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导学案1

《曹刿论战》导学案1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执笔:周会琼

内容:《变色龙》导学案 课型:阅读教学课

【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大意,了解课文内容。(C)

2、掌握本节课的实词和虚词及重点文句。(C)

3、掌握重要词句.(B)

【基础学习】

1、简介作品《左传》(C)

2、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C)

3、给黑体字注音(C)

(1)又何间( )焉 (2)肉食者鄙( )

(3)弗( )敢加也 (4)小惠未徧( )

(5)小信未孚( ) (6)望其旗靡( )

(7)登轼( )而望

4、朗读课文。(C)

5、对照注释,理解识记以下词语(B)

齐师伐我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何以战 小惠未徧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小信未孚

虽不能察

公将鼓之

遂逐齐师

既克 公问其故

一鼓作气

彼竭我盈 故克之

惧有伏焉

【合作交流】

1、古今异义词。(B)

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2、试译课文、合作学习、交流反馈、达成共识(B)

3、翻译下列句子: (B)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忠之属也

(4)夫战,勇气也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析疑解难】

对照注释,朗读全文,标出不懂的地方,学生相互质疑,释疑。

【达标检测】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课外学习】

搜集的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

《曹刿论战》导学案2

九( )班 姓名 学号 评价

【学习目标】

1、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B)体会曹刿指挥作战的策略思想。(C)

2、评析人物形象。(A)

3、开拓视野,培养创新思维。(C)

【知识回顾】

1、解释下列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故

既克,公问其故

民弗从也 既克,公问其故

从 其 吾视其辙乱

战则请从 其乡人曰

2、交流所搜集的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

【基础学习】

1、 曹刿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请见的?(C)

2、 他为什么要“请见”?(C)

3、 对“何以战?”一问,鲁庄公提出哪三个条件?分别是对谁而言的?

曹刿的态度怎样?(C)

4、 乡人劝阻,对表现曹刿的思想品质有什么作用?(B)

5、课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物的特点?(C)

【合作交流】

1、你认为鲁国能以弱胜强的原因有哪些?(B)

2、你眼中曹刿的形象是怎样的?(B)

3、本文记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C)为什么这样处理?(B)

【析疑解难】

1、古人记叙这场战争,用“齐鲁长勺之战”为题,而后人却改用“曹刿论战”为题,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动?(A)

2、你又如何评价鲁庄公呢?(A)

【达标检测】

1、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2、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曹 刿: 鲁庄公:

【课外学习】

背诵全文

《曹刿论战》导学案1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执笔:周会琼

内容:《变色龙》导学案 课型:阅读教学课

【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大意,了解课文内容。(C)

2、掌握本节课的实词和虚词及重点文句。(C)

3、掌握重要词句.(B)

【基础学习】

1、简介作品《左传》(C)

2、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C)

3、给黑体字注音(C)

(1)又何间( )焉 (2)肉食者鄙( )

(3)弗( )敢加也 (4)小惠未徧( )

(5)小信未孚( ) (6)望其旗靡( )

(7)登轼( )而望

4、朗读课文。(C)

5、对照注释,理解识记以下词语(B)

齐师伐我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何以战 小惠未徧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小信未孚

虽不能察

公将鼓之

遂逐齐师

既克 公问其故

一鼓作气

彼竭我盈 故克之

惧有伏焉

【合作交流】

1、古今异义词。(B)

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2、试译课文、合作学习、交流反馈、达成共识(B)

3、翻译下列句子: (B)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忠之属也

(4)夫战,勇气也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析疑解难】

对照注释,朗读全文,标出不懂的地方,学生相互质疑,释疑。

【达标检测】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课外学习】

搜集的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

《曹刿论战》导学案2

九( )班 姓名 学号 评价

【学习目标】

1、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B)体会曹刿指挥作战的策略思想。(C)

2、评析人物形象。(A)

3、开拓视野,培养创新思维。(C)

【知识回顾】

1、解释下列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故

既克,公问其故

民弗从也 既克,公问其故

从 其 吾视其辙乱

战则请从 其乡人曰

2、交流所搜集的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

【基础学习】

1、 曹刿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请见的?(C)

2、 他为什么要“请见”?(C)

3、 对“何以战?”一问,鲁庄公提出哪三个条件?分别是对谁而言的?

