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生心理问题的研究
陈丽妍
(山西临汾可幻外语学校, 山西临汾
[摘
要]
041000)
初中生处在十二三岁到十六岁的阶段, 很多生理心理新世界和外界的新事物逐渐出现于他们面前。面对新世界, 他们感到新奇, 感到动摇。他们还没有学会成人世界的控制与掩饰, 于是他们有什么心理感受, 就会很快在行动上显露出来, 因此就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关键词]
初中生; 心理问题; 逆反心理
一、初中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一) 情绪等心理问题
焦虑、抑郁、恐惧、激怒和攻击、情绪高涨或低落、反抗, 情绪是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 包括思想、行动、情感。我们认识外界或受到刺激时, 在理智上分析问题和现象, 也会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同时, 会伴随这种态度有积极或消极的内心体验, 情绪就是这种心理体验。
(二) 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行为上的相应表现
1. 焦虑:正常的焦虑很有价值, 就是学习兴趣, 教师上课提一些
问题, 让学生感到自己不知道问题的答案, 就会有一点焦虑, 想知道答案就要学习。问题出在过度焦虑, 对压力的情绪反应过强, 犹如大祸临头一般地心神不宁, 有睡眠障碍, 注意力分散、胸闷、气短、多汗。很多学生有考试焦虑, 谈考色变。这时教师的任务是把压力减小, 让学生感到安全自由, 把困难当成纸老虎。让学生感到力量无比, 智慧无穷。
2. 抑郁:抑郁是一类人的气质类型, 一遇到不顺就不愉快, 有悲
观倾向, 表现为多思多虑、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勉强去做, 却越做越烦。这类学生较安静, 老师会忽视他们的心理问题。教师应该经常有意表扬、赞赏他们, 引导他们克服困难, 让他们感受自己的能量与快乐。
3. 恐惧:恐惧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能, 是人普遍的情绪之一。儿
童期主要是人际关系的恐惧。父母人经常性地指引孩子去克服恐惧, “叫阿姨”“宝宝, 叫爷爷”, 青春期的恐惧多半是与自我有关, 如怕被人讨厌、怕不被人爱。其表现多种多样:黑暗恐惧、社交恐惧、学校恐惧、死亡恐惧、异性恐惧。这些恐惧正常引导成熟后就自然消除了, 少数人可能演变为某种恐惧症。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自我调整的方法, 如:了解自己的气质特点, 锻炼意志, 挑战自己等等。
4. 激怒和攻击:这种心理问题的表现是自控力差, 以社会、集体
或别人容易产生敌意。在自尊心、成就欲受阻时, 往往出现攻击性行为。不过, 攻击行为中, 间接的言语攻击较多, 直接行动少。而且, 攻击性水平越高, 今后犯罪的可能性越大。可以说, 攻击性行为是今后各种各样行为问题的先兆。因此, 对攻击性行为必须予以彻底矫治。
方法有:①创造非攻击性的环境。如:禁止攻击性的玩具、暴力影视剧、暴力网络游戏等。②隔离法。可隔离学生到一个房子里, 时间要短。③正强化法。如:及时肯定学生的点点进步。④榜样示范法。多给予他们与别人交际的方式, 减少他们对攻击行为进行学习的机会。⑤培养同情心。在一项研究中, 高攻击性的11岁-13岁的少年犯参加了为期10周的同情心训练后, 他们的敌意和攻击性明显减少了,
对9
岁———11岁儿童的同情心训练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⑥纠正不正当的教育方式。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被欺负和孩子欺负别人的事情。当孩子被欺负后, 应告诉孩子及时向老师反映, 而不要动手反击; 当自己的孩子打别人的孩子后, 不要有任何偏袒言行, 一定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 并带着孩子向被欺负的孩子及家长道歉。正常情况下家长千万不要插手孩子之间的纠纷, 在老师的引导下, 孩子有他们自己的解决方式, 很快会合好, 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否则一有什么事情, 就由父母出头露面, 会让他有一种依赖心理。有了问题有父母替解决让他们丧失了很多锻炼的机会。根据我十年的观察, 这样的孩子成年以后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
5. 孤独自闭:有些学生长期处于不利的环境和受内倾性的性格影
响, 会较久地陷入孤独中, 导致自我孤立和自我封闭。表现为宁愿离群
30
2008年8月(下
)
独处, 也不愿与友伴交往, 这对他们个性发展和未来的社会适应造成不利的影响。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爱他们, 具体的方法会在实践中找到。
6. 情绪高涨或低落:情绪高涨不是激动场合出现的情绪高涨, 而
是一点轻微刺激就会引起强烈的反应, 很容易与周围环境发生冲突。这一点要实际分析, 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情绪低落的严重表现是情绪衰退, 失去对事物相应的内心体验, 表现为感情麻木, 个别会出现自我惩罚和寻求最后摆脱生命的想法。教师要时时观察学生的生命状态是否和谐, 赏识教育的推行者周弘老师的方法是每天多问问学生:今日, 你的心情好吗? 给老师讲讲你感到快乐的事情, 既能锻炼口才或写作, 又能让学生主动寻找快乐, 品味快乐。
7. 逆反、反抗:逆反、反抗是学生经过对父母老师的言行怀疑和
否定之后产生的情绪体验和行为表现。行为上有直接和间接反抗。我们今天就是重点讲初中生的逆反心理问题。初中生为有如此严重的逆反心理? 教师该如何反思自己且正确引导学生?
