些项目进展均已处于停滞状态。
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在来阿进行农业合作项目积极性较高,如安徽徽商集团拟在阿根廷拉潘帕省购置土地进行农业开发,江西汪氏集团拟在阿根廷布省基尔梅斯市建立蜂蜜加工工业园区。这些项目均处于前期考察和论证阶段。
三、与阿根廷进行农业合作的建议
阿根廷农业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我国与阿根廷开展农业合作的潜力很大,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继续扩大和深化农业技术交流。
阿根廷农业技术较为发达,是较早运用生物技术的发展中国家,其中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生物能源、包括核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运用等。阿根廷在生物技术投资方面名列世界第八位,80%的阿根廷生物技术公司是由国家投资支持的中小型企业,拥有一至两种生物技术产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阿根廷国内经济秩序混乱,政府仍然对生物技术领域进行了巨额投资,意义重大。
作为世界主要的谷物生产国,阿根廷是世界上应用转基因技术较早的国家之一。在全世界19个转基因作物种植国中,阿根廷是第二大种植国,仅次于美国。根据阿根廷生物技术发展咨询委员会日前公布的报告,阿根廷自1996年开始种植转基因大豆以来,已从转基因农作物种植中获益约200亿美元。目前该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1700万公顷,占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20.5%。
阿根廷还是世界上少数能进行动物克隆试验的国家之一。阿根廷科学家已成功繁育出能够生产人体胰岛素的转基因牛。据负责此项实验的阿根廷BIOSIDUS 公司介绍,阿根廷和世界其他各国对胰岛素的需求不断上升。这项转基因技术将提高胰岛素的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
在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再创新高的背景下,阿根廷政府颁布了以鼓励生产和推广生物环保燃料的法令,从2010年起,阿根廷所有燃料中都必须包含5%的可再生能源(目前的做法是将生物燃料与传统的汽油、柴油等混合使用。)因此,阿根廷需要在未来4年内至少生产60万吨生物柴油和16万吨生物沼气。阿根廷政府界定的新型生物燃料包括:从植物和动物原料中提取的生物柴油,用甘蔗和玉米等秸秆类农作物制取的生物沼气,以及有机废物发酵后生成的生物汽油。 据阿根廷农业部介绍,该国已经把发展生物环保燃料作为一项重要发展战略。目前,无论是石油公司、燃料厂商还是制油公司,都对生物环保燃料抱有很大兴趣。
阿根廷政府提供税收优惠和其它措施,鼓励投建生物柴油厂和乙醇厂。政府希望有足够的产能来实施从2010年开始生效的5%生物柴油掺混政策。这项政策的实施,意味着阿根廷每年生物柴油需求量在80万吨,而乙醇需求量在25万吨。农业部预计2008年生物柴油产量将达到150万吨。阿根廷生物柴油协会预计2010年生物柴油产量将会达到220万吨。由于国内需求偏低,阿根廷大部分的生物燃料产量均可以出口到海外。事实上,油籽加工行业约90%的产品都出口到了海外。
我国可与阿在新能源领域,如藻气的利用开展有效技术合作,也可在克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方面找到适合的合作项目。
(二)参与农产品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阿根廷农业产区基础设施较为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铁路交通、港口等基础设施尚不完备,为提高农业产出的运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阿根廷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需求尤为迫切。而且在阿农业产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增强我在当地物流体系的话语权,从而达到配合我两种市场两种资源的战略。目前在阿探讨合作的有BELGRANO 铁路线的改造项目,尚在论证和前期准备阶段。
(三)在技术较为先进的农机设备生产项目上投资
阿根廷实现农业机械化较早且机械化程度很高,因此在农业机械的生产方面具备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经验。虽然大部分农机设备是国际品牌,但也不乏有实力的民族企业,如采棉机这样的产品,阿根廷研发生产的产品在我国棉产区非常适用,采棉效率甚至高于国际知名产品,目前也有中国公司正在与阿方接洽,
探讨合作生产的可能性。
(四)谨慎开展农业开发项目