曹刿的态度怎样?(C)

4、 乡人劝阻,对表现曹刿的思想品质有什么作用?(B)

5、课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物的特点?(C)

【合作交流】

1、你认为鲁国能以弱胜强的原因有哪些?(B)

2、你眼中曹刿的形象是怎样的?(B)

3、本文记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C)为什么这样处理?(B)

【析疑解难】

1、古人记叙这场战争,用“齐鲁长勺之战”为题,而后人却改用“曹刿论战”为题,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动?(A)

2、你又如何评价鲁庄公呢?(A)

【达标检测】

1、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2、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曹 刿: 鲁庄公:

【课外学习】

背诵全文


相关文章

  • 闻松.朱其VS俞心樵――新媒体时代的艺术圈撕逼
  • 我们寄希望于艺术圈内的各种微信群,希望即时交流的平台上,能够看到更多的针锋相对的交流,能够爆发许多有趣的简短评论,以作为批评缺席的补充.最近一场发生在艺术圈各个微信群上的论战,就呈现出与以往的论战完全不同的模样,我们且看看这一场大撕逼能不能 ...查看


  • 乡土文学论战之我见
  • 乡土文学论战之我见 " 乡土文学论战"是于1977年爆发的一场在台湾文坛造成巨大影响的一场论战,导致这场论战爆发的根源其实国民政府转进到台湾之后就已经被埋下,那时国民政府为了养活一下子进入台湾的150万人,推出的一系列的 ...查看


  • 鲁迅.梁实秋翻译论战追述
  • 发布时间:2007-01-19 03:40   浏览次数:2152 鲁迅.梁实秋翻译论战追述 刘全福 (上海电视大学外语系,上海 200092) 摘 要:20 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和梁实秋之间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翻译论战.论战持续了八年之久 ...查看


  •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三次论战
  •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三次论战 史学知识千题(中国史部分-出版1987年)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1919年至1921年间,马克思主义者同反马克思主义流派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论战. 一.关于"问题与 ...查看


  • 从乡土文学看台湾文学与文化
  • 从乡土文学看台湾文学与文化 张大春 台湾文化学者和小说家 课程前言 主持人: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1977年,刚从文革迷雾中走出的祖国大陆,兴起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潮流.而同年,偏安祖国一 ...查看


  • 胡适与梁漱溟东西文化论战刍议
  • 第16卷第2期2015年4月 JOURNALOF ZHENGZHOU UNIVERSITYOF LIGHT INDUSTRY(Social Science )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16No.2Apr.2015 [100 ...查看


  • 曹刿论战说课
  • <曹刿论战>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曹刿论战>. 一.课文的特点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精彩段落,简明完整地记录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这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 ...查看


  • "乡土文学论战"述评
  • 作者:朱双一 台湾研究集刊 1995年02期 "乡土文学论战"是当代台湾文学发展中一个意义深远的重大事件.它的影响超出了文学的范畴而被及台湾思想文化领域乃至整个台湾社会.它的发生,则至少应追溯至台湾乡土文学历经20年的蛰 ...查看


  • 上海书评︱罗志田:近于"学贯中西"取向的罗荣渠
  • 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五四以来有关中国的文化趋向和发展道路论争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最近因研究梁漱溟及其在后五四时代引发的文化争论,重读了<从"西化"到 ...查看


  • [曹刿论战]及参考答案
  • <曹刿论战>测试题 一.课内阅读(58分) 1. 给下面的字注音.(7分) 刿( ) 间( ) 帛( ) 驰( ) 辙( ) 竭( ) 靡( ) 2.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句子.(8分)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