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西比泡沫

泡沫的形成和膨胀

1796年初,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由路易十五——菲利普二世摄政。路易十四留给路易十五的是一个国库枯竭与巨额外债的国家,这主要是由于路易十四连年对外发动战争,对内又极度奢侈浪费,弄得法国经济陷入极度苦难之中。于是,1716年,法国政府特许约翰·劳在巴黎建立了一家资本约600万利弗尔(Livre)的私人银行,这便是后来的“皇家银行”。政府授予皇家银行有发行钞票的权力,以便它用所发行的钞票来支付政府当时的开支,并帮助政府偿还债务。这种钞票在原则上可以随意兑换成硬通货,人们乐于接受。因此,银行建立后,其资产总额迅速增加。1717年8月,劳取得了在路易斯安那

  的贸易特许权和在加拿大的皮货贸易垄断权。其后,劳建立了西方公司,该公司在1718午取得了烟草专卖权。1718午11月,劳成立了塞内加尔公司,负责对非洲的贸易,1719年,劳兼并了东印度公司和中国公司,更名为印度公司,垄断了法国所有的对欧洲以外的贸易。劳所主持的垄断性海外贸易为他的公司源源不断地带来了巨额利润。

1719年7月25日,劳向法国政府支付了5000万利弗尔,取得了皇家造币厂的承包权。为了弥补这部分费用,印度公司发行了5万股股票,每股1000利弗尔,股票价格很快上升到1800利弗尔。1719年8月,劳取得了农田间接税的征收权。1719年10月,劳又接管了法国的直接税征收事务,其股票价格突破了3000利弗尔。1719年,劳决定通过印度公司发行股票来偿还15亿利弗尔的国债。为此,印度公司连续三次大规模增发股票:1719年9月12日增发10万股,每股5000利弗尔。股票一上市就被抢购—空,股票价格直线上升。1719年9月28日和10月2日,印度公司再增发10万股,每股5000利弗尔。股票价格一涨再涨,达到了每股10000利弗尔,在半年之内涨了9倍。

泡沫的破灭

印度公司的股票猛涨不落,不仅吸引了本国大量的资余到股票市场,而且吸引了欧洲各国的资金的大量流入。这样,股票买卖的投机气氛越来越浓厚,投机活动的盛行增加了对货币的需求。于是,每当印度公司发行股票时,皇家银行就跟着发行货币,每次发行股票都伴随着货币的增发。因为劳始终坚信增发银行纸币,换成股票,最终可以抵消国债。1719年7月,皇家银行发行了2.4亿利弗尔钞票,用于支付印度公司以前发行的1.59亿利弗尔的股票。1719年9月10日,皇家银行又发行了2.4亿利弗尔。货币大量增发后,必然会引发通货膨胀。1719年,法国的通货膨涨率为4%,到1720年1月上升到23%。通货膨胀率的上升直接动摇了民众的信心,人们纷纷涌向银行,想方设法把自己的纸币兑换成黄金,而不要印度公司的股票。1720年9月,印度公司的股票价格开始暴跌。1721年11月,股价跌到2000利弗尔;到12月2日,跌到了1000利弗尔;1721年9月,跌到500利弗尔,重新回到了1719年5月的水平。

密西西比泡沫破灭后,法国经济也由此陷入萧条,经济和金融处于混乱状态,多年之后还难以复苏。

=

密西西比泡沫原始地印证了当代关于泡沫经济的一些一致认识

(1)证券市场是具有不完全性质的市场,不存在一个帕累托效率的均衡点,容易出现哄抬价格的泡沫现象。这是泡沫经济存在的本质理论原因,也解释了密西西比股价为什么能够完全背离公司盈利实力而纯粹受制于股票需求和股票买卖价差关系。

(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往往是泡沫生成的外部条件。

(3)政府对经济生活的直接介入,往往是泡沫经济的触媒。这两点在密西西比泡沫中都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股票担负起清偿国债的功能,皇家银行大发纸币为其呐喊助威,政府出台政策只为保住股票价格。完全混淆了公司与政府的不同定位、分工和不同作用、目的。

(4)由于泡沫或迟或早、必不可免的破灭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损失,所以宏观经济当局应积极设法防止泡沫经济的生成,或者在泡沫生成后努力防止突然崩盘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这也正是一个政府的真正职责所在。

============================================================

(3)政府对经济生活的直接介入,往往是泡沫经济的触媒。这两点在密西西比泡沫中都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股票担负起清偿国债的功能,皇家银行大发纸币为其呐喊助威,政府出台政策只为保住股票价格。完全混淆了公司与政府的不同定位、分工和不同作用、目的。

===================================

跟眼前咋这么相似呢 ?