来阿进行农业开发项目,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考虑,也是维护我粮食安全,实现国土海外延伸的主要措施。但是根据以前的项目实例我们不难看到,进行海外农业开发项目,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和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总结的问题:
1、人员管理
在海外进行农业开发,必然有我方技术和劳务人员的输出,中方人员能否在海外安心工作,不仅需要有严格的合同约束,同时也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方式,否则将对项目的顺利进行及延续性造成负面影响。
2、农业产出的市场因素
我们的初衷是将海外农业开发项目的产出向国内供给,从而达到规避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所造成的风险,但是,农业产出的在海外物流体系的作用下,很难达到直接向国内输送,或者成本较高。因此在海外农业开发的初期,农业的产出还应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和物流体系,不能追求一蹴而就。
3、适应性
在阿进行农业开发项目,我们还需要有当地企业或组织的合作,这样有利于提高项目的适应性,单枪匹马进行开拓在前期探索阶段不免有些不合理,应该充分利用好当地农业企业和组织的一切资源。
阿根廷农业概况
一、阿根廷农业概况
阿根廷共和国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全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是以安第斯山为主体的山脉,东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是著名的农牧业区,北部查科平原多沼泽、森林,南部为巴塔哥尼亚高原。阿根廷河流湖泊众多,为阿根廷提供了丰富的水力资源。最主要的河流巴拉那河,全长4700公里,为南美第二大河。全国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适合于农牧业的发展。国土南北狭长,有3600多公里,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北部属亚热带气候,降水较多,中部和东部属温带气候,南部属严寒的极地气候。
阿根廷国土面积278.04万平方公里,可耕地和多年生作物用地2720万公顷(其中可耕地为2500万公顷,多年生作物用地220万公顷) ,占国土面积的9.8%;长期牧场14210万公顷,占51.2%;森林和林地5910万公顷,占21%。灌溉面积为169万公顷,占可耕地面积的6.8%。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10%,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9.4%。人均拥有耕地0.76公顷,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耕地面积为21公顷。
早在西班牙殖民占领以前,现阿根廷境内的土著印第安人就已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活动。16世纪末,阿根廷已有了小麦、稻谷、果树、棉花等农作物的种植和农产品的加工作坊。18世纪,潘帕斯草原的肥沃土地和天然牧场日益受到重视,畜牧业得到较大发展。从19世纪70-80年代到本世纪30年代,阿根廷农牧业蓬勃发展,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成倍增加;同时,随着欧洲对畜产品需求的上升,养牛业和养羊业迅速发展。1878年阿根廷开始出口小麦,之后农牧产品的出口持续增加。
(一)阿根廷农牧业生产情况
农业生产阿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贡献。阿每年粮食产量(含小麦、玉米、高粱等)4 000多万吨,主要农产品还有油料、果仁、柑橘类的植物以及蜂蜜、葡萄酒、牛肉、猪肉、家禽、牛奶和羊毛等。农畜产品年出口值近240亿美元,是世界最大的豆粉、豆油、葵花籽油、蜂蜜、梨和柠檬出口国,是玉米和高梁的第二大出口国,是大豆的第三大出口国,是小麦和牛肉的第五大出口国,年GDP 达2 131多亿美元,其中农业GDP 约占30%。
种子生产
选育和应用优良品种政府十分重视小麦的育种,全国有十多个私人种子公司和农牧业技术研究所从事小麦育种工作。为保证新品种的质量,政府专门制定了种子法,规定新品种须经3-6年观察鉴定,合格者方准许大量生产和出售。目前,小麦、玉米、高梁、向日葵和大豆已基本实现良种化,提高了单产水平。国家重视牛的品种改良,主攻方向是提高产量和减少脂肪量,以及选育优质、高产和抗病的优良牧草。国家采取措施,提高牲畜的生产率,如大力推广人工授精,按牲畜年龄注射疫苗以预防传染病,对挤奶器械、饲料槽进行消毒,每年进行种畜评比,对获得优胜的牧场主给予奖励等。
玉米生产
玉米的主要产区也在潘帕斯草原,其产量占全国的1/2以上。玉米的播种面积在30年代达到顶峰,战后逐渐减少。由于单产提高较多,总产与30年代基本持平,某些年份甚至略有上升,2006/07年播种面积为358万公顷,2007年产量为2180万吨。
小麦生产
