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监察的发展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行政监察相关概念的界定,进而阐述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的发展过程和建国后行政监察的发展。通过行政监察这一历史发展进程,提出对现行行政监察制度的思考。

  关键词 行政监察 发展 思考

  在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的自我监督体系中,行政监察是最强有利的手段。我国学者孔令望指出,所谓行政监察就是指国家设置专门的监察机关来实施对行政的监控和纠察的制度。由于行政监察机关是依法设置的,其检察权也是由国家通过立法赋予的,因此它具有国家的强制力,是国家监督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一)御史监察制度。以监察朝廷部门官员为主,监察地方官员为辅。最早源于我国的先秦时代。史料显示,秦时吸取战乱诸侯各国相互争雄的教训,继而采取中央集权制度,废分封设郡县。为了监控各臣权,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确立起了辅政督官的御史监察职掌、机制和制度。比如,设“三公九卿” 、专设监郡御史等。汉代从惠帝开始,加强对地方豪强的监督,创立了专门的御史机构――御史台。到唐朝时期,在御史台下设置三院,即台院、殿院、察院。到明代,改历朝沿置的御史台为都察院,专门弹劾违法乱纪官员,辨明冤枉。清代的时候,沿袭明制,并强调监察院为“独立衙门”。

  (二)言官谏言制度。在封建君主专制下,皇帝个人决定一切,为了防止失误,秦汉时期就设有事中、侍中、谏议大夫、光禄大夫等掌管言谏之类的官职。唐初对设置三师、三公这类顾问性质的官,沿置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和新添补阙、拾遗一类谏官,注重发挥谏官的作用,建立了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的制度,宋代设置谏院,与御史台合称为“台谏”。言官谏言诤与御史纠弹相互配合,对君主专制起到过一定的制约作用。

  (三)地方监察制度。即以监察地方官员为主,监察中央派出机构为辅。秦代就在全国各郡设有常驻监御史,负责监管各郡县官员极其郡内政务,以此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控。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地方监察改设部刺史,并将全国划分十三州每州派刺史一人,作为中央常驻监察官,直属御史中丞。唐代御史台的察院,主要职责是巡察州县。元代将全国分为二十二道监察区,并设肃政廉访使常驻,负责对地方官吏的监察。

  二、建国后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监察制度的发展曾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950年至1954年。建国初期,根据《共同纲领》建立的监察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是当时政务院的四大委员会之一,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免,监察机关的地位高于政务院各部。此外,在中央的一些部位也设立监察机构。人民监察委员会负责监察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是否履行其职责。

  第二时期,1954年至1959年。当时的行政监察机关是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监察部。根据《监察部组织简则》的规定,监察部为了维护国家法律,贯彻政策、决定、法令,保护国家财产,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国家行政记挂、国营企业、合作社进行监督。当时监察部的职权有三项:一是行使调查权;二是行使检察权;三是行使建议权。

  第三个时期,1959年至1982年。1959年4月18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根据国务院提出的议案,撤消了监察部,并规定“对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监察工作,一律由各有关国家机关负责进行。”这样,自1959年以来,我国便没有统一的行政监察机构,这方面的监督工作由各个行政机关自行负责。后来的事实证明,分散监督的结果实际上是从整体上削弱了行政监督的作用。

  第四个时期,1982年以来恢复和重建行政监察机构。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次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恢复成立国家监察部。此后不久,国家监察机构迅速在全国恢复建立起来。我国的行政监察制度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行政监察法规。监察机关自身建设也有了逐步的完善。1988年五月监察部颁布了《监察机关调查查处政纪案件实行办法》;1990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行政监察条例》。