经济情况不乐观,

以前的股市上涨经济过热,总是有政府的手想控制住风险。

而如今经济情况不良,政府部门总是为股市呐喊助威。

即便有想控制风险的政策出台,后面也赶紧辟谣说不是针对股市的涨跌的。

学习记录下此情此景,以待以后学习观察。

泡沫的形成和膨胀

1796年初,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由路易十五——菲利普二世摄政。路易十四留给路易十五的是一个国库枯竭与巨额外债的国家,这主要是由于路易十四连年对外发动战争,对内又极度奢侈浪费,弄得法国经济陷入极度苦难之中。于是,1716年,法国政府特许约翰·劳在巴黎建立了一家资本约600万利弗尔(Livre)的私人银行,这便是后来的“皇家银行”。政府授予皇家银行有发行钞票的权力,以便它用所发行的钞票来支付政府当时的开支,并帮助政府偿还债务。这种钞票在原则上可以随意兑换成硬通货,人们乐于接受。因此,银行建立后,其资产总额迅速增加。1717年8月,劳取得了在路易斯安那

  的贸易特许权和在加拿大的皮货贸易垄断权。其后,劳建立了西方公司,该公司在1718午取得了烟草专卖权。1718午11月,劳成立了塞内加尔公司,负责对非洲的贸易,1719年,劳兼并了东印度公司和中国公司,更名为印度公司,垄断了法国所有的对欧洲以外的贸易。劳所主持的垄断性海外贸易为他的公司源源不断地带来了巨额利润。

1719年7月25日,劳向法国政府支付了5000万利弗尔,取得了皇家造币厂的承包权。为了弥补这部分费用,印度公司发行了5万股股票,每股1000利弗尔,股票价格很快上升到1800利弗尔。1719年8月,劳取得了农田间接税的征收权。1719年10月,劳又接管了法国的直接税征收事务,其股票价格突破了3000利弗尔。1719年,劳决定通过印度公司发行股票来偿还15亿利弗尔的国债。为此,印度公司连续三次大规模增发股票:1719年9月12日增发10万股,每股5000利弗尔。股票一上市就被抢购—空,股票价格直线上升。1719年9月28日和10月2日,印度公司再增发10万股,每股5000利弗尔。股票价格一涨再涨,达到了每股10000利弗尔,在半年之内涨了9倍。

泡沫的破灭

印度公司的股票猛涨不落,不仅吸引了本国大量的资余到股票市场,而且吸引了欧洲各国的资金的大量流入。这样,股票买卖的投机气氛越来越浓厚,投机活动的盛行增加了对货币的需求。于是,每当印度公司发行股票时,皇家银行就跟着发行货币,每次发行股票都伴随着货币的增发。因为劳始终坚信增发银行纸币,换成股票,最终可以抵消国债。1719年7月,皇家银行发行了2.4亿利弗尔钞票,用于支付印度公司以前发行的1.59亿利弗尔的股票。1719年9月10日,皇家银行又发行了2.4亿利弗尔。货币大量增发后,必然会引发通货膨胀。1719年,法国的通货膨涨率为4%,到1720年1月上升到23%。通货膨胀率的上升直接动摇了民众的信心,人们纷纷涌向银行,想方设法把自己的纸币兑换成黄金,而不要印度公司的股票。1720年9月,印度公司的股票价格开始暴跌。1721年11月,股价跌到2000利弗尔;到12月2日,跌到了1000利弗尔;1721年9月,跌到500利弗尔,重新回到了1719年5月的水平。

