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条件概率说课稿

《条件概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概率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它自成体系,是数学中一个较独立的学科分支,与以往所学的数学知识有很大的区别,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对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节内容在本章节的地位:《条件概率》(第一课时)是高中数学选修2-3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巩固古典概型概率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为研究相互独立事件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重点是条件概率的定义、计算公式的推导及条件概率的计算;难点是条件概率的判断与计算;教学关键是数学建模.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条件概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归纳、类比的方法和建模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根据这两年高考改卷的反馈信息,考生在概率题的书面表达上丢分的情况是很普遍的,因此本节课还想达到:

表达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严谨和简洁

个性品质目标——培养学生克服“心欲通而不能,口欲讲而不会”的困难,提高探索

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生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采用引导发现法、分析讨论法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启发、设问、归纳、讲练结合、适时点拨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层层展开,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听”有所“思”,“练”有所“获”,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四、学法

以建构主义为指导,采用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同时结合师生共同讨论、归纳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课堂设计了:

①创设情景——引入概念

②类比推导——得出公式

③讨论研究——归纳方法

④即时训练——巩固方法

⑤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⑥作业布置——评价反馈

六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

⒈创设情景——引入概念

首先引入两个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例1】3张奖券中只有1张能中奖,现分别由3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多少?若第一个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则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多少?

【实例2】有5道快速抢答题,其中3道理科题,2道文科题,从中无放回地抽取两次,每次抽取1道题,两次都抽到理科题的概率是多少?若第一次抽到理科题,则第二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是多少?

每个实例有两个问题组成,后一个问题多一个限制条件,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两个实例中前后问题的区别和联系,概括出条件概率的定义.

由于判断事件的类型对选择概率公式起着决定性影响,因此在引入定义后让学生再做一组判断题练习以巩固对定义的理解.

【练习】判断下列是否属于条件概率

⒈在管理系中选1个人排头举旗,恰好选中一个的是三年级男生的概率

⒉有10把钥匙,其中只有1把能将门打开,随机抽出1把试开,若试过的不再用,则第2次能将门打开的概率

⒊某小组12人分得1张球票,依次抽签,已知前4个人未摸到,则第5个人模到球票的概率

⒋两台车床加工同样的零件,第一台的次品率未0.03,第二台的次品率为0.02,两台车床加工的零件放在一起,随机取出一个零件是发现是次品,则它是第二台机床加工的概率是多少?

⒌箱子里装有10件产品,其中只有一件是次品,在9件合格品中,有6

件是一等品,3件二等品,现从中任取3件,若取得的都是合格,则仅有1件是一等品的概率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能准确区分条件概率与一般概率.

⒉类比推导——得出公式

用图形辅助理解,引导学生得出“事件A发生

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等价于局限在事件A发生的范围内考虑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从而将条件概率转化为古典概型的概率,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推导出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

P(BA)=n(AB)P(AB) =n(A)P(A)

⒊讨论研究——归纳方法

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条件概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⑴条件概率相当于随机试验及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发生了变化,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可以看成在样本空间为事件A中事件B发生的概率,从而得出求条件概率的另一种方法——缩减样本空间法

⑵将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进行变形,可得概率的乘法公式

P(AB)=P(A)P(BA)

⑶条件概率的性质

⒋即时训练——巩固方法

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巩固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设计了有梯度的练习与例题,并把课本例题融入其中.

【快速练习题】

某种动物活到20岁的概率为0.8,活到25岁的概率为0.4,如果现在有一个20岁的这种动物,问它能活到25岁的概率是多少?

这是一道有典型条件概率特征的题目,题中的信息量少,难度低,可以由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并口答解题过程.

【学生分析题】

一张储蓄卡的密码共有6位数,每位数字都可从0~9中任选,某人在银行自动提款机上取钱时,忘记了密码的最后一位数字,求:

⑴按第一次不对的情况下,第二次按对的概率;

⑵任意按最后一位数字,按两次恰好按对的概率;

⑶若他记得密码的最后一位是偶数,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

这是由课本例题改编而成,其中融入了条件概率、概率的乘法公式、以及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的运用,是一道难度不大的综合题,可以由学生分析、讨论、研究,教师引导、修正.