  三、对我国现行行政监察制度发展的思考

  我国现行的行政监察实行的是双重领导的监察体制,它的优点在于,加强了上级检查机关对下级监察机关的领导与监督,也有利于健全对监察人员履行职责的保障机制,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减少地方政府的护短行为。但是,由于行政监察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我国现行行政监察,面临着诸多的困惑。“虚监”、“漏监”、“难监”现象比比皆是,这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绵延长达几千年,从秦汉时期发展而来,其最有生命力的地方在于以权力制约权力。可以发现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与当今行政监察制度存在的前提有着相同之处,即都是在中央集权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封建社会的行政监察机制包含着一些可以古为今用的合理因素。例如从中国封建社会的权力配置状态来看,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常常是合一的,而监察权却基本上是独立的,所实行的是单线垂直的、独立的行政监察体系。其单线垂直领导、体系独立的特性,有利于行政监察权力的独立性和监察官员的高效行使权力,从而实现以权力制衡权力。从这一点来说,是值得我国现行行政监察制度所值得借鉴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孔令望等.国家监督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252.

  [2]尤光付.中国县政府行政监督:观察与思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30.

  [3]黄达强等.行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125.

  [4]孔令望等.国家监督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256.

  [5]蔡定剑.国家监督机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1:204.

  [6]蔡乐渭.论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改革[J].江西行政学院学院,2006.4(2).

  [7]金太军.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05(11).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行政监察相关概念的界定,进而阐述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的发展过程和建国后行政监察的发展。通过行政监察这一历史发展进程,提出对现行行政监察制度的思考。

  关键词 行政监察 发展 思考

  在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的自我监督体系中,行政监察是最强有利的手段。我国学者孔令望指出,所谓行政监察就是指国家设置专门的监察机关来实施对行政的监控和纠察的制度。由于行政监察机关是依法设置的,其检察权也是由国家通过立法赋予的,因此它具有国家的强制力,是国家监督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一)御史监察制度。以监察朝廷部门官员为主,监察地方官员为辅。最早源于我国的先秦时代。史料显示,秦时吸取战乱诸侯各国相互争雄的教训,继而采取中央集权制度,废分封设郡县。为了监控各臣权,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确立起了辅政督官的御史监察职掌、机制和制度。比如,设“三公九卿” 、专设监郡御史等。汉代从惠帝开始,加强对地方豪强的监督,创立了专门的御史机构――御史台。到唐朝时期,在御史台下设置三院,即台院、殿院、察院。到明代,改历朝沿置的御史台为都察院,专门弹劾违法乱纪官员,辨明冤枉。清代的时候,沿袭明制,并强调监察院为“独立衙门”。

  (二)言官谏言制度。在封建君主专制下,皇帝个人决定一切,为了防止失误,秦汉时期就设有事中、侍中、谏议大夫、光禄大夫等掌管言谏之类的官职。唐初对设置三师、三公这类顾问性质的官,沿置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和新添补阙、拾遗一类谏官,注重发挥谏官的作用,建立了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的制度,宋代设置谏院,与御史台合称为“台谏”。言官谏言诤与御史纠弹相互配合,对君主专制起到过一定的制约作用。

  (三)地方监察制度。即以监察地方官员为主,监察中央派出机构为辅。秦代就在全国各郡设有常驻监御史,负责监管各郡县官员极其郡内政务,以此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控。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地方监察改设部刺史,并将全国划分十三州每州派刺史一人,作为中央常驻监察官,直属御史中丞。唐代御史台的察院,主要职责是巡察州县。元代将全国分为二十二道监察区,并设肃政廉访使常驻,负责对地方官吏的监察。

  二、建国后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监察制度的发展曾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950年至1954年。建国初期,根据《共同纲领》建立的监察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是当时政务院的四大委员会之一,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免,监察机关的地位高于政务院各部。此外,在中央的一些部位也设立监察机构。人民监察委员会负责监察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是否履行其职责。

  第二时期,1954年至1959年。当时的行政监察机关是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监察部。根据《监察部组织简则》的规定,监察部为了维护国家法律,贯彻政策、决定、法令,保护国家财产,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国家行政记挂、国营企业、合作社进行监督。当时监察部的职权有三项:一是行使调查权;二是行使检察权;三是行使建议权。