小麦是阿根廷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产量在拉丁美洲居第l 位。小麦产量中通常有一半以上供出口,其余供内销。潘帕斯草原区,特别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适宜,是小麦生产和出口的基地,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500万公顷上下,产量在1982/83年度达到1500万吨的高峰,2006/07年度产量为1460万吨。
豆类生产
阿根廷的四大油料作物中大豆是最重要的油料作物。自70年代以来,大豆的种植迅猛发展,面积由1970年的3.77万公顷扩大到2007年的1614万公顷。2007年大豆总产量达4748万吨,在拉美仅次于巴西,列第2位,在全世界居第4位。大豆的主要产区是圣菲省、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和科尔多瓦省,其产量占全国的90%。
蔬菜生产
在2006年度,水果和蔬菜的总产量为963.9万吨。其中,苹果43.2万吨、柑橘43.2万吨,橙子9
3.8万吨梨31.9万吨,柠檬150万吨。阿根廷的蔬菜生产分布较广,基本可以满足国内需要,马铃薯是主要蔬菜,产量约为184万吨,同期产洋葱45万吨,大蒜8.7万吨。
其他作物
高梁在粮食生产中占第3位,主产区是科尔多瓦等省。从70年代至今,高梁的播种面积和产量都有所下降。1994/95年度的播种面积为62.4万公顷,仅相当于1970年的1/5;,总产量162万吨,也远远低于70年代的水平,2006/07年播种面积为70万公顷,2007年产量为280万吨。其他粮食作物还有燕麦、黑麦、大麦、稻米等。
油料生产
四大油料作物中大豆占第一位,其次是向日葵,主要集中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在科尔多瓦省、圣菲省和拉潘帕省也有种植。80年代以来面积增长很快。2006/07年度为238万公顷,总产量达349万吨。第三是花生,2006/07年度产量为60万吨(去壳) ,产量居拉美第l 位。第四是亚麻子,产区集中在恩特雷里奥斯省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省。30年代播种面积大都超过300万公顷,70年代以来已大大减少。1991/92年度分别为44万公顷,产量36.6万吨,2006/07年度为2.9万公顷,产量3.4万吨。
土壤肥料
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以改良土壤、提高单产阿根廷农民过去很少施用化肥。1980年每公顷土地的化肥用量仅4.2公斤,肥力下降使长期耕作的土地肥力状况不断恶化。1994年初,阿根廷农业开始了生产技术的革新。一些工厂开始销售散装的固体化肥,还有一些企业出租施肥设备或提供服务,现在,每公顷化肥的用量,阿根廷已达到13公斤,但仍大大低于巴西的水平(52公斤) ,离美国(200公斤) 和欧盟(250公斤) 的水平就差得更远。此外,在转基因大豆等作物种植方面,杀虫剂和除萎剂可有效地防治病虫和杂草,提高产量,因此农药的用量也在增加。
使用新的播种方法和喷灌技术以前,阿根廷主要采用农牧轮作的经营方式来保护土壤。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广直接播种的方法,它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费用和劳动力,而且有利于土壤改良,同时使单位面积产量不受土质的影响。这种方法可使土壤保持良好的条件,农牧轮作不再是保持土壤肥力的唯一方法。在灌溉方面,喷灌设备虽还较缺乏,喷灌技术还不十分普及,但它取代传统技术的趋势已十分明显。
科研推广
阿根廷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1956年,全国农牧业技术研究所(INTA)成立,.它既是一个科研单位,又是组织和推广政府农牧业科技发展规则的实施机构。它在主要的农牧业区设有地区研究中心、技术试验站和推广站,形成了遍及全国的农牧业科技普及网络,及时向农民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和商业信息。该研究所主要的研究项目有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的栽培,果树的改良,牲畜的遗传、育种、饲养、繁殖和生产管理以及水土保持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推广站直接向本地区的农民宣传和普及农业知识、讲解农业新技术。该研究所的大部分科研成果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此外,阿根廷的大多数综合大学都设有农学系、畜牧兽医系和林学系,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畜牧业生产情况
阿根廷的畜牧业发达。以养牛业为主,同时还有养羊业、养禽业和养猪业等。目前,阿根廷牲畜存栏数: 牛5550万头, 绵羊1400万头,猪: 425万头,山羊355万头,禽类1150万只。