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

⑴这是一个一般概率还是条件概率?应选择哪个概率公式?

⑵“按两次恰好按对”指的是什么事件?为何要按两次?隐含什么含义?第一次按与第二次按有什么关系?应选择哪个概率公式?

⑶“最后一位是偶数”的情形有几种?“不超过2次就按对”包括哪些事件?这些事件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应选择用哪个概率公式?

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规范性的、完整的书面表达.

解:设事件Ai(i=1,2)表示第i次按对密码 ⑴P(A2A1)=1 9

⑵事件A1A2表示恰好按两次按对密码,则

P(A1A2)=P(A1)P(A2A1)=911⨯= 10910

⑶设事件B表示最后一位按偶数,事件A=A1+A1A2表示不超过2次按对密码,因为事件A1与事件A1A2为互斥事件,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得:

P(AB)=P(A1B)=P(A1A2B)=

【引申提高题】 14⨯12+= 55⨯45

⒈已知5%的男人和2.5%的女人是色盲,现随机地挑选一人

⑴此人是色盲患者的概率是多少?

⑵若此人是色盲患者,则此人是男人的概率是多少?

⒉(05年韶关二模)在M、N两校举行的一次数学解题能力对抗赛中有一道76分的解答题,M校派出选手甲,N校派出选手乙作答。按比赛规则,若该题两选手均未能解出,则每名选手各得0分,若只有一个选手解出,则这个选手得76分,另一名选手得0分;若两选手均解出,则每名选手各得38分.已知甲选手解出这道题的概率是

概率是3,乙选手解出这道题的44,且至少有一人能解出该题,求甲选手和乙选手各得38分的概率. 5

这里有两道题,其中第1题考察学生运用分析问题和运用公式的能力,需要用到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概率的加法和乘法公式、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可以由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小组探究;第2题是一道备用题,选自05年韶关二模第18题第一问,可视课堂的具体情况处理.

通过这种梯度式训练,既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数学建模思想,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巩固基础和“拔尖”的目的,这符合教学论

中的循序渐进和量力性原则.

⒌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①条件概率的概念;

②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

③概率的乘法公式

⒍布置作业——评价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作业】

⒈抛掷两枚骰子,已知两枚骰子向上的点数之和为7,求其中一枚骰子向上的点数为1的概率.

⒉盒子里有7个白球,3个红球,白球中有4个木球,3个塑料球;红球中有2个木球,1个塑料球.现从袋子中摸出1个球,假设每个球被摸到的可能性相等,若已知摸到的是一个木球,问它是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⒊(选做题)对以往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机器调整良好时,产品的合格率为95%,而当机器发生某种故障时,其合格率为55%,每天早上机器开动时,机器调整良好的概率为98%,试求:

(Ⅰ)某日早上第一个产品合格的概率是多少?

(Ⅱ)当某日早上第一个产品合格时,机器调整良好的概率是多少?

通过作业反馈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效果,以便下节课查漏补缺,这样符合分层教学的原则和反馈原则.

⎧公式法; 缩减样本空间法⎩

《条件概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概率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它自成体系,是数学中一个较独立的学科分支,与以往所学的数学知识有很大的区别,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对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节内容在本章节的地位:《条件概率》(第一课时)是高中数学选修2-3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巩固古典概型概率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为研究相互独立事件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重点是条件概率的定义、计算公式的推导及条件概率的计算;难点是条件概率的判断与计算;教学关键是数学建模.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条件概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归纳、类比的方法和建模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根据这两年高考改卷的反馈信息,考生在概率题的书面表达上丢分的情况是很普遍的,因此本节课还想达到:

表达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严谨和简洁

个性品质目标——培养学生克服“心欲通而不能,口欲讲而不会”的困难,提高探索

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生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采用引导发现法、分析讨论法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启发、设问、归纳、讲练结合、适时点拨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层层展开,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听”有所“思”,“练”有所“获”,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四、学法

以建构主义为指导,采用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同时结合师生共同讨论、归纳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课堂设计了:

①创设情景——引入概念

②类比推导——得出公式

③讨论研究——归纳方法

④即时训练——巩固方法

⑤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⑥作业布置——评价反馈

六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

⒈创设情景——引入概念

首先引入两个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例1】3张奖券中只有1张能中奖,现分别由3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多少?若第一个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则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多少?