  第三个时期,1959年至1982年。1959年4月18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根据国务院提出的议案,撤消了监察部,并规定“对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监察工作,一律由各有关国家机关负责进行。”这样,自1959年以来,我国便没有统一的行政监察机构,这方面的监督工作由各个行政机关自行负责。后来的事实证明,分散监督的结果实际上是从整体上削弱了行政监督的作用。

  第四个时期,1982年以来恢复和重建行政监察机构。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次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恢复成立国家监察部。此后不久,国家监察机构迅速在全国恢复建立起来。我国的行政监察制度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行政监察法规。监察机关自身建设也有了逐步的完善。1988年五月监察部颁布了《监察机关调查查处政纪案件实行办法》;1990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行政监察条例》。

  三、对我国现行行政监察制度发展的思考

  我国现行的行政监察实行的是双重领导的监察体制,它的优点在于,加强了上级检查机关对下级监察机关的领导与监督,也有利于健全对监察人员履行职责的保障机制,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减少地方政府的护短行为。但是,由于行政监察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我国现行行政监察,面临着诸多的困惑。“虚监”、“漏监”、“难监”现象比比皆是,这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绵延长达几千年,从秦汉时期发展而来,其最有生命力的地方在于以权力制约权力。可以发现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与当今行政监察制度存在的前提有着相同之处,即都是在中央集权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封建社会的行政监察机制包含着一些可以古为今用的合理因素。例如从中国封建社会的权力配置状态来看,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常常是合一的,而监察权却基本上是独立的,所实行的是单线垂直的、独立的行政监察体系。其单线垂直领导、体系独立的特性,有利于行政监察权力的独立性和监察官员的高效行使权力,从而实现以权力制衡权力。从这一点来说,是值得我国现行行政监察制度所值得借鉴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孔令望等.国家监督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252.

  [2]尤光付.中国县政府行政监督:观察与思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30.

  [3]黄达强等.行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125.

  [4]孔令望等.国家监督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256.

  [5]蔡定剑.国家监督机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1:204.

  [6]蔡乐渭.论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改革[J].江西行政学院学院,2006.4(2).

  [7]金太军.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05(11).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相关文章

  • 行政管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德法同构"在现代中国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顾客关系管理"理念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方法论 ...查看


  • 行政管理的发展和前景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发展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专 业 行政管理 年 级 2012年春季 学 校 丽水广播电视大学 目录 一.我国 ...查看


  • 行政管理硕士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公共管理学科 行政管理硕士毕业论文题目 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变革 3.公务员保障机制研究 4.论公职人员的身份保障与廉政建设 5.行政委托研究 6.行政授权立法研究 7.论行 ...查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构建研究
  • ×××××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__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专 业 年 级 学 校 目 录 摘要................................................................ 1 关 ...查看


  • 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
  • 目 录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 1 一.行政改革简述 ........................................ ...查看


  •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 选题方向:"政府经济学研究".政府经济学.组织行为学 1. 论管理者的性格培养与管理效能 2. 论管理情景对管理方式和效果的制约性 3. 有限政府的经济管理效能分析 4. 政府行政成本 ...查看


  •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内容摘要:20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就巨大,已经基本摆脱了旧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束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行政管理体制正在形成.主要成就表现在四个方面:行政管理的民主化迈出重大步伐,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取得 ...查看


  • 论当代中国行政环境的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制约和影响
  • 开 题 报 告 论当代中国行政环境的特点及 其对行政管理的制约和影响 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行政环境的相关概念及内涵,围绕行政环境的具体内容,分析了我国政府管理面临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的特点,结合这 ...查看


  • 53180_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1)
  • SHANDONG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毕业论 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学 院: 法学院 专 业: 行政1002 学生姓名: 赵亮 学 号: 1071162001 指导教师: 2014年 月 日 文 目录 摘 要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