密西西比泡沫破灭后,法国经济也由此陷入萧条,经济和金融处于混乱状态,多年之后还难以复苏。

=

密西西比泡沫原始地印证了当代关于泡沫经济的一些一致认识

(1)证券市场是具有不完全性质的市场,不存在一个帕累托效率的均衡点,容易出现哄抬价格的泡沫现象。这是泡沫经济存在的本质理论原因,也解释了密西西比股价为什么能够完全背离公司盈利实力而纯粹受制于股票需求和股票买卖价差关系。

(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往往是泡沫生成的外部条件。

(3)政府对经济生活的直接介入,往往是泡沫经济的触媒。这两点在密西西比泡沫中都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股票担负起清偿国债的功能,皇家银行大发纸币为其呐喊助威,政府出台政策只为保住股票价格。完全混淆了公司与政府的不同定位、分工和不同作用、目的。

(4)由于泡沫或迟或早、必不可免的破灭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损失,所以宏观经济当局应积极设法防止泡沫经济的生成,或者在泡沫生成后努力防止突然崩盘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这也正是一个政府的真正职责所在。

============================================================

(3)政府对经济生活的直接介入,往往是泡沫经济的触媒。这两点在密西西比泡沫中都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股票担负起清偿国债的功能,皇家银行大发纸币为其呐喊助威,政府出台政策只为保住股票价格。完全混淆了公司与政府的不同定位、分工和不同作用、目的。

===================================

跟眼前咋这么相似呢 ?

经济情况不乐观,

以前的股市上涨经济过热,总是有政府的手想控制住风险。

而如今经济情况不良,政府部门总是为股市呐喊助威。

即便有想控制风险的政策出台,后面也赶紧辟谣说不是针对股市的涨跌的。

学习记录下此情此景,以待以后学习观察。


相关文章

  • 约翰劳,郁金香泡沫,密西西泡沫简介
  • 约翰·劳 约翰·劳(1671-1729,John Law)是18世纪欧洲的一个金融家,以推行纸币而闻名.当时,欧洲各国货币还是采用金属本位,市场上不是金币就是银币,总之没有纸币.因为欧洲人民都觉得跟黄金白银相比,纸币太不可靠了.但是,劳先生 ...查看


  • 法学专业导论民商法篇
  • 法学专业导论民商法篇 第一节 民法 一.什么是民法,它调整哪些东西? 民法的定义: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总称. 人身关系是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的合称. 人格关系是自然人基于彼此的人 ...查看


  • 南海公司破产案例分析报告
  • 南海公司破产案例分析报告 [摘 要] 南海泡沫事件是英国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间发生的一次经济泡沫,它与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及郁金香狂热并称欧洲早期的三大经济泡沫.该事件是审计史与会计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是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法制不健全 ...查看


  • 泡沫的十大特征
  • 泡沫的十大特征--中国可能发生经济危机的十个特征 总之,研究表明,信贷的迅速增加是金融系统不稳定的最重要的领先指标.资产价格泡沫的出现是第二个最为可靠的危机指标.低利率和快速的货币增长也是好的警告标志.由于投资泡沫造成资本错配,房市的崩盘会 ...查看


  • 世界石油之最
  • 世界石油之最 1.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 编著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1031一1095)在所著<梦溪笔谈>中根 ...查看


  • 汤姆索亚历险记书评
  • <汤姆·索亚历险记>书评 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美国经历了一个所谓的"镀金时代".这一时期,美国的工业产值迅速赶超英法德等欧洲强国,与此同时社会财富急剧积累.但这个时代恰恰也是美国历史上政治最腐败的时 ...查看


  • 美国主要城市(个人制作)
  • 北美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即北美洲的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等5个相连湖泊的总称,又称大湖,有"北美大陆地中海之称.北美五大湖除密歇根湖属于美国外,其余4胡均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五大湖总面积24.52万 ...查看


  • 中国房地产泡沫研究
  • 浙江工商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房地产泡沫实证研究 姓名:欧阳琦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韩德宗 20080101 换页 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房地产泡沫实证研究 中国房地产泡沫实证研究 摘要 自2000年开始,我 ...查看


  • 公司的力量解说词(1-4集)
  • 公司的力量 (解说词) <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10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第一集) 当下公司无所不在的影响力令世人震惊.在数百家乃至数十家跨国 ...查看


热门内容