阿根廷牛肉出口增长迅速,2004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牛肉出口量为54万6千吨,贸易额为
9.26亿美元;禽肉出口量为9万吨,贸易额为8千万美元。由于阿根廷是注射疫苗非口蹄疫区和非疯牛病疫区,高端肉类产品找到了新的市场。在禽类和猪饲养方面,没有禽流感和猪瘟的困扰,为阿根廷进军新市场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势。阿根廷出口的肉类当中,85%是牛肉。其余肉类主要是禽肉、羊肉以及猪肉。但是,猪肉的进口量高远远高于出口量。
阿根廷诸类肉食当中,牛肉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牛肉出口不仅是国民经济产值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阿根廷的主要外汇来源。(详见表1)。另外,近年来阿根廷的禽肉生产也在不断增长。
表1. 阿根廷肉类生产和贸易情况
牛肉生产在阿根廷的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阿根廷农牧业GNP 的35%~40%来源于牛肉生产。阿根廷全国各地都适宜牧牛。因农业生态条件的不同,全国可以划分为5个大型牧区:潘帕斯区,东北地区 (NEA ) ,西北地区(NOA),半干旱区以及巴塔哥尼亚区。其中潘帕斯区牧牛条件最为优越,那里聚集着全国58%的牛群,阿根廷80%的牛肉来自该区。
巴塔哥尼亚地区是最大的养羊区,载畜量很低,平均不足0.3头/公顷,其次是潘帕斯草原区,主要采取牛羊混放。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阿根廷养羊业的鼎盛时期,近几十年来由于国内外因素的双重作用而逐渐衰退。1993年绵羊存栏数仅为1840万只,屠宰量为329万只,年产羊毛9.2万吨。养猪业历来不占重要地位,主产地集中在潘帕斯草原的粮食产区。
阿根廷的养禽业比较发达,专业化程度较高,有专门的种蛋场、孵化场和饲料公司。年产禽肉约60万吨,禽肉的人均年消费量是20公斤左右。
此外,养蜂业也比较发达,蜂蜜产量居拉美国家前列。
(二)阿根廷农业基本特点
1. 农业净出口额较高。阿根廷是拉丁美洲唯一的谷物净出口国,居世界第6位。自本世纪初期以来,阿根廷一直是世界农畜产品出口的大国,农业仍是国家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农牧渔业产品及加工品的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0%。
2. 农业发展波动较大。二战后,农业发展很不稳定,增长速度也慢于巴西、墨西哥等国,特别在发生经济危机后,农业发展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3.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下降, 但它仍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一个关键部门,农产品出口依旧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
4. 农业劳动生产率居拉美国家之首。上世纪20~30年代,阿根廷已经开始大量使用农业机械,但农业增产主要还是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来实现的。二战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则主要是依靠农业技术的进步。目前,阿根廷正处于农业机械化的高峰期。
5.农业的地区专业化和生产专业化初见成效 随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多样化生产的发展,阿根廷农业逐渐向潘帕斯草原以外的地区扩展,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逐步形成了按地形、气候、农作物分布等特点划分的5个综合农牧业区:东北部高温高湿地区,主要从事水果、棉花和茶叶等作物的种植,还发展了林业和畜牧业;西北部干旱地区,是甘蔗、烟草和水果的主要产区;安第斯山区,在气候温和、日照充足的山间谷地和山麓地带发展了葡萄和其他水果的种植业;潘帕斯草原区,自然条件极为优越,是理想的农牧业生产基地,集中了全国 90%以上的粮食和油料作物的生产,畜牧业发达;巴塔哥尼亚高原区,着重发展了养羊业,是全国羊毛的生产基地。另外,生产环节的专业化也有很大的发展。例如对牛的饲养,是按照不同的繁殖阶段由不同的农场在不同的地区分别进行的。
(三)阿根廷农产品出口
阿根廷是世界重要的粮食和肉类生产大国,虽然目前农业总产值在阿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仅为5%左右,但农牧渔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却占到阿根廷出口总额的50%以上。2003年农作物出口达到159.81亿美元,约为阿根廷总出口额的54%。油籽类产品的出口占其所有农产品出口的52%,而以豆油和豆粕形式出口的大豆约占油籽类产品出口的90%左右。此外,在全国就业人口中,36%的人从事农牧渔业生产、加工及其相关产业。估计到2010年,阿根廷国内农业和食品工业将生产价值约1350亿美元的产品,为全世界消费市场提供超过10%以上的食品。因此,农产品出口对阿根廷意义非凡。