【实例2】有5道快速抢答题,其中3道理科题,2道文科题,从中无放回地抽取两次,每次抽取1道题,两次都抽到理科题的概率是多少?若第一次抽到理科题,则第二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是多少?

每个实例有两个问题组成,后一个问题多一个限制条件,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两个实例中前后问题的区别和联系,概括出条件概率的定义.

由于判断事件的类型对选择概率公式起着决定性影响,因此在引入定义后让学生再做一组判断题练习以巩固对定义的理解.

【练习】判断下列是否属于条件概率

⒈在管理系中选1个人排头举旗,恰好选中一个的是三年级男生的概率

⒉有10把钥匙,其中只有1把能将门打开,随机抽出1把试开,若试过的不再用,则第2次能将门打开的概率

⒊某小组12人分得1张球票,依次抽签,已知前4个人未摸到,则第5个人模到球票的概率

⒋两台车床加工同样的零件,第一台的次品率未0.03,第二台的次品率为0.02,两台车床加工的零件放在一起,随机取出一个零件是发现是次品,则它是第二台机床加工的概率是多少?

⒌箱子里装有10件产品,其中只有一件是次品,在9件合格品中,有6

件是一等品,3件二等品,现从中任取3件,若取得的都是合格,则仅有1件是一等品的概率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能准确区分条件概率与一般概率.

⒉类比推导——得出公式

用图形辅助理解,引导学生得出“事件A发生

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等价于局限在事件A发生的范围内考虑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从而将条件概率转化为古典概型的概率,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推导出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

P(BA)=n(AB)P(AB) =n(A)P(A)

⒊讨论研究——归纳方法

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条件概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⑴条件概率相当于随机试验及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发生了变化,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可以看成在样本空间为事件A中事件B发生的概率,从而得出求条件概率的另一种方法——缩减样本空间法

⑵将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进行变形,可得概率的乘法公式

P(AB)=P(A)P(BA)

⑶条件概率的性质

⒋即时训练——巩固方法

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巩固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设计了有梯度的练习与例题,并把课本例题融入其中.

【快速练习题】

某种动物活到20岁的概率为0.8,活到25岁的概率为0.4,如果现在有一个20岁的这种动物,问它能活到25岁的概率是多少?

这是一道有典型条件概率特征的题目,题中的信息量少,难度低,可以由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并口答解题过程.

【学生分析题】

一张储蓄卡的密码共有6位数,每位数字都可从0~9中任选,某人在银行自动提款机上取钱时,忘记了密码的最后一位数字,求:

⑴按第一次不对的情况下,第二次按对的概率;

⑵任意按最后一位数字,按两次恰好按对的概率;

⑶若他记得密码的最后一位是偶数,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

这是由课本例题改编而成,其中融入了条件概率、概率的乘法公式、以及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的运用,是一道难度不大的综合题,可以由学生分析、讨论、研究,教师引导、修正.

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

⑴这是一个一般概率还是条件概率?应选择哪个概率公式?

⑵“按两次恰好按对”指的是什么事件?为何要按两次?隐含什么含义?第一次按与第二次按有什么关系?应选择哪个概率公式?

⑶“最后一位是偶数”的情形有几种?“不超过2次就按对”包括哪些事件?这些事件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应选择用哪个概率公式?

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规范性的、完整的书面表达.

解:设事件Ai(i=1,2)表示第i次按对密码 ⑴P(A2A1)=1 9

⑵事件A1A2表示恰好按两次按对密码,则

P(A1A2)=P(A1)P(A2A1)=911⨯= 10910

⑶设事件B表示最后一位按偶数,事件A=A1+A1A2表示不超过2次按对密码,因为事件A1与事件A1A2为互斥事件,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得:

P(AB)=P(A1B)=P(A1A2B)=

【引申提高题】 14⨯12+= 55⨯45

⒈已知5%的男人和2.5%的女人是色盲,现随机地挑选一人

⑴此人是色盲患者的概率是多少?

⑵若此人是色盲患者,则此人是男人的概率是多少?