二、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与成人应该反思的问题(一) 初中生总的心理特点以及严重逆反心理的原因
1) 不平衡性。青春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
的时期。作为青春初期的初中生, 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 初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 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
2) 动荡性。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
理发展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
一方面创造了个
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 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初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 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例如, 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3) 自主性。初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 随着身体的迅
速发育, 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 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 初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 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他们具有自信心和自尊心, 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 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 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已不满足于父母、老师的讲解, 或书本上的现成结论, 对成年人不轻信, 不盲从。
4) 社会性。虽然心理内容的社会性早在儿童期就已开始出现了,
但是更大规模的深刻社会化则是在青年期完成的。如果说小学生心理的发展主要是接受家庭和学校的影响, 那么中学生心理的发展就愈来愈多地接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初中生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很感兴趣, 喜欢探听新鲜事, 很想像大人一样对周围的问题做出褒贬评论。在这种心理特征之下, 自然有了一种倾向。他们更愿意从自己的经验出发, 对他认为的教条, 一概都反感, 不轻信家长、老师成人的评价, 反而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甚至为坚持己见而采取反抗行为。
(二) 家长、教师该如何反思自己的言行
家长、父母也矛盾, 一方面盼着孩子能摆脱自己自立, 另一方面对孩子的感情依恋, 又使父母害怕孩子真正离开自己。成人对少年的矛盾态度、感情及相应的行动使初中生本来就很动摇的心理为矛盾。既想独立又没能力时, 和成人闹情绪就是必然的事实了。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可能在不懂教育方法和规律的成人那里就更多更极端点。我们若处理不好这一青春期的过渡, 很可能会有很多学生走上不健康的发展之路。
1
关于初中生心理问题的研究
陈丽妍
(山西临汾可幻外语学校, 山西临汾
[摘
要]
041000)
初中生处在十二三岁到十六岁的阶段, 很多生理心理新世界和外界的新事物逐渐出现于他们面前。面对新世界, 他们感到新奇, 感到动摇。他们还没有学会成人世界的控制与掩饰, 于是他们有什么心理感受, 就会很快在行动上显露出来, 因此就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关键词]
初中生; 心理问题; 逆反心理
一、初中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一) 情绪等心理问题
焦虑、抑郁、恐惧、激怒和攻击、情绪高涨或低落、反抗, 情绪是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 包括思想、行动、情感。我们认识外界或受到刺激时, 在理智上分析问题和现象, 也会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同时, 会伴随这种态度有积极或消极的内心体验, 情绪就是这种心理体验。
(二) 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行为上的相应表现
1. 焦虑:正常的焦虑很有价值, 就是学习兴趣, 教师上课提一些
问题, 让学生感到自己不知道问题的答案, 就会有一点焦虑, 想知道答案就要学习。问题出在过度焦虑, 对压力的情绪反应过强, 犹如大祸临头一般地心神不宁, 有睡眠障碍, 注意力分散、胸闷、气短、多汗。很多学生有考试焦虑, 谈考色变。这时教师的任务是把压力减小, 让学生感到安全自由, 把困难当成纸老虎。让学生感到力量无比, 智慧无穷。
2. 抑郁:抑郁是一类人的气质类型, 一遇到不顺就不愉快, 有悲
观倾向, 表现为多思多虑、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勉强去做, 却越做越烦。这类学生较安静, 老师会忽视他们的心理问题。教师应该经常有意表扬、赞赏他们, 引导他们克服困难, 让他们感受自己的能量与快乐。
3. 恐惧:恐惧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能, 是人普遍的情绪之一。儿
童期主要是人际关系的恐惧。父母人经常性地指引孩子去克服恐惧, “叫阿姨”“宝宝, 叫爷爷”, 青春期的恐惧多半是与自我有关, 如怕被人讨厌、怕不被人爱。其表现多种多样:黑暗恐惧、社交恐惧、学校恐惧、死亡恐惧、异性恐惧。这些恐惧正常引导成熟后就自然消除了, 少数人可能演变为某种恐惧症。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自我调整的方法, 如:了解自己的气质特点, 锻炼意志, 挑战自己等等。
4. 激怒和攻击:这种心理问题的表现是自控力差, 以社会、集体
或别人容易产生敌意。在自尊心、成就欲受阻时, 往往出现攻击性行为。不过, 攻击行为中, 间接的言语攻击较多, 直接行动少。而且, 攻击性水平越高, 今后犯罪的可能性越大。可以说, 攻击性行为是今后各种各样行为问题的先兆。因此, 对攻击性行为必须予以彻底矫治。
