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思潮
——浅谈后现代主义的产生、现状及未来趋势
【摘 要】“后现代主义” (Post Modernism )是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继现代主
义之后出现的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如今已是一个在设计界家喻户晓的词汇了,但在40年前,它却引发过诸多争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设计的贡献是巨大的,本文将简单的分析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发展及现状,并对它的未来做出一些展望。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产生 发展 未来
一、后现代主义的出现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个设计运动流派,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形成于美国,很快便波及到欧洲及日本。经过3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理论基础,并由建筑领域扩散到其他的设计领域。美国建筑家、理论家罗伯特·文图里最早明确提出了反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他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堪称一本反对国际主义风格和现代主义思想的宣言。文图里之后,英国建筑师和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为确立建筑设计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著名日本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山崎实设计的典型现代主义住宅区美国圣露易市被炸毁,作为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死亡时刻。
二、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及现状
后现代主义蔓延到美国、日本等国以后,汇成一股洪流,成为40至70年代设计领域的主流。从建筑设计影响到其它设计领域,特别是平面设计、产品设计,成为流行一时的风格。这种风格的发展,
导致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的大都会几乎变得一模一样。所有的商业中心都是玻璃幕墙、立体主义和减少主义的高楼大厦、简单而单调的平面设计、缺乏人情味的家具和工业用品,不但设计使用者的心理功能需求被漠视,就是简单的功能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其实,这种设计后果并不是设计师的错误,而是历史局限所性造成的。
同时,市场也给了它最有力的支持,当60、70年代波普、朋克文化、迷幻药文化以及女性主义兴起时,市场就敏锐地感觉到巨大的市场潜力,设计师也大胆地进行各种后现代主义尝试,文化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使设计突破功能主义的束缚而自由发展。市场与设计师相互依赖,甚至设计师个人的学术性、主观性、观念性的尝试也成为商家的卖点。后现代主义几乎成了一个市场推销员,“制造者不仅仅将其视为因抄袭、打折等竞争泛滥而日趋饱和的市场上表现独特而有吸引力的手段,而且是可以另起炉灶的方法”。
三、后现代主义的未来趋势
对于后现代设计而言,个人觉得国内目前还没有后现代。后现代是纯粹的西方的东西,国内的后现代忠实拥护者大多数是80、90后的朋友们。我们这一代人正赶上国家大搞计划生育, 独生子女很多,可以说是最孤独的一代,也是最叛逆的一代。有自己的思想,追求个性,与众不同,对生活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 并带有一种波谱艺术的特点。我认为现在所说的“前卫风格”和后现代风格差别不大,但整体看国内这种设计风格还没成为主流。
后现代主义从广义上讲,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向工业化之前回归的返璞归真的现象。工业化之前的设计,手工作坊同生产、销售集
中在一起,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从狭义具体的设计操作来讲,未来的设计是不需要设计师的设计,这可能是后现代主义设计在理论上的悲哀。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达,只需坐在家里,告诉那些负责生产制造的人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独一无二的你自己亲自设计的东西,以至第二天就送到了你的家门口了。到那个时候,人人都是设计师。
【参考文献】:
1. 佛克马 伯斯顿. 走向后现代主义[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 维尔士. 我们的后现代的现代[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 王莹 刘瀚谦 李璐. 后现代设计及其在中国的现状与前景[J]. 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2期
现代设计思潮
——浅谈后现代主义的产生、现状及未来趋势
【摘 要】“后现代主义” (Post Modernism )是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继现代主
义之后出现的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如今已是一个在设计界家喻户晓的词汇了,但在40年前,它却引发过诸多争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设计的贡献是巨大的,本文将简单的分析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发展及现状,并对它的未来做出一些展望。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产生 发展 未来
一、后现代主义的出现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个设计运动流派,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形成于美国,很快便波及到欧洲及日本。经过3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理论基础,并由建筑领域扩散到其他的设计领域。美国建筑家、理论家罗伯特·文图里最早明确提出了反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他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堪称一本反对国际主义风格和现代主义思想的宣言。文图里之后,英国建筑师和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为确立建筑设计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著名日本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山崎实设计的典型现代主义住宅区美国圣露易市被炸毁,作为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死亡时刻。
二、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及现状
后现代主义蔓延到美国、日本等国以后,汇成一股洪流,成为40至70年代设计领域的主流。从建筑设计影响到其它设计领域,特别是平面设计、产品设计,成为流行一时的风格。这种风格的发展,
导致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的大都会几乎变得一模一样。所有的商业中心都是玻璃幕墙、立体主义和减少主义的高楼大厦、简单而单调的平面设计、缺乏人情味的家具和工业用品,不但设计使用者的心理功能需求被漠视,就是简单的功能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其实,这种设计后果并不是设计师的错误,而是历史局限所性造成的。
同时,市场也给了它最有力的支持,当60、70年代波普、朋克文化、迷幻药文化以及女性主义兴起时,市场就敏锐地感觉到巨大的市场潜力,设计师也大胆地进行各种后现代主义尝试,文化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使设计突破功能主义的束缚而自由发展。市场与设计师相互依赖,甚至设计师个人的学术性、主观性、观念性的尝试也成为商家的卖点。后现代主义几乎成了一个市场推销员,“制造者不仅仅将其视为因抄袭、打折等竞争泛滥而日趋饱和的市场上表现独特而有吸引力的手段,而且是可以另起炉灶的方法”。
三、后现代主义的未来趋势
对于后现代设计而言,个人觉得国内目前还没有后现代。后现代是纯粹的西方的东西,国内的后现代忠实拥护者大多数是80、90后的朋友们。我们这一代人正赶上国家大搞计划生育, 独生子女很多,可以说是最孤独的一代,也是最叛逆的一代。有自己的思想,追求个性,与众不同,对生活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 并带有一种波谱艺术的特点。我认为现在所说的“前卫风格”和后现代风格差别不大,但整体看国内这种设计风格还没成为主流。
后现代主义从广义上讲,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向工业化之前回归的返璞归真的现象。工业化之前的设计,手工作坊同生产、销售集
中在一起,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从狭义具体的设计操作来讲,未来的设计是不需要设计师的设计,这可能是后现代主义设计在理论上的悲哀。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达,只需坐在家里,告诉那些负责生产制造的人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独一无二的你自己亲自设计的东西,以至第二天就送到了你的家门口了。到那个时候,人人都是设计师。
【参考文献】:
1. 佛克马 伯斯顿. 走向后现代主义[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 维尔士. 我们的后现代的现代[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 王莹 刘瀚谦 李璐. 后现代设计及其在中国的现状与前景[J]. 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