1、大豆
2007年出口大豆1202万吨,价值18.31亿美元,比上年数量增加41%,价值增加65%。阿根廷还是全球最大的豆粕和豆油出口国,去年总出口也创下了30亿美元的纪录。阿根廷大豆大约98%属于转基因品种。中国是阿根廷最大的大豆消费市场,阿根廷出口的大豆四分之三销往中国。阿根廷是世界第三大豆生产国,
2、蜂蜜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蜂蜜生产国,过去也曾经是最大的蜂蜜出口国,但是从2002年以来,阿根廷的蜂蜜产品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取代了中国的地位。阿根廷蜂蜜与中国蜂蜜多年来一直是国际市场上的老对手,过去因为中国蜂蜜在价格上有竞争优势,所以阿根廷产品总是屈居其后。从2002年初以来,欧盟、美国、日本先后以抗生素残留超标为由限制进口中国蜂蜜,而欧盟和美国是全球最主要的蜂蜜消费区。中国蜂蜜遭遇“绿色壁垒”,为阿根廷等国的蜂蜜产品占领市场提供了机会。
2003年,阿根廷蜂蜜出口增加了40%,总共卖出70314吨,价值1.6亿美元,主要出口目的地为德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仅德国进口为30845吨,价值6800万美元。阿根廷有2500名蜂农,95%的蜂蜜出口。
3、食用油
大豆油 2007年,加工大豆3623万吨,豆油产量696万吨。阿根廷豆油出口到50多个国家,印度、中国、孟加拉为主要目的地国。阿根廷是世界第一大葵花籽油的生产国和出口国,技术先进,竞争力强。
葵花籽油 2007年压榨葵花籽306万吨,获得122万吨油和131万吨葵花籽粕,70%的葵花籽油供应国外市场,主要出口目的地国为印度和伊朗。
花生油 阿根廷生产的花生油几乎全部供出口,2007年的花生油出口总计3.23万吨,主要出口目的地国为比利时和泰国。
玉米油 阿根廷玉米油的加工一直处于非常稳定状态,2001年产量3.2万吨,虽然只占阿根廷所加工植物油的1%,根据加工量,阿根廷位居世界10大生产国,玉米油主要出口目的地国为乌拉圭和俄罗斯。
橄榄油 2003年阿根廷橄榄油生产量为1.8万吨,主要出口目的地国是巴西,占85%。
4、马肉
阿根廷为世界最大的马肉销售商。阿根廷每年生产55000吨马肉,销售额5000万美元,主要销往欧洲和日本。每年屠宰20万头马供出口。2003年阿根廷出口马肉34266吨,占全球市场的23%,全世界的年需求量为145000吨。世界主要马肉出口商有阿根廷、比利时、巴西和美国。
(四)出口促进政策与措施
阿根廷农业在历史上很少得到政府的直接支持,至今阿根廷的农业几乎没有任何政府补贴。因此,市场化改革以来,阿根廷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作用体现为农业松绑减负以及创造不断改善的外部环境。这点是阿根廷农业政策与美国和欧盟农业政策最大的区别之处。
1、发挥政府谈判作用
阿根廷政府在国际组织中积极致力于进一步减少影响农产品贸易的限制, 并在WTO 中建议加速削减关税和补贴。阿根廷相信通过全球范围减少贸易壁垒能促进其农业增长,推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是其致力目标之一。在国际谈判中发挥政府的作用就成为阿根廷政府帮助产业发展的一种新措施。阿根廷与南方共同市场、美洲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美国、墨西哥、智利、南非、中国等地区和国家一直有活跃而有成效的会谈。政府间的经贸谈判由阿外交部主管。
2、改革口岸政策
口岸政策改革从各方面支持了农业的发展。首先取消或降低出口税和各种检查费用的措施降低了农产品出口成本,而降低成本的直接效果一方面给阿根廷提供了更大的农产品出口价格空间来应对国际竞争;另一方面直接提高了生产者和贸易商的收益。从1994年起,小麦、大豆等农产品的出口关税从1989年的平均占离岸价格的30%至41%下降到了3.5%。其次, 取消或降低农业生产资料进口关税和进口限额,直接降低了农产品生产成本。
3、改善运输系统
运输系统是制约阿根廷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所以, 阿根廷把改善运输系统(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输费用) 列为重要项目。突出的措施是(1) 疏通河道, 加深河床, 使大吨位越洋货船直达内河, 以降低运输费用和缩短运输周期。阿根廷80%的对外贸易都经过大的河流输出,如巴拉那河、乌拉圭河、巴拉圭河及拉普拉塔河等。(2) 拓展运输路线和扩大服务范围。(3) 改造旧的运输系统, 使其现代化。(4) 提高服务质量。虽然这些工作不完全是为了农产品出口, 但客观上对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4、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
