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旺中学“道德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为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广大学生文化涵养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全校组织开展以“弘扬人文精神、诵读道德经典、争做道德新人”为主题的“道德经典诵读”活动。特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的同时,重视并加强对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使语言和文化互为载体,创新推普形式,努力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语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促进学校推广普通话、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活动目的
中国的经典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特别是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等圣贤的道德文章,散发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组织学生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广大未成年人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道德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活动原则
1.坚持“三贴近”原则。遵循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成长规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根据未成年人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精选内容、创新形式,增强诵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坚持继承传统文化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紧密结合时代特点组织开展诵读活动,使广大未成年人在诵读经典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
神,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理想信念,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坚持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作为诵读活动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积极推进诵读活动进家庭、进机关,开展亲子共读、全民共读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诵读网络。
4.坚持诵读活动与日常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把经典诵读活动融入语文、历史、德育学科日常教学,推动教学方法创新,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
5.坚持知行统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感悟做人的道理,把道德文章转化为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让学生从“读圣贤书”到“行君子事”,强化诵读活动效果。
四、诵读内容
中华民族的经典名著不胜枚举。要求各班精心组织安排,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力争使每个学生生能熟练地背诵《老子》(《德道经》,又名《道德经》)、《三字经》、《弟子规》等启蒙经典,背诵“四书五经”部分内容,积累1500个以上的成语,阅读百部课外读物,使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并超过课标规定的要求。
五、时间安排
(1)每天课前安排5到10分钟进行诵读;每天放学时再安排10分钟用于回顾、检查。
(2)中午安排一定的阅读课外经典的时间,落实人员开放学校图书阅览室和电脑室。。
(3)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赏析,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4)注重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和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根据“道德经典诵读”百篇推荐篇目,各班自行安排假期经典诵读内容,并有一定的篇目要求。
六、实施要求
全体教师要积极参与和投入该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形成全校教师人人参与,个个想方设法,处处书声琅琅的良好诵读氛围。各班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共同商量,制定背诵和阅读计划。各科教师都要自觉地在班主任教师的统一协调下,在各个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 阅读活动要在时间上给予确保,更要在方法上有所创新,要通过小型而灵活多样的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经典朗诵会”、“诵读音乐会”、“诵读擂台赛”、“知识大考场”、“诵读小能手”、“道德新苗”等的评选。在活动中,教师要大胆创新,不断探索,丰富读书与积累的形式。要在让学生读准读通读熟的过程中,组织学生通过小品、故事、歌咏、表演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采取学生集体背与单独背、必背与自选篇目相结合,教导处、少先队要共同组织开展经典诵读展示活动,让读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最爱。 为了能把“道德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并取得一定的实效,要向家长进行相关的宣传,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更多支持,多向家长征询意见和建议,形成校内校外的合力,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促进经典诵读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
附件:“道德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供参考)
《诗经》 《论语》 《大学》 《中庸》 《礼记》 《离骚》 《孟子》 《老子》《三字经》 《孝经》《小儿语》《常理举要》《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增广贤文》 《笠翁对韵》 《治家格言》 《幼学琼林》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等
海原县李旺中学团委
二0一二年三月十五日
李旺中学“道德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为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广大学生文化涵养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全校组织开展以“弘扬人文精神、诵读道德经典、争做道德新人”为主题的“道德经典诵读”活动。特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的同时,重视并加强对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使语言和文化互为载体,创新推普形式,努力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语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促进学校推广普通话、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活动目的
中国的经典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特别是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等圣贤的道德文章,散发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组织学生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广大未成年人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道德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活动原则
1.坚持“三贴近”原则。遵循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成长规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根据未成年人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精选内容、创新形式,增强诵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坚持继承传统文化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紧密结合时代特点组织开展诵读活动,使广大未成年人在诵读经典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
神,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理想信念,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坚持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作为诵读活动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积极推进诵读活动进家庭、进机关,开展亲子共读、全民共读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诵读网络。
4.坚持诵读活动与日常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把经典诵读活动融入语文、历史、德育学科日常教学,推动教学方法创新,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
5.坚持知行统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感悟做人的道理,把道德文章转化为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让学生从“读圣贤书”到“行君子事”,强化诵读活动效果。
四、诵读内容
中华民族的经典名著不胜枚举。要求各班精心组织安排,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力争使每个学生生能熟练地背诵《老子》(《德道经》,又名《道德经》)、《三字经》、《弟子规》等启蒙经典,背诵“四书五经”部分内容,积累1500个以上的成语,阅读百部课外读物,使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并超过课标规定的要求。
五、时间安排
(1)每天课前安排5到10分钟进行诵读;每天放学时再安排10分钟用于回顾、检查。
(2)中午安排一定的阅读课外经典的时间,落实人员开放学校图书阅览室和电脑室。。
(3)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赏析,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4)注重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和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根据“道德经典诵读”百篇推荐篇目,各班自行安排假期经典诵读内容,并有一定的篇目要求。
六、实施要求
全体教师要积极参与和投入该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形成全校教师人人参与,个个想方设法,处处书声琅琅的良好诵读氛围。各班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共同商量,制定背诵和阅读计划。各科教师都要自觉地在班主任教师的统一协调下,在各个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 阅读活动要在时间上给予确保,更要在方法上有所创新,要通过小型而灵活多样的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经典朗诵会”、“诵读音乐会”、“诵读擂台赛”、“知识大考场”、“诵读小能手”、“道德新苗”等的评选。在活动中,教师要大胆创新,不断探索,丰富读书与积累的形式。要在让学生读准读通读熟的过程中,组织学生通过小品、故事、歌咏、表演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采取学生集体背与单独背、必背与自选篇目相结合,教导处、少先队要共同组织开展经典诵读展示活动,让读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最爱。 为了能把“道德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并取得一定的实效,要向家长进行相关的宣传,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更多支持,多向家长征询意见和建议,形成校内校外的合力,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促进经典诵读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
附件:“道德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供参考)
《诗经》 《论语》 《大学》 《中庸》 《礼记》 《离骚》 《孟子》 《老子》《三字经》 《孝经》《小儿语》《常理举要》《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增广贤文》 《笠翁对韵》 《治家格言》 《幼学琼林》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等
海原县李旺中学团委
二0一二年三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