⒉(05年韶关二模)在M、N两校举行的一次数学解题能力对抗赛中有一道76分的解答题,M校派出选手甲,N校派出选手乙作答。按比赛规则,若该题两选手均未能解出,则每名选手各得0分,若只有一个选手解出,则这个选手得76分,另一名选手得0分;若两选手均解出,则每名选手各得38分.已知甲选手解出这道题的概率是

概率是3,乙选手解出这道题的44,且至少有一人能解出该题,求甲选手和乙选手各得38分的概率. 5

这里有两道题,其中第1题考察学生运用分析问题和运用公式的能力,需要用到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概率的加法和乘法公式、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可以由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小组探究;第2题是一道备用题,选自05年韶关二模第18题第一问,可视课堂的具体情况处理.

通过这种梯度式训练,既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数学建模思想,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巩固基础和“拔尖”的目的,这符合教学论

中的循序渐进和量力性原则.

⒌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①条件概率的概念;

②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

③概率的乘法公式

⒍布置作业——评价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作业】

⒈抛掷两枚骰子,已知两枚骰子向上的点数之和为7,求其中一枚骰子向上的点数为1的概率.

⒉盒子里有7个白球,3个红球,白球中有4个木球,3个塑料球;红球中有2个木球,1个塑料球.现从袋子中摸出1个球,假设每个球被摸到的可能性相等,若已知摸到的是一个木球,问它是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⒊(选做题)对以往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机器调整良好时,产品的合格率为95%,而当机器发生某种故障时,其合格率为55%,每天早上机器开动时,机器调整良好的概率为98%,试求:

(Ⅰ)某日早上第一个产品合格的概率是多少?

(Ⅱ)当某日早上第一个产品合格时,机器调整良好的概率是多少?

通过作业反馈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效果,以便下节课查漏补缺,这样符合分层教学的原则和反馈原则.

⎧公式法; 缩减样本空间法⎩


相关文章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说课稿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说课稿:概率的意义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叫周婷婷,来自龙山中学.我说课的题目是<概率的意义>,内容选自于高中教材新课程人教A 版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课时安排为三个课时,本节课内容为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 ...查看


  • 2016届高考数学(理)(人教A版)总复习课时演练 第11章 第5节 古典概型
  • 第十一章 第五节 1.(2014·南昌二中月考) 随机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三次,至少有一次正面朝上的概率为( ) 7135 C. 8888 解析:选A 掷一枚硬币三次共有8种结果,一次正面向上都没有的结果有1种,所以7 至少有一次正面朝上的 ...查看


  • 高中人教版数学必修三测试题1
  • 高中数学必修3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将唯一正确的答案代号填写在表格里,每小题4分) 1.在用样本频率估计总体分布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容量越大,估计越精确 B.总体容量越小,估计越精确 C.样本容量越大,估计越精确 D.样本 ...查看


  • 人教版(B)版教材目录--详细
  • 人教B 版教材目录 必修1目录 第一章 集合 --------------------------------------1 1.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3 1.1.1 集合的概 ...查看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说课稿:概率的基本性质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说课稿:概率的基本性质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叫周婷婷,来自湖南科技大学.我说课的题目是<概率的基本性质>,内容选自于高中教材新课程人教A 版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课时安排为三个课时,本节课内容为第三课时.下面 ...查看


  • 人教版初中语文,数学教学视频集
  • 人教版初中语文, 数学教学视频集 七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视频全集 (点击题目即可观看) 七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视频全集 (点击题目即可观看) 八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视频全集 (点击题目即可观看) 八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视频全集 (点击题目即可观看) ...查看


  • 2015最新初中数学人教版目录
  • 用心做教育 用爱筑未来 八年级(上) 第11章 三角形(8)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 11.1.1 三角形的边 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 信息技术应用 画图找规律 11.2 与三角形有 ...查看


  •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详细目录
  •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目录(详细)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1.1 正数和负数 1.2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观察与思考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 有理数的乘方 ...查看


  • [一线名师整理同步练习]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2 第三课时 用列举法求概率(3)
  • 25.2 第三课时 用列举法求概率(3) 知识点: 1.当一次实验,包含两步完成时,用 比较方便,当然此时也可用 法. 2.当一次实验包含三步或三步以上时用 方便. 一.选择题 2.现有四个外观完全一样的粽子,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有蛋黄.若从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