1992年,阿根廷政府推出了生物技术促进政策。政府专门成立了农业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开发高质高产农业品种,目前阿根廷的大豆、土豆、棉花等农产品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采用了转基因种子,其产量和抗病能力大大提高。由于单位产量的成本下降,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阿根廷大豆的出口量逐年上升。
生物技术的另一个重点是研发无公害农药,鼓励发展有机农业。在一些水果种植和动物养殖方面,防病治虫还是一个难以回避的课题,研究既能防止病虫害又不导致有害残留的药物成为当务之急。针对养蜂业,阿根廷研发了能为欧洲标准所接受的无害蜂药,从而解决了抗生素残留问题。此外,阿根廷还按照国际先进标准建立了一套自己的质量监控体系,不达标的不出口。经过这些努力,目前阿根廷的有机农产品
出口量已经仅次于澳大利亚,占全球第二位。其中一些新鲜水果,如梨、柠檬、苹果等的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
阿根廷政府还制定了新的大豆质量管理标准。新标准将那些过早收获的“绿色大豆”的最大比例限制在10%。但当该比例超过5%时,买家就有权利获得每点0.5%的贴水。大豆损害粒的最大比例限制由以前的2. 5%降到1%。新标准同时提高高质大豆的价格。
5、提供培训
向中小生产者提供一些财务、社会、技术和组织支持, 向农民提供利用期货市场的咨询支持, 以期农民利用现代交易手段来规避市场价格风险。
二、中国与阿根廷农业贸易及合作简况
中国是阿根廷最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15%的农产品出口到中国。2003年对中国出口农产品23.5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05%,中国成为阿根廷第4大出口目的国,仅次于巴西、美国和智利。而85%的出口却是大豆和大豆油。阿根廷对华出口农产品数量在全球排名第八位。
阿根廷在北京和上海设有农业参赞处。阿根廷仅在巴西、比利时和美国设立了该位置。阿根廷政府此举是为进行两国之间的谈判创造便利,促使阿根廷食品进入中国市场,提升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关系。
1988年5月16日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根廷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和阿根廷全国农牧技术研究所合作计划的协定》。在此框架下,两国农业科研机构开始了一系列的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1988年5月16日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根廷共和国政府关于动物检疫及卫生合作的协定》,在此协议框架下,成功推动了阿根廷牛肉、禽肉输华质检协议的签署,出于对阿根廷经济困境的理解,近年来中方在阿主要出口产品—农牧产品方面放宽了限制。2002年中阿政府正式签署了三个有关农牧产品贸易的检验检疫议定书。2003年两国已经达成质检协议,允许阿根廷养殖牛肉进入中国市场。作为世界第五大牛肉出口国,阿根廷长期垂涎中国这个发展迅速的食品市场。阿根廷向中国出口的肉类产品仅限于热加工牛肉、熟牛肉和南纬42度以南区域生产的去骨牛肉。除了牛肉以外,阿根廷还可以向中国出口苹果和梨,酸性水果和烟草目前也在相关质检协议框架下实现了对华出口。
中国与阿根廷农业合作开展较早,我国曾探讨来阿进行农业开发项目的可能性,其中福建省及河北省组织实施了“50公顷”项目及中阿冀华农场项目等农业开发,但效果不佳,在来阿人员管理问题上还存在缺陷,目前这些项目进展均已处于停滞状态。
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在来阿进行农业合作项目积极性较高,如安徽徽商集团拟在阿根廷拉潘帕省购置土地进行农业开发,江西汪氏集团拟在阿根廷布省基尔梅斯市建立蜂蜜加工工业园区。这些项目均处于前期考察和论证阶段。
三、与阿根廷进行农业合作的建议
阿根廷农业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我国与阿根廷开展农业合作的潜力很大,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继续扩大和深化农业技术交流。
阿根廷农业技术较为发达,是较早运用生物技术的发展中国家,其中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生物能源、包括核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运用等。阿根廷在生物技术投资方面名列世界第八位,80%的阿根廷生物技术公司是由国家投资支持的中小型企业,拥有一至两种生物技术产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阿根廷国内经济秩序混乱,政府仍然对生物技术领域进行了巨额投资,意义重大。