方法有:①创造非攻击性的环境。如:禁止攻击性的玩具、暴力影视剧、暴力网络游戏等。②隔离法。可隔离学生到一个房子里, 时间要短。③正强化法。如:及时肯定学生的点点进步。④榜样示范法。多给予他们与别人交际的方式, 减少他们对攻击行为进行学习的机会。⑤培养同情心。在一项研究中, 高攻击性的11岁-13岁的少年犯参加了为期10周的同情心训练后, 他们的敌意和攻击性明显减少了,
对9
岁———11岁儿童的同情心训练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⑥纠正不正当的教育方式。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被欺负和孩子欺负别人的事情。当孩子被欺负后, 应告诉孩子及时向老师反映, 而不要动手反击; 当自己的孩子打别人的孩子后, 不要有任何偏袒言行, 一定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 并带着孩子向被欺负的孩子及家长道歉。正常情况下家长千万不要插手孩子之间的纠纷, 在老师的引导下, 孩子有他们自己的解决方式, 很快会合好, 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否则一有什么事情, 就由父母出头露面, 会让他有一种依赖心理。有了问题有父母替解决让他们丧失了很多锻炼的机会。根据我十年的观察, 这样的孩子成年以后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
5. 孤独自闭:有些学生长期处于不利的环境和受内倾性的性格影
响, 会较久地陷入孤独中, 导致自我孤立和自我封闭。表现为宁愿离群
30
2008年8月(下
)
独处, 也不愿与友伴交往, 这对他们个性发展和未来的社会适应造成不利的影响。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爱他们, 具体的方法会在实践中找到。
6. 情绪高涨或低落:情绪高涨不是激动场合出现的情绪高涨, 而
是一点轻微刺激就会引起强烈的反应, 很容易与周围环境发生冲突。这一点要实际分析, 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情绪低落的严重表现是情绪衰退, 失去对事物相应的内心体验, 表现为感情麻木, 个别会出现自我惩罚和寻求最后摆脱生命的想法。教师要时时观察学生的生命状态是否和谐, 赏识教育的推行者周弘老师的方法是每天多问问学生:今日, 你的心情好吗? 给老师讲讲你感到快乐的事情, 既能锻炼口才或写作, 又能让学生主动寻找快乐, 品味快乐。
7. 逆反、反抗:逆反、反抗是学生经过对父母老师的言行怀疑和
否定之后产生的情绪体验和行为表现。行为上有直接和间接反抗。我们今天就是重点讲初中生的逆反心理问题。初中生为有如此严重的逆反心理? 教师该如何反思自己且正确引导学生?
二、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与成人应该反思的问题(一) 初中生总的心理特点以及严重逆反心理的原因
1) 不平衡性。青春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
的时期。作为青春初期的初中生, 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 初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 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
2) 动荡性。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
理发展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
一方面创造了个
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 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初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 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例如, 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3) 自主性。初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 随着身体的迅
速发育, 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 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 初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 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他们具有自信心和自尊心, 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 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 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已不满足于父母、老师的讲解, 或书本上的现成结论, 对成年人不轻信, 不盲从。
4) 社会性。虽然心理内容的社会性早在儿童期就已开始出现了,
但是更大规模的深刻社会化则是在青年期完成的。如果说小学生心理的发展主要是接受家庭和学校的影响, 那么中学生心理的发展就愈来愈多地接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初中生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很感兴趣, 喜欢探听新鲜事, 很想像大人一样对周围的问题做出褒贬评论。在这种心理特征之下, 自然有了一种倾向。他们更愿意从自己的经验出发, 对他认为的教条, 一概都反感, 不轻信家长、老师成人的评价, 反而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甚至为坚持己见而采取反抗行为。
(二) 家长、教师该如何反思自己的言行
家长、父母也矛盾, 一方面盼着孩子能摆脱自己自立, 另一方面对孩子的感情依恋, 又使父母害怕孩子真正离开自己。成人对少年的矛盾态度、感情及相应的行动使初中生本来就很动摇的心理为矛盾。既想独立又没能力时, 和成人闹情绪就是必然的事实了。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可能在不懂教育方法和规律的成人那里就更多更极端点。我们若处理不好这一青春期的过渡, 很可能会有很多学生走上不健康的发展之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