作为世界主要的谷物生产国,阿根廷是世界上应用转基因技术较早的国家之一。在全世界19个转基因作物种植国中,阿根廷是第二大种植国,仅次于美国。根据阿根廷生物技术发展咨询委员会日前公布的报告,阿根廷自1996年开始种植转基因大豆以来,已从转基因农作物种植中获益约200亿美元。目前该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1700万公顷,占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20.5%。
阿根廷还是世界上少数能进行动物克隆试验的国家之一。阿根廷科学家已成功繁育出能够生产人体胰岛素的转基因牛。据负责此项实验的阿根廷BIOSIDUS 公司介绍,阿根廷和世界其他各国对胰岛素的需求不断上升。这项转基因技术将提高胰岛素的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
在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再创新高的背景下,阿根廷政府颁布了以鼓励生产和推广生物环保燃料的法令,从2010年起,阿根廷所有燃料中都必须包含5%的可再生能源(目前的做法是将生物燃料与传统的汽油、柴油等混合使用。)因此,阿根廷需要在未来4年内至少生产60万吨生物柴油和16万吨生物沼气。阿根廷政府界定的新型生物燃料包括:从植物和动物原料中提取的生物柴油,用甘蔗和玉米等秸秆类农作物制取的生物沼气,以及有机废物发酵后生成的生物汽油。 据阿根廷农业部介绍,该国已经把发展生物环保燃料作为一项重要发展战略。目前,无论是石油公司、燃料厂商还是制油公司,都对生物环保燃料抱有很大兴趣。
阿根廷政府提供税收优惠和其它措施,鼓励投建生物柴油厂和乙醇厂。政府希望有足够的产能来实施从2010年开始生效的5%生物柴油掺混政策。这项政策的实施,意味着阿根廷每年生物柴油需求量在80万吨,而乙醇需求量在25万吨。农业部预计2008年生物柴油产量将达到150万吨。阿根廷生物柴油协会预计2010年生物柴油产量将会达到220万吨。由于国内需求偏低,阿根廷大部分的生物燃料产量均可以出口到海外。事实上,油籽加工行业约90%的产品都出口到了海外。
我国可与阿在新能源领域,如藻气的利用开展有效技术合作,也可在克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方面找到适合的合作项目。
(二)参与农产品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阿根廷农业产区基础设施较为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铁路交通、港口等基础设施尚不完备,为提高农业产出的运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阿根廷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需求尤为迫切。而且在阿农业产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增强我在当地物流体系的话语权,从而达到配合我两种市场两种资源的战略。目前在阿探讨合作的有BELGRANO 铁路线的改造项目,尚在论证和前期准备阶段。
(三)在技术较为先进的农机设备生产项目上投资
阿根廷实现农业机械化较早且机械化程度很高,因此在农业机械的生产方面具备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经验。虽然大部分农机设备是国际品牌,但也不乏有实力的民族企业,如采棉机这样的产品,阿根廷研发生产的产品在我国棉产区非常适用,采棉效率甚至高于国际知名产品,目前也有中国公司正在与阿方接洽,
探讨合作生产的可能性。
(四)谨慎开展农业开发项目
来阿进行农业开发项目,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考虑,也是维护我粮食安全,实现国土海外延伸的主要措施。但是根据以前的项目实例我们不难看到,进行海外农业开发项目,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和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总结的问题:
1、人员管理
在海外进行农业开发,必然有我方技术和劳务人员的输出,中方人员能否在海外安心工作,不仅需要有严格的合同约束,同时也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方式,否则将对项目的顺利进行及延续性造成负面影响。
2、农业产出的市场因素
我们的初衷是将海外农业开发项目的产出向国内供给,从而达到规避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所造成的风险,但是,农业产出的在海外物流体系的作用下,很难达到直接向国内输送,或者成本较高。因此在海外农业开发的初期,农业的产出还应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和物流体系,不能追求一蹴而就。
3、适应性
在阿进行农业开发项目,我们还需要有当地企业或组织的合作,这样有利于提高项目的适应性,单枪匹马进行开拓在前期探索阶段不免有些不合理,应该充分利用好当地农业企业和组织的一切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